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河南省中小学音乐名师课堂教学
2013年河南省中小学音乐名师课堂教学
展示活动通知
各镇教办、市直各中小学校、高中、职专:
为总结和推广我省基础教育音乐学科课改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课改进程,提高教师素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我省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走内涵之路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一线教师的“名师”培养工程。省教研室特举办2013年河南省中小学音乐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将把评选出的音乐名师课堂教学展示给广大一线教师,并与大家面对面地探讨、交流,共同提高我省课堂教学。具体事宜如下:
1、活动时间:2013年5月24—25号。
2、活动内容: 24号上午8:00开始现场课教学活动,24号晚观摩老师观看附中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的专场音乐会
3、活动地点: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礼堂。新乡市建设东路85号“河南师范大学附中”礼堂。乘坐l路、28路、3l路、43路、52路、70路、801路到河师大下车步行154米,乘坐3l路43路801路到128厂下车步行344米即到。
4、各镇应至少安排中小学音乐教师各一名、市直中小学校、高中、职专各安排一名音乐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5、观摩的老师请提前到巩义教育科研培训中心915室交费领取观摩证,方可入场。
6、教学活动期间不要随意走动,交头接耳。要自觉关闭手机,保持课堂卫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7、观摩教师食宿自行安排。需要住宿的老师可自行在学校周围多个价格不等的酒店住宿,不统一组织。
巩义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2013年5月2日
第二篇:音乐“名师之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音乐“名师之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开学伊始,古城西安,凉爽宜人,遍地迎着绿色的希望。沐浴着初春的暖阳,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四位老师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来到西安大兴新区小学,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旅程。
本次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举行,共有三大板块,六节示范课,多角度、多元化的诠释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方法与途径。
培训的每一天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每一天都会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专家,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音乐课,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第一天的学习,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领略专家的风采吧!
专家:冯娇丽,江苏省学科带头人,区优秀教师。
冯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二年级的示范课《三只小猪》,本节课柏老师运用了体态律动教学法,通过各种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在快乐教学中快乐学习,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课堂,是生长的地方,是极具创造灵动的地方,冯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到课堂的核心地位,这样的课堂必定会成为孩子们生长的沃土,使其汲取能量,让其扬帆远航。
示范课:三年级欣赏课《动物狂欢节》
专家:黄美华,全国知名音乐特级教师,江
苏省教学名师等。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黄老师的课堂注重对孩子们情感的培养,运用多种方法营造氛围,让孩子们听着音乐、唱着歌曲,在绘本故事中,如身历其境般的感受每处场景所表达的情绪与内涵,引导孩子去感受进而大胆的表达。
示范课:四年级《幸福拍手歌》
专家:林琼,杭州长阳区小学音乐高级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
整节课从课程的整体流程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主动与老师互动交流,林老师可谓是做得细致淋漓。
示范课:四年级《森林的歌声》
专家:姚丽娜,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姚老师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本课中,他让学生反复聆听,在聆听中发现问题,在聆听中寻找答案,把课堂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孩子们在音乐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音乐的意境美,姚老师强硬的教学基本功和孩子们积极阳光的学习状态,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天多元开放的音乐课堂吧!
示范课:二年级音乐课《我的家在日喀则》
专家:欧冬梅,四川绵阳市音乐骨干教师,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本课中,欧老师立足音乐的核心素养,以音乐新体系教学法为载体,为学生营造出活泼生动的音乐课堂环境,用音乐元素唤醒孩子们内心的音乐种子,关注了学生的人文审美体验,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形象生动的常态音乐课。
示范课:二年级绘本音乐欣赏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专家:王华,陕西师大大兴新区教学音乐组组长。
王老师的这节课重在训练方法的指导,课堂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教孩子们通过身体律动调整演唱时的发声,比如用“手上唱歌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唱情绪欢快的部分,用“拉线”的方法感受抒情的长音,比如唱歌时咬紧字头,合唱时声音要融在集体中……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此次去“取经”,收获是丰硕的。讲台上,名师们风采迷人、理念高端,孩子们大方可爱、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朵朵绽放,台下,上千人神情愉悦、专注记录、意犹未尽、陶醉其中,不知不觉间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的深刻研究,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传道授业,指点迷津,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心灵之旅,通过为期两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还学到了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理念,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加强个人音乐教学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升,还要虚心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学习语文老师生动优美的需要,学习数学老师的缜密的逻辑思维,学习美术老师色彩的搭配,学习科学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授之(学生)以渔,授之(学生)以欲,让自己的课堂“舒服,入心,学仁,智礼”。
名师们用他们的幽默与智慧,给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风采,是教学的魅力,更是一种学习的享受,透过此次课堂教学观摩,我们要始终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我们要用这种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意境中感受音乐,从而一天天更加热爱音乐。
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我们思维的航程刚刚起锚回程途中,我们的交流讨论仍然热烈,学得再深,说得再多,不如去实践,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学到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慢慢体验、总结、运用……
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将带动学校音乐组全组教师遵循新的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律动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三篇:2014河南省音乐名师送教工程
2014河南省“音乐名师送教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特制定河南省中小学音乐名师送教工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意义
