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手机铃声背后的教学机智
课堂手机铃声背后的教学机智
赣县中学北校区
周卫华
2011年10月,应学校要求,作为特级老师、学科带头人的我在全校上了一节示范课。
那天天气不错,同学们也因为有许多老师来听课显得比以往更兴奋。
我从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谈起,抛出问题:从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分析。精彩地导入,有趣的视频,接着是角色扮演,热烈地讨论……,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都沉浸在兴奋地思考、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下,在预设效果内,我小有得意。
正当大家就课本漫画“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激烈地讨论时,突然,一阵悠扬的手机铃声响起。我心一惊:“哪个老师没关手机啊?”我抬眼扫视了一下后面的老师,没有异常。“在我的课堂上从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今天这是怎么啦?难道……?” 教室里静得只有手机铃声,那悦耳的铃声一声比一声大,刺耳得让人难以忍受!顺着声音,全班同学都把目光把投向第二排中间的一位女生身上。“杨同学?她怎么会?”在我心目中,她可从来都是个遵守纪律的勤奋刻苦的女孩啊。我用目光告诉她:赶紧把手机关了啊!可她,却一脸无辜地呆坐在那里。
我明白了:她不是故意的。
还好,铃声很快就停了。我的心“咚”地回归原位。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都静静地看着我,看我怎么处置。
“怎么办?”我的大脑飞快地转动起来。我从学生座位边回到讲台,抬头看见黑板上写的课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灵光一闪。我转过身,微笑着对大家说:“呵呵!你们看,这就是部分影响整体啊!好在这不是关键的部分哟!”同学们一愣,紧接着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见大家紧张的神经缓解了下来,我紧接说:“那,我们继续!”接着又带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完成了剩余的教学任务。
刚下课,其他同学都意犹未尽地讨论着:怎样就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奥巴马总统写信呢,而杨同学一路小跑来到我面前:“老师,对不起!这不是我的手机!是因为今天家里有事,我借同学的,忘了关机了!影响了您的公开课,对不起!”我笑着对她说:“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后注意就行了!”她高兴地走了。
从此,我的课堂上再也没出现过手机铃声。
评课时,我的做法得到了全组老师的一致好评。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预设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把握,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的应对策略。但是,生成具有随机性、不可预知性。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知道现状,心理状况,生理状况,以及一些不可预设的情况永远都具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你不知道什么生会突然提出怎样的问题,会有怎样的回答,会发生怎样的突发状况……。我们的课堂永远动态的生成的课堂,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有趣的课堂。
那么,面对课堂的突出状况,你该怎么办呢?
是放下脸来斥责?还是将学校的规章制度拿来说教?亦或是智慧地处理又不留痕迹?你的处理办法即体现你的教育教学的艺术水准,体现了你对教学机制的把握与运用。
放下脸来斥责,甚至是辱骂学生,这是老师无能的。这种做法也令你的课堂教学很难继续下云。拿校规校纪来进行说教,表现上看是在教育学生,可是效果又如何呢?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大大折扣。我们要做智慧的教师:既然女生是无心犯的错误,那就不必上纲上线,大动干戈,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学生故意所为,那也应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理智地处理。课后再找学生了解情况,视情况处理。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其实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师生观,你是怎么对待学生的,你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了你对事件的判断和处理。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发展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较强的自尊心。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生对其自身的态度和看法,影响着他们实际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把他们看作是一个鲜活生命,丰富思想感情,可塑性强的个体来对待。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也正是这样,你的师生关系才是融洽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关心和支持的。你的课堂也才能是真正的平等民主的课堂,是心理环境宽松的课堂,是愉悦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老师待人接物的品行。课堂上大家是师生关系,课后、是朋友关系,甚至你可以听到学生诸如:喜欢哪个女孩子而不能安心学习的小秘密!有一个毕业很久的学生,每年过年都要来家里拜年,没有时间的话,他一定会打电话来,有时一捧鲜花,有时一条短信,他说:“谢谢您,老师!是您影响了我一生!”我说:作为老师,我能影响你人生的一个阶段,这就尽了老师的责任了。能影响你的一生,我感到很荣幸,很幸福!
在高考指挥棒下,仍然追求升学率的今天,教育的意义被很多人淡忘!很多老师的工作都是忙着怎样追求更高的分数,把学生看作学习的机器,考试的机器!而这样批量生产出来的“机器”谁又敢保证他们不会成为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公民意识的马家爵、药家鑫呢!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艺术水平,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第六章 课堂管理教学机智
第六章 课堂管理教学机智
第一节 教学机智概述
(一)教学机智的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思想活跃、各具个性的成长中的儿童,虽经周密的备课,教与学的非同步现象仍难以避免,许多新的、难以事先估计的非预期性教学问题仍会常常发生。譬如认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结果却听不懂,原以为学生能理解的,却回答不了;教师未曾设想到的问题学生却提出来了,有的质疑甚至逾越了教师的知识视野而一时回答不了。这些情况是不会有什么先兆的,只能靠教师教学机智的临场发挥来解决。
教学机智是教师必须具有的一种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敏锐地觉察学生细微的变化,并能迅速而正确地进行判断,做出恰当处置的能力,便是教学机智。它不是卖弄“小聪明”,更不是什么取巧或权术,它是教师教学才能的集中体现,是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智慧的结晶。浙江省奉化师范学校练国铮等总结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机智感的三方面特征:
(1)敏锐的观察
机智是表现于情况变化之际,善于觉察教学情况的变化是迸发教学机智的基础。学与教的非同步,表现总是很隐蔽,学生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往往使人难以察觉,极容易错过纠偏的机会。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有敏锐地觉察教学“气候”,迅速地透过学生的情态行为,推测他们的内心活动,察果窥因,抓住时机采取对策以调节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2)灵活的思维
机智就是脑筋灵活,能随机应变(《现代汉语词典》)。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机智的核心。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心理能力和知识水平各不相同,且处于飞速的发展变化之中,任何一位教师也无法百分之百地将他们的求知需要和思维轨迹纳入到自己的备课构思中,但富有机智感的教师面对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3)巧妙的举措
机智实际上是应变艺术,关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恰到好处”地做出处置,并产生灵巧奇妙的艺术美感,是教学机智的魅力所在。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况,面临一个个“偶发性”问题,“戏法人人变,巧妙各有不同”。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举措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
(二)教学机智的策略
教学机智要求教师具有在不同情况下正确、迅捷、灵活、巧妙地采取措施以解决“非预期性”教学问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各自都有一套方式方法来发挥这种能力。从同出一源而又各有千秋的教学机智的表现中,可以归纳出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调整、借用、留置等三种基本策略:
(1)调整
调整的策略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信息,灵活地处理教案,及时调整学生思路、进度和速度,科学地调整传授方式,合理地调控传播信息的质和量,以保证教与学的同步进行。这是课堂应变的基本功。学生的答问是最重要的反馈信息,以此为例看调整的策略:答非所问则适当引导,扭转学生思路;设问难度太大则铺设台阶,降低难度;认识模糊则补充启发,使之豁然开朗;心理紧张则热情鼓励,亲切诱导。
(2)借用
借用的策略是指“现成”地运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地向教学目标逼近。譬如学生的理解有错时,教师将错就错,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答案做反问诱导,引导他们进行验证,让他们自己发现矛盾,排解谬误、当学生间思维相异时,教师并不忙着下结论,而为他们提供论辩的条件,鼓励他们发表见解,在相互启发中去加深认识;当学生提出了教师未及料到的问题,且对进一步理解课文有一定价值时,教师可把问题“甩”回去让全体学生再研究,并从学生的各种答案中归纳出本质性的认识,从而将学生思维的焦点引向知识的深层;当学生提出有所创见的理解时,教师及时予以发挥,做出评价,使之“放大”与“扩散”,对全体学生的创造性起到鼓励作用。凡此种种,都是“因势而利导之”的策略。
(3)留置
留置的策略是指对某些“非预期性”教学问题,或暂时回避、“冷却”处理,或坦然自若、开诚布公,从而收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应变效果。譬如学生质疑偏离教学目的,教师即使解答也必定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时可向他们指出此类问题的性质,告诉他们何时才适宜研究,给他们的求知欲留下一个悬念;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如果对于课内学习无多大价值,甚至幼稚、离奇,但利用它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这时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外读物上,让他们到那里去扩大视野,可避实就虚,把学生注意力引到另一角度,激发他们展开想象,活跃思维;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超越教师认识水平,一时回答不了,这时教师可以坦然相告,或幽默圆场,把它留到课外再解决。
第二节 教学机智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的迅速变化、学习活动的改变或课堂组成的重新安排,都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当一位敏感的教师在教授个别学生并根据这个学生表现出的一种暗示而做迅速调整时,教学模式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有计划的,如教学环节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这些变化往往是预料之中的。有些课堂变化不是事先计划的。比如教师注意到某个学生表现出的暗示,因而修改了他的教学方式,或当教师看到集体的兴趣低落时,而决定比预期提前结束一项学习活动。意料之外的变化是时常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显出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灵活性往往体现教师的课堂个性。灵活性教学本身就带有明显的特性特点,所有的教师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课堂管理的灵活性是指课堂具有更多的各类种类、更大的变化、更强的管理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平衡行为。
灵活性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适应。教学行为要与学生的暗示相适应,要适应学生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上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性,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控制力,特别是对以下各项的控制:
①教学的决定做出明智的选择; ②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 ③控制教学分析的程序;
④控制课堂上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⑤控制评估的程序,以便能修改其它的教学行为。
教师课堂管理的灵活性,不但表现为课堂上的即席反应和技术行为的改变,还要表现在他的感情和能力方面。
有些学生不是不懂纪律和规则,而是出于一种故意对抗的变态想法:“既然你们待我不好,那么我就给你惹点麻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才能使他们接受这个集体的纪律。不然,学生就会借故发泄,或因自尊心受到压抑而不屈服。教师要创造一个较好的课堂气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尊是自律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师课堂管理难度比较大。这是因为:学生是正处于狂飙期的青少年,这个阶段,他们的生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这些生理变化易使学生产生焦虑、迷惑、兴奋等情绪。他们开始加速探索种种角色模式及生活经验,他们对于新的课程、班级组织及教师的教学风格需要适应,这几项因素是学生情绪的导火索。有时他们故意触犯规定,以身试法,因此教室常规必须周全合理、严格执行。
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就开始稳定下来,身心变化暂告一段落,开始对未来做些探测。当他们比较独立以后,较适合这一阶段的教室常规,是以“成人对成人的关系”为取向模式。整个常规管理过程是建立在清晰、合理的规范上,而且学生也可得到和成人相同的新生和期待。
