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与评析
《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与评析
(二)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年级:七年级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本课时包含 “ 回归 ” 和 “ 盼归 ” 这两部分内容。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 “ 依恋祖国、渴盼回归 ” 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与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知识。
(六)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七)教材分析:(参考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第 13 册)
本节课是第 13 册教材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二课时,本单元以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以 “ 回归 ” 和 “ 盼归 ” 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01|4.6i” 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是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 盼归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
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棕 “ 我 ” 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 “ 祖国统一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九)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师生问好。、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 “ 七子 ” 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 “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东方之珠》。、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 “ 东方之珠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教师播放录音,(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随琴演唱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师: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多次的强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创作的?(学生回答----罗大佑)、作者介绍----罗大佑
师: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若熟悉由学生介绍,若不熟悉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课件演示罗大佑相关内容:创作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等。、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播放 VCD 影片,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可分为几部分?(学生答)、实践分析歌曲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
师: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为歌曲的结构。下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第一部分的旋律比较平稳、温柔、亲切,而后歌曲在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第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时达到了高潮,把对东方之珠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把它们分开成为两个乐段,用 A 和 B 来表示。
而后来的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我们把它叫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1)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 VCD 伴奏进行演唱。
(2)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
(3)分组进行实践创造:伴舞、伴奏、伴唱、演唱等,对歌曲进行 “ 二度创作 ”。、过渡欣赏《鼓浪屿之波》
师:我们学唱了深情的《七子之歌》,欣赏了动听的《东方之珠》,也知道澳门和香港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台湾至今仍没有回归大陆,祖国人民期盼着台湾同胞的回归,台湾同胞也同样渴望着回到祖**亲的怀抱,你们听:(播放《鼓浪屿之波》)、启发学生情感
师: “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 ” 表达了两岸同胞间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多少人用 “ 浓得化不开 ” 的乡愁,呼唤着亲人和故乡。而词曲作者正是用这情真意切的《鼓浪屿之波》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之情。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案例评析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 “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围绕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教育思想,以 “ 回归 ”、“ 盼归 ” 为情感主线,以 “ 离愁 ”、“ 思乡 ”、“ 同根 ” 等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激
情。
组织结构:
这节课集欣赏和歌唱为一体,因而属综合欣赏课。总体教学结构承上启下,与本单元第一课时的《七子之歌》相互呼应,本课时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始终抓住歌曲中蕴含的浓浓的情感。通过欣赏不同形式、不同版本(声音文件、影视文件、图片文件)的音乐旋律,从多方位多角度感受歌曲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表演(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以及课前相关资料的自主查寻等多种学习方式,了解并掌握歌曲旋律及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以 “ 同为炎皇子孙 ”、“ 浓浓的思乡情怀 ” 抒发 “ 回归 ”、“ 盼归 ”、“ 渴望统一 ” 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达到 “ 以祖国昌盛、民族富强、和谐统一 ” 为己任的爱国思想境界。
拓展探究
现代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当成惟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当成惟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当成惟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突显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东方之珠》这类案例并非单一的音乐知识课,在教学中可将文学、地理、历史等其它学科相关的知识 “ 拿来我用 ”,以更好的为本课教学目标服务。比如本节课在课件制作中可再进行一些扩展:中学语文学科的阅读文章《乡愁》、潘长江的电视小品《风筝》等,都是以 “ 盼归 ”、“ 企望统一 ” 为主题思想的,只要教师科学地进行筛选、取用,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进行安排,对激发学生的情感、辅助完成教学目标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
《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
呼兰区杨林中学
陈宇
