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我的邻居
中班社会性主题活动“我的邻居”
【摘要】家总是最温馨的,因为家里有自己熟悉的人们,有关心自己的和自己关心的。在家的感觉是温暖的、温馨的。然而很多时候一起来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都是周边住户,他们大人之间或许认识、或许是邻居、是同事、是亲戚、朋友....当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后会慢慢发现原来某某同学住在家的隔壁、某某同学住在路口时逐渐的感到原来有那么多可以认识的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教育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怎么与人友好的相处、怎么融入群体生活,为他人、为自己营造一个有爱的氛围,将学习和生活都变得温馨快乐。
【关键字】 邻居 住址 实践
一、主题活动方案的说明
(一)主题选择的缘由
前些天有关邻居节的活动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有一天,孩子们将有关邻居节的话题带到了幼儿园,有一个孩子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邻居节的活动,他把照片带来给另外的孩子们看,于是就有了一番讨论,有孩子说邻居是好朋友,有的说邻居是住在楼上的人,有的说邻居是旁边的人。因为许多孩子的家与幼儿园在同一个区,我组织孩子们去了这些小朋友的家,认识了门牌号码,他们因而也了解了什么是邻居,自己的邻居又是谁。可回到幼儿园里他们的问题变得更多了,他们急于知道,别的小朋友住在哪个小区?能不能到别的小朋友那里去参观„„随着活动的深入,“我的邻居”这个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二)主题活动目标
1.认知层面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名称,能关注与家庭、社区有联系的一些人与事,认识谁是自己的邻居,跟邻居如何相处。2.情感层面的目的:培养对父母、家庭、社区的情感,萌发我是家庭、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意识。
3.行为能力层面的目标: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对亲人的爱,学习与家庭有联系的人进行沟通与交往。(三)主题网络图
家庭住址——我谁是邻居
同学
联系方式
父母
不跟陌生人走
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二、主题教育方案的设计
教育活动一:《不跟陌生人走——谁是邻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表演来认识谁是邻居,谁不是邻居。
2.通过表演引起思考,让孩子分清邻居和陌生人的区别,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设计好幼儿住的“家”然后请1个幼儿扮演住家周围的邻居,1个幼儿扮演非邻居陌生人。并与之设置好情景。2.桌子、椅子、零食、玩具等
(三)活动过程
1.三名小朋友,一人扮演主人公小明,一个小朋友扮邻居,一名小朋友扮演非邻居陌生人。
2情景一,一天快放学时小明父母有事没来接小明,妈妈请了邻居阿姨来帮忙接,同时出现了另一个陌生叔叔说是他爸爸叫来接他的。。
教师提示:认清楚谁是邻居,来的人是否都认识,如果不认识能不能跟着走?小朋友都来想一想,小明应该对不认识的人说什么?(让幼儿先认出邻居阿姨,确认邻居阿姨是妈妈叫来接自己的。然后对不认识的叔叔说“对不起,邻居阿姨离家近,我不能跟你走,我还是跟邻居阿姨走吧,你跟我爸爸说一下妈妈叫了邻居阿姨来接我了)
3情景二,一天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走来一位陌生阿姨走过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阿姨给你吃零食,带你去买玩具,好不好?” 教师提示1:陌生人给你的吃的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教师提示2:能不能随便接受陌生人礼物,能不能随便跟着陌生人走,为什么不能?