当前的课堂常规不良还有许多其它的社会原因:比如,现代社会对权威不再那么尊重了,教师的权威也随之下降。家长对子女的约束力衰退,减少了教师支持力量。教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对课堂常规的一些过时的呆板而僵化的观念,也严重束缚着教师的课堂管理。
(四)课堂应变的方法
浙江台州职工卫校钱春旭等老师根据课堂偶发事件的种种表现及应变思路,从而大方面总结了十四条应变策略:
(1)非语言应变
指教师运用眼神、手势、走动、表情等态势语使课堂上的其他学生对某些问题行为的学生的注意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使该生在不处于其他学生的注意的窘迫中改变其不良行为的应急措施。非语言应变常有四种基本策略:
有意忽视法。此应变策略适合于某个学生的破坏行为中暗藏着想赢得他人注意的愿望。如果教师采取言语反应,可能会正巧迎合了该生正在寻求的目的。而采用此法,实际上是向该生表明,教师对创建的攻击行为完全可以保持泰然自若,无须用同样的方式回敬他,使之自讨没趣后而改变这种行为。
目光注视法。当教师捕捉到有行为不当学生的眼神时,即刻以一种表示不满的、强烈的、连续的目光接触该生的目光,并以同时辅以皱眉、扬眉以示提醒,使之意识到教师已经感觉到他的那种不良行为。使用此法的优点是,教师既不使该生窘迫,又不使课堂混乱、教学节奏出现停顿情况下,把不良行为杀在萌芽状态。
短暂沉默法。此应变策略适应范围较广,当教室里出现窃窃私语、出现低味的言语等均可以采用此法。因为沉默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思维,又可想到维持教学秩序的作用。
身体逼近法。此应变策略是指教师逐渐向行为不当的学生逼近。事实上,教师只要表露出开始向行为不当学生走近的意向,就会使该生的不当行为迅速改变。
教学活动中的非语言应变策略也是教师思想观点、知识掌握、教学技巧和整个身心能量的一种体现。它和其它因素贯穿一起,赋予了课堂教学的艺术、生机和个性。
(2)言语应变
教师根据现场触发,利用计策通过言语形式作用于学生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应急措施,言语应变可采取下列策略:
旁敲侧击法。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做具体的回答,而是巧妙地避开话题,从侧面提出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帮助学生做势能积贮,即引导他们去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动力准备状态,以此来达到启示,提醒之目的,让其在思考之中自寻答案。此应变策略通常是针对某些问题,正面回答很难解释清楚且容易造成观点的对立和拉据战,但又不能在回绝的情况下采用。
启发诱导法。借助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以引路、搭桥、开窃、点拨之作用,使教师的“讲”诱导出学生的“想”,教师讲的“点”能带动学生的“面”,使之平中出奇,难而可及。此应变法适用于学生因章节的内容理论性强且抽象、枯燥乏味而兴趣不浓,造成注意力下降、昏昏欲睡的课堂场面。运用此法,可调动学生身心的部分能量,引起感情和理智上的共鸣,变枯燥无味为兴趣盎然精神振奋的教学氛围。但教师的教学风格一定是要民主开放型的,这是应变成败的关键,如果师生心理不相容,势必会启而不发、诱而不导。
设悬激奇法。悬念往往给人的心理是上造成一种强烈的相念和挂念,使人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问下去的心理。当学生产生精神上疲倦,兴趣降低时,教师可迅速调整授课角度,创设悬念情境,以此造成学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以加强思维。采用此法应变,要寻找最佳设悬时机进行,使教材的内容与授课情境浑然衔接。
情理渗透法。此法运用情绪感染与理性思辩结合的原理,使情绪和理智有机统一在应变的心理过程中,教师要洞察学生的心境,寻找能够引起其情绪转变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化做言辞的感染力以创设激奋情境,唤起学生的激情而产生一种巨力的推动力,然后由理性情、情寓理中,取得应变的最佳效果。
变换音量法。教师运用多种音量技巧如声调的变化、语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速度和停顿等来控制、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此法应变适用课堂内有个别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旁移现象。助产分娩法。对学生提出的错误观点不立即加以正面批评和纠正,而是先给予由浅入深的暗示,提 4
出问题促其思考,当学生做出回答后,才予以轻轻点拨,使之自然而然地得出教师所期待的结论。这里教师扮演了“助产士”角色,帮助学生“分娩”出正确结论的“婴儿”。
两面比较法。此法主要致力于消除学生的情绪障碍和认知障碍,改变其非理性的心理状态。应变时要适当注意和考虑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反应,晓之以理,以化解对立情绪。采用此法应变,往往是因某一学生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或心理定势的影响,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宁可推车撞壁也不肯转变的情况。因此,教师采用此法,以尽力发现其观点中哪怕是某些微乎其微的理智成分,不妨先予以肯定,以通情达理的形象对他进行暗示和诱导,然后摆出教师的见解,让他们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比较。
切磋探讨法。当教师和学生在情绪上发生对立时,教师千万不可意气用事,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刺激学生,更不可使用恐吓以图压倒学生,或企图以口舌取胜。此法应变即针对这种情况。适当使用切磋、探讨,以调节情绪,争取在融洽的气氛中把问题推向深入,以取得学生信服的权威效应而信服教师的观点。使应变成为通向真理的途径,又化为构筑师生的感情的桥梁。
明断暗收法。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颇有见地的看法,教师做出明确肯定判断后,暗中加以吸收,并适当调整原来预想的教学方案,使授课更严密、科学,既鼓励了学生,又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运用此法,关键是教师能否迅速地正确判断其见解的正误。只有判断迅速准确,才能及时吸收调整。
幽默反击法。针对个别学生的“责难性”问题、“攻击性”问题、“挑衅性”问题的刁难时,根据学生发难方式,幽默地、体面地、不伤大雅地予以还击。还击时,发挥摧枯拉朽的威力,在笑声中揭露其行为或言论的实质。这种应变策略的选择,通常是因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无理取闹、有意刁难、诡辩、引起课堂混乱,如不立即制止,有正不压邪且有漫延之势时采纳的。但辨析要准,并以不伤学生自尊心和人格尊严为前提。
课堂上偶发事件的表现变化莫测,以上所举的十四种应变策略只具有一般意义,不可能囊括所有情况。事实上,在具体的应变中,任何一种策略都不可能是绝对和万能的。它往往只适用于各种不同对象、不同情境、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应变要求,因而都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况且各种应变策略之间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运用时要求教师必须针对课堂具体问题情境的准确把握和有关对策的富于艺术性的选择能力。绝不能将其孤立化、公式化和模式化,唯有着眼全局、把握全局,在符合课堂教学活动具体需要、符合教学论基本原则下灵活应用,方能取得应变的最佳效果。
(五)课堂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必然不同,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是难免的。要有效地处理好意外情况,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就要掌握常用的课堂应变方法。那么,常用的课堂应变方法有哪些呢?
