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教研室书记王君殿讲座大全

时间:2019-05-13 01:5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峡教研室书记王君殿讲座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峡教研室书记王君殿讲座大全》。

第一篇:西峡教研室书记王君殿讲座大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流程及操作方法

西峡教研室支部书记 王君殿

所谓“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因而通常有四个环节。这里的“设疑”、“解疑”、“质疑”以及“自探”、“合探”、“再探”构成了这种教改方法的鲜明特征。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与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其核心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国家培养未来社会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三疑三探”新授课教学流程

一、设疑自探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二、解疑合探

1、提问与评价。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

2、讨论。中等生也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讨论。

3、教师讲解。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予以讲解。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 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第一个环节:设疑自探

步骤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要求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充分研究和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一定出示),借助口头(肢体)语言(如故事)、生活实例、社会热点、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课例一:五里桥初中语文教师《阿里山纪行》(歌曲《高山青》及阿里山图片)

课例二: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一节,课始教师可安排学生计算:(x+y+1)²-x(x+y+1)-y(x+y+1),(x+1)²-2(x+1)+1,(a+b+c)²-(a-b-c)²,通过师生比赛计算速度来引出新课,让学生发问。

课例三:八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教师可让学生猜想、观察“漏斗吹球”、“友好乒乓球”的演示实验,形成问题氛围。

注意点: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导入新课。

步骤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自探问题,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将自探问题确定下来。自探问题的“主干”应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问题”到底应该由谁来“设”?这是我们培养人的原则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最大的缺陷是让学生学“答”而非学“问”。传统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想听的睡大觉,好一点的是老师问学生答。现在全国课改比较好的课堂大都是老师出示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围绕提纲自学教材。这实际上只是将口头问变成了书面问,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形成定势习惯,教师问什么学生才想什么,教师不问,学生就不会主动去想,也就是说教师让你思考你才思考,让你思考几个问题你就思考几个问题。

这样做能“直奔主题”,节省课堂时间,但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听话的孩子”,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培养方式可能对眼前的考试有利,因为老师的“问”大都瞄着 “考点”,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害。

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不敢挑战权威成了我们学生的共同特征?这与我们的教育只重“学答”不重“学问”有关,与我们教育者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民主意识、缺乏对话意识有关,我们没有给学生发问的空间,课堂中的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

我们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能像当前课堂那样把学生视为解答问题的“机器”。

由学生自己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会让学生产生自豪感、成就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兴趣。因此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应该先由学生提出,如果学生提的问题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可经教师引导、归纳梳理以及补充形成“自探提纲”。注意点:

1、教师应做好学生设疑(即提出问题)前的铺垫工作。如适当引导、组织快速浏览教材(比如思品)等。

2、教师在学生设疑时,应及时摘要板书其中有探究价值(符合学习目标)的问题,同时做好对零碎、重复问题的整合、顺序的调整、过易问题的淘汰以及纠偏等,进行必要的梳理。学生很可能提不到点子上,这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引导、相信学生。

3、学生设疑难以到位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必要的补充。

4、有时从学生那里得到的“问题串”是概括性的,大而空,教师应出示课前预设的细化后的“自探提示”,以利学生在后边更有效地进行自探。

5、如果教师自身把握教材的能力不强,师生确定的自探提纲很可能是不恰当的。

七语《三颗枸杞豆》设疑:

(2013.4.青年教师验收)课例一:

1、本文记了一件什么事?

2、三叔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3、三叔一生对“我”有何影响?

课例二:

1、先写山谷树林是乐园?

2、“三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句号?起点?

课例三:

1、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三叔”和“我”各是怎样的人?(结合文中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分析)。

3、“三叔”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悟出了什么道理?“我”从与“三叔”的交往及“三叔”的话里又悟出了什么?

4、文中有多处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的语句,请找出来并品读赏析

步骤3: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这里的“自探”是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教师要进行巡视,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注意点:

1、要利用小黑板、多媒体设备经常性出示“自学要求”,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2、要根据内容多少、问题难易、学情确定自学时间,但不能走过场,影响后边的合探效果。

3、走进学生中间进行巡视,关注学生,了解自探情况,拉近师生距离、感情。

4、无论教师关注学生自探的形式如何,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教师要说的话,可以借助“自学要求”来体现。

第二个环节:解疑合探

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

步骤1:提问与评价

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辨能力、评价能力。

注意点:

1、“解疑合探”中的“疑”与“设疑自探”中的“疑”是一致的,不能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去回答。

2、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给他们展示的机会。那种提问时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举手要求发言的中等以上学生甚至限于几个优等生回答的现象 表面上正确率高,实际上容易掩盖学情,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取的。

3、提问要避免众答,一哄而起听不清,浪费时间,也要尽可能避免“生答”变成“师答”。

4、评价要积极、客观。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评价会让课堂更生动。对于精彩的回答要不吝掌声

步骤2:讨论

对于学困生能够答对的问题,不要过多着力,及时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合探。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注意点:

1、讨论的形式是同桌讨论还是小组讨论,视问题难易程度而定。

2、一节课讨论的次数要有控制。

3、不管难易,逢问题就讨论的做法是形式主义,不可取。

4、要求学生既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促进。

步骤3:讲解

对于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参与者,在更 多压抑自己讲解冲动的前提下,适时适度讲解,会起到深化认知、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师生合探后得到的重要结论,教师可板书或借助多媒体设备及时展示出来,利于学生统一认识,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设疑自探”与“解疑合探”这两个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反复出现,如设疑自探

一、解疑合探一,设疑自探

二、解疑合探二,以防问题一次出示过多,或跨度太大,引发学生厌倦。由于一节课时间不长,一般出现一次、最多两次循环就可以了。

第三个环节:质疑再探

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让不同的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本环节的设置,根本目的就是再次让学生发现和挖掘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创新精神。

注意点:

1、这一环节的主体是学生,是让学生质疑,主要依靠学生解答。初用模式,如果学生不会质疑、不敢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及时鼓励会催生学生的勇气,学生的表现会给教师带来惊喜。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就不要再搞示范性质疑了。教师的问题可以放在前面“设疑自探”环节或者后面“运用拓展”环节。

2、由于学生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差异,他们可能提出各 种问题,无论是否在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无论难易,无论多么可笑、尖锐,教师都应认真对待,尊重学生。如果最后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就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它途径共同解决,这实际上促使教师积极“充电”。

3、质疑是教学的辅助环节,如果提出的问题过多、过难、过偏,不妨放一些到课后处理,为下一环节留下时间。举例:《阿里山纪行》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歌曲《高山行》有什么作用?大于180º小于360º的角叫什么?怎么准确求出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火焰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改良酸性土壤为什么常选择熟石灰而不选择氢氧化钠?

第四个环节:运用拓展

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知识,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在适当补充和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三个层次:学生编题;教师补充;师生反思与归纳。

注意点:

1、让学生自编习题是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深化学习成果。教师要相信学生,一旦他们的潜力被挖掘出来,教师一定会为学生的精彩感到欣喜。

2、开始运用模式时,学生可能编不出习题,教师要进行示范、引导(如对数学例题进行变式)。

3、教师要巡视学生编题情况随时进行筛选,也要号召学生主动提供优秀题目,然后有选择地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展示的题目应具有基础性和拓展性,展示的方式也可让编题者进行。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要用课前预设的习题进行必要的补充。

4、学生自编题展示多少,要看质量与时间,不能走过场,也并非越多越好。

5、纠错、反思与归纳主要让学生进行,教师强调、补充。

与时俱进:2011年春期新发展的流程

一、设疑自探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2011年春以后的流程发源于西峡一高

缘由:与时俱进

主要区别在于建立了有别于以前的学生学习小组机制,并有序运行。具体来说,是“解疑合探”这一环节有了新的运行程序。

论证 下发文件

原流程:解疑合探

1、提问与评价。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

2、讨论。中等生也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讨论。

3、教师讲解。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予以讲解。

新流程: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新的学生学习小组概述

1、意义:“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记》)。依据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全过程的环境,又能弥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生生交流不足的缺陷,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实现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2、建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3、建组方法:

(1)学生分层: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依总成绩S型拐线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

(2)成员搭配:以小组(6人)为基本单元组成学习共同体。班主任先从A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名学生优势学科尽量不冲突),B、C层学生比照以上方法分组,然后给6人编号(如第四组一号学生可编为41、4-1等)、排座位。应注意男女生搭配,城乡生搭配,同寝成员搭配,性格外向与内向者搭配,学科平衡发展等。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3)学习小组长的选拔与职责

方式:自荐和民主选举,尽量避免由教师指定。

选拨标准: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③乐于助人,负责任;④组织管理能力强;⑤集体荣誉感强。

职责:①组织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自探、合探、展示、评价、编题等;②帮助学困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检查每天学习的落实;③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等等。

4、小组活动要求(1)小组讨论:

①小组先分层讨论,再群体讨论,群体讨论时要解决相关问题。

②组长做好分工,安排好讨论结论的记录整理和展示,既有方法归纳又有规律总结。

③讨论要充分,并紧紧围绕本节内容进行。

④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为下一步展示作准备。

(2)展示与评价:

