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时间:2019-05-13 01:1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第一篇:《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个诗的国度,古诗词便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纵观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古诗词的发展可谓是异彩纷呈,并且名家辈出,涌现出众多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这些文学作品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她那独有的光芒。我校语文组在《柳州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主课题的背景下,借此契机,申报子课题——《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在柳州市教科所,三江县教研室的引领下,我们团队一定同心协力,团结合作,认真开展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就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评述如下:

在国外,随着汉语言对世界各地的扩大影响,“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钟爱汉语并对中国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网络平台检索查知:截至2017年7月,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34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欧盟28国、中东欧16国实现全覆盖。但由于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很难把握,所以在国外的古诗词翻译作品中很难感受到其中的意境与语言魅力。这些年虽然国外研究古诗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些成就却是少得又少,能够取得认可的更是寥寥无几。初中各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几乎空白。

在国内,今年全国一盘棋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教材内容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符合语文教育规律,重视语文认知规律,许多古诗词被选入不同学段的课本内。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对古诗词的教学研究一直都非常重视,之前各地所用教材因版本不同,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现状分析: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片面追求对字词句的讲解,缺乏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分层递进,螺旋式提升的教学规律,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学习热情。虽然有关古诗词教学研究方面的著作很多,但专门就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这方面的理论书籍还是很少,据网络平台检索查知,就目前研究还是比较匮乏,很多是夹杂在一般的古诗词研究论述中。柳州市三江县教育界对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更是一片空白,也是一片处女地。

针对以上这一教学研究现状,探索“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千百年来,古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用她动人的诗句、丰富的感情、人文的光辉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她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香,成为我们民族人文精神的内核,积淀而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长效滋养剂。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了初中古诗词阅读的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词,提高个人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通过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汉语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因此,研究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课 题 论 证 报 告

----《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大丰市草堰镇第二中心小学 陈继萍

一、课题的提出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新教材注重让学生们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身边,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音乐教学模式生活化,让音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二、课题的界定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探究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

课堂其实就是一个生活的大舞台,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把生活经验音乐化,凡是生活世界中的一切生活资源都可以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开设“音乐擂台”以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技能;通过改编歌词(如歌曲《军民大生产》的学习,教师可以先把歌词改成学生生活中的劳动情景进行学唱,等学会旋律,在向学生介绍《军民大生产》的历史背景,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节奏创编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如生活中的废旧报纸、空易拉罐,几只空瓶或者空塑料袋,甚至学生的文具,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还可把学生身边的游戏融入到学习中。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能很快的领悟其中的内涵,从而更好的感受和表现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类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让学生明确音乐来自生活。让音乐充满每个学生的心田,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伙伴。

2、选取促进学生发展的来自学生身边的音乐资源。

教材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大纲强调: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对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新教材中已经出现的《红蜻蜓》、《外婆的澎湖湾》、《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天堂》、《大中国》等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以及如影视动画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小机灵的歌》、《宝莲灯》优秀歌曲,可以利用课前、课末五分钟进行欣赏或演唱,提高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才艺表演,演唱、演奏生活中的歌(乐)曲,尝试用自己喜爱的音乐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获得情感体验。

3、音乐学习评价方式的生活化。

曹理教授提出:“音乐学习成绩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应根据平时观察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写出有针对性的总结性评语,使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 新《课标》也指出:要改变以往教师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教学评价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比如歌曲学唱方面,课堂上可以借鉴生活中倍受大众喜欢的“音乐超级秀”、“星光大道”等形式,相信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还可让学生把学好的歌曲课后到家中唱给父母听,请他们做出评价;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在学习中能做到认真聆听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做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利用这种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音乐应贴近学生生活,参与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广阔的音乐时空,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音乐,做到心中有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在设计具体教学时,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利用生活资源,让音乐课“生活化”,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音乐。让音乐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学生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及“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就在你身边。

(二)预期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音乐来自生活,音乐表现生活。明确“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音乐”,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更多的去接触音乐,了解音乐,让音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结合本校实际和已有研究实践,本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求解决及改进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总结得失。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创设小学音乐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工作,需要实践检验和反复证实,为此我将课题研究时间定为一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

1、通过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等相关的理论书籍,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

2、明确实验目的,制定研究方案;

3、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前测,了解学生情况;

(二)研究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1月)

1、外出学习交流,校内经验交流;

2、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并整理出教学案例;