(一)课题: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二)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年级:七年级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 “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围绕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教育思想,以 “ 回归 ”、“ 盼归 ” 为情感主线,以 “ 离愁 ”、“ 思乡 ”、“ 同根 ” 等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激情。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本课时包含 “ 回归 ” 和 “ 盼归 ” 这两部分内容。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 “ 依恋祖国、渴盼回归 ” 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与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知识。
(六)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七)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二课时,本单元以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以 “ 回归 ” 和 “ 盼归 ” 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01|4.6i” 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是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 盼归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棕 “ 我 ” 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 “ 祖国统一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九)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师生问好。、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 “ 七子 ” 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 “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东方之珠》。、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 “ 东方之珠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教师播放录音,(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随琴演唱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师: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多次的强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创作的?(学生回答----罗大佑)、作者介绍----罗大佑
师: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若熟悉由学生介绍,若不熟悉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课件演示罗大佑相关内容:创作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等。、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播放 VCD 影片,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可分为几部分?(学生答)、实践分析歌曲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
师: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为歌曲的结构。下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第一部分的旋律比较平稳、温柔、亲切,而后歌曲在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第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时达到了高潮,把对东方之珠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把它们分开成为两个乐段,用 A 和 B 来表示。
而后来的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我们把它叫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1)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 VCD 伴奏进行演唱。
(2)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
(3)分组进行实践创造:伴舞、伴奏、伴唱、演唱等,对歌曲进行 “ 二度创作 ”。、过渡欣赏《鼓浪屿之波》
师:我们学唱了深情的《七子之歌》,欣赏了动听的《东方之珠》,也知道澳门和香港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台湾至今仍没有回归大陆,祖国人民期盼着台湾同胞的回归,台湾同胞也同样渴望着回到祖**亲的怀抱,你们听:(播放《鼓浪屿之波》)、启发学生情感
师: “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 ” 表达了两岸同胞间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多少人用 “ 浓得化不开 ” 的乡愁,呼唤着亲人和故乡。而词曲作者正是用这情真意切的《鼓浪屿之波》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之情。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
呼兰区杨林中学 陈
宇
第三篇:音乐与欣赏课《黑天鹅》
音乐与欣赏感想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潘红 学号:110403010039 摘要: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人内心的的情感艺术。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带给我们太多的美好。音乐可以让灵魂升华。让心灵得到释放。
关键字:音乐 黑天鹅
美好
音乐在我的世界里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我觉得那是一种灵魂的释放,不同的音乐带给我的是不同的感想。当然我比较喜欢的是流行音乐,并不是老师上课教导的民乐,当然我也不讨厌那种类型的音乐。虽然我不喜欢那种音乐。可也带给我太多的震撼。
就如老师那次放出的非洲人的那个组合。那种狂热带来的感觉让人汗毛都起立了。虽然我不喜欢听那种很狂热的音乐,不过也特别感叹他们对于音乐的热情。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非洲部落,那里的人民的欢歌艳舞。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大迁徙那样浩浩荡荡。还有老师放的那部音乐剧《天鹅湖》。看完这部《黑天鹅》,疯狂的舞者让人震撼,那种追求完美的精神让人感叹。黑白交替的天鹅,就如人性的两面,让人不知道是该赞美还是哀叹。每个人看完也许会有不同的结论。刚一开始,还以为是唯美的爱情片,在看完音乐剧《天鹅湖》的铺垫下,我本来觉这会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片子,不过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居然是惊悚片。差点吓死我,有点小小的恐怖。看完后我甚至觉得女主有点神经病,或者她一定患有精神病,哪有正常人是那么自残的。不过女主那种脱俗的美让人觉得是一个白衣天使。一个追求完美的芭蕾舞演员,为了从纯洁善良的白天鹅过度到邪恶魅惑的黑天鹅。她的心里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本她只是一个从小被母亲呵护,房间装满毛绒玩具纯真的白天鹅。但是她跟随着她的欲望一步一步的人格分裂,最终蜕变成黑天鹅,长出了邪恶之羽。可是她却伤了自己。看完后回想,女主的母亲对她是很严格的,她在母亲的心中永远是乖乖女,可是最后她却失去理智狠狠的用门夹母亲的手,再狠狠的扭那只手。其实看到那里我是心痛的,纵使父母的教育不同,可是这个世上最爱我们的不就是我们的父母吗?虽然父母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最终不是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吗?看到这里时,女主的那种精神上的分裂已经形成了。看完后想一下,其实女主是很害怕别人抢走她的位置,于是她把另一个想成是狠毒的敌人,想象敌人不堪的与自己抢黑天鹅的扮演,不惜杀掉了敌人,然而却是伤了自己。有同学说这是心理学方面的电影,虽然我不懂心理学,不过顺从与反抗,纯洁与淫荡,紧张与放纵,高尚与邪-恶,敌与我,放弃自我与找寻自我……这都是心理的巨大是变化,这也使这部片子在心理学中值得一谈吧。其实人都是这样的,在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邪恶与善良。在影片的最后,女主角的黑天鹅演绎的十分完美,黑天鹅的放肆旋转是如此的迷人,甚至比《天鹅湖》中的还要美,也可能是拍摄的结果吧。
