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片断教学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片爬山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说这爬山虎很茂盛。你说爬山虎的叶子绿油油的,后面戴眼镜的男孩你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哦,你还想起了叶圣陶先生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嗯,真不错,全班同学一起把它背出来,好吗?
那些叶子绿的那样新鲜,看着是那样的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叶先生写的多美啊!
你还想说什么呢,哦,爬山虎绿的发亮,很有生机和活力。
是啊,让我们用自然好听的声音读一读这课题,很好,再来一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质疑题目:
课文本来即使些事情,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默读6-10自然段,并用波浪线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思考这个问题,并留下思考的痕迹。细读品味
(一)1、课文有几处写到爬山虎?三处。好,谁来读读第一个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想想这句话写了爬山虎什么特点?那位同学你来。读得很准确很流利,但我有一个更高一点儿的要求,要有感情,再试一次。对了,请坐。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呢?
2、写了爬山虎很茂盛。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绿葱葱,没错。
过渡:同学们想想,这绿葱葱的爬山虎这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仅仅是因为爬山虎美吗?那是因为什么呢?(生思考)同学们再想想,作者怎么会来叶圣陶家看到爬山虎呢?(生:叶圣陶先生请我来他家做客)是啊,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什么反应啊?(生默读6自然段,画出写我的反应的句子。)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3体验“意外”。(指名一学生读出示的句子)为什么你那么意外?(生:因为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男同学们,叶老先生要请你去他家做客啊,你们什么反应?(男生齐读句子。)
(师随机提问)为什么你那么意外?(生:因为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4悟“意外”原因。根据你的了解,说说叶圣陶是个多大的大作家啊!(他是69岁的大作家;他写了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他还是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呢!)而我只是?(初中生,15岁,„„)孩子们,现在就是这位大作家邀请你去他家做客。你的心情?(激动、紧张、不安、温暖、惊喜、兴奋)联系前文,景中悟情
1.情景相通。是的,你带着惊喜、紧张、激动、兴奋的心情来到叶老先生家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你看到:(师放慢语速,手张开)(生看书齐读句子: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2.景中悟情。此时此刻,阳光在爬山虎的映衬下,都变成?(绿色的,像那温柔的小精灵)。那跳跃着的小精灵似乎就是我:
就是我那激动的心啊
那闪烁着迷离光点的小精灵似乎就是我:
就是我那不安的心情的写照啊
(师引导学生紧扣“跳跃、闪烁、迷离”以及“意外、居然”等词语填写横线上语句)3.小结过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究竟包含着什么呢?(包含着我 的激动、紧张、惊喜、兴奋)是啊!几分激动,几分期待,几分不安,正是这景中蕴含的情!那复杂的心情!那墙绿葱葱的爬山虎就这样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二)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第二个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好好感受一下,作者这回又写了爬上虎的什么特点?这回写的爬山虎与上回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现在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体会。
2、刚才这位同学说时间不同,上回写的是午后,这回写的是黄昏。
你说上次重在写爬山虎的茂盛,这次重在写颜色,很绿很浓,虎虎有生气。你是个认真细心的孩子。
你还体会到了这句话写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这也是借景抒情。你观察得真仔细。
3、你们看,这个句子写得美吗?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丽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音乐,听老师读,感受一下这美美的画面。(师读)同学们想读吗?那自己也读一读这句话。(生读)思考,描写爬山虎的美与叶老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4、作者借爬山虎的亲切、虎虎有生气来比喻叶圣陶。这是一种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师板书:借物喻人)
你觉得像浓浓的湖水像是写叶老先生的学问深,像湖那样广博。真不错,你很有自己的想法。你想起了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啊,叶老先生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这样的精神多么伟大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读这两句话。停,要读得干脆一点,不要拖拉。来,赞美的语气。我们小组来比赛一下,看谁读得最好。各小组都读得很好,老师真高兴。
(三)1、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学习第三个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这么写?中间短发的女生你来!读得不错,全班一起来。作者为什么写那片爬山虎永远那么绿着?
