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台梭利儿童教学理念
蒙台梭利儿童教学理念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过去许多人批评她在这个问题上纯属遗传决定论,其实并不尽然。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英文版,第97页)。蒙台梭利肯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及早进行教育,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教师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置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这样的环境设置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初级教学法
蒙特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筋肉练习)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
感官教育
概述
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方法》一书用1/4的篇幅来论述感官教育。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蒙台梭利:《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第1卷“教育上的自发活动”,1917年英文版,第198~205页)。算术、书写、言语,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还有,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儿童在感觉机能的某方面所存在的欠缺,以便及时治疗和纠正。
感官教育的实施
首先,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将感官训练细分为触觉、视觉、听觉等的训练,每种训练单独进行,并创制了一套教具,共26种,供除嗅觉外的感官练习之用。例如,供视觉练习用的一种教具是:三组圆柱,第一组高相等而直径不同,第二组直径相同而高不等,第三组高与直径均不同,要求儿童分别将其嵌入钻在木盘上的相应孔中。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成人尽量不予干涉,让儿童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进度选择(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教材、教具,并自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同时使教具与儿童的敏感期相配合,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创制的教具能控制错误,她主要是通过这套教具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例如,上面讲到的视觉教具,如果儿童把一个圆柱体放进一个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若放进一个比它大的孔,则到最后,终将至少有一个圆柱体放不进孔中,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错误,就需重新调整。所以说:“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个错误,要求儿童能进行自我纠正”。
再次,根据生命力活动服从一定节律的原理设计的整套感官训练教具,试图按儿童的水平和兴趣,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提供有等级的顺序的系统刺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以引起儿童的自由反应和自导学习。
对感官教育的评价
有不少实验证明认识能力的培养应从感觉训练开始,感觉发展得越好,带来的外界信息越多,认知能力就越能得到发展,因此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觉训练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有些实验研究还证明蒙台梭利学校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智力一般有所提高,在知觉方面尤佳。从教育史角度讲,蒙台梭利方法确有创见。例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自然后果作为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蒙台梭利将其从德育扩大到智育,主张让儿童在自我操作和摸索中,通过“教具的控制错误”,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这对以后的个体化教学是一个启发。又如文字书写的学习,裴斯塔洛齐主张通过绘画对形的掌握过渡到文字的书写,蒙台梭利则让幼儿从进入“儿童之家”的第一天起,就通过有计划的感官训练,在不知不觉之中“爆发式”地学会书写,效果比常规的要好得多。
当然,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感官的单独刺激,对特定材料的有关刺激果然敏锐了。但由于强调单一的器官的孤立训练,必然使个体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离,影响儿童全面地认识世界,从而也就影响儿童的认识发展,因为知觉的整体并不是色、形、声等感觉的简单总合。其次,蒙台梭利进行感觉训练所用的教材、教具过于死板划一,都是按严格的分类、等级的排列、固定的方法进行的,每种教具只有一个目的,不能变化,不能用来做游戏、发展语言或进行其他创造性的独立活动,这必然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和语言等。此外,单纯掌握物体的外形特征以及大小、长短高低等的顺序,并不一定能促进概念的形成,因而未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思维。
儿童教育
蒙台梭利崇拜儿童的自发冲动,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因此,她试图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所谓作业,就是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的一些活动,或者是感官练习,或者是算术练习,或者摆弄字母卡片,或者练习穿衣和脱衣动作等等。
