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课程心得报告[定稿]
作为一名初登三尺讲台的高校英语教师,我很荣幸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参与和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网络课程建设。从去年十一月份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课程培训到现在参与并如期顺利完成英美文学网络课程建设的任务,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让我对网络课程建设和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收获不少,感慨颇多。
首先,我想谈谈,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作为一名学习者、建设者,传统课堂的教学者的感受。教师在网络课程中的主要作用:
1.筛选知识。知识信息爆炸,除传统的图书资料之外,网络上的信息多、繁、杂,重复性高,正误难辨。因此,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料需通过精心的筛选,剔除重复的、错误的信息,提取、发布具有教育指导性的信息。
2.组织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实际上是将一次性的课堂教学文字化、空间化、多样化,使其能重复利用,不断更改、更新、提高。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仍旧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规律去设计和建设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建设初期需要教师传统课堂教学的经验去支撑。教师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首先既要从宏观上把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总体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又要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教学的策略,教学的重点、难点,甚至包括每个问题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在网络课程建设之初,这些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因此,个人认为,在网络课程建设之初,网络课程教学需要传统课堂教学的支持,而不应该从中脱离出来。
3.引导、协助学生学习。网络教学是一种共享性、交互性的活动。根据教学主题,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浅入深,不断进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解答问题,并适时作出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作为一名学习者、建设者,我深刻感觉到我们也需要从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改革自己的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
在教学理念上,从传统的三寸不烂之舌和苦口婆心转换到学生的中心位置。文学课程的教学终极目标不在于知识的接受,而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包括问题意识、社会态度、批判意识等等。这些都依赖于学生的内省和顿悟。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的顿悟来自于与文字、声频和视频材料的阅读,来自于与其他学习者、教师甚至是社会环境中的人的沟通交流,更来自于在独立空间中的沉思。因此,教师的角色在于与学生分享学习的材料,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协助学生解决在任务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教师从主演的角色转换为配角,配合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知识体系上,从传统课堂教学中一本教科书,几本参考书的尴尬境遇中走出来,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并接纳新的教学形式,而不能固步自封。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阅读量,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辨别和批判能力,才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材料。
在教育技术上,从固守三尺讲台黑板粉笔擦或者是荧光笔加投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拓展到多维空间,将一次性的技术以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为一体的全新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因此,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基本的电脑网络教学技术。
通过初步的网络课程建设,我们小组建设的课程,课程结构层次清晰,点线结合,具有良好的导航结构,课程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可以根据教学情况以及知识的更新情况进行增减;内容丰富多样,以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和视频的方式呈现,以基础性的知识开始,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讨论问题的设计,逐步深入到研究型和任务型的学习,体现了时代性、专业性、创新性的要求。
目前,本课题组存在的问题:题库建设,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诊断评价的设计。
第二篇:岗前培训网络课程心得
《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适应性培训》
