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方根教学建议集体备课
八 年 级 数 学 集 体 备 课
《平方根》教学设计
中心发言人:祁晓鸥
参与者:王财文
李生魁
闫双庆1
韩建军
13.1《平方根》教案
(一)集体备课
中心发言人:祁晓鸥
参与者:王财文
李生魁
闫双庆
韩建军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教学课题:平方根
(一)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2010年10月13日下午第三节课
备课形式:个人初备——集体讨论——修改完善——个人备课 备课任务:
祁晓鸥:畅述备课计划,分解备课任务。王财文:系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法设计。李生魁: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韩建军:认真分析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的过度。闫双庆:认真分析本节课所采取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
学生状况:平方根的学习是在学生前面学习了乘方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下节学习算术平方根的前提,是学习实数的准备知识,有助于了解n次方根的概念,为学习二次根式作出了铺垫,提供了知识积累。这节课在内容安排上是先用实际例子引入了平方根及其概念,后半部分又在对平方与开平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找出了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我们的学生少部分双基较好,大部分学生双基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准备:幻灯片 预习要求:(1)学生预习教材(2)复习乘方运算
设计思路:以前学生虽然学过乘方运算,但由于间隔时间太长,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甚至有些概念已没了印象,同时也为了实现新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轨,结合本课特点,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目的就是使学生尽快“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2)对比教学法:即把新旧知识,把二次方与平方根的概念,计算过程等对比起来进行教学.即使他们掌握了概念的本质,又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3)经验交流法:即使学生在独立练习、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经验共享.设计思路: 采用四个环节教学:
(一)情境导入,发现问题.(二)合作交流理解的概念.(三)自主学习,完善自我.(四)综合训练,突出重点.13.1平方根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理解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用夹值法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感受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一类新数。
教学重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正数x满足 =a,则称x是a的算术平方根。当a恰是一个数的平方数时,我们已经能求出它的算术平方根了,例如,=4;但当a不是一个数的平方数时,它的算术平方根又该怎祥求呢?例如课本第161页的大正方形的边长 等于多少呢?
二、合作交流:
1、问题: 究竟有多大?
2、(提出问题):你对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 的结果有怎样的认识呢?的结果有两种情:当a是完全平方数时,是一个有限数;当a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例2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1)
注意计算器的用法,指出计算器上显示的也只是近似值,但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方便地求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例3(课本P71-72).
要注意学生是否弄清了题意;然后分析解题思路:能否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就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边长,而由题意,易知正方形的边长是20 cm,所以只需求出长方形的边长,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xcm和2xcm,求得长方形的长为3 cm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比较3 和20的大小,这是个难点。
三、自主学习,完善自我: 课本P72的练习1、2
四、综合训练,突出重点:
1、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2、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是怎样 的呢?
3、怎样的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五、作业课本:P75-76习题14.1 第5、6、9、10题;
六、课后反思:
关于《平方根》的建议
李生魁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的拓展,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重点是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以及根式的运算。教科书的前两节是数的拓展引入,然后是平方根,立方根;先研究算术平方根,再研究平方根。教科书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抽象出这个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即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这是一个典型 求算术平方根的问题,与学生以前熟悉的已知边长求面积是一个互逆的过程。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探讨,引出算术平方根,给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它的符号表示。这时教科书所涉及的被开方数都是完全平方数。接下去,教科书设置一个“探究”栏目,要求学生将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并求出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这也是一个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它的边长的问题,由于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根据前面学过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这样教科书就引进了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无理数(不出现无理数的概念)。这是教科书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数。另外,通过学生将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的活动,也使学生感受到无理数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一种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出现以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要讨论的大小。
教科书采用夹逼的方法,利用不足近似和剩余近似来估计的大小,通过一步一步的估计,得到越来越精确的的近似值,进而指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事实,同时指出其它的一些数也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就为后面认识无理数打下了基础。会使用计算器求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本章的一个教学要求,教科书通过一个例题,介绍了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并利用计算器进一步说明了根号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个结论,加深学生对无理数的认识。关于《平方根》的教学建议
王财文
本节包括两个部分:平方根与立方根.立方根的学习可以类比平方根进行,因而平方根的学习一定要打牢基础,这样更有利于立方根的学习和掌握.
1.平方根的概念由导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引入,实质上是从平方运算出发,逐步提出平方根的概念.教学时,应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如何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2.教材中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加深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认识.教材中的概括,没有用黑体字标出,其目的在于淡化原本强行记忆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
3.教材中对“一个正数如果有平方根”及“任何数(正数、负数或零)的立方根如果存在的话”,各作了一个脚注,脚注的内容不要求学生现在掌握.只要求学生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到学习本章第3节时再回头看一看,效果一定会更好.
4.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要给予重视,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器进行操练,真正把计算器作为一个学习工具加以使用.教学时.最好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在操作中领悟操作步骤,不必教给学生生硬的操作步骤.这是因为,机械地教操作步骤不利于学生掌握,更何况,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操作步骤也不尽相同.
