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
@ 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作者是 朝代 中国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爱莲说》出自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二、写作背景: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三、词语总结: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一词多意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远: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2、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五、文章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本文通过对莲花的描绘,托物言志,(1)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2)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莲、菊、牡丹各象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莲 菊 牡丹
六、写作手法:
1、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2、对比——作用: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深化了主题,突出了中心。
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恰好表达的相反的
七、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章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2、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予独爱莲”的原因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的作用?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开头的“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能做到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九、试题举例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对比烘托突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对比衬托。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借物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6.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本文将花的形象比喻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喻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喻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喻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喻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通过对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1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15.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16.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 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17.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答: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19.“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五、三、词语:
1、可:值得 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写出《饮酒》诗里体现陶渊明爱菊的诗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甚:特别,十分。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
清涟:。涟:。妖:。通:。直:立。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wàn),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枝:名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益:。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植:。
亵(xiâ)玩焉:玩弄。亵:。隐逸(yi):。者:。
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菊之爱:。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予:
宜乎: 宜是应当的意思,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相关链接 莲花——君子 莲花小记
中文名: 莲花、荷花 学名:Nelumbo nucifera 英文名:Lotus flower(Hindu Lotus)别名: 荷花、芙蕖、水芝、泽芝、水华、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等 类别:浮水植物
第二篇:爱莲说知识点总结(模版)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
三、《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朝 哲学 家 周敦颐。“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
四、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并说说从中你可以看出 “莲”的哪些美好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端庄 中通外直――正直、豁达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资质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高洁
★
五、写莲正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写牡丹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六、主旨:借莲花形象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意像世人一样追求功名富贵,要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莲,花之君子者也)
★
七、理解默写:
(1)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_。
(3)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4)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香远益清_。(7)概括本文主旨句的是:_莲,花之君子者也。
(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⑼概括本文主旨句的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繁,多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独:只;自:从;甚:众、多; 翻译: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却(可是,但是);
染:被污染。翻译:我则唯独喜爱莲——(我喜欢)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
原文: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
翻译:经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娇媚,原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生枝蔓;不枝:不长枝节。
翻译:它的茎梗里面通透,外形挺直,不过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原文: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越发,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
翻译:香气远播,越发清新,笔直洁净地站在那里,原文: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焉:助词;
翻译: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认为,以为。隐逸:隐世避居;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原文: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人格高尚的人; 翻译: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原文: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
翻译:啊!对于菊花的钟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原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应当;众:多;
翻译:对于莲的钟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钟爱,自然人数就很多了。
四、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可爱者甚蕃:
繁,多
(2)亭亭净植:
树立(3)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庄重
(4)香远益清:
越发,更加
(5)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6)而不染:被污染(7)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8)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9)不可亵玩焉:亵玩:玩弄。
(10)陶后鲜有闻:(鲜:少)(闻:听说)
(11)宜乎众矣:(宜:应当)(12)出淤泥而不染:
不被沾染
(13)陶后鲜有闻: 少
(14)同予者何人?:
我(15)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16)自李唐来:
从
(17)世人盛爱牡丹:
众、多五、一词多义:
1、之(1)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3)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4)何陋之有:
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2、可(1)可爱者甚蕃:
值得;(2)可远观:
可以;
3、鲜(1)陶后鲜有闻:
少;(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艳;
4、远(1)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2)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副词,远远的;
五、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亭亭净植
立
栽种
六、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
七、判断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也”表判断)
八、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九、用原文语句回答:
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
1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0、“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十、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
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4、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5、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
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句表达了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9、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10、“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12、“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1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14、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5、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6、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7、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8、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9、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思想感情。
20、文章中“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这些具体特征代表了莲花的哪些可贵品质?
