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沪教版
古诗诵读《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楼、河、海、千、层”五个生字。2.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诗中展现的壮阔景象。[教学重难点] 识字、诵读古诗是教学重点,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王之涣给我们当导游,去鹳雀楼看看。想认识这位导游吗?(幻灯—介绍作者)
看!这就是鹳雀楼。(幻灯—鹳雀楼简介)下面我们就随诗人出发吧!(幻灯—出示课题,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诗人说,过了以下两关就能顺利到达鹳雀楼,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来闯第一关:请你们借助拼音,读准下面5个字的音(幻灯—出示有注音的5个字)
①生试读②指名读③领读④齐读
师:同学们能读准字音,王之涣诗人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借助拼音,看谁能读通古诗。①请同学们好好表现自己,读读古诗。②指名读 ③范读 ④小组赛读
⑤男女生分角色赛读
三、体会诗意,指导朗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诗人王之涣让我们一起登上鹳雀楼。(幻灯—鹳雀楼)想象一下,自己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幻灯—“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⑴诗人在楼上看到了什么?
①指名说 远处:太阳-------。
楼下:黄河-------。
②诗人用怎样的语言写出这些景物的呢?
③指名读第一句诗(板书 看见 白日 山)
师:诗人由远及近,看见远处的落日依傍着群山落下,楼下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谁能读第二句诗
⑵登上鹳雀楼看到太阳。。。黄河的水。。。这真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们可以读得比老师更好。
①练读 ②赛读 ③齐读
⑶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还想看到更多的景象,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 ①生读3、4句诗
是啊,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板书 想到: 想看远 须登高)
②(幻灯—第3、4句诗及大意)生再度第3、4句诗。③范读 ④指名 ⑤齐读
小结:诗人由远及近,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用这首诗写出来。我们下面也来吟一吟这首诗吧!
四、诵读古诗
小小的吟诵会现在开始 ⑴试吟
⑵指名上台吟诵 ⑶闭目体会诗意
现在,老师也想当一回大诗人,请同学们闭上燕,我就是王之涣,登上鹳雀楼,遥望天边,啊!夕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再看脚下滚滚黄河奔向遥远的大海,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登鹳雀楼》。
第二篇:2017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 江雪》教学设计 沪教版
江雪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重点难点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教学过程:
一、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
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 板书——江雪
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
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馈朗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全班交流读。
4、打擂台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指导有意识记忆字形。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六、巩固了解诗意。
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
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七、指导描写“雪、灭”两个字。板书设计
江 钓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后作业
1、背诵《江雪》(自评: 家长评:)课后练习
有趣的天空
小妹妹站在窗前,抬头看着天。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一朵像金鱼,一朵像小羊,另一朵像白马,最大的一朵像白熊。小妹妹向他们招招手:“朋友们,快来和我们一起跳舞,好吗?”
1、请你数一数,写一写:
这篇短文有 小节,一共有 句话。
2、请你读一读,圈一圈:天上的白云像什么?请用“ ○ ”圈出来。
3、请你连一连,读一读:给词语找好朋友。一匹 白熊 一片 白云 一头 白马 一只 金鱼 一条 山羊
一个 妹妹
4、请你拼一拼,写一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词语。shān yánɡ jīn yú
第三篇: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导语:《登鹳雀楼
》是盛唐诗
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真理的古诗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书写6个字,并且要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的。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 / 7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
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间评: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如果回答不准确,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能力和习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7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间评:采用学生互相评议的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向朗诵有感情、节奏准确、吐字清晰的同学学习,并且在音乐、图画的渲染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
(2)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间评: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学习、自由呼吸的学习空间,创设音乐、图画、情感相互交融的氛围,激发学生以各种方式表情达意。
(3)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示动
态画面《登鹳雀楼》,巩固感知、丰富想象。)
6、(1)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三、课堂小结
师:(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的很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
(2)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掌握的朗读方法,自由读古诗)
(3)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 7 / 7 / 7 / 7
第四篇: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
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
3、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四、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
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五、学习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2、学习三四行。
(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
六、想象诗情
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七、指导背诵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八、作业
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
2、抄写、默写这首诗。
第五篇: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huánɡ hé ɡāo shān dà hǎi qiónɡ rén má què lóu fánɡ yù yào
二、比一比,再组词。人()尽()衣()欢()入()近()依()欲()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一()楼 一()河 一()红日 一()绿叶 一()山 一()人 一()诗人 一()老虎
四、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雀”共___笔,第九笔是____,部首是____。2.“楼”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部首是____。
五、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1.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2.黄河入海流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②进来或出去 ③收入()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六、连线。
1.白日依山尽 还要再登上一层楼
2.黄河入海流 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 3.欲穷千里目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 4.更上一层楼 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
七、默写《登鹳雀楼》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著名诗人_______。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_________,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____________。
2.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