活动结束:评价,总结。
教育活动二:《我来问候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对老人得尊敬和爱戴,体验社区居民间的互助关系。2.学习大胆与他人交流沟通,锻炼社交能力。3.能在人前大胆表演。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磁带。
2.准备好舞蹈、歌表演等节目。
3.每人自带礼物,幼儿园准备一些礼物。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回忆对待家中爷爷奶奶的情况。2.提出活动要求。
3.跟小区老人活动室提前说好,让爷爷奶奶们都过来。
(四)组织幼儿与老人一起游戏
1.让幼儿为老人表演节目。
2.请老人和幼儿共同游戏,如《拉个圈圈走走》、《接小球》等。
(五)组织幼儿和老人说说贴心话
全体幼儿分成6组,各组寻找公公婆婆聊天。在聊天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幼儿与老人交谈的情况并引导孩子主动寻找话题。如您今年多大?您最爱吃什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等等。
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让幼儿了解不看别人说话或交谈时东张西望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六)幼儿园为老人送上礼物,然后请幼儿为老人送上自己带的小礼物。
(七)活动结束,告别老人活动中心,组织幼儿返园。
教育活动三《我帮邻居老奶奶打扫卫生》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尊老爱幼,懂得帮忙做家务。2.让幼儿学会感恩之心。
(二)活动准备 扫把、抹布。
(三)活动过程
1.帮邻居老爷爷老奶奶做家务,礼貌的说明去意,然后帮忙做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帮着老奶奶择菜、洗菜,扫地、擦桌子。
3.跟老奶奶聊聊天,表演节目给他们看。给他们无聊的生活增添点乐趣。4.回到幼儿园分享给大家听中间过程。
(四)活动结束
老师给予评价、鼓励,总结。
(五)活动延伸
从活动二和活动三中得出来的延伸是:建议家长在家里也经常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经常带小朋友去看完空巢老人,帮着做点事情、同时对老人要有礼貌,从中让孩子学会感恩。从活动一里延伸:教育幼儿和陌生人打交道也要有礼貌,不随意跟陌生人走是2-3岁幼儿最基本的认知内容。这个活动不仅是儿童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是儿童建立基本规则的基础。对一个2-3岁的儿童而言,知道不能随意跟陌生人走,还意味着理解不能随意打人、不能随意把陌生人的东西拿回家等规则。这些活动使儿童得到实践练习。这是社会认知活动中可以充分运用的方法。
三、主题教育方案的设计特点与思路
(一)主题方案的设计特点 角色扮演、模拟情节加上实践练习,具有实感性,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让孩子更有兴趣进行下去。
(二)主题活动的思路
明确课程的定位,我们设计了帮邻居老奶奶做家务,去老年活动中心慰问老人,使老人们内心得到到关心,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是小孩子们有礼貌的对待人,学会感恩、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四、主题评述(主题活动方案设计的评价及心得体会)
情绪情感是维持和促进各提共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机能。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和复杂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有着直接联系。注重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基础,这种切身的感觉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通过创设的一定情景、编排一定的游戏等使幼儿能体验各种情绪的发生。激发儿童的共情。共情是主体将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的种种体验转移到客体身上的过程,教师在活动设计上通过拟人的手法进行共情训练,促使儿童亲社会情感的发生,如“老奶奶一个人孤单。。”让孩子感同身受,想着自己一个人也会很孤单无聊,去体贴家人们的劳动成果,现在的小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被家人 都是捧在手里,这不让做,那不让做。导致现在孩子没有感恩心。同时也缺少了应该有的礼仪。加上电子产品和新鲜事物都诱惑,与人的联系也逐渐走远,在社会上也更容易上当受骗,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表达,儿童交往的主要冲突往往不是儿童不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准确地传递给他人引起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儿童情感表达的能力训练,让幼儿明白情绪表达的重要性,还应教幼儿一些准确的描述性语言,更要培养幼儿乐于表达情感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陈帼眉、刘焱等。《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
第二篇: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题 目:五彩丝巾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系 别:
专 业:
指导老师:
毕业设计
(中班美术——染纸)*** 08三年制学前教育1班 08102003 教师教育系
学 前 教 育 ***
Ⅰ、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又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特别是在不太发达的地区,美术活动都以油画棒画、水彩画、折纸和橡皮泥手工为主,类似的染纸活动就进行的甚少。
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目标的相关内容也指出:中班幼儿会选择、利用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如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大胆设想并制作有趣的物体,培养初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中班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千变万化的色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把各种各样的颜色放在一起,感受色彩的变化。染纸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他是将吸水的纸经过折、卷、搓、揉等方法,并通过浸、点、刷、捏、流淌、喷洒、泼等染色技法而成。为了让孩子们亲自体验色彩的变化,让孩子了解中国特有的民间工艺,体验民族自豪感,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篇教育活动。
Ⅱ、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欣赏丝巾,能从印染的图案和色彩变化中感受美,逐步养成关注美的事物的习惯。
2、3、初步了解中国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印染,增强民族自豪感。尝试运用皱纹纸水印的方法进行印染活动,进一步养成对此类活动的兴趣,并且注意色彩搭配。
二、活动准备1、2、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印染活动,具备相关经验。材料准备:各色皱纹纸、水桶、硬纸板或塑料板、各种丝巾的照片、进行传统印染图片、白色丝巾人手一条、晾晒架、动感音乐
3、教师的自制作品
三、活动重点
1、运用皱纹纸水印的方式进行印染活动。
2、能大胆进行色彩间的搭配。
四、活动过程
1、欣赏丝巾实物和照片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对彩色丝巾的兴趣。(1)教师以魔术手法变出自制彩色丝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请幼儿欣赏。
师:小眼睛看老师,老师今天想变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幼:想看。
师:哒哒哒,看这是什么?
