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与分析
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指导思想
为了规范课堂教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大力实施课堂改革,推行“五环教学模式”,把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和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要求教师做到制定最佳教学方案,异步教学,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大胆进行以发展能力为本的教改试验,使学生想学、爱学、悦学、会学。教师想教、爱教、乐教、善教。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保证。二、五环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激情创设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疑难汇集
教师点拨 课堂归纳
盘点收获 达标测试
拓展提升
1、激情创设
明确目标
创设导入,教师一定要有激情,由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标认定,即要明白一节课要干什么,它是教师根据教材制定的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知识要达到的程度,同时也是主要知识的体现。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养成把握和概括知识的能力。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师生都应重视这一环节。目标的把握要准确,目标设计要具体、细致、适度,内涵要广,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联系,目标要体现学习方法。此环节还应包括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即教师要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运用的学习方式、方法等作出具体的、详略适宜的、正确的指导,使学生的自学有所遵循。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朗读的形式掌握目标较好。
(一)“激情创设
明确目标”分析
1、设计的科学性。
学习目标不等同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让老师看的,而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的,因此备课的教学目标和上课学习目标的表述可以不完全一样,比如说学习目标最好写明让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方法掌握什么知识,而教学目标只需要让老师明白本节课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可以,所以课件上的学习目标坚决不能写成教学目标。
2、衔接的自然性。
课题出示的时间,倡议每节课都应有一个导入新课的设计,当然导入的形式很多,如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等,所谓的“激情创设”,目的就是一上课就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的开始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这节课成功了一半。当然若没有特别的导入设计,课件上根本没有必要非写上“激情创设
明确目标”这样的标题,连导入的设计都没有,哪来的激情创设,一定记住课件是为我们上课服务的,但其内容展示一定要和我们的设计相符,要不然让人看了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让听课人觉得别扭。
3、目标的明确性。
出示目标后一定让学生真正明确其内容,并不仅仅追求体现课堂模式的一个环节,刚刚出示就匆匆而过,学生根本知不道其内容,哪又怎样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清楚的情况下,完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主动地学习知识或掌握技能。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要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学情。教师要及时发现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及时予以正面引导。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给以适当的启发点拨。教师一定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做。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允许同桌或前后桌互相询问或讨论,互解疑难,取长补短。教师同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设计出下一环节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步骤。指导自学,教师要及时组织、调控课堂,有步骤、分层次实施目标,让学生知道通过什么方法,用多长时间,采用哪些步骤去完成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自学有所遵循。
学生小组之间把自己在自主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提交小组内,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探究交流,本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其他小组交流,再解决不了的问题向老师寻求帮助,为展示交流做准备。教学中要求组长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对于提出的问题要启发小组间帮助解决,即兵教兵,教师能不讲的坚决不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重点帮助解决。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分析
1、学生的主体性
此环节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设计,但不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就要求老师必须首先明确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最好课件内容上有问题设计,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方法解决所提问题。
2、合作的纪律性
合作交流并不是让学生随意胡吵乱闹,显得课堂气氛活跃,而是应该有一定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向心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是否建立了一定的学生活动的机制,建议成立固定的学习小组,由小组长组织本组的活动,使他们的集体智慧得到碰撞,同时能够把存在问题整理归类,不至于出现学生有问题无人整理,无人作答,组内活动没有明确的职责,出现交流时热闹非凡,提问时鸦雀无声,建议我们应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教师的主导性
此环节老师并不是没事可干,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情,并及时发现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及时予以正面引导,同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设计出下一环节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步骤,这也正所谓课堂上的生成,师生的碰撞。
三、疑难汇集
教师点拨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情的调查了解,抓住几个带有普遍性的关键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认真点拔。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发现自己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教师要选准点拔的问题,把中差生的问题和带普遍性的问题,作为考虑点拔的基点。学生能通过自学弄懂的问题一个不讲。点拔是启发性的,不能简单地讲出答案。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凡是学生学会的教师不再讲。教师要把在巡视中或学生汇报时忽略的问题和共同的疑难问题通过精讲、启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主动解决或改正。并让学生解决后说一说做错的原因,做对的关键是什么?或者问其他同学有没有比以上更好的方法来记住或解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疑难汇集
教师点拨”分析
这一环节重点体现教师的精讲,能不讲的坚决不讲,只要是讲的就是学生急需知道的,也是学生必须知道的,根据往年的考试经验,相信教师一定知道考点,能考到的地方一定讲透,学生必须会,比如九年级设计的每一道题都应直击中考,也就是所谓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堂归纳
