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少年闰土教材分析(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01:2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7少年闰土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7少年闰土教材分析》。

第一篇:17少年闰土教材分析

17少年闰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印象中的闰土。用三句话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刺猹的鲜明图画,生动具体地勾画了闰土勇敢、机敏的形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我”和闰土是怎样相识的。从中也交代了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我”是当时家境还好的少爷,而闰土是在“我”家做忙月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回忆“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其中用特写的方法勾画出了闰土的脸色、脸形、头上的小毡帽、颈上的银项圈,把他那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样子更加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第四部分(第6—16自然段):写闰土和“我”讲捉鸟雀、捡贝壳、看西瓜、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情,表现出闰土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知识、聪明能干的农村孩子。其中还写了“我”听后发出的感叹。

第五部分(第17自然段):写“我”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和相互间的友谊。这里简述了两人都“大哭”、互赠礼物的场面,表现出难舍难分的情感。最后一句中的“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充满了“我”对闰土无限怀念的深情。

本文在写法上做到了结构安排十分严谨、形象描绘十分鲜明。从结构安排看,是从回忆闰土形象起笔,接着按“相识——相见——相处——相别”的顺序叙述故事;从形象描绘看,主要是通过外貌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所写事情,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闰、胯、扁、猬、汛”,会写“闰、捏、柄、胯、匾、缚、稻、猬、谓、汛”,理解“一柄、胯下、刺猬、所谓、潮汛、一望无际、无穷无尽”等词语。

4.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运用本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可让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一些生字,如:夸——胯、扁——匾、胃——猬、丙——柄、令——伶、利——俐„„

“闰”字的“门”内是“王”不是“玉”,不要多写一点。

还可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做一做。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正月(zhēng zhèng)供佛(gòng gōng)畜生(xù chù)

正确(zhēng zhèng)供应(gòng gōng)畜牧(xù chù)

2.比较下面的形近字,并组成词。

胯()租()劲()缚()稻()

垮()祖()颈()搏()滔()

(二)词句理解。

对文中一些鸟雀、贝壳、动物的名字的词语,不影响学生领悟内容的,可不必深究。

对一些半文半白的语句,要加以指点,帮助学生明白这些语句在今天的语言中的意思。如: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其间”就是“那中间”,在文中就是指西瓜地里。

“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这里的“仿佛”不是“好像”的意思,而是“差不多”。

“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便是”是“即使是”“就是”的意思,“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句话按现在的说法是:“即使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只是无端地觉得”,就是“没有来由地觉得”。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中的“素不知”的“素”是“向来”的意思,“如许”在这里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先前”就是“以前”,“单知道”就是“只知道”。

对“啊!闰土的心里„„”这句话,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这句话含义深刻、感情真挚。意思是说:闰土知道的稀奇事真多,“我”和“我”以往的朋友都不知道,这是因为闰土从小参加劳动,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而“我”和“我”的朋友——这些有钱人家的少爷,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里用对比突出了“我们”与闰土的不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闰土的敬佩、尊重的感情。是闰土打开了“我”的眼界,才知道院墙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空,才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对少年闰土的喜爱。正因为这些,两人相处时间虽然不长,却建立了纯洁、真诚的友谊。这也为后面写分别时“我”和闰土的不愿分离埋下了伏笔,使人读起来感受到十分真实自然。

(三)领悟内容。

注意遵循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去认识人物形象,使其形象逐渐鲜明、生动起来,并产生如同作者对闰土的情感。

第一步:开门见山,引入形象,初识闰土。

(1)谈话导入:闰土是“我”儿时的伙伴,与他分别三十年了。但“我”时时想起他,常常惦着他。每当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神异的图画——(教师深情地范背第1自然段,将学生引入情境,获得对人物的最初印象。)

(2)学生默读这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之中用了哪个词把景、人、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幅生动的图画?(抓“其间”这一词句。)

(3)演示闰土看瓜刺猹的课件画面,并结合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第二步:抓住重点,体会外貌,喜爱闰土。

(1)引读第2、3自然段,转入第4自然段。

这一年,“我”家轮到了大祭祀的值年,需要一个人来看管祭器,闰土因此来到“我”家,我们于是相识了。读读第2、3自然段,看看作者对这些情况作的介绍。

(2)默读第4、5自然段,这是本文重点。边读边想:“我”是怎样急切盼望闰土来“我”家的?“我”看见闰土是什么模样?“我”心里怎么想的?

可要求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描写中可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带着感受读读这些语句。

第三步:抓住言行,深入了解,佩服闰土。

(1)快速默读第6—16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具体写了几件事?哪几件事?

