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工作坊建设方案杨明勇
XX县小学体育教师游戏化教学工作坊培训方案
杨明勇
开县陈家中心小学
一、工作坊目标:
通过导师引领,自身学习,同伴互助,相互联动等途径,培养一批具有发展
潜力大、后劲足,师德高尚,创新能力强,在市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同时,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发挥他们的示范性,以带动本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师队伍。
二、工作坊性质:以研促教,以教带研
三、培训时间:
报道时间:2016年3月23日 向上学习时间:2016年3月15-4月15日
集中学习时间2016年3月23日—2016年4月3日(共10天)
四、工作坊主要任务:
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行动研究、教师研修及教育科研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系统分析思考能力、研修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具体措施:
1.自主学习与团队培训相结合。2.集中培训与个人研修相结合。3.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实施方案:
(1)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或研究文献,撰写读书心得(不少于1000字);(2)在工作坊和教研组内组织一次教研活动;(3)设计一节活动,并能说明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4)根据培训内容和实际教学观察,结合自己设计的前后两个教案进 行对比反思,撰写分析报告;
(5)以团队为单位完成1-2个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
(6)通过行动—反思—研究—实践等方式,培养系统的分析与反思能力,努力提高捕捉问题、系统分析、自觉反思深入研究能力。
(7)执教一节公开课;
五、研究的课题及基本研究思路
研究的课题: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化的研究 基本研究思路:
准备阶段(2016年3月15-23日)1.师资培训:
(1)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理论,搜集资料。(2)定期的教师培训、专家诊断式培训等
(3)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比赛,促进教师自身美术水平的提高。2.设计课题的方案
(1)进行课题论证(自己论证与专家论证相结合),拿出课题研究草案。(2)深入论证、修改草案,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拿出完善的方案。(3)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化的研究”的 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寻找理论支撑,并从中收集研究参考资料。
(4)课题组集中学习,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相关理论书籍。
(5)正式聘请指导老师,成立课题组,初步分工,有针对性地深入准备。实施阶段(2016年3月23-31日.)
1.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准备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研究。3.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收集有关资料,记录研究步骤、心得体 会、典型个案,不断反思研究得失,及时修正研究进程,定期上交相关论文。
4.落实研究方案,并个案进行记录和分析。
5.交流实验经验。展示收集的资料,举办公开教学活动,组织座谈交流会。6.针对阶段总结反思、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进行研究。总结阶段(2016年4月1-2日)1.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资料。
2.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整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进行结果鉴定。
六、工作坊的预期成效:
1.课题研究资料及研究报告。
2.专题报告、教学实例的录像资料及文字稿整理。3.研修学员反思性总结、心得体会、研修论文集。4.研修学员参加课例研修的实况录像资料。5.研修学员网络交流的原始资料。
第二篇:教师工作坊
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 沈兴文(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一、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能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是肯定的,参加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培训活动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是众多参加培训的教师,发展程度不同。有的成长变化幅度很大,也有的变化不大。这就需要我们系统深入总结分析经验,探索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案例: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英语教师杨茜参加研修活动的阶段反思——《超越经验 走向学术》。
超越经验 走向学术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杨茜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骨干教师研修项目,由中学、小学、学前共 43 名教师组成,由科研员、教研员、学校科研负责人担任组织管理工作。这是一个研究氛围浓厚的团体,在这样的大氛围中,我也慢慢地被耳濡目染,主动地尝试在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的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从中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特别是参加了区教科所的“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素养”课题后,在区专家的指导下,我对科研工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指导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超越经验,走向“学术”。我将从调查研究法和文献法两方面是如何指导我的实践教学工作的进行汇报。