董世春、肖振亚老师以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为例总结了如下十六种技巧:
(1)停顿法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保持不长久,上课时往往听课不专心,思想开小差,影响学习。遇到这 5
种情况,如果教师批评学生,会影响课堂教学按预定计划进行,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突然停止片刻,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教师这边来,然后继续上课。
(2)暗示法
上课时,个别学生精神溜号。或玩弄东西,教师要以在讲课的同时,用眼神、手势等暗示学生,使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3)提醒法
有的学生上课时看课外书或玩小物件入了迷,教师用停顿法或暗示法不奏效时,可以边讲课边走到该生身边,亲切地摸摸他的头,或用手轻轻地敲击一下他的书或课桌,使其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4)表扬法
学生多了,课堂表现总会不一样,有专心上课的、有精神溜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表扬遵守课堂纪律、专心致志学习的学生,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使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
(5)提问法
临时让不注意听课的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较难问题,他回答不上来,以此来点醒他,使他自觉纠正错误、专心学习。
(6)休整法
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果大部分学生精神疲劳,可以进行课间休整;或让学生闭目养神三两分钟,可做做课间操,或唱一支歌,或做做小游戏,使学生紧张的神经松驰一下。经过休整,学生可以恢复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7)转移法
低年级学生在课中疲劳时,精神不易集中,可以让他们做些相关的别的事情,如背诵有关歌谣等转移一下注意力,缓解精神疲劳,然后再继续上课,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8)分身法
有时上课出现突发事件,如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吵架,影响课堂秩序。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集中批评学生,就会影响全班学生学习。教师为了使教学既能正常进行,又能脱身处理偶发事件,可采用分身法:布置一两道紧密配合本节教学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或布置几道作业题让学生做。这样,教师既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能处理偶发事件,不致于顾此失彼。
(9)幽默法
幽默法就是用幽默的语言提示学生,应该专心学习,不能精神溜号。例如一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一只喜鹊在窗外叽叽喳喳地叫,当时,许多小朋友的目光被喜鹊吸引,影响了上课。这时教师不仅没有训斥学生,反而幽默地说:“刚才大家上课很认真,把喜鹊都感动了,它高兴地说:‘多好的小朋友啊,上课真专心啊!’”经教师这么一说,学生意识到刚才精神溜号不对,很快地集中精力学习。
(10)嫁接法
嫁接法就是把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偶发事件,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犹如植物栽培的嫁接。如,一位教师正在讲课,一只燕子飞进教室,绕了一圈又从进来的那个窗户飞出去了。燕子突然飞进教室,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这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说说刚才燕子飞行的路线像我们学过的哪个数字?”同学们立刻回答说像“6”,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被引导到学习上来。
(11)复查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产生错误而没有察觉或者似有察觉而不定主意时,可以采用复查法,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一下回顾,检查检查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12)共探法
课堂教学时,教者出现差错是难免的。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请同学们帮助查找错误。例如有一位教师利用发现法教《圆的面积》,让学生拼摆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有的学生把圆拼成了长方形,有的学生把圆拼成了梯形、三角形。无论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是拼成梯形,都顺利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лr。但是,由三角形推导圆面积公式时出现了误差,竟推导出:S=лr,教师意识到讲错了,可是复查推导过程,未能查出,教师不仅没有发慌,反而灵机一动,若无其事地笑着对学生说:“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的注意力,看谁能发现老师推导的错误。”全班学生思考着、检查着,纷纷举起了手,把错误很快更正过来。发动学生共同探讨和更正错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教学赢得了宝贵时间。
(13)悬挂法
课堂教学时,学生往往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或者教师回答了,因缺乏仔细思考,语言表达得不恰当,学生接受困难,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遇到这种情况,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继续进行,可以把问题挂起来,让学生课后去寻找答案,以便学生能继续安心学习,防止他们分散注意力。使用悬挂法,课后要查找有关资料,尽快给学生以正确的答复。
(14)煞车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某个问题感兴趣,纷纷举手要求回答,如果让他们一一回答下去,就会影响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当机立断、及时煞车,以防止课堂教学前松后紧或完不成任务,煞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15)议论法
当教师讲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时,学生们往往自发地在下面议论纷纷。如果立即制止这种现象,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的意见都能表达出来,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能防止冲击原定课堂结构。
(16)调整法
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上课时打乱了原计划的课堂结构,例如忘记了板书课题,授课后忘记小结等。遇到这种情况,如从头再来,时间不允许;如果立即补入某一环节,与教学进程不吻合。这时,7
可以适当地调整原计划的课堂教学结构。一位教师讲的是“工程问题”,当进行到课堂作业时,他边指导学生做作业边回顾课堂教学,发现还没有板书课题。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不动声色地继续往下进行。当课堂总结时,强调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写上了课题。这样,板书课题由原来的开篇点题调整为结尾点题,既点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又使课堂教学环节完整无缺,效果并不比原计划差。
课堂应变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应变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六)课堂应变情绪调控
情绪是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合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由当时一定的情境所起,并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具有多变性、冲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消极情绪则会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内稳定,导致认知机能障碍,以至失去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力。
(1)课堂应急状态的情绪表现
教师在课堂应急状态下,通常会出现下列情绪表现:
慌张失措。指教师在课堂应急时出现胆怯害怕心理,以至失去行为上的控制。其外部表现是:口干舌燥、喉咙发紧、声音打颤、词不达意,或目瞪口呆、手足无措而使思维陷入一片混乱。这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情绪和行为。
厌烦压抑。指教师因学生注意力旁移或其它问题行为的触发,内心产生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不想在课堂上发生感情冲突,但内心极为厌烦并感到失望,造成讲课情绪压抑、低落。其外部表现是:讲课热情降低、垂头丧气,或削减内容,或缩短时间,课堂气氛沉闷呆板。
冲动恼怒。因教和学、讲和听在“供求”关系上发生不一致,致使教师怒上心头,出现过激行为。其外部表现是:满脸怒气,借台上的权威做强制性表示,或点名批评,或气冲冲地多次提问,或离开课题大讲纪律。
过激走火。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偏离讲授目的,大幅度自由发挥,致使讲课激情过高,出现“走火”现象。其外部表现是:生搬硬套“相声幽默”和“诗歌激情”,甚至故弄玄虚,人为地渲染课堂气氛。看似课堂氛围热烈,实际上挤掉了思维训练的时间,减少了传授知识的容量和密度。理智清醒。教师在应急状态下不感情冲动,沉着冷静而急中生智,及时摆脱困境。其外部表现是:既心平气和又不姑息迁就,更不火冒三丈,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平静友好的气氛下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来对症下药。