(2)这些事对“我”来讲,是什么样的事?(理解“无穷无尽”和“稀奇”。)

(3)你最感兴趣的稀奇的事是哪一件?为什么?(要发挥想象,说清楚明白,说得有条理。)

(4)“我”印象最深的稀奇的事是哪一件?怎么体会到的?(注意抓第11—14自然段,并联系第1自然段,使学生明白“看瓜刺猹”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可让学生精读这件事,留心闰土讲“看瓜刺猹”时的神情,说说从这事看出他是怎样一个少年。再读读有关段落,还可像闰土那样绘声绘色地讲讲这件事。

(5)理解第16自然段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步:首尾照应,深情诵读,记住闰土。

(1)朗读课文末段,从中体会“我”和闰土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注意两人分别时的情景和后来的交往所表现出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2)总结全文,再读首段。

作者对少年闰土的外貌、语言、行动的描写,都抓住了这个人物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我们也会像作者一样,一想起闰土,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神异的图画(演示第一自然段内容的画面)。让我们边看图,边诵读课文第一段。让这幅生动的图画,让少年闰土这个可爱的少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四)课外阅读。

可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全文,深化对作品及人物形象的认识。

(五)从读学写。

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我”和闰土接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出了人物的特点。作者在文中有两处(第1、4自然段)外貌描写,用语极为简洁、准确,却又凸现出闰土的特征。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这种写法,并迁移运用,写一写自己身边的小伙伴,就三言两语或一句话都行,只是一次小小的练笔,只写人物的外貌,不必另加要求。

(六)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3课时。

教学资料

1.关于鲁迅的小说《故乡》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本课标题是编者加的。《故乡》写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它所描写的是从辛亥革命时代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的农村情况。辛亥革命以后,地主阶级、北洋军阀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和苛捐杂税更重了,农民生活日益穷困。小说中通过“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农民闰土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反映了农民被剥削的真实情景和当时农村急剧破产的情况。作品中,回忆了闰土少年时的形象:活泼、聪明、勇敢、天真,突出了“我”和他的友谊。然而“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时,闰土变得像个“木偶人”,见了“我”不像以往那样亲热了,反而恭敬地称“我”为“老爷”。说到生活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使他只觉得苦楚难言。作者就这样刻画了一个被重重剥削欺压的农民形象,从闰土的少年到中年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被剥削欺压的农民阶级的无限同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极大愤怒。

2.词语解释

闰:一个回归年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阳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时间每4年累计成一天,加在二月末,这一天叫“闰日”。农历把一年定为354天或355天,所余时间约每3年累计成一个月,加在一年的某月之后,这一个月叫“闰月”。这样的办法,在历法上叫做“闰”。阳历有闰日的一年叫闰年,这年有366天。农历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这年有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

伶俐:聪明,灵活。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胯: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位。

匾:一指上面题有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木牌(也有用绸布做成的);二指用竹篾编成的器具,圆平底,边框很浅,用来养蚕或晾晒东西。本文中指竹匾。

柄:指器物的把儿,本文中作量词用,用于那一带把儿的钢叉。

3.文中两处标点的使用。

一处是第二自然段在“我家只有一个忙月„„”中使用了括号。括号里的话是对“忙月”的注释。括号是书面表达时用的符号,朗读时括号中的话可以不读出来。

另一处是第十一自然段,在“我那时并不知道„„”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破折号。这两个破折号中间的话是补充说明的话。

4.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老年闰土》和《大侠皮皮鲁》。

第二篇:《少年闰土》教材解读

《少年闰土》教材解读

“深蓝的天空中„„”(配乐朗读这一段)这便是《少年闰土》最精彩的一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闰土》教材解读。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安排了精读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略读课文《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中第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

1、关于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写作背景: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写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它所描写的是从辛亥革命时代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的农村情况。辛亥革命以后,地主阶级、北洋军阀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和苛捐杂税更重了,农民生活日益穷困。《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来到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小说中通过“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农民闰土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反映了农民被剥削的真实情景和当时农村急剧破产的情况。作品中,回忆了闰土少年时的形象:活泼、聪明、勇敢、天真,突出了“我”和他的友谊。然而“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时,闰土变得像个“木偶人”,见了“我”不像以往那样亲热了,反而恭敬地称“我”为“老爷”。说到生活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使他只觉得苦楚难言。作者就这样刻画了一个被重重剥削欺压的农民形象,从闰土的少年到中年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被剥削欺压的农民阶级的无限同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极大愤怒。

但是要注意的是,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是有差异的。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名篇,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这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印象中的闰土。用三句话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刺猹的鲜明图画,生动具体地勾画了闰土勇敢、机敏的形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我”和闰土是怎样相识的。从中也交代了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我”是当时家境还好的少爷,而闰土是在“我”家做忙月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回忆“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其中用特写的方法勾画出了闰土的脸色、脸形、头上的小毡帽、颈上的银项圈,把他那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样子更加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第四部分(第6—16自然段):写闰土和“我”讲捉鸟雀、捡贝壳、看西瓜、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情,表现出闰土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知识、聪明能干的农村孩子。其中还写了“我”听后发出的感叹。

