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1(含答案)

时间:2019-05-13 00: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1(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1(含答案)》。

第一篇: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1(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C 【解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A 【解析】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及时而教”(在好的时机教书)。

3、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D 【解析】 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D 【解析】 不随意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5、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D 【解析】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找到了秘密所在: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6、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D 【解析】略。

7、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A、需要起源论

B、意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D 【解析】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从其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8、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加强德育工作

B、确立教育目的 C、设计课程体系

D、选择教学方法 B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开展教育活动首先要确立教育目的,规定教育工作的方向,从而使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9、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A、迁移

B、熟练

C、同化 D、泛化

A 【解析】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的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1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是()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B 【解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社会交往需要属于归属和爱的需要。

1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概括了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C 【解析】略。

12、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A 【解析】 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13、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 C 【解析】略。

14、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动机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D 【解析】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气质是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15、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C 【解析】略。

16、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和()A、确定目的B、执行计划

C、制定计划

D、动机斗争

B 【解析】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决定的采取,包括行动目的的确立、行动手段的选择和行动动机的取舍等环节。(2)执行决定阶段。决定一经采取之后,决定的执行便是意志行动实现的关键阶段。执行决定,常要求更大的意志努力。

17、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A 【解析】 根据遗忘时间,把遗忘分成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是指遗忘的发生是暂时的,以后还能重新回忆的遗忘现象。永久性遗忘是指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而消失,是一种因衰退原因而引起的“存储性障碍”。

18、“满意与不满意”是情绪、情感的哪种两极性表现?()A、肯定与否定

B、增力与减力

C、激动与平静

D、紧张与轻松 A 【解析】略。

19、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治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B 【解析】 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指导自我教育法,即在班主任的激发和引导下,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自觉进行行为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20、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C 【解析】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量为 时学习效果最佳。50%

22、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是 的结果。强化

23、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制 体系

25、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主要包括惩罚服从取向和 阶段。相对功利取向

26、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_______。夸美纽斯

2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8、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_______、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课程标准

29、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______经验。间接

30、班会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生活会和_________。常规班会 主题班会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简要说明这一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教育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得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语言清晰;(6)双边活动积极。

34、皮亚杰关于认识发展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答案要点】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机体的基本需要或匮乏性需要,它在本质上是有机体身上的赤字形成的需要,我们把它叫做匮乏需要或匮乏性需要;成长动机是指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动机。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36、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答案要点】

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6分)

37、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

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的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体验敏感,多疑、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的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

老师应该争取得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弗兰克同学的作文这次写的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二)(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D 【解析】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B 【解析】夸美纽斯是捷克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1632年)。在该书中,他从宗教改革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B 【解析】洛克的《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A 【解析】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并贯穿于这个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认识和形成能力。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C 【解析】略。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C 【解析】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B 【解析】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务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学校目标的实现、学校气氛的营建、职权职责的明晰以及学校效能的发挥等几乎都取决于组织的沟通,因此,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B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C 【解析】略。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D 【解析】学校德育的三大功能:(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包含着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包括德育具有“教育”或价值属性,发挥着对学生价值追求的引导作用;同时作为教育子系统发挥着平衡系统的作用,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包含动机作用、方向作用及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等三方面。题干所述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C 【解析】略。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A 【解析】略。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A 【解析】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哲学认识论所揭示的各种认识特征,比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从根本上说,教学活动都要受到这样一些认识规律的制约。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C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D 【解析】略。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D 【解析】题干是复式教学的定义,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A 【解析】“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首创者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情绪的表达,决不为任务而忽视情感,也决不为目标而压抑情感;二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三是注重整体性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学;四是注重个性充分发展。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B 【解析】略。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A 【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一个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然后将每一个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所谓定性评价是指运用经验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是一种模糊的大致的判断; 定量评价是采用要素加权法进行评审和比价的评标方法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C 【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ABCDE 【解析】略。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ACD 【解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其中应强调班主任的家访活动。(2)家长会。这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3)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互相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ACDE 【解析】现代教育的特征:(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是指: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BCDE 【解析】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1)信息传递: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沟通把信息载向学校系统的上下左右,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系统。(2)控制: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3)激励: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4)情感交流:沟通可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ABC 【解析】略。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ABCE 【解析】略。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定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ACE 【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具体体现为:一是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具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三是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四是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一是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二是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三是通过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一是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二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BDE 【解析】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三种,这必须依据参观的目的来确定。准备性参观,即在学习某种知识之前,先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项目,为学生学习新课提供一定的感性材料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行性参观,即在学习某种知识的过程中的参观,帮助学生理解正在学习的知识,并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总结性参观,即在某一活动结束之后,为加深学生的认识,延伸扩展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认识而组织的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BDE 【解析】 略。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BCDE 【解析】咨询活动能取得成效,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来访学生对咨询人员的信任和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要实现咨询的目标,咨询者主要应当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让来访学生感受到咨询者的关怀和信任,是他愿意继续参加咨询并进而产生积极改变的根本前提。(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咨询者要切实地、敏锐地从来访学生身上发掘积极的、值得肯定的、有价值的地方,并对学生在咨询过程中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对咨询过程的主动参与是咨询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保密是来访学生对咨询和咨询者产生信任的基础。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正迁移 正迁移:指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具有助益性的作用,即学习者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刺激作出正确的经验反应。

3、积极强化

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加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4、德育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

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讲演四种方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答案要点】学习教育学的价值有: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案要点】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这四个问题是课程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们代表了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四个重要部分:课程目标的选择、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评价。而在泰勒的课程设计中,目标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目标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所以,以泰勒模式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课程设计模式,可以看作是目标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答案要点】美育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简述维果茨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案要点】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要点】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案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第二篇:2017教育学历年真题整理,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含答案

2017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一(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原则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

9.“教书”与“育人”是()的关系。

A.并列的B.递进的 C.互补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D.因材施教

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A.多样性B.复杂性C.示范性D.长期性

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A.讲演法B.探究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

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A.第斯多惠B.瓦根舍因C.赫尔巴特D.韦特海默

16.“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

17.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D.练习法

18.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A.集权型 B.民主型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19.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20.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法。A.榜样示范B.品德评价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21.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_____。

22.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____。

23.主题班会应以____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2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

25.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6.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_的发展。

27.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统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

2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的关系。

29.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_____。

30.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_____。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3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3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33.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4.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35.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36.教师无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要掌握专业内的知识就可以。()

37.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8.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重点关注的对象应是先进生和后进生。()

39.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40.国外有人统计调查了某家族的八代l36名成员发现其中50名都是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 义务教育的国家。

2.B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D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 强制性。

4.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 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B 【解析】陶行知的话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7.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

8.A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9.D 【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 响教书,教书与育人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11.B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鱼”指直接给他现成的鱼,而“渔”则指捕鱼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效果会更好。

12.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

13.A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4.C 【解析】小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储备和经验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老师应该侧重运用直观的方法。

15.B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为代表提出了 “范例教学法”。

16.D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

17.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演示法不仅能使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8.A 【解析】在这种类型中,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但教育方法简单,不讲求教学方式,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对教师只能是听取和服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

19.C 【解析】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20.B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填空题

21.课程设计 22.四书五经 23.学生 24.培养创新能力

25.修辞 26.心理 27.班主任工作总结28.促进 29.学校教育制度 30.卢梭

三、判断题

31.× 【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32.× 【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33.√ 【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4.× 【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35.√ 【解析】(1)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2)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36.× 【解析】现代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增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7.√ 【解析】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

38.× 【解析】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互相争斗的焦点。因此,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班主任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抓两头,又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

39.×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40.×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可能性,但决定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017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二(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A.封闭性B.垄断性C.等级性D.阶级性

2.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

A.诗、书、礼、乐、易、春秋 B.诗、书、礼、仁、义、智

C.德、智、礼、义、诗、春秋D.德、书、礼、乐、义、仁

3.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

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A.《太阳城》B.《理想国》C.《政治学》D.《乌托邦》

5.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6.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把教育分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C.凯洛夫的《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A.教育规律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问题

10.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10、11-

11、12岁 B.11、12-

14、15岁 C.13、14-

15、16岁 D.7、8-

9、l0岁

11.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C.布卢姆 D.布鲁纳

12.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 C.个人魅力D.举止端庄

13.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C.共性与个性D.方向性与现实性

14.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A.孔子B.柏拉图 C.杜威D.卢梭

1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

C.学生的实践活动

D.交往

16.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学说,开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之先河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赫拉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

17.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

18.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19.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20.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A.前提B.基础 C.方法 D.中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再生产。

2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___。

2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____和_____的主体。

24.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____性和_____性。

25.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_____、_____和_____。

26.教学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

27.德育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_____转化为受教育者的.2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_____同受教育者已有的_____之间的矛盾。

2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_____和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封建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封建等级性,反映在教育中,官学的显著特点就是等级性。

2.A 【解析】孔子教学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3.D 【解析】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又被誉为产婆术,这种教育方式被记载在《理想国》中。

4.B 【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

5.D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第一次出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范 畴是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

6.B 【解析】教育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和当代社会的教育。

7.B 【解析】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8.D 【解析】l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而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D 【解析】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0.B 【解析】少年期指ll、12~14、15岁。

11.A 【解析】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针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教育 无目的论的主张,强调实用主义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12.A 【解析】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言语和行动上教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13.C 【解析】这是对教育上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14.A 【解析】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在《论语》中早于西方苏格拉底形成了启发式教学。

15.B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通过书本或者前人既有的经验进行。受制于时间和精力,学生大多时候通过间接经验认识世界。

16.D 【解析】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最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 “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17.C 【解析】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18.B 【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各学科教学,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德育。

19.C 【解析】道德情感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道德情感贯穿于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之中。

20.C 【解析】班主任通过学生操行评定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

二、填空题

21.有组织有计划 高效率 22.质量规格 总要求 23.自我教育 发展

24.主体示范 25.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教材

26.教师学生 27.品德规范个体品德

28.道德要求 品德基础 29.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2017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三(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A.商代 B.周代C.夏朝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的教育。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3.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于(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

4.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A.个体知识经验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C.个体需要兴趣D.情绪状态

5.5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A.单维思维B.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推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7.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有()。A.指向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D.独创性

8.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

9.3~5岁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A.教师角色认知B.教师角色体验C.教师角色期待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1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2.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B.个人主观努力C.学校D.社会

13.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C.兴趣 D.知觉

1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

16.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称为()。

A.教育发展 B.生理发展 C.心理发展 D.人的发展

1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18.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A.对象相同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19.()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D.民主

20.普及教育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21.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____和____。

22.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必然形成并依赖于一定的____。

23.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__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4.____是指课的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____和时间的分配。

25.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____。

26.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一____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教学计划。

27.德育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____的过程。

28.课外教育工作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学生参加的多种多样____、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29.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和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3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____和社会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 元前l000多年前的夏代。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质的飞跃。

2.D 【解析】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雅典的教育。

3.A 【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4.B 【解析】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已经相当成熟,他们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5.C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认为其他人或物的思维与自己的一样,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6.B 【解析】自古至今,孔子提出的“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思想,因切中了教育的本质及规律,一直成为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长期的坚持。

7.C 【解析】思维的变通性,也称为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8.A 【解析】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要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9.C 【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

10.A 【解析】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11.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12.C 【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3.B 【解析】感觉记忆以视象和声象形式存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象代码的形式储存,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以语义代码为主,也有视象代码。

14.A 【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题干所述应为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15.C 【解析】教师和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6.D 【解析】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17.B 【解析】课堂管理能够促进教学和评价的进行,同时,通过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

18.B 【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产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19.D 【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20.C 【解析】义务教育、公立学校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过程中诞生的,始于资本主义社会,是靠国家强力推行而普及发展的。

