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培跃-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涟水一中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涟水一中 周培跃
摘要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进行了改革。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多媒体课件全面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字 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物理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发展和成熟,计算机已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将不仅是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同时还必将促进关于教材的观念与形式、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进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做为老师,要应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就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一、《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课的教学设计 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课是物理必修2中第五章曲线运动的重点,如何导入情景才能把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呢?我想到了互联网上一个关于平抛运动的小游戏(flash)——请你来当飞行员。飞机投弹——这是平抛运动的典型事例,而课堂教学导入时仅凭教师语言的描述,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找到65年前美国16架轰炸机突袭日本的史料片。两分钟的片断很短,却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我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被派去执行轰炸任务的飞行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现敌人的兵工厂。那么相隔多远距离投弹才能击中目标呢?这里面蕴含的知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平抛运动的规律!创设情景导入环节很顺利,接下来在教学环节中我也体验到利用网络授课的优势。学生通过我提供的学习网页,可以自主选择有关平抛运动的视频、动画、图片。通过影像、声音的刺激,加深他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平抛运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进而为研究规律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总结规律
研究曲线运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变曲为直的方法,变复杂运动为简单运动,这是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在这一环节,我收集了大量的实验视频,并为学生提供
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发展.这节课从宏观安培力到微观洛仑兹力,从阴极射线管的实验现象到理论结论,以及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以其本身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启发性感染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学习洛仑兹力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对难题刻苦钻研,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在学好洛仑兹力的同时,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学、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素质.这堂物理课,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模拟中学物理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中学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规律的探索实验不能重现,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模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和规律。如a粒子散射实验,可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展现出整个实验过程,并动态模拟从装有放射性物质钋的铝盒中不断有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度少数a粒子偏转角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看过a粒子散射实验的动态模拟过程后,师生再共同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探索原子结构。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下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过程、现象,深刻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又如在电磁振荡过程中,LC回路中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度、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场能、磁场能都作周期性的变化,一般的演示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不能观察到电流、电压、电场能、磁场能的具体变化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形象动态地展示出各量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看到电流、电压、电场能、磁场能逐渐变化的规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要描绘质点的运动轨迹,但却无法做演示实验。这时若用《几何画板》课件模拟实验描绘轨迹,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显然是最好的了。此外:
1.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视觉上的不足。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放大、交互性强的特点,模拟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实验仪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演示实验操作难、可见度低、讲解困难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如简谐运动中弹簧振子的振动实验,学生很难同时观察到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在四个运动过程及五个关键时刻的大小和方向,这是教学的难点.而采用课件模拟,就可调节振动频率或者使其暂停,便于对四个矢量的大小,方向变化进行分析,也可重复选择观察任意一个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有利于学生建立简谐运动完整的物理图景.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如布朗运动从显微镜中只能观察到花粉颗粒在非常缓慢地移动,无法观察到它运动的原因在于液体分子对它碰撞的不均匀
或记忆模糊,对于那些不适合重复进行的实验,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室。因此,将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模拟实验和传统的硬件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基础物理教学中,在使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它的优点,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缺点,教学过程中要使它与传统媒体想结合,使它真正成为基础物理教学中的助手。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基础物理教学中,必将导致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结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现代化,这一切都是基础物理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多媒体技术是实现基础物理教学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叶 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
3、张娟妙 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修订版)吉林大学出版社
4、阎金铎 物理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着重论述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我们实施物理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本文同时阐述了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