幼:丝巾……哇,真漂亮……
(2)欣赏图片,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范例,为后来的动手操作提供
更多的素材。
师:小朋友看电视,我这里还有好多哦……好看吧?
师:马上就是三八妇女节了,我们也做一条送给妈妈,好吗? 幼:好……
2、初步了解中国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印染,增强民族自豪感。
师:小朋友,在给妈妈做丝巾之前,我要告诉小朋友们,能染出这么多美丽花纹和图案的方法可是我们国家非常厉害的一项传统民间工艺,我们叫它印染。幼:印染……
师: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进行印染活动的。(教师出示图片)
师:看看这么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咱们中国的这一项本领厉害不厉害?这可使我们中国独有的,在其他国家是看不到的哦……
幼:哇,真的好厉害……印染……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试一试,给妈妈印一条漂亮的丝巾吧!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印染彩巾的方法。
(1)师:要给妈妈印一条漂亮的丝巾,你会用什么材料变出五彩
缤纷的颜色?(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
幼:老师,可以拿来颜料把丝巾染上颜色,用各种各样的颜色……
师:恩,好办法。我们把颜料调好,用什么把他们弄到丝巾上呢?
幼:用手,呵呵……
师 :我们可以用棉签蘸着帮丝巾染上颜色是吧… 幼:可以用水彩笔在丝巾上画一画,就有漂亮的图案了。师:这个方法是很好,用水彩笔画出美丽的图案。谁还有好方法?
幼:老师,还可以用油画棒、粉笔涂…… 师:小朋友的方法都很棒,都很用创意……
(2)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想办法为丝巾染上漂亮的颜色。
师:你们来看一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变出颜色?(幼儿分小组讨论)
幼:有皱纹纸、硬纸板、硬纸板、水和丝巾……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变出美丽的丝巾?开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
幼:可以用皱纹纸变出颜色…… 师:那怎么你们变呢?
幼:把皱纹纸蘸上水再往丝巾上印颜色。
师: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硬纸板和塑料板是做什么用的吗? 幼:不知道……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染颜色的时候我们为了不让颜色染到桌子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丝巾地下垫上纸板,这样就不会
弄到坠子上了是不是?
(教师小结:我们先将丝巾平整的放在纸板上,然后把皱纹纸浸在水里,把颜色泡出来,在往丝巾上印。)
(3)引导幼儿尝试将皱纹纸蘸水后变出各种颜色来染丝巾,图案部分可以用折皱纹纸的方法来进行印染。
师 :蘸了水以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师 :对,皱纹纸的颜色会跑出来哦。往丝巾上一印,丝巾就有颜色了,是吧?
师 :那你们想不想变出漂亮的形状?看一看老师怎么办?
(教师将皱纹纸进行折叠,折出形状,蘸上水做示范)
4、幼儿进行印染活动,教师指导。
(1)
师 :想不想试一试这种有趣的绘画方法,让我们的
小手动一动,试一试吧!
(2)幼儿去取白色丝巾,选择不同颜色的皱纹纸进行印 染活动。
(3)
教师巡回指导。
① 提醒幼儿皱纹纸不要蘸太多水,以免皱纹纸烂掉,不能折出很好的形状,也避免颜色过多的流失。
② 鼓励幼儿尝试多种颜色进行叠印,并观察色彩产生的变化。(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置晾干。
5、欣赏与评价
(1)引导幼儿欣赏彼此作品,感受色彩变化产生的特殊美感。
师:看一看你们的彩巾都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们什么感觉?
