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时间:2019-05-13 00:1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第一篇: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一、三五四的含义 落实三维目标:

一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是过程与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坚持五个贯穿终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互相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

文化育人贯穿始终。建设优秀的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探究体验贯穿始终。精心研究“探究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展示交流贯穿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经历四个教学环节

自主识字 合作交流 品读领悟 巩固延伸

二、各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读识字

1、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又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半以上,识字量大,内容也教为枯燥。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本学段的识字任务最重,识字量最大,识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策略的第一环节定为“自读识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个体的读书活动来自行识字,体现的是一种学习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动性。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想读通课文,必须扫除生字的读音障碍,因此本环节的要达到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应当注意的是对读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达到以上目标即可。

2、操作要领: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这里提到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目的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愿望,让学生在强烈兴趣的促使下进行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老师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选用恰当的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这个地方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句话、一幅图、一段声音、一个情境只在用得恰当,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如何指导进行自主识字是本环节的重点。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这种说法给老师提供了两个方面操作要领,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这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识字的任务,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会哪些字,标画的过程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跟生字初次见面的过程,这种方法老师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这其实就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在老师的组织的不同教学活动中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请教同学或老师、查字典……让学生学会解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题,具备一定的识字本领。

可。本环节学习的主要任务识字,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本环节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完成。

3、自读识字环节注意事项

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本环节学习的主要任务识字,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本环节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完成。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不是只知道这些大致的教学流程就可以了吗?是不是就只知道教学策略的大致环节就能贯彻好、运用好、体现好这种策略了呢?我想不是的,任何一种模式、策略的运用,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分不开的,就拿本环节的“引导学生自读识字”,这里对老师们的要求是“引导学生”,这本身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去引导,从哪些方面引导?用哪些方法去引导?怎样通过引导使学生能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运用多种多样的精彩的识字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识字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自主识字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一、学习目标:巩固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操作要领: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从策略中看不难看出:这一环节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交流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自读识字的成果与方法的交流,二是初读课文的收获。教师此时要做的工作就是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查、纠错、引导等教学手段来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识字交流

首先是组织学生交流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平时常用的如:小老师检查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读生字,读课文检查生字等,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积累了很多有趣的方式,下面提供几种供大家参考:

(一)交流方法 创设情境乐识字。编唱儿歌助识字。组织游戏趣识字。

一、创设情境乐识字。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熟字创设情境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还可以创设猜字情境,故事情境、小组比赛等等。

二、编唱儿歌助识字。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还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顺口溜,让学生们一边拍手一边诵读,效果也十分好。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生字中的“停、篮、翅膀”,有的老师就编了下面一首生字歌,用上了“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旁边有翅膀,一飞冲云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生字编儿歌和顺口溜,一方面提高识字的速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组织游戏趣识字。这是目前我们的课堂上常见的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摘苹果、开火车、造火车、抢答等。其中造火车的游戏非常适合生字的巩固与积累。如按偏旁归类,复习一学期或一单元的生字时,老师先将“火车头”──共同的偏旁部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谁的火车造得又快又长又好。

在组织识字交流活动时,老师可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条件好的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声音、图像;条件稍差点的乡镇学校、村小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教学,不论运用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生字。

(二)注意事项:

1、要组织好学生认识倾听,并及时 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生字不宜过早从语境中脱离。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语文教学界前辈总结出的识字教学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识字教学的“至理名言”。案例:

我们在听《自选商场》一课教学时,教师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商品包装上的商品名称,旁边的一位小女孩,熟练地读完了自己手上所有商标的名称。等她话音刚落,旁边听课的老师将她刚读完的最后一个商标名称“腹痛水”中的“痛”字写在听课本上请她认,不料她摇头说不认识。接着遮住“痛”字再写了一个“腹”,她还是不认识,又写了一个“水”(刚学过),她马上读出来了。最后当“腹痛水”三个字一起出现在她眼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小女孩响亮地读出“腹痛水”。可见,学生识字是要以语言环境为依托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必然是耗时多而收效微。我们在设计交流识字环节时,一定要关注识字的层次性,从篇到段、从段到句、从句到词,让学生凭借多重语境和生字复见面后,再让生字独立出现在学生面前。