3、整理出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收获及典型实例;

4、召开课题总结交流活动;

5、撰写结题报告及研究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4年12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论证

3、成果鉴定与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自实施音乐新课程,本人已有多年实施新课程的经验,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教育教学中,锐意创新,大胆实践,富有创新的思维,紧紧围绕音乐教学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究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想措施,找对策,求效果,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汇报课、研究课和论文交流研讨会。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3、让更多的孩子喜欢音乐,热爱生活。

八、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迮燕华

陈继军

冯亚芹

第三篇: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教学设计

[摘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并结合学生家乡地理区域特色资源做好规划设计,让学生学会身边有用的地理,达到提高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地理研究性实践课方案设计过程成果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126

【教学目标】

实现地理课程目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实践课题的产生与准备】

本着学以致用、走进生活的原则,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了以“我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课程。后面收到了很多学生提交的课题,其中有“天长市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设计”“白塔河水污染及其治理”等一批优秀课题,尤其以古镇龙岗为代表的部分家在农村的学生,提出了“古镇龙岗的旅游资源开发”的课题,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引起广泛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持续性,可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活动开始,学生就正式聘请了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推举课题总负责人。

由于参加这一研究课题的学生多,我们把他们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推举出一个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课题研究、组织、分配等工作,并要求每个小组做到:1.分组要在自由结合的原则下,人数大致相等;2.外出活动组长要负责同组学生安全;3.分工合作,每个组员都要有自己的任务,组长负责好组内交流,做好资料整理分析,并为班级内讨论做好准备。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过程】

一、可行性分析

古镇龙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地处苏皖交界,位于高邮湖畔,铜龙河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镇南临扬州、南京,北倚淮阴,三面与江苏接壤,被称为“安徽东大门”。建镇千年,明清时最为繁盛,商贸兴旺、商者如云。龙岗人才辈出,历史上有多人考上状元、探花、进士等,现在还有保存完好的他们的故居。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就设此镇。我党我军有众多高级领导人如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曾在此工作、生活。抗大八分校旧址现为地、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主要旅游景点。

纵观小镇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丰富带来的广阔开发前景;2.优越的市场区位;3.革命题材的易启发性;4.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有利于其的发展壮大。

古镇旅游区未来发展远景:在未来的10~15年间,结合当今及未来旅游者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及休闲度假、特殊体验的需求趋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革命古镇,皖东水乡”为灵魂,以“千年古镇,皖东水乡,革命摇篮,状元福地”四大特色资源为主要载体,争取将古镇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知名,华东有名,皖东著名的融观光、娱乐、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主题化、综合性体验旅游目的地。

但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劣势: 1.现存资源类型单调性的缺陷;2.交通瓶颈,削弱区位优势;3.整体旅游的开发滞后。

二、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古镇龙岗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总负责人:高力。课题组成员:第一组组长陈玉娇,组员李玲、顾燕、吕刚、刘军等;第二组组长王宏军,组员黄永、徐良、朱问、邵飞等;第三组组长陈成,组员周武、王成、陈兵等。指导老师:李建平。研究内容:将千年古镇龙岗开发成魅力四射的旅游小镇,成为周边城市的人们一个休闲、度假的天堂。研究目的: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在探究中验证课本知识,并运用已学知识,指导社会实践;3.通过古镇龙岗旅游开发设计,激发学生对课题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研究方法:调查、采访、网上查资料、拍照、座谈。研究步骤:提出课题、制订方案、采访调查、搜集资料、拍摄照片、分析整理、提出结论。预期成果:写出小论文,制作宣传册、网页、视频,提出课题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学生只在地理课上了解皮毛,真正研究它时又感觉有些棘手,怎么办?从哪里入手?要了解它,必须有大量的资料。于是学生决定以搜集资料作为切入口。依据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从旅游活动的要素入手,确定调查目标。为了提高效率,做了以下分工。第一组:赴气象局、土地局了解古镇的自然条件的基本情况。第二组:赴市档案局、市政府了解本市的工农生产,经济发展状况及古镇的历史。第三组:赴古镇龙岗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的,没有现成的资料,需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出发前,各小组对各自的任务作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并精心设计了调查提纲。如第一小组列出了如下问题目录:1.古镇的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特征;4.河流湖泊;5.土壤植被情况。

各小组带着一串串问题,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了各个单位,决心不虚此行!

