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参与式教学到高效课堂
由参与式教学到高效课堂
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经过10年的课程改革,现在走进我们的课堂,与以前相比,差异不大,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仍有很多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埋头睡觉的现象,仍存在课堂效率低下,教师身心疲惫,学生精神萎靡,教学负担过重的现象。教学质量因此很难提高,优秀率和合格率提升更是困难。
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作为课程改革核心环节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还不够理想。今年教研教培中心提出优化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我们通过全面调研、考察学习、充分酝酿,下决心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形成了《上桥中心学校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课堂,改革课堂,其核心就是参与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实践和运用。
这项改革不是搞“一阵风”,而是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是一个不断研究、实践、总结、提高的过程,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我们要构建的高效课堂必须通过参与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品德与智能素质、身心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我们构建的不是“杜郎口模式”,也不是“永威模式”,当然,他们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参与式教学的做法和经验需要通过过大教师在实践中总结提炼。
那么参与式教学究竟是怎样的呢?第一,参与式教学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课堂上学生是愉快的,会经常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会被他人充分尊重,平等对话,平等相处;学生是幸福的,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学生是有活力的,充满蓬勃朝气。总之,参与式教学要让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第二,参与式教学是由新的教学观念生成的。以往总是关注教师的教,一切行为都围绕教师的教而设定。比如:教案的设计主要考虑教师怎么教,教材怎么教;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教师教的方法;课堂往往被人们的理解为讲课等。新的教学观念要变教案为学案,变教研为学研,变讲堂为学堂,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等。第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应该是学生自学、互学、群学和自评、互评、的过程,第四,参与式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参与式教学并不是停留在对知识简单的掌握的低层次要求上,而是追求在知识掌握基础上的智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生成。在此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第五,参与式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先进的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落实到参与式教学中。
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参与式教学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但并不表明教师的作用削弱了,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除了需要更加熟悉教材、课堂之外,还要更加熟悉学生,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更好地发挥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二是参与式教学的最终落脚只是提高教育质量,除了使学生全面生成智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外,还要提高教学成绩。课堂教学的改革成败往往在于是否坚持,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持续的课题,我们不仅要把参与式教学持续的研究、实践下去,而且要使这项研究常规化,实践的目标是使参与式教学成为课堂常态,使每个学科的每节课都成为高效课堂。
第二篇:参与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参与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理念下,打造高效的课堂是师生的一致追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发挥无限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这需要每一位教师深思。
在这一背景下,“参与式教学”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推动学生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参与式活动设计时,必须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当适量;活动形式既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又要讲求实效,并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还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习惯。
在进行参与式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采取游戏式教学方式进行课题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中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把教学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游戏教学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不断学好新知识、新技能。
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交流互动,从课堂设计中的导入到最后的小结,都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去学、想学、懂学、爱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参与式教学不同于探究式教学之处在于,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全员性和合作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平等参与为中心”。
由于参与式教学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因此“分享感悟”成为参与式教学法的常规环节,主要做法包括:课前学生分享――每次课抽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近期的一些小感悟,主题不限,或者在特定情况下设定主题;课前教师分享――教师向学生分享近期感受,与学生一起成长;每次课堂结束后,在自主自愿前提下,引导学生以“微博”方式向老师分享对课堂内容的想法、感悟和建议等等。通过这样的分享,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更深,对生活的体验更加丰富。
参与式教学模式重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了学生的权利,树立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逐渐向“学”转移。作为教师,应抓住每个能为学生创造参与式教学的机会,为学生的参与创设更多更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倡创造性自主学习,既是课堂教学应坚持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周 群)
第三篇:实施语文参与式教学实现高效课堂
实施语文参与式教学实现高效课堂
校尉中学
谢应胜
一、.对传统语文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经验
参与式教学法是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关系的互动。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的关系是:①当老师的激励强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弱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把学习只看作是老师激励的推动。②当老师的激励弱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强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③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弱时,教学变得索然无味,缺乏积极性。④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强时,教学变得引人入胜有颇具诱激力。
三、本人进行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及效果
1、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环境。学生学习本来就应当是个能动的过程,可是长期以来,旧的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从容参与。在课堂45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有了这样一个活动的空间,不能只流于形式,还要注重效果。一般地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