①各小组按教师分工,迅速展示,主动、积极、有序、高效。

②展示方式可口头或书面,但要完整、简洁、规范。口头展示应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展示要突出重点难点、规律方法以及疑难问题。有一题多解的情况,鼓励其他小组积极展示。每个点评学生结束时都要征询其他学生的意见,如问 “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或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③一般由B、C层展示,A、B层点评或拓展。

④非展示同学要认真倾听,并迅速记录或纠错。

⑤点评内容包括:a总体评价,如正误等; b答题思路、方法、规律等;c板书、声音、体态等。

⑥精彩点评结束要有掌声鼓励。

⑦教师认真倾听,注意发现学生闪光点和不足,为点拨做准备。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要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禁止教师跟学生“抢风头”。

5、班级文化建设 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小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如班规上墙、小组积分公示、优秀学生感言集萃、在教室张贴标语(引例:“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我参与,我快乐,我展示,我精彩,我自信,我成功”,“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成才”,“一分成功靠运气,十分成功靠努力,伟大成功靠激情”)等等。

新流程中解疑合探注意点:

1、小组讨论是“兵教兵”的一种途径,小组长要切实组织好。以站起交流为宜。

2、讨论时间要适当。

3、展示分工与要求、评价分工与要求应适时给出,不能过早或过晚。

4、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展示、评价习惯。

5、教师要注意观察与倾听,在学生评价后进行必要的评价、强调、补充。

附: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B、三疑三探”复习课教学流程 三疑三探”复习课教学流程(试行)

一、设疑自探

1、导课。

2、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设疑,并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说明: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要进一步理清知识间联系,做到做一题通一法,会一类。既不能抛开课本,又必须注重拓展和延伸。

前两个环节:

一、设疑自探

1、导课。

2、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设疑,并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C、“三疑三探”讲评课教学流程

“三疑三探”试卷(习题)讲评课教学流程(试行)

一、设疑自探

1、教师公布试(习)题答案,点评学生答题情况,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2、学生根据考试情况提出探究重点,师生归纳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对照答案自探纠错。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内合探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并交流纠错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讲解做题思路,点评同学对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倡 发表不同见解。

4、教师针对学生展示、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归纳。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提倡学生变式练习。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一、设疑自探

1、教师公布试(习)题答案,点评学生答题情况,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2、学生根据考试情况提出探究重点,师生归纳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对照答案自探纠错。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内合探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并交流纠错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讲解做题思路,点评同学对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倡发表不同见解。

4、教师针对学生展示、评价情况,进行必要补充、归纳

五里桥初中:

语文:新授课《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物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语文:复习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西峡一高: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第二篇:观看王君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

观看王君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

观看王君老师的讲座,有很深的体会,从王君老师的言语中也学到了从师之道,王君老师的很多观点都值得我们教师学习。

第一,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课堂内容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第二,教师讲授需把握分寸:老师要让学生从始至终精神高度集中听完45分钟的一堂课,基本很难,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当中,要求老师具备十八般武艺。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课本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考据,讲得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茫然”状态。“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强调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展示才华。这样,学生

才能在教师“恰当的讲”的引导下,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教师适当的在课堂上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延伸扩展。有些老师担心这样教可能会完不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实际上这不但不会影响你的教学,反而提升学生的兴趣,无形中让可能在一分钟前还在走神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

第三,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功利的。

第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叶圣陶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

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

“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第五,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河南南阳西峡教研室课改经验

创新教学模式 区域推进课改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课改经验总结

2003年秋,沐浴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进入了课程改革试验。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摸爬滚打,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实际,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创生了以“疑”和“探”为师生主要活动方式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实验成功后进行全县性区域推广和应用,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课改之路,被业内称为“西峡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研究,创生课改新载体。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改变就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其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是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即由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转变。因此,我们把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从2003年开始,我们先后到洋思、杜郎口等学校听课观摩,吸取他们课堂教学中的优秀做法,回来后结合西峡教育现状,初步形成了课堂上以师生共同设疑、解疑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然后下派教研员蹲点驻校,与实验学校领导、实验教师、实验学生广泛交流,经过反复

实验、总结、反思、矫正、完善,逐步探索出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有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探究问题。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在学生个体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探讨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探究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评价。三是讲解。如果小组合作后,仍有问题解决不了,则教师予以讲解。

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这一环节的根本目的就是再次让学生发现和挖掘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创新精神。

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

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反思和归纳。在补充和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

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的行为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学”的行为是“八会两都”,即:会提问、会自学、会展示、会倾听、会评价、会质疑、会讨论、会总结和都参与、都成功。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践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特别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一脉相通。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在深入西峡县中小学课堂实地调研后,曾这样评价:“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目标明确、便于操作又立意高远的丰富内涵和灵动、大气、深邃的创新特质,科学地阐释了新课程的价值、智慧和魅力,这样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相互融合、紧密接轨,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二、区域推广,建构课改新版本。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初步实验成功后,我们决定以该教学模式为载体,区域推进、全面推广,为全县广大师生转

变教与学的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抓手。为保证推广质量和效果,我们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1、选准县级、乡级试点学校、试验班级、实验教师,为全县树标立模。2005年,我们把城区二小、城区四小、城区一中、城区二中、五里桥初中、西峡一高确定为县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试点学校,在其中的各个年级确立实验班和试验教师。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实行学科承包制,保证每周3天时间入驻县乡试点学校听课评课,与实验教师切磋课堂技艺,进行专题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执教示范课等等。确切地说,教研员对实验教师的试验过程是全程引领、全程把关,探究“短板”和“拐点”,不断反思和矫正,为试验倾注了全部心血。同时,每年教研室还要组织专人,深入乡校或者邀请一线教师,对教研员的服务态度、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进行评定,形成了很严密也很理想的发展链条。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全县其他学校到县乡试点学校观摩学习,让试点学校有成就感和紧迫感,从而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性态势。

2、制订规划,行政推动。在县、乡试点学校热火朝天地实验一年后,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于是,决定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整体推进课堂改革,构建具有西峡特色的教改之路。为此,教体局出台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确立了目标与标准、范围与对象。推广为三个阶段:一是宣传发动,提

高认识,乡镇确立试点学校、班级、教师,县局对乡级试点学校进行评估;二是乡校全面推广,全员落实,县局对乡校推广情况督导、检查;三是县级验收,阶段总结,兑现奖惩。《意见》突出强调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评比考核,坚持“严”“全”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我县行政推广的强硬手段,使县、乡、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都把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的教研培训落到实处。学校培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骨干,树标学标;乡镇组织开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研讨培训会和各种赛课活动,并且成立学科教研组和指导组,为全面健康地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3、修订《西峡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工作以大分值纳入乡镇、学校的业务考核目标;规定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按百分制各占50%,彻底转变过去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工作的好差在乡校目标评估中起决定因素,端正了办学方向,建立起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

4、启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规范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废除旧的课堂评价体系,制订促进教学模式健康前行的评价标准。我们依据“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质和精神内涵以及本县教师的实际情况,针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制订了两套课堂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一)》适用于最初使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模之模”的评

价。把课堂上师生的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参与情况五个方面分解为16个子项,目的是让教师有章可循,按照模式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然后融会贯通。《评价标准

(二)》适用于熟练掌握这一模式之后的“无模之模”的评价,按百分制:教师课堂表现占30分,学生课堂表现占70分,旨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八会”能力,强调学生都参与、都成功。

5、改革常规教学检查办法,多措并举,增强推广力度。①“督”字当头 ——“微服”察实情。打破常规,教研员不打招呼,见校就进,进校就听课、查教案、查作业、查校领导听课记录和常检记录,见学生就询问,见教师就座谈,争取看到教学的每个方面,然后向学校和教师反馈,指出问题、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追求工作的高效。常常是这周提出的改进意见,下周就看落实情况,今天在最东边的乡镇,明天则可能出现在最西边乡镇,这种被人戏称为“八路式”作风的督查办法,使全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真正步入了常规。②用活“松”字——给教师放权。在推进教学改革措施的制订上,教研室只拿出粗的线条和轮廓,要求乡镇、学校依据各自的实际,再制订出自己的细则。“松绑”不等于放任,在具体的落实上,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即用各乡校的管理制度查该单位自己的落实情况,然后与学校领导面对面交流反馈。③落实“帮”字——促协调发展。学校之间实行“一帮一”校际帮扶工程:城市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先实验学校帮扶后实验学校、课改先进学校帮扶落后

学校,努力实现薄弱学校同强势学校的协调共进。教师实行“师徒结对”措施,让全体教师“入格”。我们规定首批获得县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优质课的教师为全县星级教师,由他们组成讲师团到边远山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使偏僻山区学校的老师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课改理念。各学校选出校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骨干教师当师傅,和本校新上岗的教师“师徒结对”,使这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达到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成为教学骨干。通过校际帮扶、师徒结对,使全县教师都能熟练运用教学模式。④严把“考”字——教师必“过关”。采取不同形式对全县教师进行“新课程业务理论测试”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现场备课测试。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评卷,教师成绩纳入乡镇学校目标管理和教师绩效考核中。对此,我们理解是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没有内容就没有效果。通过测试,大部分教师理解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全县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开拓实施奠定了基础。⑤多用“赛”字——“竞技”中提高。教研室把全县所有教师的任教情况和个人资料登记造册,分轮举行“三疑三探”课堂技能大赛,采取以乡镇、学校为单位随机抽签的办法决定参赛对象,使全体教师入格、升格,使骨干教师出格。同时,面向全县教师征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验论文和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出版发行。我们先后编印了中小学各学科《“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共20余种,提供给广大教师参考、添加、修改、使用;2009年十月,我们编写的《课堂教学的革命——西峡“三