(2)课堂应变情绪调控的手段
情绪的调控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门心理艺术,其调控的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自控。指控制主体和控制对象是同一个人,以自我为对象的控制行为。当教师的言辞表达出现疏漏及违反本意的情况时;当教师发现作为控制手段的言语形式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时;当言语形式偏离甚至违反教学的控制目标、课堂秩序可能出现混乱时,需要进行自我调控。即要求教师 8
牢牢控制好自己感情的阀门和流量,依据反馈的内容做出相应调节,使感情服从理智需要,不为感情所驾驭。
通常有五种调控手段:
①势态调节。所谓势态,也叫心向,指一种预备性适应或反应的准备。势态的准备大致表现在注意、疑问、期待、情绪上的准备。这要求教师把握好应变的动机,保持心理健康,建立多方面的超前意识,这种课前的心向调节,对于在性格上有欠缺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②意识调节。这种调节是人所特有的心理反应的高级形式。应变者以自己的智慧、意志、世界观等来控制和调节紧张情绪,使其向无害方向转化。这是自我调节最根本的方法。激动情绪常常是由于对课堂矛盾事件的性质及其利弊关系缺乏周密的思考所致,故当遇到违逆自己主观意向的事情时,不妨通过意识调节,来保持思维的条理性,避免“跑马难收”的局面。
③格言调节。格言警句是影响人的情绪体验与表现的强有力的工具。应急时,教师迅速用内部言语或观念、想法,如“制怒”、“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乃人的美德”等等格言,向自己发出劝慰、指示,来控制或减弱已产生的不良情绪及偏常行为等。
④转移调节。即指教师应急时迅速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状态转移到其它方面上去,如在发言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几个圈,使激动情绪得到缓冲而由“热变冷”。
⑤幽默调节。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形式。一旦出现差错或口误,引起学生哄堂等情境时,教师可采用幽默来摆脱困境,以维持心理上的稳定,将窘迫转变成轻松自如。
自我控制,总是趋向于恢复并保持心理和谐状态,这是应变心理上的趋谐原理。应急时,作为控制主体的教师要努力通过自我调控,实现心安理得的心理状态,否则易失去心理平衡,难以正确应变。
控他。即指应变者运用情绪原理,调控某学生或整个课堂的情绪,使之为己所用。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能有效地进行情绪自控,而且能适当顺应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回避对方的激情,使之为自己服务,充分发挥情绪控他的作用,情绪控他通常有三种方法:
①感染控制。教师以一定的情绪状态或情境氛围引起对方产生相同的情绪。其实质是一种暗示效应,即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应变对象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制造一定的情境或以他人、自己的情绪状态、群体的气氛去影响、感染学生,以达到控制对方情绪的目的。
②激励控制。教师通过对某种言论、行为的肯定、鼓励态度来达到控制对方的感情。此法致力于强化学生的情绪,调动其积极肯定的情趣,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应急时,运用激励原则制定应变对策,调节和控制对方的情绪,以达到控制其行为的目的。
③强化刺激控制。教师运用语言、行为刺激学生而激发其积极情绪。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换思维的工具,它既有表达、传递情绪信息的作用,又有激发情绪的功能。有些教师常用不同的音调或不同的行为动作刺激对方,以引起所期待的情绪。如实施“赏罚”即是运用强化手段,调控学生情绪,在“赏罚”对比下,赏可以变消极为积极,使之克服惩罚,争取奖赏。
情绪有影响学生行为的效能,能激起学生的行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扩散到其它事物上去。这种扩散反映在教师自身,是内扩散,称为心境。教师的心境通过言语和手势又可以影响学生,唤起共鸣,是外扩散,称为感染。感染可以引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使之整个身心能量活跃起来,这便是情绪控他法的心理学基础。
三、课堂暗示调控的方法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会受到暗示,并不自觉地把潜意识和意识结合起来,以实现预定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适当地运用暗示法,可以让师生之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表明:暗示影响着人的心理与行为乃至生理变化。这就为我们研究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与实践性,铺垫了又一条心理科学的通道。因此,在探讨暗示与教育的内在必然性,认识和掌握其心理机制与规律的基础上,讲究暗示艺术,对提高教育工作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语言暗示
语言是暗示教育最重要的手段,运用语言进行暗示,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把要表达的思想最简明地表达出来,做到言简意赅。其次,要使暗示的语言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使受暗示者乐于接受。例如,有的学生懒得动脑筋,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就想让教师帮助解决,教师便可以用“你能够做出”等语言的语气、声调。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你能够”,会激发学生去努力完成作业;如果用严厉口吻说,好像就变成了“你能做不做”,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环境暗示
环境暗示主要是利用具体的课堂环境来实施对学生的暗示。课堂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背景,一种基调。如果室内杂乱无章、布局零乱、异彩纷呈、刺激强烈,就会使学生情绪波动、注意分散,影响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环境布置要坚持三个适宜:首先采光适宜,即光线强度适中,切忌阳光直射或树叶遮窗;其次是布局适宜,即光线强度适中,切忌阳光直射或树叶遮窗;其次是布局适宜,即教室布置要对称整齐,保持墙面整洁,切忌乱贴乱画、杂乱无章;再次是色彩适宜,即颜色要协调和谐,切忌红红绿绿、刺激过度。符合了以上三条标准,就会形成一个整洁幽雅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教学用品的放置、直观教具的摆放,教师教学时的情感状态的变化都勾勒了一种具体的教学情境,无不对学生产生各种不同效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运用环境暗示的时候,既要当好一名“导演”,又要友善耐心地让每个学生做好“演员”,在热而不闷、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中“演”好一台“戏”。
(3)表情暗示
表情暗示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师生之间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人们往往能通过脸上的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精密地表达出来。所以,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教师面孔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目标。他们时时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上获得有关信息,以确定自己做出怎样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运用声 10
语言艺术的同时,充分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以形成知识信息,情感信息对学生综合性“多觉辐射”。为此,教师的面部表情一要自然。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学生看到教师表里如一的坦诚自然的真实形象,从而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二要适度。主要指脸形的变化不可过份、过频,要恰如其份,做到嘻笑而不失态,哀痛而不失声;三要温和。教师的面孔如同一面荧光屏,各种情绪、心态都可以从这里无保留地透露出来。
(4)目光暗示
据科学家研究,人的眉毛有40多种变化形态,眼皮的闭合也有二三十种之多,加上眼球的转动等,眼睛所发出的体态语言信息可谓多种多样。正是通过教师丰富多采的目光,学生可以窥见教师的心境,从而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敬重或反感的情绪体验,进而形成这样那样的师生关系,导致或优或劣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恰当、正确地使用“目光暗示”,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目光暗示”为教学服务。
(5)姿态暗示
一个人的姿态能从多方面暗示他的内心世界:是热情还是冷漠,是负责还是敷衍,是正直善良还是虚伪奸诈。仪态端庄、稳重大方,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产生心理舒适感,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教师上课时身体正直、挺拔、自然、轻松、收腹,能给学生以有力、洒脱和自信的暗示,从对教师的站开始,让大脑主动动员各个器官(视觉、听觉等),处于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自己的仪态,即使服饰再美,也会黯然失色。
(6)风度暗示