访问结束后,各组学生在一起进行了交流讨论,并要求在班上宣读各小组调查报告。报告要求把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困惑、探究、发现、思考与收获写进去。

古镇人才辈出,有状元戴兰芬、王天官,兄弟文武双探花韦镜湖和韦镜川,陈门兄弟四进士陈于豫、陈于荆、陈以刚和陈以期等。陈以刚和郑板桥是好朋友,历史上郑板桥的绘画作品在龙岗曾有流传……第三小组组长陈成自豪地介绍着古镇千年风流人物,大家听着,感觉眼界大开。

四、撰写课题报告

学生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过后,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可研究报告怎么写呢?

教师找来大量的研究性学习杂志,让学生仔细阅读,希望给他们一些启发,课题负责人高力主动承担了这一重担,其他学生积极参与,由高力构思报告的整体轮廓,大家分头整理资料,最后汇总。一部分学生负责整理笔记资料和大家的讨论记录;一部分学生负责整理录音资料;一部分学生负责对影像剪辑,配解说词;还有一部分学生整理图片和绘制图表。

大家整整忙了几天,终于把各种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好。面对几本厚厚的材料,总负责人高力开始撰写课题报告,报告分三篇。第一篇,基础分析:1.规划区域背景;2.旅游资源基础;3.旅游产业分析;4.旅游发展条件阐释。第二篇,总体规划:l.旅游战略规划;2.旅游土地利用规划;3.旅游功能区划和项目设置。第三篇,整项规划:1.旅游产品开发规划;2.旅游市场拓展规划;3.旅游产业要素系统规划;4.旅游支持系统规划。

【成果展示及评价】

在完成课题报告和个人总结的前提下,学生举行了课题辩论会,并对报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补充、论证。总之,无论这堂地理实践研究学习课成功与否,对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教育机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

1.学生的思考。研究性学习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去解决问题。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一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很不适应。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2.教师的启示。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对社会事物接受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为社会承担义务的意识,积极能动地参与社会行动的精神和能力。研究性教学,既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又要求学生尊重其他人提出的不同意见。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在集体研究的环境里,慢慢学会去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吸纳有用的东西,培养必要的忍耐力是十分有益和重要的。

(责任编辑袁妮)

第四篇: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养目标: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知道电话的发展历史、电话的种类、电话的功能,学会用各种方法打不同的电话,认识几个特殊的电话号码。

2.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上网搜索资料的能力。

3.在综合活动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教育目标:

感受祖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发展目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先进的电话的设计和评选,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分成了四个小组进行调查学习,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分享学习的成果。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1、说说你是怎样收集资料的?

生:通过上网、拍照、请教别人、写作、查找、调查、采访等。

设计意图: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预设,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如采访、调查等,身心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和谐的自然的愉悦之中,感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美。并把这种成功的方法在班上交流,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好方法。

2.历史组的同学汇报自己了解到的电话的发展历史,并让其他组的同学提出疑问,进行互相交流。

历史组通过上网收集到的资料如下:

(1)电话是1875年6月2日在美国诞生,由贝尔发明。(2)电话的发明者的故事。(3)电话的发展过程,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进行说明和解答同学的疑问。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介绍什么就介绍什么,有疑问的或想向同学请教的都可以随便发言。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空间,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3.看录象,了解功能组同学到天汇商场调查电话的种类、功能时的情况,并请功能组的同学解说。

设计意图:

在采访的过程中,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与自己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学会了人与人的交际,增强了自信心。

4.功能组的组长汇报自己小组了解到的各种电话的主要功能和附加功能,由其他同学作补充,并互相质疑解答。

功能组的同学通过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如下:现代的电话分为普通电话、无绳电话、传真电话。不同的电话有不同的功能,学生把资料整理在文件夹中,有图片和说明,如:步步高33型来电显示电话,它的主要功能有全国通用来电显示;60组来电信息和15组去电信息自动存储,并可查阅、删除、快速回拨。附加功能有:5级显示屏亮度调节;3级超强防雷击线路设计;机械长途锁等。

设计意图:

在调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学会看说明书,了解到电话有许多功能是以前不知道,并忽视和浪费了身边的学习资源,知道了自己的无知,便从此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摸索和探究。