蒙台梭利认为:通过作业,儿童自然就“学会谨慎,学会自觉,学会指挥身体的行动”;通过作业这种自由选择的个体活动方式,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他人,使“儿童之间没有妒忌,没有争吵”,从而培养“绝对平静”的气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来;通过作业,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为意志力形成作准备,推动儿童服从。可见,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既然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主要教育方式,那么教师起什么作用呢?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的本来面目,从而揭开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探讨生命的“深刻真理”。其次,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第二篇: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具体
教学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
感官教育
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数学教育
使用直观教具玩数学。让孩子在学具操作中懂得数与量的关系,感受四则运算的快乐。
语言教学
让孩子通过对实物的描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文字活动,培养阅读能力,为书写做准备。
文化教育
蒙氏教室里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方面教具,使儿童在玩中探索科学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特点
以儿童为主
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幼儿园提供给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蒙台梭利教室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蒙台梭利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蒙台梭利教学关键词
吸收性心智
孩子与生俱来地能够向周围环境吸收一切,0~6岁是吸收最佳期,其中0~3岁是最重要的吸收阶段。
敏感期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能力,所以称这个阶段为敏感期。所以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创造适宜发展各种能力的环境。
尊重儿童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自发学习。(父母帮助孩子必须是适当的。比如说看孩子折手帕的动作很慢,忍不住抢过来帮他折,这种行为其实很残忍,因为你不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而且,也剥夺了他的自尊。——蒙台梭利
父母帮助孩子必须是适当的。比如说看孩子折手帕的动作很慢,忍不住抢过来帮他折,这种行为其实很残忍,因为你不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而且,也剥夺了他的自尊。——蒙台梭利
第三篇: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具体
教学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
感官教育
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数学教育
使用直观教具玩数学。让孩子在学具操作中懂得数与量的关系,感受四则运算的快乐。
语言教学
让孩子通过对实物的描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文字活动,培养阅读能力,为书写做准备。
文化教育
蒙氏教室里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方面教具,使儿童在玩中探索科学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特点
以儿童为主
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幼儿园提供给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蒙台梭利教室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蒙台梭利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蒙台梭利教学关键词 吸收性心智
孩子与生俱来地能够向周围环境吸收一切,0~6岁是吸收最佳期,其中0~3岁是最重要的吸收阶段。
敏感期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能力,所以称这个阶段为敏感期。所以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创造适宜发展各种能力的环境。
尊重儿童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自发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瑞吉欧幼儿教育比较
瑞吉欧.艾米里亚(Reggio Emilia)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小城,具有良好的城市公共生活传统和艺术、人文的精神氛围。本世纪60年代以来,该市在马拉古兹(Loris Malaguzzi)的发起和领导下,凭借市政府和社区民众的全力支持、合作与参与,经过专业人员(包括教师和教研员)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继蒙台梭利之后,又推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堪称影响世界的幼儿教育模式或体系。
瑞吉欧体系的特色几乎体现在所有的方面:机构的组织与管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校内校外的人际、群际互动与合作,课程与教学,教师的成长等等。其中最直接最感性的特色,就是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动而丰富的表现。
为宏扬进步主义的教育理念,推广自己的教育经验,自80年代初期以来,马拉吉兹率部在欧美各国举办巡回展览。这个名为《儿童的百种语言》的展览获得的巨大成功,使瑞吉欧的精神理念与教育经验得到各国“教育界、学界和政治界人士的赞赏”,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并刮起了一场席卷西方世界的瑞吉欧教育“旋风”:不仅慕名前往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而且它所提倡的哲学观“成为美国、日本、澳洲和欧洲幼教界人士的主要参照对象”。
瑞吉欧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教育理念和实际做法,正好应和了当前世界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迫切的呼声。即使剔除这种时代性的因素,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幼儿、教师和家长这三种“主角”,在共同活动中所表现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团结互助、友好合作的精神,所营造的自由表达、通融理解、开放民主的氛围,所焕发出的责任心和想像力,以及在长期的合作中所结成的共同体,无不向人们展示了幼儿教育中永恒为真、为善、为美的景象。这种景象,是任何一个真正称得上是成功的幼儿教育机构所必备的人文景观。
