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临盘大杨学区 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镇、名镇”,打造“魅力级索”,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名师工程”,加快名师培养步伐,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特制定我校“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快构筑科学合理的优秀人才梯队,以更新教育理念、增长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技能为培训重点,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3-5年时间培养出在全镇发挥带头和中坚作的优秀教师3-5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型教师1-2名。
三、名师工作室领导及成员: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鲍广祥
名师成员及负责人:张凤英 王丽丽 田晓静 赵桂云
四、培养措施及途径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开展梯队式名师培养活动,构建名优教师培养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1、以学校组建的名师办公室为主导,名师引领,整体推进。我校将按照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电子备课室设为学校的名师专用办公室,县级骨干教师赵霞为办公室主持人,成员有县级骨干教师刘芹、县级优秀教师马凤珍 杨丽丽,校级骨干教师邢增双 宁建美等教师。名师工作室的这些成员都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积极进取、善学乐思,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技能、教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我校将在刘竹友校长的带领下,认真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文件精神,积极地开展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力度进行“名师工程”的开展,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2、统筹组织,名师带头,教研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学校名师工作办公室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教研组,包干到组。每一个学期初,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将根据本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每个成员都负责一个教研组,定期开展团队研究和研讨活动,通过名师引领,团队互助,进一步开阔名师的视野,提升个教研组的专业水平。
(1)、有计划地安排名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科研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提升名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2)、定期组织名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
(3)、为名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开设“名师讲课”,使其能在镇及校内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4)、组织参加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学术竞赛,对有影响力的教育成果,组织权威部门进行认定、推介,形成学校的教育模式。(5)、营造培养名师的社会环境,在学校的信息网站进行宣传,如有特别优秀的校级名师科研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先进事迹的报道,以提高我校名师的知名度。
3、优中选优,精心塑造,培育专家。
从各个教研组中选拔出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知识结构、高超教学技能、较强教育科研能力和洞察力,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专家型教师潜质的名师,作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对象,通过深层次、高梯度的培养活动,使之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名师乃至市级骨干名师。学校将定期的在教研组进行集中研究和教育研讨活动,通过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教学技能的展示以及教科研能力的比拼,力争挖掘一些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学技能的优秀的名师。对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进行校级名师的培训,对学校定为校级骨干名师的教师,学校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例如进行“名师课堂讲座”、“名师精品课研讨”、“名师师徒同上一节课”等教学活动,使校级名师逐渐的成长起来,同时在学校的信息网站大力宣传他们的教学事迹,号召全体教师向这些校级骨干名师学习。同时对于推荐培养出的名师学校将有计划有选择组织校级骨干名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及理念,五、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协调。学校成立“名师培养工作室”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落实名师培养工作。“名师培养工作室”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确保“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2、学校各个教研组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的主阵地,教导处将把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师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使学校的名师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3、学校教导处将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及发展、学习、参训、交流、科研、服务教学、示范引领、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4、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学校设立名师培养工程专项资金,保障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临盘大杨学区“名师工作室”制度
1、认真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订的各项制度。
2、工作室成员要按时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室成员每周在工作室集合一次,成员除因公出差外,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工作室集中活动。
3、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交流教研活动经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围绕教科研课题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交流活动,坚持自觉学习和自觉反思,并做好教科研记录。
4、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上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每学期至少在全校本学科范围内讲授一节优质示范课、观摩课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
