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3 01:4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我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对何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一忌忙乱,二忌简单,三忌虚假,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找出错误的所在,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1)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2)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3)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实验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学生的操作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如下的设计:(1)变视听信息相互干扰为协调一致,笔者认为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又可以听教师讲解。在实验原理讲解时,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效率大大提高。(2)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由于教师不熟悉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的缘故。有的教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认为我己经把它讲清楚了,你们也就会了。有的教师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而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很简单。其实既使是比较简单的骑车、游泳等动作技能,哪个人是一学就会的呢?只有通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可见性非常重要)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3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探究实验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我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首先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其次活动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不宜对学生制定统一的要求,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总之,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教法学法各有不同,功效不同,但他们之间有必然联系。实验教学是中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实验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但物理概念的教学同样重要,它是物理教学的基石,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正确领会概念,抓住概念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物理知识。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1、要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要正确地理解概念,就必须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正确地掌握概念,切不可只进行文字说明,让学生死记硬背。例如:“密度”这一概念的教学,通常用公式ρ =m/v 来定义,倘若不讲清楚其本质意义,学生会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认为ρ与 m 成正比,从而形成错误观念。教师只有抓隹“密度”概念的本质特征,讲清其只与自身的性质有关,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密度”这一概念。

2、要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物理概念,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定义的,但教科书往往只从正面以单一方式叙述,教师倘若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会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片面性,缺乏立体感。如果教师在讲概念时,能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方面多角度地去剖析,阐述,定可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压强”这一概念时,除按教科书上叙述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单位面积上压力的大小;其大小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大小的改变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进行比较与归纳,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

有些物理概念,既有表面上相似的一面,又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防止混淆的作用。例如,对“压力与重力”的辨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⑴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⑵力的作用点。⑶力的方向。⑷力的大小。⑸力的示意图。通过以上对比,可让学生正确区分压力与重力。

4、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定义式和导出式

物理概念的定量描述是通过数学公式来实现的,我们常称之为定义式。例如,电功用 P=W/t。但从这些定义式往往导出另一些公式来。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对这些定义式和导出式进行辨析,弄清它们的适用条件,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大有好处的。

5、通过解题训练强化物理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设计一组选择题或判断题,通过解题训练,加深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磁场”这一概念的教学,我们可以设计下列一组判断题供学生分析判断:(1)磁场看不见,但我们可从它表现出的性质来了解它(2)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曲线。(3)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场越强。(4)磁场中某点的方向和放在磁场中小磁针方向一致。⑸磁感线可以相交。通过判断分析,学生对磁场有了清晰的认识。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教学规律,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的教学一定会取得成绩。

第二篇:加强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加强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巧设问题,灵活运用概念”五步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关键词】概念 五步教学

我校 06级高一在学生入学近一学期时,对学生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你认为最难学的学科是什么?近80%的学生认为最难的是物理。问:为什么?四个选项:A、上课基本听不懂(10.7%),B、听懂了,课后又不会做了(26.4%),C、原题会做,题目变了以后有时就不会做了(32.1%)D、题目复杂了有时就不会做了(31.8%)。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对基本概念难以理解,或难以理解透彻,以至于听不懂或不会用,更不要说灵活运用。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学生学好物理、灵活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复杂的物理问题,抓好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关键。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下面我就如何加强物理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第一步: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

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杨振宁说过“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这样的情景:磁悬浮列车以432km/h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蜗牛在10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4.0s;例2:麦克拉伦F1LM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3.2s;例3:宝马Z4跑车0→60km/h加速时间3.2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km/h加速时间15.6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到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

