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训练案例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第37中学校 程 彧
摘要:20世纪末,国内的生物教材进行了改革,就“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角度而言,教材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材的改革牵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于是相继出现一些“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探究式教学”。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推进新课程标准中的上述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贯彻,本文主要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训练讲述案例及其分析。
关键词:探究 实验 训练 改革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推进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式教学”的贯彻。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关于某一实验的类似科学研究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收集相关实验资料,然后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特定的实验结果,并在实验结果的验证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的学习形式。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新编《生物学》教材的实验比重很大,而且一改过去验证式实验为探究式实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找到适应这种变化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成为广大中学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以下为我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教学训练的案例及个人分析,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明确实验目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新知识充满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究欲望,才会走入学习之中,进行愉快的学习。但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由于这是学生学习生物以来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之前没有一点基础,因此,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我没有要求学生对具体的步骤进行分析,而是先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出问题:家里的面包放在桌子上很快就会发霉,如果放在冰箱里面呢?会晚一些发霉。为什么呢?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问 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因为温度更低。于是我因势利导,提出探究实验题目,讨论实验如何操作。此时,学生已经明确知道当然是将面包一个放在冰箱里面,另一个放在外面,但不会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于是我继续引导:如果如此操作,两块面包除了温度不同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同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发现如此操作除了温度不同以外冰箱中的面包没有足够的空气,而外面的面包却可以充分的接触空气。于是我继续提问:既然这两块面包除了温度不同以外,还有其它不同的地方,即使最后真的是外面的面包先发霉,能否证明一定是温度的原因,而不是空气的原因呢?学生恍然大悟,的确,如此操作不能证明。随后,学生自然的就会提出两块面包只能有温度不同,其它因素都应该相同,于是我顺势提出对照实验的概念以及变量的概念,强调变量的单一性,其它因素都应该完全相同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改变课题为“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训练学生自己分析操作方法并进行实验,注意预测现象,实验结论的各种可能性,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方法,对照实验,单一变量,预测现象的多种可能。
二、稳定学生实验兴趣,层层深入实验步骤。经过“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训练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对照实验的操作方法,变量的单一性。因此,在讲到“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追踪猎物”的实验时,我首先考虑的是稳定学生的实验兴趣。播放情景:响尾蛇在捕获猎物时,最开始只是咬了猎物一口便会放猎物逃走,之后再去找到猎物,此时猎物因为中毒已经死亡,响尾蛇再进食。此时,同学们都会觉得很奇怪,响尾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它又怎么找到已经逃得很远的猎物呢?在稳定学生对实验兴趣的基础上再层层深入实验步骤的学习和训练:
1、通过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刚才我们就看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结果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这就是探究实验的第一个步骤。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可以随机选择一个进行分析训练,如:响尾蛇是如何找到已经逃走的猎物的?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随后我们会做什么?大部分学生会说到回答问题。那回答这个问题是我们随便回答的吗?于是,学生就会想到,问老师,或者上网查资料等等。于是,我顺势提出: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这就是探究实验的第二个步骤。在收集到与之相关的信息后,同学们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找到已经逃走的猎物的。此时,提醒学生,这个答案是否是真正的结论呢?学生们会很清楚只是一些猜测,于是提出:
3、做出假设,即探究实验的第三个步骤。提出此步骤后注意提示学生,虽然是假设,但并不是胡乱猜测,而是经过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所做出的推论,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随后,学生自然会想到,既然是假设,当然要进行验证,因此要进行实验,进行实验之前当然要有计划,所以就有了后面的几个步骤: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这几个步骤顺理成章,结合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并预测,我只进行引导及纠正。通过这一实验的训练,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及内容基本掌握,能进行大概的分析了。
三、加强学生实验兴趣,巩固实验分析能力。经过以上的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此时,还要进行巩固。首先,仍然是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加强。利用实验“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吸引学生兴趣,鼠妇是什么动物?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分布在这样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随后,巩固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提出实验的七个步骤,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对各步骤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我只做补充。经过这一次的巩固训练,学生对探究实验的掌握就非常牢固了,以后也不易再忘记。当然,对于探究实验的训练是贯穿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如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等,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要注重对探究实验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式教学”。
几年的生物探究实验教学训练实践,使我体会到生物探究实验的训练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准备将探究实验的训练,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以上为我的一些拙见,恳请各位同行、前辈们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盛群力 褚献华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长沙:岳麓书书社,2002.4、程雪梅.论开放性生物实验的设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4期.