5、工作室成员要认真做好“传帮带”活动,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每位成员结对培养一名青年教师,培养过程规范,培养效果明显。工作室成员每月听结对教师的课不少于两节,听课后要及时进行对青年教师的课进行评课指导。
6、工作室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以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自觉研究学习的习惯。名师本人每学期至少主研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在本部门或学校讲学两次以上。
7、利用学校信息网建立名师工作室网页,开通名师专栏,开辟名师送教、优秀案例选登、名师风彩等栏目,提高工作室知名度和辐射效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8、名师工作室主动承担学校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定期向全校展示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名师工作室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工作室成员。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鲍广祥
名师成员及负责人:张凤英 田晓静 王丽丽 赵桂云
临盘大杨学区
“名师培养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目标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镇、名镇”,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力争培养早就一支高层次教师队伍,我校力争在3-5年时间培养出在全中心校发挥带头和中坚作的优秀教师3-5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型教师1-2名。
二、工作原则
1、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形成多梯次的名师培养机制,推动全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组织、协调、管理职能,指导各个教研组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把培养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工作室成员的个性和特长,实现成员间的差异化发展,实现教研成果与全校教师共享,促进名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3、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教研科研的研究。把培养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作为名师工作的重点来抓,促使全体教师逐步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迈进。
二、工作安排(2013年-2017年)
2013年 主要工作: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各教研组有序开展工作。
第一季度:
1、制定“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制定名师工作室工作制度、培养方案、计划,建立工作室档案。
第二季度:
1、利用学校的信息网,开通学校名师栏目。
依托信息网络开展名师观点碰撞、反思跟进、名师送教、经典案例、青蓝园地等活动,为学校全体教师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
2、学校“名师工作室”开展“四个一”活动。
3、选拔优秀的教研组进行期末特色活动汇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第三季度:
1、“名师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会。
2、学校名师担任校本研修授课任务,为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
3、名师精品可展示,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名师的成长。
第四季度:
1、宣传名师工作室成果,扩大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促进名师快速成长。
2、举办名师研讨会。
年度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4年
主要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交流活动,促进名师工作室成果资源共享,达到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1、研究探讨教育专家机制。
2、利用学校教学平台,组织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交流,安排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研究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讲课和指导。
3、设立校名师论坛。就教育热点、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年度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5年
主要工作: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机制,为塑造教育专家奠定基础。
1、采取有效措施,为名师提供便利和服务,使名师在高层次的讲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学术品味。
2、利用教育信息网,开通教育专家栏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年度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6年
主要工作:多渠道、多途径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提升知名度。
1、开展专家型教师课题研究指导、优质课堂点评、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
2、继续利用教育信息网,开通教育专家栏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年度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7年
主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激励教育专家发挥引领作用。
1、多途径对教育专家进行宣传,让教育专家成为学校的品牌。
2、利用学校信息网络,开通教育名师专栏活动。
年度目标:培养2名校级名师。
第二篇: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为动力,以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用3-5年时间,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学科教学带头人和教育理论素养深厚、教育教学艺术精湛、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力争产生若干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家,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培养任务
在全省遴选、培养100名中小学教学名师、1000名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
三、选拔范围
我省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进修院校的在职在岗教师。
四、选拔条件
(一)教学名师培养人选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言行堪称师生楷模。
2.坚持教学第一线工作,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
3.获得省政府授予的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或现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4.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任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并任“小中高”教师职务。
