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0:5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第一篇: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才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新的学习方式,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方法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音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正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它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优化的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将给音乐学科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如在教授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请学生欣赏与之相关的傣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目的是通过听歌曲,让学生对傣族音乐及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歌曲做铺垫。我知道单纯的听不足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听的音乐。因此我在这一环节中就充分利用计算机声像同步特点,设计了将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与傣族风景图片融合在一起的MTV,以便使学生一边听一边看,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学生兴趣浓郁,较快地说出了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对傣乡的风景也记忆犹新。其次,为了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理解作品,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复听时我还设计了有傣族姑娘舞蹈的MTV,让学生进一边听歌曲,一边看屏幕模仿傣族少女舞蹈动作,翩翩起舞,再次通过体态动作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确,学生们看了我所播放的MTV,各个兴趣浓郁,参与意识大增,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短时间内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我也播放了声像同步表现歌曲内容的MTV,以便于学生在学唱前能更好的感受歌曲,并依据课堂学习需要,随时播放范唱、伴奏,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表达意思。值得肯定的是: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新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最好土壤。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创新机会。整合课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归类,支持有创新的推断和结论,创设环境让学生进行有创新性的实践和发挥。除了让学生可以提出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尝试去创作音乐,利用一些MIDI电脑软件改编乐曲、改编配器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进行一些创作性练习,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创作节奏、旋律,依次写在黑板上,既繁琐费力,又杂乱耗时。而计算机的引入,轻而一举就将此事避免了。计算机容量较大,课前教师可将创作题出现的几种情况事先存入软盘内,然后根据课堂上学生创编情况依次显现,既节约时间,又可引起学生兴趣,练习结束时,再给予完整出示,做个小结,给予鼓励,还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仍以《金孔雀轻轻跳》一课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合作意识,我设计了根据所听音乐,用指定音符创编节奏,再用打击乐器选择节奏,为音乐伴奏这一环节。播放完音乐后,我击动鼠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给学生预先存入的四个小音符。然后请学生根据音乐把这四种小音符自由组合即创编节奏。课前,我已把能出现的九种情况存入电脑中,所以课上我自然就能自如的根据学生创作的顺序,依次出示学生所组合的节奏。待九种情况学生都创作完毕,我再给予学生完整的展示。最后请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特点,从九种情况中选出相应的节奏,为音乐伴奏,由于学生一目了然,因此选择速度相对较快。这样的教学环节,如果靠教师用手来“演示”,可想而知,可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则节时省力,既降低了老师的劳动强度,软件制作一次,平行班还可反复使用,可谓好处多多!

三、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景,全面增强音乐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我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发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鸭子拌嘴》是二年级下学期教学的一首民间吹打乐曲。乐曲通过合奏刻画了一群鸭子嬉戏“拌嘴”的活泼可爱情境,以启迪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但光用录音播放这首乐曲的话,很难欣赏到它美的所在,并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教学要求。为此,我多方收集有关的音乐资料,编制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用图文并茂、形声同步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欣赏能力。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进行最简单的交互学习。学生操作鼠标,从计算机屏幕上先认识大小镲、串木鱼等有关打击乐器的外形特征,再分别听辨它们的音色。然后了解刮击、点击、轮击等表演技巧和产生不同的音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欣赏乐器的合奏表演。乐曲一开始,屏幕上就呈现出活生生的几只个性鲜明、十分可爱的卡通鸭子形象。乐曲和画面结合,表演了各种熟练的演奏技巧。如时而刮击、轮击;时而打镲叶、敲镲帮等等,充分显示了鸭子的“行走”、“交谈”、“入水”、“嬉戏”、“拌嘴”等个性情境。学生又听又看,兴趣盎然,随着乐曲演奏和动画表演的形象效果,他们纷纷不由自主地模仿起可爱的小鸭子的动作来,从而使原本呆板乏味的合奏,变成了妙趣横生的声画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结构,弥合了音乐的抽象性欣赏与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充分提高了他们欣赏美的能力。当我再让学生作第二次欣赏时,只单独播放乐曲录音。这时由于学生们的头脑中已具备了乐曲的视觉形象情境,因此仍然听得津津有味。这表明多媒体情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音乐课教学的运用,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之我见》

新沟桥初中

李聪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能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课程整和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随着课程整和的发展方向,与各学科的整合从简单的课件到运用网站进行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整合的内涵也越发深刻了。下面我就根据自身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定位