3、不宜对生字逐一进行字形分析。新教材一二年级识字量大,编写者强调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增加生字的复现机会以达到巩固的目标,而非通过繁琐的字形分析来达成识记的目的。崔峦老师也曾说过:“认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从我们教牙牙学语的孩子认字也有这样的经验:出现一个字,通过不同的方式强化他对字的印象,过不久,他就能从其他地方找出这个字,而并不需要分析字的部件组成。在这点上,有很多老师走过类似的弯路,每篇课文有十几个生字,一节课往往要用一大半的时间花在分析字形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费劲无奈。教学进度缓慢不算,而且识记效果不好,因为难点集中,再加上平均用力,所以事倍功半。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觉得一篇课文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典型生字进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则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反复呈现,识字效果明显。

哪些字需要进行字形分析呢?一类是生字中有本课要新学的偏旁,一类是字形容易混的字,一类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识字方法的字。

读书交流

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在组织学生进行初读课文收获的交流时,我们往往会用“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稍微深刻一点的还会再追问一句“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这些都目前十分流行的课堂新用语,我提出来并不是否认这些课堂用语,相反这些新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有利于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们对这些用语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怎样用好?这里还有一个教师教学艺术问题,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教学策略,我们可以用五分种的时间就能熟记其基本环节和操作要领,但要看实际在课堂上的效果,可能就会有千人千面的感觉了。同样是引导学生谈感受的一句课堂用语,许多年轻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骛是无济于事的,盲目地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问“你学懂了什么?”学生可对课文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学生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谓竞相纷呈。遗憾的是教师对此往往是或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零起点教学,很少去考虑学生已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其实是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整体知其实就是走了过场,走了模式,这是我们今后应用策略进行教学的一大忌。

“你有什么不懂吗?”这样的质疑,能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得到问的自由。这在我们教学中确实需凸显和弘扬,但问题是怎样不走过场,怎样建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而不浅尝辄止。现实的症状是学生应命而提,只会提些字、词、内容理解上的问题。有些老师往往缺乏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归类、筛选,只是对所提问题或者被动—一应答,或者让它们束之高阁,“质疑”后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缺乏对疑问作科学的分层处理、哪些是提出的当时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就能解决的,哪些是接下的课堂中要着重领悟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正常的定位,使很多课的质疑走了形式。

总之,第二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价值的体现,在于教师的点拔诱导,本环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合作交流环节注意事项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去交流。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弱点及时进行诱导。第三环节:品读领悟

一、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低年级阅读课中,品读领悟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个目标有三个,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对学生而言,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由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到能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继而通过读进行情感的表达。目标的确定循序渐进,旨在让学生拥有阅读的全过程。

二、操作要领: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怎样做好“引导”和“指导”? 教师必须胸中有书

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还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但并不是提倡一点不讲,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的去读、读、读,不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不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徒劳的。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和“指导”,强调了教师在这个环节里要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学习伙伴,而且是首席,应当带领学生走向文本,让同伴能有层次的去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阅读的尝试都当做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语言语感发展的经历。在本本环节的教学中怎样做好“引导”和“指的”,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三个“有”:首先教师必须胸中有书。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胸中有书:品读领悟环节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胸中有书。教师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并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案例: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燕子妈妈说的话,并出示燕子妈妈的话,让学生比较燕子妈妈这三句话的不同,引出(“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然后就以这三句话为抓手,引导学生体会燕子妈妈说的话为什么不一样?她为什么这样说?每次她会怎么想?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的心情。再把学生体会到的这种感情送到句子中读一读,尝试当当燕子妈妈,读出燕子妈妈意味深长的语气。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听了艰艰的话小燕子是的表现。体会到:小燕子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收获大,一次比一次感到高兴。在这种情况下,再采用师生分角色感情对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让学生要读中体会小燕子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的喜悦之情。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改革即物本到人本。教学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一读就懂的问题不要喋喋不休,纠缠不断,应及时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思路。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就是说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面对不同风格的课文,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会、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正确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有敏锐的捕捉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艺术地提升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东西。

如《丑小鸭》一文写道“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1、能给“讥笑”换个词吗?小鸟会怎么讥笑丑小鸭?