5.原则上女47周岁以下,男52周岁以下。
6.教学业务精湛,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突出的教育教学专长与鲜明的教学风格,在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在全省教育教学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强,教育科研成果突出,创新能力强。近5年至少主持过1项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教育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过至少3篇有较高水平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报告、论文或经验总结,或编(译)著正式出版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著作。
8.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成绩显著,曾指导和培养过至少3名设区市及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示范辐射与支教帮扶活动。近5年开设过具有较高水平的设区市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至少各2次,且受到好评。
(二)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2.坚持教学第一线工作,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3.现为设区市及以上骨干教师。
4.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任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并任小学高级及以上教师职务。
5.原则上女45周岁以下,男50周岁以下。
6.具有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潜力,在课程改革中能发挥带头作用,在设区市及以上教育教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7.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近5年至少承担过1项设区市及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教育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过至少2篇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或编(译)著正式出版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著作。8.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曾指导和培养过至少1名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支教帮扶活动。近5年开设过具有较高水平的县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至少各1次,且受到好评。
五、选拔办法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重点选拔培养德才兼备、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景的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培养人选采取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学术团体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采取教育行政部门逐级推荐的方式进行选拔。
各设区市教育局负责本辖区内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进修院校(含教研)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省教育厅负责省属中小学(含幼儿园)、教研机构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省教育厅组织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地推荐的人选进行严格评审(其中教学名师培养人选将组织现场教学或说课),提出建议人选。建议人选经省教育厅审定并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
六、培养方式
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的规律,通过专家指导、理论深造、课题研究、名师访学、考察学习、学术交流和著书立说等方式,促进培养人选和对象尽快成长为教学名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配备双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培养期为3年;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实行培养单位负责制,进行分学科培养,培养期为2年。
七、组织管理和工作要求
(一)省教育厅负责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统筹管理,制定实施办法,确定培养人选、对象和培养单位,并对培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成立“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名师培养工程的业务指导和咨询,制订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工作规程、管理和考核办法,以及审定培养单位制订的培养方案等。专家委员会成员由省内外高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的知名教育专家和中小学名师等组成。专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名师培养工程的日常事务工作。
(二)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具体培养工作由有关高校承担。各培养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指定项目(学科)负责人,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实施计划和管理办法,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与指导,定期汇报培养情况,接受检查监督,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养任务。
(三)各市、县(区)教育局负责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培养人选和对象的管理与使用,应将培养人选和对象纳入本地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程或计划,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提供配套资金支持,为培养人选和对象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创造条件。
(四)有关学校应支持培养人选和对象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示范帮扶等活动,并在工作安排、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培养人选和对象根据培养计划和方案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以及开展帮扶等活动可根据各地实际折合一定工作量。
(五)培养人选和对象应根据省教育厅和培养单位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活动,认真完成各项学习培训任务,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六)入选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的,由省教育厅颁发《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证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期满经省教育厅综合考核认定合格者,颁发《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证书。
