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游戏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阶段报告
《体育游戏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阶段报告
严述
我们体育课题组,根据期初的计划安排,分两次进行了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研究的活动。并根据活动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后及时的对上课学生进行了教学调查。现将本次活动小结如下: 简单分析学生课堂教学调查表情况: 本次调查学生对象是在上课的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随机调查的,共计下发调查表90份,回收90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无效问卷34份。
第一题:你平时对体育游戏感兴趣吗?感兴趣50、不感兴趣
4、无所谓2 第二题:你对本节课的游戏内容感兴趣吗?感兴趣50、不感兴趣
5、无所谓1 如果感兴趣,请选择原因:内容新颖
35、比较自由
8、比较刺激7、内容俗套
4、太累
1、活动单调1 第三题:本课游戏中,你积极主动参与了吗?是的51、没有5 第四题:你对本课游戏内容和规则了解吗?了解
52、不了解4 第五题:本节课教师对游戏的教学你感到满意吗?满意40、比较满意
16、不满意0
从以上的数据显示,本次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是有价值的、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游戏的教学也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基本上对游戏的内容和教学是感兴趣的、是满意的、是主动的。当学生主动参与了,那么他们对游戏的规则和活动方案也是了解的,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想这与我们教师所选择的游戏内容有所创新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也为我们继续做《体育游戏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充满了信心。但是,从34份无效问卷的显示来看,我们对问卷调查工作还显的比较稚嫩,做的不是太完美。这也可能是由于学生是在上课之后就做选择,没有认真读问卷的原因。这也为我们以后做这项工作提个醒,要在细致入微的做每一项事情!对游戏内容的分析: 从上面的调查来看,我们的游戏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当前的社会形势: 游戏是来源与生活的,如果游戏的内容能够来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应该更能激发起学生练习的欲望。例如“与奥运同行”中的火炬接力游戏,很明显比我们平时的用接力棒接力教学效果要好。还有“十字接力”游戏联系到了奥运会中的接力比赛等。
2、在传统中演变游戏内容: 还是上面的这个例子,用火炬“替代”了接力棒,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演变。教学中不紧可以加深接力动作方式,而且还能将平时的接力跑与火炬接力跑之间的不同区别开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现在的奥运火炬接力。还比如“狡兔三窟”的游戏,将一个传统的成语演变成了一个体育游戏,是个非常好的尝试。
3、体育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体育是锻炼身体的,德育是“锻炼大脑”的。将体育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锻炼了“人”。提高了体育的锻炼价值。在“快乐体操棒”的教学中,在最后的放松阶段,让学生用接力棒拼出了“有德之人”,然后进行放松的练习。将我校办学宗旨很好的体现出来。
4、游戏活动有一定的情景:游戏活动有了一定的情景,使游戏变的很充实,很鲜活,为此也就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及活动能力。比如游戏:躲避球、播种、障碍跑等等游戏。
5、体现出游戏中的合作的精神: 这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游戏中多体现了合作现象。有的需要通过小组内每一个人的努力去完成的,有的是需要几个同伴协作去完成的。这类的游戏活动很受学生的喜爱。比如:“滚雪球”、“阳光伙伴行动”等等。
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整体来看还应该更好的选择或创编出具有创新游戏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在游戏教法和学法上要有进一步的创新。更加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
3.游戏中要突现体育学科特点,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不能本末倒置。本次活动的成功与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努力和学校教导处的指导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2014年12月3日
第二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 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新倾向”、“新问题”。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体育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学习者的获得成功的欢乐。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如何开展有意义的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使教师转变思维,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充分预设,提高体育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实际上,教学预设就是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再通俗点讲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同时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以前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现在仍然要做到不备好课不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如果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我们在课前要从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要出发,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即强调务实科学的预设。
2.教学必须关注生成。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往会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就是必须关注的生成性内容。关注生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其实生成的问题原来就存在,以前我们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师应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目中有人的问题,都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都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l.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他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可以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2)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有条件的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3)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竞争又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到再赛的胜利。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花样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四.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 首先激励要适时。可见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一味追求讲“好听的话”,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听的话”的孩子,会怎样应对挫折,怎样明辨是非、认识自我。指出学生不足时,要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策略
摘要:体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喜欢的课程,但实质上并不是如表面上的光鲜,他们喜欢的是体育课上的自由活动,也就是爱玩什么,玩什么;爱干什么,干什么。他们不想要教师的组织与干预,甚至不想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这样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了解小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现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出几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究与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如何开展有意义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使教师转变思维,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充分预设,提高体育教学准备工作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预设的有效性。
实际上,教学预设就是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同时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以前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现在仍然要做到不备好课不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如果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我们在课前要从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要出发,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从小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
2.教学必须关注生成。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往往会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就是必须关注的生成性内容。关注生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其实生成的问题原来就存在,以前我们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师应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目中有人的问题,都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都是如何充分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体育教师对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谈不上选择的。了解体育教学方法不能只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方法,还应该了解体育知识传授的方法、发展个性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等。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才能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因此,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应在对体育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情况,从中选择那些最能发挥其独特性能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吃透教材,通过目标引领内容
教材分析具体细致是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小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如教学快速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跑时的方法可以采用新颖花样多的形式。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小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演示法等。
4.注重激发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小学生进行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和学习和锻炼。
三、合理选用场地器材是生成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前奏 合理布置场地和使用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它不仅能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小学生的练习欲望,促进小学生学习。但是,一堂课要用什么场地、器材?用多少?怎么用? 1.因地制宜,因材设计