二、填空题

21.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 22.师生关系 23.发现学习24.课的结构顺序

25.小学 26.教育行政 27.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28.有目的 29.群体差异 30.学校教育

2017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四(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

4.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

5.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6.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

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8.“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D.创造性

9.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这是()课程观的观点。A.人文主义B.科学主义C.知识本位D.能力本位

10.‘‘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为、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B.生存的权利C.安全的权利D.受尊重的权利

11.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2.()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A.环境 B.教育 C.社会D.实践

13.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4.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A.比较法 B.榜样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15.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6.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7.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18.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9.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20.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D.强制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2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23.培养人的活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受教育者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人类文化的传播者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D.人的精神的指引者

E.人的思想的导航者

24.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5分。共15分)

26.学校制度是随便制定的,对国家和青少年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影响。()

27.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28.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29.杜威是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30.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31.只要牢牢把握教学这一中心点,学校就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2.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33.教学过程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无关紧要。()

34.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个体本位论。()

3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 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2.C 【解析】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 到循序渐进,即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 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D 【解析】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 势力说”,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4.C 【解析】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而编制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5.D 【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

6.C 【解析】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7.C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方面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8.D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

9.A 【解析】这是人文主义课程观的观点,人文主义理论认为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尊重儿童,要以人为本。

10.C 【解析】题干所述是保障儿童安全的权利。

11.B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 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的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A 【解析】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13.A 【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14.D 【解析】品德评价法的方式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等。

15.C 【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16.D 【解析】“平行教育影响”是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 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7.D 【解析】本题考查了行动研究方法,即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 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方法。

18.D 【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19.B 【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20.A 【解析】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自主性,把握这几个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2.ABC 【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3.ABC 【解析】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24.ACD 【解析】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

25.ADE 【解析】教育活动中三结合中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三、判断题

26.× 【解析】(1)学校制度不是随便制定的,它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2)学校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会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7.X 【解析】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阶段性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28.√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9.X 【解析】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

30.× 【解析】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31.× 【解析】此题考查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以及对教学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从教育自身来看,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但学校若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通过教学,还要通过其他教育形式,如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劳动等途径才能实现。教学只有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32。× 【解析】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33.X 【解析】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但是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4.× 【解析】(1)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2)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这是片面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的的确立就必须符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另外,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35.√ 【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接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中形成的。学生接受影响的过程是在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2017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五(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C.斯巴达D.雅典

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4、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因为学生有()。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6、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

7、()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B.威严C.权威 D.人格力量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凯洛夫B.杜威C.布鲁纳 D.赞柯夫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类型C.课程标准D.课本

11、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

12、能对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D.文化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指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

14、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 D.科学技术

15、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教学计划D.培养目标

16、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A.杜威B.布鲁纳C.克伯屈D.赫尔巴特

17、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

18、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是基础。A.知B.情C.意D.行

1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

20、“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A.德国 B.法国 C.英国D.美国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2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E.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D.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教育有极高的社会效益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A.班级建设的设计者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C.班级组织的教育者D.班级制度的执行者E.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24、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

A.内发论 B.外铄论C.成熟机制D.教育E.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5、学生文化的特征有()。A.过渡性B.非正式性C.整合性D.多样性E.互补性

26、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A.新授课B.巩固课C.技能课D.检查课 E.练习课

27、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

A.教师的权威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C.经济地位D.政治地位E.文化地位

28、运用奖励和处分时要注意的要求是()。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以诚待人C.发扬民主D.注意时机E.注重宣传与教育

29、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B.知识广博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D.富有个性E.改善实践

30、学校咨询活动要取得成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观参与D.个别学生,个别问题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31、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

32、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3、______的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34、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初的乌克兰______学校中。

35、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____为标志。

36、教科书的编写应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_______与_______,强调内容的_______。

37、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_____时期。

3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______与学生______之间的矛盾。

39、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_____等内容。

40、试题类型大体有_____和_____两大类。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4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42、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4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44、教学是学校的唯一工作。()

45、考试时为照顾部分落后学生,应尽可能降低试题难度和分量。()

46、教育可以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对人的发展发挥它的能动作用。()

47、西周以后我国的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骑士七技教育。()

48、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49、拓展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50、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杜威。()2017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五(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者要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C.不平衡性D.差异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先天失明,但是嗅觉、听觉等却比正常人要灵敏得多,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5、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洛克

6、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7、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A.隐私权B.名誉权C.人身权D.教育权

8、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的()的法律制度 A.权益B.权利C.利益D.权力

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指德育的()。A.方法 B.手段 C.途径 D.内容

10、“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

1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科学主义课程论B.人文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结构主义课程论

1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读书和作业 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

13、“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

14、“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凯洛夫B.加里宁 C.赞可夫D.马卡连柯

15、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6、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

17、以别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C.锻炼法 D.陶冶法

18、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9、学科专家的建议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0、师生关系的本质是()。A.人一人关系 B.人一物关系C.授一受关系 D.朋友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21、从课程功能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工具性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学科中心课程D.技能性课程E.实践性课程

2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

A.环境文化B.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C.规章制度 D.角色规范 E.价值成分

23、说服的方法包括()。A.讲解 B.谈话C.报告D.讨论E.参观

24、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学制类型有()。

A.双轨制学制 B.六三三制学制 C.单轨制学制D.分支制学制E.壬寅学制

25、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特性。

A.社会性 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E.继承性

26、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27、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

A.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及时激励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

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28、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A.习惯的养成 B.学习辅导 C.生活辅导 D.择业指导 E.卫生引导

29、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阶段。A.初识B.组建C.形成 D.发展 E.解体

30、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包括()。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E.观察阶段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31、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_______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_______之间的矛盾运动。

32、课程的编制应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______、______。

33、_____是一种理想,它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3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______。

35、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_____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_____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36、社会的______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37、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_____的教育。

38、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_____而采用的方法。

39、_____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40、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_______”的过程。它以新的_______和_______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41、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为典型。()

42、教师只要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以了,没必要有高深的学问。()

4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4、潜课程不属于课程的范畴。()

45、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蹦的班级管理理论是民主管理。()

46、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47、组织教学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48、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阶段性。()

49、身心发展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0、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德育无论从内容到方式也都不同,所以不同社会的德育是不能继承的。()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墨家以()为教。A.“弃圣绝智” B.“兼爱”和“非攻”C.“弃仁绝义”D.“克己复礼”

2.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战国后期的()。

A.《大学》B.《中庸》 C.《学记》 D.《论语》

3.主张“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

4.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缺点,私拆学生信件等,这是因为学生享有()。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5.小学教育所处的年龄段一般称为()期。A.幼儿 B.童年C.D.青年

6.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华生B.洛克C.格塞尔D.卢梭

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崇高的职业道德B.文化科学知识 C.过硬的教学基本功D.教育理论知识

8.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A.言行B.知识C.修养D.品德

9.当代教师的素养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方面A.政治素养B.教育素养C.专业素养D.道德素养

10.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 11.教育教学中只是追求“齐步走”,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互补性C.差异性D.阶段性_

1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的官学体系。

A.官学合一B.官师合一C.政教合一D.科举制

13.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1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15.盲人的听觉、触觉非常灵敏,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互补性C.差异性D.阶段性

16.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D.示范性

17.衡量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是()。A.效度B.难度C.信度D.区分度

18.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

A.文法教育B.骑士教育C.宗教教育D.六艺教育

19.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机能期B.发展期 C.差异期D.关键期

2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内容改革B.课程改革C.方法改革D.途径改革

21.开展课外活动时,学生参加与否,不具有()。A.自愿性B.灵活性C.强制性 D.多样性

22.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A.可爱性B.可敬性C.权威性D.厌恶性

23.我国将小学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是在()。A.1878年 B.1897年C.1904年D.1912年

24.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的修业年限为()。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25.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观点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26.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D.墨子

27.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o A.主体 B.客体 C.个体 D.群体

28.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A.自愿性B.自主性 C.强迫性 D.创造性

29.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A.朱熹B.孔颖达C.夸美纽斯D.斯宾塞

3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是指()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C.课程类型D.课本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 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按课外活动内容的性质划分,课外活动的形式有()。

A.科技活动 B.小组活动 C.学科活动D.个人活动E.文艺活动

2.说服的主要方式有()。A.讲解B.谈话C.报告D.讨论E.参观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4.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A.信度 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 E.准确度

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A.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B.学习权C.隐私权 D.公正评价权 E.荣誉权

6.小学课程设计要以实现()为最终目的。

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E.教育观念

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两方面,即()。

A.集体效能感B.个人效能感C.一般效能感D.特殊效能感E.积极效能感

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从水平上看由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组成,即()。

A.生理活动B.精神活动C.心理活动 D.学习活动E.社会实践活动

9.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A.普及性 B.民主性 C.基础性 D.全民性 E.强制性

10.杜威的教育主张有()。

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生长 C.学校即社会 D.在做中学 E.以教师为中心 11.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即()。

A.实物直观B.语言直观C.板书直观 D.模象直观 E.光电直观

12.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E.复式教学

13.我国小学生德育内容的确立依据有()。

A.培养计划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 D.小学德育目标 E.小学德育任务

14.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两个方面,即()。

A.了解学生学习B.了解学生思想C.了解学生个体D.了解学生群体E.了解学生家庭

15.班会的类型有()。A.报告会 B.讨论会 C.常规班会 D.生活会 E.主题班会

16.小组活动主要包括()。A.学科小组 B.技术小组 C.艺术小组 D.公益活动 E.体育小组

17.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古代与近代的()。

A.前学校 B.前社会教育机构 C.学校 D.社会教育机构E.高等学校

18.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众多的教区学校,讲授的内容主要是()。

A.神学七艺 B.宗教教育 C.读写知识D.军事征战E.商业技能

19.文艺复兴时期,很重视教育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有()。

A.意大利的维多里诺B.尼德兰的伊拉斯谟C.捷克的夸美纽斯D.法国的拉伯雷 E.法国的蒙田

20.教育是由()因素构成的。A.教师 B.学生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E.学校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班会活动是培养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

2.后进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动机缺失。()

3.积极分子的队伍是稳定不变的。()

4.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是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

5.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应进行思想教育。()

6.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

7.教师可以剥夺学生的荣誉称号和智力劳动成果。()

8.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

9.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所以它可以决定个体的发展。()

10.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凝结于他的《理想国》中。()

11.班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

12.课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13.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14.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15.教学计划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16.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17.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夸奖。()

18.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了《教育法》。()

19.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教育,也就形成了教育学。()

20.循序渐进要求教学要面面俱到。()

一、单选题

1.B 【解析】墨家以“兼爱”和“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的学习,也注重技术的练习。

2.C 【解析】《学记》是世界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欧洲早300多年。

3.D 【解析】见大纲对杜威的介绍。

4.D 【解析】学生有权要求拥有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

5.B 【解析】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这一年龄段正处于童年期。

6.A 【解析】华生曾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将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所以他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7.A 【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正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崇高师德。

8.A 【解析】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

9.C 【解析】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高质量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10.A 【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11.C 【解析】人与人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育要针对差异进行,即因材施教。

12.C 【解析】西周以后,出现了“政教合一”的教育形式。

13.B 【解析】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14.A 【解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5.B 【解析】盲人的听觉、触觉比常人灵敏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16.B 【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性指学生对教师有着_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

17.B 【解析】一次测验难度是否得当,要看是否能较准确地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

18.D 【解析】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

19.D 【解析】关键期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20.B 【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1.C 【解析】课外活动必须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不能强迫。

22.C 【解析】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知识的化身,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正确的,都对学生有极大影响。

23.D 【解析】l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将小学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

24.C 【解析】l904年清政府《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修业年限为5年。

25.A 【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26.C 【解析】苟子认为人性本恶,之所以有善行是外在环境影响的结果,故而是外铄论者。

