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日志(二)
初中历史“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日志
(二)伦河中学 王晓兰
第三阶段研课磨课结束了,这次的课其实没有做过多的推敲,与以往不同的是我轻装上阵,没有之前那么胆怯了,教态也放松了许多,变成了一节常态课,但还是带着些许紧张,自己提前写好的稿时不时的看一眼,怕冷场。其实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虽然我不是很优秀但因肩上有任务所以更着急、要求更严一些,更何况这种锻炼的机会很难得,现在的我和第一阶段的我必然有所不同。
王校长指出有些知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再拓展些,比如岳飞及岳家军,而且强调要说明岳飞不是民族英雄,之后学习的戚继光才是民族英雄;书上有的图一定要让学生看书,不要依赖于网上的图片,而这点我早已习以为常,我必须及时改正。王校长还从一名教师、一名历史教师、历史课、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指导我,真的受益匪浅,如若真的一直从事教育事业这也是我应该深思熟虑的细节。邵老师也谈到课上的注意细节,原来这些都在我的教学原则范围之内,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学半年坚持了半年,在课堂上也流泪过,不知道是我要求太严格还是方法不对,总和预期效果差一些根本没到“一个都不能少”的地步,学生进步了优秀了,自己暗暗自喜可却还是当面批评他们;这学期学生多了,时间少了,渐渐的我发现我变了,看不到有些渴望的小眼神,就算看到了也感觉无能为力了,我像势利眼一样只顾优等生了,想想确实可悲。王校长提到一位语文老师,在别人眼里的差等生竟然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在树林里背古诗,这能说明什么问题?没进入教师队伍之前听过却没有深思过,如今我应该深思并付诸实践,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培养一些习惯。如果没有这次学习,也许一两年之后我才能微微意识到现在的问题。
总之,感谢在前方引路、路旁指导的人!
第二篇:国培研课磨课反思范文
国培研课磨课反思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突出历史课的重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篇:小学英语研课磨课日志(二)
小学英语研课磨课日志
(二)海北镇中心小学 张思嘉
时间飞快,转眼间此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已到了第三阶段,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我得到了满满的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围绕着共同的课题,与业务领导和英语组老师不断研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堂效果,一起动脑想办法,积极提出建议,使我对于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感悟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这次磨课我选择了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更强,思维活跃,求知欲更旺盛,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也存在注意力时间短的缺点。
此次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Unit6 My Week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能够在本单元涉及的情景下听懂、会说一周7天的英语名称单词。能够认读一周7天的英语名称单词和他们的缩写形式。
在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我遇到了难题:由于该课中一共有7个词汇,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我是先完成所有词汇学习后再一次性练习呢?还是在每讲授一个词汇后就进行巩固练习?
商量下来,因为第一次试教所采用的就是先学后练,感觉效果不是最理想,所以在各位老师的建议下,在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之后,我又开始了第二次试教,在第二次试教中我尝试边学边练,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系统的认识。而对游戏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得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通过研课磨课,使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上焕然一新。作为青年教师,我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困惑,经验少,课堂应变能力不强,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新颖的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中反省,提高,成长。即使此次的研课磨课培训结束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进行下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四篇:研课磨课研修日志
研课磨课研修日志一
永富中学 左国保
回首这次磨课、研课经历,我收获了很多。总的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在研讨中,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推行大阅读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学会精益求精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第五篇:国培计划研课磨课体会
国培计划研课.磨课体会
北安中学
黄春玲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
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
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