疑三探”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6、下移教研重心,搞好校本教研。在西峡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教研员姓“教”名“研”,“研”为教用,“研”为学用。我们深知,教研员是距离一线教学最近的新课程开发、创造、整合的研究者,在课程实施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于是,我们改革教研员工作制度。在西峡县教研室,每一位教研员都有自己研究的专业方向,都有自己的校本教研定点学校,一个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定点学校度过,同教师一起共同备课、共同执课、共同评议,开学初上新授课,学期中上练习课,学期末上复习课,经常性登台上课,和教师建立了平等、和谐、互动的关系,切实做一名课改的实践者和引领者。教研员更是下移教研重心,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针对校点分散、学校规模偏小、难以形成浓厚教研氛围的西峡教育实际,我们推出了联片活动制度,把17个乡镇划分为5个片区,组成联合教研组。每片区每期活动3—5次,活动地点不固定,哪个乡镇、学校探索出了经验或特色,就在哪里举行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区域内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如今,全县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效果由过去的少数人“修成正果”,变为面向全体教师的“普渡众生”,教研重心由过去的以县为本变为以校为本,教研主体由以教研员为主体变为以教师为主体,形成了适应新课改的教研文化。

7、情感激励,兑现奖惩。对推广工作中成绩显著的乡

镇、学校、教师,西峡县教体局每年都要开大会进行总结表彰,同时对课改做出重大贡献的乡校领导、教师优先提拔、评模、晋级。

三、课改硕果累累,“西峡经验”唱响中原。区域推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来,我们的课堂、学生、教师、教学质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课堂主体明显改变。“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为学生开辟了不唯师、不唯书、不盲从,自主探究、解疑、质疑,可以标新立异、可以异想天开,可以生本互动自探、可以生生、师生互动合探的空间,教师定位在“三讲三不讲”,这是对传统课堂诟病的彻底革命。

2、课堂效率明显提高。通过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即完成对本节新知的理解和掌握,而后进入“质疑再探”高层次的探究,接着运用拓展。课堂容量大,学生思维活跃、层层递进,并且突出强调学生会提问、会自学、会展示、会倾听、会评价、会质疑、会讨论、会总结和都参与、都成功。

3、学生质疑能力明显增强。“三疑三探”中疑探结合的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就是培养学生无疑不探到想疑想探、会疑会探和善疑善探的学习方式,这一多元而有界、发散又有劲的思维过程,有力有为地使学生养成敢于表达、善于疑探、认真倾听、理性评价、不断反思的终生有益的习惯。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质疑的问题多了,不仅迫使教师提高素质,而且带动家长探究学习,同时,学生用独特的视觉主动向既

定的理论挑战,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令人耳目一新。

4、教师素质迅速提升。连年来,全县教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参加省市优质课竞赛均获佳绩:吴焱、李清峰代表河南省参加国家级赛课,均获一等奖,他们的课被制成光盘面向全国发行。西坪中心学校教研员赵惠获河南省十佳教学能手第一名,并被邀请在国家级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三疑三探”示范课;代建伟、赵明军、田青梅等教师已成为“三疑三探”模式业内名师,多次应省内外之邀执教观摩课。广大教师围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懈探索,撰写的教学论文有的在CN刊物上发表,有的获省市级奖励,教师“幸福”指数明显上升。更可喜的是,人人争上交流课、达标课和优质课,教师的敬业精神、进取意识和求知欲望空前高涨。

5、教学质量实现突破。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在全市综合评估中稳居前列。从2010年开始,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西峡县均名列第一;受表彰省级示范性高中,西峡一高均名列第一; 2010年全市受表彰30所初中,西峡县(共有26所初中)占8所,其中4所初中占全市前6名;2011年全市受表彰33所初中,西峡县占14所。在西峡,小学、初中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辍学率为0。近几年,高招成绩更是突飞猛进:2008年高招本科上线人数是2004年的2.6倍,是2003年的4.8倍;2009年分别达到3.9倍和5.1倍。2009年河南省高招普通本科录取计划186292人,占全省人口万人比为18.8%,而西峡县普通本科

过线人数万人比为34.8%,高出全省19个百分点。2010年参加高考3591人,过本科线1728人,占考生总数的48.12%,比2009年提高7.62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过本科线的考生达1875人,占考生总数的63.95%,比2010年提高15.83个百分点,其中,一本过线451人,增幅高达61.86%,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九年的大幅度增长,被誉为“西峡现象”。

6、影响广泛,扩大了课改新效应。“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省委内参,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教育厅深入调研,在全省推广。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题词:推广“三疑三探”,培育创新人才。《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网络长篇报道“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和西峡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典型经验。河南省委《内参》评价:“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全国是一个创新,特色鲜明,国内领先,效果显著。《中国教育报》评价:“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课改深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提高。《中国教师报》评价:“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问”出来的课堂,是一个基于创新和培养能力的、成功的教学模式。《教育时报》评价:质疑精神成就西峡经验,“三疑三探”为中国的诺奖得主筑基,是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市区的教育行政干部、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前来观摩学习,共计10万余人次。云南玉溪市教育局、北京平谷区教育委员会、山东威海市教育局、甘肃省平川区教育局、辽宁省沈阳市教科院等教育机构评价:“三

疑三探”教学模式内涵丰富、便于操作、立意高远,决定在本地教育系统全面推广。2009年10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被评定为首届“河南教育名片”,成为全国十大先进教学模式之一,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教育成果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南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殊荣。

目前,我们按照“发展、完善、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丰富模式内涵,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课改的要求,更有助于实现课改的目标。“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当我们不再运用模式来规范师生的教与学行为时,课堂教学会不会反弹?今后,怎样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这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课改之路漫长而艰巨,我们会立足实际、反复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完善创新,培育课改特色,将“西峡经验”发扬光大。

第四篇:听清华附小王君老师讲座心得

听清华附小王君老师讲座心得

(2010-03-27 23:45:06)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小语

教育

这次听了第十届在广州举办的班主任工作论坛中龚雄飞和王君两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其中清华附小高级教师、中央教科所班主任专家讲师团成员王君老师以朴实的语言,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听众。从她身上我们真正学到了班主任工作的实质,那就是创意、勤奋、坚守。她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工作就是过日子,幸福就是普通日子里的点点滴滴。

在这次讲座中擅长记录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故事的王君老师着重讲了她是如何用笔和相机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动人的故事,海量的照片及录像,把我们带回到她和学生们度过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渗透着王老师的汗水和智慧。她的班主任工作“五步曲”。她依据她总结出来的这“五步曲”管理好班级:1.目标就是方向;2.思路创新出路;

3、班会净化心灵;4.细节决定成败;5.定位提升品位。

其中目标就是方向和班会净化心灵是体会最深刻的:

一.目标就是方向。班主任的工作就像搭梯子,是给孩子们搭梯子,每年搭一级,到了六年级就搭六层。学生的学习之路是漫长的,小学的梯子最重要,它是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学生的学习路才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好。介于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性质,我们就要打好地基。每学年都要设计班级建设的总目标。“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集体”、“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庭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等。这些总体目标有助于班级整体面貌的改变。在制定总目标后她分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去认真达成,定的阶段目标要小而实,如“抓两头带中间”、“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每个人也要有长远的目标。只有每个人都有了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才有实现目标的动力。长目标要有梯度,一个年级抓好一个重点。一年级小幼衔接自助化,二年级一日常规自立化,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一日生活规范化,四年级着重培养学习生活自律化,五年级开展班级网络系统化,六年级达标测试整体化,也叫摘果子。她这样系统科学地安排工作起来就有了方向,不致于整日也不知忙些啥。给班级制定好目标后,从细节抓起,从头开始。

二、班会净化心灵。要管理好班级,净化学生心灵是十分重要的。王老师适时抓住一些机会开展素质教育,王君老师的班会一般是即兴班会,比如让学生体验值周的辛苦,举行了《值周快乐》;学生要转学举行了《难舍难分》;评选三好学生时举行了《三好学生竞选》;学生过生日举行了《祝你生日快乐》;感恩节、母亲节到了就举行《自发过个感恩节》、《解读母亲》班会„„她举了一系列例子,如:三八妇女节向母亲表达爱(向妈妈说:我爱你),把所有学科教师请到班内读学生写给老师的感恩信等,她说任科老师感到孩子学会感恩、心中有他,他教起来更起劲,而通过活动孩子对老师的表达更真挚,更认真听老师上课。

她每个学期都面向全体家长开放一节主题班队会。例如四年级《十岁的祝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五年级《爱就是给予》、《学会感恩》,六年级《让书流动起来》、《放心去飞》等,每一个活动她都用心去准备,活动过程中用照相机、摄相机捕捉每一个美好的镜头,留下永远的记忆,记下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故事。全身心地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每个孩子搭建成功的学习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培养了得力的班队干部,净化学生心灵。她还会充分利用优秀教育资源和家长资源,带孩子们去参观大学校园、图书馆、试验室等,充分地挖掘和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教育教学服务。