第五部分(第17自然段):写“我”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和相互间的友谊。这里简述了两人都“大哭”、互赠礼物的场面,表现出难舍难分的情感。最后一句中的“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充满了“我”对闰土无限怀念的深情。

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潮汛看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也反映“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表达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鉴于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技能现状和本组课文“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这一重要的目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方法指引点:新课程倡导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心与心的情感共鸣。情感态度渗透点:新课标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是学生初识鲁迅,要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本文通过“我”与闰土的对比,流露出“我”对生活在“高墙大院”中的不满足,以及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渗透着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要让学生体会这些并能升华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要正确区分多音字。“正”在“正(zhèng)在厨房里”与“正(zhēng)月”以及“佛”在“仿佛(fú)”与“神佛(fó)”中的不同读音。“五行(xíng)”“供(gòng)品”等词的读音也要提醒学生注意。“畜”读chù,不要错读成xù。

(二)词句理解。

对文中一些鸟雀、贝壳、动物的名字的词语,不影响学生领悟内容的,可不必深究。

对一些半文半白的语句,要加以指点,帮助学生明白这些语句在今天的语言中的意思。如:

如,“便是”,就是的意思。“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无端地觉得”,就是没有原因地觉得。“素”,向来的意思。“素不知道”是说向来不知道。“如许”就是“如此”“像这样”。“先前”,就是以前。“单知道”,只知道。这些词语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疏通。还有一些词,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可作通俗的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

对“啊!闰土的心里„„”这句话,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这句话含义深刻、感情真挚。意思是说:闰土知道的稀奇事真多,“我”和“我”以往的朋友都不知道,这是因为闰土从小参加劳动,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而“我”和“我”的朋友——这些有钱人家的少爷,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里用对比突出了“我们”与闰土的不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闰土的敬佩、尊重的感情。是闰土打开了“我”的眼界,才知道院墙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空,才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对少年闰土的喜爱。正因为这些,两人相处时间虽然不长,却建立了纯洁、真诚的友谊。这也为后面写分别时“我”和闰土的不愿分离埋下了伏笔,使人读起来感受到十分真实自然。

(三)领悟内容。

注意遵循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去认识人物形象,使其形象逐渐鲜明、生动起来,并产生如同作者对闰土的情感。

第一步:开门见山,引入形象,初识闰土。

(1)谈话导入:闰土是“我”儿时的伙伴,与他分别三十年了。但“我”时时想起他,常常惦着他。每当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神异的图画——(教师深情地范背第1自然段,将学生引入情境,获得对人物的最初印象。)

(2)学生默读这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之中用了哪个词把景、人、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幅生动的图画?(抓“其间”这一词句。)

(3)演示闰土看瓜刺猹的课件画面,并结合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4)指导背诵方法:北宋时,我们先反复当度,让脑中出现一幅画面:圆月—海边——少年——捏叉——刺猹;然后抓住重点词句逐句背诵,结合脑中图像就会很快的背出来。

第二步:抓住重点,体会外貌,喜爱闰土。

(1)引读第2、3自然段,转入第4自然段。

(2)默读第4、5自然段,这是本文重点。边读边想:“我”是怎样急切盼望闰土来“我”家的?“我”看见闰土是什么模样?“我”心里怎么想的?

可要求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描写中可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带着感受读读这些语句。

学习外貌描写的技法:

作者用词准确,善于观察并捕捉要点,只寥寥几笔,就把一个淳朴的、个性鲜明的农村少年刻画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刻画人物外貌是应注意几点:

1、切忌一写到人就写外貌。

2、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从读学写。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这种写法,迁移运用,当堂观察同桌或者老师,就三言两语或一句话都行,只是一次小小的练笔,只写人物的外貌,不必另加要求。

第三步:抓住言行,深入了解,佩服闰土。

(1)快速默读第6—16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具体写了几件事?哪几件事?

(2)这些事对“我”来讲,是什么样的事?(理解“无穷无尽”和“稀奇”。)

(3)你最感兴趣的稀奇的事是哪一件?为什么?(要发挥想象,说清楚明白,说得有条理。)

(4)“我”印象最深的稀奇的事是哪一件?怎么体会到的?(注意抓第11—14自然段,并联系第1自然段,使学生明白“看瓜刺猹”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可让学生精读这件事,留心闰土讲“看瓜刺猹”时的神情,说说从这事看出他是怎样一个少年。再读读有关段落,还可像闰土那样绘声绘色地讲讲这件事。

结合“雪地捕鸟”,让学生练习用“连续动作法”,说自己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5)理解第16自然段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步:首尾照应,深情诵读,记住闰土。

(1)朗读课文末段,从中体会“我”和闰土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注意两人分别时的情景和后来的交往所表现出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2)总结全文,再读首段。

作者对少年闰土的外貌、语言、行动的描写,都抓住了这个人物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我们也会像作者一样,一想起闰土,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一幅图画(演示第一自然段内容的画面)。让我们边看图,边诵读课文第一段。让这幅生动的图画,让少年闰土这个可爱的少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四)课外阅读。

可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全文,深化对作品及人物形象的认识。

(六)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3课时。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蜜蜂需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我们六年级组在百花丛中穿梭,不知能否酿出芬芳香醇的蜜?