27.A 【解析】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28.B 【解析】课堂教学具有强制性,而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动手的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

29.D 【解析】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对课程做了论证,这是课程用于教育教学的专门术语的开始。

30.C 【解析】将课程划分种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课程类型就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二、多选题

1.ACE 【解析】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是按活动规模和人数划分的。

2.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说服的主要方式。

3.ABC 【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4.ABCD 【解析】这四个指标是衡量测验的质量指标。

5.ABD 【解析】见大纲中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部分。

6.BC 【解析】见大纲小学课程设计部分。

7.BC 【解析】人们通常把教师对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他们的教学效果之间密切相关的这种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学效能感,它一般有个人效能感与一般效能感两种。

8.ACE 【解析】见大纲中对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介绍。

9.ACE 【解析】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因而要求其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小学教育是各类教育的基础,也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因此具有这些特点。

10.ABCD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而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学校是个小社会。同时他强调在问题中学习解决问题。

11.AD 【解析】板书和光电是模象的一些形式,而语言不属于教具。

12.ABC 【解析】复式教学是我国教学史上的一种特殊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法不属于教学组织形式。

13.CDE 【解析】教育目的、小学德育目标与任务是,小学德育内容确立的依据。

14.CD 【解析】其他三项均是C项的不同方面。

15.CDE 【解析】见大纲班会活动的组织。

16.ABCE 【解析】公益活动属于群众性活动的一种。

17.ABCD 【解析】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都是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

18.BC 【解析】西欧封建社会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设立众多的教区学校,讲授宗教课程,也讲授读写知识。

19.ABDE 【解析】这些人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很有影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

20.ABCD 【解析】学校是教育的场所,而非教育的构成要素。

三、判断题

1.√ 【解析】班会活动具有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的特点,因此,题干是正确的。

2.√ 【解析】后进生由于经常得到否定性评价,得不到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没有兴趣,导致学习动机的枯萎。

3.× 【解析】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是稳定不变的。

4.√ 【解析】它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5.× 【解析】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揭示其思想性,才能促进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世界观的发展。

6.√ 【解析】因为它培养的是作为公民必须掌握的“三基”(读、写、算)。

7.× 【解析】学生有荣誉权,教师对学生的荣誉及智力劳动成果,不得随意剥夺和侵占。

8.√ 【解析】见大纲中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9.× 【解析】遗传只提供了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而这个前提能否转变为现实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10.× 【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

11.×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

12.√ 【解析】课外活动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3.× 【解析】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备好课。

14.√ 【解析】教学过程正是在教师不断提出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

15.× 【解析】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16.√ 【解析】义务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

17.√ 【解析】小学生还没有更高尚的学习动机,他们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获得成人的夸奖。

18.× 【解析】l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新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实施。

19.× 【解析】教育学是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与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形成系统观点后形成的。它产生的很晚,直到17世纪才形成。

20.× 【解析】循序渐进要求教学要区分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

四、情景题

(一)1.A 【解析】“百分制”是典型的标准参照评价。

2.C 【解析】新课程中,对于教师的评价,倡导以自评为主。

3.ABCD 【解析】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发展、以人为本,倡导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ABCD 【解析】略。

(二)1.ABCD 【解析】该老师的做法势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

2.B 【解析】教师威信的核心是信服威信。

3.ABCD 【解析】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行为转变有:(1)师生关系中,强调尊重与赞赏;(2)教学关系中,突出帮助与引导;(3)自我认识上,致力研究与反思;(4)同事关系中,倡导合作与互惠。

4.ABC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2.课外活动不包括()。A.群众活动B.文娱活动C.自习课 D.科技活动

3.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始于()。A.1878年 B.1897年C.1898年 D.1904年

4.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的创办者是()。A.张焕纶 B.张之洞 C.陶行知 D.盛宣怀

5.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

6.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均衡性D.顺序性

7.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8.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是()。A.课外活动 B.课余活动C.群众活动D.文娱活动

9.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10.教学大纲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A.教学计划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教科书 11.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2.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A.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B.因材施教C.坚持以教材为中心 D.实施标准化考试

1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14.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 D.实验法

15.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是()。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激励能力C.自我调控能力D.自我分析能力

16.德育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7.我国最早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898年 C.1902年 D.1922年

18.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A.校长B.教育主任C.班主任D.科任教师

19.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17世纪下半期 B.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

20.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是以()为标志的。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成人教育 D.学校教育系统

2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 2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2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B.l912年C.1957年D.1958年

2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

2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7.A,ffl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2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29.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 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领域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

A.新授课 B.复习课 C.练习课D.实验课 E.测验课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1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高尔登B.华生 C.霍尔 D.吴伟士E.施太伦

1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作用。A.基础性B.前瞻性C.先导性D.普及性E.全局性

1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E.个别差异性

14.参观法的种类有()。

A.准备性参观 B.并行性参观 C.总结性参观D.常识性参观E.教育性参观

15.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有()。A.权威性B.个别性C.针对性D.终身性E.潜在性

16.“产婆术”与“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说明教学要遵循()。

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7.德育过程是由()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A.德育理念 B.教育者C.受教育者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

1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科学性与思想性B.基础性C.对大多数学校的适应性

D.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E.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19.班会的特点有()。A.民主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E.教育性

20.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把学习过程概括为()的统一过程。

A.“惑” B.“学” C.“忆” D.“思” E.“行”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3.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

()

8.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10.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个别教学。()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单一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1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学习。()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属于隐性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而遗传才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单选题

1.C 【解析】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2.C 【解析】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

3.C 【解析】l898年5月清政府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并将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这是推行现代小学的开始。

4.D 【解析】l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

5.A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要给予不同的教育影响。

6.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有时快,有时慢,不平衡,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7.B 【解析】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

8.A 【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9.A 【解析】教师检查教学质量,学校评价各科教学质量都以教学大纲为标准。

10.D 【解析】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1.A 【解析】没有知识的领会,巩固和运用等环节就毫无意义。

12.B 【解析】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13.A 【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14.B 【解析】谈话法是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所以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15.A 【解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16.B 【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7.A 【解析】l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18.C 【解析】班主任主要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所以题干所指是班主任。

19.C 【解析】从17世纪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近代学校教育系统,但严格来讲,近代学校教育系统是在19世纪下半期基本形成。

20.D 【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21.C 【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22.D 【解析】“生活即教育”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

23.A 【解析】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24.B 【解析】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25.D 【解析】我国在1922年颁布实行了壬戌学制。

26.D 【解析】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7.B 【解析】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28.A 【解析】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9.D 【解析】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0.C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二、多选题

1.ACD 【解析】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AC 【解析】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丰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更新。

3.ABCD 【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4.BCD 【解析】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

5.ADE 【解析】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6.BCD 【解析】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等是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7.ABD 【解析】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以业余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短期为主。

8.ABCDE 【解析】单一课可细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

9.BCDE 【解析】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重视能力的培养和重视个别差异。

10.ABE 【解析】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11.AC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决定论这个知识点,遗传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2.ACE 【解析】本题出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它指出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13.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个知识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及个别差异性的规律。

14.ABC 【解析】这是考查参观法的划分,参观法一般包括准备性参观、总结性参观、并行性参观。

15.ABC 【解析】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有权威性、个别性和针对性。

16.BC 【解析】“产婆术”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说明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7.BCDE 【解析】德育过程包括四个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8.ABCDE【解析】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思想性与基础性,对大多数学校的适应性,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19.BCD 【解析】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班性会务活动,它具有集体性、针对性和自主性的特点。

20.BDE 【解析】孔子将学习的过程简单地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

三、判断题

1.× 【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多进行课外活动就行。

2.√ 【解析】题干是古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的体现。

3.×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4.× 【解析】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5.√ 【解析】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

6.√ 【解析】“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 【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8.√ 【解析】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9.√ 【解析】课程设置问题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

10.× 【解析】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主要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11.√ 【解析】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夏代B.商代C.西周D.春秋战国时期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于()。A.1985年 B.1993年C.1998年D.1999年

3.“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4.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系统化B.专门化 C.复杂化 D.多样化

5.反映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A.效度 B.难度C.信度 D.区分度

6.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

A.“泛德教育”B.“泛体教育”C.“泛美教育”D.“泛智教育”

7.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 D.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8.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B.20世纪60年代以后C.20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9.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A.《新编教育学》 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通过。A.1985年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1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D.兴趣活动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13.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D.韩非子

14.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拉伯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主张。

A.朱熹 B.墨子 C.荀子D.孔子

16.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的()问题。A.法律 B.权利 C.责任D.义务

17.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课程表

1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A.心理学统觉论B.伦理学C.整体认识论D.个体认识论

1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D.设计教学法

2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的发表为标志的。12.√ 【解析】题干符合榜样法的基本内涵。

13.× 【解析】“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14.√ 【解析】题干符合教师劳动示范性的内涵。

15.× 【解析】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分组教学。

16.× 【解析】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综合课。17.√ 【解析】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18.×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与培养班集体。19.√ 【解析】题干符合隐性课程的内涵。20.√ 【解析】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A.《大教学论》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

21.《普通教育学》是()的教育学代表作。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2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2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A.皮亚杰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24.学生最主要的角色权利是()。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

25.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地方课程

26.“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的教育特征。A.中国B.印度C.希腊D.埃及

27.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众多的教区学校,适当讲授()知识。

A.天文B.几何C.读写D.修辞

28.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中。A.《学记》B.《大学》 C.《论语》D.《中庸》

29.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的特征。A.广泛性B.普遍性C.强制性D.全民性

30.()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学校课程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

A.实际性 B.适应性 C.具体性 D.参与性 E.操作性

2.谈话法可分为两种即()。

A.复习谈话 B.总结谈话 C.引导谈话 D.启发谈话 E.评价谈话

3.锻炼的主要方式有()。A.练习B.榜样示范 C.委托任务 D.以诚待人 E.组织活动

4.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材的研究

5.在赫尔巴特的影响下,形成了以传统教育为中心的特点,即()。

A.教师中心 B.教材中心 C.学生中心 D.知识中心 E.课堂中心

6.课程计划的制定依据是()A.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E.教育体制

7.分组教学的主要类型有()。

A.能力分组B.成绩分组 C.作业分组D.兴趣分组E.学科分组

8.综合课的组成一般包括()。

A.组织教学B.复习过渡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E.课外辅导

9.我国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有()。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E.实验法

10.20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世俗化D.教育民主化E.教育多元化 11.群众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A.报告和讲座 B.集会 C.比赛 D.参观访问 E.小制作活动

12.陶冶的主要做法有()A.发扬民主B.人格感化C.环境陶冶D.艺术陶冶E.文化熏陶

13.课程计划的组成因素有()A.学科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14.教学活动的多种形态有()。A.课内B.课C.班级 D.小组E.个别化

1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 B.具体性 C.普及性D.基础性

E.发展性

16.理解教材的思维可以有两种途径()。

A.由动作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B.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C.由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D.由已知到未知,都应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E.由已知到已知,不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17.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将课分为()。

A.新授课 B.巩固课C.技能课D.演示课E.检查课

18.中国古代的官学内容丰富,主要包括()。A.书学 B.算学C.法学D.医学E.律学

19.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

20.按活动的规模和人数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A.群众性活动 B.科技活动 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E.学科活动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中庸》之中。()

2.柏拉图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朱熹的教育思想。()

4.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

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壬寅学制的颁布。()

6.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

7.智力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综合作用的产物。()

8.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的是雅典的教育。()

9.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

10.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11.学校要以教学为主,以教学唯一。()

12.苏格拉底将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等级。()

13.现代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知识。()

14.格塞尔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

15.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16.现代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和手段的更新变化。()

17.儒家提倡以“兼爱”、“非攻”为教。()

18.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方法。()