通过第一步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主观感受到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学生对加速度有了具体的物理图景后,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如何来突破呢?我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A车在2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B车在3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让学生感受,让他们自主认识到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要说明具体问题一定需要另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即为加速度的方向,学生们恍然大悟,有豁然开朗之感。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步,必须经过一段教学过程才能完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掌握更牢固、更持久。当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具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尝试给有关的概念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物理素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当,很多概念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归纳准确。对物理概念的教学也应该有长计划,短安排,绝不能期望短期内完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基本概念的初步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体会,琢磨概念的内涵。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定义进行剖析,加深理解,最后附上部分练习题。如各种力,位移,动量等物理量的教学我就采用先引导,后由学生自己对物理量定义,然后逐步完善。这样作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物理量产生的条件和怎么样给它以定义。如电场强度,磁感强度,电势通过这样的程序教学,使学生逐步领悟物理学中概念产生的特点,同时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

第三步: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

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后,学生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定义式v=Δs/Δ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学生基本上可以从文字语言描述加速度和数学语言描述加速度;但由于学生所具有的物理知识不足和思维的局限性,所下的定义不一定完整,甚至下出错误的定义。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相互启发,不断纠正错误,直至得出完整、准确的定义。同时,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更准确地理解概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例如在高一第一节《力》中我就给学生提出这样系列的问题:“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定义?”;“能不能把力定义为是手对黑板的作用?”;“如何给一个物理概念下定义?”;“定义中‘相互’两字如何理解?”;“力的相互作用有无先后?”;“平常说的体力、脑力、生产力等是否就是物理中的力?”。从一个熟悉的概念引出一系列他们从未想过的问题,必然大大激发了他们思维兴趣。这样逐步使学生懂得掌握概念靠“记”是不够的,理解才是掌握概念的关键。促使他们会思考、爱思考、直至勤思考。最后归纳出准确的定义。

第四步: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

解决物理问题就是运用记忆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的提取和检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当学生理解概念后,用多种科学的方法记忆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第五步:巧设问题,灵活运用概念

学习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在此环节,我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加速度”的概念,利用下列问题进行应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距地面10Km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m/s,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层中降落。在距地面1.2km时,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并且达到地面时恰好速度为0。求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高了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物理概念运用自如。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五步”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郝瑞玲,樊晓莉五步教学法初探.甘肃教育.[J].1999,(Z2).

[3]樊伟新.“加速度概念”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思路.浙江上虞中学.人民教育网.2005,(08).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是:

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 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正常的思维活动是有序的。按照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发展。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实践与思维活动,就能使思维按层次展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在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培养起来的兴趣,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时,应努力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第一节 “ 绪言 ” 课中,设计多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力、热、电、光的现象,并动手操作简单的仪器,在学主眼前揭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许多新奇的问题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即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物理实验能够创设真实的、排除干扰因素的物理环境,使物理学家更好地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也同样能创设适合于教学活动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方式深入理解掌握前人己认识到的真理。学生在操作、观察、测量基础上获取感性认识,通过分析、归纳、推理、抽象等思维活动建立概念,得出规律,并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设计实验教学要把发掘实验的物理知识内涵 , 体现实验中的物理规律作为核心 , 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作为出发点。《大气的压强》的实验教学设计:

1.教师请一个学生协助演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提出问题

2.每个学生配备一个皮碗,把皮碗用力压在桌面上,皮碗很难与桌面分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实践体验)

3.把皮碗压在课桌竖直的挡板上,然后在皮碗的蒂上挂重物,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其力学道理(寻求解答)

4.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定大气压强值(测定性实验)5.设计“玻璃移动器”(实际应用)这些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

三、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实验教学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初步的锻炼。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操作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而敏锐的观察、熟练的操作又是创造性思维得以产生的基础。因此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既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但绝不能把实验仅仅看作是单纯的技术训练和操作练习。应从实践与思维、动手与动脑的相互联系来认识实验对培养技能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方法

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启发学生从接触物理科学开始,就初步地理解和熟悉基本科学方法。实验教学是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科学研究过程的缩影。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教学实验与科学实验的共同点,以便研究如何对学生系统地进行科学训练。一般说来,实验教学基本方法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实验探究法:例如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测出电流强度与电压的关系和电流强度与电阻的关系,归纳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其特点是:实验探究在前,归纳结论在后。