我省农村学校和学生比例大于城市,按照国家“惠及全体的艺术教育”确立为未来十年首要奋斗目标的要求,实施河南省中小学音乐名师送教工程意义重大。我省农村学校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所处位置偏远,校际之间、教师之间交流困难,加之信息闭塞、资料短缺、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我省城乡学校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为此,特开展河南省“音乐名师送教工程”。通过此项工程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观摩先进的、优质的课堂教学,提高音乐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二、实施办法
1、本工程力求以较低的培训成本,切实有效的培训内容,为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水平和推进一线音乐课程改革发挥积极有力的作用。
2、选择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县区,作为重点实施对象。由当地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负责组织本县所有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并按要求提供上课时间、场地、设备以及参与上课的学生。送教时间一般为一天,上午是专家讲学和现场互动,下午由送教名师现场展示公开课及专家点评。
3、本工程由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牵头组织,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学科具体实施,选派省内资深音乐课改专家、教研员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中小学音乐名师,组成河南省“音乐名师送教工程”工作小组,承担送教工程的专家讲学与公开课展示任务。为方便出行,减少开支,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
4、根据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量身定制,按需设计,力争使参加培训活动的音乐教师学有所获。现阶段专家讲学内容主要包括: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方针政策;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指导建议;农村学校音乐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等。
三、经费支出
2014送教工程的对象暂定为10-15个县。
为减轻地方教育部门经济负担,河南省“音乐名师送教工程”工作小组的交通、食宿、讲课等费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承担。送教工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由地方教育部门承担,但当地教育部门不得向参加培训活动的艺术教师收取任何培训费。
第四篇: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器乐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器乐教学
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以全新教学理念和新观念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已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器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后,一改过去只有教师才使用乐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近些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器乐教学的实践和大胆地尝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把器乐演奏与唱歌、欣赏等音乐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改变了以往在音乐课上单纯教唱歌的状况,使得音乐课中的器乐教学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以下为自己在音乐课中进行器乐教学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基本理念。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教好音乐,就必须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想象音乐,在器乐演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我们要一改往日师示徒效的教学方法,采取兴趣诱发式教学。如在学习竖笛时,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先是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学吹,吹不会就反复地教,直到吹会为止。这样,学生通常会觉得很难、很枯燥,会失去信心。若教师能善于引导,这个难题便会迎刃而解。我们不妨先拿出竖笛,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优美歌(乐)曲,如《小星星》《四季歌》《雪绒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然后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并鼓励学生认识到学竖笛并不难,只要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吹奏学习竖笛的兴趣。竖笛中的一些演奏技巧则可以把它趣味化、游戏化,如“三吐”练习,可以形象地变为“马儿跑” 的游戏,让学生在××××××的马蹄声中由慢而快的掌握吐音技巧。这样在轻松的游戏和有趣的学习中,使他们对器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他奏”为“他要奏”,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二、正确处理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音准节奏、律动教学的关系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需要人们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感受。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一个音乐作品的体验常常要运用身体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才能实现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唱唱、动动、听听、奏奏、讲讲等活动中感受音乐。器乐教学过程同样要运用多种形式,与其他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来参与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提高的。
(1)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的关系。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相比,唱歌教学更为重要些,器乐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但它很大程度上要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歌唱得更好听,唱歌的能力更强。这个观点,连最讲究器乐教学的奥尔夫也是完全认同的。乐器演奏的节奏常常是演唱歌曲的典型节奏型,演奏的旋律也是演唱歌曲或欣赏作品的主要旋律。可以这么说,每一首教唱歌曲的曲谱都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同样的一个乐谱,我们既用于演奏又用于演唱。我常常把一首将要新学的歌曲让学生先预习,有的学生就能在自己演奏的帮助下,把新歌曲学得基本正确。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巩固,最好能把整个曲子背下来,不看谱也能正确演奏,到了这个程度,学生对歌曲的曲调非常之熟悉,唱歌音不准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2)演奏与音准节奏的关系。
演奏与视唱练耳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替代,在实质上也有很大的替代性。视唱练耳的教学,在前几年一直是音乐教学讨论的热点,一个观点是必须加强,认为不识字是文盲,不识谱是音盲;另一个观点是识谱教学不是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要一味地做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多人音准节奏的能力并不是从视唱练耳上获得的,比如钢琴是和声乐器,学习钢琴后许多学生很快有了音高概念,有些学生很快就能分辨常用和弦,不但能唱好单声部,还能唱好多声部。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其实很少进行过多的唱谱练习,大量的工作完全是由乐器来替代的。通过使用打击乐器,学生能较快地提高节奏能力;通过使用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钢琴、风琴、电子琴、口琴、竖笛、吉他等),学生能掌握音高、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解决唱歌的音准问题。以往的音乐教学,视唱、听音、练耳训练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而现在借助乐器由学生自己来学习,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开展课堂器乐教学后,视唱练耳的教学进行得很少,取代的是大量的节奏练习与背诵演奏。背诵一定量的曲谱极为重要,学生在大脑中把音响和符号同时储存下来,等有一定的积累后,学生一看到符号就产生了与音响的联系,学生的音高概念也渐渐形成了,其视唱、练耳的能力也逐渐地得到了发展。