一、调查法让我更了解我的学生
调查法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学生,当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时才更有针对性,我们才会减少对学生的埋怨,给自己一些正能量更好地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以往的我在教学方面关注的更多的是教材,而对于学生的学情来讲,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面对一批批不同的学生,我更多的将自己的缺乏思考转嫁到学生身上,经常会抱怨学生一批比一批差。在迎接新生时,运用学情调查这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学情的调查。以某一年为例,班级所有老师进行了班级学生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和学习快乐度的分析。
1.对认知倾向型调查的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 32 名学生中,听觉倾向型 3 人(占 9%);视觉倾向型 13 人(占 41%);动觉倾向型 3 人(占 9%);均衡型 13 人(占 41%)。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全体教师意识到了多感官教学的意义,作为教师来讲,面对这些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我们只有在课堂中采取多感官的教学方式才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班上有个别学生喜欢搞一些小动作,比如不停地转动笔或颤动腿、手等。按照以往的经验会认为这样的学生在“开小差”,一般会通过提要求迫使学生安静下来。通过理论的学习后,我认识到,表面上的某些小动作其实是这类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一种方式。所以只要他们能专心于学习且不影响他人,我会给这样的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不加以干涉。
2.思维类型包括:分析倾向型、总体把握型和均衡思考型。分析倾向型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注重细节,善于一步一步地演绎归纳事物;总体把握型的学生倾向于全面、综合的了解掌握事物,关注事物的总体框架和主要脉络;均衡型思考的学生具备以上两种思维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也愿意全面、综合的了解掌握事物,关注事物的总体框架和主要脉络,从而达到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把握。32 名被调查者中思维类型为分析倾向型的 1 人(占 3%),总体把握型的 8 人(占 25%),其余 23 人为均衡思考型(占 72%)。在课程开始时进行“亮标”这一环节使我终于意识到对于学生来讲的意义了。以往我总觉得“亮标”只是在公开课的时候的一个必要环节,但是对学生来讲没有任何意义,还耽误了宝贵的 1 分钟时间,而通过这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将课程的总体框架、学习内容和目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了然于心,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进度加快,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3.学习快乐度包括: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状况、学习物理环境、学习感情氛围、学习习惯过程。通过调查,我们对有些学生表现出的“厌学”原因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偏离人数比较高的是社会交往状况以及学习习惯过程。其中与教师交往偏离比例最高,这一调查让我警醒,原来,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基于此,我采用逐步地多与学生沟通、多用有艺术性和有内容地鼓励与表扬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以往的我喜欢说“我们的学生这个那个的不好”,而现在的我更喜欢让自己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更多的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会教所谓的“好学生”,那些所谓的“差生”怎么办?我想能够将“差生”教好的老师才更值得尊敬。
二、文献法让我明确方向,找到抓手
1.通过查找文献,让我对于英语阅读教学作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在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因为要呈交文献资料,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文献的搜寻,在撰写文献综述材料的过程中,我感觉进行文献的分析和述评的过程很受益。我发现对于学生的阅读素养的研究无论从国外还是从国内,都是对母语的阅读素养的相关研究,而对于第二语言的阅读研究,从国内来看主要体现在阅读能力或者阅读策略方面,我想这恐怕是与我们的高考选拔制度有关,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讲,最主要的目的是参加考试,提高分数。这样的结果更鼓舞我去认真做好这个课题研究,作为一名高中的英语教师来讲,我的使命应该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数,如果我们能站得更高,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们明确英语阅读的意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英语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我想这一切是与提高分数一定是正相关的。