① 师:先看一看这一个,呀,真好看,看看她都用了哪些颜色?有红色、黄色、玫红色、蓝色…她用的是圆形来印丝巾的是不是?像什么?
幼︰想小泡泡,五彩缤纷的小泡泡…
② 师:再看看这一个,他用了什么颜色?像什么啊? 幼:梅红色、橘色、蓝色、黄色…像在天上飘舞的彩带一样美…
① ②
③ 师:这个丝巾的图案真特别,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幼:像发射的烟花、像河流一样、像飞盘起飞时的样子。④ 师:这个图案也很特别啊,老师觉得像喷泉一样……
③ ④ ⑤ 师:她染出了大海的颜色啊,真漂亮…
⑥ 师:小朋友看一看,他的丝巾是用长方形状染得是不是?底色是蓝色,两种颜色叠在一起,真棒!
⑤ ⑥
(2)时装表演活动
师:小朋友们让自己的彩巾挥舞起来,随着音乐一起来当小模特吧!
(3)师:请你将你的彩巾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也用这种方法染出更多的彩巾,好吗?
五、活动延伸
1、展示区:在三八妇女节当天进行作品展示,由幼儿送给他们的妈妈,并送上祝福。
2、活动区:在活动区中开设印染厂和服装店,让幼儿继续创造并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3、拓展染纸内容:向幼儿介绍其他染纸的方法,如扎染、织印染等,更加扩展幼儿的眼界和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式的印染,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学习。
Ⅲ、活动自评和反思
首先,因为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年龄问题和发展状况,通常利用宣纸和颜料进行的印染活动,我将印染部分改成用皱纹纸蘸水的方法进行,过程就稍简单一点,教师便于控制,不会出现孩子把颜料弄得哪里都是或者图形做花的情况。这样幼儿更容易把握和操作。但当时准备的皱纹纸颜色有些淡,丝布晒干后颜色不是很明显,所以我建议如果以后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用一些颜色较深的皱纹纸。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对于皱纹纸折形状,由于以前有剪团花、拉花和窗花的经验,大部分幼儿很好地完成了。我也没有刻意要求幼儿要用哪几种折法,尽量放开幼儿的思路,让他们灵活运用自己开发的折法,以求创作的生动性。
再次,幼儿因为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绘画形式,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一直情绪高涨,虽然有些吵,一度没有控制好整个活动的秩序,但是我自己并没有生气,反而理解为幼儿是对这类活动感兴趣。毕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嘛……今后我也决定多开展这类活动,丰富在园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
最后,孩子们作品放在晾晒架上的时候,都露出了开心的笑脸。他们高兴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作为老师,我也很欣慰我所开展的活动使孩子们有所收获,感到快乐……
Ⅳ、致谢
在完成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得到了实习单位领导及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得到了小朋友的配合,也得到了同班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我感到很幸福,也很幸运。再此,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韩波老师,感谢她不厌其烦的帮我多次修改我的毕业设计,给我提出许多宝贵、可行的意见,非常感谢她。我还要感谢实习单位的领导和老师的建议与批评,让我对自己的活动设计有充足的信心。最后还要感谢答疑老师和评阅老师耐心地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对我以后的工作的帮助。
08学前教育(1)班
崔 婷 婷
第三篇: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课程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姓
名:准考证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学前教育专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幼儿园学科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1.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
在学科课程中,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符合,使之保持在维果斯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各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和学科学习的规律等与儿童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行的,甚至会存在一些矛盾。教师应努力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科内在的教学规律,在充分顾及学科特点的情况下,使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深度与儿童发展的水平尽可能相接近。
1.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