(七)省教育厅设立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用于培养人选和对象的访学研修、教材资料、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考察学习、出版专著等。培养人选和对象所在学校及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培养人选和对象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开展相关活动所需差旅费等费用。
(八)培养人选和对象在培养期内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不能参加有关培养活动或无法完成学习培训任务的,将停止对其的培养;若违反师德规范要求,或在申报推荐中弄虚作假的,将取消其培养人选或对象资格;属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的,还将撤销其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称号,收回有关证书。
(九)入选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的,不再参加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的推荐选拔。
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选拔条件和
申报材料的补充说明
一、关于推荐人选的年龄。女47周岁以下指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男52周岁以下指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二、关于教学工作量。推荐人选应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一线教师平均每学年:中学320课时、小学480课时、幼儿园200个工作日(半天为一个工作日,下同);校级领导(小学指中心校校级领导,幼儿园指县级政府所在地公立幼儿园园领导)平均每学年:中学120课时、小学160课时、幼儿园80个工作日;学校中层领导、中心校以下校领导平均每学年:中学240课时、小学320课时。
三、关于论文论著。必须为所教学科或专业的论文,限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并在教育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不含增刊、专刊、专辑、副刊、报纸等)。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同1篇论文: 1.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或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编教材,本人撰写3万字及以上的(不累计计算)。撰写字数以所编著作、教材的后记或编后语等有关说明为计算依据。编写教辅材料、练习册等不能折抵为论文。
2.直接指导的学生在全国性体、音、美竞赛中获奖(不含鼓励奖); 3.美术教师创作的作品参加省级及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美术协会主办的美术展览并获省级一等奖或国家二等奖及以上,或被省级及以上美术馆收藏;
4.音乐教师创作的作品在省级及以上电视台、电台播放或经音像出版发行部门正式出版发行达3件及以上。
四、教育科研工作的证明材料,包括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课题立项书或批复件、有关论文、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或结题证书复印件等。
五、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证明材料,包括组织活动的有关单位印发的文件(或出具的证明)、公开课(示范课)教案、讲稿等。
六、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光盘的具体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同期录像、录音方式,刻录成DVD光盘。2.录像须是完整的课时,每课时为40分钟或45分钟。3.录像课的授课班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少于40人。
4.画面清晰,视频、音频播放流畅,不出现马赛克、花屏、音量忽高忽低、杂音等播放质量问题。
5.片头应体现课题、教材版本、执教教师姓名和单位、上课地点(学校)、上课学生的年段、班级等。6.DVD盘的包装盒上要贴牢“内容标签”(标明课题、教材版本、执教教师姓名和单位等),但不要贴在DVD的盘面上,以免影响播放。
七、指导青年教师的证明材料,包括学校出具的证明、师徒协议书、指导计划和被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证明材料等。
八、参加支教帮扶活动的证明材料,包括组织活动的有关单位、学校印发的文件(或出具的证明),以及有关教案、讲稿等过程性材料。
九、学科教学委员会的推荐函应写明被推荐人的教育教学专长、教学风格、教学和科研能力、影响力以及主要成就等有关内容,并由委员会主任签名、加盖委员会公章。
十、选拔条件中要求近5年承担的课题、发表的论文论著,以及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时间,指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其他有关材料和活动的有效时间截至2010年1月。
第三篇: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城关镇“名师”、“名校长”培养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我镇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适应城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通过选拔、培养“名师”、“名校长”,促进一批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迅速成长,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加快我镇教育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特制定城关镇“名师”、“名校长”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完善和落实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名校长、名师”培养机制,建设一支适应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思想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名师”、“名校长”队伍,带动全镇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培养目标
从2011年到2015年,争取在“十二五”我镇教育发展规划时间内,重点培养15名城关镇“名师”、4名县级“名师”、1名市级名师、1名县级“名校长”和1名市级“名校长”,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保康县和襄阳市知名的教师和校长。通过“名师”、“名校长”培养,在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形成昂扬向上、奋发有为、有序竞争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广大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我镇教育科研的总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范围及对象
“名师”和“名校长”的选拔培养范围和对象为全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职在岗教师和现任校级以上干部。
四、选拔条件
(一)“名师”培养对象选拔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
1有善学肯钻的精神和品质;
2、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县内同学科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
3、具备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
4、有成为“名师”的愿望和潜质;
5、在“比访”活动中成绩突出的;