第二篇: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龙山县湾塘乡初级中学 李湘军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活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探究学习组织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是我们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做好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变量和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在教学中个人认为,教师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使实验设计更加完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1)需要做对照实验吗?需要探究几个变量?这么多变量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要几个实验装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探究实验重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其余条件都相同。这次活动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教师要有耐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样,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引导学生熟悉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七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在教学中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比对课本示例,完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中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有意识地设计了针对思维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子设计出完整的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分散教学难点,而且可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而明确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是学生实验设计的难点。
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不同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总结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从实验目的获取。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什么?(光)
方法二: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推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首先演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别泡在浓糖水和清水中的萝卜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不同溶液中的萝卜条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果将已经皱缩变软的萝卜条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浓糖水和清水有何区别?萝卜条的细胞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原理是细胞吸水或细胞失水,找出实验变量——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主要在实验设计中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关键,一举突破了实验设计的难点,所以对紧接其后的探究性实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中增加将天竺葵的叶片与银边天竺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实验,用淀粉的产生部位同时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无疑是对生物教师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只要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重视,以方法入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设探究思维训练情境,学生才能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体系,才能使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充满活力。
第三篇: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既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又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怎样才能将探究学习真正落实到位?以下我就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动手激趣,重视第一个探究性实验
七年级上册教材共有探究性活动57个,本册教材安排了6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每个探究基本上都包含了科学探究的6个步骤。由于探究的内容不同,各个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本书第一个探究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变量和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在教学中个人认为,教师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
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使实验设计更加完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1)需要做对照实验吗?需要探究几个变量?这么多变量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要几个实验装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探究实验重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其余条件都相同。这次活动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教师要有耐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样,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授人以渔,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教材专门安排了《探索生命的方法》这节内容,编排了实验法研究的示例——“蛆是从哪儿来的”,并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七个步骤。本人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七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本人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比对课本示例,完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中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要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本人有意识地设计了针对思维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子设计出完整的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分散教学难点,而且可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感觉到实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而明确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是学生实验设计的难点。
本人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不同的探究实验,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总结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从实验目的获取。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什么?(光)
方法二: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推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首先演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别泡在浓糖水和清水中的萝卜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不同溶液中的萝卜条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果将已经皱缩变软的萝卜条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浓糖水和清水有何区别?萝卜条的细胞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原理是细胞吸水或细胞失水,找出实验变量——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主要在实验设计中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关键,一举突破了实验设计的难点,所以对紧接其后的探究性实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中增加将天竺葵的叶片与银边天竺
