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带来的选择与改变分析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带来的选择与改变分析
摘 要:结合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观察分析,想要更加合理地疏通幼儿诸多教学活动秩序,就必须利用游戏这类媒介,进行诸多全新样式的教学理论、引导模式融合改造,使得幼儿智力发育和思维开发革新质量变得愈加人性化。教师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活动特征加以客观校验,同时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制定妥善的调试应对方案。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游戏化 模式选择 改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53-01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得全新发展机遇,相关学术专家也都争相透过人类、社会等学科层面,进行幼儿这类特殊教育对象观察分析,同时制定合理化管理措施,尽量令幼儿园课程有序地衔接融合起来。但是我国长期以来深受传统教育文化体制限制,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管理期间,通常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技能掌握结果之上,不能满足幼儿专属的游戏诉求,在诸多身心压力束缚之下,必将对于该类群体今后身心健全素质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因此,为了重新唤起幼儿教师对游戏的主观重视态度,完成现代幼儿教育全面进步目标,进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方向探讨论证,显得尤为必要。强化教学实践项目中的游戏设计,支持辅助能效
判定一类幼儿课程是否科学合理,主要利用相关游戏实践项目设计成果进行对比校验,毕竟不同内涵和功能特征的游戏,对应的教学内容、引导模式和影响效应上都存在深度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不同类型游戏单元选取设计期间,不单单需要事先考察特定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游戏模式类型,同时更应该清晰化界定游戏、幼儿园课程教学之间的内部关联特性,使得以上要素彼此之间的融合过程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事实证明,只有生动有趣的游戏项目,才能令幼儿活动操作趣味性得以全面激活改造,但是教学动机始终在游戏之中,教师要做的,便是令广大幼儿群体在主动参与各类游戏中挖掘、获取并灵活沿用特定知识细节,使得他们在游戏环节中掌握更加丰富的支持要素。如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考虑结合幼儿群体喜欢吃的水果进行搬运游戏设置,透过彼此分工合作,令其自行将原本多个数量的水果划分为两份,令其从中自然地领悟组合分解的概念;再就是经过水果在特殊高度斜坡中自由滚落的情境演绎,维持学生现场注意力集中效率,保证其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猎奇解析欲望。在此期间,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不同感官效应加以调查记录,试图加入其余游戏模式,使得游戏动静之间的配合能够恰到好处,维持幼儿个体和集体之间的游戏灵活交替特征。相信长此以往,对于有效激活提升幼儿游戏参与主观能动性,创设出愉悦轻松的游戏教学实践项目交流氛围,有着十分强劲的支持辅助效用。创建适当的游戏演绎交流环境,维持师生之间长久的和谐关系
结合以往幼儿教学状况观察,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针对幼儿群体进行图像展示,对于实践现场指导内容处理不够科学,无法令幼儿快速深刻地掌握教师当下创造环境的内涵机理和实际意义,加上诸多惯用语法的交错,很容易令该类群体思维处于严重紊乱境遇之中难以自拔。具体来讲,就是传统鸭架式灌输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本不能和幼儿进行深入地交流,预设的教育管理指标也将难以顺利贯彻。因此,教师务必要利用最新技术设施在课堂上创造丰富的感知交流环境,令内部学生注意力全程维持集中状态,稳步提升个体对既有课程的长久化研习兴致,特别是在游戏参与中深度理解各项教学内容,为今后师生彼此间和谐的互动沟通氛围营造,以及游戏环境教学辅助功能全面性释放,提供保障。如在数学课堂上,组织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教师同步向学生陈述鸡妈妈一共有7个孩子,但是令人悲哀的是不久后某天被可恶的老鹰抓走一只,那么后来剩下几只鸡宝宝?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可以更加快速清晰地了解“数字五以内的加减法规则”,调动其对后续数学计算方式研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步更维持着师生彼此间和谐、友好的情感关系。
另一方面,不断丰富相关游戏内容,推动幼儿智力结构的全方位修缮进程。结合以往我国幼儿群体游戏化教育模式进行对比校验,发现内部活动组织形式极为单调乏味,对于幼儿智力结构产生明显的束缚效应,无法令他们思维得到应有的激活释放。为了更加可靠地贯彻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完成长久化游戏教学改革任务,不同幼儿园必须尽快整改既有集体教学引导模式,使得师生比例得到更加科学地调整,避免对幼儿主体适应地位造成不必要的侵害之余,时刻彰显幼儿学习的差异性特征,令广大幼儿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青睐,至此推动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相比之下,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事业的主流工作人员,他们专业素养高低程度将直接决定今后各类教学改革任务的贯彻质量,以及幼儿群体智力健全化发展结果。因此,目前幼儿园主管人员必须集中一切技术培训途径,改善教学人员游戏化教学模式,或是直接由专业高校吸纳优质化教学管理人才,使得自身师资水准获得全面整顿之余,为今后我国美好发展前景绽放,提供更为可靠的人才启发支持功用。结语
按照以上内容论述,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指导地位异常深刻,其可以认定是决定教学成就高低的核心要。须知现阶段我国幼儿课程游戏化实践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问题,想要令其和幼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地交接融合,日后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杜继纲.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的历史与理论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17(11):89-103.[2] 肖丹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5(20):104-116.[3] 薛新芝.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2016,31(04):112-125.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马春云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同时又注重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使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地感悟、体验、投入、参与,使幼儿在获得各种知识、各种经验、各种能力的同时,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 生活化 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又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一. 课程的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而教育与生活是互动的,教育应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应具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源泉,让生活融入课堂教育之中。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发展必要的技能。比如:幼儿园生活就具有大量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种植园地、饲养角、玩具、图书及同伴、教师等均是幼儿学习的资源,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趣味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以完整的生活为资源的,因而是整体性的,不是分割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路边的小水坑、草地上的蟋蟀、窗外的雨滴、雨后天空灿烂的彩虹、街上来往匆忙的行人……无一不是孩子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这里,有孩子们数不清的奇思妙想,脱下鞋袜,光脚跳进泥坑,体验一下皮肤触水、触泥的感觉;穿上雨衣,聆听雨的声音,体验雨打在身上的感觉,观察雨落地时所造成的奇特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使他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如在组织“青蛙捉害虫”这一主题 时,我们并不勾画田野,草地,害虫知识网络,而是和幼儿一起去结识田野朋友草地朋友帮他们捉害虫,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照顾朋友。幼儿把自己装扮成青蛙,为田野,草地捉害虫。于是,在情感愿望的驱动下,他们徜徉在田野的怀抱里,沉迷在美妙遐想中,为“青蛙捉不到害虫”着急,为“被害虫吃掉的庄稼”伤心……在音乐的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青蛙的高兴、学着青蛙的跳跳,他们表现出无比开心快乐,把夏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富有神韵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他们积极地探索,幼儿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了发展。
(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在一次中班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水彩笔、报纸,建议孩子躺在报纸上,让同伴描画他的身体轮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身体轮廓图说“我怎么没戴眼镜呢?”于是,马上有孩子给轮廓添上五官,当发现有点五官位置不对时,一个孩子立即提议:“做个记号再画就不错了。”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还要画小鸡鸡,于是就添画了小鸡鸡和一串尿珠,几个孩子围成一团。这就是生活中孩子的成长。
如小班主题“轱辘轱辘”中,“汽车”“轮胎”“红灯、绿灯”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根据幼儿对“车轮”的观察角度和兴趣点不同,教师组织了多种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为深入,更为主动。于是,围绕“轱辘轱辘”孩子们展开了探索、讨论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课程的游戏化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画册,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等等。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按数量让幼儿做数学游戏——生蛋比赛,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像的艺术。”孩子正是以这种“融合式”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外化为幼儿的游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全心全意深究自然界的神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总之,幼儿园课程建设要立足生活化、游戏化,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实践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
河南省尉氏县限制幼儿园------马春云
2014年5月22日
第三篇: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单位:扬州市邗江汊河幼儿园 邮编:225127 姓名:裴杨梅
