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2:1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

第一篇: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

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验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是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大力积极推进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最为迫切。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能力 “0.5+2+1+0.5”教学模式

【正文】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一)课前认真检查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要认真细致的检查。如在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要首先检查食盐是否纯净,酒精灯是否有充足的酒精,石棉网是否还好,蒸发皿是否干净,三脚架是否生锈等都是实验准备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真正的做到事无巨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概率,实验教学才能正常开展,实验效果最为准确。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在当代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家中可以预习的更加充分,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盲目的预习,没有目标的预习。也在逐渐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

(三)备课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情况进行预设。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观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种各样的岩石》观察实验中,教师只负

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对比,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得努力改进,哪些方面是自己的优势。

三、课堂模式研究

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我们从中归纳出带规律性的成分,逐步构建小学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课堂教学“0.5+2+1+0.5”。即5分钟实验前交流加上20分钟自主实验加上10分钟实验后的交流加上5分钟实验报告的完成。

(一)5分钟实验前交流

我们的学在教师编制的导学案引导下先通过自主预习即个体单独预习。由于学校的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根据个人的意愿为每一位学生都准备好实验的材料,所以我们要求以小组实验的形式展开实验,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个统一的行动路线。在个人预习的基础上形成团体预习,让学生对知识预习插缺补漏,在实验的工程中节约实验时间。

(二)20分钟实验操作

20分钟的实验操作,在整节实验课中占据一半的时间,这是实验的重点,只有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分析我们的实验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必须要预习充分,实验前的5分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只有学生在实验前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才能做为一个成功实验的保障。

(三)10分钟的实验后交流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可能一大部分学生完成实验后就跑出去玩了,把我们的实验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为了能够让学校对本实验加深认识,这10分钟就显得珍贵了,我们有一个成功的实验后,还要让学生学会积累成功的经验,这才是一次真正的成功的实验课。在这10分钟的交流时间内,学生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认识,交流成败经验,形成一个集体探究意识。

(四)5分钟完成实验报告

其实这5分钟的完成实验报告时间也是对知识的在加深认识,学生个

自己负责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负责,(二)构建了“0.5+2+1+0.5”的学习方式。

1.要想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探究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2.“0.5+2+1+0.5”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旧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其结果是压抑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能具有自主独立的探究实验习惯。

[1]徐学军.实验教学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经济师,2004,(4).[2]熊善平,白萍.新时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湖北财经学校学报,2005,(17)

麻栗坡县铁厂村中心小学 姓名:张廷磊 性别:男 教学科目:科学

第二篇: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为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现学生正确历史观与爱国情操的培养,许多教育工作者纷纷倡导采取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而通过对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展开分析,我们发现此种教学方式是科学可行的。基于此,本文从如何营造愉悦、富有竞争性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创设良好个体尝试机会等方面出发,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展开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0.引言

在当今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此种形势下,如何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已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作为一种鲜见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一同创建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时,需全面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反馈与交流的基础上,将其课堂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营造出愉悦、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自主展开学习,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1.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当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学生,并积极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与支持,鼓励他们自主讨论,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可开展“争当小老师”、“角色扮演”等项目,让所有的学生均能以兴奋、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操作、主动思考及交流等方式,克服害羞的心理,从而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历史课热爱之情的培养[1]。例如,在开展《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如何治理这个有着众多人口,且幅员辽阔的民族大国?假如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自由、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展开自由的交流,并展开想象,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此种非常活跃的气氛中,大家的兴致尤为高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此时应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对学生讨论的方向予以适当的引导,以免出现偏题的现象。