实验验证法: 这是一种推理,判断在前,实验验证在后的研究方法是与想象,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是人们的认识能力充分发展的表现。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推论、判断得出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的方 法。例如,伽利略在研究物体惯性时进行的无摩擦理想斜面实验。五.形成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科学实验要求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对学生 “ 严谨治学,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困难和失败,磨练坚忍不拔毅力 ” 的教育。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目标之外的现象,乐于、敢于多问几个 “ 是什么 ” ? “ 为什么 ” ?鼓励学生在科学与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其他实验方法。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过: “ 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甚至可以说更重要。” 《液体的压强》的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常规实验,得出规律).教师引导:在甲乙两只大烧杯中分别盛有纯净水和盐水。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设计实验方案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在实验中遇到或想到的问题

(1)先把探头放入液体中,再将橡胶管与玻璃管连接好。怎样探究规律?(改变条件,逆向思维)

(2)如果没有控制探头 “ 深度相同 ”,能否区别纯净水和盐水?(3)还可以设计什么方案区别纯净水和盐水? 制作简易压强计。制作简易密度计。

(学习浮力知识后)„„„

六、强调学生实验技能规范性

测量工具操作要求: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钟表测量时间、调节托盘天平,使用游码,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读电能表示数、读电阻箱的示数 实验设计要求:测定性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的教学要求、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的教学要求、用身边的器材或给定的器材进行简单的定性实验探究的教学要求、根据实验数据归纳表达实验结论。. 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如:调节天平的平衡,电表、弹簧测力计的调零等). 组装:有电路图或力学的器材装置图的,要写明按图连接实物。没有的,要写出实验装置组装的主要过程。(如:用细绳做两个绳套,分别栓牢在杠杆的 A 点和 B 点处;又如:用细线把石块拴好,使其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 对实验前器材的初始状态,实验中应注意的地方要有交代。(如:调节杠杆使其在 水平位置平衡;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 阻值最大位置。)4 . 要有 “ 用什么仪器 ”,“ 测什么物理量 ”,“ 用什么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及记录在数据表格中的叙述。. 测量次数根据实验目的确定,一般只需测量一次即可。. 对于间接测量,要写出利用直接测量数据求待测量的依据或公式。(如:天平量筒测密度 ρ,伏安法测电阻), 但不用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如灯泡的功率: P = UI =2.5V × 0.3A =0.75W。)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步骤】

(1)将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所受到的重力 G,并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或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所受到的重力 G,并记录在表格中。)

(2)按示意图组装实验器材。(3)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使弹

簧测力计从图中的位置 A’匀速竖直上升到位置 B ',钩码从位置 A 匀速上升到位置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F,用刻度尺测出 AB 间的距离 h,A’ B ' 间的距离 s,将 F、s 和 h 的数值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4)根据和测量数据,计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并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实验数据记录表】

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表 物理概念的定义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 物理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物理概念是人们将物理发现和认识的成果加以总结、概括而来的 物理概念的特征

在生活中,可以见到这些现象,如天体在运行,鸟儿在飞翔,河流在流动,树叶在摆动等等。若从它们的共性去考虑,就会发现其共同的特征: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抽象、概括以及数学推理等科学思维,建立物理概念 “(机械)运动 ”。可 量化的物理概念即为物理量,可以用数学和测量联系起来。是形成物理规律的 “ 元素 ”。

密度、速度、温度 „„,等物理概念都具有定量的表示,也有的物理概念看似是不定量的。但它们也隐含着定量的含义。如 “平衡状态 ” 的概念,其定量的含义是:物体平衡条件为合力等于零 物理概念的分类

初中物理涉及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反映物质属性的。如:惯性、密度、比热容、等。

第二类是反映物体性质的。如:运动、速度、功率、电阻、质量、能量、电、磁、等。第三类是反映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如:力、压强、功、热量。