19.德育工作既要耐心细致,又要宽严相济,有松有紧。()

20.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辅助手段。()

一、单选题

1.A 【解析】中国是世界上学校出现最早的国家,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2.B 【解析】l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C 【解析】人与人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育要针对差异进行,即因材施教。

4.D 【解析】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教师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的特点。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5.C 【解析】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表明该测验是否可信。

6.D 【解析】这是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的具体体现。

7.D 【解析】见大纲对杜威的介绍。

8.B 【解析】我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编写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9.C 【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10.C 【解析】l995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1.B 【解析】我国把教学过程看做学生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活动。

12.B 【解析】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通过上课。

13.A 【解析】孔子从研究人的本性出发,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

14.A 【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15.D 【解析】孔子提倡启发式教育思想,题干中反映的正是这一思想。6.B 【解析】学生从法律上讲,是一个权利主体,他们享有一定的合法权益,而这些权益从他们的社会地位上体现了出来。

17.A 【解析】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

18.D 【解析】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创立了他的教学论。

19.B 【解析】班级授课制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是目前我国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20.C 【解析】赫尔巴特使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1.B 【解析】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22.D 【解析】小学教育目的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23.A 【解析】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顺序发展。

24.A 【解析】受教育权是《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学生的最主要的角色权利。

25.B 【解析】拓展型课程的重点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6.D 【解析】见大纲中对古代埃及教育的介绍。

27.C 【解析】西欧封建社会为了更好地布道,让老百姓信教,在举办宗教教育的同时,也适当讲授一些读写知识。

28.C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汇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思想,也包括教育思想。

29.C 【解析】义务教育不仅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因而具有强制性。

30.A 【解析】遗传提供的可能性无论多大,都必须通过环境才能实现。

二、多选题

1.BD 【解析】学校课程是以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而设置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与参与性。

2.AD 【解析】谈话的基本方式是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3.ACE 【解析】B、D是榜样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4.ACD 【解析】制定课程目标应研究学生,社会、学科。

5.ABE 【解析】传统教育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

6.AC 【解析】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其制定的依据。

7.ACE 【解析】成绩和兴趣分组有时也有,但它们不是主要的分组方式。

8.ABCD 【解析】课外辅导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但不是综合课的组成部分。

9.ABCD 【解析】E不是德育的主要方法。

10.ABDE 【解析】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表现出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是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与多元化。

11.ABCD 【解析】小制作活动不符合群众性活动的类型。

12.BCD 【解析】陶冶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13.ABCDE 【解析】这五项都是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

14.ABCDE 【解析】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没有固定格式。

15.CDE 【解析】这是对小学阶段课程设置最基本的要求。

16.BC 【解析】见大纲教学过程的结构部分。

17.ABCE 【解析】演示课是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分的。

18.ABDE 【解析】中国古代的官学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书学、算学、医学、律学。

19.AD 【解析】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社会性和意识性。

20.ACD 【解析】科技活动和学科活动是按活动内容划分的。

三、判断题

1.×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

2.× 【解析】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3.× 【解析】这是孔子关于启发式教学要求的主要表述。一

4.× 【解析】他们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

5.× 【解析】“废科举,兴学校”和近代学制的颁布是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6.×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即教育应该是国家的。

7.√ 【解析】智力的发展并非是某一个因素孤立作用的结果,而是各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 [M村fl题干所指是斯巴达的教育,因为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9.× 【解析】古罗马哲学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10.× 【解析】这是形式教育论的观点,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11.× 【解析】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但也要兼顾其他工作,否则教学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12.× 【解析】柏拉图根据构成灵魂的三要素在人的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

13.√ 【解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使知识的学习成为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因此,教学必须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

14.× 【解析】题干讲的是弗洛伊德的观点。

15.√ 【解析】学生的学习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规定的。

16.√ 【解析】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课程必须与时俱进。

17.× 【解析】这是墨家的主要教育内容。,18.× 【解析】启发式并非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

19.× 【解析】德育工作要耐心细致,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

20.× 【解析】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四、情景题

(一)1.ABC 【解析】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ABCD 【解析】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3.ABCD 【解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学习目标的多元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课程层次的多样性。

4.C 【解析】在合作学习的分组过程中,应遵循互补及多样化原则。

(二)1.C 【解析】划分重点班违反了新《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2.ABCD 【解析】详细请参考《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

3.AB 【解析】利用考试选拔新生和开设重点班有违教育公平与民主。

4.A 【解析】行政处分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依照有关法律和有关规章,对工作中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行的惩处和制裁的一种形式。题干所指主要是行政处分。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A.教学规律B.教学规则C.教学原则D.教学细则

2.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知识素养B.文化知识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3.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A.社会性 B.稳定性C.连续性 D.共同性

4.毕业考试前夕,学校咨询人员对平时比较容易紧张的同学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早期干预 B.问题预防 C.发展指导 D.缺陷矫正

5.班级授课制出现以后产生了()。A.教师 B.班主任C.学生D.校长

6.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洛克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难题提供了试题的()信息。A.错误率

B.通过率C.平均通过率 D.平均错误率

8.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A.有个性的 B.有特长的 C.片面发展的 D.全面发展的 9.学校是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形态后出现的。A.文字 B.文化 C.文学 D.书本

10.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的出现。

A.社会教育机构 B.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 D.近代中等教育 11.启蒙思想家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

1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然结果B.必要保证 C.必然要求D.必然趋势

1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

14.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过程的教育是()。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素质教育 D.创新教育

15.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教育

16.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A.后勤职工 B.行政干部 C.学生 D.教师

17.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的指标是()。A.效度 B.难度 C.信度D.区分度

18.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A.察举制B.举孝廉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9.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是()者。

A.行为主义 B.经院主义 C.科学主义 D.人文主义

20.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在()。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2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C.二因素论D.遗传决定论

22.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体现了()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D.循序渐进

23.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24.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

2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对儿童而言是通过()实现的。

A.遗传 B.教育C.社会D.实践

2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热爱教育事业 D.加强自身修养

27.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愿发展B.自动发展C.自主发D.自由发展

28.年轻时的夸美纽斯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

A.基础性 B.自然性 C.自觉性 D.客观性

29.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A.儒、墨 B.儒、道 C.法、墨D.道、法

30.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按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

A.单一课 B.讲授课 C.演示课 D.练习课 E.复习课

2.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及()。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实事求是原则

3.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A.感性B.理性 C.意志 D.情感 E.人格

4.柏拉图把人分为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即A.哲学家 B.艺术家 C.军人 D.科学家E.劳动者

5.备课要写好的三种计划是()。

A.远景规划B.近期设计C.学年教学进度计划D.单元计划 E.课时计划

6.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A.目的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恰当D.语言准确生动E.组织紧凑合理

7.下列关于巩固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而时习之”B.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C.巩固就是死记硬背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8.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有()。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C.表扬为主,正面教育D.做到理想与现实相结合E.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9.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要经过()阶段。

A.确定主题B.精心准备 C.具体实施D.反馈评价E.效果深化

10.课外活动的特点有()。

A.自愿性B.灵活性C.自主性D.多样性E.强迫性 11.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12.皮亚杰将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

A.前习俗水平B.感知运动 C.前运算 D.具体运算 E.形式运算

13.学生是具有发展的()的人。A.特点 B.潜能C.主体D.需要 E.价值

14.制约课程的因素有()。A.社会B.历史C.知识D.环境E.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15.下列关于启发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B.启发式就是提问式教学

C.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D.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E.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利用知识

16.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A.德育规律B.教育者C.受教育者 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

17.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孟子D.苟子 E.洛克

18.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张包括()。

A.“有教无类”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教学相长”D.“兼爱”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经历了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过程即()。

A.感知运动水平B.具体运算水平C.前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E.后习俗水平

20.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

A.政治思想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学科知识素养D.广泛的文化素养 E.教育专业素养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孟子是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主要代表。()2.墨家主张教育要“复归”人的本性,一切顺其自然。()3.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问答而著名的教育家是柏拉图。()4.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赫尔巴特。()5.教师职业是一种软专业,谁都可以当教师。()6.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科可以单科发展。()7.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8.教学有法,但无定法。()9.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大致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自律”,再从 “自律”发展到“他律”。()

10.积极分子的队伍是稳定不变的。()

11.汉武帝采纳了王安石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影响深远。()

12.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可以看学生的日记或信件。()

13.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论语》。()

14.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15.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16.德育工作中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7.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18.我国在春秋战国以后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19.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

20.“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一、单选题

1.C 【解析】教学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规律,体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2.A 【解析】教师要胜任某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学科知识素养的基础上。

3.A 【解析】不同性质的社会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德育,因此,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

4.B 【解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问题预防。

5.B 【解析】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前,设有班级这一概念,也就没有专门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班主任。

6.C 【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对班级授课制做了充分的理论论证,才使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教学制度确定了下来。

7.C 【解析】通过教育学对习题训练的重要性论述可知,难题提供了试题的平均通过率信息。

8.D 【解析】教学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即全面发展。9.A 【解析】见大纲对学校产生条件的介绍。语言发展达到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10.B 【解析】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就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出现。11.C 【解析】卢梭在《爱弥尔》中因宣扬其自然主义教育理想,险些被逮捕。

12.B 【解析】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将无法顺利进行。

13.C 【解析】康德于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14.B 【解析】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的速度加快,教育不能再以掌握和积累知识为目的。故此题干所指的是传统教育。

15.A 【解析】没有遗传,就没有发展的主体,因此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16.D 【解析】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而且在进行过程中也是在教师的管理下进行的。

17.D 【解析】能否区分考生的不同水平,取决于测验的区分度。

18.D 【解析】前三种是汉朝及南北朝时的选士制度,隋代实行科举制一直延用到清末。

19.D 【解析】见大纲对西方文艺复兴后教育的介绍。

20.A 【解析】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21.D 【解析】题干过分夸大了遗传的影响,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22.B 【解析】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感知,所以题干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23.A 【解析】夸美纽斯使教育学体系形成。

24.B 【解析】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25.B 【解析】见大纲环境及其作用的内容。

26.B 【解析】教师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从他对学7L的念度上就能体现出来。

27.C 【解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成学生不再依赖敦师,学会自主学习,即“教是为了不教”。

28.B 【解析】见大纲对夸美纽斯的介绍。

29.A 【解析】儒、墨两家的各种主张在当时影响甚广,故而成为显学。

30.D 【解析】吉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

二、多选题

1.BCDE 【解析】单一课是指一节课完成的任务只有一项,它与题干要求不符。

2.ABCD 【解析】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BCD 【解析】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组成,其中理性是灵魂的基础。

4.ACE 【解析】柏拉图根据灵魂的三部分在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

5.CDE 【解析】远景规划和近期设计不是备课要写的计划。

6.ABCDE 【解析】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一般就是以这五个方面为标准的。

7.ABDE 【解析】巩固离不开记忆,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8.ABC 【解析】DE是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9.ABCE 【解析】见大纲班会活动的组织。

10.ABCD 【解析】见大纲中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部分。

11.AC 【解析】学校课程作为传递、传播和创造文件的载体,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文化的丰富使得课程目标、课程编制、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发生变化,或增减科目、删添内容,或重新组织课程结构。

12.BCDE 【解析】前习俗水平是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识的第一阶段。13.BD 【解析】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

14.ACE 【解析】制约课程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社会条件、文化传统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5.ACDE 【解析】提问可以启发学生,但启发不只是通过提问来实现,所以B错。

16.BCDE 【解析】德育规律是德育活动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不是德育的构成要素。