非常荣幸的参加了 “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适应性培训”的课程。在培训期间,我认真聆听了叶志明教授、赵丽琴教授、林崇德教授、刘宝存教授的报告,他们精彩的讲解使刚走上讲台的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学习,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对什么是高等教育以及怎么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学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具备本学科的基本素质备,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素质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要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育要求教师要懂初学者的基本认知规律;要懂本专业领域的认知规律;要熟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要具有先进的课程评价标准:什么是一堂好课、什么是一门好课?要能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以知识应用型为主。要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要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课,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要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要把课程评价从教师讲的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的好为准。
最后,要搞科研注重积累。叶志明教授的报告中详细给我们阐述了科研和教学的辩证关系: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只有科研与教学有了很好的统一,才会有高水平的科研与高质量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不断的提升科研能力,使自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积极进行科研活动,让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不断提高。
新入职教师的适应性培训现在已经结束,但它对我们的影响仍在延续。通过学习我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使我的实践有了理论的指导,为我进一步的学习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开端。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地胜任自己本职教学工作,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专题网络精品课程培训,受益良多。现就此次培训谈谈我的感受。
一、青年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认清自己人生与事业的目标。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个人的人生与事业目标,这一目标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进行自我分析,从而明确内心的需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特质,以及综合优势与劣势、现有与潜在的发展可能,并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人生理想。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教师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增加成功的机会。
职业生涯规划是有关实现教师职业目标的一整套行动计划,由于这一计划以实际背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发展步骤为内容,所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客观性强、可控性好,从而使目标实现的几率得以较大的增加。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教师发掘自我潜能,从而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
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然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发展内容和明确的发展策略,在这两部分内容中对于发展重点的选择,一定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潜在能力的出现点而最终确定的。换句话说,教师的未来发展重点一定是有利于发掘教师潜能并使其持续增值,也必将会是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突破点。
4、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生理反应。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个事件造成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造成的。一些教师由于缺少有意识地训练,因而教学水平和能力往往处于高原状态,没有成就感和发展感,这样很快就会出现职业的倦怠和退缩。职业倦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为了克服职业倦怠,很有必要使教师树立生涯设计的意识,掌握生涯设计的方法,真正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
5、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帮助教师增进工作满足感,提高生活的质量。
职业发展规划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帮助教师增加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从而使教师在心灵和精神的层面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一般的讲,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使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奋发,这样其每刻都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生活的质量自然就有所提高。
二、实事求是,制定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1、客观的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熟悉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熟悉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喜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
2、环境分析