第四类是一些描述物理现象的名称。如:匀速直线运动、形变、熔解、反射、折射、电磁感应、等。

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物理情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一定的观察、体验、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找归纳物理现象的共性,从而建立新概念,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觉得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分析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教学设计关键词: 生活经验 引导思考 抽象本质 定义概念

2.运用实验设计物理情景

用实验方法描述概念的特征,刺激学生的感知,唤起思维。其优势在于现象明显、排除干扰、可重复,通过对物理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共同本质属性,以此建立新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关键词: 实验现象 引发问题 归纳分析 定义概念

教师:在学校运动会上,咱们班获得了团体金牌,这块奖牌是不是用纯金来制造的?如果哪位同学能够鉴别出来,这块奖牌就由他来保管。(学生提出比较颜色、软硬、声音等,但又觉得不能确定。)教师: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物块的质量与体积,记录数据。)教师:注意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计算、交流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教师: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定义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密度。

3.利用已有知识设计物理情景

由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出发,联系新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意义,从而引出新概念,将其纳入知识结构中的适当部位,产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这就是概念同化。教学设计关键词: 已有知识 提出问题 归纳推理 定义概念

教师:甲同学把重 100N 的 A 物体,匀速提到 6m 高的 3 楼用了 60s ;而乙同学把重 50N 的 B 物体,匀速提到 9m 高的 4 楼用了 30 s,甲、乙分别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学生:甲做功 600J,乙做功 450J。

教师:甲、乙在 1s 内分别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学生:甲在 1s 内做功 10J,乙在 1s 内做功 15J。

教师:甲一共做功 600J,多于乙;但是,甲在 1s 内做功 10J,却比乙少。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 “ 速度 ” 概念是运动物体在 1s 内(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 速度 ”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生:物体在 1s 内(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教师:把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4.重现物理学史设计物理情景

在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多处涉及到物理学史也物理学史内容也是中学物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发现,其思维过程与今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思路往往有类似之处,所以概念教学设计可借助于物理学史料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学设计关键词: 提出问题 回顾学史 重演实验 定义概念

教师 : 介绍科拉顿实验、法拉第实验的简单过程和安培日记.提出问题 : 科拉顿、法拉第的研究和观察方式有何不同?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为何能够成功? 科拉顿、安培为何失去 “ 良机 ” ?

让学生扮演不同科学家的角色,使物理课堂转变为物理学史发展的一个缩影,重演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探究实验,也是绝妙的设计。5.由高科技热点话题设计物理情景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 物理知识引领时代前进.现代前沿的物理知识或热点话题,是最能触动学生将 “ 物理 ” 与 “ 社会 ” 紧密相连的教学设计素材。由此引入新概念,学生不仅记忆深刻、思维活跃,而且是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教育的好题材。6.用小故事、小魔术、小幽默设计物理情景 学生喜闻乐见 , 注意力快速集中 , 大脑兴奋程度高 , 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素养。设计时选用的素材要紧扣物理概念,为概念教学所需,被概念教学所用。放得开,收得住。小故事:你是谁?

故事发生在天堂里。一场激烈的力学学术辩论会后,物理学家们玩起了 “ 藏猫猫 ” 的游戏。爱因斯坦大声数完 “1、2„„ 10”,取下蒙在眼前的黑布,他惊讶地发现牛顿就站在面前。“ 我赢了。我抓住牛顿了!” 爱因斯坦兴奋地喊着。牛顿却镇静地说: “ 你错了,我不是牛顿!”“ 老朋友,我是不会认错你的。” 爱因斯坦相信自己的眼睛。牛顿仍然不慌不忙: “ 你看我,一个牛顿,站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所以我不是牛顿。” 爱因斯坦这才注意到地板上画了个方框,牛顿就站在方框中间。爱因斯坦耸耸肩: “ 那你是谁呀? ” 故事的答案(帕斯卡)在复习时询问学生。教师接着讲后半部分:

爱因斯坦恍然大悟: “ 可不是吗,一牛顿的力作用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是一个帕斯卡。” 牛顿得意地笑了: “ 对啦,我是帕斯卡。” 这时,躲藏在沙发背后的帕斯卡再也忍不住了,他大喊道 “ 牛顿,你不是帕斯卡!” 大家都愣住了。

(提问学生:帕斯卡为什么说牛顿不是帕斯卡?)

