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自主参与式课堂的研究(实验)
初中物理自主参与式课堂的研究
平阴实验中学
任秀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和研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十二五”立项课题《初中物理自主参与式课堂的研究》就是通过以研究的方式去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在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作些探索、探究,以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本课题的价值定位。本课题于是2011年9月开始研究,预期到2014年9月结题,历时近三年。
一、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本次课题研究以学生达到会用所学,会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各科教学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化方向发展,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使教学过程更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让全体教师积极构建有效的、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以指导学校整个教学工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自主参与式”学习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2)探讨课堂教学的三个关键性的教学行为,即如何开展备课、课堂中及时指导、积极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3)教师积极构建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研究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当代教育学》,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等 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每次活动实行点名制度,并要求全体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进行学习记录。通过学习和研究,教师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观念也发生了积极转变。
(2)及时总结经验,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教学的实际,走进学生学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1、统一了全组成员的认识,增强了大家参与科研活动的自觉性。⑴通过对本课题的开题报告和系列专题理论文章的学习,使全体成员认清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有效教学的评价等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全体成员参与研究的自主性。
⑵分层次要求和个性化指导,使每一位成员自觉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来 2积极构建自主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参与式”教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2)、加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途径
(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4)、讨论、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
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作为重要抓手,运用探究式的课堂组织形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变习惯性接受为理性思考,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活学活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
3、全组成员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明显增强。
⑴集体备课的自觉性提高,有效性增强。各备课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备课地点,由主备人结合知识点谈高考要求、重难点确定、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方法、课堂实施程序以及知识应讲授深度、例题选择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同备课组的其他成员肯定优点,同时提出意见或建议,从而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部分备课组提倡课后备课,鼓励教师以创新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反思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针对缺陷进行改进,不断完善自己具有个性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⑵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①做实验:每位实验教师结合课题研究内容积极进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抓各项实施措施的落实。
②重研讨:听课前,听课者必须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的要求;听课后首先听取授课者对教材的理解及教改研究思路的阐述,教学各环节的设计意图,从中能发现老师独到的见解,对其他教师启示很大;然后再由听课者向授课者反馈听课的意见或建议;最后大家共同研讨,肯定好的做法并进行适时总结进行推广,同时指出不足和问题,提出明确措施及时加以改进。
③促改革:结合新课改要求和新教材特点,即新教材中没有了明确的课文重点、知识要点、教学提示和背景知识,而提供了较多的教学材料,设计了许多问题和活动,要求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自拟教学目标,增删资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行为,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
⑶部分教师注意记录、整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新设计、教学个案、精彩片断、教案简历、反思日记,把教育教学中实践的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内化为一种创新教育教学能力。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深感理论基础不丰厚,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参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
2.有些实验教师还不习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3.自主学习的模式还不能最后确定。应积极引导老师们进行课例的分析与研讨,制定出符合不同知识和内容的自主学习模式
4.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还缺乏比较全面的量规。在教学评价上,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探究学习的评价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因此,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上,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目标。
第二篇:参与式物理教学实验(共)
参与式物理教学实验的途径
陈德明
物理学院 ***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物理教学的弊端,那么新课程改革之下如何进行物理教学呢?参与式的物理教学在物理教学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如何进行参与式物理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参与式
途径
物理实验教学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做的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物理学本身与实验是紧密不可分的,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的物理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研究,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更加显得重要了,因为物理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有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室上课做演示实验时,讲台只是老师表演的一个舞台,老师只是一个演员,学生则充当了一个听众的角色。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新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促进学生实现立体的学习。
那么作为新课标下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怎么实现?本文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搞好分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
实验教学中分组是必不可少的,而很多实验又是需要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那么分组就显得很重要,以往的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来做,没有半点创新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主动地去获取,1
去探索。因此在新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适时地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究与合作学习,可以在原有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设计实验的新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教师可以陈列一些实验器材:干电池、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键和导线若干根。让学生自由挑选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线路图来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得出数据,分析误差,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这里教师不再为学生框定实验所用的器材,而是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由学生自己进行挑选来完成实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获取。