2.营造富有竞争性的氛围,促进学生小组凝聚力的增强

教师在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时,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使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让先进带动后进,从而实现共同的进步与发展。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还应对各学习小组及其成员的表现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对其努力给予肯定与赞扬,并选出优胜的小组;同时,还可组织历史知识抢答等竞赛,通过营造出富有竞争性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增强[2]。例如,在开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以下思考题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扣押,而对于如何处置他,人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蒋介石在十年内战中杀害了许多的革命人士,应当处决他为牺牲的共产党人报仇;有的则认为在国难当头的情势下,应当采取和平的解决方法,只有蒋介石答应投身到抗日工作中,即可释放他。那么大家的看法是什么?随后将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让大家展开辩论。教师则根据双方的表现予以评价。在这一辩论过程中,每个学生均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增强小组凝聚力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了出来。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当前,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且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由此可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将课堂还给学生,允许并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例如,在开展《寻访“丝绸之路”》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英国商人,并问他假设你即将要去往当时的长安,要经过丝绸之路,那么为了可以购买到更多丝绸,需要带什么东西到中国卖?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可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切身体验,并融入到角色中来,从而将自身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从而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在缩短现实与历史距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视历史,关注社会现实。

4.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体尝试机会,促进其参与能力的提高

作为各项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为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精神品质,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凭借自身的主动学习与参与[3]。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体尝试机会,促进其参与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生完成课文的自学后,教师可让他们共同参与到问题的设计中来;在完成课本内容的课堂学习后,课堂学生到黑板写板书;在结束考试后,可让学生尝试自己讲解试卷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有效避免教师单向枯燥讲授局面的出现,不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而且使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参与兴致与能力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因此,教师就应当依据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出愉悦、富有竞争性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创设良好个体尝试机会等,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其爱国热情,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最终达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第三篇:让参与式教学走进课堂

让参与式教学走进课堂

-------读《走进“三生”课堂在学思中前行》心得体会

高碑店五中张学会

在暑假期间,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阅读了《走进“三生”课堂在学思中前行》这本书。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定位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仍然突出和强调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以讲台为中心,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从而降低了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这样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

一、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设制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中,不仅要设制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而且还应该用新颖的环境设制,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之中,全身心“参与”并积极主动地学习。

首先,设制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师必须和学生成为朋友、兄长,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他们产生想说、敢说、想做的欲望,从而滋生出参与学习的动机,慢慢就会自觉地行动起来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种欢快和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努力去发现真理,并在真理面前感动、激动和惊奇,那么就谈不上

热爱科学、热爱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寓言、故事、和游戏等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带入课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爱他学习的课程,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

其次,利用新颖设备,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将形、声为一体的现代技术引入课堂,让静止的图形变为动态的图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生命受到威胁”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动物奔跑的动作显现出来,同学们会表露出非常惊奇和积极活跃的表情。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为他们今后学习好“三生”课带来了欲望。

最后,结合实际,积极参与

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觉得学的知识有用,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知识对生活的运用”,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要使学生所学知识生活化、实际化,让学生感受到学的知识有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设制合理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了参与的欲望,还要有参与的机会。在教 学环节中,教师要结合实际,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征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同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和创造空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热爱学、学懂、学会。

三、适当赏识,鼓励学生参与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让学生如何接受知识和能力,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实践,主动体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口语交流,动脑思考,从而在参与中获取知识,不断发展自我。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实践,积极参与,热爱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一种超越血缘、亲情的,是崇高的、理智的、公平的,而不是论学生的性别、丑俊、贫富,学习优劣。教师对学生的爱都是“暗含期待”而不是一锤定音,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教师是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赞扬和赏识。

四、实践运用,让学生做主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同学都想展示自我,教师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让他们自行尝试,自行实践,体验成功,培养自信。从而深化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自觉学习,力争更好。

新课程理念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善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并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和发展。

第四篇:参与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参与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理念下,打造高效的课堂是师生的一致追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发挥无限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这需要每一位教师深思。

在这一背景下,“参与式教学”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推动学生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参与式活动设计时,必须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当适量;活动形式既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又要讲求实效,并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还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习惯。

在进行参与式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采取游戏式教学方式进行课题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中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把教学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游戏教学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不断学好新知识、新技能。

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交流互动,从课堂设计中的导入到最后的小结,都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去学、想学、懂学、爱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参与式教学不同于探究式教学之处在于,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全员性和合作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平等参与为中心”。