17.DE 【解析】威尔逊、孟子和弗洛伊德是内发论者。

18.ABE 【解析】见大纲对孔子的介绍。

19.CDE 【解析】感知运动水平和具体运算水平是皮亚杰提出的。

20.ABCDE 【解析】见大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三、判断题

1.× 【解析】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2.× 【解析】这是道家的教育主张。

3.× 【解析】苏格拉底以善辩著称。

4.X 【解析】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5.× 【解析】教师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论是谁要成为教师都必须进行专业培训,获得教师资格。

6.× 【解析】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不能齐头并进,也不宜单科发展。

7.√ 【解析】这是杜威的一个主要教育思想。

8.√ 【解析】教学有常规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师,都不可能使用固定的方法。

9.× 【解析】发展顺序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10.× 【解析】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是一成不变的。

11.× 【解析】董仲舒提出了该建议,王安石为宋人。

12.× 【解析】学生有隐私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学生的这种权利。

13.× 【解析】题干所指是《学记》,《论语》是孔子的言论汇集。

14.√ 【解析】学校各项教育活动都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学是学校最经常的工作。因此,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15.×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

16.√ 【解析】德育也要因材施教。

17.√ 【解析】中国是学校产生最早的国家。

18.× 【解析】西周以后出现“国学”与“乡学”之分,春秋时期出现“官学”与“私学”之别。

19.√ 【解析】“义务”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它具有一定的强迫性。

20.× 【解析】题干是非制度化教育的理想,它主张每个人应能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道路。

四、情景题

(一)1.C 【解析】小雷上课爱做小动作,这属于不良学习习惯。

2.D 【解析】题干符合品德评价法的内涵。

3.ABD 【解析】C项属于主观臆断。

4.C 【解析】原来的教师没有尊重小雷,让小雷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二)1.ABD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设计者、领导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2.A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B 【解析】题干是班级平行管理的基本内涵。

4.C 【解析】埃拉斯莫斯最早提出了“班级”一词。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 B.墨子 C.荀子D.孟子

2.()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孟子 B.荀子C.董仲舒 D.王阳明

3.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形式 D.考试制度

4.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A.普及教育 B.普及基础教育 C.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义务教育

5.我国于l986年第一次将()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A.体育活动B.群众活动C.文娱活动D.课外活动

6.“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

7.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是指()。

A.读、写、画 B.读、算、画 C.读、写、算 D.画、写、算

8.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D.幼儿教育

9.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课程 D.教育体制

10.学生具有发展的()。

A.潜在性与现实性 B.潜在性与可塑性 C.可能性与现实性 D.可能性与可塑性

11.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

A.课余活动 B.课外活动 C.群众活动D.文娱活动

12.试图以心理学“统觉”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A.教学规律 B.教学规则C.教学原则D.教学细则

14.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15.在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的是()。

A.智育 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 D.家庭德育

1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A.疏导 B.导向性 C.因材施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1862年 B.1898年C.1902D.1922年

18.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A.小组 B.班级 C.年级 D.教研室

19.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是以()为标志的。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 C.成人教育 D.学校教育系统

20.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教学活动C.班主任活动D.实践活动 2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御、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礼、乐、射、辞、书、数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2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的人。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实践属性 D.现实属性

23.我国近代小学开端于()。A.1878年 B.1887年 C.1897年 D.1898年 2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的特点。A.等级性 B.专制性C.刻板性 D.象征性

25.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26.课程论侧重研究()。A.教什么 B.为谁教 C.如何教 D.为谁学

27.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8.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信息化C.全民教育D.终身教育

29.在我国,教学的基础是()。

A.知识的授受 B.技能的训练 C.品德的发展 D.个性的完善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 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A.废科举、兴学校 B.《钦定学堂章程》颁布

C.《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D.壬戌学制颁布 E.六三三制的实行

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C.义务教育D.普及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3.我国建国以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A.普及小学教育 B.学制改革试验 C.教学改革试验 D.课程改革试验 E.教育体制改革试验

4.教学口语应具备的特点有()。

A.科学性B.艺术性C.思想性 D.启发性 E.严肃性

5.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份的法律定位有三个层次,即A.是国家公民B.是已成年公民C.是未成年公民 D.是有行为能力的公民 E.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以保证学校课程的()。

A.明确性 B.时限性 C.科学性 D.具体性 E.系统性

7.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了教学中()的关系。

A.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B.理论与实践C.知识与能力D.知与行

E.掌握知识与提示思想

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即()。

A.观察法

B.家访

C.谈话法 D.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E.调查访问

9.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激励 D.自我调 E.自我管理

10.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E.因材施教原则 1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B.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C.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

D.出现了文字E.政治民主化

12.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基本形式是()。

A.互相访问B.通讯联系C.家长会D.教育讲座E.家长学校 13.关于“五四”以后小学教育发展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设初等小学 B.招收8岁儿童入学

C.修业6年 D.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E.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

14.人的身心发展包括()。

A.生理发展B.机能的成熟C.心理发展 D.内心世界的完善E.身体的剧变

1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体现了国际社会对青少年儿童权利的重视,反映这一核心精神的重要原则是()。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16.小学课程设计要体现()的高度统一。

A.科学性 B.时限性 C.具体性 D.思想性 E.预测性

17.教学活动的构成有()。A.上课 B.作业 C.辅导 D.成绩评定 E.社会实践

18.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A.收集 B.整理 C.鉴定 D.保管 E.查看

19.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A.社会性 B.历史性 C.计划性 D.超越性E.阶级性

20.国家为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教育机会B.关注贫困生,设立帮助基金

C.关注残疾学生,设特殊教育机构 D.及时提供所需物质条件 E.限制学校体罚学生。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是英国颁布的。()

2.弗洛伊德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3.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4.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7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5.因学生犯有某种过错,学校可以扣发学生的毕业证书或不出具学业成绩证明。()

6.研究型课程注重的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是孔子。()

8.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9.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10.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

11.制度化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12.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小班。()

13.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14.学生是教育对象,教师可以任意对其进行教育。()

15.班级秩序要有可变性。()

16.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就是教师。()

17.受教育者既是德育主体,又是德育的客体。()

18.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直接经验。()

19.教学中师生之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授一受的关系。()

20.小学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 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 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 班主任找去,提出了批评。

1.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涛涛的()。

A.人身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名誉权D.受教育权

2.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应该怎么做?()。

A.批评教育 B.体罚 C.注重引导D.转学

3.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你可以运用下列哪些措施来集中学生注意力?()

A.利用DVD、电视来播放一些引人注目的、有趣的影片

B.不断教育学生,用语言感化他们,提出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C.讲一些幽默的小笑话,活跃一下气氛

D.继续用原来的教学风格讲课,忽略出现的问题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哪些原则?()

A.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二)

一碗米中有几粒稻子,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可能有几种处理方法:

1.整碗倒掉;2.把稻子挑出来扔掉;3.把稻子挑出揉成米;4.就这样。

1.如案例所示,你会选择()。

A.整碗倒掉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D.就这样

2.我国现代学生观包括()。

A.学生是独立的人B.学生是发展的人C.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D.学生是责权主体

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包括()。

A.权威式 B.民主式C.放任式 D.溺爱式

4.结合案例,对于放任式的班主任领导方式,下列哪项与之最切合?()

A.整碗倒掉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D.就这样

一、单选题

1.D 【解析】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优良品质就能得到发展。

2.C 【解析】董仲舒为汉武帝时大儒,博古通今,独爱儒术.在学界影响很大。

3.A 【解析】建国以来,我国小学各科都实行了改革试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D 【解析】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5.D 【解析】我国在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6.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若人为的打破这个顺序,就会适得其反。

7.C 【解析】“三基”是指读、写、算。

8.C 【解析】初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

9.C 【解析】课程不改,其他方面的改革无法推进,所以是核心。

10.D 【解析】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11.B 【解析】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2.B 【解析】赫尔巴特从心理学“统觉”论的原理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13.C 【解析】教学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规律,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14.A 【解析】第斯多惠认为好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受和发现真理。

15.B 【解析】学校的各种教育中,德育是灵魂,对其他各种教育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16.A 【解析】通过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使他们积极向上。

17.A 【解析】l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18.B 【解析】班级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

19.D 【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形成。

20.B 【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当然也是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1.A 【解析】西周以后,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22.B 【解析】学生是社会成员,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属性。

23.A 【解析】l878年张焕纶在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小班,这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4.A 【解析】题干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25.A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

26.A 【解析】“如何教”解决的是方法问题,“为谁教,为谁学”解决的是教育目的的问题。

27.B 【解析】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以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

28.D 【解析】终身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

29.A 【解析】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知识,进一步发展能力,形成个性,所以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

30.C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二、多选题

1.ABC 【解析】D、E是在近代学制产生以后才出现的。

2.ABE 【解析】见大纲对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发展的介绍。

3.ABC 【解析】建国以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普及小学教育、学制改革试验和教学改革试验。

4.ABCD 【解析】教学口语应具备的特点不包括严肃性。

5.ACE 【解析】学生首先是国家的合法公民,其次他们还未达到法定的成人年龄,所以是未成年公民,再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接受教育。因此,中小学生是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CE 【解析】课程内容反映的是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基本概念。因此,课程编制必须保证科学性与系统性。

7.ABD 【解析】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感性经验的支持,理论不能失去实践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前提。

8.ACDE 【解析】家访属于调查访问的一种形式。

9.BCD 【解析】自我教育能力的三个主要构成因素就是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

10.ABCDE 【解析】这些原则都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1.ABCD 【解析】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一部分人才能从生产中分离出来,从事教育,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了文字,只有具备这些条件,学校才能产生。

12.ABCE 【解析】三结合教育是指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三结合,其基本形式包括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13.CE 【解析】“五四”以后小学教育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6年,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

14.A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5.ABCD 【解析】见大纲学生的社会地位部分。

16.AD 【解析】小学课程设计要以通俗的,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体现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17.ABCD 【解析】社会实践是教学的一种辅助途径,不属于教学活动。

18.ABCD 【解析】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即“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管”。

19.ABE 【解析】计划性和超越性不是德育的社会特征。

20.ABCD 【解析】限制学校体罚学生是为保证学生的人身权不受侵犯而做的努力。

三、判断题

1.× 【解析】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是德国在1619年颁布的。

2.× 【解析】题干的观点是威尔逊的主张。

3.× 【解析】教育只有人类社会才有,动物界没有教育,所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4.× 【解析】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基本形成。

5.× 【解析】学生有获得公正评价权,在学业期满后有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学校不得随意扣发。

6.× 【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7.× 【解析】思孟学派在孔子的“学一思二_行”的基础上形成了这样的认识。

8.× 【解析】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备好课。

9.× 【解析】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德育还有思想和道德教育。

10.√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

11.√ 【解析】制度化教育越成熟,对社会的影响就越深刻,甚至形成了学历社会。

12.× 【解析】最早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题干所指是近代小学的开始。

13.× 【解析】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14.× 【解析】学生是教育对象,但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15.× 【解析】班级秩序一旦初步形成,就不要轻易去改变。

16.× 【解析】教师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酌一部分,此外还有其他人和群体也可以是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

17.√ 【解析】当他们为德育对象时,他们是德育的客体,当他们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对象产生影响时,他们又是德育的主体。

18.× 【解析】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

19.× 【解析】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互动过程,仅把教学理解为一种单向的授受关系是片面的。

20.√ 【解析】小学教育的内容都是最普遍、最基础的,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最长远的内容,所以此观点是正确的。

四、情景题

(一)1.D 【解析】班主任不让涛涛上课,侵犯了其受教育权。

2.AC 【解析】8项侵犯学生的身心健康权,D项不属于教师的权利。

3.AC 【解析】BD项只会让学生注意力更不集中。

4.ABCD 【解析】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四个原则。

(二)1.C 【解析】“稻子,就好比学校教育中的后进生,经过教育是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的。