“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这些特征代表莲花的可贵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21、细细揣摩“菊之爱”有两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如赞成两种都有道理。自圆其说即可。)
作者的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2、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你能具体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吗?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的句式分别是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哪些? 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24、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
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花中此物似西施。
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
2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6、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莲,所言的的志是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7、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衬托,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莲的高洁品质,本文写“莲”的品质,用菊花作正面映衬,用牡丹作反面映衬。
28、《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29、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十一、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5、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7、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成隐士,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莲花比喻成君子。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达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10、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2、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3)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王昌龄)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差chāi使簌sù蹒跚pánshān
颓tuí唐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藉晶莹妥帖
琐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典质:典当、抵押出去。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失业在家。
勾留:短时间停留。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触目伤怀:看到心里感到悲伤。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
结
www.5y
kj.co
m
一、疏通文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字音字形
便要还家();豁();髫();诣();骥();郡();阡陌()();俨然()
三、文学常识
a)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又名_____,字________,谥号_______,因此后世人称他为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时著名的________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桃花源诗》《归去来兮辞》还有我们学过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一句流传较广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体--------记:作为一种文体,又可以有游记和碑记的分别。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如
、、碑记虽也是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但它与游记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四、四、字词小结
(1).古今异义词:
_____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味道)新鲜
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交通运输
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_____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不管(连词)
_____
古义:
今义:这样
_____
古义:
今义:形容很像
______
古义:
今义:不充足,不满
___
古义:
今义:缘故,缘分
_____
古义:
今义:延长.延伸
_____
古义:
今义:口液
______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局外人
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似乎,好像
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乐观,畅快
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志气
(2).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_______
寻:寻向所志___________
屋舍俨然_______
寻病终
___________
志:处处志之________
向:寻向所志_____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__
眈眈相向对着
为:捕鱼为业_______
中:中无杂树___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______
晋太元中_______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_
之:忘路之远近________
渔人甚异之________
闻之,欣然规往__________
处处志之________
其:复前行,欲穷其林________
既出,得其船___________
(3)词类或用: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 复前行,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多义:
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寻:寻向做志/寻病终
志:处处志之/寻向做志
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_______________。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不充足,不满。
如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这样。
间隔——古义:__________。
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
问讯-----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询问
(6)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
(7)一义多词:作“全,都”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
作“沿着,顺着”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作“邀请”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作“告诉”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____
特殊句式
A.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问()所从来
(9)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的地方;造句:
____________:形容和悦而自得其乐或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造句:
____________: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造句:
____________: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造句:
除此外还有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理解性背默: 桃
花
源
得
名的原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桃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初进桃源的感受:__________ 写
桃
林
美
景的句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桃
源
人
热
情
好
客
句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五、课文分析、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
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
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
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三个五字词语概括内容,则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若用五个五字词语概括内容,则是___________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作客桃花源_____________
2、这样设计开头有什么作用?
3、第二节概括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平,安宁,生活幸福,勤劳。作者塑造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意图?
4、想象一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会告诉桃花源中的人那些事情?
5、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人物的?
原因:
时间:
人物:
0、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
”
生活情景:“
”
1、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2、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不复出”?
3、桃花源人与渔人交谈后,为什么“皆叹惋”?