2、“猎狗追赶他”如果请你给这句话画一幅插图,画上的猎狗会是什么样的 ?丑小鸭呢?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仿佛来到野外,他们满怀同情用语言描绘着丑小鸭的遭遇:“小鸟说„你是世界上最丑的,没有人愿意与你交朋友。‟”“猎狗张牙舞爪,瞪大眼睛,一幅凶神恶煞的样子。“丑小鸭好害怕,缩着身子,拼命往草丛里钻。”这是学生从心底发出的最纯真的声音。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惊恐万分“等词语,及时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情感。学生情动而辞发,获得思想与语言的同构共生。

三、品读领悟环节注意事项 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讲代读,教师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第四环节:巩固延伸

一、学习目标:巩固本课的字词句,提高应 用能力,开拓视野。

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三是开拓视野,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内外知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但又不能拘泥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要知“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通过我们的教学,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兴趣保存下去、延伸开去,以课堂为起点,到课外去汲取更多的东西。作为策略的最后一个环节巩固延伸,其实给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个创造的空间。

二、操作要领: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方面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这一方面的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来处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拓展示延伸: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问题不必在课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

案例:

《小壁虎借尾巴》

最后的拓展延伸,可以设计,其他动物的尾巴还有什么作用呢?(富有实践性问题)或者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它高兴极了,想想看,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富有想象性的问题)《我们知道》

课堂的巩固延伸环节的设计:

1、对课文的背诵。(积累)

2、根据教材的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来说话。(运用)

3、最后作业布置:写风、画风。(延伸)《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在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这样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刻感悟文中蕴含的做事的道理。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头饰,让学生自己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老师进行指导点拔,要让这些表演者演出课文中已写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演出课文中没写出的内容,还可让学生仿照课文对话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想象燕子妈妈第四次、第五次……让小燕子去观察,还会发现冬瓜与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如通过观察触摸,还会发现“冬瓜硬、茄子软,”“冬瓜重,茄子轻,”“冬瓜长在藤上,茄子长在枝上,”“冬瓜的花儿黄,茄子的花儿紫。”“冬瓜里面有白籽,茄子没有籽。”……这样可以整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认识和体验的升华。从而明白“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

三、巩固延伸注意事项

抓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生长点,适时适当的进行巩固延伸。

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灵活处理,以适合学生的认识及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不拔高要求。

巩固延伸的内容要适度。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一、建构背景

1、新课程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 基本的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的困境 高耗低效 讲风盛行 呆板教学 重复学习

二、教学策略流程

预习探究 合作交流 品读体验 巩固延伸 预习探究

1、预习预习是搜集信息、知识构建与储备及体验情感的学习过程。预习中,教师要作以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预习中,学生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得,又有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预习生成本课的重、难点。

2、探究

探究 是指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史密斯: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而阅读理解则是使你的问题得到回答。使疑问得到解答的理解性阅读就是一种探究性阅读

3、学习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4、操作要领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5、做什么,怎么做?

“出示预习提纲”:教师不仅要备课标、教材及相关知识延伸、拓展迁移的内容,而且要备背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案例:《开国大典》、《威尼斯的小艇》

“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完成预习要求”:教师要作指导。内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扩展延伸 方法:读、思、问、议、评习惯: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6、误区:

课前做练习,重结果,轻过程。合作交流

1、学习目标

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操作要领

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 合作:“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 交流:态度、表述、倾听、分享、生疑 教师的作用:“点拨、纠误、引申”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敏锐发现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哪怕是一丁半点的新见解都应给予鼓励。对于错误认识及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站到开往下一站的平台上,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但并不是要求学生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要在交流中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3、误区:简单形式上的统一答案 品读体验

1、学习目标

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2、操作要领

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3、注意事项

(一)理清三个层次:品悟-欣赏-评价

1、品悟理解:理解是阅读的核心,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层次的,对意义的把握由浅入深,有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意”的领会,这些都和学生的经验、知识、思维能力相关。

2、欣赏朗读: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景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进行欣赏朗读,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3、评价积累:是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的选材、结构、表达手法进行评价。如果欣赏性阅读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的话,评价性阅读则是通过对文本的分析、鉴别及价值判断获得理性的认识。

(二)抓住重点句段:什么是重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文章中心的语句;突出文中人物性格、品质的段落;描写和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学生读书后最困惑的地方;引发研究学习的知识点;新出现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三)重视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的活动。

阅读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阅读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理解、评价、鉴定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所以,也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常常根据语文的特点,运用顿悟、感悟等来认知文本,使得培养语感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巩固延伸

1、学习目标

巩固基础知识 ,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2、操作要领

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3、练什么 ? 怎么练 ?