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和成长。所以,新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征、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了,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认清形势。
3、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
在发展期阶段教师应积极参和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以此提升自己的职业行为能力。比如参和和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访问、干部挂职锻炼等,不断学习,以此更新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也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作为一个高校教师,要想在职业生涯中有很好的发展,就应该用统筹的思想,实事求是,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高等学校教学课堂,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会增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具体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以此来改进高校课堂教学、充实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声、图、像集于一体,知识来源丰富,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再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他们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够开阔等弊端。
在教学手段方面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师拟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之上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学生在教学仅仅只是以一个被动接受者参与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同时结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传播方式的改革者。
高等学校教学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原则。那么我们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同样也要把握这些原则。针对自己所教学科课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利处很多,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弊端,尤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篇:通信网络课程报告
通信网络系统课程报告
一、通信网络系统概述:
1.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特征与问题:
①基本功能:传送消息(将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②特征:方向性(从信源流向信宿)
③问题:可靠性(传输过程不丢失、不改变信息)
2.通信网络与基本通信系统的区别和扩展:
基本通信系统核心是解决单用户对通信(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对称双工方式、非对称双工方式); 而当点到点通信向多点、多用户间通信的拓展,就产生并发展着通信网络的概念与系统;
通信网络核心问题是解决多点、多用户之间的有效通信。
3.通信网络的系统构成和基本问题:
①通信网络的系统构成:
终端节点
交换节点 业务节点 传输系统
②通信网络的基本问题:
通信的基本功能 多点之间任意通信 可靠性 效率 经济性 拓展性
4.通信网的基本拓扑结构:
①网形:网内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均有链路相连;链路数:N(N-1)/2;特征:稳定性好,冗余度大,经济性差。
②星形:网内所有节点均通过辐射节点相连;链路数:N-1;特征:链路效率高,经济性好,稳定性差。
③复合形:网形结构与星形结构的结合;特征:结构优化依用户分布而定。
④总线形:所有节点通过一条公共信道连接;特征:传输链路较少,为避免传输冲突,效率较低。
⑤环形:自愈环结构;特征:稳定性较好。⑥树形:星形结构的拓展;特征:上下、主从、层次
5.通信网的功能结构:
完整的通信网,通常可划分为若干功能网:
一种划分方法为:业务网、传送网和支撑网; 另一种划分方法将传送网归纳到业务网中。
6.传输链路:
①传输链路的基本要求:
正确性低误码率 实时性信道复用
②物理形态分为:有线和无线
7.多路复用:
①信道复用技术,将多个低速用户在同一宽带介质上进行多路耦合传输,以提高传输能力和传输效率:
频分复用(波分复用)(F/WDM)时分复用(TDM)空分复用(SDM)
②多路复用与多址接入:
二者的工作原理相同,在一个正交空间上区分不同的传输链路。多路复用强调的是传输链路的区分,不关注用户的区分。
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强调的是接入用户的区分,主要在无线通信网络研究领域使用。
-频分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
8.通信网的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总体要求:
可访问性
透明性 可靠性
总结:通信系统就是要解决信源和信宿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而信息网络系统目的在于解决多用户之间的任意用户间通信问题。对于通信系统,要涉及到传输链路(物理和逻辑),信源和信道编码、译码,服务质量等;而在通信网络中,则还要涉及到网络拓扑、网络传输协议、网络功能划分,同时为了提高链路利用率还要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接下来就几个重点问题按照课程顺序进行简要总结。
二、链路交换:
1.电路交换网络与分组交换网络
①电路交换:按照需求建立连接并允许专用这些连接直至它们被释放这样一个过程。
电路交换网络包含一条物理路径,并支持网络连接过程中两个终点间的单连接方式。i.基本原理:
专用通路:为通话双方建立专用的连接通路,可以是单独的物理链路,也可以是多 路复用中个的频点或/和时隙。
面向连接:通信过程中,双方始终占有这条通路,直到通话结束释放通路。透明传输:交换系统对通信内容不作任何解析处理与差错控制。
与链路的复用方式、信号形式无关,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均可。典型应用:电话
ii.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交换单元 iii.基本功能:
连接:模拟系统通过开关阵列实现连接;数字系统通过时隙交换实现连接。
信令:监视:呼出、应答与接收;号码:脉冲、音频接收;信号音:拨号音、振铃与回铃音、忙音。
终端接口与控制:
接口:用户侧:模拟接口Z,数字接口V;中继侧:PCM一次群接口A,PCM二次群接口B,模拟接口C;OAM接口:操作、管理和维护。
控制:提供连接与信令控制。
iv.电路交换的特点:
信息传输的时延较小且相对稳定 交换系统的处理少,系统开销小 传输质量(QoS)可控
链路接续时间较长且固定,当传输时间较短时,交换效率较低。
连接建立后,无论是否传输信息,都占用链路资源,链路效率可能较低 如果申请不到资源,则发生呼损
v.电话网:电话网由于其实时性要求较高,所以成为电路交换的一个典型应用;由交换机、中继线、电话线、用户线构成;电话网一般按照3级或5级进行分级,也存在无级网络;电话网的繁忙程度我们用话务量来计算衡量;信息传输则涉及到信息的路由传递;此外,电话网还涉及到编号规则,即电话号码(本地、长途、国际);还有同步、管理以及智能网(将网络的交换功能与控制功能分开)等。
vi.移动通信网:在无线链路下,支持可移动的,可与固定网络连接与协调的通信网络;为了实现双向同时通话要求双工技术(上行下行/时分频分);为了区分多用户要求多址接入技术(时分、频分、码分);为无线终端提供基本的无线链路和网络连接并为固定网络提供无线接入链路要求网络技术。一个最重要的例子就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相关知识在已修的移动通信原理课程已详细讲解过。
②分组交换:
i.基本原理:
数字通信:信息载体完全数字化,为数字信号
数据分割:传输数据被分割,以包(packet)为单位组合传输 存储转发:交换机对所有到达的数据包进行存储,依据一定规则对数据包重新组合、转发。
ii.构成: PS-分组交换机 PAD-分组拆装设备 PCE-分组集中器 NMC—网络管理中心
iii.分组交换的特点: 基于数据包存储转发的处理思想。
链路效率一般较高,取决于传输内容和相应的传输协议。面向无连接的服务,网络通信所需资源是按需分配。网络服务通常是尽力而为(Best-Effort),分组丢失很难避免,服务优先级的实现需要在路由器上运行较为复杂的调度算法。
相对于同一数据流,不同分组在网络中的转发路径可能不同,接收端会出现错序现象,接收端必须具备重排序功能。
路由器对分组进行逐个处理,采取“存储”+“转发”的模式。分组在网络中的延时由传输延时和缓存延时构成,通常缓存延时为主。网络通信资源被统计复用(Statistical TDM),分组之间存在竞争,端到端的延时无法保证。分组交换实现成本低,但QoS服务质量无保证。iv.两种重要模式: 数据报传输模式:
交换节点对每一个数据包独立处理,类似于报文交换;每一个数据包都含有完整的终点地址信息,交换节点为每一个数据包独立地寻找路由,同一用户的不同数据包可能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终点,而终点需要对收到的数据包重新排队,组合还原成发送端的数据信息。虚电路传输模式:
在终端用户间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逻辑上的虚连接;属于同一呼叫的数据均沿着这一虚电路传送,本次呼叫结束后,清除该虚电路。用户的通信需要经历建链、传输拆链三个阶段,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虚电路与实电路的区别即不预留、不保证链路资源。一条物理线路上可以同时建立多个虚电路,按照统计时分方式竞争复用。
v.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核心设备,对分组进行逐个处理:1)路由器对进入其的分组进行缓存;2)路由器抽取分组中的控制信息,并通过查询自身路由表的方式决定分组 去下一跳的输出端口;3)路由器将分组转移至相应输出端口进行缓存4)当输出端口可用时分组被转发到下一跳。两个关键功能:1)路由:构建路由表,控制层面功能;必须实现的两大功能:网络拓扑发现与拓扑抽象和基于拓扑实现寻路算法。2)转发:依据路由表和分组控制信息将其传送到下一跳;必须实现的两大功能:路由表查询和拥塞控制。vi.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 网络服务的特点:
分组交换: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不对网络资源进行提前预留。电路交换:面向连接的服务,对网络资源进行提前预留。网络服务的模式:
分组交换: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终端可以立即发出需要传送的分组,每个分组携带必要的控制信息。
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的过程,终端需要等待连接建立之后才能传送数据,一旦连接建立,终端只传送数据信息不传送控制信息。网络节点对数据的处理:
分组交换:中间节点会对分组进行缓存,然后通过“存储”+“转发”的方式将其传送到下一跳。
电路交换:中间节点不会对分组进行缓存,一旦连接建立,数据直接通过中间节点向目的终端传输。
网络的拥塞控制:
分组交换:网络拥塞时,分组会被中间节点丢弃,源节点可以被告知并重传。
电路交换:网络拥塞时,连接无法被建立,源节点会持续收到“忙信号”直到网络空闲。
2.传送网
①传送网的基本功能:将大量信息数据进行远程传送。②传输介质:
i.光纤(玻璃、二氧化硅)由于极低的传输损耗和极宽的带宽成为能够支持传送网的唯一传输介质。
ii.光纤传输窗口:1550 nm附近(因为该波段上有性能良好的光纤放大器,(EDFA);同时该频率损耗也低)
iii.光纤的工作原理:全反射
iv.光纤的模间色散:不同的光纤模式在光纤中传播所经历的路径长度不同∆T=Ln1^2∆/cn2 v.单模光纤: 在单模光纤中模间色散得到有效抑制,大大增长了信号传输的距离和可承载信号的速率;单模光纤中光波长与波导几何尺寸相当,几何光学方法不再适用,用波理论和Maxwell方程分析
③波分复用:在同一根光纤上用多个波长传输多个信号(频分复用)。
波长标准:由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Union(ITU)制定(为了不同厂商生产的WDM系统可以互联互通):规定193.10 THz(1552.52 nm)为中心频率/波长,以该中心频率向频谱两边划定出25, 50, or100 GHz的波长信道。
④主干传送网: i.特点:主干传送网坐落在电信网络的中央,为周边的接入网络提供传输服务;主干传送网通常具有mesh拓扑,以为各接入网提供高效、灵活和可靠的互联互通
ii.主要功能:Traffic aggregation and data switching ⑤光传送网的体系结构:
IP层; SONET/SDH层;(聚合低速率的数据流,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在波长信道中传输)WDM层;(网络体系的物理层,负责运用波长路由的方式建立高速数据通道)⑥网同步与同步复用: i.异步复用:需要在数据流中填充比特以应付时钟差别;针对任意一个低速数据流的解复用都必须将整个高速流解复用。
ii.同步复用:网络中所有时钟都完全同步(网同步);数据的复用和解复用更加轻松灵活。
⑦光传送网设计:光传送网是波长路由
i.重要设备:OADM、ROADM、OXC ii.光传送网设计的限制条件:波长连续性、容量、流量、单一路径
iii.光传送网设计的基本任务:Lightpath routing or virtual topology design、Wavelength assignment、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v.路由与波长分配:ILP模型、路由算法(Solve ILP problem)、波长分配(Graph Coloring problem)