盘点收获
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概括性总结,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述概括能力。通过以口头方式简短地总结本堂课的学习知识点和学习感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体味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归纳
盘点收获”分析
1、老师不要替代学生。最好让学生自己总结,说不全的让其他同学补充。
2、内容尽量要全。不仅是知识内容,还应有学习采用的方法。
3、标题要灵活。如“长话短说”、“谈谈你的收获”、“你学到了什么”……
五、达标测试
拓展提升
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否按照自学要求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测评完成作业是最终的检测手段。教师设计练习,当堂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的程度,通过作业布置,个体辅导采取弥补措施。完成作业则是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最后一次检验。因为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作业要有选择性和层次性,再设计学科知识的应用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是课堂的一个延伸。哪些是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完成的必做题,哪些是让有余力的好学生去做的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在备课是都必须安排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都出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真正做到“差生吃得好,好生吃得饱”。
(五)“达标测试
拓展提升”分析
1、问题设计一定要有梯度。有的课问题设计过于简单,追求的只是课堂模式的环节,而学习的实效性体现不够。
2、尽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的使用没有发挥到最大作用,课堂容量较少。
六、课堂模式的理解
1、课堂模式环节的相容性
所谓的“五环教学模式”,并不是把课堂的内容和顺序就切成五大块,其实有些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和“疑难汇集
教师点拨 ”,因为一节课一般有几个知识板块,那么每一个板块都应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点拨;还有“达标测试
拓展提升”这一环节,很多时候有些科目更适合讲练结合,针对性更强,也就是说课堂的中间环节也可以进行训练,未必把全部的题都放在课堂最后一环节,中间也是可以穿插进行的,当然这些不会影响最后的达标训练。
2、课堂模式的必要性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是符合辩证法的。“教学有法”是指教学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具体说来还应该有大致的教学模式。所谓“教无定法”是指任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每个教师应该在基本教学规律、原则和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变通,做到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有针对性,能做到这一步就是“贵在得法”了。
七、听课的纪律
听课期间一定遵守纪律,发现听课期间部分听课教师忙于其他事务,难道忙就忙在听课这一时,听课这也是一项工作,其他工作就这样明目张胆地挤掉这份工作,更何况课堂模式的听课是我们学校的重点工作,这样下去我们怎样才注重听课的实效性,不认真听课,怎样给老师们打分,分数没有参考性,教研组利用它对老师们考核又有什么公平性,甚至说你对上课教师的起码尊敬又从何谈起,又怎样达到我们听课的真正目的,课堂教学改革又如何推进?课堂模式怎可能建立并成为我校的特色?如果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听课,听课那真是只有增加教师负担的作用,建议教研组、年级组一定开会加以强调听课的纪律,把听课纪律列为考核的一项,坚决禁止一切影响听课的其他活动,教研处也根据每组、每级部开展的现场活动随时检查,并把它列为教研组、年级组考核的一项。
八、工作安排
1、每个教研组、每个级部利用两周的时间各选一名优秀选手进行评比,第一周周末确定参评教师名单报教研处,并安排好第二周跟踪听课的时间和班级报教研处,教研处根据各组、各级部安排情况进行督查,活动开展情况记入教研组和年级组评估。
2、从下周开始的第三周学校将安排各组的展示课,组织专门评估小组,对各组、各级部进行量化评估。
3、要求不能上重复课,若教研组和年级组人选为同一人,本人成绩既代表教研组也代表年级组。
教研处 2011.11
第二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加以选择。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传递──接受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这种模式在介绍讲解性的内容上运用比较有效,不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运用这种模式时,最好选择难度适宜、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教师应多启发。
(三)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运用这种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引导学生探究结果。
(四)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迁移。
(五)抛锚式教学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六)现象分析模式
现象分析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出示现象→解释现象的形成原因→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
(七)合作学习模式
它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八)发现式学习模式
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
另外还有研讨教学模式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总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它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教师可根据校情、学情、教学内容的特点等独立运用,也可综合运用,还可自创新型教学模式,彰显教学特色。
四、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第三篇: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24字课堂教学模式”内容:
“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24字模式”分项解读
“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如下几种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A: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
B: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C: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求;
D: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3、全面发展的理念 全面发展不是“大一统、齐步走”,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特点和特殊教育的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四种课型设计要领: 以课堂教学24字模式为总纲,“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设计要领旨在通过设计要领的剖析,引导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新授课教学模式案例设计要考虑六点:(1)、如何导入(2)、自学提纲(3)、自测题(4)、预估出现的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6)、设计分层题组。
2、复习课的“以练代讲”模式案例设计时考虑四点:(1)、复习的是哪一段的知识,这一段知识有几个知识点,几个基本方法,哪些重要哪些次要。(2)、那些基础题能展示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3)、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哪些知识链接较多。(4)、这些知识点和方法在新课程的考试中如何考?