查找文献的过程中,我借鉴国内外对母语阅读素养的研究方法,将我们的研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创设多种情境,实现学生多目的的阅读,在学生主动的阅读中关注学生的理解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和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策略,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查找文献,让我对于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站位更高。我不再像以往那样太“功利”,只关注和高考相关的,而是更多地去拓展阅读的目的,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将阅读到的信息表达出来。以往的戏剧、诗歌单元的阅读都会被我删除,换上与高考题型接近的阅读文章进行替换,而这两年下来,类似这样的文章我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素材实在难得,更能从多角度地让学生体验英语的文化,对此,我们在上个学期结合平时的戏剧阅读教学,在年级中开展英语戏剧创作和表演活动,年级中 8 个教学班级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进行英文戏剧的创作,我们为学生们举办了英语戏剧节,给学生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在此次活动中,每个班级都有 10 名以上的学生参与表演,有的班级甚至是全班总动员,因为阅读目的的不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因为我们给学生机会,学生给了我们更多的精彩。
3.我们现在对于阅读的教学都会根据主题进行阅读活动的延展设计。比如这学期的卓别林这个主题的阅读后,我们让学生为文章中提到的淘金记里吃鞋这段默剧进行台词的创作和配音;身体语言这个主题的阅读后,我们让学生上网去搜寻更多国家的身体语言的方式和意义,在年级中将组织活动进行有奖竞猜;主题公园这篇阅读中因为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更逼真的主题公园手册的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这次的阅读了解到了景点手册的形式和用途,此后我们让学生为我们的校园设计这样的小册子,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国际交流工作中。如此多的基于阅读主题的活动受到了学生的赞赏,学生们认为这些活动都是基于他们平时的学习内容,对英语的学习很有帮助。
4.文献研究,拓宽视野。在文献的查找过程中,我还发现男生的阅读素养成为世界性难题,其原因很多,有男女孩本身的大脑生理结构的差异问题,也有男女孩学习风格,思维类型的差异,但是单从我们的教学角度来看,在阅读的文体上,由于女生往往在具体形象思维方面有优势,因而更喜欢且擅长记叙文、诗歌、散文的阅读;男生往往在抽象逻辑思维方面具有优势,因而更喜欢且擅长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在阅读的内容上,男女生也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探索、冒险、刺激,因而倍受男生青睐的读物主要集中于科普、武侠小说和军事类读物。与男生不同的是,女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显得较为文静,爱幻想,喜欢追求浪漫与完美的感觉,因此文学、心理类的读物逐渐成为女生们最为喜爱的类型。这个发现让我恍然大悟。我们现行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话题陈旧,体裁单一,这样的英文阅读文章怎能吸引学生来阅读呢?即便从高考的角度看,其阅读题材、体裁都是多样化的,而我们的教材中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而议论文、应用文则是空缺。教学这样开展下去怎能引导学生喜欢上英语阅读,怎能带领学生高考中取得成绩呢?于是我们给学生加入了《空中英语教室》的英文课外补充阅读,这本杂志每月一期,体裁多样,题材时代感强,能够很好地弥补教材的不足,学生们总能找到一篇适合自己口味的文章。在文献资料中也看到这样评价阅读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的作用:“阅读本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公认的最稳固、最恒久的模式。”《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八级阅读目标指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 30 万词以上,而我们的学生对于英语的阅读更多地仅限于课内的教材阅读;从哪个角度来讲,为学生提供一本英文阅读资料势在必行。而从无到有,我们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最开始的阅读一定是要有监控的才能得以很好的实施,于是我们为学生们设计了英语泛读手册,让学生将阅读体会及时记录下来,给学生一个表达思想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可以进行英文词汇积累的空间,这本阅读手册架起了我们师生沟通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此,我要感谢研修活动,正是因为浓厚的科研氛围使我慢慢地走上了教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我也要感谢区教科所的老师们,是你们的肯定与支持使我有了自己做课题的机会,更要特别感谢李川 晧 老师,因为是您一次次对我们的指导,才能让我明确如何选取一个课题的研究点,如何进行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正是因为这一切的组合,使我这样一名普通的教师走上了从事教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们校长曾经说过:“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我准备好了,我一定会坚持!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杨茜老师,在众多参加培训的教师中,成长变化幅度很大。我们借助这个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探索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依据
2012 年 2 月 10 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育部文件 教师(2012)1 号)。
2.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