选修音乐与欣赏这门课还是带给了我许多感触的,至少不会像某些课程枯燥乏味。不单单是老师介绍的几部电影,课程的内容也是带来许多惊喜的饿,我不懂乐器,不懂音符,不懂线谱。可是我热爱音乐,音乐会带给人许许多多的感触,当你伤感时,听一首欢快的曲子会让你心情好起来。当你躺在床上,听着音乐,你会感觉像是漂浮在一个奇异的世界,没有现实喧嚣。相信看过《钢琴师》这部电影的大多数人都会对音乐有很多感触,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教材中说音乐欣赏是人们通过听觉感受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与满足的一种艺术活动。音乐美是一种新奇的东西,它会让你哭,让你笑。不同的音乐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真正的音乐是心灵的按摩器,是灵魂的洗涤剂。假如生活中没有能够滋润我们生活的音乐,生活会将是何等的单调,孤寂、枯燥、苍白无力!记得有一句话说过,一首好的歌曲,是要用心去感觉,它也许就能触动你身体里那根埋藏最深的神经,音乐也有灵魂,音乐也有生命。生活中因为有音乐才生动,生活中因为有爱才多彩。用心去聆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的内涵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每首歌都有它自己的旋律,都会给不一样的人带来不一样的感悟。浅浅的律动,蓝蓝的忧郁,深深的吟唱,缓缓的动人,真切的感动。音乐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与感触,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在音乐的沐浴下生活会更加美好。参考文献:
[1]朱琳.音乐欣赏.贵州师范大学校级选修课简明教材.2014年版.[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3]蔡觉民.中外音乐鉴赏[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第四篇: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
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
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近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
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
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
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
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
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
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
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
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
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
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五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用音乐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作为对新教材充满满腔热情的我们来说,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说出你的话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中失去优
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的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想象,正因为想象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从而让学生说出聆听音乐作品后的感受。如欣赏曲《大海摇篮》,我用语言描绘了月光下碧波相逐的海面;再问学生:“歌曲中的还是美丽、平静的,可大海永远都是这么美丽平静的吗?我们再听听这段音乐,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么样?”在初听了《海上风暴》后,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就是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海的另一面直接从音响上给他们深刻地感受,他们要用语言来诠释对海上风暴的理解。
学生1 风很大,有巨浪,还有闪电,大海发怒了!学生2 它发脾气了。
学生3 像来了魔鬼,真可怕!学生4 好像要把船打翻了,好恐怖!学生5 我都紧张的发抖了,还肯定生气了!„„ „„
听听这些孩子的回答你一定发现他们有着不同凡响的思维,他们不说我们怎么能发现呢!
二、唱起你的歌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
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是快乐的、或是优美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等),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低段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如《小燕子》《嘀哩嘀哩》《春眠》等。在教学欣赏曲《嘀哩嘀哩》时,我想到首先要让学生感受“春天”体验“春天”的美,能充分感受春天带来的暖意,带来的笑声,用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学会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我在教室里提前布置了以“春”为主题的场景,让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氛围,参与讨论春天的种种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听优美的歌声《嘀哩嘀哩》去发掘春天的美,还可以自己编唱春天的歌曲。经过前面的体验,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角色,歌曲唱的异常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春天的声音。最后,我们开了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会,我认为这是对欣赏歌曲最好的理解。
三、跳起你的舞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性,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感知音乐的目的。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例如在欣赏《钟表店》时,请学生随着音乐的第一段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钟做动作,如眨眼的猫头鹰钟、点头的小鸡吃米钟、摇摆身体的不倒翁钟等,来表现出时钟均速走动的节奏。还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进行情节性的故事表演。如《龟兔赛跑》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音乐主题,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走进音乐,喜爱音乐。
四、动起你的笔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是我给他们讲了挪威的森林、圆顶的尖顶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们的图纸里多了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子里面画了小鸟,天真的认为杜鹃鸟不小心地闯进小房子里不停地转圆圈,原来是乐曲在低吟„„好美的画,好丰富的想象。
五、敲起你的乐器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给他,他绝对能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欣赏的歌(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例如:欣赏《可爱的动物》,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思维活跃,争先恐后,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用碰钟、三角铁表现小猫的机警和灵敏等等。又如在教学《鸭子拌嘴》时,学生听的比较模糊,我让每位学生手里都拿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在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注意提示学生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孩子们有了兴趣,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之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总之,小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快地容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发挥想象的空间,能说则说,能舞则舞,能奏则奏„„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值得深思并努力去探讨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