教材是场地设计的依据。因此,在设计场地时,一定要根据课的任务、内容、教法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场地。但设计的场地必须具有实用性、高效性,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2.一物多用,一用到底
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必备条件。同时,器材的数量、质量及功能又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合理使用器材,提高器材的使用率,努力做到“一物多用,一用到底”。同时,器材的摆放应考虑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拿到所需要的器材。
3.认真检查,保证安全
为保证课的顺利实施,课前我们必须要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完好、安全,器材数量是否充足,保证教学的安全、有序。
四、注重评价方法与语言艺术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小学生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因此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要时常以“表扬式”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对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鸣枪”时像离弦之箭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学环境开阔,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要求体育老师不仅要用适当的模仿动作和富于表情的手势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用充满活力、铿锵有力的语言艺术去感染、鼓励、吸引小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要使教学的生命得以延续、得以扩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构建,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着眼点,创设充满生机、充满创造的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中国教育报2004-5-25日第6版 2.刘小红、李军兰:《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四种策略》,中国学校体育。
3.章永生:《教学心理学》,河北出版社。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陶效军、刘城名:《影响中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因素的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第四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如何开展有意义的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使教师转变思维,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充分预设,提高体育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实际上,教学预设就是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再通俗点讲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同时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以前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现在仍然要做到不备好课不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如果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我们在课前要从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要出发,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即强调务实科学的预设。
2.教学必须关注生成。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往会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就是必须关注的生成性内容。关注生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其实生成的问题原来就存在,以前我们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师应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目中有人的问题,都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都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l.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他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可以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有条件的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3)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竞争又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到再赛的胜利。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花样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 首先激励要适时。可见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一味追求讲“好听的话”,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听的话”的孩子,会怎样应对挫折,怎样明辨是非、认识自我。指出学生不足时,要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新课改理念为小学体育教育引入了新的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小学体育从观念、教材、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到评价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能否适应和完美地执行新的理念,对小学体育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1.改变教学方式
开展体育课程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到体育,锻炼身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大多数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践,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死板,也无法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缺乏交流与互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比如,通过各种动作的演示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到每个动作背后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展现出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的优势,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
2.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有组织地让他们通过团队竞争的方式打球或者参与其他的运动项目,调动其积极性,使得体育活动能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顺利开展。同时,总结此次活动的优缺点,以对下次活动提供借鉴。另外,教师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从当前小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热点话题及健康的时事报告等出发,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体育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产生体育学习的动力,进而积极、努力地学习,同时还能使小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不足,更好地了解体育这门课程,为其后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活动等形式,调动小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要趣味性与游戏性相结合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趣味课堂中学生能够得到身体的感官刺激和愉悦的精神刺激,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小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讨厌单一的重复练习等心理特点,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其兴趣爱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室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教师有多种方法去激发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缓解课堂气氛,比如多采用竞赛机制和游戏环节。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制定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儿童化”创新尝试,将游戏性贯穿教学实践始末。游戏的方法通常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因为它不仅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更能使孩子们在运动中克服枯燥单调的反复练习带来的抵触情绪和身体上的疲劳。为此,变换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要加深形象化教育教学,通过进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
4.优雅标准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必须的,动作示范并不是专指教师为学生进行的示范,还包括了以图片形式或者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的教学示范。标准、优美的示范,不仅能够为学生展示标准的动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进而实现对其学习兴趣的有力引导。以篮球教学为例,可以在课前以多媒体的方式对于国内外知名的篮球赛进行播放,从而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此外,还可以请动作熟练的同学进行相关动作的示范,这对于其他学生的带动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最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动作进行分解讲解,并且对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5.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的目的是能够推动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能够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这也是教学活动应该持有的价值理念。新课标中对此进行了明确界定,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也就是教学活动对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程度。在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时,学生是否取得进步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从学生需要的角度进行考虑,而不是为教而教。新课标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发生了较大改变,原来的评价机制中将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新课标中则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虽然对于具体该如何实现过程评价还未形成系统的体系,但是新课标的这一改变意味着对于教学评价活动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并且需要对学生体育学习状况进行真实的反应,同时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小学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肖庆生.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2)
[2]李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游戏[J].知音励志.2016(21)
(作者?挝唬褐厍焓写笞闱?龙岗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