“ 压强是说明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用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表示。” 帕斯卡加重语气说: “ 牛顿给地板的压力远不止一牛顿,受力面积也只是牛顿脚下那块面积,这得是多少个帕斯卡呀!” “ 多少个帕斯卡也是帕斯卡,我还是帕斯卡!” 牛顿继续开着玩笑。¡ °我晕!让我用狭义相对论来解释解释,这个、这个 „„ 我不玩了。” 爱因斯坦无奈地摇摇头。请你帮爱因斯坦算一算,牛顿到底对地板产生了多大的压强? 假设牛顿的质量为 70kg,双脚与地板接触面积为 350cm 2。(一算吓一跳,P=2 × 10 4 Pa 不得了,有两万个帕斯卡!)

小魔术;课前在矿泉水瓶侧壁和瓶盖上扎出小孔。表演时装满水,盖好盖子。教师用食指超压紧盖上小孔,拿起水瓶,水不洒出。递给学生,学生手握瓶侧,水即喷出。教师接过水瓶,水又不喷洒了。

小幽默:花园里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慢悠悠散步的乌龟先生竟然从蜗牛小姐的背上辗了过去,现场惨不忍睹。面对交警的调查,惊魂未定的小蜗牛说:噢,警官先生,这一切实在是发生的太快了!我真的什么也记不清啦。教师引导:乌龟明明是 “ 慢悠悠的散步 ”,小蜗牛为什么觉得 “ 太快了 ” ?

总之 , 情景创设对概念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物理概念教学内容有多种理解,学生认知能力也有所不同,以情景创设的多样性为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逐步优化学习方式,以多样的交互方式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才能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与不同认知的需要。

1.更新理念----以新课程 “ 三维目标 ” 为指导

课程标准赋予了概念教学以更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在概念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概念教学是认识客观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建立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概念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 “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凡是生活中常见的概念、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概念、社会需要的概念都可以选为教学内容。

对“力”的概念对学生构建整个力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前 , 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物质”、“相互”、“作用”等概念,这是形成“力”的概念的前期意识。引入“力”的概念时,先做“手推桌子”的体验,这时的手、桌子将被“物质”同化,“推”又能被“作用”同化。而手推桌子,桌子又有一个力作用于手,这种相互的关系,要通过大量事实和实验的支持转化为对“相互”的理解。如两段弹簧相连接 , 自两端拉伸或压缩弹簧时 , 分别观察两弹簧的形变。固定在小车上的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时观察小车的运动。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力”这一物理概念的内涵就丰富了,从而形成正确的“力”的概念。

2.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认知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好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概念教学设计特别强调面对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社会性、情境性,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学习新概念的作用与影响。

对于已经形成的错误概念要及时纠正。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铁块、石块沉入水中的现象,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铁块可以沉没于任何液体中的认识。讲授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看到的铁块漂浮于水银面上的现象,会认为不合常理。对物理概念教学产生阻碍作用。3.重视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物理的探究过程更接近人类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并体验物理学家们如何通过探究获得物理概念和理论,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必然会思维活跃,主动发现问题,熟练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探究是物理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设计 “ 浮力 ” 的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预习、提问、实验验证、讨论分析的教学流程.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列举到黑板上,从中选取部分有价值的问题解答。例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石头在水中会下沉,为什么乒乓球在水中会上浮,怎么证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等等。学生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往上运动,感知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方向、施力物体);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测的石头在空气和水中示数的变化,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必由之路。4.授之以渔----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接受物理方法的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大有益处。物理学研究方法很多,中学物理经常采用的有:观察和实验法、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比较与分类法、抽象与理想化方法、数学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法等。这些研究方法与物理观念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初中阶段在讲述 “ 沸腾 ” 这个概念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从开始加热一直到水沸腾后 5 分钟,观察水沸腾前及沸腾后温度的变化、气泡的数量及大小变化、汽化的剧烈程度等,从而得出 “ 沸腾 ” 这个概念。科学探究原来指科学家由于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研究获得的证据而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当前,科学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 “ 比热 ”、“ 沸腾 ” 等概念的教学就是采用此方法。