物理
教学
应用 问题解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对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灵活、生动、形象、鲜明的文字、声音、图形和动画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启迪思维,激发兴趣,进而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将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且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注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这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就物理学科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及做法。
一、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
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因此,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体现最佳效果和物理教育的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物理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形象生动,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每位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1、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物理基础知识领域,大量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知。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情景的想象,特别是动态过程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中学生学习物理遇到的巨大障碍之一,物理实验是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最好手段,但常常遇到以下几方面的不足:① 可见度低,重点不突出;② 许多实验使用仪器设备较多,需要进行解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主题;③ 不少物理情景无法在物理实验室完成(例:卫星发射、原子弹爆炸等);④ 有些现象,发生时间短暂,无法看清(如碰撞过程中的形变和恢复等);⑤ 许多物理量在实验中不是连续可调的,且处理数据繁琐;⑥ 大量的实验由于实验器材限制,学生无法自己动手。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放大、突出实验重点,模拟物理情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段多样化,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物理教学突出了物理过程的“动感”,促使了教学从静态描述向动态描述的发展,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模拟,可以弥补教学挂图、模型等静止不动的缺陷,也可弥补电影、电视录像等不可随意重复,交互性差的不足,经过多媒体计算机的处理,可以将录像、影片中发生在瞬间的图像,根据教学的需要放大,使学生观察的更为方便。还可以将发生在瞬间的快速动作变成间断、缓慢的图像,使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动态变化过程,从而促进物理教学从静态描述向动态描述的转变。
2、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拓宽了课堂信息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由于计算机系统可以存储和处理大量信息,教学软件易实现资源共享,课堂上教师利用适当的教学软件对课堂中的板书、图片和习题等进行合理安排,能制作出字体规范、图片精美、题量丰富的课件,它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陶冶,同时减少板书书写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让学生在多媒体电脑上模拟实验,完成练习,展示各组实验数据和学习成果,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研究物理过程的能力,而且能让电脑及时反馈信息,师生及时交流,变家庭作业为课堂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从以上可以看出,应用好多媒体教育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做到自主、积极地学习,也就能够造成教学内容的指向和集中,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情景,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若用“Authorware”、“Photoshop”、“3D Max”、“Power point”“几何画板”和“ Flash ”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自制教学课件,它们有的能展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能在主动探索中找到物理规律,有的能够突破一堂课或某个习题中的一两个难点,还有的则是将各种图片、文字、动画、视频、声音等媒体组织在一起,大大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1、多媒体物理课件在电学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及方向,电势的高低都无法用仪器直接进行测量,中学实验室中只能用等效模拟的方法作等势面,且只能测非常有限的几个点:真空中电场强度方面的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一片空白,而点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及电势分布情况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本课内容,在“Authorware”平台上开发的课件《点电荷的电场与电势》可以用电脑为媒体模拟进行实验,它可以任意移动检验电荷的位置,改变电量的大小;任意改变产生电场的两点电荷的位置及电量(如调整成等量异种电荷或等量同种电荷,也可以是一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随时显示检验电荷所在处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用有向线段表示),电势的高低,及其它的准确数据,填补了中学物理教学中“电场强度”无实验的空白。学生可以在课件中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验证点电荷的电场电势分布情况。不仅能在图中非常形象地表达出场强大小和方向,及电势高低、正负,对它们进行了定性的说明。而且通过左边给出的U、E、r等数据,能非常准确地知道各点的场强、电势的大小,测量迅速、准确,便于进行定量研究。
2、多媒体物理课件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上好初中物理“船闸”一节,通过多媒体演示了制作的“船闸”课件:上游的远行轮船从远方向我们驶来,越来越近,向学生提出:“船是怎样通过大坝的?”在学生思考后,通过显示屏让船从上游向下游运行,此时学生清晰地看到船从上游驶往下游的过程中,闸室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下游阀门、闸门的开关情况,水从上游流进闸室,使闸室中水面与上游相平,船从上游驶入闸室等。然后演示船从下游向上游行驶。过去这堂课学生只能通过教师单纯的理论分析,而无法用演示或实验向学生展示船闸把河水拦住,提高上游水位的景象及船从上游驶往下游、或从下游驶往上游的全过程,学生难以建立阀门、闸门的开关秩序及与水位的关系。由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实验无法完成,幻灯、挂图等其它媒体难以代替的问题,模拟情况真实、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过去的教学中,分析“船渡河运动”问题,通常靠教师分析,而学生对具体物理情境难以想象,理解起来不太容易,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CAI课件,模拟船渡河运动:设V1为水流速度,V2为船的静水速度,Φ为V2与V1的夹角,将V1、V2和Φ设置为独立的变量。在教学中,可以先演示当水流速度为0,船的静水速度为V2时和当船的静水速度为0,水流速度为V1时船的运动情况。对学生提出设问:当水流速度为V1,船的静水速度为V2,V2与V1的夹角为Φ时,船的行驶方向如何?然后再模拟船的运动情况。最后,教师可以改变Φ,让学生观察,当Φ为何值时,船最快到达对岸?Φ为何值时,船到达对岸的距离最短?通过这一系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对船渡河的物理情境有深刻的了解,又巩固了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在“自由落体”课件中可以模拟书本的闪光照相,任意调整频闪时间,“拍摄”出小球所在位置“照片”,让学生读取数据,也可以让计算机帮助测量出20组数据,从而求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多媒体物理课件在光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高中物理《波的干涉》一课时,本人利用被誉为动画制作大师的“3D Max”制作两列水波相干涉的动画:荷叶上两只青蛙同时跳入水中,引起两列水波相干涉的情景,然后,以此来导入新课,从而引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接着,讲解波的叠加,由于波的叠加是个难点,学生对具体的叠加过程模糊不清,为此我专门设计一个教学课件来演示两列波的叠加规律,来化解难点、突破重点。