依据《专业标准》,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3.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杨老师说到“作为一名高中的英语教师来讲,我的使命应该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数,如果我们能站得更高,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们明确英语阅读的意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英语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我想这一切是与提高分数一定是正相关的”。这句话反映出她对一名英语教师的职业理解与认识,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数,还要帮助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杨老师还反思:以往的我喜欢说“我们的学生这个那个的不好”,而现在的我更喜欢让自己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更多的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会教所谓的“好学生”,那些所谓的“差生”怎么办?我想能够将“差生”教好的老师才更值得尊敬。这句话反映出她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每一个学生成长负责。
(二)教师工作坊与网络研修社区
教师工作坊就是参加研修的教师不仅要听专家讲,而且还要讲给专家和同行们听;不仅要观摩别人上课,更要自己备课、讲课让别人观摩。通过个人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实践、评点反思等,让培训教师们对课本、对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都有全新的认识。
1.二者相同之处
(1)研修时间灵活性。借助便捷的网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研修活动。(2)研修资源的丰富性:师资丰富、课程资源丰富、同伴资源丰富。(3)完备的制度保障。指导制度、交流制度、考核制度等为研修活动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二者不同之处
(1)起步时间不同。教师工作坊比网络研修社区起步晚一些,但是发展迅速,都成为教师网络远程研修的重要平台。(2)组织成员变化。教师工作坊原则上由高校教师、研修员、一线骨干担任坊主。
3.二者的联系
相互促进、融合、补充,提高了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效。例如 2014 年 4 月 18 日“中华网”报道的 “好客山东坊”是“国培计划(2013)—— 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的呈现形式之一,该项目由教育部组织已于今年 3 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此次“国培计划”项目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培养300名“种子”教师作为名师候选人,依托“种子”教师组建 100 个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培训 30000 名市县骨干教师,以探索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此次“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培训学科包括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小学英语、初中英语。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贴近学员的需求,连续多年承载国培计划项目的继教网还积极进行网络研修学习空间的创新。个人工作室就是该网站为每一位教师工作坊成员提供的个人工作空间。数以万计的教师在个人工作室上进行日常教学活动资源上传、研修活动发布与参与、个人的资源与活动统计、整个平台的研修资源与活动统计等内容。而这种工作室不仅为个人、小组、教师工作坊内部教研工作交流提供便利,还能够与省内外其他教师工作坊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
除了为每一个学员建立个人工作室外,继教网还充分照顾到学科的社区氛围和三人行的合作机制,建立了三人行工作坊、小学数学学科研修社区。此外,东北师大和继教网在承担的 9 省 18 个教师坊基础上还搭建了“工作坊研究院”,吸纳国内外从事教师网络研修的人士参与教师高端培训项目模式的探索工作。成果形式为有典型案例支撑的文本资料,将探索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的模式研究落到实处。
(三)系统规划、扎实研修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众多参与研修活动的教师进行分析,总结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
1.明确发展需求。首先有发展的意愿,然后明确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
2.系统规划。研修期间,要做到三结合,结合研修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工作、结合学校或区域发展思路。
3.扎实研修。首先,要确定一个研究专题;然后,围绕专题开展学习、研讨等活动;最后,在教学中实践并表达实践研究结果。
第三篇:教师工作坊
“教师工作坊”教师代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今天能够代表我校“教师工作坊”的成员在这里发言,一起庆祝我校“教师工作坊”的正式启动。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虽然已是寒冷的冬季,但我们的教师工作坊,就像一株小小的报春红梅,悄然绽放在枝头,向我们展开她美丽的笑颜。
进入“教师工作坊”,源于当初最朴素的愿望:向往做一个有品味的教师,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有恬静的心灵和清淡的情怀,有较厚的人文素养,有广博的知识积淀,从教二十多年,一直这样走着,而今天我校“教师工作坊“的成立,为我们搭建起更好的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平台,使我们每个人都不再是一个人的行走。优秀的团队培养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造就更优秀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是幸福;能尽我所能帮助和照顾大家,是快乐!我期待并坚信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奥桥小学“教师工作坊”的全体成员们,展现的是美丽,践行是奉献,会一起见证专业的成长,共同品味幸福的人生!