4、注意事项

全体参与 每个学生都应受到扎实的语文训练,学有所得,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关注弱势 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语文学习的某个方面得到发展.从严要求

一是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二是讲究科学的方法。

三是要多鼓励。把握关键

训练要抓住关键处练。关键处在哪? 一是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二是关注学生练习中的薄弱环节。

三是把握年段要求,注意前后训练的梯度。

预习探究 注重习惯养成 合作交流 注重集思广益 品读体验 注重层层提升 拓展延伸 注重扎实有效

“自学——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产生的背景。1.总结、推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

①总结近年来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成果。

②学习借鉴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

杜朗口 “三、三、六”模式

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六环节六环节:

预习交流 明确目标 分组合作 展现提升 穿插巩固 达标测评

2.努力解决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教学目标意识不强,目标达成度不高。内容缺乏开放性

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教学评价上 不够全面

二、“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

预习探究 交流展示 达标测试 反馈纠正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预习要求 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扫除阅读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操作要领: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拟订预习提纲,明确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展示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预习收获,展示预习成果,初步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提升认识。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在小组内研讨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介绍本组学习内容,展示本组阅读、研讨、交流的成果。反馈纠正

学习目标:对学习所得进行反思总结,纠正错误认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展示,抓住课堂的生成点,反馈、讲解、引导、纠正,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思考,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起来,并形成能力。达标测试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以试卷、同步练习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1.实践性 2.探究性 3.创造性 4.全员性 5.合作性 6.终身性

四、“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的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的训练。

2、重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淡化了理性分析,强化了诵读、感悟、积累与运用。

4、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5、重视拓展延伸。

五、“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运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重视学习小组的划分

(二)改革教师的备课

1、提出本课学习目标

2、拟定预习提纲

3、预设合作学习的问题

4、预设调控的程序和措施

5、拟定检测反馈题

6、拓展延伸

(三)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 朗读、默读、诵读的技能; 精读、略读、浏览的一般方法; 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初步方法; 简单的记叙、说明的方法; 修改作文的方法。

(崔峦《小学生从语文课程中学什么》)

(四)程序是灵活的,不可机械照搬。

(五)不可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运用策略就注意的问题:

一、策略所描述的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

二、我们承认策略,但不唯策略是从,教学要有一定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老师们要创造性的去应用模式,鼓励创新。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本策略尚处在实验修订阶段,老师们在实际应用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有大家的共同参与,我们的教学策略将会一步步趋于完善。

以上是自己在培训学习以后的对策略一些思考、理解,很不成熟,仅供参考。不正确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真诚希望以后的日子里与您进行教学方面的再交流!

第二篇: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包括“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四个基本环节。本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突出识字、阅读两个教学重点。下面对每个教学环节操作时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及操作要领进行说明:

第一环节:自读识字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课标”规定,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半以上,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策略的第一环节定为“自读识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个体的读书活动来自行识字,体现的是一种学习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动性。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想读通课文,必须首先解决生字的认读问题,因此本环节要达到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应当注意的是本环节对读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达到以上目标即可。

本环节的操作要领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这里提到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目的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愿望,让学生在强烈兴趣的促使下进行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选用恰当的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句话、一幅图、一段声音、一个情境,用得恰当,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指导进行自主识字是本环节的重点。策略提供了两个方面 操作要领,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识字的任务,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会哪些字,标画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跟生字初次见面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主要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组织的不同教学活动中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请教同学或老师、查字典……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题,从而具备一定的识字本领。自读识字环节应注意的事项:1 2 在公开课中,因为容量比较大,容易造成走形式,比如,让学生读一遍就检查,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给的不充分。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充分读书,自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进一步巩固识字,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从操作策略看:本环节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交流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自读识字的成果与方法的交流,二是初读课文的收获。老师要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查、纠错、引导等方式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首先是组织学生交流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很多,如:小老师检查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读生字,读课文检查生字等。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积累了很多有趣的方式,我们归结一下,比较常用的有:

表演法。低年级的孩子好动,好奇。把一个字宝宝想象成一个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识字。比如教了“吃”字,发现很多学生爱多写出一横,把“乞”写成“气”,为了及时纠正错误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吃”的形,课堂上请一名学生上台,让其嘴巴横衔一支长铅笔,再给一个糖让他吃,孩子们纷纷说:“他嘴巴咬着铅笔,怎么能吃糖果呢?”“那该怎么办呢?”我故意 问道。大家都抢着说:“松开嘴巴,放下笔,就能吃糖果了。”看了表演,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如果嘴里衔一支铅笔就什么东西也吃不了。从此再也没有学生把吃右边的“乞”写成“气”。.编儿歌法。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在《三个小伙伴》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把“要”字成:一个小女孩,头顶大西瓜。把“伙”字编成:冬天到,天气冷,有个人,在烤火。再比如学习“拔”字,我给学生编写的儿歌是,一群朋友拔萝卜,萝卜扛在肩膀上。拔。编儿歌识字不仅易学易记,而且妙趣横生。

编故事法。引导学生看字形编故事,帮助记忆文中的生字,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学习“游”字,这个大家都知道,右边的部分学生最容易写成“放”,我就给学生编了故事,一群孩子来游泳馆,游泳馆的房顶是透明的,可以看见蓝蓝的天空,游泳池是方方的,孩子们游的真开心。方,子,房顶 就提醒了学生游字的部件组成。学生的错误率就低了很多。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法 加偏旁,加部件是识字教学中孩子们常用的方法,此方法既简单,又形象直观。如教了“母”字,先引导学生给“母”加上撇横头变成“每”,然后让学生给“每”字加偏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海”,加上反文旁变成了“敏”,加上木字旁变成“梅”……这样识字,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生字,而且轻松愉快地扩大了识字量。

拼字法。“拼字法”是利用字卡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字。例如: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字卡“木、又、寸”,指明学生上台拼字,学生拼出了:“木”和“寸”组成“村”,“又”和“寸”组成“对”,“木”和“又”组成“权”,“木、又、寸”组成“树”。老师将学生拼出的字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认读。运用此方法教学生识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起到了巩固,扩充的作用。

其实,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也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教学。上次培训,很多老师都提到在农村小学多媒体手段不够,但我想一块黑板,一张卡片,我们都可以动手自己做,效果是一样的。

那么在识字交流环节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组织好学生认识倾听,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二是生字不宜过早从语境中脱离。(案例)

三是本环节不宜对生字逐一地繁琐地进行字形分析。(点课件)这一点就是要靠老师们的把握了。

其次组织学生交流读课文的收获。也就是交流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包括读书的收获和读后的疑问。

在组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收获的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收获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得以提高。

另外,这里的阅读交流,其实,是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低年级孩子我们不要求他们用精炼的语言概况课文内容,但可以引导着学生一步一步说说课文的内容。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不能偏废。

本环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弱点及时进行诱导。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去交流。并倾听,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第三环节:品读领悟

在低年级阅读课中,品读领悟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目标有三个: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强调让学生经历阅读的全过程。

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中做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但并不是提倡一点不讲,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重复的去读,不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不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徒劳的。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和“指导”,强调了教师在这个环节里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带领学生走向文本,让他们有层次的去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阅读都当作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做到三个“关注”: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

关注教材:品读领悟环节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胸中有书。教师要沉下心来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并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

案例二:《小雨点》 这学期,在学校开展的每人一节课上,听有位老师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小雨点》一文。课文是这么说的:

小雨点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那么,这位老师品读课文的时候,指导学生读好了大雨点儿和 小雨点儿的对话,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说说,还有谁从哪里怎么样?这些教学都是非常好的。最后一段,老师指名一生读完后,说,想不想看看着美丽的景色,然后可见播放了花儿开放,草儿生长的flash动画,然后再让学生读读就结束了。我觉得这样处理没有很好的把握教材,虽然,我没看教学参考书的意见,我觉得这一段应作为教学重点段落,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好,感悟到雨点儿让大地发生的变化,绝对不应该用视频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草草了事。比如学习第一句“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老师可以引读:“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草更……,大地变得更……。”这样虽然我们没讲更,但让学生已经能够充分注意到这个“更”字,并练习说话,发挥想象,大地变得更怎么样了。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想想加上动作读怎么读?学生一做动作马上就感受到了花草生长的样子。最后可以拓展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这些美丽的花儿,草儿,你想对雨点说点什么呀?