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相对于过去单一的一部钢琴、一部录音机的音乐课模式,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层次感丰富,立体,清晰。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和定位的好,则是一堂以音乐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整和课,音乐还是本位,定位的不好,一味强调信息技术,课的本身已经没有音乐性,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可以上,无非是用用电脑,滑动鼠标,敲击键盘,何来学科整和。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以体现音乐性为主线,信息技术完全是为音乐学科而服务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实现教师、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结合课程,而是要有机地与音乐课程结构、内容、资源以及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音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所处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惟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课的效益。作为整合主动因素——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中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概念,即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上课,教师永远是主导者。教师在设计整和课的环节时,就应这样体现。网络里的内容范围广,容量大,不给学生一个目标他们就会漫无目的的东看看,西瞧瞧,最后你问他掌握了什么,他却什么也说不出,教师煞费苦心搜集的“海量”资料就只是让学生头晕目眩、眼花缭乱的镜花水月、海市蜃楼。教师需要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给出浏览网站的目标,让学生针对性的去学,起到真正的主导者。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

三、要注意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同学段的学生,他们在生理、心理的发展上,特别是诸如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以及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因此,从教学对象出发,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在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时,同样要重视贯彻注意学生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原则。

这是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整合”的重要依据是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的明确的描述和规定,该纲要要求小学生“学会使用与年龄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而对初中则要求“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很显然,都是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小学和初中却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整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

例:我在教学《青春舞曲》一课时,针对的是农村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我的教学中设计的基本以浏览网页、打字等简单操作为主,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我又设计了模仿手鼓演奏,试着学跳新疆舞的环节,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甚至超出了我所预想的效果。下课后,学生意犹未尽,围着我谈论上课的感受和自己的感想。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采取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即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教会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音乐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实施模式的优化选择。

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力求在教学中既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又要能体现音乐的审美性、愉悦性。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音乐教学的很多教学手段和方式成为了可能;在音乐课上唱歌很平常,但是当学生听到自己的演唱录下来放在网上,体会做歌星的感受那就不平常了,信息技术就可以办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可以为多向交往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但还要牢记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中介性的联想去唤起过去的经验和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而不过份地依赖信息技术,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它是否有成效,教学效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要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后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信息手段能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理解学习重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课堂是否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学生的知识面是否更广,学生学习空间是否更宽,学生能否在信息技术的环境和平台上真正实现其智慧结构个性化地自主、正常、高效的发展,这点是关键,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式的优势。

就象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一样,有了信息技术这个强有力的助手,我们的音乐课堂活动将会越发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共)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

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作为从事音乐教学一线工作的我,也正经历着、借鉴着、学习着。于是对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有了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质与意义

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是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初步,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营造学生能够经历感受并同时获得持续学习能力的环境,才是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实质。这也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手段,它利用全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是知识的来源丰富多样,改变了信息分布的形态和拥有关系,由此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变化,他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从信息技术环境中获得了具有体验性的音乐课程情境与探究方向。音乐教学不再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设和开发的过程,是引领学生去欣赏美、表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螺旋上升的环节中,得到人性充实,心灵解放,智慧启迪的过程。

信息技术增强了信息对于人刺激的程度和广度,充分调动起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使它们同时工作,从而扩大了人对信息的摄入量。我们知道人类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而获得知识的过程,1967年 Treicheer揭示了各种信息来源与人类的学习和记忆的关系。人类知识的获取1%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83%视觉,也就是说94%的信息是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记忆形成过程中,阅读知识占10%,听到的占20%,看到的占30%,提到和听到的占50%,交谈时自己叙述的占70%。上述两则资料说明,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视觉、听觉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是最有利于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模式,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但情境暗示并不是指让“荧屏画面”侵占学生的思维过程,而是提供思维的线索。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在时代的呼唤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学生面对着设计新颖、画面精美、音响效果很好的多媒体教学,感官首先得到强烈的刺激,点燃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美的表现欲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如四年级《那达慕之歌》,学生对蒙古族了解不是很深,为帮助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把民族风情知识介绍上成枯燥的介绍,我进行了如下设计:指定多媒体展示综合课题《人间天堂——蒙古》。运用多媒体帮助设计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地理位置。接下来又展示了许多蒙古大草原风景图片,配合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学生欣赏着民族特色的画面,听着浑厚而优美动听的歌声,孩子们小脸上荡漾着微笑,眼睛睁得大大的,显得很开心。接着向学生播放了“那达慕盛会”的 录像片段,并出示了射箭、摔跤、骑马等图片,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所描绘主要内容,借以理解歌词。

(二)简化教学重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替代的,它是隐性的、朦胧的、不确定的,这恰恰是音乐独特的魅力所在。为了感受这种魅力,人在音乐感知活动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音乐的把握也就越全面、越丰富、越深刻。

