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的心得论文
谈数学学科在教学中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体会
海口十中 柯慧华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我在数学学科在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新课标》中也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平移和旋转》这课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我就通过了一个动画故事:两只小鸟发生争执。用这个学生感兴趣的事来突破重难点。在整个课中,使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色彩鲜艳的动画画面将学生带进欢快与于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随着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深入认识平移
和旋转
二、动态图象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平移、旋转、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四、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
整合应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乐学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所开展的整合研究中,我们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 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五、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麦当劳来了,大米饭还要吃”一讲到整合,我们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究实效。整合,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把各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我们开展的整合研究中,在学期初就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一定用传统方式来教。例如有理数的运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等,用传统教学一样奏效;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以及许多几何问题等,则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教,直观、形象,能展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其效果与传统教学很相比更胜一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老师,必须克服现代化教学设备对自己的影响,打消展示现代信息技术魅力的思想,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传播数学知识的观点,从材料的搜集、教学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到课堂教学,都必须自始至终地把传授数学知识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教学在课程标准制定的轨道上进行。
以上就是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加强学习计算机的应用,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使计算机真正为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的心得论文
农村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经验之我谈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面临一个新的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那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怎样的作用呢?下面就本人在数学远程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谈谈对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兴趣出勤奋,勤奋出人才,它能推动学生自觉地去寻找知识,激励学生不懈地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攀登高峰。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起来的。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接受教师居高临下的灌输与说教,使学生和现实世界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利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以及动画等媒体为载体形象直观的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师居高临下的灌输与说教到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比如在讲到图形的平移、旋转时,单凭老师讲解其概
念和特性的话学生是感到很枯燥的,如果利用课件,播放一段生活中常见的电梯、摩天轮的视频,学生的兴趣就被一下调动了起来,对知识的理解也较为透彻。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捷化、人文化而展现在人们面前。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很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七年级学生学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内容时,学生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动态地组成直线或射线,直线又动态的形成面,平面动态地形成立体图形。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比较抽象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运用对媒体的直观特性,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如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没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数值转换器,输入一个数,经过转换输出唯一一个数。这样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就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
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如在九年级下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的半径R、r与圆心距d在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关系,也可以在《几何画板》中做成可拖动圆心使圆移动,并在旁边分别显示两圆的半径R、r,圆心距d的动态变化值的课件演示,一方面学生可以动态观察两圆由远到近的位置变化和公共点数的多少,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从显示的数值得出不同位置下R、r与圆心距d的关系。初中新课程中的“平移、旋转、展开、折叠、对称以及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等等,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一些有动点或图形移动的数学习题,用《几何画板》等进行动态揭示,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讲《可能性》一章做“转盘游戏”时,学生一般制作的转盘比较粗糙,转动不灵活,这样就影响了游戏的公平性,而且我们有时候可能需要转动50次、100次、甚至更多,才能估计出结果,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但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一个转盘,模拟转盘的转动,并随机停止,在编辑框中显示转盘转动的次数,当电脑完成这些操作时,它会将在不同区域内的数据统计成表格,让学生真实感受转盘游戏的真实性,体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
数 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比如在九年级讲动点问题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点在图形上的运动轨迹,学生很容易分析出点在运动过程中各个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把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伸、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选用教学手段,如何呈现教学过程,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作为数学教学的尝试,必然会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数学教师加强学习,并进一步认识到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并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会引起教师的共鸣。首先,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
其次,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课,研究优秀的课堂实录,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自己设计教学活动的水平;
最后,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分析问题、积累经验,使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上传: 李延林
更新时间:2013-1-16 11:59:25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运用“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学设施尚未完善、采取班级教学形式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一般学校都不给予信息技术教师安排课下辅导。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的教学
在我校一周只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是作为所谓的副科来上的,但学生们是非常的喜欢。信息技术课一到,学体们是欢呼雀跃。教室里是充满了一派“喜庆”气氛。但作为教师,这时就不能任由他们胡闹了,要认真的上好这节课,让学生要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任由他们上上网就算了。所以作为教师,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不只是上上网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
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
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
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
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需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
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
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
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
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二、引导探究,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
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
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
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佳时间。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计算机对学
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
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
双聪慧灵捷的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于是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 “这张图表是利用 Excel 的图表修饰,大家想不想学? ”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时,我展示了课题: “这一节课,老师就和
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 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
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
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
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
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达到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 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前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3—6 人);第二,给小组一些简单预习
提纲的任务。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
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 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
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
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
较大的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扮演起 老师的角色,但有些同学却始终不敢去尝试。对于这些同学我与之对应的采用了 “一帮一” 的对策,也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同学带一到两个“学困生”,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
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
是“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设了 “我也能行”的良好学习心理,为今后学好其他学科起
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布置任务,体现层次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表现。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
“任务驱动法”,我在设计任务时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 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
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学生的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例如:我在修饰图表
这一课中所布置的任务分为三个层次: A、可直接在刚生成的图表上进行修饰。B、可将“我 的文档”里的“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统计表”打开,并生成图表,进行修饰。C、可输入有关的数
据,并生成图表。(教师提示,你可输入自己的月考成绩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 行选择,这样,不同水平的同学选取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极
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
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
形势,比如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
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
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他们“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行为,也就越来越 迅猛。例如,在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后,请同学们以两人一组的互助形式来完成,培养他们 的合作意识。我也会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稍加提示,比如,出示我做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贵州省罗甸县第二中学 莫会恂
【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552.0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35-01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www.xiexiebang.com)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出自:本网网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软件教学,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信息技术教学要采用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分等或分类。而是用来改进教与学。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多元化评价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六、信息技术教学课采用学生辅导学生,减轻教师辅导压力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
总之,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信息技术课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时兆慧.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谈》.十堰市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郑兴安.
[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温州四中,胡宏算. [4]《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顾琴芳.
[5]《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乔志强.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作者: 黎晓妹(初中信息技术广西初中信息技术一班)评论数/浏览数: 5 / 7921发表日期:
2011-11-16 10:29:58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运用“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学设施尚未完善、采取班级教学形式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一般学校都不给予信息技术教师安排课下辅导。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拾桥中学 唐东梅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运用“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学设施尚未完善、采取班级教学形式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一般学校都不给予信息技术教师安排课下辅导。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新课标心得体会
拾桥中学z张道雄
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新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技能,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艺教授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问题探讨》主要解答了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和落实三维目标、怎样进行新课程标准教案编写的问题;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徐强老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及常见问题》教材编写思路、教材内容介绍、存在问题及思考;海南华侨中学于红老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例分析探讨》教师上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安排和组织、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态度与情感意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细节、教师的语言、教师的应变能力、媒体的应用问题、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
通过培训,让我清晰理解到: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同时要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并且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
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无结束,不仅要把本次培训的内容、精神传达其他信息技术教师,且要保持学习的持续性,继续领悟、理解新课标,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拾桥中学唐东梅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