在学科课程中,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计划尽管也会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程序,但是,各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和学习学科的规律等也是教师在计划时的重要依据,这就是说,教师的活动计划与儿童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因此,教师计划的教育活动次序与儿童的发展程序之间尽可能相接近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做到这一点虽然不容易,但是,教师若能努力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并能把握学科内在的教学规律,那么,在权衡利弊得失后,有可能在充分顾及学科特点的情况下,使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与儿童发展的程序尽可能相接近。
1.3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在学科课程中,教育活动可以以全体、小组和个体的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虽然,教师预设的教育计划不可能完全与个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与小组儿童或全体儿童的需要完全相符号则更为困难,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任务分析和悉心准备,努力使自己为个体儿童设计的教育活动计划尽可能与个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并努力使自己为群体儿童设计的教育计划尽可能与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2、教学目标
2.1、具体的幼儿教学目标
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了解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种类,会制定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班级月工作计划,班级周工作计划、班级一日活动计划,单项活动计划 2.2、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
体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特点,保持系统性和统一性,具有可行性,坚持创新性 2.3、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
全面了解分析情况,明确任务,选定内容,安排时间,编写计划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种类
3.1、班级学期工作计划 ①本班情况分析
②本班幼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对个别幼儿的教育要求,教材内容的确定意见要求完成教育任务的具体措施,家长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联系方式等。
③班级学期教育的总目标:包括身体发展目标、认知发展目标、社会性发展目标以及个别教育目标等;
④新班级幼儿的接待工作或大班幼儿的入小学前的准备工等。3.2、班级月工作计划
在每学期开始前按年龄班,由幼儿教师根据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紧密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制定的月工作计划。3.3、班级周工作计划
根据班级月工作计划指定的周教育工作计划。它是在上一周计划执行的基础上制定的,一般是在前一个周末设计完成并有园长审阅后执行。它是通过每日活动安排体现一周的教育工作重点、内容要求和具体措施,是各年龄班教师每周教育工作的依据。
3.4、班级一日活动计划
按周工作计划的安排进一步详细制定的每日活动计划。设计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充分开展游戏活动、各种活动丰富多彩、活动结构要紧凑,各环节转换要自然。3.5、单项活动计划
主要指教师根据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活动方案。它阐明在一定的活动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什么目标等。
4、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我换牙啦》
4.1、活动设想:
大班正是幼儿换牙的时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同时,龋齿问题在幼儿中也严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本班开展《我换牙啦》的主题学习活动。由于这一内容较为枯燥,因此我们着重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是从孩子熟悉的事例入手,帮助幼儿体验龋齿的形成原因以及了解预防蛀牙的有关知识,从而逐步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二是利用实验材料、图片等多种操作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活动目标:
(1)、了解保护牙齿的一般常识,增强保护牙齿的意识。
(2)、懂得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牙齿的方法,养成每天早晚在家刷牙的好习惯。
(3)、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4.2、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中张贴“保护牙齿的资料”,展示有关保护牙齿的图片、照片等(2)、牙齿模型、牙刷、小镜子、食物(饼干)、龋齿形成的图片等 4.3、认识牙齿 4.3.1、谈话:
(1)小朋友的牙齿为什么会掉下来?请已经换过牙的幼儿向大家介绍牙齿脱落及长出新牙的过程。
(2)在换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幼儿以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开展讨论。
4.3.2、数牙齿
(1)把准备好的小镜子发给幼儿,请幼儿拿着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数一数自己有几颗牙?
(2)观察自己的牙齿,看看有几颗牙齿掉下来?其他的牙齿怎么样?