她带领集体营造书香班级——因为德育教育要润物细无声,用文学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书香树人。她倡导三个时间段读书的方法(早诵读——由班长带读;午悦读——谈读书体会;晚亲子共读——让家长也参与进来)。

王老师说班主任许多工作都是自找的,即兴班会最能看到老师最智慧、最闪光的一面,通过班会把教育的内涵升华。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王君老师的〈〈记录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工作一定要有记录,因为幸福感来自翻看孩子的照片的时候,从照片中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王君老师这份始终坚守着神圣的职业,正是基于她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的更高境界的追求。王君老师的精彩之处正像她说的那样,“认真做事才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工作经验是可以累积,也可以借鉴的。王老师的经验之谈是她在行动中的精彩回顾,她坚守对职业的热爱,工作有的放矢,从细节抓起;有创意,及时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正如她说的:“如果你拿孩子没有办法,那就请你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过程,在毕业的时候送给他。” 这是一种很感性的教育,但能沁入心灵,孩子能真实感受。

听了这次讲座让我如沐春风,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王君:语文课的青春气息很不够

王君:36岁,重庆外国语学校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初中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 王君:语文课自然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即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生命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个启蒙阶段,语文教师应该在完成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生命有一种健康的认识,对人生有一种最初的规划,对青春理想有一种最初的描模。在这三年时间里,在语文教育中,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成人意识。要让他们意识到,初中与小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要对自己的青春生命负责,要让学生对生命具有一种神圣感,一种责任感。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思品课不是语文课,其实不然。一个好的语文课是没有办法把这些东西隔开的。对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一直争议很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回归,强调语文是工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一堂语文课,一个语文教师只教工具绝对不行,成不了好的语文教学。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投入感情,必须把生命的意识、美的意识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哪怕是初三高三的学习,也不能只落实工具性。两者事实上是不能分开的。

中国教师报:你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君: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没有语文味,或者说语文的个性不够;二是语文教学中青春的气息不够,非常死板,非常缺乏活力,没有找到突破自己瓶颈的途径。

现在语文课经常受到质疑:这是语文课还是思品课。原因在于,语文学科的本体位置确认太模糊。语文说是核心学科,事实上也可以说是边缘学科。语文课到底要给学生什么,什么形式的教学才是语文教学,语文味怎么界定,对这些问题语文老师都很困惑。语文课不像其他学科的味纯真,一线教师越来越模糊,自然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教。

第二个问题,青春气息不够。课改多年,想了很多办法想搅动语文课堂。现在有人说语文课堂太花哨,要回归,其实这是不了解一线教学,特别是对农村学校不了解。花哨主要是在公开课上,一线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的语文课堂总体上来说还是非常非常沉闷,形式特别特别单一。如果公开课上那些丰富多彩的方法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家常课,语文课就会有很大的改观。一线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围绕着考试、分数在转,题海战术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王君:用朋友的话说,我们是一群耕“天”的人,对语文教育有一种狂热、痴迷,总是希望能在语文教育中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不管在课改前后,农村还是城市,我走的都是现在课改的道路。我的教学能力不算差,教学效果一直也比较好。我感觉到,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先要改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识。现在的学生比我还功利。我用我的办法带了他们两年多,语文成绩也一直都名列前茅。现在到了初三,我鼓励他们要挺住,不要被题海淹没,不要成为考试的奴隶,不要成为考生要成为学生。还是有学生提出:老师,我们这样行吗?失败了怎么办?有抵触心理。当你撞到这种现实的教育背景的时候,当你看到学生决心丢弃诗意的东西,当你感受学生那种成为功利的学习者的强烈欲望,你会非常难过。这对我是最大的打击。课堂教学对我一直是挑战,要把语文课上好太不容易了,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永远适用的,没有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是永远适用的。语文教师需要像一个生命的魔术师,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掘语文的潜能。我从教16年,上了无数的课,也获得了很多的奖,但也经常有手足无措的时候。每天晚上总是想,这课文明天用什么方式去教?这个教学思路是最恰当最科学最优美最艺术的吗?每次走进课堂,往好处说,我都有一种神圣感;往坏处说,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对我来说,每堂课都是新的,我从不觉得自己已经驾轻就熟,重复自己是很无聊的事。

现在,我的困惑和质疑主要是来自于内心,来自于对自己教育教学生命的反省。我经常感觉到需要反思、需要提高、需要学习,有时这种感觉会来得非常猛烈,好像重新回到了一个生手的状态,进入了教学的盲点。

可能对于一个有教育理想的教师,这种盲点会不断出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即将形成我们自己的语文教学哲学、教育哲学的瓶颈阶段。我想,不是每个人都有力量成功地突破瓶颈的。但是,如果形不成,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就完全可能沦为对过往教学的炒冷饭式的重复。很可悲。

中国教师报:你对现在的语文教材满意吗?

王君:我对教材是满意的。语文教学效果如何与语文教材好与不好,关系不大。各地教材那么多,面目基本相似。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解决,即语文学科的知识系列没有建立。没有这个教材怎么编?所以现在的教材,删一篇,加一篇,无所谓,高中课文拿到初中上也没啥。在这种背景下,教材编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素质本身。

中国教师报:你如何评价这些年的语文教改?

王君: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教改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没有教改会更糟糕,更加死气沉沉。因为教改,我们知道了原来还有那么多新理念,新追求。教改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的范本。现在质疑教改的声音越来越多,我觉得不能完全否定教改。教改理念是正确的,很多问题不是教育自身能够解决的。教改反思不能矫枉过正。

语文教学反思及对策

反思目前的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游离。不是说没有目标,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不分重点和难点,这样反而使学生难与正确把握目标。

2.教学手段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仍以“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为主,未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占绝大部分时间,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4.师生交流与沟通还不够。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的影响,与学生之间的课余交流较少,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还不够了解,对于学生的兴趣、情绪变化等了解不够。相应学生对于教师同样也不够了解。这样使得语文课堂效率低下,众所周知。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

一、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语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教师讲授需把握分寸

实际上作为我们老师都知道,要让学生从始至终精神高度集中听完45分钟的一堂课,基本很难。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我们语文课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当中,这也要求我们老师具备十八般武艺。

①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考据,讲得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茫然”状态。“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强调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展示才华。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恰当的讲”的引导下,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②适当的在课堂上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延伸扩展。有些老师担心这样教可能会完不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实际上这不但不会影响你的教学,反而提升学生的兴趣,无形中让可能在一分钟前还在走神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比如我在上《金岳霖先生》的时候,穿插了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故事和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可能有些老师认为,这样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课文本身比较简单,学生一看基本就能明白,穿插这些知识一个可以让我们学生更多的了解一些知名人士,另外,学生感兴趣了之后,自然会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期盼。我记得曾经有学生说,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那么,你已经达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了。

三、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功利的。

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叶圣陶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在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时带去一个红富士苹果,很多学生马上被这苹果吸引住了,都在猜今天老师怎么会带苹果上课,都带着一种好奇兴奋。实际上,这无形中已经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为语文课的开展打好了基础。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这是红富士苹果,为什么叫’红富士”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展开讨论,“对,这个品种经过了日本人的改良。上个世纪前五十年亚洲最好的苹果产自我们中国的山东烟台和陕西白水。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教师拿着我们的苹果跟学生说:“想吃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苹果!想吃就去中国,占领了中国,我们就能敞开怀吃这样的苹果!”同学们,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军国主义教育!借口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唆使青年充当战争炮灰。日本军国主义是向哪个国家学的?自然过渡到德国。这个导入不仅使学生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而且无形中也给现在的中学生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喜欢,效果也好,何乐而不为呢?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五、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进入新课改后的困惑及对策

默认分类 2009-10-26 14:53 阅读104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她:教育界的一朵鲜丽奇葩特级教师 王君

上传: 邓井英

更新时间:2013-1-10 13:09:05

她:教育界的一朵鲜丽奇葩 ——记重庆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 王君

龚春燕

王 君,35岁。

1992年毕业于重庆教育学院。在綦江县东溪中学、綦江中学任教五年。后调入重庆外国语学校任教高初中语文。她是重庆市最年轻的中学特级教师之一,全国中语会优秀教师,全国中语会教改新星,四川省优秀班级班主任,重庆市“红岩好班级”班主任(全市十个),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2007年“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获得者(教育部门唯一代表)。

那么她有什么惊人之举,她成功的背后又有多少感人的事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蓓蕾初绽:重庆市优质课大赛第一名

如果说王君老师是教育界的一朵鲜丽奇葩,那么从小对语文的偏好和执著就是这花朵绽放的根芽!