2.ABCD【解析】我国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责权主体。

3.ABC 【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包括权威的、民主的和放任的。

4.D 【解析】当班级中存在后进生,而班主任放任不管,这是典型的放任式领导方式 1.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是()。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基础教育D.高等教育

2.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中。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

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

4.著名的“白板说”的倡导者是()。A.卢梭 B.杜威 C.洛克 D.斯宾塞

5.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6.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实践属性 D.现实属性

7.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内容 D.课程

8.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9.“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原则的集中体现。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10.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属于()的特点。

A.社区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大众教育

11.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于()颁布。A.1985年B.1986年C.1993年D.1999年

1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13.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A.5年

B.6年 C.9年 D.12年

14.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的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1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之一是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学习。

A.直接性 B.多样化 C.复杂化 D.规范化

16.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17.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的教育家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18.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19.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

A.八股文B.程朱理学C.《四书》和《五经》D.六艺

20.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A.办学经费和设备B.办学经费和师资 C.基础设施和师资D.经费和设施

21.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理论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A.目的性 B.预见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23.个体实践活动中,最高层次的是()。A.认识活动 B.社会实践活动 C.创造活动 D.精神活动

24.儿童入学后必须以()为主导。A.学习B.游戏 C.体育 D.文艺

25.“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目的出自()。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6.教育()是对教育****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A.全民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终身化

27.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是()o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8.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A.提纲 B.课文 C.目录 D.习题

29.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是()。A.观察 B.测验 C.调查 D.谈话

30.测验主要以()进行。A.口试 B.笔试 C.面试

D.交谈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A.英国的高尔顿

B.美国的霍尔

C.美国的华生

D.奥地利的弗洛伊德

E.英国的洛克

2.根据课程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基础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研究型课程

E.学校课程

3.讲授法可分为三种方式即()。

A.讲述

B.讲解

C.讲演

D.讲读

E.讲说

4.品德的构成因素主要有()。

A.道德认识

B.道德能力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道德行为

5.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

A.学生自评

B.小组评议

C.学生互评

D.班主任评价

E.信息反馈

6.苏格拉底教学法包括()。

A.思索

B.苏格拉底讽刺

C.启发

D.定义

E.助产术

7.根据课程的管理制度或制定者,可将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

B.核心课程

C.地方课程

45)。

D.学校课程

E.广域课程

8.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B.注意启发

C.严格要求

D.讲究语言艺术

E.做好讨论小结

9.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

A.写好单元计划

B.钻研教材

C.了解学生

D.写出教案

E.设计教法

10.德育的途径有多种,主要有()。

A.思想品德课

B.其他学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少先队活动

E.班主任工作

11.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A.“亲知”

B.“熟知”

C.“闻知”

D.“说知”

E.“见知”

12.遗传素质的成熟对身心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先天素质在发展中逐步成熟

C.机体的成熟为一定特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有些早期运动机能是直接建立在成熟基础上的 E.成熟决定了个体受教育的内容

1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A.爱岗敬业

B.正确的教育观

C.一定的研究能力

D.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E.高超的教育能力

14.学校课程的设置直接受制于()的规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E.政治制度

1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E.练习法

16.德育过程中的矛盾有()。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与德育规律的矛盾

E.受教育者与德育规律的矛盾

17.学生档案有两种,即()。

A.书面档案

B.电子档案

C.集体档案

D.个体档案

E.网络档案

18.道家的教育主张包括()。

A.“弃圣绝智”

B.“教学相长”

C.“弃仁绝义”

D.“有教无类”

E.“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19.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有()。

A.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B.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C.具有延时的功能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发展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0.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包括()。

A.现代的教育观

B.现代的学生观

C.现代的教学观

D.素质教育观

E.现代的教育质量观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2.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4.文艺复兴以后,科学主义教育家反对封建教会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个性。()

5.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6.1986年4月第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了《教育法》。()

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苟子。()

8.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教师。()

9.西周以后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七艺教育。()

10.杜威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1.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的是斯巴达的教育。()

12.“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出自《学记》。()

1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政治学》中。()

14.道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主张通过“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15.义务教育也叫公民教育。()

16.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所以它可以决定人的发展。()

17.国家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18.只有发展性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19.“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孔子提出的教学要求。()

20.欧洲古代教育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2000年11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 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 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 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 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1.案例中学校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A.学校因学生不交钱停课

B.把学生赶出课堂

C.不交钱不准上课

D.从土地税里扣除70元钱

2.案例中学校和教师的做法违反了()。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

D.《学生伤害处理办法》

3.教师师德的灵魂是()。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终身学习

D.团结合作

4.结合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镇政府有权从土地税里扣除70元钱

B.学校有权拿村民土地税的钱给教师发工资

C.班主任有权赶走不交钱的学生

D.案例中的学校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乱收费(二)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 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的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 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 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 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1.案例最主要体现了()思想。

A.天才教育

B.特殊教育

C.赏识教育

D.实践教育

2.赏识教育的倡导者是()。

A.蒙台梭利

B.铃木镇一

C.多湖辉 D.周弘

3.该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A.教师应该学会尊重与赞赏学生

B.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与帮助学生

C.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反思

D.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作

4.结合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B.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C.家庭教育是教育各成分中最重要的 D.赏识教育的本质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一、单选题

1.C 【解析】基础教育是为人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的,基础教育越好,人们的身心越健康,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就越高。

2.B 【解析】这是洛克的教育代表作。

3.C 【解析】《义务教育法》是确立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法律,对义务教育的各方面从法律上做出了比较全面的保障。

4.C 【解析】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5.B 【解析】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6.A 【解析】个体在早期的发展中受社会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因此,更多地体现了自然属性。

7.D 【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8.C 【解析】智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组成的,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9.D 【解析】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一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10.A 【解析】社区教育的特点有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

11.B 【解析】l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

12.C 【解析】“学为文士”是古埃及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设置的文士学校最多。13.C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14.B 【解析】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5.D 【解析】学生的学习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定的。16.A 【解析】基础型课程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17.C 【解析】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活动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18.C 【解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有差别地教学。19.A 【解析】明代以后规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20.B 【解析】经费影响着教育基础实施的改善,师资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二者是实施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条件。

21.D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某一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

22.C 【解析】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能动性且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方式是创造性。

23.B 【解析】社会实践活动在个体实践活动中处于最高层次。

24.A 【解析】儿童入学以后不能像幼儿那样以游戏为主导,必须以学习为主导。

25.A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人才都应该做到“四有”、“两爱” 和“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26.B 【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27.A 【解析】保持身心健康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诉求。

28.B 【解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29.A 【解析】在教学中评价一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和技能性的成绩时最好的方法是观察。

30.B 【解析】笔试是考核、测定成绩的基本方法。

二、多选题

1.ABD 【解析】华生和洛克都是环境决定论者。

2.BCD 【解析】三者各自有不同的任务,因此是根据任务来划分的。

3.ABC 【解析】讲授有三种方式即讲述、讲解、讲演。

4.ACDE 【解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组成。

5.ABDE 【解析】一般不进行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是自评的一种。

6.BDE 【解析】苏格拉底提倡争辩教学法,他将教学分为三步,即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7.ACD 【解析】这三者分属于三级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是按制定和管理者划分出来的。

8.ABD 【解析】严格要求是练习法的要求,做好讨论小结是讨论法的要求。

9.BCE 【解析】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0.ABCDE【解析】这五个途径是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11.ACD 【解析】墨家认为这是获得知识的三种途径。

12.ABCD 【解析】成熟是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

13.ABCDE 【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敬业精神、正确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高超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14.AB 【解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具体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要求,所以课程设置必然要受它们的制约。

15.ABCDE【解析】这些都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三篇:中国农业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精品】

农业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整理

农行校招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行测、综合专业知识、英语和性格测试,题目实际上是不难的,但要有针对性的复习,多练题目是肯定的!建议报考的同学提前做好复习准备,考试资料可以到“考佳卜资料网”上面找找,资料确实不错,都是上届学长们根据考试情况精心整理出来的,比较有针对性,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农业银行考试经验分享一:

第一部分:综合能力。50分钟,7、80题。第二部分:行测模块。50分钟,多少题不记得了。第三部分:英语。多久不记得,80个题。

我已不记得我所记住的内容属于哪个部分了,所以,就从头开始讲起哦。1.***的话、开的会,超多。

2.APEC一共21个成员国?2010年新加入金砖五国的是南非.3.最新从价计征的貌似是煤炭。

4.农行的企业形象?我旁边的小伙子说不是大行。。那八个字儿,是另外的,我不会。

5.农行在A、和H上市。6.管理就是决策,西蒙说的。

7.卡普兰和一个人,哈佛的提出了平衡积分卡。8.哪个成语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我选的负荆请罪。

9.电子商务的平台有哪些,还有什么B2C、B2C、O2O、C2C之类的我不晓得的东西

10.***最近开的一个文艺会议,是以什么为中心?我选的人民。行测部分,好多数学题,很多都是靠眼缘儿,蒙的。时间超级紧脏。

英语那部分。已经放下英语好多年了,好久没做了,做的感觉就是早已不知道那单词什么意思,就对照的模样找答案。个人认为,考银行还是要多多看看英语的,没有完形填空,貌似8-10篇阅读理解。

最后就是一个性格测试,我完全没搞懂那个测试是在做什么 农业银行考试经验分享二:

1、综合知识(70题,50min)感触:时事政治题目需要注意看8-11月份的,这部分的题不难,专业知识部分我做的很差劲,之前看了十几天书几乎没用上,今年还考了电子商务的题目,的时候压根没有复习过;

时政: 12道,考细节;

专业知识:53道左右,范围非常广,知识点比较偏,考了很多管理、电子商务之类的,计算机知识好像没考,还考了几道常识题;

农行知识:5道。

2、行测(45题,50min)感触:今年的行测,数学题很多是分数规律题,表示几乎都是猜的,文学题觉得不是很难,但在做题的时候犯了战略性的错误,没有按照内容分类做,而是按照题目顺序做,导致做一题数学做一题文学,影响发挥;言语理解、数量关系、思维策略、判断推理、资料分析都有包括。

3、英语(80题,55min)感触:单选题多是词意辨析,与复习时主要复习语法有出入啊,蒙了,阅读题不难,但是时间紧,我是踩着点做完的。个人认为在复习的时候,行测和英语这两个部分主要是练熟练程度和做题速度,时间真心紧张。45题单选题和10篇阅读理解35题。注意今年不是全托业题型了,这次的阅读理解比托业题型的难。

4、性格测试(20min)需要注意的是:

每个部分分别计时,时间到了自动跳入下一部分。不可以提前进入下一部分的试题。

综合专业知识范围广、比较冷门,时政考细节,行测重数理能力,个人感觉整体比去年的难。

农行的机考在前三部分的试题是可以选择返回重新做的农业银行笔试历年真题精选:

一、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2011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05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902亿元,增长22.1%。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46亿元,同比增长16.9%。从环比看,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83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2亿元,增长16.4%。

按消费形态分,8月份,餐饮收入1717亿元,同比增长16.7%;商品零售额12988亿元,增长17.0%。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6364亿元,增长22.5%。

2010年8月—2011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

116.2010年8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达到多少亿元?()A.5440 B.5653 C.5734 D.5968 117.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有几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快于15%?()

A.9 B.10 C.11 D.12 118.2010年8月商品零售额比餐饮收入高多少亿元?()A.9630 B.11271 C.12988 D.11101 119.2010年8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A.76% B.87% C.92% D.82% 1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11年8月餐饮行业中限额以上企业收入所占比重不足一半 B.2011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月增长约1000亿元 C.2011年8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约100亿元

D.2011年8月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同比增速快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收入增速

第四篇: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精品】

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笔试真题汇编整理

工行校招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行测、综合知识、英语和性格测试,题目实际上是不难的,但要有针对性的复习,多练题目是肯定的!建议报考的同学提前做好复习准备,考试资料可以到“壹银考”上面找找,资料确实不错,比较有针对性,资料都是上届学长们根据考试情况精心整理出来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工行考试经验分享整理一:

包含会计题10+,金融10+(卤煮这两方面都小白,故蒙的),数学计算15+(都是大的计算题,不让用计算器),英语20(阅读理解、改错选择、完形填空,涉及一个银行发展历程、它针对青少年的业务方案、一个女孩妈妈想替孩子申请银行贷款资助学业的信函、几条美国和中国的新闻非常简单),翻转六格图纸1道,阅读理解(阅读量较大,生物识别、瞳孔识别和掌膜识别的不同),材料分析3+(针对虚设银行中的业务:办理业务等待时间与满意程度的分析、不同时段地点人流量分析等),具体情景解决方案5+(比如说同事做事方法与你不对路,你又需要跟他谈论方案,你咋办?或者因为你有过类似经验,别的team需要你帮忙洽谈业务,但你现在特别忙,明天有纪要汇报给boss,你咋办?等等),5-7个句子重新排序5道左右,选择或替换正确的词语填到句子里面,填空题10+(都是要你计算具体数字),距离和速度问题2道,还有甲乙丙丁说的话各一半对错,猜最后的结论选择,类似的题有甲乙丙丁出行天气排序问题,这样的题有3+,拿某种颜色的球的概率题2+,计算日期2+(比如2004年成立的诺鑫银行,到2014年XX月XX日刚好十周年,是个星期一,那成立那天是星期几?再比如2014年11月15日是周六,那么图中显示的月份是2014年几月份?