2、那片爬山虎写的就是叶老先生,永远那么绿着代表他的精神,作者会永远记着!你的理解非常深入,很棒。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永远记在作者心里,也就是说作者会永远记住他的恩师。你体会到作者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请带着这份感恩的心来读读这句话。你再来读,再读,全班一起读,四、想象说话
1、如果你是文中的肖复兴,你会对叶老先生说什么话? 你会说:“叶老先生:谢谢您的教导。” 你会说:“叶老先生,没有您的鼓励,就成不了今天的我,谢谢您!” 你会说:“我是渺小的,叶老先生才是伟大的,没有叶老先生人品与作品影响我,我是成不了今天的著名大作家。”
同学们还记得叶老先生的什么人品与作品吗?一起说出来。亲切、质朴的人品;认真、一丝不苟写出来的作品。(师板书:亲切质朴;认真、一丝不苟)你还会说:“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恩人,我要以你为榜样,培育更多的人才。” 说得真好!不仅要自己成才,还要为祖国的培育国家栋梁之才
五、读写结合
最后,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在你生活中,谁对你有过帮助吗?请你也用你的笔,向肖复兴那样来写一写。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借景抒情
人品与作品
亲切、质朴
认真、一丝不苟
借物喻人
第二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片断及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片段及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爬山虎为载体,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情。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含蓄,特别是文章结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是言虽尽而意未了。我在执教本节课时采用学校倡导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现对本课中的若干教学片段进行简要回顾与评析,与大家分享。
引言:同学们,本学期初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描写植物爬山虎特点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与爬山虎相关的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讲的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和作者“我”之间的感人故事。作家叶圣陶和“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感人故事呢?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片段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本文讲了著名作家叶圣陶和肖复兴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主要讲了叶圣陶和肖复兴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
接下来,通过个别提问、学生补充,归纳出本课主要讲了叶圣陶和“我”发生两件感人故事:一是叶圣陶帮助“我”修改作文;二是叶圣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设计意图:叶圣陶、肖复兴两位作家,学生都较陌生,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作品,对他们进行了解。对作者而言,他记录的是自己和叶圣陶先生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做事仔细认真、对人平和温暖的人品,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在上课时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到整体,升华认识。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既有联系,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在理清思路中整体把握。各类文章,总是根据作者思想来结构的。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才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领悟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思路是无形的,常通过线索和脉络来表现。
教学反思: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说出两件事,达到整体感知的教学目的。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著名作家,担任国家教育部部长,而此时,肖复兴还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这种情况下,肖复兴的作文能得到叶圣陶先生的字斟句酌的修改,是非常感人的事。特别是第二件事中,叶圣陶先生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他平易近人的品质给小小的“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作者而言,他记录的是自己和叶圣陶先生一次难忘的经历;对读者而言,读到的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心弦的感人故事,通过学习课文,能感受叶老做事仔细认真、对人平和温暖的人品,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会做人的道理。
2.积累运用,夯实基础 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会认生字:荐 删
洽 昏
晖
楷
篇 帘 燥 握 厅 糊(2)检查词语:
推荐 眼帘 愣住 增添 删掉 简短 燥热 跳跃 闪烁 融洽 蕴含 余晖 窗棂 沉郁 摇曳 绿葱葱 堪称楷模 模模糊糊 莫名其妙 密密麻麻 春风拂面
(3)辨一辨,再组词:
篇()洽()燥()噪()遍()恰()澡()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三维目标的达成往往十分困难,首先对所教教材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突破。既要进行思维和情感的训练和陶冶,又要扎实训练语文基础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走入语文课堂之前,一定要对教什么心中有数,把握住重点字、词、句、段贯穿全篇。否则是浪费学生时间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教学反思: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等这些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现在语文教学乃至永远的任务。当然,时代发展了,语文学科会赋予“双基”新的内涵。语文教师只有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3.品位细节,回归本真 学习第一件事:“修改作文” 预设
(一):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的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抓住“密密麻麻、到处”等词语;(2)看资料袋,体会叶老修改作文是那样细致。
预设
(二):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1)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体会到了什么?(2)如春风拂面地朗读这句话。
预设
(三):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又自然”
(1)如果你是当年的肖复兴,读着这样的评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2)肖复兴读了这则评语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你读了又有何感想呢?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整体把握更要于字字句句处读书。一篇文章不论何种体裁与风格,总是围绕重点词、句布局谋篇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捕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品味作者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指导学生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时,都要求学生读文时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一段话中突然有几个词进入你的眼帘,抓住它,细细体味一番。不放过重点词句积累运用的机会。如今的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正在返朴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语言学习除了要积累,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并且有所创造。每篇优美的文章教师都精确地抓住重点词句去品味,这是在积累扩展语言,去品味感悟其情韵;这是培养语文素质,去实实在在地说话;这是学以致用,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扎扎实实地进行说与写的训练。
教学反思: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叶老修改作文的事,总共有五段话,特别是第三、四、五段,具体说叶老先生怎么修改的。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句进行预设,通过关键词语,让学生仔细体会,这样写体现出叶老先生做事仔细,并通过修改作文反映出叶老做人方面“认真、平和、温暖”的高尚品质。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结合课文第一部分中,叶老帮我修改作文的方法,师生总结出平时写好作文的方法:
(1)事例加感受的写法(2)用词准确、语句规范(3)事例要具体真实(4)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设计意图:上一部分主要讲了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从字、词的修改,到用语的准确,表达的规范。学生查阅资料袋就知道,叶老先生非常认真,进行了反复修改。尤其是简短的评语,如“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又自然”等词语,切中要害,又很有鼓励性,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这时候,让学生总结出写好作文的方法,水到渠成。
教学反思:教是为了不教。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会写作文,提高应用水平,克服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中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段落,除体会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还可以学习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第三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片断与评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片断与反思