王君是在重庆綦江这个小县城平民聚居的一条街上长大的,父母都是破产小厂的工人。这种家庭背景下,周围的文化氛围自然十分浅淡,自小的玩伴少有热爱学习的。学生时代的王君,也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虽然铆足了劲儿认真地学,数理化却只是平平。但比较幸运——阅读、写作、演讲等方面的爱好使王君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1989年高考落榜,在姨妈的资助下她得以复读。虽然一年破釜沉舟的拼搏换来的却是数学成绩比第一年分数还低,但是她终于进入了大学,虽然只是专科,虽然只是一所最普通的院校。但从此王君就是中文系的学生了,她觉得自己终于走进可以让自己自由翔舞的语文的天地了。

一路走来,从乡镇中学到县中再到市级直属重点中学,王君老师读本科攻研究生,参加县区市全国赛课,写论文撰书稿,躬身课堂笔耕不辍。“佛在心中,何愁十万八千路;卷成灯下,不老华夏秋冬人。”这是西安大雁塔的一副对联,王君老师很喜欢这副对联,她说:“它警示我在每一次选择面前坚守自己的理想,而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

东溪中学是綦江一所很普通的中学,92年的冬天,全国德育检查团下乡视导来到东溪中学,检查团要求要听一节课,学校一班人认真讨论,把重任交给了王君,当时的王老师才只有三个多月教龄,但这堂课得到了检查团一行很高的评价。正因为这一次的成绩,綦江县推荐王老师参加重庆市语文优质课大赛,由于她的执着与准备,评委们对她参赛的课给出了高分——重庆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

这一年,她22岁。正是蓓蕾初绽,春光扮靓了人生花园的好时节!

爱随花开:全国中语会优秀教师

由蓓蕾初绽于枝头到繁花开满山间,是一个巨大的飞越!春的羞涩逐渐变成夏的火热,这个过程需要春风的力量——爱!

是的,22岁那年王君老师就获得了重庆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但她并未因年轻岁月的一次成功而醉心于春光中不愿醒来,她始终清醒地看待自己,并把自己对教育的热忱化为不断探索的行动,使自己对教育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爱,随着时光的流逝,持续不断地开成了语文教坛里鲜艳的花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语文教学的大反思刚刚拉开序幕,中学课堂还相当沉寂。王老师初涉教坛,并没有任何教学理念的支撑,只是凭着一种直觉,不甘心于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不满足于亦步亦趋面对应试。于是她拼命的读书,《教育与美好生活》、《教育漫话》、《中国教育的人学路问》、《素质教育深呼吸》、《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西方当代教育理论》、《爱的艺术》,……,重读苏霍姆林斯基、布卢姆;然后再看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借鉴程翔、韩军、……,这些鲜活的榜样,教会她去研究学生、去感受教学,去反思语文。于是她的课堂变了,上蒲松龄的《狼》的时候,她以两幅错误的“屠夫杀狼图”,让学生辨图改错,使文言文的学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在上《驿路梨花》的时候,她以问号中的小茅屋提挈起了整堂课的速读比赛,课堂讨论便意趣横生精彩迭出;学习《济南的冬天》时班上同学竞选济南的形象代表;《中国石拱桥》则举行了桥梁设计师的竞标夺标……。2002年,我主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项目“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年底,在重庆召开了“创新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内数千名代表听了王君老师执教的《纸船》,她让学生去“改诗”……。

课堂改变了,还要反思,于是每节课后她都认真安下心来写反思笔记,一月、两月……,一年、两年……,有了很多的原始素材,开始了论文的撰写。十多年来,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150多篇,其中有70多篇是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有7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这是中学教师中少有的奇迹。王君老师同时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全国中语会会刊)2005年第九期确定为“封面人物”和教育部《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10月17日“头版人物”。她还先后作客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新课程新课改专栏”、北京《新课程报》、《学语文》的“名师专栏”。国际互联网上多家著名语文网站的名师栏目均设有“王君专题”。“语文潮”网站将她列为西部地区有影响的六位语文名师之一。山东师范大学的“语文名师智慧研究”课题将她作为“新时期以来卓有成就的教学一线的35位名师”之一进行专题研究。正因为她的勤奋与执著,她先后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的表彰四十多项。其中先后七次参加全国和重庆市的课堂教学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说课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演讲比赛,六次获得全市一等奖、两次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她坚持撰写教育教学手记一百多万字,已经正式出版两部专著《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教育与幸福生活——王君班主任工作手记》。《王君讲语文》今年十月即将由教育部北京语文出版社推出(全国20位名师入选该名师出版工程)。她多次承担国家级公开课,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学三十多(场)次。主研参研了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主编参编了教育教学类书籍二十多本。2007年,王君老师还应邀担任了教育部全国“杏星杯”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中学组)评委和重庆市优质课大赛评委。2008年10月,广西省南宁市为王君老师举行了“全国青年名师王君青春之语文”教学研讨会。

蓦然回首,王君老师所走的教学之路,已掩映于一片繁花之中。花开艳美,沁人心脾,回望来处,浇灌一路鲜花的,是王君老师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语文教学的一片痴情!爱随花开,作为全国中语会的优秀教师,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正逐渐香飘四海!

花香四溢:“青春之语文”的教学观

“青春之语文,是坚信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青春之语文,是矢志满头飞雪而童心不泯,是让生活永远荡漾着童真童趣的欢乐!青春之语文,是恪守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之信条!

青春之语文,是崇尚“张扬”,是力践“聪动”,是舞真善美之彩练,是蹈春之声的圆舞!青春之语文,是铅华洗净后以秋水望穿的心情守望文学,拣拾文字。

青春之语文,是激情不灭的梦想,坎坷岁月里的干将莫邪,平凡人生里脚踏实地的浪漫。青春之语文,是爱之始,是爱之终,是爱之无悔!” 这是王君老师对青春之语文的描述。

青春之语文,反对语文教师陷身于琐碎事务,心灵老化,无所作为,呼唤语文教师终生保持专注与创新,热爱生活,积极有为。

青春之语文,反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坐井观天,盲从附和,呼唤学生投身语文壮美天地,借语文之东风,舒展健康俊朗的青春个性。

青春之语文,反对语文教学功利世俗,单一沉闷,呼唤以充满瑰丽想象的脚踏实地的实践提升语文青春品味。

我们多次在境内境外、国内国外的学术研讨会中,听了她多次现场课,听了她的学术报告,课堂充满激情,课堂充满灵气。灵气来自于出其不意的课堂教学设计、灵气来自于灵活扎实的语言品味、灵气来自于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教学形式的灵活,语言品味的灵动,学情应变的灵敏相互呼应相互渗透,便氤氲出了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师的青春灵气。听她的《喂——出来》一课,真是激情与灵气同在,学生如同参与演唱了一首激情的战歌。《喂——出来》是日本现代小说家星新一的微型小说,王君老师抓住小说的线索“洞”,先让学生开放性地以“洞”字组词,再引出小说叙述的“洞现——探洞——填洞——洞变”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品读人们对“洞”的肆意与疯狂的行为,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洞变”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之后讨论是“谁之罪”,小说中各色人等“谁是罪魁祸首”,大家分析出社会的每一个都有责任,王君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一个大大的“你”,唤起每一个学生对小说警世意旨的思考,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小说家批判的对象:一群病态的人,一个病态的社会!然后以沈从文、鲁迅的名言启示学生,小说具有讽世和唤起人们良知的功用,让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人性的丢失,文化的丢失,人们精神家园的贫瘠,内心漏洞的产生……整堂课激情与哲思同在,趣味与思考相融,灵气贯穿全过程,深深地吸住了课堂的每一颗心!

听了这节课,激情、灵气是最大的特点,或这就是青春之语文的内核。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博士说:王君老师正是怀着对朴素而简单的幸福生活的愿望,朴实而平凡地过着每一天的教育生活。王君老师普通而鲜活的生命在讲坛上欢快地流淌:上课、备课、谈心、读书、反思、写作……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但决不平庸。她把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地融进了课堂,更融进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因此而获得生长的力量,王老师的生命因此而永远青春勃发。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先生评价中写道:从王君身上可以得到这样的感悟:热爱心中的语文教育事业,扎扎实实地做一点学问,练一点本领。这将是一个长期废寝忘食的过程,一个“面壁十年”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出名师的过程;细水长流,深刻思考,勤奋探究,一定能够让一位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化蛹为蝶”、“脱颖而出”。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编委会主任史有为老师这样说:这些年来熟悉了一大批活跃在教改最前沿的语文教学高手,王君老师乃是其中印象最深的几个人之一。与王老师未曾谋面,但我可以想像得出,这是个功力深厚、才气横溢的语文老师,是个自己会读书也知道怎样带领学生去读书的语文老师,是个思维缜密而富于创意和追求的语文老师……。

我和王老师同在深圳讲课,她在一个会场,我在一个会场,后来听一位朱老师这样评价:王君一整天,就是那样站着,连续上了两节课(一课两上的示范),作了两场专题报告。青春的王君!激情的王君!美丽的王君!

语文教学高手如云,王君老师凭借智慧与努力,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是少有的,是成功的。她在《十年岂能磨一剑》中这样写到:

大片《英雄》中如此阐述剑道:第一层境界是剑在手中,剑也在心中。第二层境界是人剑合一。第三层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教学的最高层次依旧是天人合一,以任何一个切入点进入文本,都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最好的教法乃是无教法,乃是教者痕迹不露的自由点拨便让学生与文字亲密相拥了。语文教学之妙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回眸一笑”与“蓦然回首”的。一如大音稀声,大像无形,一如拈花能为剑,折草能作刀,如果文本、教师、学生都同时回归最本真的状态而课堂依旧春意盎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王君像一阵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她更像点燃了大家的青春之火,激起了人们对教育的无限热忱。王君是基础教育界新生派的代表,是一个不平庸的平凡人。王君的可敬,在于她向大家昭示,一个普通的教师也可以有精彩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君还是教育界的一朵鲜丽奇葩,她的“青春之语文”,香气沉醉了所有关注教育的人们!