5.应用组的同学带电话演示打不同电话的方法,并解答同学对各种功能键的使用问题。

应用组的同学通过请教别人和看说明书学会了:(1)打市话、国内长途、国外长途,移动电话、ip电话的方法。(2)查区号的方法。(3)打电话要有礼貌,并把用意说清楚。(4)运用一些特殊的电话功能键为生活谋便利。

设计意图:

学生们带着学会了可以当小老师教别人这种心态去向爸爸、妈妈老师请教,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这一环节中有的同学带普通电话回来演示用免提功能键通话,有的带爸妈的手机回来演示打电话,还有的教同学怎样在电话里存储电话号码,怎样在手机里玩游戏等,同学们教得仔细、学得认真,整个环节趣味盎然,是整节课最开心的环节。

6.创造组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收集到的世界先进的电话,然后展示自己设计的更先进的电话图,并介绍各种功能。

创造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先进的电话并针对其不足之处设计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用的电话有:钻戒可视电话;监控报警电话;眼镜电话;空气清新喷雾电话;长翅的电话等。

设计意图:

同学们用开放的观点看待科学知识,把创新的设计引进课堂,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三)认识对生活有很大帮助的特殊电话号码。

1.猜救护车、警车、消防车声,认识110、114、112、119这几个特殊电话号码的用处。设计意图: 对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一环节是必要的知识补充,他们由于早期教育的不完善和对电话的迟接触,所以分不清几个急救电话号码,在危急的情况下也不懂得怎样求助。用猜各种声音的游戏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对学习特殊号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读儿歌:119火灾危急它来救; 110公安报警它真行; 112救死扶伤没第二; 114查询电话不儿戏。

设计意图:

通过读儿歌,使学生加深对这几个特殊号码的认识。

3.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其他特殊号码。

设计意图:

同学们在课前收集到很多特殊号码,对生活也非常有用,如:121天气预报;122交通事故报警;117报时服务;160信息台;185速递业务管理等。这增长了同学的见识。

设计意图:

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并能在求助的过程中,懂得把事情、地址说清楚,日后能在紧急关头运用这些知识。

(四)课外作业。

(1)回家动手做一个土制电话。

(2)增设一些特殊的电话功能键和号码,为我们的生活谋便利。

三、课后反思: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走出书本、跨出学校的大门,尝试以独立自主的小主人姿态走进形形色色的现实生活世界。在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究过程中,提高理性认识。学生学会了勇敢自信,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人际交流,学会了社会的调查的方法,学会了写调查报告,学会了摄影,学会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次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不断获得迁移,同学们反映班里的同学“更加关心科技的发展了”、“对各种电话更留意了”、“对各种通讯工具更感兴趣了”、“变得爱动脑筋了”、“学习气氛更浓了”。这节课留给我很多思考,它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所做的比较成功的一次尝试。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教育理念的思考。我深深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人类经验的现成堆积,它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而课程的展开则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课程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内在统一为学生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创造出广阔的空间。

当然,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经验不足,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学生在上网调查的时候,由于是农村的孩子,家庭没电脑,不懂得方法,也受资源限制,没有充分的时间上网调查,查找资料的资料也不多。

第五篇:揭阳第一中学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调查报告

揭阳第一中学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调

查报告

揭阳第一中学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的研究 课题调查报告

揭阳第一中学政治组 林雁

前 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9月-10月,为开始课题“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的研究,我们对我校部分政治综合探究中进行探究教学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可知,我校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无论是探究式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是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和实践都是相当不够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基本停留在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之上。而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新理念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同时强调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理念,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并根据活动主体的探究学习特征来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内容要求:1.选择适宜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的策略: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以给学生提供、创设丰富的探究情境。2.设计完整的、不同探究类型的教学过程的策略: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3.围绕探究学习的三个要素进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教师在实践中科学地指导、组织、支持学生的探究学习,面对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应变和处理,以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得知,我校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学习方式仍然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新理念不符合,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发挥出来,当地有效的教学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合作、创新等品质还相当缺乏。这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我校高中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学习,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将探究式学习方式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之中。在激发学生主体探究兴趣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普遍能掌握一种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二、探究式学习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的意义。从知识革命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会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养成积极的探究式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从国际课程改革的视野来看。现在世界各国的中学课程与教学都十分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进行思考和主动探究,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由于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特定的国情,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主动探究学习能力亟待加强。从人性本能和人类生存方式来看。探究是人的一种天生本能,从人的出身以后,人们就没有停止过探究,不过这是一种自发的探究形式。进入学校以后,教师就应该不断的促进他们的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使之提高和完善;同时探究又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它贯穿人的一生,贯穿整个人类历史。

