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返朴归简-也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3 01:3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返朴归简-也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返朴归简-也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返朴归简-也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返朴归简-也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新课程实践中出现的“弯曲”,把语文味丢了。语文课应以简为美,以学生为本位,多听听学生在课上说了些什么;注重语文的本体,强调文本本身,挖掘文本资源;以读为本,以读攻读,适时进行语文实践,让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关键词:删繁就简 固本 本色

说到简,许多人都会联想到简单,简朴、简约、简明等等这样的词汇,这类词语在现今时尚服饰的亮点、家居装饰的风格、汽车品牌的卖点更是频频出现„„似乎越来越炙手可热。如今,这类词语也当仁不让地进入了我们小学语文课堂。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教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朴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崔老师的话语可谓意味深长,用一句时髦的广告语来说是“简约而不简单”,道出了他对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追求。

笔者从中体会到崔老师提到的这个“简”是相对“复杂”而言的,复杂化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的教师盲目追求课文教学的“厚重”,一篇简单的文章硬是要从所谓的多方面来剖析,不考虑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面面俱到;用一个个精彩的课件来美化课堂,不考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致使课堂 “丰富”了,而学生脑中却模模糊糊、不知所云。当然,“简”也并不是单纯的简单,因为过于简单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肤浅,课堂容量小,缺乏思维的火花。这里的“简”说到底就是在教学中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删繁就简、以约驭博,深入浅出、以少胜多。

一、提炼主线----教学内容简约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清晰简捷的教学主线能贯通教学流程,缩短认识路径,其重要性自不言而喻。但,往往在上一堂课之前,许多教师想到的是这篇课文我哪里可以合作,哪里可以做个精美的课件,哪里可以演一演,寻找出彩的地方。这样致使整堂课像是切块的蛋糕组成的,单块品尝还有几份味道,组合起来发觉这位老师什么都想要,致使整堂课教学目标泛化。每篇课文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每个作品里往往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所以我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有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

优秀教师黄老师在设计《五月端阳》预案时,就安排了这样一条主线:走进“悲情五月”,感受人们心中那道永恒的凄美风景;走进“欢乐五月”,感受场景的热闹、人群的欢腾;走进“赛龙舟”的丰富内涵,回归文化的沃野。这条以“怀念一个人,传承中华魂”串起的主线,构成了文章的有机整体,创设了一种较为浓郁的文化磁场,为实现一种充满活力和灵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框架结构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简化

有了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接下来就是设计教学流程。以往,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喜欢环环相扣,因而大多数呈现出线型设计。教师只要按着设计流程一步步地往下走,到时候该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播放课件等等。这样一节课老师要记的东西很多,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活动得以开展的时间就相对大大减少。一节课仅四十分钟,如果思路不清晰,束缚太多,效率肯定不会高。要想提高效率,语文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力求简洁。所以我们不妨把教案设计 “简单”一些,“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框架结构的教学流程相似与框架结构的房子,可以让房子主人任意分隔房间和进行个性布局。在语文课上,框架结构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利用几个主要问题来贯穿课堂,腾出时间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实施点拨,驾驭课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现实状态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提出“你想和哪只兔子交朋友”这一教学假设,并据此拟定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大致框架和可选择的路径,形成“框架设计”。由“框架设计”所带来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因为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认识和认知中的问题流向不尽相同,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因此,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师预先难以预料的阅读情景和偶发事件,需要随时“节外生枝”和“现场处理”。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尽管多数小朋友说小白兔好,他向老山羊要种子,自己种白菜,爱劳动等等,但也有一些小朋友说喜欢小灰兔:“小灰免也是爱劳动的,老山羊来送白菜,小灰兔就去帮”;“小灰兔有礼貌,老山羊送给他白菜,他说‘谢谢你’”;“小灰兔不向老山羊要菜子,可能是他不知道用菜子是可以自己种白菜的。如果他知道,也一定会要菜子的”„„这种对课文鉴赏的多元性,并没有大错,教师尊重孩子的这种善良、宽容、富有同情心的美好感情。也只有在这种课堂中,教学环节简化,有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感受到学生 “超文本”阅读的现象。

三、读中感悟---教学方法简便

“删繁就简”,要做到这一点,语文课就必须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而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这是古人从实践中早已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从教这个角度来说,就是要着重抓好读的指导和引导。所谓指导,就是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读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所谓引导,就是要将学生对语文的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大量阅读课外书。书读得多了,作文也就写好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语文教学以读为“宗”,一切围绕“读”来进行的时候,语文教学就不会如有些人所感慨的“难于上青天”了。

当然,读也是有许多策略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读响语言文字外,还要“带问而读”“自主选读”“潜心默读”“层层深入地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赋予学生反复读的时间和空间,在形式各异的读中会文义、品情感,体现出了浓浓的语文味。汪潮教授就曾经指出:“朗读教学应体现层次性”。因此,笔者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时,设计了“初次朗读,感受鱼的数量、品种之多——欣赏各种鱼的图片,有感情朗读,感悟鱼的数不胜数——配乐朗读,感悟西沙群岛海底的美丽与神奇”这三个层次来进行朗读体验,进而让学生领略西沙群岛海底的美丽与富饶。