(龚春燕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授,全国学习科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转帖:王君“青春之语文”

王君,重庆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重庆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 150 多篇,近10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语文教学通讯》《教育文摘周报》等多家报刊推荐为封面人物、头版人物。曾应邀在全国各地作学术报告 30 多场。在全国首倡“青春之语文”教学理念。著有《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教育与幸福生活》等。现任人大附中语文教师。

诗意地创新孕育青春之语文

我初上讲台时是1992年。那时中国语文教学的大反思还刚刚拉开序幕,中学课堂还比较沉寂。师专毕业在一所乡镇中学任教的我,并没有任何教学理念的支撑,只是凭着一种直觉,不甘心于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不满足于亦步亦趋面对应试。我沉迷于课堂上不期而遇的一种美:那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倾情交流而形成的神思飞扬鲜花烂漫。我不相信这种美于我仅仅是邂逅。于是探寻这种美成了我最初的并不明晰的努力方向。

那是一段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时光:我兴致盎然地不断打破语文课常规的授课状态,而总以新颖的构思,勇敢的尝试让学生被语文课堂深深吸引而欲罢不能。

例如,在上蒲松龄的《狼》的时候,我以两幅错误的“屠夫杀狼图”,让学生辨图改错,使文言文的学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在上《驿路梨花》的时候,我以问号中的小茅屋提挈起了整堂课的速读比赛,课堂讨论便意趣横生精彩迭出;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我们竞选济南的形象代表;学习《中国石拱桥》则举行了桥梁设计师的竞标夺标„„

在十年以前,在山城重庆,这些上法确如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让我在一次又一次扣人心弦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了成功。

虽然现在我已经超越了这样的追求,但我仍将永远怀念当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至今认为,经历了这个阶段的青年教师是值得自豪的:因为惟有不安于平凡极富理想的心灵才催生得出一个又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创意。也许这些创意还显得幼稚和张扬,但是那种忘我地追求教学艺术的精神却会让每一个青年教师尽情地享受到语文教学的浪漫之美。

而且,这种美,不仅初步形成了我的职业信念,而且成为了一种力量,它促使我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更加广阔的天地去寻找和创造更加激动人心的美。

而使这种美得以明晰使我的追求得以进一步深化的是在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新学习”课题试验之后。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学习”是一面高高飘摇的旗帜。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课程改革突破传统走向卓越的重要途径,创新学习从一开始就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在对其理论的学习中,我渐渐意识到我以前“争取把每一堂课上出新意”的追求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创新学习的动机,但这毕竟只是对创新学习的一个很小的切入。如果没有认识到创新学习的深层意义,就不能打开思路,让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创新真正接轨,从而全方位提升创新的品味,实现创新的终极目标。参与创新学习的课题试验,在两个方面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课题的研究让我把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不断推向深入

作为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育和创新学习的理论,我对语文创新学习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

我认为创新的课堂是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课堂。这种语文课打破了传统的授课状态,不走寻常路,而是总以新颖的构思,大胆的尝试带给学生惊喜,让语文学习在一种愉悦活泼的状态中进行,让学生被语文课堂深深吸引从而欲罢不能。这种创新,来源于教师对语文和对生活的热爱,它是教师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元素的巧妙应用,她实质上是生命激情的一种表达,她来自于一种信念:我要把我的语文课上得与众不同,上得充满瑰丽的想象与青春的激情。

这一层次的创新语文课的优点是热情活泼,丰富多彩,课堂时尚极富动感,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易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但是,这种课的弱点也是明显的:一是教学有过于活动化的倾向,极易造成对语言文字的架空。二是创新的形式也很有限,不外乎是画、演、辩、情景教学等等。随着学生心智的逐渐成熟这些形式的魅力也将渐减,因为学生对语文的热情不能仅仅寄托在感性的形式上。

青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提出如此追问:如何让学生既能享受到显性的语文之美,又能享受到隐性的语文之美呢?这时候,淡化形式,回归语言本质会成为青年教师必然的自觉的追求。

第二个层次:在灵活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创新。

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语文课,应该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凸现语文课堂的本色,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内力”。

这也就是说,语文课必须要遵循从语言开始,最后再回到语言文字的原则。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兴趣激发都应该以语言为基础。语文课要拒绝被异化为政治课、故事课、活动课、常识课。不管老师讲得多么有声有色,不管学生的发言多么踊跃积极,不管讨论如何紧张激烈,如果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方面收获不大,这样的语文课的繁荣就仅仅只是“虚假繁荣”罢了。

对语文而言,较高层次的创新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语文课上解读语言时“昏昏欲睡”的局面。

那么如何“创新”呢?我认为:老师先要对文字有独到的感悟和发现,尽可能地要能为学生寻找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搭建一个富有匠心的语言领悟的平台,供学生曲径通幽。总之,老师要以语言解篇章,以语言绘形象,以语言激情感,以语言开智慧。

这种课堂创新,首先来自于教师自己对语言的充满创新的感悟。这个过程是教师自我修炼基本功的过程。文本就像是大海,老师真的就像海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要想捡到珍珠,必须要有阅尽沧海的勇气。但是这又并不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只要我们善于钻研,善于积累,你就会发觉自己对语言的感觉越来越敏锐独到。

第三个层次:在真诚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

第二层次创新的优点是语文课回归了本源,有了浓厚的语文味儿,语文学习有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其缺点是教师之悟在前,学生之悟在后,教师带路,学生走路。课堂的起点是教师预设的,整个课堂教学实质上还是由教师生成的。表面上是“导”,其内核还是“套”。

这种现象促使我重新思考了“循循善诱”这个词语。在多数人的词典中,“循循善诱”从来都是一个褒义词,但是,课堂上高度控制的导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单向思维的死胡同,难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和意识。老师那“不无启发”的循循善诱,往往反而会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思想”,成为了“课堂杀手”。创新还应该有更高的境界。这更高的境界就是在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

这一类创新语文课的共同点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初始对话一定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之前。教师不给学生以有意暗示,让学生的独立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并以此生成问题生成课堂,教师再由此参与教学,帮助学生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较高目标。

在这样的创新教学中,推进课堂进程的原动力是学生的认知,教师只是课堂讨论的首席。教师和学生彼此独立而又追求和谐。

在这样的创新课堂上,教师智慧和学生智慧进行着交锋、碰撞、融合与升华。教师是否具有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是否善于对教材进行反思,是否真正地具有平等意识,是否在不断地反省中彻底告别“思想霸权主义”,把切实地研究帮助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将决定创新学习的质量。

当然,这三个创新的层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渗透的。总之:教学形式的灵活,语言品味的灵动,学情应变的灵敏三方面的合力,就共同形成了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魅力。

二、课题的研究让我对语文创新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

在不断地思考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创新学习,绝不仅仅只是上好几堂课,搞出几次标新立异的课外活动,更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一些创新的点缀,我们只有站在“创新学习”创造“创新之人”的角度上进行认识,才会真正深入创新的内核,把握创新的内涵。

创新学习不是一种技巧,它是一种追求卓越教育的理想。它与和谐教育、愉快教育、主体性教育、成功教育、个性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等在实质上是密切相关的。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几种创造的方法,而是通过对个性的深度尊重,全力开发师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师生的创新人格,促进师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让教学进入以人为本、弘扬人性的至高境界。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的目光便得以穿破单篇教学新颖化的狭隘范畴,我开始尝试着以俯瞰的姿态思考整个语文教学,思考语文教学中人的发展的问题。

我高度关注着在课题改革试验中教师、学生的精神变化:

(一).语文的创新,致力于语文教师青春活力的保持。

语文天生浪漫!语文的创新是诗意的创新。经历了创新学习的语文教师更能够内化语文的精髓?走进创新的语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比任何学科都更为激动人心的生命画卷:我们看到良好的人生态度和艺术化的生活方式造就的那么多自我关怀和关怀他人的强健灵魂,造就的那么多从容优游、专注好奇、情趣丰富的生活艺术家,造就的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价值判断能力的公民,造就的不忧不惧、乐观大度的自足的君子,造就的能够把握自我、超越自我进而改造环境的现代人。这,才是有着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的形象。日日洗礼于语文的语文教师,更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成为这样的一种人:他博览群书,学识广博;他人性丰满,精神强健;他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在他看来,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同时都保持人性的纯真和完满。创新于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一道进入高尚生活保持青春活力的“不二法门”。

(二).语文的创新,致力于学生青春热情的激发。

青春生命的内部本就涌动着一股不可扼止的强烈的自我感,一股主宰自己的思想、意志、情感并趋向完全实现自我的生命冲动。创新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这生命之潮不息地涌动,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弦律。语文的创新学习赠以学生的第一份礼物是:她比任何学科都能更加迅速更加真诚地回到教育学的原点:尊重人、关怀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人性在创新的课堂上得到保护和释放。

创新的语文教师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和独特新颖的教学视角创造出的创新课堂也必定创造出青春之学生。在这个绽放着民主、开放、激情的创新花园里,学生的心灵将得到抚慰,学生的心智将被解放,学生的个性将被发扬,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一定会焕发出一种活泼泼的生命活力,经历了创新语文学习的学生一定更有能力凭借语文的浮力而畅游青春的无边海洋。