(3)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主动参与。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2、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3、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
4、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讨论。一位大文豪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所以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准备一些材料或提出一些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有四人为一组的讨论或六人为一组的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2、小品短剧表演。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明,课堂教学要从多方面给他们刺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小品短剧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画面解放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核舟记》时,先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的情态。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变色龙》《皇帝的新装》等课的学习,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编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小话剧。老师适当指导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运用。再如《陈毅市长》一课,就是现成的剧本,更加适合于发挥师生之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共同学好、演好这场戏。这样一来,马上就搞活了课堂气氛,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堂由分层教学到分组教学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堂由分层教学到分组教学的实践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地随之改变。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以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几年来,我从国办普通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从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类教授的分层教学,到将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以构建积极创新、和谐生动的课堂,逐步改变了教学模式,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分层教学
分组教学
评价标准
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及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国办普通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自于各类不同层次的小学,由于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情况和家庭电脑普及程度的不同,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与计算机技能的操作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我将学生大体分为三类,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第一类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一无所知,属于完全的信息技术盲,他们在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因不适应学习节奏而感觉学习困难,导致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自信;第二类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但热忠于电脑游戏,对于其它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感兴趣,导 致在在课堂上难以专注学习;第三类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所了解,对各种操作技能都有一定基础,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打字速度快,自主学习潜力较强,但这一类学生中存在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根本不需要再进行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中容易出现“开小差”现象。
对于这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解决因个体差异而给课堂教学带来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的尝试
根据以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分析,我将学生分为三层:基础层、普通层、提高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任务驱动和评价标准。
1、基础层。这一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注重大量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的吸收,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标准采用“点评价”方式,作品评价以是否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点为重要标准,每落实一个知识点、每进步一点都给予肯定,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普通层。这一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注重潜能的开发,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能力。任务驱动要求在完成基础练习的同时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具备灵活应用的能力。对普通层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其积极向上,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作品评价以是否能够在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灵活多变的创新意识为标准。
3、提高层。这一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完成作品。对提高层学生采用“全面性” 评价标准,从作品的整体思想设计,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到创新意识和作品实用性给予全面性的评价,使这类学生可以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板报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尝试用分层教学。基础层,要求学生了解电子板报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布局,掌握最基本的word软件操作。布置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根据老师上课所演示的操作,完成单元练习中固定电子板报的版面,巩固基础知识点。普通层,学生在完成固定电子板报版面的同时,鼓励学生精益求精,灵活掌握版面设计,协调色彩搭配、改变插入的图片和艺术字大小布局等,增强学习灵活性。提高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要求这一层的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确定任务,设计版面,挑选素材,制作作品,并给出“全面性” 评价标准,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造力。
这种分层式教学,教师为不同层次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置任务驱动,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并 对他们进行分层辅导,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效的进行学习,增强了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落实。
三、分组教学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教育课程,我也希望在令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团队协作精神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我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在单元作品的制作中进行了分组教学的实践。
1、分组情况:我校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我将各班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平均分配,每个班分为6—7个组,每组由4—5名同学组成,包含不同层次的同学,并设立小组长。