关于《平方根》的教学建议
韩建军
(一)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和应用
本章内容与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例如,无理数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开平方运算和开方运算是实际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运算,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因此,本章内容在编写时注意联系实际,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运算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展开。
(二)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本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个领域,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系统学过有理数,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学习实数的初步知识,由于数的扩充的一致性,本章很多内容是有理数相关内容的延续和推广。而且本章很多东西可以在课堂上用来复习巩固勾股定理。因此,写教案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对于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关系等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三)缩短学生交流与探索的时间,留给学生课堂练习足够的空间!
(四)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注意概念的分析,讲解清晰!
2、不要因为补充而补充药与教材紧密的有机结合
3、关于二次根式的化简要把握住标高,难易得当!
关于《平方根》的教学建议
闫双庆
1. 让学生经历数系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 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用平方运算与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和立方根,并能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3.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4. 了解实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5. 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是第三学段数系扩充的最后一个阶段,中学阶段的多数问题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的,同时实数也是后继内容学习(如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的基础。
《平方根》的教学反思
祁晓鸥
平方根这一节是数的开方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一节以概念为主的新授课。求平方根与开平方是互逆运算,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引人新课的教学。在新课引入时,我先利用已知正方形边长求面积,然后反过来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一个面积是恰好能开出来的,另一个面积是开不出来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以上两种运算过程恰好是相反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已知正方形面积边长用现有的知识是不能准确表示出来的。这样顺利成章的引出本课的概念平方根。第二部分是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求平方根,先让学生填空,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6,反之,16的平方根是多少,0的平方是0,0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的平方是什么数,从而说明了什么。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重在多举出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自己去归纳总结平方根的求法和正数、零、负数的平方根的情况,理解负数没有平方根。然后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这部分主要是学生多练,逐步熟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符号。然后是处理练习,进行小结,在小结时对比了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运用表格对比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负的平方根之间的区别,同时指出开不出来的数应该保留在根号里,是一个精确数。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所教的班级接手时数学基础较差,所以在教学中以实例为主,尽量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归纳总结,整个教学的节奏虽然比较快,但是进度却是比较慢的,因此在习题的处理上时间显得比较仓促。同时部分学生对用符号表示仍然显得不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第二篇:对集体备课的几点建议[推荐]
对集体备课的几点建议
1、强化管理
集体备课是教师的集体作用的充分体现,若管理不善,势必流于形式,因此,集体备课要强化管理,做到“一、二、三、四”。一是提前两周备课;二落实①落实中心发言人②落实研讨人;三定,一定时间,二定地点,三定内容。四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
2、精心准备
集体备课之前先进行个人备课,做到:①备教材,认真研究教材特点,理清重点、难点,分析与其他章节的关联;②备学法,特别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③备学生,分析全体学生的学情,设计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和措施;④阅读相关资料,拓宽自身知识面;⑤写出个人教案,为集体备课做好准备。
3、程序合理
①演课:采用指定与随机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中心发言人演课,让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我。②听课:要求其他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备课与中心发言人所讲的异同点,以便进行反思和改进。③研讨交流:听课人在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例题、习题等方面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达成共识,可采取主持人总评、其它成员补充的形式,这种形式避免了大家说重话、说套话的现象,体现层次性、效率高。
4、形成个案
在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后,再根据本班的学情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的个性化设计,再形成书面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将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它作为备课的一种形式,体现了优势互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达到提升学校品牌的效应。
平头小学校:谢明君
2008年9月21日
第三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教学反思
刘国秋
在教导处组织下,语文组全体教师围绕语文教研课题“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就《春》进行了集体备课,然后由指定教师试讲,全体教师听课和评课,反馈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再试讲。听课评课后,本人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现就做课教师的教学得失总结如下:
一、优点
(一)做课教师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能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去品味作者在潜词,造句上的那种准确,那种精脉,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那种意愿。
(二)做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目标完成较好。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标要求装在脑中,把教材装入脑中,课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关注学生的学上。课上放得开,收得拢,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较高。
(三)阅读教学有新起色。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用课时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阅读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从听课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了阅读课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重点、难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启发诱导。
(四)教学手段有了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部分内容新颖、构思巧妙、科学严谨的多媒体课件,对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效益,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部分老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定位,语文课上得不疼不痒,一节课下来看不出学生有什么提高。特别是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忽视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等。
(二)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教学设计不够用心,教学模式僵化死板,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这样整个课堂都在低效地耗着。
三、努力方向
(一)“教师培养”紧抓不放。语文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业务素质,要熟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编排体系,准确把握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备课,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为实现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保证目标的实现,加强语文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课堂上采用活泼灵动的教学方法,使用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风趣巧妙的教学语言,活化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乐中求知。
(二)“优质资源”走进课堂。让优质资源走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这要求尽快统一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名师设计、名师实录、优秀课件、优秀案例等等,作为教师备课参考的重要资源,让教师充分领悟骨干教师的教学意图,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上课,发挥优质教学资源走进课堂的效益。同时建议各校尽快建设教学小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
(三)“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教师在备课解读文本时要把握这样五个要点:一是读出一个课文主题,把准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读出教师自己的深刻理解。二是找准一把结构抓手,构成课堂结构主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从课文内容特征和结构形式出发,灵活构建课堂模式。三是营造一个教学高潮,所谓的课堂教学高潮,是指学生课堂学习中思维最活跃、情感最投入、感悟最深刻的时候。四是安排一段语言训练,设计能够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语言训练。
(四)“语文实践”不能间断。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要牢固确立以下教学思想:语文是读出来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实践锻造出来的。语文教学要导之以行,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就能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成本的书,旨在“营根固本”,增加文化积累。