(1)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主要特色。
教育是通向社会和改革的道路;父母、教师与市民共同合作教学;教师之间在教学上合作互助;着眼于儿童整体人格的教育和发展,实施“全人教育”(布鲁纳)
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设计课程方案;民主学校的理念
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联盟,一个教师与儿童同样能获得“家一样的感觉”的地方。这些学校并没有我们在一般机构中所见的那些行政事务,教师之间也没有任何的层次等级,他们只是平等的共事者与合作者。所有学校由一位主管直接向市政府汇报工作,他还要组织协调一群教研员进行宏观的决策、计划和研究,并对各所学校进行具体的指导。这些教研员是该市幼儿教育的课程决策者,其中每个人都要协调和指导五六所学校的全部教师的业务工作。
学校每个班配备两名教师(幼儿的数量:婴儿班12人,托儿班18入,幼儿班24人),实行三年一贯制随班教学,以在教师和幼儿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每所学校都有一名在艺术方面受过专业培训的艺术教员。他除了自身要在艺术教育方面为瑞吉欧幼儿教育作出特殊的贡献,还要协助教师发展课程并做好课程、教学与幼儿活动的记录。
项目活动:弹性课程与研究式的教学
项目活动是对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最全面准确的概括。这种活动的基本要素或关键的词包括: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小群体共同进行长期、深入的专题研究等等。
项目活动一般始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或者教师就某一主题对幼儿的询问,其起点是幼儿的自发性、兴趣和教师敏锐的判断,其过程充满了大量不期而至的偶然性,其结果导致幼儿的发现学习、自由的表达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教师们常常同某一个小组的幼儿一起开展一个项目,此时其他幼儿可以从事一些常见的自选活动。
瑞吉欧没有固定的课程计划,项目活动强调深入而富有实效的学习,决不匆匆忙忙“走过场”。整个教育过程显得自然而流畅。(杜威)
百种语言:儿童学习与表达的手段
在幼儿小组围绕着一个共同的“项目”开展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有所发现的过程中,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是两种基本的活动。在瑞吉欧看来,幼儿表达自我和彼此沟通的手段,以及教师判断幼儿对于相关的内容是否理解的标志,不应只是人类特有的语言符号,还应包括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绘画、雕塑等等一切表达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学习、探索和表达是许多种“语言”的综合。这也是为什么上面的展览被称为“儿童的百种语言”的缘故。(维果斯基)
合作学习和反思实践:教师的成长
瑞吉欧全部教育过程与效果得以有效地进行和保证的最关键的要素,乃是教师们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提升自己对于幼儿的认识和对幼儿教育的理解。
瑞吉欧的教师和孩子一样,都不是“训练”出来的。相反,教师是通过进入一个充满各种关系(与孩子、与家长、与其他教师、与教研员等的关系)的环境之中学习的,环境中的这些关系支持教师们合作建构了关于儿童、关于学习过程以及关于教师角色的知识。
教师的成长与孩子的发展被视为一个“连续体”。在与儿童合作开展的项目活动中,教师不断地观察幼儿,并采用多种方式记录、保存学习过程和“产品”,为孩子建立“档案”。记录、整理、分析解释档案的过程,不仅为教师本人计划和实施课程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基础,而且成为教师自我反思和同其他教师。教研员、艺术教员及家长共享的宝贵资源。
开放的环境:学校的第三位教师。
物质环境的设计布置同样也是瑞吉欧教育的中心环节,而该环节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增进环境的开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学校在设计新的空间和改造旧的场所时,一个通常的考虑就是如何使各部分的教室能够便利有效地衔接起来,并且使学校与周围的社区密切互动。学校所有的教室都向一个中心区域敞开大门,厨房间可以随时提供参观的便利,大大的玻璃窗、教室后面的院落、开向外面的大门,也使学校同社区保持随时的沟通;人口处放着各种各样的镜子、照片和儿童作品。教室内部也基本上照此办理。(皮亚杰)
瑞吉欧的教师们将幼儿学校的环境称做“我们的第三位教师”。教师们竭力创造机会,要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交往机会,便利他们的沟通。为此,教师们在学校的大厅里设置一个活动中心;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电话、过道或玻璃窗进行联系;餐厅和浴室的设计也以促进幼儿之间的游戏性的交流为宗旨。
瑞吉欧的早期教育方案并非全新的创造。在理论上,它遵循了许多大师们的教导与指示,其中主要包括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在实践上,它则继承了20世纪以来的进步主义的传统,接受了60年代以来的开放教育运动的熏陶并与它们有着许多类似之处。但是,瑞吉欧教育不是一种模式或理论派别的附属物,它是特定时代下的生动的实践而且是极为成功的实践。这种实践较之于一些理论和派别能够给我们更多更切实的启示和借鉴。这些启示和借鉴将在以后各个部分的具体展开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示。
从上论述可以看出瑞吉欧教育的几大特点:
认为所有孩子都是能干的,都能进行自我创建。
强调儿童、教师、父母之间互动合作,形成社区教育系 统。
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和美化,突出自然。强调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分享。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强调探索的连续性和师生情感的相互依恋。
项目活动跟随儿童的兴趣反复探索并不断向新的问题挑战。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发现并用多种媒体进行表现。
档案记录帮助教师、家长全新地看待儿童经验。
(1)蒙台梭利与瑞吉欧的共同点
①理论背景
教育贯穿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生活当中 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建立在对儿童本性的认识和发现过程中
②儿童观