2、任务驱动:结合社会时事、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各小组自主确立题目,创作作品。
3、制作要求:主题积极向上,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制作过程,并在作品完成时写出制作感受,并发布到电子档案袋中与其他同学共享。
4、评价标准:从主题的确定、版面布局、色彩搭配、图片的处理、自创图形图片的效果,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做到高标准、全面性。
例如:在演示文稿的学习中,我进行了分组教学的实践。以七年六班为例,该班级共29人,根据学生的层次分为6组,每 组学生都选定了一个主题,分别是:“北京奥运,我的骄傲”、“落实规范,争做文明学生”、“动漫天地”、“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航天知识”、“小说世界”、“塞翁失马”。每组同学由组长带领,围绕主题并根据组员所长分配任务,包括搜集素材、设计版面、调整图片、文字输入、动画设计等任务,再利用网络教室的功能将每个同学完成的内容进行组合加工,每组同学共同完成一个演示文稿作品。作品完成后通过电子档案袋进行发布,由老师和全体同学根据评价体系的标准进行评分,其中“北京奥运,我的骄傲”内容丰富、布局合理、链接到位,被评为最佳作品,“塞翁失马”设计生动,动画制作丰富,对学生有较强的实用性,也得到很高的评价。学生在单元学习后所写的感受中,很多同学都发表了通过演示文稿的制作自己得到的各种收获,充分体现了这种分组竞争的教学模式优势所在,既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又能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施展所长,确立自信,发现不足,使课堂教学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四、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的关系及实践效果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将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动手能力分成不同类型,对学生分层要求,异步施教。而分组教学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分组教学,来通过全面的、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分层教学是分组教学的基础,分 组教学则是分层教学的延伸。
在分层教学中由老师布置任务,每一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都要完成一个作品,能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而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教学,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落实与提高不仅仅是通过教师教授获得,还能够借助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互相帮助等方式更广意的获得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了学生间的合作及通过探讨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由分层教学到分组教学的实践,使学生在落实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促使学生自愿开动脑筋,学习知识,熟练技能,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式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能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课题。[参考文献]
1、《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讨》
2、《信息技术教学的三层台阶》
第五篇:G构建361度参与式高效课堂培训总结
构建361度参与式高效课堂培训总结
——如何上好一节参与式高效课堂
2014年8月29日,受学校委托,我对学校全体教师作了“少教多学,构建361度参与式高效课堂”、“如何构建合理学习小组”、“如何上一节【63】好课”等三个主题进行了培训。具体总结如下:
一、晓理念、明模式、懂结构 “晓理念”指要能理解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针对什么而言。
高效课堂是指“高效益、高效率、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高效”益指一节课中利用尽量少的时间让学生所学知识达到范围广、延伸远、记得牢、用得准。
“高效率”指在一节课中利用尽量少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数量多、收获大、速度快、展示精。
快节奏指一节课中步骤严谨、衔接自然、环环相扣、百密不疏。“大容量”指一节课中学生所学知识拓展化、贯穿化、互补化、吸收化。
理论的成熟是参与式高效课堂成熟的根本表征,理论的不成熟必然会导致行为的摇摆或盲目。
明模式指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在进行的参与式高效课堂是在什么模式的指导下进行的。目前,我校的参与式高效课堂定性为“361度”参与式高效课堂。
“361度”中的“3”指一节课的三大主体框架,即“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是针对每一种课型而言。(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361度”中的“6”指一节课中的六大主要历程,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质疑评价——总结归纳——拓展延伸”。(针对新授课)
“361度”中的“1度”指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度,包含“学习目标的精确度、合作学习得到位度、交流展示的精彩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
课堂模式是指导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一种“模子式”的有效指导。但不管是什么模式,我们都要遵循“三K三效”原则,“三K”指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三效”指模式的有效、实效和高效。
“懂结构”指在上一堂课时,是在什么课堂结构的决定下实施的。就我校而言,我们采用的是“1142”四段课堂结构模式,即以5分钟为单位,按作业评点(5分钟)、教师讲解(5分钟)、互动展示(20分钟)、测评反馈(10分钟)的时间分配比例进行组织课堂教学。
二、熟文本、重设计、知学情
“熟文本”指教师对教材一定要熟悉,要吃得透,用得当。要做到“文本任务化,任务系列化,系列任务递进化,递进任务具体化”。每个任务都要按照“学教展练评”的步骤进行。教指教师个别的引导和学生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学兵”。每个任务都要遵循“学教滚动,小步快进,巩固诊断”的原则。
“重设计”指教师要重视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编写要符合“一明五符三体现”原则:
一明:目标要明确、具体; 五符:A、符合知识发展的逻辑递进关系;B、符合能力的发展;C、符合人的认知能力;D、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E、符合学习的规律。
三体现:A、体现学科特点和学段特点;B、体现目标差异化要求;C、体现课型差异化要求。
导学案编写的要求:文本问题化,问题系列化,系列问题递进化,递进问题具体化。
编写导学案的先决条件:
不研究教材,编写导学案没有灵魂; 不研究考题,编写导学案没有针对性;
不研究课标,编写导学案没有高度。
导学案的特性:系统性、指令性、主体性、探究性、针对性、差异性、评价性。
“ 知学情”指教师要能充分的了解学生情况,并根据学情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和任务。
三、疏课序、看培养、巧组织
“疏课序”指教师在编写好导学案以后,要对整堂课的上课顺序有个连贯性的疏通。如果脑海里没有一个连续性很强的课序,整节课就是乱的,有时甚至无从下手。
“看培养”指在每一节课中看重对学生的培养。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包括培养小组长怎样带队,怎样安排人发言,怎样组织学习,怎样维持纪律,怎样去合作;培养学生怎样利用导学案学习,怎样交流展示,怎眼去拓展延伸;记录员怎样去记录错题集,常考题,怎样记录成员搜集来的答案等。对学生的培养要历经“机械培养——自觉——自发”的过程。
“巧组织”指教师对一节课巧妙的组织,包括活动、游戏的组织、合作学习的组织、交流展示的组织、教学步骤的组织等。
四、突难点、显重点、抓亮点
“突难点”指每一个导学案的编写必须突破难点; “显重点”指每一个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彰显重点;
“抓亮点”指教师在学生交流展示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突破、新颖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或记录。
五、不刻意、不随意、要留意
“不刻意”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去刻意追求过程、模式、结构,要做到随机应变,掌控有度。要做到“形中有我,我中有形,形我合一”的最高境界。
“不随意”指不备课就不要随意去上课,没有导学案也不要随意去上课,导学案不要随意从网上抄袭,模式、结构、过程、组织等都不能随意。要摆脱“想咋个整就咋个整、凭经验就该这样做”的任性心态。
“要留意”指要留意在这一节课中自己的失误,并记录,下不为例;留意学生在这一节课中的各种表现,寻机调整;留意堂堂清是否清理干净,未清补清(堂堂清指清理“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六、多指导、有秩序、不冷场
“多指导”指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适时、适度、适量地给予学生诱
导。
“有秩序”指学生在交流展示中要有条不紊地进行。
“不冷场”指教师要想尽办法不要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出现的因难度过大、讨论未结束或模棱两可而出现的状况停滞不前。
通过本次培训,教师们对高效课堂的理念更能理解了,对如何去把握课堂方向,如何上课,如何去掌握课堂结构等方面也心中有底了。构建361 度参与式高效课堂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