具体演示内容如下:两列正弦波相对传播(两列波的波长、振幅、初相都设置成可变化的),当改变各个参数时,叠加情况相应的发生改变。在演示前对学生提出设问,并列于黑板:在两列波叠加的区域中,各个质点的总位移有什么变化?与两列波引起位移变化的关系如何?当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时,振动最强的区域与振动最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如何变化?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更能仔细观察波的叠加现象。课件中还可以设置任意多个波源,放在任意位置时演示周围波的叠加情况,学生可以从中进行探索,发现书本没有介绍的某些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虽然学生能从实验中得出物距在不同区间时的成像性质,但实验中无法直观地显示出光线传播的路径,焦点位置,虚像的准确位置;难以演示焦距或物距连续变化时,像的大小、位置变化的动态情景,许多学生对成像规律仅是死记硬背,而无法上升到理论上的理解。而本人利用几何画板制作CAI课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在“名词解释”部分中,交互采用热区方式,只要学生用鼠标指到凸透镜、光心、焦点、主轴、三条特殊光线等部位,便能自动进行解释,通过闪烁能加深学生印象。在“成像规律”部分中,能从图象中描述出物体、像以及焦距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当物距、焦距、透镜位置任意调整时,可看到像移动连续变化的情景。图中将最重要的内容:物体、像、透镜、焦点的位置显示出来,从图中能看到光路图,看到当物距或焦距改变时,平行主光轴的光和经光心的光线是如何变化的,从而能理解成像规律;课件中能显示和比较物体移动速度与像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能显示放大率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图线,及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图线,直观地看出成像规律;是实验和理论联系的较理想的桥梁。学生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课件的演示,对成像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在“应用”中的“照相机”部分,通过视频文件将调焦过程中图像由不清晰到清晰的过程播放出来,形象生动,有如身临其境。
在复习课中本人用课件《棱镜与玻璃砖》模拟实验比直接用实验器材做演示实验有如下优点:
1、能将光在空气及介质内部的线路直接表示出来。能显示当入射光发生连续的变化时其它光线的变化情景,直观性强。
2、可以对介质的折射率连续任意调整。便于研究折射率对其他物理量的影响。
3、各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临界角的数值能直接显示,便于研究定量关系。
4、平行玻璃砖的厚度、三棱镜的形状可任意改变,便于学生进行探索。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强大的动画功能,模拟功能及有关外部设备(大屏幕显示器、液晶投影仪等)可以解决许多常规手段难以表达、难以再现或可见度低的实验。如本人利用多媒体的“放大”作用,演示物体的微小形变,链式反应、α散射实验等;利用多媒体的“缩小”作用,模拟日食、月食的形成,人造卫星的运行等,还可利用“慢放”作用,来模拟碰撞过程中的压缩、形变、复原,像的动态变化等。这些画面清晰、直观并且可以瞬间定格、重复播放,既减少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理解快、记忆深刻。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的更新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是分不开的。传统的教本加粉笔,已经满足不了信息化社会以发展人的智力、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应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人的教学观念。多媒体技术正逐渐向更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转移,具体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个别化学习稳定性增长。为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教给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如果不能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抱着应试教育的观念,先进的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益,而且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更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和奴隶。
2、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的优越性,但不能削弱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多媒体设备毕竟是机器,它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没有感情,无法替代教师的形体语言,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只注意大屏幕,看不见教师的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易分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退化为解说员的作用。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而,这样离开了师生交流的教学显然是失败的。而直观教具能够以直接的具体事物给予学生较强的感性认识,任何媒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特性和应用优势,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如在实验课教学中,凡是能够让学生做的实验,本人都让学生动手做,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培养还必须由物理实验来完成,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身参与实验,才能形成能力。本人认为:多媒体技术虽然能“模拟”各种实验,“展示”各种物理现象,但是,它缺乏真实性,很难使人信服。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代替一切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的物理实验,就违背了认知规律,只有恰当地结合两者,将其作为物理过程的再现、结果的分析、规律的总结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它不能成为一种花架子,一种摆设,一堂课也并非使用的越多越好,如果一个内容,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完成,几句话就能理解,便不应该兴师动众地搬来许多多媒体设备。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也应注意讲究实效,过分的追求美观、花俏,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不利,不能为了使用某一CAI软件而抛弃自己的教学特色,成为教学软件的奴隶;而应尽可能的编制、使用符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教学软件。此外,所有制作过课件的一线教师都知道,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有时,为了制作一幅动画就要花一两个小时,对于一个完好的课件,构思、收集资料、制作,往往需要一周的时间。而事实上中学教师本来就比较辛苦,在课件上消耗的精力过多,势必影响在教学上投放的精力,真是得不偿失。最主要的是我们必须有务实的态度,制作课件时不一定要追求完整、美观,只要达到教学目的即可。有时仅仅一个动画就能够呈现一个物理过程、说明一个物理概念、体现一条物理规律。有些课件难以制作的部分,可以用小实验来代替,效果也会很好。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例如,在教学“压强”应用这节课时,本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漫画(动画),题目是“红军应该怎么办”?描述的是当年红军过草地时,有几位红军战士不小心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请你为红军战士出主意,如何营救他们”?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让大家都积极主动地为红军战士出主意,想办法,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即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又把学生巧妙地引向“主动、探究、合作”之路。因此,多媒体技术课件的制作,要重视实效,才有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计算机离大屏幕不宜太远(使用笔记本电脑比较方便,若是台式电脑可以加长鼠标线),教师应站在大屏幕与讲台之间,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掌握课堂上学生的动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旺盛的精力、良好的情趣、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言和目光的接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克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许多弊端。