5.联系实际---用物理概念解释生活现象

物理概念教学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 学以致用 ”,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了解科学技术于社会的关系。这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比如在学习了密度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个玻璃杯从桌子上摔下了,玻璃杯碎了,那么,这些玻璃碎片的密度是否发生变化呢?通过学生的分析,让他们悟出密度没有变化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对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的理解,也进行了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课程标准增加了 “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对电磁波提出了 “ 知道 ” 水平层次的要求,二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关注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列举了有关电磁波应用的几个示范,如:了解微波炉的原理;了解移动通信中基地台的作用;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简单介绍光缆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在活动建议里要求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学习和了解,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从而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6.循序渐进----不过分强调概念的严密性

在教学中对物理概念的本质揭示得越深刻,就越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事物的本质,而不至被非本质的东西所迷惑。但是,决不能片面强调概念教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而忽视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个完整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一次能学深、学透、学到位的,它有一个由浅入深、多次反复的发展过程。尽管有的概念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但大多数概念的掌握都要经过几个学习阶段。

“ 电压 ” 的概念在第六章学习,但在第五章的 “ 学习电源 ” 里就涉及了这一名词,这是考虑到多数初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听到过电压这个名词,而对于学生,电源的使用并不要求对电压这个概念有较深理解,因而这个概念可以拿来就用。与此类似的还有 “ 能量 ” 等概念。

对 “ 温度 ” 这一重要物理概念的表述,教材中并没有特别强调温度的定义,而是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界的温度。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涉及热力学温度,课程标准在此没有再作特别要求。教材将热力学温度的概念放到了 “ 动手动脑学物理 ” 的习题中,作为物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给予提示。学生只需理解关于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将重点放在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上。7.张显个性----概念教学设计的多样化

新课程提倡教学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进行概念教学设计可作多种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讨论等,使教学途径呈多样化。课堂上如开展阅读、讨论、讲故事、竞赛、游戏活动,课外听科技讲座,参加科技晚会、科技游艺会、科技小创造,动用公共媒体、电视、报纸、科学期刊或因特网等,都能获得或提高对物理概念的认识。

如阅读有关温室效应的文章对加深 “ 热 ” 的有关概念会大有好处。再如在 “ 重力 ” 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谈自己对重力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谈到大气、水与重力的关系,有的谈到如果没有重力,飞机不会失事,人们可以站着睡觉,可以举起很重的东西,地球上不需要起重机等。总之,物理概念教学的设计要充分 “ 备 ” 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实践、发挥的空间。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心得体会

学习了《初中物理实验和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专题讲座,体会很深。认识到了很多的问题,拓展了我在这方面的教学思路。如: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是:

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 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正常的思维活动是有序的。按照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发展。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实践与思维活动,就能使思维按层次展开。

第五篇: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就初中物理中某一具体概念您是如何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并简要分析原因。

初中物理概念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为基础,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可以说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死记硬背,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物理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相关实际应用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九年级物理“密度”一节的教学,谈谈我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处理。

一、前后联系,做好铺垫

“密度”一节的概念收入,是在演示实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推出的。而演示实验中,测物质的质量是上节刚学的新内容,测体积是根据以前数学中学过的物体体积公式进行测量。对质量的测量,教学中是采用托盘天平进行精确测量的。在实际的测量中,对天平的使用步骤相对于其它物理器材来讲,操作稍显繁琐,所花时间较多,为在“密度”教学中演示实验时节省时间,在讲解“质量”一节时,安排了对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提前测量的实验,抽调六名学生分三组同时进行,其它学生观察操作的问题,并在实验结束时评价。待实验完全正确操作后,在书上画一个表格记录下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以备下节实验借用此数据,从而为下节教学节约时间做好铺垫。