第三篇:《少年闰土》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文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尤其是文中前后照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表达了“我”对闰土的赞扬与羡慕之情。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策略的课程。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认认真真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中椯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2、默读课文,椯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会写 七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等词语,区分多音字“正、佛、供、畜的读音。

3、利用文中前后照应的词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表现人物的方法,练习用几句话来人物的外貌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且背诵。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明确目标。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去认识一位朋友,他就是——(齐读课题)(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2)“五行”是什么?

(3)通过预习,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机智、勇敢、活泼、知识丰富、能干——)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抓住了闰土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来写出人物特点的呢?,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回忆——相识——相处——分离)

2、思路理清了,接下来,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朗读。出示: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3、生字教学,提醒同学们最容易写错的字。

三、引导质疑

生字写得不错,我们回头再读读这三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四、品评“回忆” 1、30年后,“我”一听到闰土的名字,脑海里就浮现出这神奇的画面,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品一品,作者些了润的什么特点?这一段对于表现闰土的特点有什么好处?

2、这幅神奇的画,深深的刻在了作者的心里,让我们把它积累下来吧,看谁最先背下来。

5、探寻“外貌特点”

1、第一自然段里,写到闰土的外貌是什么?(项带银圈,)第几自然段集中写了闰土的外貌特点?

2、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紫色圆脸、头戴毡冒、项带银圈)。

五、小练笔

1、写一写身边最熟悉的人的外貌。

2、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鲁迅先生抓住人物外貌特点的写法。下节课我们再研究他是怎样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刻画闰土的。板书设计:

表现人物特点 少年闰土

回忆

景——人——物

紫色圆脸

相识

头戴毡帽

项套银圈

相处 分离

第四篇:《少年闰土》学生分析

《少年闰土》学情分析

在学法指导中,我一直以“培养学生的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方法的能力”为训练重点 ,根据我班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但学生的朗读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因此,根据以上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第五篇:少年闰土教学效果分析

学段: 小学

学科: 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年级/册: 六年级上 目录: 少年闰土

本次作业的主要知识点:

17、少年闰土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分层后测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多音字组词

三、比一比,组词语。

捏()钮()拜()允()

扭()纽()湃()充()

缚()搏()租()组()

傅()膊()祖()阻()

厨()稻()胯()挎()

橱()滔()跨()垮()

郑()贼()正()贱()

四、填空

1、按课文填空。

()天空中挂着()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刺去。

2、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

从闰土给“我”讲()、()、()、()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少年。

五、缩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3、我们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4、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检测结果分析:

一、检测分析

课后检测的内容全面,难易也适度,重视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多元性、课内外适度延伸,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语文知识掌握情况从总体情况上看,题量适当,试题题型丰富,覆盖面比较广。检测题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取得成绩

这次检测共有6、22人参加,优秀率70%,通过查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训练、反复巩固,常抓不懈,使学生牢固掌握。学生的书写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字体端正,行款整齐、美观。.课外知识多数学生学得比较主动、灵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

(一)积累运用

这部分失分不多,但错的最多的是选择正确读音,(1)“胯下”读音中的“胯”错的很多;(2)“刺猬”中的“猬”选择错误。根据要求写词语,这跟平时学习积累有关。整个积累运用部分,错别字失分很多。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以后一定要强调再强调,突出易错地方。

(二)关于缩写平时训练过,一般学生都能缩写对。

教学反思: 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检测,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把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松懈,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从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入手,强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精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文从字顺上上下功夫,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出现错别字,继续抓学生的书写规范。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促进中等生,生成优秀生,抓好后进生转化。通过等级比例,可以看出后进生与优秀生差别很大,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下载17少年闰土教材分析(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17少年闰土教材分析(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ì lǜ yǔn xǔ fǎng fú zhâng zhîng ( ) ( ) ( ) ( ) chù sheng cì wâi kuà xià chú fáng (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_____( ) _......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教后反思 一、同课异构,解读增值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方寸间的艺术,可以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展现出无穷的智慧与创意,听见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 三月份,郭......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少年闰土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华街学校 范秀平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

    少年闰土初稿

    教学设计初稿 1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高阳路小学张二平2015年10 13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闰土”......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家义德 【内容简析】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

    少年闰土

    语文教案-《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

    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