教师的风度体现了教师的情绪、性格、能力、意志等心理特征。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周恩来同志之所以得到人民的爱戴,除了他那经天纬地、纵横捭阖的才能、广博的学识和功高德重以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他那举止从容、稳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革命家的风度,这一风度代表了民族的正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装朴实整洁、举止稳定端庄、谈吐文雅谦逊、态度善良和蔼,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深深地佩服这个教师,从中感到力量、意志、修养、个性的具体的美,让学生陶醉在知识和审美的海洋里。
(7)手势暗示
手是会说话的工具,教师要认真掌握运用手势或“手语”的技巧。手势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教学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使有声语言更能传情达意,使学生透过视觉获得具体形象,增强美感。手势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满意手势、有指示手势、有形象手势,教师要区分手势的含义,加以选择使用,教师的手势不同于演员,一般来说,只有在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强语言的威力、表达关键性词语或意图时才使用。教师的手势不宜过多、过碎,否则就显得烦琐,会起到压抑语言表述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手势的作用,做到自然、舒展、大方,动要准、仿要像。要节制手势活动的 11
频率,注意摆动的幅度,切不可停地比划,频繁地画圈,或插入衣袋,或拢于袖内。手势的范围,上限一般不超过头,下限不低于胸,范围太大容易流于滑稽,一般地说,“手热在上区(肩部以上)活动,多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感情;在中区(肩部至腹部),多表示记叙事物、说明道理;在下区(腹部以下)活动,多表示不悦、鄙夷、厌恶、憎恨的情感。”教师要充分理解手势在不同活动区域所表示的意义,从而正确、灵活,恰到好处地使用手势。
(8)衣着暗示
衣着指人的服饰,除了服装,还包括手表、眼镜、首饰等。对于教师来说,得当的衣饰打扮,不但可以对人的形体、容貌、仪态、风度起着衬托作用,而且会给学生某种暗示。穿着得当,会使学生觉得教师容光焕发,富有学识和修养,使学生感到亲切明快,听起课来自然会提高情绪。反之不成功的穿戴,会显得拖沓懈怠、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给学生一种沉闷、压抑和不快的感觉。如果教师的穿着过于艳丽和新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转移到教师的衣着上去,学生去“研究”“品评”教师,这样,自然要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效果。因此,教师的穿着应按照朴素、整洁、得体的标准去要示。所谓朴素,主要是指衣服的颜色或式样不浓艳、不华丽。人民教师在教学上应严格要求,在穿上应大众化,不赶时髦,不标新立异,不穿奇装异服;整洁是指衣服要整齐清洁,不能尘埃遍布、马马虎虎、邋里邋遢;得体是指穿的衣服要适合体型、适合性格、适合年龄和教育对象,做到得当、合体。教师的衣着是一门学问,对教育和教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每位教师的衣着都应于朴实大方中见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见丰富的涵养,给学生以质朴美的熏陶和感染。
此外,教师的不同角色特征、人格特征、形象特征,都会给学生不同的暗示,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形成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认真设计,不懈努力,都能把一些消极不良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为课堂教学服务。
(9)行为暗示
行为的暗示教育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激励和影响作用,这是与他们积极向上、爱好模仿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由于少年儿童思维的具体性,示范可以借助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行为规范,为他们领会和模仿。教师是学生经常的、直接发生影响的教育者,教师的行为如何,更被看做是自己的榜样。所以,教师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同样,教师还可以利用典型人物、优秀学生的行为进行暗示,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行为暗示教育不能使学生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的模仿上,而是要使他们自觉地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体现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
(10)信誉暗示
青少年学生对领袖、英雄和有威望的人物十分崇拜,所以,要充分发挥信誉暗示的教育作用。信誉暗示要十分注意其典型性和权威性,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注意权威典型的新颖性,使信誉的暗示更有实效性。
(11)情境暗示
任何人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情境是以具体直观的生动形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的,对人的影响作用较之抽象说教更容易被理解,而且能够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运用情境进行暗示教育,应该使教育的内容与情境相一致、相吻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一方面,教育者可以根据情境进行与此有关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根据教育的内容来创设教育情境。例如,根据某些学生厌学的缺点,举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演讲会、展览会等,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境暗示教育。
(12)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生活中的“疑神疑鬼”现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别人丢了钱包,就觉得别人在怀疑自己偷了,一直到别人的钱包找到后,才如释重负。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教育者要指导学生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使学生暗示在德智体诸方面“还可以更好”,以自我激励,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四、调节课堂纪律的几种心理方式
要搞好课堂纪律,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用下列方式调节:(1)目光调节
教师通过目光,把自己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使学生触目知心、知错、知理,从而做出动心、动情、动行的反应。
(2)语气调节
教师地教学过程中变换语调,把声音强弱、节奏快慢、情感抑扬上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使学生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在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教师教学语气上的“弦外之音”可以促进课堂纪律的健康发展。
(3)提问调节
一般地说,当课堂提问时,学生怕教师点到自己而急于寻求问题答案,这时课堂气氛是活跃的,纪律也是比较好的,教师可以抓住学生长期形成的习惯的心理特点,用提问法调节课堂纪律。
(4)停顿调节
教师在课堂上如发现学生违纪现象,可以突然中止讲课、板书、实验等,这种异常的静态与违纪学生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促使学生在静中觉醒,停止违纪的动态行为。
第三节 教育机智的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不管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那么,教师怎样培养自己在教学中的机智呢?(1)努力拓宽专业背景
专业背景是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机智靠的是灵感的闪现,而灵感厚积精思的产物,非有宽厚的专业背景不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为提高劳动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 13
议的。”开拓专业背景的基本途径,一是横向拓宽,即不仅学有专长,又广泛涉猎邻近学科,开阔视野,博闻强识;二是纵向拓宽,即积累经验并做研究,把平时的观察思考记下来,并做归类、比较、反思、推断与联想。这样,思维才会进入“食桑吐丝,采花酿蜜”的创造水平,一旦面临突然需要时,内储的有效信息便会被迅速提取、加工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培养职业敏感
“职业敏感”是指一个对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事物,具有机敏准确而深刻的反映能力。具有职业敏感的教师,能从为一般人所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迅速地发现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苗头与因素,并准确地把握其特征以至本质,这对于教学机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敏感的养成,主要是长期注意特定事物的结果。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都应对自己的专业保持一种时刻准备去认识、探索和研究的心理警觉性,应随时把自己所见所闻与专业的性质、任务及任职条件等联系起来,运用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展开比较与推理,揭示本质,概括规律,提炼新的见解与认识。这样的反映活动的大量反复,就会使大脑中对专业有关事物进行反映的神经细胞高度分化,因而反映越来越细,教学时的临场应变便表现出准确、灵敏的特征来。