例如,在教学初三物理《滑动变阻器》一课时,初学者对“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能改变阻值和接线柱的连接方法难以弄懂。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反馈信息,教师要用形体语言和目光接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让学生观察、触摸滑动变阻器实物,使之对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有了初步了解,接着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感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再借助电脑课件,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弄懂原理,从而解决“滑片的移动是怎样改变阻值、应怎样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这两个教学难点。反之,势必造成因缺乏真实的感知支持和情感支持而导致认知障碍,影响教学效果。
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多媒体课件具备互动化功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目前各中学都把多媒体教室与计算机房相互隔离开,如果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课件设计成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使用的互动结构,从课件设计的思想和结构上解决因材施教的难点。让学生上课时可以人人上机操作,通过课件屏幕上显示的多处超级链接、提示和按钮等,可以随时进入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围绕主题进行“按需分配”式的独立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开放性学习敞开时间、空间、理念和技术大门。这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根本变革的首要关键环节。
现在,许多教师设计的计算机课件,都是完整的一节课。该课件的使用、课堂的展开、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取舍,完全遵循个人的思路和风格。共享性较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走课件设计积件化的道路,即不是将课件设计成完整的“节课件”的形式,而是根据各知识点的特点、难点和疑点,发现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的能力、方法、情感领域的达成度和困惑,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设计出一个、一个的“课件模块”(积件),存于校园网、有关局域网或互联网上,形成课件的“积件库”(资料库),实现制作成果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具体需要任意调用,只要经过简单的组装,就可以创造出有自己特点和风格的完整课件,供实践使用。这样还能够促使教师博取众长,更新观念和迅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素质。
3、重视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有了现代教学设备,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就与平时资料的收集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料的收集应立足于平时,资料可以是图片、电视录像、动画文件、视频文件、声音文件等等,对于图片、录像等,可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非线性编辑机等处理,转换成一个数据文件存放在计算机中供我们使用。录像资料的收集可以通过收录有关电视节目,也可以自己拍摄一些物理现象,实验操作过程等录像资料,通过处理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视频文件。除了录像外,我们还能直接收集市面上出售的各种有关物理学科的CAI课件,用于课堂教学中。有了各种的资料素材,怎样才能将它们组织在一块?当然这得通过软件的编制实现。软件的编制实际上就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目前常用的多媒体编制软件有“Authorware”、“Power point”、“Photoshop”、“Flash”、“3D Max”和“几何画板”等,其中“Authorware”是强大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它可以将各种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等媒体组织在一起,而且它还有强大的编程功能,能很容易地实现交互式课件的编写。
4、教师应有较高的物理专业水平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是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应用中成败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不仅要求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要能对众多的的学习媒体、学习软件进行选择和重新组织,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有关学科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努力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相应的内容,给学生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具体反映进行选择,因材施教,使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更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具体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此外,多媒体课件要尽快实现智能化。利用当前功能强大的虚拟软件和模糊识别软件,并与专业人员合作,有可能创作出智能化的多媒体课件,模拟真实的自然界、社会、人际交往和问题产生的情景,让学生全方位地体验,并能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展、变化和效果等进行有效识别和判断,同时还能作出一些可能的调整或提出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建议”,以实现“因材施教”。
结束语: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师平时应了解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信息,不断地探索学习多媒体教育技术,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教学领域。随着科学的进步,教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教育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也将逐步向纵深发展。虽然我们目前的应用,还停留在通过课件来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方面,但可以预期,将来的发展是向着网络化、针对式和智能化教学方向发展,因为网络的普遍使用和各种功能强大的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多媒体应用于物理教学是一次教学手段的革命,是技术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注重物理教学的整体性、艺术性、技术性、科学性。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它集声、光、电、动画特技等手段于一体,在课堂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的思维,开发智力。而对于物理这门研究自然知识规律的一门学科,更有着特别的意义。利用现代的电教媒体,可以有机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还能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把素质教育轻松地融于课堂教学中。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潜在的,是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愿望时,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明显增强,思维敏捷,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所以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很重要的。