4、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段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5、在本文中作者怎样描写了自己所向往的社会?。
6、作者描写的自己所向往的社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此____________的幸福美好社会。
7、本文主旨: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8、本文按照渔人行动的顺序,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内容丰富,详略得当。举例说明哪详哪略,仔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课文第②、③段详写了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作者把这一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加以详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理想的社会画卷。例如对环境的描写,写到的事物就有土地、屋舍、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之声等。再如对桃花源中人的描写,详写了他们对渔人的热情招待,特别是他们回答谈话的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第①、④、⑤段写得简略,因为是故事的开头、结尾,只和故事的传奇性有关。
9、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对这种社会理想应该怎样评价。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当时作者已隐居多年,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样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
六、课下练习题
(1)“黄发垂髫”分别指什么人?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分)
(2)用课文内容,巧对对联:1.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生灵涂炭战乱频繁
2.上联:忧民生痛苦下联: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渔人甚异之B.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
(3)、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①适:满足。②融然:满足的样子。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分)
①潜亦无所辞焉()
②未尝有喜愠之色()
8.文中哪些事例说明了陶潜“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用原句回答。(2分)
9.在《五柳先生传》中,哪句话与“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的意思相近?(2分)
www.5y
kj.co
m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疆域
人口
民族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4°N——53°N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我国领土四至: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N)——(南北纬度相差近50°,相距约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气候差异);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135°E)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东西经度相差60多度,相距约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时间差异)。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属于东海。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4、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纬度位置最高、最先看到日出的省是黑龙江省;跨纬度最广的省是海南省;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既临海又邻国的省区有2个:辽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最多的省云南省,被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是
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6、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7、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基数大。
8、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9、我国的平均人口分布以黑河和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10、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减少、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1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2、名族的分布:汉族分布最广,以东
部和中
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聚,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3、P17课本活动2: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
第二章自然环境
图114、图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I——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4000米
II——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III——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阶梯分界: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界为:1—昆仑山;2—祁连山;3—横断山脉
第二级与第三级分界为: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雪峰山
15、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A
:气候,有利于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
B:河流流向,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
C: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阶梯交界处,交通不便。
16、图2:主要地形区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
E青藏高原;
F内蒙古高原;
G黄土高原;
H塔里木盆地
17、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18、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受地势的影响),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19、图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E寒温带、D中温带、C暖温带、B亚热带、A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广州位于亚热带,北京位于暖温带。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亚热带生长柑橘、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中温带内农作物一般可以一年一熟。热带可以一年三熟。亚热带可以一年二至三熟。
冬季
夏季
风向
A东北风;B西北风(偏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偏南风)
源地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太平洋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来源:学科网ZXXK]
图320、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划分依据: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的划分:A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C
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来源:学科网]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1、图5: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以A大兴安岭—B阴山—C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22、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达一个月之久。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晴朗干旱。
23、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影响地区会出现短时间大幅度降温。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河流
24、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
25、内流湖基本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
26、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外流河以天然降水补给为主,在夏季形成汛期。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27、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28、黄河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1支流较多,2黄土高原土层疏松,3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人为原因),所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第一的河流。
6、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使下游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29、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措施是加强中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来源:Zxxk.Com]
30、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31、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最丰富的河段是源头—宜宾)
32、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1、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2、支流多,流域广,且各支流及源头同时入汛;3、河道弯曲,使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1、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围湖造田,湖泊减小,分洪蓄洪能力下降,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
第三章
自然资源
3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3、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34、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35、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6、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在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来源:学科网ZXXK]
37、“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38、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39、课本P73活动1:A、小鸟的悲哀:由于人类乱砍滥伐,林地越来越少,小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B、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草地越来越少。C、飞来的山峰:随着人口的增加,一些耕地变为建设用地。(乱占耕地)
40、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海洋水占97%。
41、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
特点
解决办法
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
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
兴建水库
:如三峡工程
42、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4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是3月22日至28日。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44、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陆运输及管道运输。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最机动灵活的是(公路运输)速度最快的是(航空运输)速度最慢的是(水陆运输)
45、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46、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
点
缺
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47、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结合教材88页图4.5)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广线(北京—广州);
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九线(北京—九龙)
北同蒲----太焦------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48、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49、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二、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51、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5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西藏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种植业: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东南;渔业: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53、农业的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
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甜菜、大豆、花生、棉花、玉米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油菜、棉花
5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教材96页
55、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56、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
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主导产业57、工业生产过程: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分类:重工业
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学工业、核工业等。
轻工业
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纺织、食品、皮革、造纸、钟表、家用电器等。
2、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比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地区
沪宁杭地区
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
大连、沈阳、鞍山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特色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8、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的光电产业基地所在地,其光电产业领先国际,被形象的称为“中国光谷”。
59、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提是:有雄厚的科技实力。
60、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
61、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6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
63.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64、沿海的四大经济核心区(四大工业基地)图。
A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B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