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操作,以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①组员的合理搭配,特别是组长要起到领军人物的作用,并指导和督促组员完成实验;那么这样的组长首先要老师自己心里有一个对学生的了解,除了这些还需要学生听这个组长的话,只有这样,小组才能配合更好的完成试验,得到能力的锻炼。
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或一些学生有独到见解的地方,对新的思路,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老师在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所得的实验现象,对所得的数据加以处理,然后进行误差分析,找出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鼓励多做小实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发展的好坏,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老师引导着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思维,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又十分普遍。教师已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打好思维基础,这时就可要求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2
它涉及了哪些物理知识,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多想想,多问问为什么。
同时在班上成立物理兴趣小组,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放手让他们去做,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之中教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些小制作要定期评比,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后,可布置学生自制哨子,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的,并要鼓励学生们合作性地创造和探究。如学习了《汽化和液化》这节后有个有趣的小实验《纸锅烧水》叫学生课后做一做,有趣的实验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学习了《信息的传递》后,可制作“土电话”并评比谁的做得精细,谁的通话效果好。这些有趣的实验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那些渴望的眼睛,激励着他们去思考、去创作。学生总是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果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个学生参与的过程当中学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多做小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3、传统的实验设备要改变
物理实验教学离不了实验设备的帮助,突破传统实验设备,这就要求所有的设计都来源于教学的需要,而所用的器材都是取自身边的物体。自制实验设备,简便易行,教学中自制简易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的演示实验用的教具不是很直观和清楚,老师可自制仪器模型,比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托盘天平上放游码的标尺等可制成一个放大的模型,再练习读数。这样既清晰直观,全班又都看得见。有些抽象的物理情景、原理图制作成幻灯片,配上恰当的、幽默的旁白或者是教师在一旁适时地口头演说,就能达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厌学到想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如:利用医用废旧的盐水瓶做匀速水流原理的演示器,可以演示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分析医用吊针的匀速滴注原因。在洗干净的塑料油壶底上放置几粒小泡沫塑料,放于收音机的喇叭口上,当喇叭发声时,小泡沫塑料随之上下跳动,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声波是一种纵波。利用空的洗手液瓶和小型气源,可演示喷雾器原理;等等上述这些,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演示物理教学抽象的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还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活跃。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运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说像磁感线的分布情 3
况,电流的流动方向,光线的传播方向等等。
物理实验设备是影响着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参与式物理实验教学更严重影响这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普通物理实验设备往往是比较简单的,实验设备也可以老师自己制作,好的实验设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因此,老师还需要在物理实验设备上下功夫。
4、传统的教学手段需要改变
实验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也要不断的突破创新,这就要求实验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4.1、适当使用投影仪
投影可以展示很多平常学生看不到的东西,用投影的方法,可以强化观察主体。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各种电表的表盘刻度等等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可利用投影等方式,使观察主体在银幕上形成放大的像,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到各仪器的实验细节,增强了实验效果。
4.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物理实验中有些东西无法直接看到,而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去理解,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了很大困难。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恰好能够弥补这些缺陷,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清楚地展现在物理实验中看不到的电场、磁场的分布、以及各种物理量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有关的物理规律。此外,还有一些作用过程可见度小或作用时间很短不易观察的物理实验,还有受实验条件限制,有危险性的实验、在学校实验室无法进行实验的微观或宇观物体运动现象等等。也只有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才能最好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形象、生动的观察到这类物理现象。
例如在“电磁感应”这节课中,利用计算机动画把实验中本来看不见的磁感线的分布及其变化展示在电脑屏幕上,此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长,将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用一种颜色显示,而不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动画中当线圈移动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条数是否变化,从而使学生可以很快得出正确结论。采用上述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手段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3、适时开展电子阅览
传统的物理教学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学校将不可避免地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学生从信息化的社会中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物理教学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而现代技术手段则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组织学生课后应用计算机软件自学以及进行电子阅览。发放了一批VCD教学光盘、计算机自学软件,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自学。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学校计算机教室,查阅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料或上网查阅有关教学资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另一种重要的科研能力--学生自己动手找资料捕获信息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设计一个“讨论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协作学习的环境。学生在电子教室中学习时,随时可以进入这个“讨论室”与同学和老师讨论问题,通过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当前所学问题的理解,增强了协作学习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时进行协作研究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新时期的物理教学,需要各位教师不断努力地去探索, 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完善,并不断地更新自我。无论如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验为主干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考文献:
[1]孙朝仁,臧雷.立足物理课堂教学 深化“三主”教学观念[J].物理教育学报,2001,(1):4.[2]曹一鸣.当代物理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11):27.