语文的创新学习,创造出了青春的课堂,这青春的课堂又孕育出了青春的教师和青春的学生。我称这在创新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为青春之语文。

青春之美,美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在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美在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美在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春语文的课堂,应该襟怀坦荡灵感迸发,应该自然天成激情洋溢。青春的语文课堂,教师将在其间获得专业发展的满足和事业成功的自豪,学生将在其中赢得思想开放的辉煌和青春成长的欢畅。

青春之语文,是坚定地将师生的语文学习生涯规划为生命状态中最精华的部分,通过对语文化生活的情趣关注,使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得到同步开拓升华。这种对生命青春本质化的体验与生成将不断铸造与时俱进的灵魂,让语文教育焕发青春活力,并无限延伸学生与教师的青春期。

这种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在创新学习的实践中生成的,以建构师生成长的最佳人文环境、提升师生生命素质为目的的教学观。她是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青春之语文,是恪守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之信条!——青春之语文,是坚信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青春之语文,是矢志满头飞雪而童心不泯,是让生活永远荡漾着童真童趣的欢乐!——青春之语文,是崇尚“张扬”,力践“聪动”,是舞真善美之彩练,是蹈春之声的圆舞!——青春之语文,是铅华洗净后以秋水望穿的心情守望文学,拣拾文字。

——青春之语文,是激情不灭的梦想,坎坷岁月里的干将莫邪,平凡人生里脚踏实地的浪漫。——青春之语文,是爱之始,是爱之终,是爱之无悔!

唯愿:在创新学习的大潮中,以青春之心灵,携青春之少年,唱青春之语文。

活在语文课中

王 君

在许多时候,我发觉自己是一个工作和生活不能完全分开的人。

朋友说,这不是最好的状态。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但是,作教师的日子越久,我越发觉自己好像是生活在工作中。其突出表现为:每一天的语文课“严重”地影响着甚至支配着我的心情,夸张一些说,是影响着我的生存状态。

如果今天的课有意思,我就会感觉生活是阳光明媚的。反之,如果今天的语文课比较失败,那么,我就会觉得生活是必须及时调整改善的。每一天的语文课的质量,成了衡量我生活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

我并非一个工作狂。除了喜欢上语文课,我还痴迷很多其他事情:我喜欢体育锻炼,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长跑;我喜欢时装,学生们还曾经专门研究过“昭君”牌服装;我爱好交谊舞,碰上好搭档也能臭美几下子;我喜欢写作,总乐此不彼地像打扮自己一样涂抹与教学有关或者无关的文字„„但是,这些爱好给予我的乐趣,似乎都不如上了一节好课那样纯粹和持久。我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告别讲台了,我还能在哪里去寻找像上好一节语文课那样稳定简单可持续的快乐之源。

细细想想,我对语文课的依赖似乎也来得很正常。

我在重庆綦江这个小县城平民聚居的一条街上长大,父母都是破产小厂的工人。家庭背景让我们这帮孩子少有热爱学习的。但我还算幸运——看小说讲故事等爱好使我的语文成绩还算不错。但我绝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虽然我铆足了劲儿认真地学,但数理化还是只能学得平平。中学时代几乎方方面面都乏善可陈的丑小鸭一般的我,在进入了中文系之后,在作了语文老师之后,却突然全身充满了破蛹为蝶的勇气和力量。

毫不夸张地说,是语文课,把我引领进了生活的大门并且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平凡女孩儿生命的尊严和快乐。

这种尊严和快乐的获得是从一堂堂的公开课开始的。朋友们戏称我为“赛课专业户”、“得奖专业户”、“公开课专业户”。有一段时间,在舆论的左右下,我也反思过怀疑过公开课的价值。时至今日,当我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护送着更青春的同仁们走上公开课的讲台时,我依旧常常百感交集。因为,我已有足够的自信这样为公开课定位了:它们让你在不知觉中签署了自己的教学生命的一份“质量保证书”。如果你曾经登上过教学艺术的高峰,曾经享受过教学艺术的高峰体验,那么,你的追求就会恒久地定位于高峰。在公开课上,你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成就你追求卓越的习惯,这习惯会使你终身孜孜不倦、兴趣盎然地去追求“家常课”的厚重和精彩,于是,你也就有了成就自己人生的厚重与精彩的更大空间。对教师而言,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人创造了课,课也完善着人!上课,从优秀的公开课到厚重的家常课,于我自己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素养、学识、经历的磨练、砥砺及至关重要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的青春,变成了一堂堂活色生香的语文课;而一堂堂活色生香的语文课,也演绎见证了我多彩灵动的青春。语文课上的一问一答,一颦一笑,真诚互动,在我不算太短的人生旅程中,铺筑的都是纯净华美庄严肃穆的生命的红地毯。

正是这无数节难忘的语文课,催生出了我的“青春语文”的教学理念。

提出“青春语文”,来源于我对现实语文教学状况的切肤之痛。语文是最应该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科,中学生更理所当然是青春的代名词,语文教师作为语文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理应更加生活得富有诗意和更充盈激情。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恰恰相反。在应试教育的重轭下,语文教学很难借助新课改的春风实现真正的突围。本该青春的语文已然暮气沉沉,最应青春的学生却老态龙钟。而语文教师,更是成为了教师中的弱势群体,没有发言权,难有行动力,心灵额头白发苍苍。

语文教学呼唤活力!莘莘学子呼唤青春!

我的青春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生命力、激活师生语文生活感受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一种生命如新的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教育人生饱满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奠基。“青春语文”教育思想,基础是“生存”,特色是“诗意”;核心是“生命”,本质是张扬青春与生命的活力;其价值是“生长”,其追求是“朝气蓬勃”和“可持续发展”。总之,“青春语文”以重构健康蓬勃的生命状态为目的,以青春的标尺青春的实践重建师生的语文生活,让语文课程成为师生共同享受青春活力,完成青春状态体验,实现青春生命价值的过程。“青春之语文”立志熔铸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灵魂并成就永远不竭创新的幸福人生,让语文教育焕发青春活力,延长学生与教师的青春期,为学生的幸福奠基。

青春之语文的理念提出之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不舍的追求中,我先后被评为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班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并在2007年被评为重庆市最年轻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我先后获得国家级、市级一等奖以上表彰四十多项。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60多篇,9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了《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教育与幸福生活》、《王君讲语文》三本专著。应邀在香港、新加坡、北京、深圳等地讲学三十多场。成为《语文教学通讯》、《教育文摘周报》、《语文建设》等多家报刊封面人物、头版人物、专栏人物。

直到今日,每天清晨到来的时候,我依旧热切地期盼着在语文课上与青春热情相拥;而每个深夜,我也仍然习惯性地为当天语文课中的某个成功或者失败的细节击节感叹辗转难眠。那一堂一堂的青春的语文课,早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沉淀为我坚定的信仰和生命的信念。那一个一个和语文课有关的故事,也开掘了我的人生智慧,铸炼了我的生命品格,使我成为了一个无怨无悔地“活”在语文课中的人。岁月匆忙,时光流转,我相信我的语文课将会比我的生命更加长久。它们像那行一望无际的忠贞的行道树,繁茂着我的工作和生活,成为我教学的注脚和我生命的主题。

王君青春语文教学创新四层次的意义 10月11日有幸聆听了重庆市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报告《我的青春语文观――我的语文教学探索之路》。报告中,王老师讲述了十几年来的语文探索经历,详细阐述了自己语文教学创新的四个层次。

王老师语文教学创新的四个层次是这样的:

1、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

2、在灵活扎实的语文味中创新。

3、在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

4、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和健全语文学习制度中创新。从她讲述的内容中,我窥探出,这所谓四层次,其实包含着她走过的语文教学的四个阶段。一是对教材钻研的课堂设计阶段,二是以语文训练为主的导学阶段,三是学生为主体的以学论教阶段,四是建立语文学习规范的自主学习阶段。这四个阶段,就是王老师探索语文教学的主要思想历程。

王老师第一个阶段的重点在教材钻研上。她总是在对教材深入细致研读的基础上,着力于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么寻找到巧妙的突破口,要么设计出新奇的板书,要么思考出富有创意的处理方式。如《沁园春雪》根据理解设计诗词TV,《题湖阴先生壁》把湖阴先生家的情景画出来,《苏州园林》四张园林图片四个导游解说,《木兰辞》设计木兰明星档案,《俭以养德》填充“靶子图”,《珍珠鸟》设计小鸟宝贝成长日记、人鸟对话,《济南的冬天》你选谁当济南的形象代表,《羚羊木雕》请你给同情的对象写一封信,《石壕吏》课本剧改编和表演,《落棋有声》辩论“如果你是厂长,你选谁当车间主任”,《中国石拱桥》作石拱桥的设计师重现赵州桥卢沟桥的形象„„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青年教师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这个过程王老师经历了整整五年时间。对教材的研读,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基本功。没有对教材的钻研,就没有对教材的处理,教材钻研得越深,教材的处理就会越浅易,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教师如果不经过这样一番历练,不能养成深入研读文本的习惯,那么他的教学之路必然是浅薄而空虚的。