1.把一些自然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加工回放,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加深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如:对于惯性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经常遇到,但是注意的并不多,因此,对于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单是举几个实例,难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利用动画录像,再现生活中的汽车刹车、开动、投掷等现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自然地把惯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使它们形象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同时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对于物体的上浮和下沉这两个运动过程,很难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运动过程,同时对上浮与漂浮的关系比较难理解,如果利电脑动画手段,设计出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的慢放过程,就可以非常细致的观察到。同时可以观察到上浮物体在露出液面时的慢放过程,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随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不断变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变小,当F浮=G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漂浮。这样就会把本来很难描述的过程形象地利用大屏幕生动地显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如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是难以观察到的,但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声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使静止的物体画面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自然现象,并在动画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角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机械运动的教学中,对于课本提出的“?”,用计算机设计成动画的形式,让飞行员和子弹都运动起来。然后让飞行员伸手抓住子弹,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被画面中的现象所吸引,并且自然的会提问这可能吗?由此引入课题,这时学生的大脑已高度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的接受知识。还有,对于物体的运动跟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可以让课本中汽车与小朋友运动起来,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运动画面,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形象地描述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播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传统的物理演示仅限于实验演示和模型,并且有时间、空间限制,利用电教手段,可使物理课堂演示得到补充、深化、扩展,提高演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物理实验:如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利用温度计演示蒸发吸热等实验改在幻灯投影台上做,投影到大屏幕上,效果明显,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物理实验中有的实验时间过长,受课堂45分钟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如固体分子的扩散,若利用电视录像特技处理,能使这些“马拉松式”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清楚直观,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演示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浓缩了课堂节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优化组合,再配合以教师的讲解,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传播信息量增大、传播速度加快,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正确地理解概念,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磁场的磁感应线的方向与形状这部分教学时,尽管教师可以用挂图、铁屑和小磁针等教具演示,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于理解,若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三维空间画面,并模拟出磁场周围的磁感应线的位置、形状和方向,栩栩如生,既准确又科学,再配合传统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论就轻而易举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生理特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般来说,听觉的疲劳比视觉的疲劳来得快,但视觉也不宜长时间的受强刺激。因此,视、听手段一般要交替使用,单纯的听觉,中学生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利用电教媒体在讲解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出现的信息,使学生利用视觉器官进行短时间的自学,然后进行讲评。这样对学生视、听觉交替进行,防止学生疲劳,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能持续35~40分钟,以后就会出现低谷。为了让学生的情绪由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可以在学生情绪处于平静时运用电教媒体,来进行刺激。如播放合适的音乐、出现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等。
多媒体技术虽然在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突破难点、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遵循教学规律,从实际情况和效果出发,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恰当的优化组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改革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教育手段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教师一般采用课堂实验或物理现象回忆来协助教学。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是搞好现代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物理 教学 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形式的变化,多媒体技术走进中学物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反馈。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演示,能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文字、语言、图形等信息表现技术及顺序式的表现方式很难更有效地达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思维能力和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一些抽象概念的教学,形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都有较大的困难,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克服以上不足。如结合学生的实验观察,清楚地说明了温度计的原理;又如在浮与沉教学中的热气球升空、潜艇潜升等,通过视觉的动态刺激,比较直观地让学生获得理解。在物理演示实验中,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不容易看清楚,这些都可以用实物展台或摄像头将其放大在荧幕上;在课堂交流演示方面,利用实物展台以及投影仪展示教师的讲义以及学生的课堂练习、实验报告等,替代粉笔板演,提高交流效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老师想尽量多讲一些内容,总是一边写一边授课,以致不能很好地观察到学生的反应,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也就无法掌握他们是否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将多媒体课件带入课堂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利用事先做好的课件,教师无须在黑板上写太多的内容,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和学习状况,鼓励学生进行如问题解答、实验探讨、教学建议、学习心得、我的观点等交流活动,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其研究方法一般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从而建立物理概念和定律。实验教学贯穿了整个初中物理,很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的分组实验,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实验都能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判断,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借助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的结合模拟控制实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微小的细节放大,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最好的实验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从而突破了时间、空间、微观、宏观对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在教师与计算机的协作下,学生就可以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反馈检测,提高教学效果