所以,关注教材,是教学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假如,我们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准,那么怎么能教学好这篇课文呢?我们现在有些年轻的老师,一提要参加讲课比赛,读读课文,读读教学参考书,就查找教案或者教学设计,然后设计自己的教案。这样做,真的本末倒置了。前两天,市教研室陈老师给大家做报告,我不知道是否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从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到我们市教研室陈老师,都要求我们讲课一定要多读文本,搜集和文本相关的资料,把文本读厚,教学时,再把文本读薄,这样教学时才会重点突出,举重若轻。我讲扬科,读文本和查找作者和他的相关作品及当时波兰的社会情况等资料用了整整两个星期,下手备课的时候,还是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那就是只把文本读厚,还没有把他读 薄。我们听王松舟老师的《长相思》,窦桂梅老师的《火烧圆明园》还有贺成金老师的《半截蜡烛》等名师讲课,都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和震撼,让我们觉得老师的底子真厚实啊,课把握的度,补充的相关资料都是恰倒好处,不差分毫。我想这来源于名师们真正做到了“关注教材”!

关注学生: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改革即物本到人本。教学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一读就懂的问题不要喋喋不休,纠缠不断,应及时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思路,真正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悟,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

上面这些话听起来很高的,好像不容易做到,其实,说白话了就是,学生懂的,我们可以不讲,学生不懂的,才是我们要学的重点。

关注教法。就是说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面对不同风格的课文,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会、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正确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敏锐地捕捉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艺术地提升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东西。

那么作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要以读为主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不能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 中要做到“七个结合”。

一、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看月食》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关于月食形成的几种说法,然后让学生自由争论,关于月食形成的两种说法,你相信谁的话?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是怎么回事?特别是在争论关于月食形成的两种说法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 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三、读与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 《狼和小羊》 一课的结尾部分时,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没好下场。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 《骄傲的孔雀》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 《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有的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 不认识,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

五、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画风》一课时,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风”,除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的这些风以外,你们还能画些什么样的风?有的学生说,本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要画出七彩的风,五彩斑斓的风。有的学生说,他要把龙卷风画来为人类作贡献,把风象太阳能一样储存起来,当空调、电风扇但不用电等,真是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结果同学们不但画画得好,而且想象也十分丰富,可谓“一箭双雕”。

六、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 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看月食》 一课时,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后,仿照这段话说几句话,并用上“像……像……像……像……”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写道:荷塘里的荷叶,小时像个巴掌,稍大时像个玉盘,特大时像把撑开的大雨伞,到枯萎时就像稻草人头上的大草帽。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七、读与悟想结合。

体悟文章的情感,走入文本的情境,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份感情才能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案例二:我曾经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后面的句子教学方法都好拟定,比如: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让学生做着动作读读,想想小动物的样子,就能懂得意思并读的有声有色了。而第一句:下雪了,下雪了。学生始终读不出味道,你告诉他,下雪了,你高兴吗?孩子说:高兴。那该怎么读啊,孩子说:高兴的读。然后他就高兴的读。你说孩子感受到高兴这种情绪了吗?没有!他没有真正走入了文本,真正感受到下雪的高兴。于是,我变换了方式,首先我问孩子:下雪了,你们会做什么呢?小孩子都抢着说: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我说,老师看到你们在雪地里玩的样子了,就写了一首小诗送给你们:(我就把小诗投出来)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雪地玩雪真快乐!让孩子读读,然后在让小孩子读第一句话,哎,不用说读出快乐高兴这些话了,孩子们读的就非常到位,而且各不相同,我记得孩子有的这样读:下雪了,下雪了。有的读:下雪__了 下雪——了。有个小女孩还把手拢在嘴边,踮着脚喊:下——雪——了,下——雪——了。我说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子读哇,她说,因为我要叫我们院的小朋友出来玩雪啊!我当时觉得哎呀这个方法好,让学生找到自己生活中积累的快 乐,感受到,再来读文,那才真正是有感情的朗读呢。所以,读和悟的结合也非常重要,当然他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这七个结合是我们指导学生阅读应注意的,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格言。那么,我们在低年级应培养学生具有哪些阅读习惯呢?概括的说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以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质疑是解疑的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结合蓓蕾读书)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低年级孩子需要老师的指导。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以上是我从指导读书的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两个侧面来谈品读课文。总之,我们在品读领悟老师还应注意避免平均用力,以读代讲;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我想品读课文就像做饭一样,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人做起来会有不同的味道,关键就在于我们教师如何解读文本,如何把握文本,然后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抓切入点,抓重点,抓拓展点,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品出文中滋味,品出文字情趣!