6、中学教师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小学教师须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和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普通话达到规定的水平等级。
(二)“名校长”培养对象选拔条件
1、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目标明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办学特色鲜明,创新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和鲜明的教育特色。
3、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办学行为规范,办学实绩突出,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处于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等方面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的知名度,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4、品德高尚、公正廉洁、作风民主、团结协作、深受教职工信任,学校教师对校长的品德、人格认同率达85%以上。
5、热爱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成为“名校长”的愿望和潜质。
6、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担任校级领导5年以上。(特别优秀,任职三年以上的校长,可破格参选),年龄不超过50岁。
五、选拔程序
1、个人申报:由校长、教师个人自愿申报,填写《“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申报表》,撰写研修计划及申请材料(不少于3000字),提交各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学校推荐:学校根据个人申报材料,择优推荐“名师”培养对象候选人。进行公示并上报中心学校。
3、评审考察:中心学校成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候选人提供的印证材料进行评比打分,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综合确定培养对象名单。
4、全镇公示。公示城关镇“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及推荐本保康县“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
六、主要培养措施
1、目标导向。针对全镇“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制定具体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填写《城关镇“名师”培养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表》和《城关镇“名校长”培养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表》,明确努力方向和具体培养措施。
2、学思结合。组织培养对象到其他学校学习新经验,交流新思想,研究新问题,学习新技能,建立新理念。把实地考察与经验介绍相结合,把深入解剖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把问题研讨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把一线“名师”引领与专家指导相结合。重点拓展培养对象的教学思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名师”指导增长见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课题引领。培养对象要结合学校课题研究,认真规划个人课题研究,梳理自已的研究内容,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通过自身的教学开展教育教学实验。通过有效的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形成研究序列,丰盈经验积累,提升发展高度。
4、任务驱动。培养对象要完成以下任务:⑴每年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完成不少于2万字的业务学习笔记,结合学习撰写8篇感悟体会。⑵每学期专题听课30节以上。⑶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展示活动或送课下乡活动。⑷结合专题研究每学期撰写1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⑸每学期积累1件市级以上教研成果。
5、定期考核。中心学校建立定期考核、良性竞争、动态管理的管理机制,对“名师”、“名校长”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每学年由中心学校组织人员对所有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核,凡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任务的,经过考核合格的,可取得继续培养资格。凡脱离教学或教研第一线,不能履行岗位职责、考核不合格、违规违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等有损教师荣誉的,取消“名师”、“名校长”培养资格,并停止享受有关待遇。在培养实施期间,对新涌现出来的符合培养对象条件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经考察批准,可以破格补充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
6、落实经费。为了确保实施效果,中心学校设立“名师”、“名校长”培养专项资金,为培养对象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进修学习、征订书刊资料、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供经费保障,落实“名师”、“名校长”相关政策性待遇。
七、培养对象的管理
1、加强领导。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培养工作,中心学校成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教育总支书记谭兴宏同志任组长,副校长戴剑频同志任副组长,谭绪峰、冯卫东、张相英、叶发源、肖琴、常培秀等同志为成员。副组长戴剑频同志具体负责主抓此项工作。
2、中心学校师训干部具体负责培养对象的选拔、管理、活动、考核、评价、推介等工作的落实,检查、督办、考核名师培养工作。
3、“名师”、“名校长”培养实行五年一个周期。中心学校与“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签订《“名师”、“名校长”培养协议书》,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按照边培养、边发挥作用的原则,突出培养过程,强化引领功能,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4、对“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按照“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科学评估”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一是档案建设。培养对象所在学校应建立培养对象个人档案,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尤其是原始材料)、数据及各类教学科研活动材料。二是学校考核。学校每年要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一年来实际完成教学情况;自身的学习进修情况(读一本专著,学习笔记二万字);与指导教师交流探讨情况;教学方面的成绩(在同级同类平均水平以上);教育科研、论文发表情况(主持课题研究,在市级以上刊物独立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公开课(不少于四节)、专题讲座(不少于二次)、送教下乡活动效果(不少于二次);培养指导新教师方面的情况等。所在学校要对培养对象加强管理,严格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培养对象个人档案,同时书面报中心学校。三是中心学校考核。每年年终,中心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依据《城关镇“名师”考核细则》和《城关镇“名校长”考核细则》到培养对象所在学校查阅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全面科学评价培养对象。考核合格的列入下一培养对象,不合格的取消培养对象资格。