v.网络生存性:一个通用要求:光路在99.999%的时间内是正常的
保护: 提供冗余能力(1:1/1:N);重建: 服务在故障中恢复
典型问题:链路失效;光纤断裂;节点失效;停电;自然灾害;部件失效;
例行检修
总结:针对链路交换,按照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以及传送网两大部分;前者为两种主要的信息交换方式,主要分析了两者的基本原理、构成、特点以及二者的比较,相关内容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后者则主要讲述在传送网中,应用光网络进行通信的问题,包括光网络的基本介质光纤、复用方式、体系结构、同步问题以及设计方面要考虑的内容,相关知识已在朱老师的光网络通信基础一课详细学习。
三、接入网
1.接入网概述
①接入网在电信网络中负责连接终端用户,以及他们和他们的网络运营商;接入网络常用的拓扑结构:星形结构、总线结构、环状结构和树形结构;接入网的设计要点:成本
②传输方式(协议):
i.传输前协调:固定分配(能够避免信道和接收端的碰撞,但效率低而且不能动态适配于链路变化),部分固定分配(在资源分配中引入统计复用,没有接收端碰撞但有信道碰撞),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监测(CSMA/CD)
ii.传输前不协调:ALOHA, slotted ALOHA(时隙)
2.HFC接入
①HFC接入网的特点:
i.HFC网络的传输介质是由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组成的。
ii.HFC网络是有线电视网络和数据网络结合的产物。局端把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综合在一起,利用光载波将其传送到靠近用户的光节点上,光节点将信号转换成电调制格式,再利用同轴电缆将其传送到用户处。
iii.HFC网络利用频分复用的方式将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包括在6 MHz或8 MHz的模拟信道中传送;通信分为上行(Upstream,用户到局端)和下行(Downstream,局端到用户)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通信在同轴电缆上占用不同频谱。
②信道绑定:提高接入带宽和用户体验但会带来能量损耗,在两者之间要做平衡
3.铜线接入
①铜线接入又称之为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接入方式,其利用现有电话网络的双绞线(铜线)为用户同时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
②在DSL网络中,每个用户具有一个DSL Modem,它通过程控电话交换网和运营商Central Office中的DSL AccessMultiplexer(DSLAM)相连。每个DSLAM可以支持很多个DSL Modem。③DSL服务性能和用户距离相关。
④DSL通过不同的频谱为用户提供电话语音和数据服务,在用户端需要通过滤波来防止数据服务干扰语音服务。
⑤当前有两种DSL服务:
i.对称DSL(上下行速率相等):HDSL、SDSL、HDSL
2、SHDSL、IDSL ii.非对称DSL(下行速率>上行速率):ADSL、UDSL、RADSL、VDSL ⑥ADSL有两组设备:
i.运营商的Central Office中:DSLAM,中继器
ii.客户的家中:DSL Modem,以太网卡,分离器和滤波器.光纤接入
①类型: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
②对比:AON:1-to-1 Delivery;PON:Broadcast-and-Select(代价小且可靠)③网络体系结构:
i.PON运用WDM技术使得上行和下行线路复用在单一光纤上
ii.上行(broadcast-and-select):1310nm(单模光纤中此频率损耗最低);下行(request-and-grant):1490nm(高功率发射机易得且便宜)
④PON两点考虑:损耗和功率分配
⑤DBA:Status-Reporting DBA;Non-Status-Reporting DBA ⑥WDM-PON:
每个ONU获取一个波长通道,实现了专用带宽和服务质量保证;逻辑P2P网络基础设施,以确保协议数据速率透明度,和更好的安全性。
5.其他接入:
①以太网作为一种廉价、快速和广受欢迎的LAN技术已经兴盛了几十年 以太网利用CSMA/CD来管理多个用户收发数据
②无线以太网接入:无线技术可作为有线技术的替代品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的网络接入。
总结:关于接入网,首先讲述了什么是接入网以及其可能的拓扑结构,然后是计网中几种传输协议,最后分别对HFC、铜线、光纤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简 要概述了其他的接入网
四、软交换与软件定义网络简述
①软交换将传输、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这三个功能之间的接口打开,采用开发的接口和通用的协议,构成一个灵活的系统结构,使业务提供这能够灵活选择最佳和最经济的组合来构建网络,具有高性价比。
②传统的电路交换机将传送硬件、呼叫控制和交换以及业务和应用功能结合到单个昂贵的交换机设备中,是一种垂直集成的、封闭的和但厂家专用的系统结构。这种系统结构造成了新业务的开发也是以专有设备和专有软件为载体,导致开发成本高、周期长,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③体系结构如图:
④软件自定义网络(SDN)是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⑤SDN的实现方式:
利用传统协议配置(telnet, snmp, etc)设备厂商私有协议
开放的结构化配置协议(NETCONF)新交换架构及协议OpenFlow:是一种标准,是一个控制交换机行为的协议,规定了处理数据包的规则,也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
第四篇:关于“两学一做”网络课程学习的心得(模版)
关于“两学一做”网络课程学习的心得
徐兵
湖南大学法学院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通过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学习了“两学一做”专题系列课程的学习,整过学习过程结束后,我感觉获益匪浅,现就此谈一谈我的一点学习心得。
所谓“两学一做”就是指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我认为,这是党中央在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新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对全党所有同志们提出的基础性的要求,这与之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是对党员中的干部提出的要求,那么“两学一做”则是每一位党员同志们都必须要积极落实到位的政治任务。