多媒体能够提供视听结合的理想意境,使学生与音乐发生情感共鸣。在学习《国歌》这一课时,为了更好的突破“能庄重、严肃地演唱歌曲”这一教学重点,我把电脑课件引入课堂,设计了用录像引思激情。首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国旗在天安门上、奥林匹克赛场上及香港回归的仪式上冉冉升起,是学生真正感受到《国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标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我还编辑了《国歌》创作背景的介绍,激励学生饱含激情的去演唱《国歌》。

媒体使用特别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静像、慢动作等功能在重难点处“布防设阵”,为使学生过于“专心”而异化为视听觉的简单活动。采用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在这一课里,几处音乐记号需要注意,在显示歌谱时就把有需要注意的音乐符号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并不停闪现,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三连音、换气符号等等。比起教师直接用语言讲解更直观,也便于学生注意。

(三)渗透音乐要素,真正理解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学习,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多媒体会起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小小的船》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3/4拍,五声宫调式。歌曲的速度舒缓、平和,因此情绪是中速稍慢、优美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难,我利用InterVideo WinDVD4软件播放,首先原速度播放,引导学生感受优美的旋律,继而提高速度,学生说音乐变得欢快活泼了。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速度快、很活泼。通过学生对同一乐曲速度慢与快得比较,渗透速度这一音乐要素的学习,了解音乐的情绪与音乐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有的学生音调较高,有的学生音调较低,利用InterVideo WinDVD4软件升调与降调就能很简单的解决。

(四)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可能,扩展思维。

音乐是感性的,但只有在理性知识的引导下,如背景知识的介绍等等,才能真正触动、诱发他们进入音乐的艺术境界。课上,同学们通过在网上下载的形式,掌握了大量的相关音乐知识并纷纷把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互相交流讨论,这种多元化的探究形式强烈地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每个孩子都从中体验到成功,体会到群体中自己的独立存在价值,而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信息技术运用中的对音乐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通过了解知识,他们的感知不再学于浅表,而有了更深的内涵和底蕴——网络成为了学生呼吸音乐知识的一扇神奇之窗,打开了他们的艺术视野。如在学习《那达慕之歌》时,学生纷纷拿出从网上下载的民族风情资料,包括其生活方式、服装服饰、饮食住所、风俗习惯等知识,交流得很激烈,并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这远比教师口干舌燥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学歌之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还想欣赏其他蒙古族的歌曲,课余可通过上网的方式来达到要求。

参考:

《音乐课程标准》

《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教学设计

思考问题:

一、如何引导学生在关注影视的内容和画面的同时也有目的的关注影视中的音乐,从而教学质量。

二、怎样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在音乐课中用好、用活。

案例背景: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由几首动画片主题曲组成,其主题是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包括动画片中的人物、音乐、故事、服饰等。

本节课故事情节生动完整,音乐始终贯穿动画全程,在创造力培养方面,根据故事情节以及音乐反映出来的情感创编动作,是对学生音乐想象力和音响感受力的进一步拓展。一年级学生好动、爱模仿,将音乐动画片融入到教学中,势必造成孩子们只看动画不学习的情况发生。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思考,音乐动画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在平时的欣赏中学生们更关注的是动画片的画面和内容,同学们虽“乘坐”在音乐这艘“游船”上享受着它的美妙,但却不知道是音乐在起作用,结合此现象设计了本节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一开始就利用课件,展示动画,配合讲解很重要,动画的主控权守在手里而不是一味的欣赏造成后面学生的注意力收不回来:猪妈妈有三个宝贝,有一天,妈妈对猪宝宝说,你们长大了该搬出去住了,自己到外面盖房子吧。猪宝宝分别给大家做自我介绍,引导学生进入后面的环节。(它们分别改了什么样的房子?)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求动画与讲解配合,而多媒体上的音乐就不要放出来了,既激发兴趣又能恰到好处。

二、趣学新歌,激发创新欲望

关掉图片只播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辨别音乐分别代表那头小猪,设置抢答,并进行模仿。不同意见的分别展示。播放动画音乐,一起来三只小猪家做客,教师带领学生到谁家分别用 谁的声音演唱,适当的加进表演。这一环节开始之前就要先提要求动画与音乐一样重要,没有音乐的动画和没有动画的音乐都不完整,通过这一环节的听赏锻炼孩子的听辩能力,从而意识到音乐的神奇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观了猪宝宝的房子了,你们猜猜后来会发生什么呢?播放音乐,音乐的感觉有所转变,学生回答,猪宝宝有危险。通过问题的提出应到学生体会不同情绪的音乐带来的不同的感觉。