儿童是积极的,自我内部成长的 儿童充满了能量与潜力 儿童总是渴求知识,充满了好奇和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③环境设计 应该为儿童准备好空间环境 环境不仅指物质的而且包括精神上的④课程与教学 建立在儿童兴趣发展需要基础上的 不仅在幼儿阶段而且还要考虑到长期的发展 时间上灵活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儿童可以连续长时间地进行 自己的工作而不被打扰
⑤教师角色
教师应尊重儿童、热爱儿童 教师是环境的准备者 教师是儿童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知道如何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来改变和调整环境
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的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
第四篇: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具体教学内容 1.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
感官教育
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3.数学教育
使用直观教具玩数学。让孩子在学具操作中懂得数与量的关系,感受四则运算的快乐。4.语言教学
让孩子通过对实物的描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渗
透文字活动,培养阅读能力,为书写做准备。5.文化教育
蒙氏教室里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方面教具,使儿童在玩中探索科学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特点 1.以儿童为主
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2.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幼儿园提供给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蒙台梭利教室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3.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4.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
教法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
5.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蒙台梭利教学关键词 1.吸收性心智
孩子与生俱来地能够向周围环境吸收一切,0~6岁是吸收最佳期,其中0~3岁是最重要的吸收阶段。2.敏感期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能力,所以称这个阶段为敏感期。所以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
3.尊重儿童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自发学习。(本文由《母子健康》提供)**自然人文教育** 蒙特梭利教學所提供的學習環境不僅是學習照顧自己以及會數數、讀書,也包括認識宇宙間各種人、地、事、物的自然人文教育。其目的在培養幼兒世界觀、宇宙觀,能參與所處的自然與人文環境,進而知道如何尊重别人,愛惜生命,並能關懷宇宙生態。自然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動、植物學、天文學、地質學、歷史、地理、音樂、繪畫等與人類生存環境有關的各種知識。
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天,如不及早培養孩子認識環境、伴,與污染奮戰。因此,在給於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文明時,也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愛惜生命、關懷生命之心。**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的範圍包括:視、聽、嗅、觸、味、壓、辨認實體等各方面的感 官訓練,將颜色、氣味等抽象的感覺 帶入具體實物,用以启發孩子認知的
敏感性,为進一步的教育「目的」立 下根基。所以,感官教育的作用是:
1.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幫助感覺器官的發展。2.形成嬰幼兒「自發性」的發展,也就是進一步讓嬰幼兒會自動的觀察和思考。
3.促使幼兒能適應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因而必須先奠定他們對環境有卓越的觀察力,養成由觀察到試驗的例如:典型的視覺感官教具--「帶插座圓柱體組」。它的真正目的,不在於兒童能將每一個圓柱體放回適當的洞裡,而是在精練兒童的觀察力,培養他們能辨别相同性(都是圓柱體)、相異性(或高度不同,或直徑不同等)和秩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導兒童能由「了解」和「思考」來判斷事物。**數學教育** 蒙特梭利深深了解人類的學習過程,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所以在面對「數學」這種純抽象慨念的知識時,惟一讓孩子覺得容易學習的方法,也只有以具體、簡單的實物为起始。讓孩子親自動手中,先由對實物的多與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聯想具體與抽象間的關係。比如计划了要孩子理解0.1.2.3.4.等五個慨念,在「紡棰棒箱」的設計上,我5個空格的上方標出0.1.2.3.4:然後在一句每個數目的多寡,再放入同數量的棒子。這樣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間多和少的比較,而知道什么是「1」、「2」和「3」?結合「數量」與「數字」。所以,蒙特梭利利用「數棒」来學習數慨念的先鋒部隊,然後循序漸進地指導幼兒了解數的意義(量)與數的字型(符號),而後進入加、减、乘、除的千位數四則運算。這類教具包括了數學上的許多基本慨念,能给孩子奠定良好數學根基。**日常生活教育** 依照AMS(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美國蒙特梭利協會)的分類,日常生活這項練習分为四大類: 1.動作教育,例如:大肌肉運動、小肌肉運動(抓、倒、擠、夾、舀..等)。
2.照顧自己,例如:穿鞋子、穿衣服等。
照顧環境,例如:養小動物、拔草、澆花等。4.生活禮儀,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在生命成長上的目的是在於訓練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動兩者之間的協調。因为對幼兒來说,動作協調的平衡會促進智能上的發展,而且手眼協調也會为他們將來的寫字、畫圖能力,作了「預備的工作」。此外,日常生活訓練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培養出孩子的獨立、專心、協調、秩序等習性,並奠定良好人格發展的基礎。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起步,假如這個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現不了蒙氏教育現象(秩序→專心→反覆練習→協調),而往後的感官、數學教育部分也就不能做的很好,無法達到最大的開發效果。**語文教育** 蒙特梭利教學法常常是運用「間接」的方法來幫助孩