5、考核优秀的“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享受如下待遇。
①优先参加学术会议,优先推荐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立项,优先对其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提供经费;
②优先考虑评优表模、评职晋级;
③优先推荐为“名师”、“名校长”候选人。
八、有关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广泛动员,扎实做好“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推荐、选拔、管理和考核工作。把“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抓好做实。要为“名师”、“名校长”的成长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提供平台。采取各种措施,让培养对象在岗位上培养、在工作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2、培养对象的推荐选拔工作与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各学校要成立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真正推选出符合条件,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教师、校长。
3、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各校针对《城关镇“名师”培养方案》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本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校、县、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对象,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于每学年开学初报中心学校审查存档,培养情况中心学校将纳入工作目标考核。
4、为保证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经费要纳入预算,以保障“名师”、“名校长”培养相关培训、学习、推介等活动正常进行。培养对象所在学校也要从教学条件、科研项目、培训进修、资金待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城关镇中心学校
2012年4月30日
城关镇“名师、名校长”培养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表
第四篇:名师培养工程工作总结
“名师培养工程”个人工作总结
有句话说的好“学无止境”。是的,“学无止境”让我明白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哲理,明白了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立身之本。所以,我只有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在这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我本着“共同学习,互帮互助”的理念,给年轻人机会,给年轻人压力的宗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她们。在我们共同的学习工作中,共同收获了辛苦与快乐。
一、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我觉得: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在言传身教中首先让老师们牢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训言,引导她们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让她们明白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平时的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帮教的刘翠琴和刘晓燕两位年轻的老师,她们在我的影响下工作非常严谨,而且积极主动的承担工作任务。
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1、我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处处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两位年轻教师。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坚持听课,认真反思,不灰心、不放弃。我们一起共听、共评每一节课,真正做到了学而不厌。在老师们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她们走出困境。一直以来,只要我能想到的工作和注意事项,都及时提醒她们,避免她们走弯路。教学的功夫应放在平时,把自己以前好的做法和她们一起分享,毫无保留,我时刻谨记,自己也年轻过,自己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2、在指导工作中,我比较注意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研究,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工作的同时,鼓励她们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课后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进行交流,找出不足,总结经验,以此提高年轻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从听课中,我发现刘晓燕老师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妥当,有些语言强调的不到位,课后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她十分谦虚的接受我的建议,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现在她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升很快。在听了刘翠琴老师的课之后,我发现她有些心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充分,教学生知识再生成的部分挖掘的不到位,课后我和她进行交流,并指导她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她是一位上进心较强的年轻教师,听了我的建议很快改进了自己的教学侧重点,教学技能提升的较快。
三、帮扶点滴,效果显著
刘晓燕老师我带她听课,指导她上课,教她管理班级的方法,在我的言传身教帮助下,刘晓燕老师成长的很快,上课的质量明显提升,在学校的课改展示课上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她是一位勤学上进的年轻教师,平时常和我探讨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谦虚好学的她令我欣赏,现在她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看到她的成长我很欣慰。
刘翠琴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也是我一直帮教她,指导她如何上课,如何和学生交流,如何领会课改精神,如何管理班级等等,我在帮教她的时候也传授给她为师的理念,每当她在教学中或生活中遇到困惑时我都想照顾孩子一样的帮助她,鼓励她树立信心,以阳光的心态接收工作、生活的洗礼,读书时她是我的学生,工作时她是我的徒弟,我们师生的缘分真是源远流长啊!在我的帮教指导下,刘翠琴老师的教学工作能力提升很快,现在她不但能在校内公开活动中展示精彩的公开课,而且平时的教学成绩也明显提升,班级整体发展良好,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