这时再来观看完整的动画学习动画音乐,将动画穿插于教学中有利有弊,这一环节的设计就要将弊简化到最小。利用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动画片来整理故事情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谁的房子最坚固?”“谁最不怕大灰狼?”问题的提出让孩子更认真的去欣赏而不是去看热闹,以此来调控学生。

用坚定、勇敢的声音演唱歌曲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小猪们重复的演唱做了铺垫,学生在观看动画时模仿能力发挥到最大,不断地跟唱,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根据歌词特点,这时变换不同的演唱方式,并配合动画情景的创设,大屏幕上播放着这一片段的动画,音乐配合着学生的演唱(小组对唱,教师和学生对唱,拍手演唱,表演唱等),这时学生的热情高,一句小小的话语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你们听,大灰狼被吓跑了!”

三、趣味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动画音乐的剧情,组织学生小组互动,创编表演。学生上台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音乐动画辅助表演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我是好样的!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增强了学生挑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四、趣编乐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经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们情绪已掀起了小高潮,这时老师不注意引导,课堂气氛就会下降,在这里再利用音乐向大家提出新倡议:今天你唱会了《我们才不怕大灰狼》,还听了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那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的感想分享一下啊?”生说,我们不学朱猪大和猪老二,他们很懒惰。师结合音乐创编,“我们才不学猪老二”,生说,我们要向老三学习,师创作“我们要学习猪老三”,根据这种例子,学生自己创编乐曲。

五、分享乐趣,感受创新成果

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表演,乐曲交流给别的同学,互相学习,配合音乐动画的播放,加深音乐的感受,以及音乐情景的融合。

动画播放猪老大、猪老二说话,不要学我很懒惰。猪老三说话,要勤劳还要勇敢。

整节课围绕“勇敢”做文章,动画音乐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营造了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即突出了重点,又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难点,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生动形象、功能齐全的优势,强调学生的竞争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创编活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一种重大改革,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听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 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在上《喜乐年华》一课时,我先展示“神六”飞船及“嫦娥一号”发射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带来的骄傲与自豪,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胜利的豪情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喜气洋洋和热烈的氛围中学唱歌曲,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涨。

又如,在学习《说唱脸谱》这一课时,我向学生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段,我为学生创设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到,京剧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环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学生跟着视频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京剧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的表演程式,让学生体会到京剧的韵味。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音乐教师自身京剧素养的不足这一难点,也让学生很快感受的到京剧这一国粹的魅力,自觉投入到学唱京剧这一活动中来,课堂也很快的成了学唱京剧、表演京剧的舞台,学生一个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些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美感,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二、运用信息技术活跃音乐课堂,增强学生体验美的感受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率。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是利用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利用录音、录像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上《雪绒花》一课时,我运用信息技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段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我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声》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过渡到听影片中的一首歌曲《哆唻咪》,再用图片引出雪绒花,最后学生学会《雪绒花》后,再看电影片段,欣赏其中的《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认识《音乐之声》中三首优美歌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作品的意境,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的中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更好地陶冶学生们美的情操。

三、运用信息技术发展音乐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我们在上《 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这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经过整理设计成一个“西洋木管乐器王国”,这里有各种木管乐器实物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乐器的外形结构。音色辨别的时候,只要点击任何一种乐器的图片,便可听到对应的这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名家演奏这些乐器及名曲的MTV。让学生欣赏乐曲的时候,时而有音无画,让学生想象音乐中的情景;时而有画无音,让学生想象画中的气氛;时而音画同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信息技校的巧妙运用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于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使学生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美的想象力,因此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初中音乐教育,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阻碍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的培养。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合作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例如教学《装扮蓝色地球》这首歌曲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人们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在上这堂课时,我将景色的视频录象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野蜂飞舞,鸟儿歌唱,太阳温暖,山谷葱茏,紫罗兰开放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欢乐舒畅的动作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通过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音乐课堂乘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将会引导学生更快乐地体验音乐美,感悟音乐美,表现音乐美。

下载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当今世界,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特别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再以单一的黑板式和文本式来传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小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本质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好,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好,都是教育教学范畴中的行为,可以说,教育教学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的能力 答:信息技术植入学科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

    绽放异彩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的有效

    绽放异彩——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的有效整合 浦江县七里中小 徐映映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和音乐学......

    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当前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正在展开,随着新课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本学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了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期信息技术与学科......

    浅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五篇范文

    浅议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内容摘要]当前采用的单独设置信息技术课的模式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是相适合的。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