童拿筆寫字,而是從日常生活訓練中,就已經開始「預備」了,例如:舀豆子、夾衣夾時的肌肉控制、協調。蒙特梭利主張在孩子一出生時,大人就應該提供一個充滿語言文字的環境,讓他自然地由「感覺」到「領悟」週遭的一切。又由於兒童有主動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就在他的生活環境中,给他預備一些「間接」訓練的道理所製作的「教具」,培養孩子的書寫能力。例如:常見的「砂紙字板」,是讓孩子用手指去觸摸砂紙中字型(不用細筆,用手指),利用這種預備寫字的間接練習,養成頭腦對於眼力和肌肉間「發號施令」的協調能力。另外,大人也在「環境」中,預備了許多不同内容的書籍、圖片,讓孩子去接觸、去翻弄,使他們常識能逐漸豐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二)
蒙氏教育与幼儿个性的形成
一、新的观念
如果我们每顿饭都吃的是同一种东西,即使是制做得再精美的菜肴也会让人索然无味;当我们欣赏一个画展,如果每一幅都是千篇一律的形象,即使画得再美也会让人厌倦。成人的世界如此,孩子的世界更是如此。
有时,我们会在不经意中对孩子们这样说:“你们都应该象XX小朋友那样做,看他做得多好看,看他想出的办法多聪明。”其实,我们凭什么要求其它的孩子都跟一个孩子那样呢,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个性,才能让孩子发挥出他的潜能和创造性!这就是现在新的教育观念与以往旧的教育观念的不同。因此,幼儿个性的二、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的发展起来,每个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对不同事件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独有的方式去反应,表现出自己所特有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比如有的孩子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兴趣爱好,有的孩子大大咧咧或者外向热情;而有的幼儿则文静,细心或者内向,不爱表达。
三、通过蒙氏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形成。
蒙氏的教育思想与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1、丰富的材料设置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兴趣与需求
兴趣与需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开
不知道选择哪一种,那一种才是他感兴趣的,因此他们会频繁的更换学具。刚开始有的小朋友在操作活动中,二十分钟之内竟更换了十几中学具。终于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很喜欢到数学区去进行操作的活动,他会很关注的操作一种学具。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喜欢用木块搭建不同的造型。无论是福氏中的正方体、长方体,还是层层叠叠中的小木条,他都会摆弄得津津有味。每个孩子都会从蒙氏教具找到自己的兴趣。
幼儿有不同的兴趣,也有不同的发展需要。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差,手眼不协调。他就可以去练习倒珠子,系扣子,插牙签,穿栏杆的工作。有的孩子观察力不够细致,他就可以到感官区做配对的工作。
2、蒙氏活动中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
主的选择,不依赖成人。
刚刚开始操作活动时,我们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懂得自己去选择学具。有的孩子就坐在蒙氏线上一动不动,有的孩子则转来转去无所事从,还有一些缠着老师问:“老师,我玩什么呀?你快说,让我玩什么呀?”这些现象都是自我意识缺乏,没有自主性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的孩子通过观察别人获得经验,有的孩子通过教师的引导,他们都能够自主的去选择学具,不再无所事从了。
有时孩子对自己的操作不能够进行自我的评价。总会问:“老师,你看我这样摆对吗?老师,你看我做得好不好?”这时老师可以让他看一看订正卡,或是问一下他:“你自己觉得怎么样呢?”以此来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蒙氏活动要针对孩子的不同能力来开展能力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一种。它可以比较突出的表现出人的个别差异。即使是同龄的孩子他们的能力也会不同,要通过蒙氏活动使每个孩子在自身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例如在走线活动中,有的孩子平衡能力差,就可以让他们先做模仿动物走,只要能走在线上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平衡能力强就可以让他练习托物走。另外每种学具的设置也要有不同的难度,不同的层次,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例如:穿的工作,可以有穿扣子、穿贝壳、穿线板等几种不同的学具。让孩子可以循序渐进的是自己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
在教师的展示过程中,要给孩子留出创造的空间,让孩子对学具进行变化延伸,体现每个孩子的个性,发
总之,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就像花园里千姿百态的花朵,每一朵都有他的特点,正因为这一点,世界才被装点得如此美丽,我们要用蒙氏教育方法,使幼儿形成自己的良好的个性,让我们的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三)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高志方)
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这同其生理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幼儿的神经纤维髓鞘化未完善,神经兴奋强于抑制。幼儿的自控
爱他、迁就他,任其所为,那么孩子必然失去自控力。
自我控制力是儿童意志发展的基础,坚强的意志是人才的必备条件。自我控制力特别差的儿童则过于任性、冲动,会影响人际关系和智能发展,造成性格偏异。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有力?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事等等。成人如长期坚持一贯