(二)研究的现状。1909年,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对脱离儿童生活经验、纯知识灌输的传统教育提出质疑。他指出:科学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并在芝加哥的一些学校进行实验。主张教学应当遵循设置疑难、确定问题、得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步骤。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先使用了“探究教学”一词,他从“现代科学的本质”的角度,主要阐述了探究学习及其必要性。他提出:不要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教给学生,而应当作为有3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出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教师要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要用探究的方式来展开学习。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教育实践表明,将科学领域中的探究引入基础教育课堂,让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径。1996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探究列为科学的核心方法。有位学者说:如果选择一个词汇来描述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科学教育的成果,那它一定是“探究”。杜威、施瓦布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五十年代直到七十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反思传统的“讲解+练习”教学的弊端,研究各种形式的探究式性学习。近年来,上海的教育研究人员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探究)性学习”的新概念,并将这一学习方式发展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到了21世纪的今天,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探究式学习列入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凸现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相关学科(如历史、地理)都进行了大量的有关探究式学习的研究,思想政治课也进行了有关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如薛德宝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例解》一文中指出,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充分准备以及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江苏省溧阳中学的黄荣平在《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六种方法》一文中强调,“要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探究式学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真正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张惠连在《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中认为,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庄蕾蕾在《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浅探》一文中,还提出了有关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的模式等等。这些论述多从整体层面上探讨探究式学习特点、理念、模式的,但从我校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探究式学习研究来看,还存在很多着空白。为了全面推行课程改革,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探究式学习,因而极有必要对我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探究式学习进行研究。正 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探究、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1、探究(inquiry)英文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就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在我们看来它是指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评性和逻辑性思考。因而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溯源和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2、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就是把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当然,科学家探究的东西对于全人类说都是未知领域,而学生探究的东西只是对学生来说是未知领域。作为中学生,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具体而言,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①张玖莉、张林伟: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7页6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侧重于探究的方式或程式,即探究学习的模式或基本程序。不难看出,探究式学习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模拟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这样表述,是由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讨论科学教育的文献中,不管是使用探究(inquiry)还是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这个词,除特别注明外都是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而非科学家的探究。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实际操作,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将学生与生具有的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升为由探究获得新的体验、获得结论以及对其承担责任的需要。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的特点。

3、学习方式关于学习方式,目前学术界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但是都认为学习方式并不指某一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作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①学习方式与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习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其内涵是:(1)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2)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3)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组合性的变量,它反映了学习者的思维水平。②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1、主体性理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它能够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色,又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教育心理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探究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和需求,只要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意义和有价值时,所学习的知识符合他们的成长需求,学习动机才会明显。探究式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成就,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认知主义理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客体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与认知结构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映,即学习才能发生。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学习过程的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个体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事物加深认识和印记,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我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探究式学习的现状 通过调查可归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

1、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中拟定的问题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就饶有兴趣去探究结论,问题会牵引着他们进入探究过程。反之,他们就会浅尝辄止,没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探究过程也平淡乏味,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教师不能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出来,学生就不能做学习的主人。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地处经济比较落后,信息比较闭塞的某些农村地区,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探究习惯和意识,从而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兴趣,他们就难以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是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前提的,因为问题预示着研究的目标和方向,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学习也是如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再循着问题去搜索各种信息,组织各种材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可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探究式学习无论是问题的提出方式,还是探究问题的过程均极为简单,缺乏足够的准备,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更多是为升学作准备而不是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的。例如在上《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课“建立学习型社会”中,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第一: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第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性。第三: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第四: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条件。第五: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从上面四个问题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样的导入这样的问题属于探究性不强的一类问题,或者说不属于探究性的问题,因为问题本身仍能预见学生在整理教材信息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分析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十分有限,不利于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对此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只能说部分目标达到而已。这就是综合探究课教学过程中探究问题过于简单的表现。显然探究问题的简单化不利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有效的范例教学,也缺乏充分合理的利用本地资源