4.1.3、讨论:牙齿活动了怎么办?怎样保护刚刚长出的新牙?乳牙还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怎么办? 4.4、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4.4.1、结合学过的儿歌《刷牙歌》,利用牙齿模型示范讲解正确的刷牙的顺序及方法:刷门牙竖刷几下,左边、右边各刷几下,向左上右上刷几下。4.4.2、学习《刷牙歌》
(1)欣赏歌曲,教师给歌曲按刷牙顺序加入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跟唱歌曲。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幼儿跟着歌曲表演刷牙。4.5、预防蛀牙,保护牙齿。
4.5.1、组织幼儿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饼干,吃完饼干后,用小镜子观察牙齿上有什么?(2)回答问题;牙缝里多了什么?饼干什么滋味?饼干为什么会甜?(3)出示龋齿形成的图片,讲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在细菌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成为龋齿。
4.5.2、通过课前调查,组织幼儿讨论交流:(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4.6活动延伸
(1)、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刷牙。
(2)、鼓励幼儿早晚刷牙,看看谁的牙齿保护得最好。
4.7、活动评析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我换牙啦》这一主题活动,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注重从生活中生成教学资源,像“照镜子、吃饼干、演示刷牙”等等都是在生活中生成、提炼的教学资源。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教学使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幼儿刷牙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提高。其次,教学过程呈开放性,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让孩子在有趣的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向我们展示了乐学的可行性。
第三,这是一个开放的主题,体现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他们生活中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吸收到教学内容之中。一方面体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的因素,从而使教育对生活进行改造,如本主题中通过早晚刷牙促使孩子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也在这类教育中突出生活的特点,如随机自然地在相应的游戏环节中开展刷牙的练习活动。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幼儿学习的科学知识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把他们的生活经验变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这样科学活动就变得富有生活气息。让科学源自生活,又走到生活中去,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并具有鲜活的情感体验,成为最具有价值的科学知识,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喜欢学,乐于学。
5、活动总结
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活动积极性,而且活动的情绪非常的好,始终是非常快乐的。由此可见,幼儿喜欢亲身经历,及操作性强的活动。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第四篇: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一、主题名称 愉快的夏天
二、主题选择的缘由
提起夏天,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炙热的阳光和流不完的汗水,但是孩子们可有着不同的感受。对小朋友来说,夏天,是可以尽情享受冰激凌的时候,是可以每天洗澡玩水消暑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知了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因此,我们设计了《愉快的夏天》这一主题,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夏天的天籁之音,了解夏天并激发爱夏天的情感,充分享受夏天的特别时光。
三、主题目标
1.使幼儿知道夏季卫生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2.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夏季的特征。3.教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学作品,爱看图书。
4.让孩子欣赏有关夏季的美术作品,画出或作出有关夏季自然景物的特征、用品等。
5.指导孩子适应高的气温,积极参加夏日的锻炼活动。6.教幼儿学会唱歌曲《夏天到》,并能为歌曲创编歌词。7.指导孩子进行音乐游戏《我的影子》,能合节拍做动作。8.使幼儿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要求动作轻松自然,会听信号变速走。
9.使幼儿学会怎样避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四、主题网络图
五、本主题下的2-3个详细的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音乐活动《夏天到》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入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整体感知歌曲
提问:在这首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三)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和半段)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活动二:美术活动《扇子》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扇子的类型和用途,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述。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扇子,体验做扇子的乐趣。
3、感受和初步了解中国的扇文化。活动准备:
1、卡纸剪成的各种形状的扇面,吸管、手工纸、蜡笔、各色记号笔、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彩色鸡毛、双面胶等。
2、扇舞、木兰拳操、魔术表演的录象。活动过程:
(一)调动经验、引发兴趣
这几天天气怎么样?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教师提升并回应幼儿的各种办法,尤其是开空调和吃冷饮时,提醒幼儿要有自我保健的意识,融入健康生活的理念。)教师小结各种使自己凉快的方法,引出老师小时候使用的蒲扇。(二)幼儿观赏各类扇子,积累相关经验
1、这些扇子是谁带来的?
2、你喜欢哪把扇子?为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回答。
黑底上写有文字的扇子,这把扇子是谁用的?(爷爷用的)教师和幼儿共同简单归类,小朋友用的、女孩或妈妈喜欢用的扇子。
教师从扇子的颜色、图案、材料、形状、名称、用途方面梳理和小结。
(三)拓展幼儿对扇子的经验、提高审美情趣
1、出示折叠着的大扇,问:这是什么?这把扇子也是用来扇风的吗?(请四位幼儿上来一起打开大扇)抬着的感觉怎样?(沉重、很累、没力气了、手酸)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大扇?(客厅、饭店、宾馆等)引出扇子还有美化和装饰的作用。猜猜如今小的折扇有多大呢?只有十公分,折起来象一支钢笔,可以插在口袋中。
2、观看视频:欣赏“艺术扇”。(见图)从艺术扇绘画的颜色搭配、诗作文字等方面了解和欣赏,感受扇子的美和中国扇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观看视频:“广告扇”的照片。(见图)这几把扇子和刚才我们看的扇子有什么不同?