3、习题课“分解任务,小组展示”模式案例设计时应考虑五点:(1)、今天习题课要巩固那些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方法。(2)、今天习题课要和哪些知识链接,做哪些拓展和延伸。(3)、有几个小组,设计几个题,每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分配。(4)、每个小组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点评?(5)、用什么方法让小组展示。
4、评讲试卷课“找准问题疑难,题组分解补漏”模式设计时应考虑四点:(1)、测评的是那些章节的知识?(2)、这次测评的共性问题和疑难有几处?具体体现是什么?症结在何处?(3)、根据问题疑难,涉及的题组是什么?(4)、这些题组用什么方法解决,教师如何讲解提炼?
●一节好课的五个标准
1、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地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同学中的多数学生有效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富的课:教师能引导学生及基地深入知识的产生过程之中,经过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结构。
4、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不因公开教学而演练,不因示范教学而作假。
5、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反思与重建.
第四篇: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昔阳县北关小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精髓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先学”可以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自学和练习,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评定、补充与更正,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历实践的过程;所谓“当堂达标”,就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扎实训练,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贯彻“三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精讲精练,少讲多练,突出重点。课堂讲授时间不超出20分钟,训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活动面不少于60%;全方位进行课堂效益反馈,课堂达标率不低于80%。音、体、美等技能科的讲授和训练时间要打足,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课堂教学效果目标: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三、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语文“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1、模式结构
读通课文
感知语言
诱导 ↓
↓
↓ 读懂课文
理解语言
引导 ↓
↓
↓ 读好课文
品味语言
指导
2、意义释要
①该模式是根据一篇课文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分三个教学环节,遵循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必须经历循序渐进训练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循导学读,以达到阅读教学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的目标。
②该模式特别强调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的。“导读”应该是“导”与“读”、“教”与“学”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的统一体,同时也充分体现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交流和多角度全方面的信息反馈。
3、操作提示 ①读通课文。
第一步:正确认读。即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做到“六不”(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破词句,不截断,不重复)
第二步:整体感受。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课文。要有意识调动感悟,从整体上全面感受课文的言语材料,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两步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可以合并或穿插进行。读书时间必须充分,课文不读通、不读熟的不进入下一步骤。
②读懂课文。理解内容,弄清较难懂的词句,从叙事状物的角度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读好课文。有感情,想象,体会,从表情达意的角度领悟语言运用之妙。
第①②两个环节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有时可以合并或穿插进行。
4、说明:
①该模式只是一个基本模式,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程式。由于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不同,课文的类型也不一样,因而在实施中对有关步骤和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或删减。教师对基本式运用熟练以后,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的课文构建若干变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形成灵活多变、新颖的教学风格。
②每节课的口头或笔头作业时间应不少于8分种。
(二)作文开放式教学模式
1、模式结构
三个环节:作前导学吸收———作中启练评改———作后互改品赏
六个步骤:感知积累—口述交流—尝试习作—导评自改—互评互改—评读赏析
2、意义释要
①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为基础,将认知、技能、情感、意向为教学一体化目标,注重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动态开放的教学特点。
②该模式以情知意能组合教学为核心,体现学生交往合作的参与过程,体现教师启发、引导、点拨的主导过程,实施向生活开放、向情感开放、向口语开放、向实践开放、向其他学科开放。按“三环六步”进行开放式民主型的自主学习活动。
3、操作提示 ①作前导学吸收 要引导广泛阅读,加强作前材料积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多途径收集素材。
②作中启练评改
这一环节包括“口述交流—尝试习作—导评自改”。“启”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创设学生需要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在构思、成文、讲评、修改等环节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突出学生的讨论、交流、互相评改,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与合作学习。
③作后互改品赏
讲评要及时,倡导学生自改、互改,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自改能力。