第三篇: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
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验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是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大力积极推进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最为迫切。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能力 “0.5+2+1+0.5”教学模式
【正文】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一)课前认真检查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要认真细致的检查。如在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要首先检查食盐是否纯净,酒精灯是否有充足的酒精,石棉网是否还好,蒸发皿是否干净,三脚架是否生锈等都是实验准备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真正的做到事无巨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概率,实验教学才能正常开展,实验效果最为准确。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在当代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家中可以预习的更加充分,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盲目的预习,没有目标的预习。也在逐渐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
(三)备课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情况进行预设。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观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种各样的岩石》观察实验中,教师只负
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对比,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得努力改进,哪些方面是自己的优势。
三、课堂模式研究
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我们从中归纳出带规律性的成分,逐步构建小学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课堂教学“0.5+2+1+0.5”。即5分钟实验前交流加上20分钟自主实验加上10分钟实验后的交流加上5分钟实验报告的完成。
(一)5分钟实验前交流
我们的学在教师编制的导学案引导下先通过自主预习即个体单独预习。由于学校的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根据个人的意愿为每一位学生都准备好实验的材料,所以我们要求以小组实验的形式展开实验,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个统一的行动路线。在个人预习的基础上形成团体预习,让学生对知识预习插缺补漏,在实验的工程中节约实验时间。
(二)20分钟实验操作
20分钟的实验操作,在整节实验课中占据一半的时间,这是实验的重点,只有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分析我们的实验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必须要预习充分,实验前的5分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只有学生在实验前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才能做为一个成功实验的保障。
(三)10分钟的实验后交流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可能一大部分学生完成实验后就跑出去玩了,把我们的实验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为了能够让学校对本实验加深认识,这10分钟就显得珍贵了,我们有一个成功的实验后,还要让学生学会积累成功的经验,这才是一次真正的成功的实验课。在这10分钟的交流时间内,学生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认识,交流成败经验,形成一个集体探究意识。
(四)5分钟完成实验报告
其实这5分钟的完成实验报告时间也是对知识的在加深认识,学生个
自己负责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负责,(二)构建了“0.5+2+1+0.5”的学习方式。
1.要想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探究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2.“0.5+2+1+0.5”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旧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其结果是压抑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能具有自主独立的探究实验习惯。
[1]徐学军.实验教学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经济师,2004,(4).[2]熊善平,白萍.新时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湖北财经学校学报,2005,(17)
麻栗坡县铁厂村中心小学 姓名:张廷磊 性别:男 教学科目:科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全文
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全文
核心素养是指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总目标,它要求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必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就进一步突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地理学习的关键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价值观、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本文将通过对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特征、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规范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的优化等多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并介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等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核心素养是指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总目标,它要求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必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就进一步突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地理学习的关键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价值观、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同时其形成具有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而初中阶段就是这一关键时期形成的黄金时间,更是一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1-2]自主学习型课堂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目标,以教学案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的一种模式,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积极主动、乐学善思敢于尝试和探究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这一课堂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主要特征
以学定教:是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最核心的特征。是从“教什么”的角度上讲的,根据准确的学情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缺少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给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学”是指学情,一是要了解学生年龄段的特征,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掌握新知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三是要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和态度。教师在仔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才能精准把握哪些地方需要老师指导学习。多学少教: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品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学案为载体充分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在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从而掌握知识体系、思维规律,激发学习情趣。学教互动:是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高效学习的具体要求,“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是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常态。“师生互动”是一种“传授式”教学,要求师生双方平等地参与课堂上的教学;“生生互动”是一种“探究活动式”教学,主要指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的互助合作学习。精练精讲:“精练精讲”的突出特点是“精”。以认知目标为中心,以精练为主线,以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大胆实验和尝试。