第四篇:北流水小学名师工作坊建设方案
北流水小学名师工作坊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宗旨,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抓手,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由专人负责主持,邀请、选拔、组织一批有着共同志向、共同愿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研究协作小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使成员在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提高,成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与极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打造我校教育教学特色。努力研究与探讨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带领青年优秀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不断充实和提高青年优秀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造就具有学科研究特色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具体目标
1.尝试从理论研究、课堂教学、特色学校、第二课堂和专业成长五大方面切入,为我校培养出一批县、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推动我校名师工作坊成为英山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和中青年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
2.以科研为抓手,以实现有效教学为追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科研促教作用,工作坊成员要求参加省、市、县科研课题探索,深入开展健康课堂、有效课堂探索,为全镇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实效性强,并具有推广价值的有效教学模式。
3.以名师工作坊为平台,充分发挥主持人和成员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以多种方式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我镇教师的整体教育科研水平。
(三)三年发展目标 第一年:制订成员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建立工作坊专题网站,明确成员分工。领衔人深入到工作坊成员的课堂教学中,定期听工作坊成员的随堂课,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纠正;带领成员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相关竞赛;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带领成员深入研究教材,开展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促使每位成员独立上出高质量的课,初步具备指导他人上好课的能力,享有学科发言权。
第二年:成员积极参与系统学习学科的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理论等读书活动,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在工作坊网络平台发表读后感言,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能独立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并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第三年:通过参加工作坊确定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定期跟踪课题实施进度,检查阶段性成果,汇编成员的课题研究成果。60%的成员成为市优秀教师或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二、工作坊组建
(一)坊主简介:
胡利群,男,1965年生,一级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省小学语文研究会会员,北流水中心小学副校长。
(二)工作坊组建
1.确定工作坊名称,制定工作坊实施方案,初步完善工作坊制度,拟订招聘工作坊成员方案。
2.邀请、选拔成员
我校名师工作坊将依据县教研坊《关于加强名师工作坊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开展成员招聘工作。工作坊成员必须是:思想上积极上进,具有乐于奉献与勇于探究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专业思想稳固;专业基础扎实,在新课程改革中身体力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崭露头角,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县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或导师推荐的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每个工作坊发展成员不超过12人,各坊主选拔、确定人选后报学校和中心学校审核确认。
3.通过看材料、听课、对话等方式,立体了解申报成员情况,确定工作坊成员。
4.工作坊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开展讨论,制订工作坊工作方案。
(三)成员分工 坊 主:胡利群
团队成员:徐正位(中一)陈出新(中一)
赵兵(一级)陈金玲(一级)项攀(中一)
(四)研究方向
工作坊将以教科研为抓手,组建充满朝气、研究氛围浓郁、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科研网络,主攻以下三个方向:
1.探究课堂模式。组织开展《新课程教学中常见性误区研究》,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全镇教师提供可操作、具实效,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打造充满魅力的健康课堂、有效课堂。
2.培养一流师资。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育教学理论交流、专业笔会、技能竞赛、专家讲座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快速成长,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
3.打造学校特色。依托教育现代化提升工程,结合我镇各校校情、师情、学情,为学校特色创建出谋划策,打造最适合的教学特色。
三、工作职责: 1.坊主工作职责:
(1)全面主持“名教师工作坊”的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
(2)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至少开一节县级以上公开课,作一次镇级以上教师培训讲座,组织一次镇级以上论坛(报告会、研讨会)。
(3)引领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制订培养方案,使工作坊成员在工作周期内达到培养目标。使工作坊成员经过培训在市优秀教师成长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或成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业有专攻的公认的知名教师。负责对成员的考核、评估和评价工作,建立完善“名教师工作坊”和成员档案;加强对成员的考核,并做出综合鉴定,形成书面意见,提交镇中心学校备案。每学期,听成员课不少于20节。
(4)负责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成员参与工作坊的课题研究,指导学员确定各自的研究课题,按时优质地完成课题研究或专题研究报告。每个工作坊三年内至少主持并完成一个市级以上研究课题。
(5)每学期应主讲2节以上教育教学示范课或举行教育教学讲座。(6)总结推广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和名教师工作坊工作经验,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工作周期内,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8篇;开设县级以上公开课10节以上。
(7)每学期接受主管部门指导、检查、评估,向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作出书面总结。
(8)建立名师工作坊网页。网页应成为名教师工作坊的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工作坊网页的点击量高、质量好、效果显著。
2.充分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逐步扩大名教师的影响,努力培养专家型教师。集教研、师训、科研功能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基地。