不作无原则的迁就,孩子就会逐步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二)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成人要坚持说理,要让孩子知道“要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比如,已经很晚了,孩子仍坐在电视机前不肯去睡,家长若硬拖他去睡,一定会引起他的情绪对立。可以耐心地对他说:“今晚睡得太晚了,你明天早上起不来,到幼儿园就会迟到,会影响大家,还会使爸爸妈妈迟到”等等。成人坚持这么做,不迁就孩子,又不放弃耐心地说道理,久之就会使孩子渐渐学会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增强自我控制力。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染。因此,成人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及现实生活的良好榜样去影响孩子,引导他学习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的良好行为。
第五篇: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教学原则
蒙特梭利教育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蒙特梭利教育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问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
不“教”的教育 ——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
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
“敏感期”。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
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脑筋、有
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
所不在。在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
方法,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增进亲子感情。
蒙台梭利以直观观察的方法,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分析,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强调儿童的内在潜力,主张让儿童在自由与关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它的潜能。概括起来说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1.环境适应理论。
2.独立成长理论。
3.生命自然发展理论。
4.吸收性心智理论。
5.工作人性理论。
6.奖惩无用论。
蒙特梭利教学的基本精神
蒙台梭利主要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成长变化的情景及其需要,从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儿童心智与体能的活动,让儿童发展成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五个教育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秩序法则。
第二个是独立法则。
第三个法则是自由法则。
第四个法则是专心的法则。
第五个法则是重复练习法则。
蒙特梭利教具
益智教具。有利于开发智力的教具称为益智教育,对儿童的教育,需要有教材,有自然界的教材,也需要社会生活中的教材,书本教材。蒙台梭利利用她的教具作为教材,她把生活中的教材,实际上教具化了,蒙氏认为,既然训练儿童五官的教具对有身心缺陷儿童的教育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对正常儿童肯定有效的,经过不断反复设计,研究了训练正常儿童的这样一套教具。教具具有的特点是:
(1)具有孤立的特性。教具选用颜色比较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如粉红塔、棕色梯。她认为这样的教具有利于对孩子采用单色调,表现出孤立的特性。能显现出她主要的教育目的。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由于教具最重要的目的是适合儿童的需要,每种教具在重量和尺寸的大小都考虑儿童能力的范围,考虑儿童能否搬动。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能搬得动。
(3)教具美丽。每种教具都有它的特色,能吸引儿童,这个吸引儿童的因素或者说在颜色上,或是在重量上,或在她的特性,或在她的声音方面都能吸引儿童,这些教具孩子们非常喜欢。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这些教具孩子在工作时有其顺序和步骤,如果没有按照她设计的步骤走的话,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就有一个自我控制的方法,所以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她有规律的。
(5)在设计上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性。可使儿童自行发现错误,自行改正错误。比如插座圆柱体,再如粉红塔,每一块相差1cm。
(6)具有数学的属性。由步骤和秩序当中培养孩子逻辑习性和推理能力。每一种教具都有它等差的数学关系。如长棒,每一长棒之间都相差10公分,有等量的、等差的关系,有数学属性。
(7)间接的预备性。每种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帮助孩子准备,适应未来的生活,如在教具的形体变化上,象几何图形在操作上让孩子掌握,而且拿着几何图形还可以变化。用纸画各种形状,为将来学习做准备。有间接的预备性。
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有积极意义。
但是,由于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而随着大量亲子园、特色幼儿园的出现,社会上对早教师、幼师的需求急剧增加。推荐考生可以选择学习蒙氏教育等特色幼师教育专业。由于公立学校没有开设这个专业,考生可以选择一些民办学校就读,推荐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该校是国内第一所具有蒙氏等特色幼师的专业学校。
北京爱福幼师培训中心,为了促进幼儿园发展,便捷东北地区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学习需要,中心开设蒙特梭利教育等培训科目。全部由具有多年教学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北京专业教师授课,小班教学,专业的教学设施,专业的教材教具,讲授内容为多年教学活动中的经验积累,解决了培训与教学脱节的普遍现象,中心备有专业培训教室、教具、教材丰富,每期培训均为小班授课培训合格可直接上岗。据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的就业负责人介绍,北京各大幼儿园,亲子园以及早教机构,对蒙氏教师的需求很大,目前该校正在扩大招生计划和短期培训项目,以填补人才稀缺的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