1、缺乏有效的范例教学。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都接触了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一些知识,了解了一定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一般方法,也学了一些探究学习的示范,但对于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说,立即让他们自主开展探究式学习恐怕很不现实。这时,教师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范例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围绕一定思想政治课题组织教学,恰当地把教学内容拟定成合适探究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当地资源收集、整理、分析思想政治信息,最终达成问题的解决。范例探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从教材和“前概念”知识中去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倾向,而且使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思想政治现象和事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会对思想政治信息搜集整理、去伪存真、比较归纳等基本方法,最终走向由认识社会到改造社会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善于提供可行的教学范例,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探讨空间,以利于学生从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去开展探究式学习。同时学生也应从范例中学会赏析他人的探究过程和成果,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逐渐养成自己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2、缺乏充分的利用当地资源。据调查,新课程实施以后,部分地区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探究式学习早已有意无意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但很多地区的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外,较少地把课外知识作为探究学习的课程资源。比如在《经济生活》的综合探究课中可以对当地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当地某些成功企业经营的战略等作为资源进行探究。在《政治生活》的综合探究课中可以从当地政府网页或相关部门收集了解听证会资料、政府如何履行政府职能、当地典型人物和事件等资源进行探究。在《文化生活》的综合探究课中可以从风俗习惯、地区精神、地区文化特色等进行探究。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所学内容,并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充分合理的在探究式学习中启发学生利用他们所熟悉的本地乡土课程资源,就可以把理论具体化,降低学生理解思想政治课的理论难度,这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三)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课程观念老化,教育教学行为保守,习惯用老的方法教新的教材;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学中“热闹多,门道少,形式主义严重”;专业知识不足,不善于开发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信息素养较低,不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教学仍然是“满堂灌”,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活动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教师缺乏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探究学习,部分老师认为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担心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学生缺乏把握教学内容的能力,因而仍然“走老路”。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不适应探究式教学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许多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不高,对探究式学习的要求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教学行为形式化,表面化现象很严重。这使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大大增加了难度。

(四)教学条件限制,探究式学习较少。根据调查,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是住宿生,加之现在很多普通高级中学都进行“扩招”,班额人数过多,这在客观上也为我校开展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增加了障碍和难度,使探究式活动在操作上存在着困难,因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就相对少了。课程资源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很自然地就影响了探究式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效果。常此以往,探究式教学在综合探究课中就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即使我们教师也希望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终究因客观条件之故,探究式学习仅仅停留在愿望之中。

诚然,并不是所有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时时处处都适用探究式教学,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并影响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科学运用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愿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努力下能早日解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学习效果的几点做法

针对调查的结果,我们课题组根据我校是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综合探究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努力。

(一)把握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

1、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师生关系体现出民主、平等、开放、融洽的特征。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始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而学生是与教师完全平等、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学习主人,师生之间呈现一种饱含平等、民主、自由、友善、尊重、理解、信任、宽容、亲情和友爱的平等对话、相互包容、相互共享的合作关系。在和谐课堂中,师生间流淌着温情,师生关系自然而亲近,每一个学生都能毫不保留的敞开心扉,与教师平等地进行知识和智慧的交流、对话,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在精神与意义的沟通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和谐的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堂中,生与生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和谐”关系,他们在课堂中平等地交流、合作和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活跃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的运行过程方面,和谐课堂展现出完整、生动、流畅的特征。在和谐的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堂中不再是教师支配学生的单向信息输入,而是呈现出师生参与、合作、探究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互动交流的激情和冲动。在和谐的思想政治课堂中,不仅师生间进行着有效、积极的双向互动,生生之间同样存在有序的互动。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自然、轻松的对话中,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学生的思考、创造和探究的欲望得到充分的引发和唤起。在师生积极参与、交流、探讨和分享的过程中,课堂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师生的灵感,弥漫着浓厚的人情味,有序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生态。课堂成为焕发师生生命力的场所,成为师生自由对话的舞台,成为充满生机与生命活力的广阔天地,成为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在诗情与创意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和谐课堂”中,师生像徜徉在清香四溢的花园里,似流连于美丽如画的风景中,沉浸在美的享受里,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一份人间的智慧和美好的回忆,师生生命得到不断激活、确证、丰富,生命的质量与价值得到不断提升。

3、教学相长的生命历程。在运行结果方面,和谐课堂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激情、益智、悦心的共同体验成长的特征。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课堂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课堂意义的有效生成,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夯实学生人生基础的生命历程,而且能使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得到张扬,教师教学智慧得以催生和提升,使学校、家长、社会对课堂充满信任和期待。对学生而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不仅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发展层面上使他们得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在形成学科认知结构的同时发展和提升其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而且能够使他们体悟和享受真诚互动所带来的欢畅感,达成身心的愉悦,激发生命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品质。在教师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则能引领教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有效反思,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并提炼上升为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中,师生的学识、智慧、能力和人格得到不断的提升,并在获得认识的同时体验生命力的涌动和精神的升华。