3.成为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骨干教师指导下,工作坊成员在教育、教学中逐步成为全县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并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推动全镇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4.成为我镇重要的教科研基地。在坊主的引领下,工作坊在本学科或更广阔的领域里,能撰写一批优质的教育科研文章,完成市级以上研究课题并取得成果,以此带动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和区域内同一学科或领域教育水平提高。
四、运行机制:
名师工作坊以三年为一个工作周期,采取以下运行机制: 1.导师领衔制。工作坊实行坊主领衔制,胡利群为北流水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坊主。
2.项目推进制。以工作坊为单位,以坊主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坊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围绕课题开展研究,研究过程清晰,研究成果显著。
3.成果辐射制。工作周期内,工作坊的相关成果应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视频、现场指导、指导读书、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介绍、推广。
4.岗位淘汰制。工作周期内,成员未能较好地履行职责,工作效果较差,经考核不合格的将予以淘汰。
五、主要措施
1.倡导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工作坊成员的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分工互补。聘请专家或优秀教师为工作坊顾问,负责人承担首席职责,既要以导师带教的形式指导工作坊其他成员,又能与其他成员互动交流、共同发展。工作坊为成员提供学习、交流、研讨的发展平台。
2.制订规章制度。制订工作坊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等,根据上级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总体部署,切实履行工作坊职责与要求。
·会议制度
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坊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坊”计划,确定工作坊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坊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坊”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根据工作坊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学习制度
按时学习:工作坊成员平时学习以自学为主,另就某一研究方向的主题每月定期集中学习一次,同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按需学习:工作坊成员每期的自我发展计划中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根据目前及今后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在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有选择性的学习。
·工作制度
名师工作坊领衔人与工作坊每个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坊成员工作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坊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工作坊坊主为工作坊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工作坊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坊”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坊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工作坊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坊定期建立“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坊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一次。将研讨成果发在工作坊网站上。
工作坊网站、及电子档案袋资料须及时更新,开通评论、留言等服务,公布个人电子邮箱,以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工作坊通过网站发布工作坊工作动态、工作坊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
·考核制度
工作坊坊主由镇中心学校会同学校进行考核。
工作坊成员的考核由其坊主和领导小组负责,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坊;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坊。·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工作坊档案制度,并由领衔人兼管。工作坊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坊的发展提供依据。
·经费使用制度
工作坊经费由工作坊成员所在学校提供并监督管理。
3.活动常态开展。每位成员每学期定期读与本工作坊项目研究有关的教育专著,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分享智慧。工作坊的成员团结协作、相互学习,争取每学年上一节观摩课或做一次公开讲座。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每月集中活动1次,围绕主题做展示。结合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定期组织开展灵活有效的交流活动,如课例研讨、专题学习、主题考察及举办学生作品展示等。
4.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坊成员的特点制订不同专业发展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训课程、培训形式、研究专题、考核评价等。并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追踪、整理、反馈成员的每一点成长业绩,总结成才的过程。
5.建立工作坊专题网站。建立名师工作坊网页(网站栏目设想:名师论坛、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成长感悟、特色创建、技法培训、资源共享、在线答疑等)。工作坊网页既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一扇辐射的窗口,建立专题网站,及时更新信息,直观地将工作坊成员各种研讨活动与研究成果给予展示与推广。通过网络传播和在线互动,有效地辐射工作坊的成果,使之成为工作坊的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并以互动的形式面向青年教师研修者和广大学生;工作坊将利用网站,采用论坛形式定期开展在线交流、研讨,非工作坊成员可以自由参加,使不同校的学科教师有定期交流的固定平台;工作坊将利用网站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在线研讨,在每个工作日的早上8点至晚上8点,安排工作坊成员轮值在线解答本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问题。6.定期编印工作坊活动简报,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道工作坊活动情况,发掘和推广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亮点。充分利用“英山教育信息网”等宣传平台推广工作坊成果与经验。
7.落实后勤保障。工作坊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依托学校校委会,还需要学校提供学习研究图书资料,硬件设备以及外出学习交流、聘请专家讲座和工作坊网站建设维护的资金等。
六、预期成果
工作坊以名师公开教学、画展、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外辐射,示范引领全镇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全镇的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建立成员成长电子档案,提高工作坊成员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及教科研能力、水平,确保60%以上的成员成长为优秀教师、拔尖人才。
2.建设工作坊专题网站,形成高水平的现代教学资源库。3.汇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论文等,形成高质量的文集,在区域范围内交流、发表。
4.借助网络教研平台,形成网络教研机制,使教研活动有效化、常态化。
杨柳湾镇中心学校 2016年2月
第五篇: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通过本次省级工作坊同步在线培训学习,我有了很多的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