(3)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的关系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常常同时进行,一边律动着游戏,一边手里拿着乐器,或打击节奏,或演奏旋律片断,演奏成了律动的一个方面,丰富了律动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器乐教学的开展也常常用律动的形式来进行,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律动教学更具有音乐性,而器乐教学也更具有趣味性,这也是音乐教学从形式上到本质上都必须是艺术化的这一要求的体现。
三、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儿童节奏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一般说低年级以儿童打击乐器为主,如:木鱼、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让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调的能力。中高年级和初中,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琴、口风琴等易学乐器作为敲门砖,培养和建立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兴趣,最终达到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教育目的。器乐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学习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与教学目的。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比如《七子之歌》、电视剧《宝莲灯》主题歌、零六年春晚中《吉祥三宝》、流行音乐《嘻唰唰》等,一经播出,很受学生喜爱。这些旋律明亮跳跃、节奏紧凑明快、曲调结构简单易学的歌曲,作为器乐启蒙曲非常合适。还有一些精典名曲的主题音乐或是名歌片断(如《欢乐颂》、《我心依旧》、《友谊地久天长》、《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作为练习曲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于是,我把就把它们列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按小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组合排练,并给自己组合取一个不错的名字,在 “班级演唱会”中演出,使每位同学的才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当学生们能演奏简单的乐曲或一段旋律时,在音乐课上,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乐器来学习歌曲、视唱,掌握音准、旋律,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让他们练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乐曲,教师再给以适当点拨。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的尝试演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获得成功的、充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增强。
四、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器乐学习的进度与节奏,切不可按成人的学习进度去要求学生,或照搬现成的演奏法。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其次,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要简单明确,结合示范形象生动地进行,要从简到繁,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不可以机械式的训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次给学生提出许多要求,导致他们记不住、做不到,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烦躁、惧怕和反感。再者就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不同的侧重,才能使学生逐步内化吸收各种演奏技巧,使演奏技能不断提高。
另外,在器乐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不乱讲话,不乱动乐器,不乱敲乱弹的良好习惯。(2)学会看指挥排练、演奏。(3)学会在演奏中相互配合、形成彼此照应的良好作风。(4)培养爱护乐器,轻拿轻放,保持乐器清洁的习惯。
总之,器乐教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直接进入音乐之中,增强了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视奏、视唱等识谱能力,丰富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体验,扩展了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如何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把器乐教学与音乐课其他内容有机结合,建立音乐教学完整体系,为器乐教学跨上新台阶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还有待于我们所有的音乐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第五篇: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最终版]
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
(2005年5月修订)
中小学音乐是学校实施美育、普及音乐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课程,对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市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要以实施“二期课改”为契机,按照新的音乐课程理念,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加强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音乐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推动音乐教学改革。为进一步提高本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把握教学目标,提高音乐素养
中小学音乐教学必须改变只重视乐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倾向,要确立以审美为核心,注意从提高音乐情感与价值观、体验审美过程与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整合来设计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表现、创造等音乐活动,充分体验音乐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增强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培养音乐兴趣,获得美的感受。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和不同资源进行整体优化。要遵循音乐学习心理的一般规律,既关注学生的发展的均衡性,又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层次性;既注重音乐本体的基础要求,又要注重课程的人文价值;要体现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最优化设计,着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品位与综合素养。对音乐欣赏与训练为主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对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理解与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对器乐演奏实践为主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对学生音乐基本技能方法和合作意识等培养。
二、科学处理内容,允许选择学习
中小学音乐必须体现普及性,体现面向全体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注意民族性和多元化,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丰富音乐学习经历。教学的内容必须突出音乐本体的重点基础,然后可考虑有机渗透一些舞蹈、戏曲、戏剧与文学、历史等相关艺术内容,拓宽学生艺术文化视野。为帮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音乐学习,要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和尽可能丰富的音乐素材。