王老师的第二个阶段重点是放在学生学习的引导上。如果说前一阶段王老师更着眼于从篇章的角度去设计教学,那么这个阶段则更加重视文本,重视语言的深层挖掘。她遵循陈钟梁老师的话“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开始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凸现语文课堂的本色,引导学生苦练语言“内力”。

为此,她总是从文本内核中去寻找能牵一发动全身的词句,引导学生沿着语言去探求文本的真意。如她抓一“痴”字教学《湖心亭看雪》,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选择一些虚词、标点符号等文本元素强化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完成对语言的品味,等等等等。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的回归阶段。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语言各元素的探究,走入文本。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走过的阶段。没有经历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师,不能叫真正的语文教师,最多只能算个假洋鬼子。在每年的教师应聘过程中,这样的假洋鬼子还多着呢。

王老师的第三个阶段重点已经由教师的导走向了学生的学。她开始反思自己导学的利弊:“在多数人的词典中,循循善诱从来都是一个褒义词,但是,课堂上高度控制的导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单向思维的死胡同,难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和意识。老师那不无启发的循循善诱,往往反而会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思想,成为了课堂杀手。”

于是,她走上了以学论教的道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初始对话一定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之前。教师不给学生以有意暗示,让学生的独立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再由此帮助学生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推进课堂进程的原动力是学生的认知,教师只是课堂讨论的首席。教师和学生彼此独立而又追求和谐。”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依循常规,而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

这是一个思想突变的阶段,由教师主体走向学生主体,这个思想过程容易,但要转变为教学行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不少教师也认识到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这之中,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当我们许多的老师仍然停留在思想层面的时候,王老师已经在行动上走出了很远。

王老师的第四个阶段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规范,使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王老师是这样阐述的:“语文的最佳状态是: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的序列,摸索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规律,使语文学习从零敲碎打似的单项突破走向整合性、制度性、自主性。具体做法是:着力建设一个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制度,让玄妙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让以前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语文学习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上运行,使学生学得到还看得到,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自己必需做什么心中有数。让班级的学习秩序化、规范化、规律化。明确了宏观和微观的学习制度,就有可能使班级的语文学习逐步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让语文的教与学既生机盎然,又脚踏实地。” 为了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为了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王老师在班上建立了许多语文学习的制度,如日记制度,日记评讲制度,作文互批互改制度,错别字整理和修改制度,课前演讲制度,班级图书馆不闭馆制度,读书汇报制度,清晨积累制度,积累考试制度,五分钟微型课制度,班级“百家讲坛”制度,口语考试制度,班级生活语文化制度,专题活动写作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去规范学生语文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把这些语文学习行为变成一种日常习惯。

当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当学生的语文学习渗透到他们的生命里去了,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它的最终目的。这,应该说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这,就是王君老师青春语文教学创新四层次的全部意义所在。

写在王君老师教学观摩课及讲座后的话

2009-03-07 09:19:59| 分类: 闲话随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王君老师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迷,却不如她上课“于勒之迷”易解:一个喜欢“臭美”的青春靓丽的红粉佳人怎么会耐得住世事的纷扰而如此专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个有着8岁小孩的母亲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潜心学术研究;一个看上去与我等无二的脑袋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古里精怪却又让人叹为观止的奇思妙想;一个如此年青的女教师怎么会受到我国众多语文核心期刊的青睐,会在同一个月在多个刊物上出现同样一个“王君”……带着众多的迷,我千辛万苦终于把她挖了出来,还挖到了我们广州上课讲学!如果大家还不清楚,看看她的《王君讲语文》,看看她的“青春之语文——王君教育博客”,看看她的《昭君永远18岁》,看看她的《美丽从三十五岁开始》,看看她的…………

王君老师外号昭君,很多朋友也叫她“昭君”,但我总觉得昭君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所以我并不喜欢叫王君为昭君,昭君是北去的,王君是南来的,所以我希望王君老师的广州之行能给她留下美好的回忆。

王君老师提倡的是“青春语文”,我们看到的王君老师也是青春的,我理解的“青春语文”其实就是“常教常新”,很多人说上语文课有三种境界:一曰“无我”之境,二曰“有我”之境,三曰“文中有我,我中有文”之境,我想王君老师就完全融入了她的语文世界,建立了她的一个语文精神家园,寻找到了她的语文乐土。

王君老师是渊博的,渊博得有些超出她的年龄的承载;王君老师是睿智的,睿智得有些让人怀疑她的真实的阅历;王君老师是勤奋的,勤奋得让人探秘经常熬夜的人竟然能保持如此靓丽的窍门;王君老师是青春的,青春得让我们坚信她的“青春语文”必将有旺盛的生命力!但王君老师又是平常的,平常就如日常见到的普通江南女子无异,只是这平常下涌动的是她对语文教育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

来广州前五天,王君老师就重感冒了,已是连续打了五天吊针。3月6日5:30送王君老师到花都后,又陪王君老师到花都区中医院看医生,可怜的王老师又被打了三瓶的吊针(花都区中医院的医生也是真黑,看到有“帅哥”在旁边买单,一下子开了200多元的药!真是晕死偶了!只是王君老师的坚持,偶没有买成单!),在吊针的过程中,可怜的王老师竟然睡着了,睡得那么可爱!那么惹人怜爱!为了不打扰她,就悄悄的离开了,招呼也没有打一个!

3月6日晚7:30回到家很困,竟然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晚饭也没有吃,睡到10点多,被冻醒,凉也没有冲,再睡到凌晨3点,醒了,冲个凉,点上一支烟,整理了王君老师的材料,发给老师们。想到她还要在花都的邝维煜中学站一天,早上发了个短信给王君:天冷!穿多件衣服,青春是要展示,但也要保持青春的温度!回信竟然是:向明是个好兄弟!释然,很多朋友这样说过我,但女子,王君是第一个!

个人不太喜欢现在的继续教育模式,于是就想自己如果有机会弄继续教育的话,决不能自娱自乐,自我陶醉,决不能让老师们骂娘,一定要让老师们有所得,否则就干脆不要搞!从大家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本次活动还是可以自我表扬一下的,还有不少老师还专门发了短信给我,说是在白云区是“空前绝后的成功”……偶是希望空前,但不想它绝后,能为大家做点实事,虽然偶是辛苦了点,但也值了!

我不想从理论的角度去评论王君老师的课,也不能去对“名师”评头品足,只是个人认为王老师的第一堂课《我的叔叔于勒》还是不错的,虽然里面有程红兵老师的影子,但也有她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跳出了条条框框的束缚,跳出了传统的影子;第二堂作文课基本上没有唤起学生的“悲悯”,收场也是草草,想想也是:广外外校的学生们哪里会有对艰辛生活深刻的体验!看来是选题出现了问题,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估计不

足!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尽心尽力的人,但和王君老师相比还是差了很远很远,繁杂的琐事让我不能有时间去思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世俗的纷扰又让日程表上的计划一次次落空,实是惭愧!

没有听到下午王君老师“青春语文观”讲座的“去向不明”的白云区的少数老师们,我只能对你说“遗憾”!我不想评价任何一个人,只是觉得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比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在自己的事业发展上会走得更远!当然我不能强求每一个老师都去主动的学习,只是觉得你抛弃了你的职业,你的职业也会抛弃你!对别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向坚守到最后的老师们致敬!

最后祝我区的女教师们节日愉快!

第五篇:英语教研室学术讲座心得体会3

英语教研室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1.讲座时间:2013年12月26日16:00-17:00 2.讲座地点:机械楼406 3.主讲人:

4.主讲内容:高校科研创新与制度保障,如何在各类基金课题申报中取得成功?以及教育科研常用方法。

5.心得体会:

在本次的讲座中,刘伟香老师就她在网络培训班所学到的精华知识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在讲座中,她重点介绍了高校科研创新与制度保障,如何在各类基金课题申报中取得成功?以及教育科研常用方法。

通过本次的讲座,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中普通的一员,我们认识到了在新环境背景下,作为一名专职教师加强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让我对科研工作本生的性质与具体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科研课题是指为了解决一个相对独立而单一的问题所确定的研究与实验发展工作。它包括课题名称(选题)、立项依据(科学意义)、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结果和工作基础等。

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选题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1、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要,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的基础性研究。

2、瞄准科学前沿重大问题,体现学科交叉、综合,探索科学基本规律的基础性研究。

3、发挥我国的优势与特色,体现我国自然、地理与人文资源特点,能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性研究。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研究方法的使用。根据要达到的研究目标或完成的研究内容的需要决定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法,此处片面追求高、精、尖效果并不一定好!研究方法的选取,在预期结果一致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成熟、简单的技术方法来完成研究工作。如果有需要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些技术方法,一定要重点说明。

研究方法上要注意科学合理性,如对象设置、例数、统计分析方法等。

与高新技术结合的项目受到关注,但并不一定是指单纯的一些高精尖仪器的检测手段,主要指跨专业的结合。

通过本次的培训,本人意识到了高校青年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

起步要早,必须坚持不懈,长期积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关系,做到教学科研相长,了解和掌握科技政策和科技信息,把握政府和市场需求,大胆创新,以创新思维弥补基础不足的劣势,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尽早进入圈子,得到同行认可。科研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要积极地跟别人合作,做到要不畏艰辛和失败,勇于付出,不被一时困难吓倒。

下载西峡教研室书记王君殿讲座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峡教研室书记王君殿讲座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