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实验,用淀粉的产生部位同时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无疑是对生物教师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只要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重视,以方法入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设探究思维训练情境,学生才能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体系,才能使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充满活力
第四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 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三、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绿色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打火机)、清水、试管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
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
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 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四)实验过程
1、提前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启发思考: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上选取1~2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将这盆小白菜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选取的叶子必须大小合适,颜色比较新鲜。
(启发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
3、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过程。教师巡视指导。(1)、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启发思考:.取下遮光黑纸时,遮光部位与见光部位有明显差别吗?)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
在本步骤的操作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没叶片为准,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大烧杯里倒入热水并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如果高度不够,可以在酒精灯下垫上书本,保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用完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盖子直接盖上。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2)、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由于酒精的温度比较高,可以用镊子夹取叶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烫伤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来回晃,期间可以更换大烧杯中的水。直到水变得比较清为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时叶片颜色有没有变化?)将叶片取出放入培养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实验桌。
(启发思考: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应注意安全)(3)、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光照部分便蓝。(4)、分析得出结论:
a.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六、总结(学生总结,归纳)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加强理解记忆。注意事项:
a.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实际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实验。
c.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是让该部分不见光,易形成对比,验证光与制造有机物的关系。
d.酒精要隔水加热,直接加热不好控制温度防止发生危险。e.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4、整理实验仪器。实验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分组讨论以上七个思考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这七个思考题,学生理解了每一个实验步骤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做实验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的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试验强调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在其中设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第五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观察鸡蛋的结构
诸城相州郭家屯初中张云
一、教材分析:
观察鸡蛋的结构是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一部分,观察鸡蛋各部分的组成对于更好的理解鸟类的生殖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观察鸡蛋的形态,掌握鸟卵的结构,学会分析各部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
三、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重点:
探究鸡蛋的结构
四、实验教学准备:
新鲜鸡蛋、培养皿、解剖剪、废物桶、餐巾纸、镊子。
五、实验教学过程:
提前一天安排每两位同学一组(一般同桌为一组),一个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一个,另一学生准备一个新鲜的生鸡蛋。(引导学生思考生、熟鸡蛋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百度搜索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9%B8%A1%E8%9B%8B%E5%AD%B5%E5%8C%96%E5%9B%BE%E7%89%87&ie=utf-8&in=27077&cl=2&lm=-1&st=&pn=83&rn=1&di=260575263600&ln=1993&fr=ala1&fm=rs7&fmq=***8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83&-1&di260575263600&objURLhttp%3A%2F%2Ffortune.365jia.cn%2Fuploads%2F10%2F0202%2F.4b67cb6ec80b9t500x50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u56p7gj_z%26e3Bnmc3tw_z%26e3BvgAzdH3Fq7jfpt5gAzdH3Ffi5o%
3Ft1%3D98mm&W500&H500&T9415&S26&TPjpg【教师】导入:(师出示一幅一只小鸡和鸡蛋图片,让生观察,找出二者关系)大家都知道“鸡生蛋、蛋生鸡”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但是你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一个看上去冷冰冰的鸡蛋能孵出一只活生生的小鸡呢?这与鸡蛋的结构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鸡蛋的结构。
提问:新生命产生和维持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
讨论归纳,回答:氧气、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受精卵。
师:鸡蛋是如何满足这些条件呢?这些秘密都包含在鸡蛋的结构中。
(二)【教师】组织学生按从外向内、从一端到另一端的顺序观察鸡蛋。
(1)观察鸡卵的形状?这样的形状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鸡蛋不慎掉出巢外,不易滚得太远,母鸡容易找回。
(2)按以下顺序观察鸟卵的的主要结构:
① 通过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B8%A1%E8%9B%8B%E7%BB%93%E6%9E%84%E5%9B%BE%E7%89%87&ie=utf-8&in=25119&cl=2&lm=-1&st=&pn=34&rn=1&di=25282231650&ln=1986&fr=ala1&fm=ala1&fmq=***0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4&-1&di25282231650&objURLhttp%3A%2F%2Fexp.ycyxg.cn%2Fuploadfile%2F201110%2F10%2F2026311929.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jxr_z%26e3Byvyx2_z%26e3BvgAzdH3Fv5gpjgp_z%26e3Bwfr%3Ft1%3Dmnd9&W600&H337&T8430&S30&TPjpg试一试是否能握破?你单手用力握鸡蛋,能推测一下卵壳的作用吗?
②通过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B8%A1%E8%9B%8B%E7%BB%93%E6%9E%84%E5%9B%BE%E7%89%87&ie=utf-8&in=24752&cl=2&lm=-1&st=&pn=33&rn=1&di=53613823460&ln=1986&fr=ala1&fm=ala1&fmq=***0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3&-1&di53613823460&objURLhttp%3A%2F%2Fhiphotos.baidu.com%2F%25D1%25A7%25CE%25DE%25D6%25B9%25BE%25B3iewwei%2Fpic%2Fitem%2F0ad24420d9b7c7a2d6074265.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it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25D8%25A0%25CE%25DE%25Dm%25Bl%25BE%25BntjoojtAzdH3Fwsk74AzdH3Ftpj4AzdH3Faw1d99da1lk0v0wd1ma09dmc_z%26e3Bip4s&W498&H225&T11358&S22&TPjpg
轻轻敲破熟鸡蛋的钝圆端,将少量破损卵壳剥掉。
你看到了什么?能推测它的作用吗?
③ 卵壳膜和卵壳之间有个空腔,叫什么?你能推测出它的作用吗?