其讲评的基本流程为:简评—展示—修改—交流。
讲评要有重点,目的要明确,方法要灵活。如综合讲评、对比讲评、专题讲评、佳作讲评等。应给学生创设一种人人参与讲与评、积极主动修改的情境,让学生写出鲜活的文章,倾吐富有个性的语言。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展示写作才华搭建平台。
(三)口语交际教学基本模式
1、模式结构: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由练说——合作交流——评价总结
2、操作提示
⑴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习兴趣;巧妙导入新课,优化交际心理。⑵模拟交际实践,创设交际情景;揭示话题中心,进入话题情景。
⑶围绕交际目的,明确角色关系;准备交际内容,练说交际语言。⑷认定角色身份,小组合作演练;人人参与练习,选手大组练说。⑸师生共同评点,评价交际效果;互说交际感受,总结交际经验。
(四)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A.新授课教学程序之一
基本训练、新授导入---进行新授、巩固练习---课堂作业、课堂小结
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上课一开始进行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安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作用。也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进行一些必要的知识铺垫。
新授导入(1分钟左右):引出新知,揭示课题,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新内容导航,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进行新授(15分钟左右):这是新授课的核心部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
巩固练习(6分钟左右):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练习应采取多种形式,也可以分散进行。
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应习题或教师自主编制练习,教师要关注学困生,要做到当堂反馈,及时订正。课堂作业一定要在课内完成。
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一个简单的小结,这一环节也可以安排在课堂作业之前。
B.新授课教学程序之二 自学---反馈----探究-----应用
自学:教师在课前乃至前一天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对新授课内容进行预习。反馈:在新课开始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围绕“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交流,实现“以学生教学生”。
探究:针对学生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亦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索、交流提高获得知识和技能。
应用:学生通过自学、反馈、探究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提升。
C.新授课教学程序之三
创设情境---进行新课----总结提升----课堂练习----反馈矫正 创设情境:在进行计算、概念、统计、公式等内容教学之前,创设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场景或童话般的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进行新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
总结提升:在新授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实现认知结构上的提升
课堂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巩固、理解、深化,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反馈矫正: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结论要及时反馈、给予矫正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确错误原因,搞清事理,提高认识。
D.练习课教学程序
复习旧知----基本练习----对比练习----课堂作业----拓展延伸 复习旧知: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让学生唤起表象,以利于投入练习,为练习作必要的准备。
基本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比较浅显的、基础性的练习让学生练习,也可以进行一些基本技能或基本能力方面的训练。对比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容易错误的、题组对比式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从中发现本质特征,达到概括提炼、总结提高的目的。
课堂作业:可以解决教材本身编制的习题,也可以设计一些能应用所学的核心内容解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拓展延伸: E.复习课教学程序
知识梳理----概括提炼----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知识梳理:按照知识形成的先后顺序或逻辑结构对所要复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网络结构。
概括提炼:对一些重点知识或数量关系等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概括提升,为练习作准备。
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时巩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期达到熟练应用。
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一些不同的解法给予及时的反馈、评讲,达到互相学习、整体进步共同提高。
(五)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A、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1. 准备、呈现
(1)热身、激发动机; ⑵回忆; ⑶复习、补缺漏; ⑷明确任务;(5)引入新内容;(6)讲解新内容;(7)操练新内容。
2. 巩固、拓展
(1)归纳小结; ⑵巩固性操练;(3)拓展性操练。3. 反馈、布置作业
留一定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性的教学。注意问题:
①.准备阶段目标是为提出新的任务作铺垫和准备; ②.引入新内容时尽量以旧引新;
③.呈现新内容要设计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新的知识;
④.归纳并不意味讲解语法,小学生原则不作语法分析,应引导他们梳理所学的内容,逐步地找出或领会语言的规律;
⑤.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性的操练和发展性的操练,这种操练和发展应以做事情(完成某一任务)的形式进行。
B、对话课教学模式
1.导入,激发学习动机,介绍对话课内容的背景等,呈现课文内容。
2.机械性操练,根据图片和对话内容,两人合作进行对话训练;意义性及交际性操练(问答、转述、讨论等);表演,把对话内容表演出来,进行强化训练。
3.语言知识的适度归纳讲解;扩展训练,两人合作编对话训练;布置作业。
C、习题课教学模式
1.核对答案,两人或小组讨论订正错题;分类精讲习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列举典型例题,归类总结。3.扩展训练,课后作业。D、练习课教学模式