第四环节:巩固延伸

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三是开拓视野,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内外知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但又不能拘泥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兴趣保持、延续下去,以课堂为起点,到课外去汲取更多的东西。一方面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来处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

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问题不必 在课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巩固延伸环节注意事项:

1、抓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生长点,适时适当的进行巩固延伸。

2、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灵活处理,以适合学生的认识及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不拔高要求。

3、巩固延伸的内容要适度,要切合低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加强读写练习。

第三篇:数学三五四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稿)

●基本流程

●流程解读

一、自主探究

1、情境设计

目的: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

操作要求: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体现现实性、层次性、趣味性,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已有的数学知识,必须包含本节课中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形式上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活动、实验等。

2、自主学习

目的:针对情境设计提供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经历、体验并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个别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情境设计中的问题。学生要反思总结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方法。

3、组内交流

目的:针对自主学习中所发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或疑问进行交流合作,达到知识和能力生成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勤思、敢问、能讲、善辩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操作要求:学生组内全员参与,组长组织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相互释疑,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明确完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若有共性问题,适当点评,规范要求。

二、尝试应用 1.自我尝试

目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初步运用己生成的知识和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反思习惯。

操作要求:题目精选,题量适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问题完全放给学生自主解决,并让学生自我反思。

2、组内交流

目的:让学生根据自我尝试,交流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技巧、创新思路和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成果展示奠定基础。操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成果展示 1. 展示交流

目的:通过成果的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操作要求:以一组为主,其他组补充完善,内容是运用的知识、方法、规律,同时也可以展示典型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最好是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总结、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

2、总结反思 目的: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收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操作要求:让学生反思问题解决时所用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问题解决策略及易错点;反思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什么;反思本人本节课的表现情况。

四、补偿提高

目的:对前几个环节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

操作要求: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部分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灵活设置问题。

复习课

●基本流程

●流程解读

一、知识回顾

1、回顾练习

目的:通过教师所出示的问题,让学生回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从而唤醒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

操作要求:知识点的出示要题目化,问题解决要自主化,题量适当、难度较小、重点突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问题解决完全放给学生。

2、反思归纳

目的:通过回顾练习,让学生总结所运用到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从而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操作要求:根据学生的反思,进行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对问题解决的认识和方法,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二、综合运用

1、自主研究

目的: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探究的习惯。操作要求:题目设计时,一是要注意知识点和方法规律的运用,二是其中个别问题要有较高的综合性。每个问题处理之后,要对问题解决留给学生进行反思。

2、组内交流

目的:让学生根据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自我反思所呈现的问题,通过交流进而归纳出方法规律、技巧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成果展示奠定基础,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优秀的思维品质。

操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成果展示

目的:通过对问题处理的展示,揭示问题处理的共性和发散性,从而对所复习问题的处理进行提升和拓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群体作用。

操作要求:以一个学习组为主,其他组补充完善。展示内容是以运用的知识、方法、规律、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等为主,同时也可以展示出现的典型或共性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教师的调整为辅,同时教师要注意总结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

三、矫正补偿

目的:针对前面几个环节学生所出现的易错点和共性问题,通过针对性问题的出示进行矫正补偿,以达复习巩固的目的。

操作要求:通过备课中教师预设的问题,或根据课内所出现的问题灵活提供相应的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完成。

四、完善整合

目的:通过学生对以上各个环节的完成,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整合所复习的知识、方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操作要求:要求学生当堂自主或合作完成,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讲评课

●基本流程:

●流程解读

一、剖析自查

1、自我纠错

目的:通过对本份试卷的完成情况,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检查自己的错误之处并进行改正。

操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失分点,认真反思并通过查阅课本自行解决末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特别关注中下等生的完成情况。

2、自我反思

目的:针对本份试卷的完成情况,让学生总结本章(节)问题解决时所用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问题解决策略及易错点,并检查自己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操作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写出自己所反思的内容及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二、组内互助

1、帮助纠错

目的: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组内同学的讲解和研讨,尽量解决所有问题。

操作要求:学生组内全员参与,组长督促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

2、方法交流

目的:让学生根据前面几个环节,交流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技巧、创新思路。从而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找出共性问题,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操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共性问题解决

目的: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提出典型或共性的问题,以运用的知识、方法、规律、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等为主,揭示问题处理的共性和发散性,教师要注意总结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