【摘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拟对上述问题作一阐述和归纳。具体叙述了教学、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游戏化教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从正确认识和认识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有效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1、何为游戏?从主观上而言,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同,是导致游戏概念解释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德国的福禄贝尔四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四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额发展神的本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这使人们对游戏的看法和认识的再一次深化和提升。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②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 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手枪„③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点。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④游戏具有具体性。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由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这种具体性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思维的知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⑤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只有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特点,我们幼教工作者才会真正利用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游戏的前提。
2、幼儿园教学,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①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异刺激引起探究和兴趣,但幼儿的兴趣不持久。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支持、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②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实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互相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之一。③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④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⑤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注意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等特点。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
3、游戏化教学,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幼儿的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组织和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更好地去展示自己呢?针对游戏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下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 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产生的厌学情绪。如在美术教学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呀。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3、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4、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①用游戏性的语言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例如老师会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鼠小弟,鼠小弟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用“想象”的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石头路”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兔大婶家做客,但兔大婶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兔大婶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小河,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深林,老虎在森林做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增强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用“做做玩玩”的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又一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用“竞赛”的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以竞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竞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技能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鞋袜竞赛和叠衣裤竞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5、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6、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教师如何恰当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了解幼儿兴趣需要。教师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那会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大大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也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尝试总结经验。教学中我们秉承“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刘焱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 李淑贤,姚伟著,《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北京崇文区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 《幼儿园游戏指导-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实验的的思路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四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反思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学习反思
近日,我们幼儿园全体教师在周园长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在此之前,我认为《课程游戏化》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旧的课程体系的结束,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了解到《纲要》和《指南》和《课程游戏化》要求是一致的,是相互融合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生硬的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存在。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困惑,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通过学习我才了解,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简单的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这次学习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我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这样的游戏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听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动的接受。用虞永平教授的话来说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此专题学习,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珍惜孩子们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而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六个支架中提出的一些解决措施,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我将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
XXX 2016-4-6
第五篇:中心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
沛县大屯镇中心幼儿园于2015年4月成功申报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园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想方设法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参与游戏。
在县教育局、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投资20余万元,增添了户外大型积木,攀爬架,新堆了一个小山坡,在二楼平台设立了迷宫和玩泥区。户外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钻、爬、跳、投,多项基本技能得到有效发展。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用木板、树桩等材料搭建成崎岖的小路攀越、爬行,在自己构建的情景中快乐游戏。玩泥游戏中,孩子们使劲摔打胶泥,亲自体验胶泥的变软过程,最后做手工,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揉、压、搓、捏等多项基本技能有效发展。在游戏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增强了,教师的游戏指导理念更新了。
对活动室的空间,以游戏为目的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缩小集体教学区巧妙安排游戏区域。现在,每一处角落都可以作为幼儿游戏区域,幼儿随时可以自主地游戏,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
课程实施以后,幼儿园改进统一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各班可以就场地利用、游戏开展等因素选择活动内容,制定自己班级的一日作息表,让幼儿自觉地按作息表有序地进行一日活动。幼儿园还尝试一
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
总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大屯镇中心幼儿园把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当作是进一步深入贯彻《指南》的过程,当作是教师迎接挑战和逐步提升专业水准的过程,当作是为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过程。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