(3)自觉强化反馈意识
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又返回来作为输入信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教师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学生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吸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学机智中介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适当的反馈。所以,教师的反馈意识与教学机智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教师为了完成高度的教学机智,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目的地去觉察学生的反馈,有意识地吸收学生的需要与期望、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态度、智力活动的难易程度、学习效绩等反馈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及时而迅速的过滤、评价与重组,再用于指导调节包括自己行为在内的教学活动,使之不断逼近教学目标。这样,在反馈意识的不断强化中,灵活的应变能力与技巧也得以养成。
二、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效应(1)皮克马利翁效应
皮克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年轻国王,他倾注全部的感情和心血,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希望雕像能够成活,他的长期热情使象牙姑娘获得了生命,成了他梦寐以求的爱侣。心理学家用这种效应说明: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这种效应,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肯定应多于否定,方能达到希望的效果。
(2)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一词,始于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他用这样一个名词来概括一种社会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荣誉。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 14 的成绩。部分教师眼里只有优生,充分肯定并不断强化优生的成绩,而忽视甚至看不起中间生和差生,对他们的闪光点和取得的成绩不予肯定,这正是“马太效应”的表现。因此,教师应防止“马太效应”,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
(3)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意思是指一样东西的价值同它满足需要的程度成正比,这就是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令人感动的原因之所在。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洞悉学生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满足其需要、解决其困难、排解其忧难,这样就能使学生更信服老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相容效应
心理相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教育学生时,必须先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你,认可你,才能使学生消除心理戒备,坦诚相告,推心置腹,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努力寻找并且主动创造条件,使双方处于“相容”的情境中,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5)威信效应
威信是相互之间提高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有威信的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教师的威信来自于教师的职业本身和教师的人格力量,特别是后者。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德、才、识,树立教师的威信。唯如此方能发挥“威信效应”作用。
(6)相长效应
现代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教师应开放自己,广交同行朋友,交流教育、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利用教学相长规律,向学生学习,以提高、丰富自己。
(7)异性效应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从一次实验中得出: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时要比单单男性就餐时要文明得多,因为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的形象。“异性效应”能使青少年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中积极进取,充分发挥内驱力,树立超常的良好形象。教师应适当运用“异性效应”,发挥“异性效应”的吸引力、激发力、约束力、净化力等作用,从而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8)首因效应
在处理关于他人的信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上,输入信息的顺序性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最先接收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起较大作用。这就是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正是首因效应的结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影响教师的威信建立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因而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同学的第一次见面,上好第一课堂,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
(9)定势效应
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影响下,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从而在人际知觉中常有一定的趋向性和 15
专注性。“定势效应”有积极消极之分。它可使认知过程更加简捷、迅速;但由于在定势影响下,人们常根据过去经验来判断眼前的人或事,因而常形成知觉中的偏见。教师在教学时,要防止定势的消极效应,树立发展的观念,因人、因事、因时具体处理教学进程中的问题。
(10)从众效应
从众是个体由于受到群体的起初或臆想的压力,而在认知及行为表现出来的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从众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和维护群体的规范、秩序和价值。但其负面常使人良莠不分、人云亦云,缺乏创造性,教师应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因素,建设好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对消极的从众行为要加强预防、控制或制止。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隹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储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第四篇:三大活动之手机铃声大赛
三大活动之手机铃声大赛
活动目的:为了更好地让新成员熟悉我们这个大集体,增加广播电视台在网络上的人气,支持超越微博,特别举办此次大赛。
活动对象:任何一个广播电视台的新老成员。
活动要求:原创手机铃声(必须是自己的声音)10秒以上,60秒以内为佳。
评分标准:音色和效果,情感,内容创新,网络人气,具体的标准经评委会研究再做决定。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7日——10月23日(周一到周日)
奖励:具体的奖励根据参加人数来确定,名单在微博上公布。
注意事项:
1.所有作者必须把作品发给wendaguangdian@126.com(以收到的时间为准),作品的格式为:文件名(短号+姓名+部门+自定义说明).mp3。所有文件名格式错误、超出规定时间、非原创作品、发送到非广电邮箱将取消比赛资格,评委会选出前十的将上传到超越网供大家下载,选出最佳人气奖,有可能被推荐到10086作为彩铃。
2.例子将放在ftp://10.10.4.148:9086上面,登陆名为wdgd密码为wdgd。没灵感的同学可以下载来听听看。
3.来录音棚不方便,用手机录也可以的,我们不看重声音的质量,更注重创新和情感。不会使用软件制作铃声的可以向台里任意的导播或者学长学姐学习,借此增进学习和交流。
4.内容以“黑夜白天听见你的最爱只有我的温大之声”“夕阳的斜晖拉长斜斜的背影,你的身旁有我还有你爱的温大之声”为主题,鼓励创新~~形式可以各样,可以搞怪,低沉,小孩,可爱等。
5.大家转发和评论广电微博~
通知:
1.临时通讯录已经上传到各个QQ群共享和群邮件,通讯录纸质版的到行政楼803申请打印并登记。
2.老成员来录音的时候尽量找大一的新生包括导播,给他们学习的机会~
3.新成员来录音的时候最好找学长学姐一起来录音棚,有他们在身边指导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根据他们预约来录音的时间,挑自己空闲的时间来台里旁听。预约冲突了没关系,正好可以互相学习。对播音有兴趣的导播也可以来,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4.台里的打印机已经修好,播音稿可以到行政楼803申请打印并登记。
5.803值班时间可以借到418钥匙,请登记并及时归还。
预约注意:
事先熟读稿子,录音棚预约很紧张,每个人尽量把时间结余出来给别人用,每次使用设备请登记!