由于参与式教学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因此“分享感悟”成为参与式教学法的常规环节,主要做法包括:课前学生分享――每次课抽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近期的一些小感悟,主题不限,或者在特定情况下设定主题;课前教师分享――教师向学生分享近期感受,与学生一起成长;每次课堂结束后,在自主自愿前提下,引导学生以“微博”方式向老师分享对课堂内容的想法、感悟和建议等等。通过这样的分享,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更深,对生活的体验更加丰富。

参与式教学模式重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了学生的权利,树立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逐渐向“学”转移。作为教师,应抓住每个能为学生创造参与式教学的机会,为学生的参与创设更多更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倡创造性自主学习,既是课堂教学应坚持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周 群)

第五篇: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作者:李华

富源县第一中学)

1、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学技术分析教学问题,确定解决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计划过程。由于教学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视听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占中有重要地位,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因此,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认识论和教育哲学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①

学习理论是指在阐明行为变化何以产生,并揭示学习依据的心理机制而形成的理论,它是从学习的实际和实验研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传统的学习理论,基本上分为联结派和认知派,联结派基本上是美国人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注重学习者的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其代表理论有:桑代克的“试误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等等。认知派是德国格式塔派的观点,它强调知觉的整体性,认为学习是个体对情景的了解,是认知的结果。其代表理论有:柯勒的“顿司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莱温的“场”理论等等。认知学习理论,其代表理论有:加涅的学习的层次与条件。加涅将智慧技能的学习分为连锁——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六个层次,每个高一级的层次都以低一级的层次为基础。他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学习条件是不同的;在他的学习结构模式中,明确地指出了认知策略同智慧技能的区别②。这些理论对教学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在教学中常用的“发现学习”或“指导发现学习”,是指由例证到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法。但是这一方法的外部条件是:教师必须列举若干体现概念或规律的例证,内部条件是学生已掌握相关的概念为基础,学生的心理过程要经过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进行概括几个阶段。

传播理论:教学中的大量事例表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信息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授的信息输出量,即教学信息在传输与转换中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传播学,通过对传播模式、传播者和受播者的研究、传播的信息、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等的研究,使人们对大众传播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给教育研究者以启示,因为教学过程也是信息传播过程,是特殊的传播过程,它遵从传播学的规律。所以,教学设计体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传播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视听理论:视听理论产生于40年代,比较成熟的是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他将学习分为活动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模式、图像的(模糊经验的)学习模式、符号的(高度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三种类型,并按由具体到抽象排成一个塔状③,形成了从实际活动到观察、再到抽象的完整过程。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对教学是很有启发的。首先,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随着学生知识和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抽象,抽象的概念,应以具体经验为基础。其次,塔中的视听教具,它比语言更具体和易于理解,而且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的经验不足,所以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

系统科学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统称为系统科学。近几年来,三论的许多原理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信息加工、反馈与控制等方面。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反馈与控制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①②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③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认识论、教育哲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必须符合认识规律,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教与学、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重点与全面、集体与个别的各种关系,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哲学无疑对教育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但对教学设计更直接作用的是教育哲学,到现在,五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起着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传统的文科教育、进步教育、学科结构运动、新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心理学①。对教学设计有重要影响的还有美育理论,在教学中,不仅要将学科知识的科学美渗透出来,还应提倡教学美艺术美,从而使学生在振奋、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2、“参与式”教学设计

2.1参与式教学的涵义②

“参与”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后逐渐形成“参与式方法”。.在《语言大典》(王同亿主编,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有八种含义,其中最基本的含义为“参加(指事业或活动)”。《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中“参与”一词的含义是“参加到里面去进行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的解释是“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从这些工具书的解释可知,“参与”意为“参加”(Participate in)另外还有“同别人一起干或分享某事(Partake)”等意思。

“参与式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一些国际发展组织和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当地群众自立、自强和自我解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国际发展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性、非政府性机构倡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参与者主动积极地投入进去,与其他参与者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方法。它是一种培训和教育的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将一般的参与式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具体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领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关注教学的过程,更确切地说,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教育和教养因素的发挥;同时,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它强调运用参与式方法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生成的过程、个性养成的过程等。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伙伴;学生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自主的学习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

