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1:3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第一篇:《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腰三角形作为特殊三角形的典范,既是三角形、轴对称等知识的深化,又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直线垂直的常用依据,也为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等等后继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发展水平决定学习的思维特征由经验型推理向演绎推理过度,依赖于直观经验作出相应的判断和猜想,有了初步的推理验证意识。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要求落实“四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学的过程性、互动性和生成性,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问题激趣引发思考,将学生掌握的等腰三角形概念和三角形的高、中线等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进行桥接。针对学习主题,指导学生设计学习方案,逐步积累设计的活动经验。学生主动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猜想、推理论证的探究性学习,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注其动手实践、观察猜想的直接活动活动经验和推理论证、符号抽象的间接活动经验的积累。学生在我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教学情境中,积极参与,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多角度的展开,活跃了思维,积累了一题多证的解题经验。

在进一步在变式训练中,学生通过应用性质的解释现象,解决问题,促使经验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解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收获,积极开展互评互议,体验成功的乐趣,学会客观的评价,初步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探究性和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需要改进的地方:①设计的练习,对学生准确运用性质符号有序推理考察反馈的显少。②变式练习在完成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的积累和思想方法的感悟。③对于证明角度相等,未将“等边对等角”与全等证明进行比较辨析,促进学生将获得知识和积累经验内化到已知的认识体系。④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条件限制未进行判断辨析,易导致学生将“三线合一”性质泛化到腰上。

第二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作为特殊三角形的典范,既是三角形、轴对称等知识的深化,又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直线垂直的常用依据,也为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等等后继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及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八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点看: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厌倦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从知识储备上看:他们已经掌握了三角形有关知识,如三角形内角和、三边关系、三条重要的线,也已掌握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如对称轴的确定、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从技能水平上看:他们已经初步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活动—参与”模式。本课主要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活动中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故选用“活动—参与”教学模式。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有初步的探究学习经验。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工具,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这节课的重点;同时,对“三线合一”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充分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折纸、动手画图、对比分析、提出猜想、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加以化解。

四、教与学的方式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我主要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教与学的方式,确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为了更好地启发、感染和调动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我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特别是在探究“三线合一”的性质时,老师给出探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师努力营造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在教师努力营造出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堂氛围中,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勤于动手、善于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通过不同小组的不同方法的互相渗透,成功的获取了知识。学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是主动的、愉快的,学生在展示自己探究的结论时是喜悦的、自豪的。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手段,以及让学生动手做折叠纸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发展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谈谈教后感反思

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由于安排一课时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内容很多,课堂容量很大。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有点少,导致学生可以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时间、提出问题太少。而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本人也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将因此产生思维惰性。

第三篇: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及应用意识,初步掌握作辅助线的规律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2、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在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2、教学难点:问题的证明及等腰三角形中常用添辅助线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三角板、圆规、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等。

四、教学过程 课的导入:

(一)、三角形按边怎样分类?

(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腰和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二)、什么叫等腰三角形?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顶角、底角.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一般三角形有那些性质?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四)、图片展示等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新课讲解

(一)、动手实验,发现结论

请学生折叠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观察除两腰相等外,它的两个底角还有什么关系?

(二)、(电脑或几何画板演示)结论:折叠等腰三角形或改变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后,两底角之间依旧保持相等关系。

(三)、证明结论,得出性质

1、性质定理的证明。

(1)学生找出文字命题的题设、结论、画图,换成符号语言。(2)引导学生寻找辅助线、如何添加辅助线。(3)电脑显示证明过程。

(4)阐明“等边对等角”的作用。

2、推论1的证明。(1)进一步启发学生得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2)阐明这条性质的作用,总结等腰三角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电脑演示)一般三角形不具备这条性质。(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练习一:

1.△ABC中,AB=AC.(1)若∠B=50°, 则∠C=______,∠A=________.(2)若∠A=100°, 则∠B=______,∠C=________.2.(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另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则另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90°,则另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其它两角时,(a)若已知角为钝角或直角,则它一定是顶角;

(b)若已知角为锐角,它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五)、运用性质,得出推论

提问:上面定理的证明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后,还可以证明那些对应元素相等呢?