及时有效的练习进一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因此,习题量完成的多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新授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随时向学生展示当堂课所学重要知识点相关练习,加强学生对重点的理解。把题目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解决了量、新、快等问题。大大节省写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无形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用更多时间做保障达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可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而达到高效、生态课堂。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学生认识了惯性现象后,出示一道练习题:飞机在飞行中如何空投救灾物品才能落到目标处?①目标前方;②目标正上方;③目标后方。若学生选不对,就可以利用动画模拟飞机空投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再如:小明在学习了电学后拆开家庭电路中常用的白炽灯泡和灯头,灯泡和灯头上的各部件中全部属于绝缘体的是?学了电学之后,学生会比较关注家庭电路中的一些用电器的结构和工作情况,对构造不会有特别细致的认识仍然较为模糊。有利于生态课堂的形成,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能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按照新课改标准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动脑、动手,满足学生表现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获取形式、手段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增强他们在各个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我们不能把多媒体教学与电子板书简单地等同起来。多媒体的使用不但能使更多更好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老师节省大量时间,节约大量资源,有利于生态课堂的形成。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能加快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装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在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下,物理教学会越来越成熟,教学反馈会越来越好,学生的综合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物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物理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学认识的升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例如:学生熟练地记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泥土的比热容大,但是不能有效解释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的生活现象。学生把物理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忽略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师用word、PPT等手段制作了简单的物理知识框架,配备大量的例题、习题。教师省掉了板书知识框架和抄例题、习题的时间,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快了,讲述的题目更多了,学生抄的知识点更多了,这是一种“包袱”式的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毫无讨论交流的机会,受到了更加严厉的“迫害”。②教师的教案、例题、习题直接通过展示台投影在屏幕上,学生面对整版教师的“真迹”,毫不思索的做笔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更是汹涌澎湃,学生唯一言语是“老师等一下,还有几行没有抄完”。③教师讲课不使用多媒体,作业、考试时疯狂的使用,屏幕上投影着满满题目,学生不停地抬头低头,哪有时间思考,最后还是相互抄袭占多数。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
物理学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阶段物理是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是趣味性物理,高中是推理性物理,大学是深究性物理。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学生终究会适应物理的特点。物理的起始阶段是初中,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在知识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创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的现场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最终得到实验数据,教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而有效地推出实验结果。讲述大气压存在时,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好的例证。教师携带实验器材:马德堡半球、抽气机,在教室进行现场试验。教师利用抽气机逐渐的抽取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气,学生在教室进行多次的对拉,以此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了教学,教师的进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终有效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这无疑是一种提高。演示性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学生只是教学中活动的帮手,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实验的原理,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中的应用如下:①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物理课程相关的视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裹足”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听听声音,凑凑热闹,毫无动手经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②教师象征性地摆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的步骤,陈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郑重地打开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反映实验现象的视频或Flash播放。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物理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被学生否认,学生会说:好假呀,好假呀。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物理教学思维的改变,引起了物理教学的进步。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教师都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压力增大,教师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容易造成教学实践中教学进度的仓促,全国同科类的交流平台缺乏,优秀的资源和成功的方案短缺,实验探究型教学是大范围内推广,在小范围内交流,阻碍了物理教学方式的真正改革。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弥补了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教师制作或借鉴相关的实验课件,通过实验步骤的逐步推进,注重知识的汇总,提高实验探究课的效果。学生顺着实验步骤,纠正偏差,理顺过程,总结物理规律。②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教师将有效的探究方案投在屏幕上,邀请学生来评价和修正,并促使探究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学生有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快乐感,教师有传递知识的轻松感。这就是我们渴求的“互补”性教学方式。
纵观整个物理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物理教育技术的提升,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是物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的发展中,必定具有优越的广泛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