(五)“习惯培养”有益终生。“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种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抓起,从严抓起,让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是语文的根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叶若。”根何以能茂?不仅靠表层的施肥浇水,更要靠根须自己,扎得深深的,扎得远远的。语文课程改革要夯实语言基础,深扎文化根基!魏书生曾经说过: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教研人人能上天堂。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我校语文教学带入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愿我校语文教学的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集体备课教学工作总结
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集体备课让我们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计划,展开了讨论,比如教案的流程,教案的格式,集体备课的时间,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如何合理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材。现将这个学期的集体备课做一个阶段总结。
一、制定制度,进行操作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
2、我们年组根据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3、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还进行了自已的得意片段教学,在集体备课中展现自已的特色,每个老师都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了二年级课的同课异构,这样不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又提升了老师的水平。上完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优点,同时提出了意见。从这节课来看,集体备课是有质量的,集合了大家的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特色。
三、在集体备课中老师成长了
通过一个学期的集体备课,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自已先独立编写教案,然后给大家一起审核,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积极讨论,在争议中成长了,有了收获,然后带到课堂去,自已再进行加工。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提供了锻炼的平台。这就是活动中老师们成长了。
四、及时总结反思,得到提升
这个学期快结束了,每个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进行及时总结反思,写出了这个学期来自已集体备课中的困惑,还认真写出了自已的总结。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第五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知识点一 经典力学
1.背景(1)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建立
(1)提出: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3)特征:
①以实验为基础。②以数学为表达形式。3.地位及作用
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为什么16世纪中期以后科学会出现新时期?(物理学发展的原因)(1)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影响。(3)科学家的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题1】 关于伽利略的力学成就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②开创了实验科学的时代 ③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④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就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伽利略的力学成就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另外,伽利略开创的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使其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就之一。本题正确答案为B。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
(1)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2)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多年的研究。2.内容
(1)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2)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3.意义
(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2)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3)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牛顿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的关系怎样?
(1)牛顿在17世纪提出了经典力学。包括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定律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物体在低速运动的情况下这些定律才适用。
(2)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指出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
总之,从内容和体现的思想来看,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中,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题2】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表明()
①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现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③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认识规律 ④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2)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2.诞生
(1)时间: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2)内容: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3.发展
(1)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2)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4.意义
(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2)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3)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为什么说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HTF〗(1)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但在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面前,就显得不太够用了。
(2)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3)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4)量子论和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点,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题3】 中新社台北(2005年)4月19日电:19日晚7时许,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100周年。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
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拓展了物理学的应用领域。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形成了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自然科学和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54“伽利略面对教会的审判”插图和[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一可以看到伽利略对物理学作出的重大贡献,二可以得知教会对伽利略的迫害,反映了当时教会对人们思想的压制。
【史料应用】 1.关于右图的物理学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B.图示表明,大球先落地,小球后落地 C.图示表明,小球先落地,大球后落地 D.是哥白尼“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55[资料回放]和[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可以看出牛顿谦逊的优良品德和对科学的敬畏,以及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也反映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巨大威力。
【史料应用】 2.下列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内容就是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B.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同一个理论之中 C.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D.牛顿力学体系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预见性
解析 牛顿力学体系的内容包括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A项表述不确切。思考: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贡献?(P56)方法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回答时应突出两人的贡献,分清两人的研究领域。
答案要点 牛顿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之后光学、电磁学等与力学进一步统一,大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研究的是宏观世界。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变式1】 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行星的新定义,1930年发现的冥王星“惨遭降级”。发现冥王星的理论依据是()
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伽利略的科学理论 C.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 牛顿的经典力学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把宇宙的运动统一起来,对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冥王星的发现正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故正确答案为C项。
一、本课测评
思考: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有什么意义?(P57)
方法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识记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答案要点(1)量子论和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点,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创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变式2】 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诞生。它们为人们辩证地看待世界和认识微观世界提供了重要途径。这两大支柱是()
①“地心说” ②牛顿力学体系 ③相对论 ④量子论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学习延伸
了解20世纪核能研究发展的基本情况,谈一谈这一研究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P57)方法点拨 可以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找出核能的发展史实,然后一分为二地看待核能源问题。
答案要点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与美国竞相发展核武器,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也在1949年试验成功原子弹,1957年苏联建成核电站,1964年中国制造出了原子弹。
核能的研究,一方面使人类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另一方面,核能的和平开发与利用,又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
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1.简述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