对 应边:BD=CD---------------AD是BC边上的中线

对应角: ∠BDA=∠CDA,又∠BDA+∠CDA=180°

从而∠BDA=∠CDA=90°-----------------AD是BC边上的高

(学生探讨回答,并归纳得出推论1)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推论1用几何语言表示:

在△ABC中,(1)∵AB=AC,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AC,AD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

(3)∵AB=AC,AD是角平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一般三角形是否具有这一性质呢?(几何画板演示)

提问:等边三角形的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角为多少度?(学生回答,并归纳得出推论2)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六)、深入实际,举例应用

例题: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首先用多媒体给出学生熟悉的人字梁屋架,然后分别介绍顶架上房屋的屋椽(两条椽相等)、横梁、立柱(垂直于横梁),而后把顶架结构抽象成数学模型,寻找解题思路。

五、课堂小结: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推论1(“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中经常用到的辅助线

六、布置作业

课本73页 第 2,3,5,8题。

第四篇: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三角形的边及角相关概念,图形的变换中的平移变 换,旋转变换后,进一步引入的另一种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变 换,研究特殊三角形中的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后面研究特殊的四边形奠定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图形变换的初步认识。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运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心。

4、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5、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

6、教法:主要采用“情景——探究——感悟——交流”教法

7、学法:动手操作、观察感悟、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8、课时:1课时

9、教具准备:见到,长方形纸片

10、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活动1

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问题: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用剪刀剪下阴影部分(如教科书),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上述过程中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3)除了剪纸的方法,还可以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2

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

(1)

活动1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与角。请写出来。

(3)

你能猜一猜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说说你的猜想。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完善、归纳出性质1和性质2。

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从轴对称的概念出发折纸判断;

(2)学生能否用清清晰规范的数学语言说出自己的猜想;

(3)学生能否归纳全面;

(4)学生在交流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意识。

活动3

问题

(1)

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

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3)

如何证明?

(4)

受性质1的证明启发,你能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定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转换能力,曾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重点关注:(1)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的应用意识,模仿能力;

(3)学生在活动中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

二、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活动4

问题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6°,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

(2)

在△ABC中,AB=AC,∠BAC=90°,AD是BC边上的高。则∠BAC=___,BD=__

=___。

(3)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2)。教师评判。

学生讨论问题(3)教师参与其中倾听并引导。

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正确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三、变式训练,拔高提升

活动5

变式训练:

(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6°,它的另外两个角是___。

(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它的另外两个角是____。

(3)

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师生行为:学生思考,练习,教师指导,给出答案。

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正确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学生能否注意到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一定是锐角;

(3)学生是否注意到可能的多种情况;

(4)学生是否注意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能是钝角,但底角一定是锐角。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2.3第1、4、6题。

第五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堂教学反思

本人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是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本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原则,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半数的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但碍于教学计划,有的问题在答问过程中还不时得到本人的提醒,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难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多提问”固然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知识,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目标--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长此以往的“后遗症”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淡化。而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本人也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将因此产生思维惰性。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吹尽黄沙始现金,我们只有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下载《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侯乐(定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也是特殊的三角形一种。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安排一课时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内容很多,课堂容量很大,本课教学后,有很多方面需要总结。在证明性质时,不再有同学直接用性质证明性质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用三种方法研究性质的......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14.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甜水中学中学部王萍 2014-11-11 一、概述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年级:八年级上册 章节:第十四章轴对称第三小节等腰三角形 课时:第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授课教师: 秦安县五营中学 赵俊堂 一、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相关性质。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河北肥乡第二中学牛海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数学思考:1、观察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评价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焦作市武陟县实验中学董红峰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主要指通过数学知识学习,来培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