性格测试131道,1-90二选一的看哪一项更适合自己,91-130的是一句话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六个选项,131题是从91-130之间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三项

工行考试经验分享整理二:

今天的笔试题目有两部分,140分钟题目+40分钟性格测试。其中140分钟要进行97道题目。虽然题看起来不多的样子,但是依然没有做完。。5555 今年的诺鑫银行的题目套进了一个冒险故事,分成五部分,内容涵盖比较多,又混合在一起,非常恶心。提醒包括,单选,多选,填空,匹配;内容上包括行测(语言理解,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计算机知识(有一个是关于二维码的);综合以及时事政治。

行测中计算题,言语理解题都出现了填空,图形推理中还出现了图形的变化运算,以及设计路线类型的问题。综合类的有裁军多少;取消75%存贷比;SDR包括哪些货币;计算存货周转天数等。没有工商银行的常识。

第一部分,情景能力测试 140题150分钟,在最后5分钟提示的时候没有听到此起彼伏匆忙点鼠标的声音了,所以感觉大家都来得及做的。

第二部分,性格测试 100多题 40分钟,这部分做的很快,20分钟搞定妥妥的!

工行考试经验分享整理三:

第一部分,情景能力测试还是那个诺鑫银行彩虹计划,分为7个小部分,把行测专业知识英语全都结合在里面了。。

好像有一题是说今年XX时候乌克兰经济还是股票还是什么的下跌了,请问是受到___事件的影响? 选择题是选克里米亚对吧?

没有考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由于整个考试是由诺鑫银行作为大背景的。基本每题在一开始就会在介绍一个小背景,比如你是员工张亮,要负责AAA营销计划,计划和BBB公司李明技术员合作Blablabla一些话。。之后才是你真正要做的题目,比如你和李明约定在C咖啡厅相见,你们离咖啡厅距离比是11:15,步行速度分别是d和e,李明x点x分出发,请问最迟你要几点出发?

其实我觉得那个小背景对解题没什么帮助,但是又要花时间去看。。有点费事。不过好在最后时间来得及。。

第二部分里还分两个部分,A部分由130题 每题有两句描述性格的话 选择那句符合你性格的。

B部分是给一句话 让你选择强烈同意、同意、轻微同意、不同意还是强烈同意。。

中国工商银行笔试历年真题精选:

一、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2011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05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902亿元,增长22.1%。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46亿元,同比增长16.9%。从环比看,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83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2亿元,增长16.4%。

按消费形态分,8月份,餐饮收入1717亿元,同比增长16.7%;商品零售额12988亿元,增长17.0%。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6364亿元,增长22.5%。

2010年8月—2011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

116.2010年8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达到多少亿元?()A.5440 B.5653 C.5734 D.5968 117.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有几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快于15%?()

A.9 B.10 C.11 D.12 118.2010年8月商品零售额比餐饮收入高多少亿元?()A.9630 B.11271 C.12988 D.11101 119.2010年8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A.76% B.87% C.92% D.82% 1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11年8月餐饮行业中限额以上企业收入所占比重不足一半 B.2011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月增长约1000亿元 C.2011年8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约100亿元

D.2011年8月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同比增速快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收入增速

第五篇:青岛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2008年考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规定教师要().A热爱学校 B爱护学生 C保护学生安全 D遵守社会公德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 B关注民生 C建设和谐社会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3.主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的是().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4.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A讲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A各门文化课 B思想品德课 C课外活动 D少先队工作 6.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7.在维纳的归因模型中,属于内部而不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 B努力C难度 D运气

8.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叫做新知识的().A强化 B同化 C异化 D内化

9.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称为().A程序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建构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保持关键特征,而非关键特征予以变化,这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11.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3.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大公无私 D为人民服务 划分社会形态的直接标准是().A阶级斗争 B政权的更替 C生产力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及由其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性质

15.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特征.A概括性 B普遍性 C规范性 D严谨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包括().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E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思维过程包括().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与系统化 E依从与认同

3.下面哪些观点是杜威所倡导的?()A教育即生活 B以教师为中心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地改造 E儿童中心论 4.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划分8个阶段,以下哪些是18岁以前的阶段().A学习信任的阶段 B成为自主者的阶段C发展自动性的阶段 D变得勤奋的阶段E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5.元认知策略的种类().A努力管理策略 B元认知计划策略 C元认知监视策略 D元认知调节策略 E时间管理策略

6.一般来说,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E布置课外作业

7.艺术是用生动、具体、感人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它包括()等形式.A音乐 B舞蹈 C戏剧 D建筑 E文学

8.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D腐朽的阶级阻碍历史发展

E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

9.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理念是().A绿色奥运 B科技奥运C合作奥运 D文明奥运 E人文奥运

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职责有().A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B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 C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D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诉讼 E对被监护人的不法行为承担财产赔偿责任

三、判断说明题(先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填写√或×,再进行说明.每小题2分,共12分)

1.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3.学习策略主要有规则系统或技能.()4.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5.黑格尔建立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把辩证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6.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日本,意在进一步侵略中国.()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2.简述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掌握概念?

3.作为教师怎样贯彻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请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2.”我简直无法在你那个班上课了,纪律太糟糕了!”上课铃刚响过不久,一名科任老师就气冲冲的来办公室向班主任”诉苦”,另外一名科任老师也趁机说:”你们班的何杰和张亮这周已是第三次没交作业了.”班主任顿时火冒三丈,迅速去教室捉拿”案犯”.不一会儿,几名”顽童”被”束手就擒”.你认为科任教师向班主任”告状”的情况应该怎样处理?

六、写作题(25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一个差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试运用教育原理并结合教育实际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在800字以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C 2.A 3.B 4.B 5.A 6.A 7.B 8.B 9.A 10.A 11.D 12.A 13.B 14.D 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CDE 2.ABCD 3.ACDE 4.ABCDE 5.BCD 6.ABCDE 7.ABCDE 8.ABC 9.ABE 10.ABCDE

三、判断说明题(每小题2分,判断对错1分,说明1分,共12分.)

1.(√)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到追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转变.2.×”最近发展区”,或指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3.×学习策略有复述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4.×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5.(×)黑格尔建立了唯心辩证法的体系.6.(×)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1分)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1分)③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1分)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1分)

2.简述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答上4点即得满分)

①重视感性认识和经验(1分)②充分利用”变式”(1分)③比较和分析(1分)④正例和反例的辨别(1分

⑤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或学会下定义(1分)3.作为教师怎样贯彻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1分)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1分)③对学生提出合理正确的要求(1分)④对学生认真管理和教育(1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①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或对学生的行为要做心理分析(2分)

②用教育机智或教育智慧的理念进行分析(2分)③学生的自尊心是最应得到保护的(2分)

④其它合理的回答(2分)只答要点给1分,进行阐述再给1分 2.①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协作(2分)②班主任应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2分)

③班主任要讲究工作艺术(2分)

④其它合理的回答(2分)只答要点给1分,进行阐述再给1分

2007年青岛市市北区公开招聘教师笔

试试卷

一、填空题(共20分,每题1分)

1.2004年3月胡锦涛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指出,坚持________,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28章”优先发展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______三大任务.3.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___ 年9月1日起施行.4.2005年6月新修订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将队员入队的年龄下限由7周岁改为 __ 周岁.5.中国古代儒家经学典籍所说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____》、《孟子》的合称.6.《中庸》提出的道德修养过程的五个步骤分别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____.7.被称作中国最早、体系最严整的教学专论《学记》有这样一句话:”知其心,然后能救其_______失也.教也者,”.8.20世纪80年代由罗伯特•马利克提出,在美国学校出现的一种以发展性辅导为特点的心理辅导模式”TAP计划”,即__________.9.瑞士教育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如何把新的信息同化到已有的图式中,或者当新的信息与原有的图式矛盾时,___________如何通过顺应重建新的图式.10.教师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最初关注的是生存,随后应过渡到关注教学的方式方法,进入成熟阶段的教师应以关注______________为焦点.11.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自信,要对自己说”我能行”,这种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的主观判断在心理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_.12.美国学者舍恩提出了”__________“的概念,试图弥合传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既要反思又要行动.13.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的________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14.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理解,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__________两大功能.15.从最一般的意义认识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16.网络迷恋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心里知道不该这样,但又不能自制和自主.这一问题主要不是认知方面或情绪方面的,而是_______________方面出了问题.17.www.xiexiebang.com.net是____________的网址.18. C ERN ET的中文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光存储设备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信息扩展到数值、文字、图形、声音和________________.20.现代信息技术将卫星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远距离教学的单向灌输,从而使远距离教学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学模式.二、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是指儿童在有指导、有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A.元认知 B.最近发展区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

2.高峰经验是一种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狂喜的情感体验,1962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A.马斯洛 B.布卢姆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3.洛克对()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并著有().A.人文教育《教育漫话》 B.自然教育《爱弥儿》 C.活动课程《儿童与课程》 D.绅士教育《教育漫

话》

4.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A.过度学习是指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之后的附加学习.B.对学习作业的每次尝试之间都穿插休息时间或其他活动的练习形式叫做分散练习.C.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这种迁移是正迁移.D.定势就是个体以特殊方式进行反应的状态、倾向或趋势.5.下面哪种特点不是教师劳动所具备的的特点().A.复杂性 B.创造性 C.重复性 D.长期性

6.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惩罚,另一名正在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准备吃的零食收起来,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之为().A.主动学习B.观察学习C.参与性学习D.模仿学习7.下面那个阶段代表着班集体的形成().A.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B.确定了班级干部 C.形成了班级的舆论 D.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8.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物”,在品德形成中被称为”催化剂”的是().A.道德意志 B.道德认知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9.有意义的学习通常在()的情况下发生.A.教师语言比较生动.B.学习内容与先前的经验发生关联 C.有教师降解 D.学生精力最旺盛

10.以下哪种元素不是构成学习策略的基本元素().A.学习目标 B.元认知 C.学习调控 D.学习方法 11.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含人际关系、思维习惯、行为模式、道德情操以及().A.气质类型 B.人生经历 C.价值观念 D.主导兴趣