(二)树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探究学习”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图景,而这一发展必然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仅以文化知识教育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美国着手进行课程改革,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的报告中提出了应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新教育观,其率先倡导的“发现法”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与此同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Enquiry Learning)方法。“探究学习”说不是强调儿童中心主义的教学活动,而是通过探究的过程,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由于“探究学习”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更具体、适用,加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从理论上对“探究学习”进行了论证,从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广泛传播到世界其它国家,并迅速由理科教学扩展到文科教学中。学习心理研究表明,处于13~18岁的青少年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思维十分活跃,新的需要与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成为内在动力,推动着思维的发展,他们厌恶教师的“满堂灌”,希望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希望通过学习增长智慧。从思想政治学科综合探究课自身的内容看,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阐述,是人们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并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利武器,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都是人类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具体表现的成果。思辨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的解决又极大地丰富人类的创新智慧。实践表明,我们的教学改变了思路,把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课的结论的教学改变为引导学生探索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所遇问题并尝试解决的教学,寓思想政治信息于探究式学习之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结果有根本的不同。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个问题,如单纯让学生记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教材条文表述转变为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调整家庭和邻里的生产计划的探索过程,这样的教学会更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三)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程序

1、基本流程说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分析信息、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成果,得出结论——拓展应用。

2、操作程序提出问题(设疑与质疑相结合)——分析问题(教师提供查找资料、数据等的相关信息)——查阅资料、数据——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并形成见解——师生、学生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应用到实践。第一:问题情境:以高中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探究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它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和社会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机,确定探究学习的选题。在学习中,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从而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自己在农村的生活体验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因为学生自己在发现问题时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明确如何开始进行问题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引出的是学生自行探究学习的问题,但是,它与我们通常理解上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解答问题”不一样。它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以设问来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站在问题前面,带领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创设问题的实际情境,是刺激学生继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包括合情合理的常规性问题,更提倡非常规性的问题,类似于当年在科学界普遍认同的传统下,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牛顿提出为什么苹果下落等这样一些违反常规的问题。一个大胆的科学设想、一种有争议的新闻事实、一个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一个成功或失败的致富人物,只要是可以引出学生将要进行探究学习的问题,都可以是创设问题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联系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和生活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农实践活动。第二:分析问题: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在这个探究阶段,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然后运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来确定课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这一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一是时间花费长,二是这种学习方式实施时间还不是很长,学生对探究的方法还比较陌生,探究能力低。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逐步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剖析,用以验证课题。教师可以充当信息提供者,为学生提供一些数据、信息,教师应成为是学生的助手,合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围绕,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有三种,一是学生合作探究。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体探究。第三:解决问题: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成果,得出结论。结语

通过近3年的研究,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上好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是我们一直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澄清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误区——第一、并非所有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第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放任自流。第三、探究教学并非完全排斥其它教学模式。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目标——第一: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第二,立足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第五,促使学生的品德修养由内向外转化。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原则——第一、尊重学生,倡导民主—坚持民主性原则。第二、突出主体,学会合作—坚持主体性原则。第三、突显个性,鼓励创新—坚持创新性原则。第四、注重情感,相互激励—坚持情感性原则。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策略——第一突出主体,自主探究的策略。第二、启迪思维,创设问题的策略。第三、多维互动,合作探究的策略。第四、发挥主导,创设情境的策略。明确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第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第二: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第三:学习结果与学习评价的关系。等等一切都是我们在实践综合探究课并不断进行思考而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继续上好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进行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第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中拟定的问题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就饶有兴趣去探究结论,问题会牵引着他们进入探究过程。反之,他们就会浅尝辄止,没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探究过程也平淡乏味,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第二、探究问题过于简单。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问题的提出方式,还是探究问题的过程存在简单化,缺乏足够的准备,学生对的探究式教学是为升学作准备而不是从自生学习需求出发的。第三、缺乏有效的范例教学。第四、由于条件限制存在缺乏充分的利用当地资源的问题。第五、有的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第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努力去克服和改进的。

下载《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