必须关注学生对音乐学习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对音乐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在音乐演绎和创造上的不同体现。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音乐个性与意愿,准予学生对音乐学习一定的选择性,要允许学生在歌唱、奏乐、舞蹈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差异和兴趣差异。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实际,提供不同层次要求的音乐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空,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在原有基础中得到充分发展。
三、听觉、动觉互动,创新教学模式
必须根据音乐体验由感知客观音响到做出主观反应的学习规律,切实改变音乐学习只听不动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音乐语言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实现音乐听觉与动觉的互补,使音乐课堂教学趋向生动活泼,并有效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动觉幅度及对音乐演绎的层次差异,根据学生对音乐理解程度的提高,以及在心理上的年龄特征,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和必要调整。
要注意根据音乐教学发展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师生平等参与和民主对话,加强实践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主动表现自我,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能力,使教学模式有所发展和创新。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刻意把学生引到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中,应使音乐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教学中,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教具的使用等,均应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要知心知情,提倡教师与学生同学、同乐、同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人性化教学环境中,实现情感沟通和教学相长。
四、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
要充分重视音乐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觉和自我体验的客观性,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根据音乐学习的特点,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对识谱教学,注意让学生从模仿切入,从听辨中找出旋律重复与发展的规律,进行自主学唱;对唱歌教学: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歌曲情绪;对欣赏教学,注意让学生用自己最善于表达的方式演绎作品。同时,各项学习活动的展开和学习方式的选择,要从学生特长和发展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主动学习音乐。
要重视音乐的人文性,强调在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攻中让学生来分享和获得对艺术美的体验。教学中要注意提倡合作学习、情感互动,以激发学生表现欲望,使他们动情歌唱,热情演奏,激情舞蹈,角色化表演,使学生能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促进心智发展和身心愉悦。
音乐课堂教学要体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学习,要紧扣音乐学习的主题,不能流于形式。小学低年级阶段可借助音画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感知、体验音乐;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开展对音乐的探究性学习。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改革音乐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把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得终身音乐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拓展自主学习的时空平台。
五、改变学习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音乐的实践与创造活动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训练的基本方式。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才能获得,潜能才能得以挖掘与发展。注意让全体学生通过鉴赏感知、表现、创造等学习环节,投身于“动、听、演、赏、创”等音乐结合实践中。
设计音乐的学习训练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有所调整。如:小学低年级,可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感知音的长短、快慢、高低;能用唱名唱准基本音高;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奏乐和用音乐基本语汇表演歌舞;较能流畅的背唱若干喜爱的歌曲。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练习有音高的课堂常用乐器(口琴、口风琴、竖笛等);乐谱学习由听唱到逐步掌握视唱,学习多声部节奏和多声部合唱。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创造活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它应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阶段学生在即兴创造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火花”和“亮点”,切忌用“标准答案”来统一共识,要让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他们自主、自信的表现音乐创造条件,搭设平台。
学生的创作训练要注意同专业音乐创作的区别。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收集音乐创作必需的信息和积累创作的有关经验,教师指导要兼顾不约束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交流获得的创作效果。要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激励学生敢于创造、帮助学生学会创造,以此来达到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全脑的开发。
六、关注学习过程,实施多元评价
音乐教学的评价要改变停留于只检查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掌握情况的偏向,要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因此,音乐教学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提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应以音乐课程为依据,提倡民主、开放和多元,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力求全面客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要努力建立学生音乐学习的档案袋。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参与同伴合作的态度,不同方式演唱、演奏、舞蹈和律动表演能力,即兴创造、有目的创作的成果等都记录在案。档案袋主要由学生自己记录、也可以包括同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信息、教师的观察和音乐成果的展现记录等等。同时,还可以列入学生的音乐特长、特色,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实施必须转向发挥其激励功能,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认真探索“质性评定”的操作性,全面和科学地体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改变价值,以评价来引导并规范学校音乐教育,使音乐教育更有序、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
七、开发课程资源,完善音乐教学
根据音乐学科的教学需要,学校要配备音乐专用教室,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房、欣赏室、器乐室等。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配备好音响器材、教学仪器、常课堂乐器和各种教学软件。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学开放性的新特点,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一些学生熟悉的具有生活情景的音乐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的现实价值。
为保障音乐课堂教学有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将之结合于教学设计之中。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要联系本校实际投入学校的音乐拓展型课程建设,使学校音乐课程特色逐步形成,并成为改革音乐教学提供资源支持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