1.要求学生在课前找出课文中重要的词、短语和句型,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部分段落(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准备),要求学生用重要的词、短语和句型造句。
2.单项练习、综合性练习、活用性练习。3.小结评价,课后作业。注意问题: ①.单项练习指与某一项题材的任务联系的练习,一般这种练习以通过情景性操练或任务完成为操练内容。
②.综合性练习、活用性练习都应该以做事情(完成某几项任务)的形式进行。
③.小结并不意味作语法小结,而是学生通过体验,找出语言的规律,一般鼓励集体完成小结归纳的工作。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肯定成绩,肯定进步,树立信心。
④.留一定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性的教学。
第五篇: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校四段滚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理念及背景:
(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指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打造真正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的、学生自治的、学生享有的课堂将成为我们的主要目标。
(二)应当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成长;我们应精简教师的教学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成长空间;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课堂的起点;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是自主课堂的归宿。教师学会引导、激励与学生学会探究、合作是自主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事。这些应当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共识。
(三)我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进取 内涵发展 创名优学校”这是我们的办学目标,随着我校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的完善,我校必将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探索一个适合我校学生的、富有24中特色的教学模式,既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需要,也是我校创名优学校的内在需求。二、四段环节的具体内涵:
四段分别为:问题呈现---自我感悟---合作交流---评价提升
滚动的含义:在一节课中反复展现四段教学组织过程,滚动的形式主要有
1、平行式滚动,即在所研究的问题中,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不强,这时采用逐个滚动解决;
2、递进式滚动,即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层层递进的解决方式;
3、内在式滚动,即在一个问题的四段式教学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需采取同样的四段式教学进行研究,这种方式称为内在式滚动。
(一)问题呈现
1、问题呈现的几种形式:(1)教师的情境设问(2)阅读后的疑问(3)学生思考后的发问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
2、从设计问题的层面上有(1)基础问题设计---体现理解性、思维性(2)综合性问题的设计:不同科目、同科不同知识、课内外综合等 体现实践性、探究性。(3)生成性问题设计: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学生预习自主提出的问题、课堂理解即时产生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理解、疑问通过梳理提升产生的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3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二)自我感悟: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作为目的,自我感悟成为学习的主要状态,不做无谓的交流,不做形式的交流。可以是自我鉴赏,可以是做题训练、可以是质疑、可以是体验、可以是知识的梳理建构。
(三)合作交流:在深入思考后,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的状态有:学生讨论、板书评析、师生交流、课堂辩论等。注意的问题:
1、由学生讲述、解释课堂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同学发言、演板、演示操作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观察、思考,随时准备完善和补充。
2、教师要注意多从正面引导学生讨论,对于错误要说出错误原因和更正的理由;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学生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发现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提升:我们这里的评价主要指的是课堂的教学的评价
1、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几种形式
2、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并重,目的是达到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本阶段的关键在于提升:主要指对知识的总结,过程的方法梳理,思维的元认知的分析。三、四段滚动式课堂教学的几点说明:
1、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中要始终以科学、民主的氛围笼罩,从而培养其意识,没有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没有畅所欲言的讨论和质疑,民主的课堂是讨论的基础。
2、对教学设计的要求
教学设计要突破,从以前的知识本位设计转变到问题本位的设计;教学过程从知识学习转变到问题解决;从听讲到体验。
3、对学生的要求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考是我存在的价值;提问是我思考的展现;课堂是我表现的舞台。
4、课堂评价要有突破:评价一节的课的好坏、水平高低,除了常规的一些标准之外,如:教学目标恰当、教学内容正确、教具和媒体合理等之外,关键就是要看这节课教师有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没有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没有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思维的个体差异;学生有没有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有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展示交流的机会,能不能主动地扩展知识、运用知识。
5、教师的作用在于:
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组织-----课堂教学的导演、课程标准的达成;
对问题的设计与引导-----启发、深化;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与提升------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