现在每天的预约都会在9.00~9.30开始,半个小时后结束,尽量不要超出时间给当班导播增加工作量。
预约请当天的导播,周日秀杰,周一家鑫,周二毛柯,周三娟娟,周四晓臣。
第五篇:你的手机用什么铃声美文
几个朋友凑在一起喝酒,喝着喝着就说到了手机。
有朋友新买的苹果手机,得意地说上面有多少个应用程序,有多少种动听的铃声。也有朋友用的其他名牌,大家就都想比比音质。于是,各种声音交替响起,十分悦耳。
其中有一个朋友,甚至给自己的联系人分了几个组,每一个组都有着自己的铃声。比方说,他给同学一组设置了《同桌的你》,给朋友那组设了周华健的《朋友》,给同事那组设定了《爱拼才会赢》,后来,还神神秘秘地让我们看另一个英文名字的组,他对我们说,这个组的铃声是《香水有毒》。
我们都大笑,知道这个朋友在生意场上混得风生水起,身边虽然不能说美女成群,但也是每日莺歌燕舞,有几个红颜知己很正常。
只有一个人一直没有做声,在我们所有人的生意中,他的生意做得最大,而且人最本分。于是,大家在纷纷炫耀了一圈之后,才有人把目光投向了他。
他起初不肯说,后来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之下,才拿出了一部手机:居然是市面上那种很常见而且价格很便宜的山寨机。
看到他的手机,大家都笑了。然后有人就问他,是不是生意上出了什么问题。要知道,在外面手机可代表着身份啊,像他这样的大老板拿这样的手机,未免会掉价。
他却慢悠悠地给我们讲了一件事。
他出身农村,家里生活条件不是太好。年初,他带着妻儿回家,看到家里联系实在不方便,就提出给父亲买一部手机,可是父亲却坚决不要。
没办法,他只好让10岁的儿子做父亲的工作,于是,儿子绘声绘色地给爷爷讲手机的各种功能,后来父亲终于同意了,他问父亲,要什么功能的?父亲想了想,说,就要一个声音大点儿的吧。
父亲的话一出口,他笑了,儿子也笑了。
隔天,他到小镇上的通讯店里买手机,要求数字大、声音大、待机时间长的。于是,老板就给他推荐了一款很便宜的手机。很快办好了号,并预存了一些话费。
回到城里后,他时不时往家里打一个电话,父母总是能很快地接到。电话里,也无非是问问好,他甚至很得意地对父亲说买手机是多么正确,因为有了手机,他们随时可以找到他。
那一天,他开会到很晚,手机设置了静音功能,会议完了之后,就是宴请客户,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后来才想起设了这个静音,看手机时,上面有很多未接电话,其中就有父亲的。他想,太晚了不想再回过去打扰老人,就没有回。
没想到半夜的时候,电话又响了,他拿过来一看是父亲的,心里一惊,赶忙接听。父亲的声音在那边很焦急,喊着他的小名,说,出什么事了吗?
他笑着说,没有啊。
那为什么电话响那么长时间不接?
哦,我在开会,所以设置了静音。
父亲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又过几天,他因为生意的事有机会回到了老家。吃饭的时候,母亲告诉他,那天晚上因为没有打通他的电话,父亲着急了很长时间。—会儿怀疑电话号码出错了,—会儿又怀疑电话出了毛病。后来终于坐不住了,半夜骑车去了镇上,敲开一家通讯店的门,让老板帮他看手机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
后来,母亲叹了口气,说,你爸每天都要把手机放在一个很显眼的位置,这样,响起来的时候,就能马上接到。
他听了这句话,心里突然一酸。笑着拿过父亲的手机,看到上面不知父亲找谁把自己的名字输了进去,通讯录里就他和两个兄弟的名字,再想到自己的手机,里面几百个联系人,有的甚至已经想不起模样。
回去之后,他专门又买了一部手机,办了一个号码,他说,要声音大大的那种,到哪里都能听得到,而且里面就父亲一个联系人。
他的话说完了,我们都沉默了好久。有人悄悄地收起了手机,有人则悄悄地在手机上操作着,我想,他们一定是在把亲情号码放在第一位,或是调到了最大的铃声,而且所有的人,在刚刚炫耀时,都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最不应该忽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