操作要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教师的精讲为辅。

四、补偿深化

目的:对本章(节)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深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

操作要求:教师可在试卷分析中预设部分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灵活设置问题。

第四篇: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

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感悟,并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操作要领:本环节开始阶段,先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预习,学生形成预习习惯,知道如何预习之后,可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写一写预习日记,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

注意事项:

1.预习提纲要有针对性,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提纲可以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从1.预习内容;2.你对例题的理解;3.对书本解题的理解及个人的了解;4.对预习内容的疑惑等几个方面入手。

2.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有目的、有任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阅读关键部分,从而更好的理解教材。

3.开始时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更应注重后续的检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预习和学会预习。

4.预习过程中的习题选择也很重要,出示预习提纲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而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这一步很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面自学的结果,又为后面教师点金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课上汇报

教学目标: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理念,充分创设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空间,通过学生在组内交流,以及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构建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本环节先小组交流自己预习的收获,再把自己预习的知识在全班内汇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质疑,相同意见不要重复,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布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特别是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上,学生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结论。基本程序是:课上小组交流——试做练习,自主展示——形成结论

试做练习的环节。在这个步骤的实施原则上,重点是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带来问题呈现出来,未做任何地讲解,而只是单纯靠学生自己预习或是小组交流把它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信心,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学生的盲点充分暴露,以便让教师在下面的讲解中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展示的环节。在学生试做的基础上,我们只是单纯地看到问题的解决结果,而学生的思考过程,需要借助学生的表达,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是否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知识的认识能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并且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更多的是站在提出问题,以便达成共识的角度去审视。讲出做对的道理就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做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画龙点睛,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纠错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通过汇报,提问,释疑这样的流程得以让学生对本课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讲得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形成结论。在学生交流,汇报,讨论,释疑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的结论。

第三环节:解决困惑

教学目标:提出还存在困惑的地方,使学生进行二次回顾,清扫认知障碍。

操作要领:围绕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将自己困惑之处提出后,进行解答,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的学习态度。

本环节学生反馈自主预习中的困惑,先让学生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解惑。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提出的困惑,可以不必将时间平均分配,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教材编写的规律进行讲解,有的可以一代而过,有的可以进行补充或完善,也有的可以指出学生去解决的道路或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第四环节:重点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多变的安排练习,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进行练习,也可让学生根据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己出一部分练习题做,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基本程序是:基本练习——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基本练习,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环节:达标检测

教学目标:通过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达标检测。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对不达标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六环节: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完善认知,感受收获

操作要领:可以是师生共同总结所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也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进行评价。

本环节可以自评、他评、师评多种形式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进行自我完善。

第五篇:低年级计算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但据调查发现,近几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折射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使计算教学扎实、有效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策略一: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计算教学同样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感受计算的价值,引发学生探究计算方法的欲望。但情境的创设必须为计算服务,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为前提,力求简捷、有效。

策略二:充分运用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观动作思维。因此低年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算理,发展数学思维。要运用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时不能忽视算法的抽象概括。教师要注意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在算理直观化与算法抽象性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策略三:安排适时的跟踪练习。

计算是一种技能,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量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使学生逐步形成计算技能。教师设计计算练习时要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上标要明确;题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数量要适中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形式要富于变化,不让学生感到枯躁。此外,基础性的计算内容不仅要练,而且要熟练,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为后继学习扫清障碍。

策略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及良好的计算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平时可以结合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平时可以结合计算教学内容不定期地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计算比赛右数学实践活动,还可以将计算练习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像走迷宫、钻山洞,送信,玩扑克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总之,教师要正确认识计算教学的作用与价值,重视数学的计算教学,在扎实有效的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下载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低年级的识字策略 董翠苹高碑店市辛立庄镇东沿村中心小学 论文摘要:2011版新课标 关键词: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占有非......

    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一、教学基本目标(一)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自古以来,汉字教育就是中国一切文化教育的基石与起点。识字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

    低年级写字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字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习惯。” 高楼万丈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那么什么是写字的基础?“课程标准”中的“......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

    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 李耘雯 一、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1)音乐的渲染: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李白的《望庐......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本文源自[星论文网]http://www.starlunwen.net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作为作文起点教学的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更是一个难啃的骨......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优化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吴忠市朝阳小学 买学梅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张 莉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

    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简论

    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简论 响水县八墩小学 吴奕芹 邮编:224633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为了促进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选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