12.懂规则守纪律是人格成熟的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稳固的纪律性是很重要的,以下哪种类型的纪律心理稳定性最差().A.教师促成的纪律B.任务促成的纪律C.自我促成的纪律D.集体促成的纪律

13.教学设计是备课的蓝图,应包括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策略选择和().A.教学方法运用 B.教学过程组织 C.教学结果评价 D.教学模式确定

14.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维纳 C.杜威 D.班杜拉

15.在计算机课上,学生边看文稿边敲击键盘,这是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边缘化

16.一位教师在刚刚接手一个班级时,发现了某学生乱扔废纸,后来,每当班级中出现乱扔废纸的情况这位教师就怀疑是这个学生做的.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A.马太效应 B.皮格马利翁效应 C.鲇鱼效应 D.首因效应

17.”信息高速公路”是指().A.电子邮件系统 B.配备监控和通信设施的高速公路 C.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D.快速专用信息通道 18.能够将印刷图像转换为计算机能存储的电子信号的设备是().A.POS B.扫描仪 C.打印机 D.键盘

19.下面的哪一项不是办公自动化的特点.()A.学科综合性 B.信息安全性 C.信息多样性 D.人机交互性

20.具有的主动攻击性和突然爆发性的蠕虫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软盘 B.光盘 C.Internet D.手机

三、简答体(每题5分,共15分)

1.请列举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并任意就其中一种说出涵义、产生时代、优势和局限性.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请说出这一德育原则的意义,并简要说明如何贯彻这一原则.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倡当学生提出”为什么狗追猫”的问题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如狗追猫是由于本能还是学习?本能与学习是什么意思?等等.请回答这种教学方法的名称、特征,以及运用要领.四、论述题(共10分)

《这不是理由》(作者:[美]朱迪斯·斯旺森)从上卫生保健课的第一天起,教室里的黑板上就画有一张人体解剖图,上面标着人体主要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整一个学期,这幅人体解剖图就一直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来没提起过它.期末考试那天,我们一进教室,就发现画有人体解剖图的黑板已被擦得干干净净.那次考试惟一的试题是:”写出人体各主要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抗议:”我们从来没有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反驳,”那张解剖图在黑板上已经好几个月了.”无奈之下,同学们只好勉强答题.过了一会儿,老师把试卷全部收起,然后尽数撕碎扔到了垃圾桶里.”永远别忘记”,老师最后严肃地告诫同学们,”你们来学校上学,不仅要掌握老师教给你们的,更要懂得去主动学习老师没有教给你们的知识.”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是否会考”人体骨骼、肌肉名称与部位”这个题目?为什么?这个问题对教育教学工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五、写作(共35分)“木桶理论”是著名的管理学说,说的是一个企业成就的大小高低,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有人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学校教育管理之中,眼睛始终盯着”学生最短的那块板”.某位教师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学生身上最长的那块板”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把你对这种”反木桶理论”的思考,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述性文章,题目自拟.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1.以人为本2.提高3.20064.65.论语6.笃行 7.长善而救其失者也8.顾问教师计划9.皮亚杰10.学生

11.教师自我效能感12.反思实践性13.协同教学

14.促进儿童身心发展15.教书育人16.意志17.中

国互联网

18.中国教育和科研网19.影像20.双向互动

二、选择题

1B 2.A 3.D 4.C 5.C 6.B 7.C 8.C 9.B 10.B 11.B 12.A

13.B 14.D 15.A 16.D 17.D 18.B 19.A 20.C

三、简答题

1.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复式教学、巡回教学、现场教学、协同教学、学生自学、讨论教学、创意教学等.上述选项任选三种(2分)

涵义、产生时代、优势和缺陷三项各1分.(以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为例)

班级教学:涵义: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产生年代: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的一些先进学校开始了班级教学的尝试,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和吸收了个别先进学校实行的集中教学的经验,并在理论上首次给予了系统论述.优势和局限:优势表现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局限表现为照顾不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小组教学:涵义:按学生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产生年代:19世纪末西方现代教育派针对班级教学不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和局限性,提出了以班级教学制为基础的能力分组.优势和局限:优势表现为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局限表现在很难按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地鉴定和划分小组教学,学生、家长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个别化教学:涵义: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年代:中国春秋时期的私学、汉代以后的书院的私塾大都采取这种形式.优势和局限:优势表现在可以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需求、能力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局限性表现在不能作为单一的或长期的教学组织形式,只能是班级教学及其其他形式的有益补充,对大多数中等层次的学生没有必要.2.意义: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分)贯彻这一原则要点: ①在尊重信任学生时,坚持严格要求,防止无原则的迁就和放任;在严格要求学生时,信任他们的力量和能力.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原有道德水平提出合理、明确、具体、适度的要求.③有统一的要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强求一致.(各1分)

3.名称:探究教学.(2分)

特征: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己找出答案.(1分)

运用要领:①教师提出的问题应针对大多数学生,问题具有启发性,既不能太易又不能太难,而且必须在适当时刻;

②教师必须训练学生具有足以进行提问与讨论的能力.(各1分)

四、论述题 本题可有两种答案

第一种答案:会考”人体骨骼、肌肉名称与部位”这个题目.为什么?把握”要求主动学习老师没有教给的知识”展开论述(5分)

这个问题对教育教学工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体现”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5分)

第二种答案:不会考”人体骨骼、肌肉名称与部位”这个题目.为什么?片面理解了”学习主体”的原则,偏离了授课计划的基本要求.(5分)

这个问题对教育教学工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沿着上述思路,可在导致教育教学工作无规律可循、对学生不尊重忽视学生学习主人、师生共同体等方面展开.(5分)

两种答案皆可,只要把握住”学习主体”这一要点议论,即得分.要点不凸显,酌情扣分.五、写作

1. 要求:抓住”反木桶理论”,提出自己的正确看法论.文章立意应立在:既要重视学生的特长教育,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可以从正面阐述观点,深入分析;也可以从反面,进行正反对照.说理充分主要体现在既要有理,又要有据.2010年青岛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方针为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_____________、提高质量。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提出了儿童认识发展阶段论。4.埃里克森认为12到18岁儿童面临的发展任务是_____________。5.人群的智力分布呈_____________。

6.奥苏贝尔将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_____________。7.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要求是整体设置_____________的义务教育课程。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9.教师成熟的标志是关注_____________。10.范例教学程序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11.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_____________。12.校园文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14.教育的构成部分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15.较深不能体罚学生体现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来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里,本大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化民成俗,其必有学”出自()

A.《学记》B.《管子》C.《论语D.《道德经》

2.英语学得好会帮助法语学习,这是()现象。

A.正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3.“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A.全民性 B.多元性C.终身性D.现代化

4.与杜威的现代教育论观点相反的是()的传统教育论。

A.赫尔巴特B.杜威C.奥苏贝尔D.华生

5.学校中的主要工作是()

A.教学工作B.环境管理C.观念教育 D.后勤工作 6.下列不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B.知行统一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统一 7.《爱弥儿》是()的教育著作。A.裴斯泰洛齐B.洛克C.卢梭D.赫尔巴特

8.“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中首先提出的。

A.《论语》B.《孟子》C.《学记》D.《劝学篇》 9.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10.()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个选项中至少有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来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里,本大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1.如果发生地震,教师应该()

A.组织学生在教室集合B.组织学生避开危险建筑物 C.组织学生躲在桌子底下D.组织学生有序离开教师 E.组织学生朗读地震避险知识 2.德育的过程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E.道德态度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

A.头脑风暴法B.直接教育法C.直觉思维法D.发散思维法E.自我设计训练

4.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A.分散复习B.及时复习

C.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D.对材料进行精心加工 E.增强学习动机,明确记忆目的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A.基础知识B.基本技能C.科学技术D.生存本领

E.学科知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什么是有意义学习?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2.教学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有哪些要求? 3.怎样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

4.请对“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 学得好坏由教师决定”这句话进行简要分析。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一个孩子在上课时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总是违反课堂纪律,作为教师应该用什么原则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

2.数学老师在教学生测量的时候,让学生亲手量纸的厚度,并耐心提示学生在测量中要考虑磨损度等因素。对该老师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六.教育写作(35分)

政策要求教师应多读书,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请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一.填空题

1.促进公平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皮亚杰 4.培养自我同一性5.正态分布6.自我提高内驱力7.九年一贯8.实践能力9.学生10.瓦.根舍因11.原型内化 12.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13.说理教育法14.教育媒介15.人身权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A 5.A 6.D 7.C 8.C.9.A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BD 2.ABCD 3.ACDE 4.ABCDE 5.AB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

(1)对于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此外,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2.(1)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系统性

(2)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3.(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力量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4.(1)这句话是错误的,它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要指导学生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学得好坏并不是由教师决定的。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1)启发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的行为,教师应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

(2)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该首先深入了解该名学生,发现该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该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2.(1)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启发诱导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和掌握知识;

(2)理论知识应该和时间相结合,只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基础上获得的知识才会更深刻。

六.教育写作

2011山东青岛真题

一、判断10*1=10分

1素质教育完全不同于全面发展的教育 2 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3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中惩罚就等于负强化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成败经验和替代经验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理解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事物的过程 6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正比 非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二、单选20*1=20分

11.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不准——————文理分科

12.利用学生的兴趣,花2个月的时间探究完成课题创作利用了----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13.太极图是基于--(阴阳)的原则,达到天人合一 14.把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联系起来的动机是--(间接的近景动机)

15.体罚学生侵犯--(人身自由权)16.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17.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出现在(前运算阶段)18.国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以(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素质),为主题

19.认为学生无药可救,看不到优秀的地方,违反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原则

20.背自勉诗句是教育的(说服法)21.对小孩的哭闹不理睬(消退)22.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

23.学生考试,认识到不需要监考,诚信的可贵是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化)阶段 24.教学互动模式(多样化)

25.由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外显、展开、物质向内潜、压缩、的转化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原型内化)阶段

26.陵节而施违反了(顺序性)原则 27皮亚杰认为的 同化和顺应

28.概念的(变式)是不同情境的各种变化 29.三.多选10*1=10分 31.探究活动的特点:ABCD 32.五育的作用:ABCD 33.道尔顿制的优缺点

34.德育的新形式(基层群众性活动??)35.课外教育的优点

三、简答20分

1幼儿园开展做中学教学活动,老师问学生,小兔子爱吃什么?小朋友回答各异。老师让孩子回家拿来他们认为小兔子爱吃的东西,结果第二天,小朋友全部带来了胡萝卜。因为家长们告诉孩子答案。结果辛辛苦苦设计的做中学就这样被家长的好意给毁了。结合教育原理分析。

2课上,乌鸦和狐狸。狐狸相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还有什么方法?学生积极回答,老师一一给予表扬和夸赞。结合教育原理分析

四、作文30分

树根和根雕。农夫在田野李砍了一棵树,树干用来建房,树根认为无用,就扔了;一位雕塑家见到,如获至宝,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结合此例,教育学启示。800字

下载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1(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1(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历年烟草招聘考试真题大全(DOC)

    第一部分 证件管理一、单选题: 1.生产经营类许可证是指( C )。 A、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经营); B、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

    高密市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2010潍坊高密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__......

    教师招聘考试天津教育学真题含答案专题

    天津教育学试题 天津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

    2011年中小学音乐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1 【含答案】(范文大全)

    2011年中小学音乐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1 【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

    2017-2018年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

    招商银行招聘考试笔试历年真题汇总整理 招商银行笔试经验分享一: 笔试分两个部分,也就是两套试卷,每试卷1个小时。完成第一套试卷收上去后,再发第二套试卷。笔试不是机考,北京站......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1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5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等于。 A.2 B.4 C.6 D.8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

    2016湖南省音乐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

    2016湖南省音乐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及解析来源:长沙教育论坛 地下党更多的资料请搜索长沙教育论坛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1.我国最早刊印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