党章党规是我们党的“法律”,是规范党员活动的准则,从党员的要求来说,每一位党员都应该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对党章党规做到了然于胸,并且熟练的贯彻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然而,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作为一名支部书记,自己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做支部书记的尚且如此,还能要求支部党员同志们有更好的表现吗?我想,既然发现了不足,我们就应该拿出务实的态度予以改进,今后,我们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对党章党规的学习和掌握,按照党章党规的规定,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实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等,这些我们不仅要经常性的组织集体学习,还要向每一位党员提出自我学习的要求;不仅要有学习的行动,更要有学习的实效;不仅要有学习传达,还要有讨论交流。使党章党规的学习成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每一位党员同志的一种习惯。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精辟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我们认清当前党情国情世情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工具,更是指导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路标。从本次学习中,我了解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容全面,内涵丰富,涉及到了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军治国等各个领域。对于我们大学生党员来说,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也有利于进一步稳固我们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更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奋斗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每一位大学永生党员,无论是从响应党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全面提高人生修养出发,都应该多读一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做合格党员,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命题,有人或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我们不是合格党员吗?实际上,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和原则来看,我们的同志们当中,还有相当部分不具备一名合格党员的条件,从我们的大学生党员群体来看,有的对党的基本理论、历史、方针、政策不了解或了解模糊,有的组织观念不强,有的学习工作不突出甚至落后,有的不顾影响公开发表与党中央不一致的言论观点等等,这类现象还有很多。面对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况,出于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要求考虑,做合格党员的要求必须要落到每一个支部、每一位党员身上,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每一位党员必须要切实严格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争先进,时时当模范,继承和发扬好党的优秀传统,让自己不愧于共产党员的荣光,每一个党支部要强化对支部党员的教育引导,比超赶帮带,努力形成积极的党内氛围,让每一位党员不仅要达到合格的要求,还要力争先进。
以上,便是我参与本次学习活动后产生的一点心得和感悟,请组织上予阅批。
第五篇: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在这个段时间里学习几门网络课程,感觉很受用。首先是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这门课程讲述了不同阶段的职业困惑,职场中的新人对关于跳槽和自我定位的困惑,职场中的而立之年精英对关于是否创业的彷徨,以及功成名就的商界达人对是否退休的困惑。这告诉我职场中的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现状多多少少有点不满足,但是我们要把握好职业规划大的方向及重点。如课中老师所讲:40岁之前做该做的事,40岁之后做想做的事。
《技术型管理者如何制订计划》这门课让我懂得了一名技术型管理者该如何制订计划。虽然现在还不是管理者,但是通过学习这门课,自我管理也可以有一定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做好铺垫。
《鲶鱼效应》这门课让我明白了在一个团队中“鲶鱼型”人才的重要性,并且促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成为“鲶鱼型”人才。从而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提高。
《马太效应》这门课程告诉我在当今社会中,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我们要广交朋友,赢得良好的声誉,培养修养及内涵,因为做一件正确的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始。要想以后职场的大道上比较顺畅,那就必须调整心态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学习进取的心态,自信。
《蝴蝶效应》告诉我一个微笑可以让你有机会赢得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要关注细节,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细节有可能决定了最终的结局,所以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
《木桶理论》这门课程告诉我一个团队要注重自己的弱项锻炼,整体素质的提高,不能让弱项成为绊脚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提高弱项,不能让弱项成为一个顽疾,要尽量克服。
《恩格尔系数》介绍了恩格尔系数的定义与意义,对于优化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对策,课程中建议了家庭收入的投资比例。
这些课程让我了解了一些很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以后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技术部:李丹
20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