4、从哪里看出是广告扇?(文字和画面)公园导游图、海尔电器、楼房推销等。
小结:扇子是夏天常用之物,它不仅可以使人凉快,除实用之外,还有美化、装饰和广告宣传的作用,扇面上的名家书画,扇骨上的镶嵌,雕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5、观看视频:(动态)“扇子舞”、“木兰操”、“魔术表演”了解扇子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鼓励幼儿上来尝试模仿动作和表演。
(四)“小小设计师”——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扇子
1、出示三种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制作的扇子:手工纸来回折叠(团扇);硬卡纸上作画;羽毛扇。
重难点讲解:团扇柄的安装及羽毛扇羽毛的粘贴。
提供四个区域,内有卡纸剪成的各种形状的扇面,吸管、手工纸,蜡笔、各色记号笔、彩色鸡毛、双面胶等不同材料,鼓励幼儿除了做与老师相同的三种扇外,还可按自己意愿创作。
(五)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作品直接上墙布置教室环境。活动延伸:
展示幼儿作品。开一个“扇子展示会。”
在区域活动“小舞台”中,教有兴趣的幼儿跳扇子舞。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六、主题教育方案设计思路(主题活动设计反思)
在教学中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夏天的典型特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夏天常见的植物及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大量感知夏天季节特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对夏天的不同感受。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眼中的夏天,分享夏天的快乐。
第五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顺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对教师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在重视政治思想素质,强调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素质与教育理论素养,对整个课程科学合理地设置,从而满足幼儿教师教育的实践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专业与技能准备,有些课程必须整合。
关键词:学前;课程;整合;研究。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从观念上、从教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二、课程的改革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整合
首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为此,我校确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幼儿教师教学、辅导、创作及幼儿教育研究、管理方面的能力,取得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五个相关证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为充分体现差异教育思想和拓宽就业途径,学生除必修课外,从第三学年起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学习家庭教育学或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也可以同时选修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教育需求的。
课程设置要遵循基础的原则,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于社会。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或到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
课程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技能实训课程体系。近几年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调整,有些课程进行了整合。
1.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008年设置的课程由马列、思想品德、大学体育、外语基础、普通话、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素描、色彩、中外美术欣赏、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学、学前数学教育组成,经过修改后2010年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由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就业教育、体育、公共外语、计算机基础、学前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游戏、学前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汉语、基础乐理、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幼儿文学与学前语言教育、中国文化概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课程组成。
2.能力培养课程体系。2008年设置的课程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儿童简笔画、手工制作、色彩、图案基础、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计算机基础、教师口语。现在修订为主要由素描、色彩、声乐基础、舞蹈基础、图案基础、幼儿舞蹈、即兴伴奏和声学、教师口语、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与创编、社会心理学、蒙氏幼儿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课程组成。
3.技能实训课程体系。2008年设置的课程有学前教育教学法、幼儿舞蹈、营养学、即兴伴奏和声学、学前游戏论、音乐欣赏、中外美术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书法、现代汉语、实习艺术实践等。修订后由钢琴、手风琴、电子琴、视唱练耳、儿童简笔画、幼儿手工制作、硬笔书法、普通话、中国画基本技法、儿童心理咨询、多媒体课件制作、心脑珠算、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
三、培养措施和特色
为培养独具特色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学前专业一方面坚持强调学前艺术教育的特色,在加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推行“七项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即:一做二说四艺“,一做”是指课件制作,“二说”是指说课与讲故事,“四艺”是指弹、唱、跳、书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时力求取得“心理咨询师”或“育婴师”职业资格。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普通话、幼儿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英语的重要性,每个小孩子的听觉都是很敏感的,他们能够很仔细的听清楚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并能够复述出来,而且会指出老师哪里和哪里说的不标准,因此普通话是幼师必备的条件之一。然而幼儿心理学也是很重要的,每个幼儿都有不一样的性格,不能以一种方式去教育他。比如说:“有一个小朋友很调皮,每天上课不认真,还经常打小朋友。对于这样的幼儿就要让他有种成就感,让他当一个小组长啊,管管班上其他的小朋友,这样他会更好的约束自己,”所以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接触更多,了解地更广,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也是一种帮助。在教学方面也是一种技巧,要让小朋友学的开心,玩得开心!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和外交沟通班上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当小朋友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你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尴尬,而且会因为这样让班上的交接工作发生失误„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则认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
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整个实习教学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每一次锻练都是一个磨合的过程!需要自己慢慢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