二、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核心,合作、探究学习是辅助和补充。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在看书自学、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总结反思的学习活动中领悟知识,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发展智慧。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由“问题驱动下自主学”“把握重难点合作学”“交流展示深化学”“归纳总结巩固学”四部分组成:(一)问题驱动下自主学。“问题驱动下自主学”是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会更大,同时“问题驱动下自主学”能够做到“重复学”“重点学”“探究学”。“重复学”就是当学生一遍没有能够掌握可以学两遍、三遍甚至更多,直到学会为止。“重点学”一方面驱动问题的内容往往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重点学习自己在理解上有困难的知识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学”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多思考、多探究,以此来拓展学习内容。(二)把握重难点合作学。在通过自主学习后,学生可能对重点把握不到位或还会有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重点,交流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突破难点,分享自主学习中的收获。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做到分组合理、程序规范、组织严密、管理严格,要避免随意无序的合作学习。各学习小组要设立组长一名,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做准备。(三)交流展示深化学。当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老师以问题形式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小组可以派代表上台交
流展示。交流学生向同学们展示本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可做点评或补充。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要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就展示过程中的一些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交流展示环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归纳总结巩固学。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与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完成知识的有效构建。对于一些实际问题,没有掌握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展示与总结反馈后进行小组互助。
三、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的学生学习规范
(一)自主学习讲规范。
1.坐姿要直,头要正,翻动书本要轻,切忌伏桌书写。2.独学过程不提问或交头接耳,独立完成。3.独学过程中认真阅读学习材料,仔细审题,独立思考,必要时可以自主查阅资料,绝不能敷衍对待。4.独学预习时,笔记的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必要时可用特殊的符号标出自己独学没能理解透彻的知识点。(二)合作、探究有深度。1.合作时组长要分配好组员的任务,组织并协调好组内分工,行动要迅速,切忌无所事事。2.合作交流时声音要适度,口齿清晰,鼓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3.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既不准七嘴八舌,也不准组长包场,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4、合作交流时学生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倾听的过程中加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三)展示交流要自信。1.展示者要充分准备好展示内容及教具,熟知展示内容面,尽可能地脱稿展示,切忌照念答案。2.展示者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当、条理要清晰、讲解时要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展示的导入,结语及过渡。3.展示者书写要迅速、工整规范,板面尽可能规范横平竖直,在运用地图时要注意指图或作图的准确性。
四、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根据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优化学生学习评价机制,以此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一)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评价。改变偏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制定“学习行为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效果的观察评价。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理解程度、对知识内容的运用程度。学习方式:能否善于把倾听、观察、思考、表达、时间结合起来,能否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否善于与同学主动进行合作交流。思维方式:能否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否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能否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的特征。学习效果:对地理学习是否感兴趣,能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二)重视学习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每次学习成效测试评价和学习过程观察评价后,教师都必须认真分析每位学生学习中的亮点和问题。然后及时向学生反馈,并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使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认识存在的问题,思考努力的目标。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不仅要报告学习成绩,而且要详细反映学习情感、学习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顺应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教师上课效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结构、最普通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使用的实验手段、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接触物理实验处于新鲜状态,为以后物理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多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从实验中发现创新。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不只是传授课业知识。诚如物理诺贝尔奖得主波恩所说:如果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那里是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
1.提出物理实验问题,引发思考
实验前,教师直奔主题,有目的地进行课前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给学生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逐步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更深刻理解物理学科的意义。经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发现得出相应的解答并且可以针对疑点难点进行课堂提问。
2.准备物理实验条件和实验基础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物理实验有条不紊地运行。物理实验前应该将所有可能性和前提考虑充分,确定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实验的安全性和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对实验步骤进行细致分析,打印实验报告供学记录实验现象。比如,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时,准备实验条件前,开始弄清产生电压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应该具备电源、灯泡(电阻),应该包括测电流或者电压的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还包括要用的开关和导线。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这一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可以先对电流表(电压表)进行试触,通过观察两表的指针偏向判断,用表是否完好;教师可以看看有哪些干扰因素影响最终结果的研究;实验前提前将电路图画好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准备物理实验条件,是实验的基础实现。
3.分析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分析是为了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识的进一步分析,从理论变实践的一个过程。实验的展开要将每个具体情况了解到位,研究透彻,以便实验过程中有理有据。比如,“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应该将用到的实验公式、实验步骤和实验细节分析透彻,实验器材都分析清楚。实验所需准备的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蜡块、铁块。准备好器材,下面可以对实验目的和方式进行分析。这个实验主要是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公式,让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公式应用、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依据实验,我们分析实验方法。由此可以得出石块的体积,依据公式可推导出石块的密度。分析物理实验方法过程,是一个促进实验开展的基础。研究实验方法的过程是实验时要注意量筒及天平的使用,读量筒时要平视量筒刻度,天平也要事先调平衡,研究到位,密度值会接近预期值。
4.得出物理实验结论,进行实验归纳
上文中的实验基础、实验过程都是为了得出物理实验结论做的准备,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总结出实验的结论,由实验结论书本知识。比如,做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得出最后的结果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这个结论同时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通过实验结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用自行车载人,载一个胖子要比载一个瘦子费力得多,说明摩擦力很大,深究根据力的守恒原理,摩擦力等于小车拉动时的拉力,等等,进一步探究会带领学生进入新的未知世界。实验结论的得出是很有必要的。
5.总结物理实验的不足和实验教训
学生做实验时或多或少会和实验结果有所偏差,此时就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达到解决的目的。切记因为实验的理论知识就生搬硬套地将实验不经思考往上靠拢。实验中有些误差分析,如何减小误差,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索发现解决办法,如下次做实验时如何将阻力的干扰减到最小,以及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还有一些应该吸取的教训,实验室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下一次实验掌握的经验。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的能力,全面发挥学生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