二、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初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较少,思维活动往往依靠直观的现象。在概念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还可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像“密度”这类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教师过多的讲解上,不能将抽象的概念形成为具像。因此,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我对本节最初的构想,都是从实验教学来引入,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质量、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直观的数据更能为形成概念作好准备。

教学开始,让几个学生伸出双手,将准备好的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一一放在学生双手上,让他们说出感受。实验过的学生无不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声:“哇,怎么这么重啊”,“水好轻,水银好重哟”„„接下来再利用天平演示“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的质量”的实验并将数据公布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它们质量数据差异的巨大而感到惊奇、新鲜、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使学生获得与概念有联系的感性认识,又因不能解释其原因,使得学生急于了解原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骤然提高。在学生有了一个这样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上节所测量的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的数据,引入“不同物质,相同体积时质量一般不同”的结论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并印象深刻了。

三、优化教法,重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由教师引起,并在学生相互作用下,不断协调发展的“教师—学生—客体(教材、教具等)”系统的调整控制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应从教师提供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并能对教师所提供的素材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同时要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发现并提取一般原理或概念。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以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关键的一步。

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体验,学生已获得以下感性认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铁的质量大;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水的质量大;如果水的体积增大一倍,其质量也增大一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同种物质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一定。至此,我进一步提出:应如何比较不同体积、不同物体的质量关系呢?一些学生说用控制变量法,一些学生说同质量比较,还有部分说同体积比较。我先肯定他们的想法的正确性,到底选用哪种比较方法呢?再一步提示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电功率,还有速度,它们是如何定义的呢?”这一语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较多学生想道了“应选用同体积进行质量的比较”。教师及时归纳出“要比较不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只要比较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即可”这一重要结论。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的概念。最后,启发学生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表示这一概念。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科学地表达概念的物理意义时,要逐字逐句地研究概念的含义,如: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什么叫单位体积?为什么要说单位体积?取消这几个字行不行?让他们多加思考,加深理解。

不少学生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能理解,因为这个结论很抽象,为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可采用类比法,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加深对新知识领悟。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练习本买得多,钱付得多,但不论买几本,某种练习本的单价是不变的,这就好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但对某一种物质来说,它的密度是不变的。这么简单的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比方,就清楚地揭示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真实含义。

四、针对考点,深化提高

密度概念在中考中时有考题出现,如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判断,对物体密度变化的判断,以及涉及到相关的图像问题,都需要对密度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的理解。因此,在概念教学过后,多例举一些应用方面的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以概念的理解主。如像:一瓶墨水在用了部分后剩余墨水的密度如果变化?家庭中所用的液化石油气一段时间后,其密度如何变化?医院里病人所用的氧气瓶中的氧气用了一段时间后如何变化?平时生活中说的“铁比棉花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分析判断中,加深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同时结合相关计算,明白“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的意思。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能认识到密度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对生活中物质的密度大小,宇宙的物质密度有了强烈想了解的渴求,让他们对物质密度测量有急切想操作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按照了新课标的要求去教学,学生对本节的概念才了清楚的认识,才有了本节概念教学的良好效果。

这这节密度概念的教学,我认为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还应当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才有利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仁寿县大化镇松林九年制学校 刘纯清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下载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范文大全)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月和初级中学 邓开冰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社会要想进步首先是科技的发展,学习物理有很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来探究未知的领域,找到新的答案,是科技......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一) 光、电、热、力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三要素是:......

    聋校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聋校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 吴玉花 【摘要】: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的基本组成元素,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必备知识。聋校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聋......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中学唐 滔 摘 要: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 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 初中物理是启蒙学科,这个阶段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概念教学。物理学中很多规律和定律的表达形式都是由若干个概念构成的,因此,这些概念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摘要: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只有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才能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创设......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摘 要: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 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