④ 继续剥离卵壳,将内容物一起倒进培养皿。(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友情提示】一定不准将卵黄膜倒破
⑤ 对照鸡蛋结构示意图,观察鸡蛋的各部分结构。
【学生】小组内观察讨论各结构的作用
⑥ 实验器材整理归位。,磕破蛋壳。
②请将剥下的蛋壳放入废物桶。
③小心鸡蛋内容物洒出,污染桌面。
④实验时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保持安静。
(3)共同认识鸡卵各部分结构(出示图)
【小组合作探究】
①生活中,鸡蛋被作为人类必要的食品,是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你认为卵
白、卵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②卵黄始终位于卵白的内部。根据系带在卵中的位置,你认为系带有何作用? ③未受精卵的胚盘小而色浅,已受精卵的色浓而略大,你认为卵的哪一部分将来
可以发育成雏鸡?
④卵黄与卵白界线分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透明结构呢?
(5)通过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9%B8%A1%E8%9B%8B%E5%AD%B5%E5%8C%96%E5%9B%BE%E7%89%87&ie=utf-8&in=6276&cl=2&lm=-1&st=&pn=152&rn=1&di=201797331200&ln=1993&fr=ala1&fm=rs7&fmq=***8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52&-1&di201797331200&objURLhttp%3A%2F%2Fpic13.nipic.com%2F20110325%2F2531170_162400522764_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gtrtv_z%26e3Bv54AzdH3Ffi5oAzdH3F8AzdH3Fm9AzdH3F9n0blnmh8wmvajjv_z%26e3Bip4s&W1024&H682&T8253&S122&TPjpg讨论:所有鸡蛋都能孵化成小鸡吗?如果你是鸡孵化厂的厂长,你应选择什么样的鸡蛋呢?
(6)对照图总结各部分的功能。(出示鸡蛋结构图)
(三)学以致用
①有人说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对吗?
【学生】未受精卵包括卵黄膜(细胞膜)、卵黄(细胞质)、胚盘(细胞核)
②如果把鸡蛋的 卵壳用胶水全部涂上能否孵化出小鸡呢?
③鸡蛋有哪些结构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学生】
1.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
2.卵白提供水环境
3.气室提供了氧气
4.卵黄和卵白提供营养物质
5.系带对卵黄起固定作用
四、课堂小结。学生提出疑惑。
五、达标检测
1.鸟卵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的是()。
A.卵黄B.卵黄和卵白
C.卵白D.卵黄和胚盘
2.鸟类的受精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A卵黄B胚盘C卵白D卵黄膜
3.小红的姥姥养了两只母鸡,它们能生蛋并孵出小鸡吗?()
A.不能生蛋,不能孵出小鸡B.能生蛋,但只能孵出小母鸡
C.能生蛋,但该蛋孵不出小鸡来D.能生蛋,该蛋也能孵出小鸡来
4.养鸡场的母鸡下的蛋不能孵出小鸡,原因是()
A.鸡蛋太小 B.鸡蛋没有受精
C.鸡蛋储存的养料太少
D.鸡蛋内储存的空气太少
5.观察鸡卵的结构时,未受精卵的特点是()
A.胚盘色浓而大B.卵黄色浓而大
C.胚盘色浅而小D.卵黄色浅而小
6、连线;
1、卵壳
2、卵壳膜保护作用
3、卵黄膜胚胎发育的部位
4、卵白保护,提供养料水分
5、卵黄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6、胚盘贮存空气
7、气室固定和减震
8、系带
六、课后延伸由该实验拓展出实验
提问:借着阳光看,你看到蛋壳上有什么?(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气孔”)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能证明鸡蛋壳上气孔的作用吗?
小知识:
一只鸡蛋壳上的气孔
有7000个左右。被污染的鸡蛋孵不出小鸡,是因为
秽物堵塞了蛋壳上的气孔,妨碍了鸡胚的呼吸。蛋所以不能用水洗,是因为蛋壳外面有一层粘液凝固而成的薄膜。水洗会破坏这层保护膜,细菌就会乘虚而入,使鸡蛋腐败变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特浓厚,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实验,仔细观察,提出或深或浅的问题,学生之间讨论激烈,答案整理的也非常合理,效果良好。但是个别学生操作还不很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根据以上案例,不难看生物实验课上应注意一下几点: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规范操作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4、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智力。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决心将实验课的课改继续深入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八.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诸城相州郭家屯初中
姓名:张云职称:中二
电话:***电子邮箱:zhangyun42174@126.com
通讯:诸城相州郭家屯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