回顾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我自身也得到了不断地进步。她们走的路就像自己的昨天,今天她们多的是信任、帮助、支持,同时压力和机会也不能逃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师徒会一如既往的携手并进,为我们颍泉区的教育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五篇:隆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隆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培养造就一支名师队伍,带动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更新教育观念、增长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技能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引领和辐射带动力强的教师和校长队伍,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助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培养“隆中名师”200名,“隆中名校长”30名;到2020年,培养“隆中名师”400名,“隆中名校长”60名。每年遴选“隆中名师”培养对象40名,“隆中名校长”培养对象6名。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评选程序,保证公开公正透明。“隆中名师”、“隆中名校长”由市教育局负责牵头组织评选,由市教育局和人社等有关部门联合认定。评选按照学校推荐、县级教育部门审核申报、市教育局组织评审、市教育局和人社等有关部门联合认定的程序组织评选。县(市)区和市直学校可结合实际,遴选本层次的“名师”培养对象。
(二)严格评选标准,保证隆中名师水平。坚持面向一线、面向基层选拔和培养隆中名师的原则。名师评选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校长(园长)中选拔、培养,激励教师以更好的精神风貌投身教育事业,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
坚持德才兼备、注重业绩的原则。把德、能、勤、绩、廉作为评选名师的主要标准,严格评选,宁缺勿滥,真正把师德师风优、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在同行、学生及家长中有较高评价的教师评选为名师。坚持公开评选、公平竞争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对参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公正评选、全面考核、择优评授,成熟一名评授一名。改革、完善评选方式,评审时吸收学生家长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代表参加评审。坚持动态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名师评选实行定期评授,动态管理,对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名师”称号及相应待遇,确保名师队伍的质量,树立名师队伍良好形象。
“隆中名教师”、“隆中名校长”的评选办法另行制定。
(三)实施分层培养,提高隆中名师培养效率。以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自我提高为主,组织集中培训为辅,建立市、县、校三级培训网络,每年组织两次以上 “隆中名教师”基本功展示和评课研讨会,达到共同提高。完善“城乡教师互动工程”。完善以省特级教师、“隆中名师”为主体的襄阳市教育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以送教下乡活动为基本形式培训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力度,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探索名师国外培训渠道。从2012年开始,由本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选派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到国外培训。
(四)立足岗位培养,提高隆中名师岗位实践能力。落实“国培计划”,依托国内著名高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组织骨干教师、名教师到省内外、国内外知名学校跟岗培训。落实应届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置换名教师、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提高名教师、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每年组织200名以上的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到国内著名师范院校集中学习培训,拓宽办学思路,提高办学理念,丰富办学思想。
(五)建立“名师工作室”,扩大隆中名师辐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有水平、有影响、有经验的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津贴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湖北名师、隆中名师开设“名师工作室”,形成以“名教师”为主体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带动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十二五”期间,建设50个“名师工作室”,每年完成10个“名师工作室”建设任务。
(六)加大名师引进力度,增强隆中名师工程活力。对特级教师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获得市州级学科带头人(或名教师)及相应称号,符合一定条件的,如因工作需要,经考核优秀,可以优先安排编制和人事计划进行引进。对引进的拔尖人才,教育、编制、人社等部门应及时办理行政、编制、人事计划等手续,其专业技术职务可作为特设岗位予以聘任。引进的名师已经获得的称号,经由市教育局核实后可直接申报享受我市同类人才的待遇。
(七)加强名师管理,保证隆中名师质量。把“隆中名教师”、“隆中名校长”评选工作纳入《襄阳市“十二五”人才规划》,每年评选“隆中名教师”40人,“隆中名校长”6人。制定《隆中名师、名校长管理办法》,加强对隆中名师的管理和考核。
(八)落实名师待遇,促进隆中名师发挥作用。由市政府授予“隆中名师、名校长”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通过会议、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名教师、名校长的优秀事迹,推广其先进经验。从命名的次月起每月享受500元的岗位补贴,享受时间为三年。岗位补贴由市财政拔专款支付,每月随工资直达个人账户。隆中名师可以优先建立“名师工作室”。积极资助名师出版专著、发布科研成果等。保障名师在任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建立中青年名师专业技术职务破格评聘制度。
四、考核与奖惩
隆中名师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三年,任期期满须重新考核、确认。
(一)实行定期考核评估制度。对名教师、名校长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每学年考核一次,建立考绩档案。考核工作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安排,每学年开学的第二个月对名教师、名校长上学年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单位为市直学校的由市教育局负责考核;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单位为县(市)区的由县(市)区教育(教体)局负责考核,市教育局负责指导、协调工作。
(二)实行考核备案制度。考核时须填报《隆中市名教师、名校长考核情况登记表》,考核组写出考核报告,一并存入本人业务考核档案。考核结果报市教育局备案。
(三)实行考核分级制度。隆中名师的考核实行分级制度,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考核结果为优秀、称职的,全额领取津贴;基本称职的不领取津贴。不称职的取消称号。
(四)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考核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市教育局批准,撤销其称号并停发津贴:在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不符合名教师、名校长条件的;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所任职的学校在综合评估中居良好等次以下的;校长任职的学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考核或任职考核不称职的;调离校长岗位的;违反国家法律并受到刑事处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