参与式教学的宗旨是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个性、态度和情感的健康发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摸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参与式教学设计”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倡导平等参与的一种教学设计。它是围绕研讨的问题,以活动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教学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教学的结果,共同促进师生发展,树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学习观念。

2.2参与式教学的主要特点③

①②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③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身体一心理一精神高度投入,体验着一种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他们是用这种活动让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因此,主体参与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学生在教学运行中不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

(2)互动性。互动性指主体行为的因果性、依存性、共振性。师生、生生互动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场。而活动是这个课程场的载体,离开活动就谈不上互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是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3)民主性。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在交流中教师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交流中教师如果有错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男生与女生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4)合作性。参与式学习提倡分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5)开放性。从教室内桌凳的摆放、墙壁的布置、教师的行为举止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开放的课堂,形式是活泼的,气氛是活跃的,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参与式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发现与创造的机会。

(6)激励性。参与式学习评价注重发挥激励功能。这里没有失败,只有不断的探究。每个学生在大家的热情期待中体验了学习的全过程。

(7)发展性。参与式学习过程期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要你努力探究了,只要你在他人的帮助下进步了,只要你在学习中获得了自信的体验,你就获得了发展。发展有快慢之分,却没有高低之分。

(8)反思性。参与式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反思,在于顿悟,在于通过群体交流不断发现自身之外的知识世界来构建新的经验体系。

3.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的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莫定基础。有学者提出:①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③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其中,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在对知识的看法问题上,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唯一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答案。学习活动要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习活动发生后: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背 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认为智力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据此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八种)①.它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它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②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

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后现代知识观:

后现代知识观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批判、反思与超越。后现代主义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4)情感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 1902-1987)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教学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的;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其中,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品质。情感教学的理论是参与式教学思想的重要依据。(5)活动教育思想。

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强调“做中学”,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欲知必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流行“开放教育”,其具体实施有许多与杜威的“做中学”相似。英国、日本的“开放教育”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杜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前开展的活动教学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皮亚杰正是在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基础上,重新肯定了活动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教育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实际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正式将活动课程纳入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4、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4.1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师方面:通过反思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方面:促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经验得到激活和提升,智力得到开发和运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者,在课堂上要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教学相长。具体表现在:

①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外在的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和保证教学效果。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主体参与教学,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学习的热情。

(4)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5)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参与式教学提供许多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得到更多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刻。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学生在主动参与的交往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其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会得到提高。

(7)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8)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外部的教学活动逐步内化成为自身内部的努力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2参与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活动设计问题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出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

(2)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评价体制也影响着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活动难以实施,参与式教学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善,对参与式教学的结果还不能做出标准的评价。

(3)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形式化的倾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体验。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华丽生动”,远离实效性的情形。

(4)小组活动缺乏实质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形式,而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通常是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出现的.但有的教师由于对问题、目的、时机、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2]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3]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5]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6]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7]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

下载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参与过程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参与过程研究 摘要:数学教学是指由数学的教和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数学科目的教学活动必然与数学,教师,学生这三个对象都......

    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2012-9-11)1

    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以高职财经类课程教学为例 曾令泽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教育的今天,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

    参与式教学

    小学英语参与式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创设语言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

    参与式教学

    小组分工: 我们小组于第十一周星期晚上小组个成员搜素资料。第二天星期四,小组在分享搜集的材料,讨论,并对这个课题作业进行分工。 首先是每人对自己手里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出......

    参与式教学范文合集

    前两天听了一节综合实践课,授课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或采访另组同学,但有几个学生却拿起“话筒”,采访起前来听课的教师和领导„„ 过去在课堂上学生们连举手都胆怯,现在,有那么多......

    参与式教学(范文模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时,就会又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这几个问题来引......

    参与式教学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传统的电子技术课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参与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教学分享交流平台,形成了一种更加开放、民主的教学互......

    参与式教学

    浅谈英语课中的参与式教学 高坝小学赵婵 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