培森小学:区登干
师:孩子们,天气渐渐凉了,唯有那一墙的爬山虎还在随风摇曳着。(出示爬山虎的图片,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师生感情朗读: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谁能说说你对叶圣陶的了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这一墙的爬山虎多有生命力啊,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再来读课题。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着“我”和叶圣陶老爷爷写了哪两件事?分别是文章的哪几节?
师:来,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叶老先生的什么事? 生1: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是一到五段。生2: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是六到九段。
生3:课文写了有关叶圣陶先生两件事,第一件是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第二件是叶老请我到他家做客。
师:说的真好,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一件事,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拿到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案例评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写的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回忆少年时代叶圣陶先生为“我” 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从中表现了叶老先生作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与人品。
一、抓住教学难点质疑
课题以物喻人,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难点,欣赏两幅爬山虎的图片和两段美文的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记忆中叶老与肖复兴初见时的代表性事物——爬山虎之美,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然后利用过渡语言设疑:“留在作者内心深处的仅仅是那片爬山虎吗?”
二、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情。
为了解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什么三十年来作者都忘不了这个问题,作者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感受叶老不仅仅是为“我”改了一篇习作,并且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三、在练习中学会修改
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这篇课文不仅仅是学到了如何去阅读如何去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我们还学到了如何去写作文如何去修改作文。这一点可以通过学习删除号、阅读叶老的评语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学文中潜移默化的学会。
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图片,了解并讨论爬山虎的脚。随之“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爬山虎的脚》。”同学们,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2.自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4.自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写谁的。莫名其妙愣住意外,第一组写肖复兴。认真平和质朴,第二组写叶圣陶。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学习“修改作文”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看了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感受的? 用笔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1)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叶老修改的怎么样? 生:很认真。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红色的修改符号,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密密麻麻,想象是什么样? 生:写的很满,没有空格。
引导同学们看课后的“资料袋”,体会“密密麻麻”。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四段,看从修改的文稿中能学到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生:用字注意准确; 生:长句断成短句; 生:删掉多余词语。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后写完作文后也用这种方法,好吗?
(2)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知道吗?肖复兴的这篇文章共有1500多字,叶老给修改了100多处,而且叶老当时年仅70岁,还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你想,叶老这么个大作家,并且工作这么忙,能为一个初中生如此仔细的修改作文,作者有何感受呢? 生:如春风拂面。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温暖、很舒服。
师:这真是以为温暖、慈祥、关爱的老人哪!同学们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品格吗? 生: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叶老不仅认真批改作文,还在文后打了简短的批语。指名读,齐读。
体会写作文不仅要写具体事实,还要有真情实感。从第一件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还一起感受了叶老先生的平和与认真。
2、学习“邀请做客”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我们课文学习了一半了,怎么还没看到写爬山虎的句子呢?接下来,同学快速读第二部分,找一找写爬山虎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一读,并想想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1)出示第一处:刚进里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指生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阳光比喻成小精灵)师:从“小精灵”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美,生机勃勃,蓬勃的生命力。
师: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后兴奋、激动的心情,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2)出示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师: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
生:“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也是比喻句。(把一墙的爬山虎比喻成一片湖水)师:这次写爬山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用一个词来说? 生:绿的沉郁。师:为什么会有不同? 生:心情不一样了。
师:我们往前看,找一下答案(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是叶老对他深深的期待。你觉得叶老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挥。
师:这次做客,让作者对叶老有了怎么样的了解? 生:叶老先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3)出示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实际上忘不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放学后把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第五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潍坊市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滕海青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叶圣陶先生和肖复兴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学过一篇写爬山虎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是写植物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而且也与叶圣陶有关。看老师写课题——(师写课题,学生数空)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应该怎么读? 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生机,读出了希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读准了字音, 读通了句子。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屏幕展示)我会读
愣住 推荐 删掉 燥热 映入眼帘 融洽 质朴 楷模 黄昏 春风拂面 师过渡:文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初中生。另一位是大作家——叶圣陶先生。这两个人物特别有缘,在这篇文章中相遇了。
2.我知道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那两件事?有简练的语言概括。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品
(屏幕展示)
自由地朗读课文3至5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感受?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预设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我体会到了叶老的认真。
师:你是抓住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是通过“密密麻麻”体会的。
师:抓住词语体会文章内容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那么“密密麻麻”什么样子?
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原件.(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过渡:同学们,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二: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 生:用“幅”字更准确点.师:我们平时说:—张——(生齐答)纸.师:一幅——(生齐答)画.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还有一处作者记得更清楚。是—— 预设三: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县“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体会到了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
师:我们来看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屏幕展示)
师: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个是“删改”,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桌的合作着读读,体会体会.生:改后的句子把“包”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书皮”换成“包书纸”就更确切了.师:句意确切了,句子呢? 生:句子更干净了.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干净了也规范了.(屏幕展示练习句修改)生:“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师:还有吗? 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
师: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仔细地修改作文,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呢?
生:认真。生:一丝不苟 生:专心致志
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渎呀 自已试试.(生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这 1500多字的文章被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
生:(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所以——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字们的成长呢!所以——
生:(读)我虽然末见叶老先生的画,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预设四:我看到了叶老写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我从中体会到了好文章的标准。
师:能告诉同学们是什么吗?
生:具体事实、真情实感。
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 都是“我”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可是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 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我”也走上了文学之路, 也成为了一位大作家.三十年后,肖复兴仍然不能忘记这件事,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回忆那曾经的一幕一幕.(课件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师过渡:因为这次作文的修改,叶老先生了解了肖复兴,才使肖复兴有机会到叶老先生家去做客,才有机会看到那满墙的绿绿的爬山虎。
让我们走入“受邀做客”部分。
四、品读“做客”,感悟人品 默读课文6至10段,“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划出有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预设一: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我体会到叶老很平易近人。
预设二: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老先生和我交谈很融洽,把我当成一个老朋友。
师:其实,“融洽”和“融合”是一对近义词,那么怎样的两个人交谈能很融洽?
生1:老朋友。
生2:很好的朋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师:你有这样的朋友,对吧?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两个人分别是什么身份?
生:一个是大作家,一个是中学生。
师:这样的两个人能融洽地交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叶圣陶很看得起肖复兴。
师:“看得起”,我们可以换一个词——
生:信任,很欣赏,他已经把肖复兴当成老朋友了。师:你还觉得叶老是怎样的人?
师:这时候,肖复兴对叶圣陶的印象,在认真、平和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步,你能选用这段话中的词说吗?
生:亲切、质朴。(师板书:亲切、质朴)
师:带着对叶老的敬仰,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五、聚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
师: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印象,是通过写什么来表达出来的呢?(爬山虎)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预设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屏幕展示两句话)
师:作者仅仅是在写爬山虎吗?还写出了什么? 生:写出了作者的情感。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感到很庆幸,很兴奋。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作者的心情。
(该生读,读得挺好)
师: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我的心情。(生齐读)
师:作者把自己的情寄托在对爬山虎的描写中,这是“借景抒情”。(板书: 借景抒情)
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寄托了作者对先生的感激,对先生的怀念。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文章的结尾说,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你怎么理解“意义非凡”?
生:意义不一般。
师:老师找到的这段资料,可以让你明白为什么肖复兴会认为“意义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
课件出示:“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
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师:请找出里面的一个数字。生:80余部。
师: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师小结: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师: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出示课件最后两句话):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生齐读:“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师:“绿”是什么意思?
生:是叶圣陶的教导时时激励着肖复兴。
师:是啊!30年过去了,肖复兴仍然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读――
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那么题目中还包含了什么?
生:包含了作者对叶老先生深切的怀念。
六、布置作业
读肖复兴写的《我教儿子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