四、有效拓展-----固本⑴

固本,指固语文之本,即锁定语文特定的目标和任务,建立语文独特的地位和个性。有效拓展成了学习语文的固本之法,在拓展中把课文作为范文,进行读、写的练习;在教材难点处作适度拓展,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在文本的空白处或作者表达的简约处作适度拓展,既开拓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迭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春雨的色彩》一课时,课文中描写春雨淋到、洒到、滴到等几个动词都表达雨水落到植物上的,但细细琢磨这些动词之间又有差异,但对一年级孩子又不能做词语辨析。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练习,把课文的3—5自然段编成诗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诗歌中填一填动词,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个诗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复述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奇妙性和丰富性。然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说一说春雨淋到其他事物上时,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蜻蜓说:“不对,不对,春雨是蓝色的。你们瞧,春雨落下来,天空变蓝了。春雨洒在大海上,大海更蓝了。”

生:蝴蝶说:“不对,不对,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瞧,春雨淋在梨花上,梨花变白了。春雨洒在罗汉豆花上,罗汉豆花也变白了。”这样一个课堂拓展,使学生依托文本轻松仿说,得到语文实践的机会,在语文实践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样的一个以简为本的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做起来却艰难。它更要求教师不断提升和锻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只有教师对文本把握的准了,驾驭课堂的水平高了,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收益。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的内功修炼

和平县浰源镇黄田小学 黄秋暖

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敞开自己的心扉,这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却“深恶痛绝”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不少课文有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间,阅读中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想象语言情节。如《麻雀》一文,学生充分朗读后,心灵受到了极强的震撼,于是我适时的让学生揣摩文中“我”、“老麻雀”、“猎狗”的当时心理,选择其一写下来。一学生“我想:一只弱小的麻雀明知斗不过庞大的猎狗,可为了自己的幼儿,不惜生命飞了下来,母爱是多么伟大啊!我怎么能让自己做个冷血动物,袖手旁观呢?赶快叫回我的猎狗吧。”;一学生“老麻雀想:明知是死,我也要和这只狗拼上一拼!我是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死没什么遗憾的,那是作母亲无上的光荣啊!但愿我的孩子能犬口逃生啊!”合理性的推测,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趣字当头,重视写作灵性的启发和培植,在实践中求发展求提高。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集

个性飞扬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

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

前段时间,深圳南山区在我校举行了区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我近水楼台先得月,听了15节课。参赛的老师都是各校的佼佼者,他们沉稳的心理素质、漂亮的粉笔字、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灵活的课堂反馈、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人佩服不已。尤其是参赛课堂时时闪烁的人文光芒,更让我这个平日疏于学习的“老教师”羞愧难当。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匆匆》的文本对话)。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许多参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她)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或在黑板上写上“T”,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两相对比,真是令人汗颜!

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呀、运用多媒体呀,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就拿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这件事来说吧,这次赛课,每位教师方式都灵活多样。如杨淼文《四个太阳》:学生合作互查,开火 3

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展翅高飞 创造五彩天空

案例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吴文课程的提出市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第一,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他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让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知道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授受习得的传统学习方式,还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主题放在首要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也把教材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主角地位,教师是组织者。第三,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创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看到的与学到的运用到一起,更没有以前的超纲超标之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学生了解到的内容、知道的事情越来越丰富。

我上的这节课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火烧云》描写了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的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呢?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新教材需要全才的教师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说实话,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了的我,的确有点不适应。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健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几点就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搜寻信息 博览群书

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 5

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时,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语文兼顾 训练驾驭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三、左右逢源 多才多艺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的明白,说的清楚,看的透彻,写得生动,思的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在山的那边》和《童趣》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让学生直观;教《理想》时,我唱了一首《理想之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鲜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组织晚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四、情感交融 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五、多动脑筋 勇于创新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读。多开展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到语文世界去漫游,让他们去体验和感情语言的含义,让他们去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实际价值。

总而言之,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多才多艺的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刻骨铭心的体验

《小珊迪》是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九册中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它描写了英国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的悲惨故事,颂扬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由于作品时代离生甚远,学生不易体悟字里行间流露的辛酸苦难,也很难理解小珊迪难能可贵的心灵美德,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文理解教材真谛并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真情参与”是成功之道。

一、矛盾引路,全程察情

好奇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情感体验的一种动力,“矛盾”情景则能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兴趣能持续发展。导入时,教师创设情景,制造矛盾,确立研读专题,洞察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把握程度。情景创设可按如下方案进行:同学们,有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小珊迪〉〉这篇课文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小珊迪很“贫穷”,而有人说小珊迪很“富有”,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向学生点明:今天,咱们也来争论一番,认为小珊迪“贫穷”的要说出贫穷的理由,说他“富有”的也要找出富有的依据,根据自已对教材的理解,选一方面来研读。同时提出要求:(1)可独立思考,也可相互讨论,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2)有关研读结果能在书上找到的划出来,划不出来的简要地写在书上或笔记本上。让学生根据自已喜爱的学习方法展开研读。

教师利用这一对辐射教材全

“贫穷”和“富有”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存在着一种强烈的矛盾,程的矛盾,激起学生的好奇性和学文的冲动性,巧妙地引导学生投入到课文的研读之中,同时在研读的过程中又能洞察学生对教材情感的把握(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或两者皆有)。这一对矛盾不仅揭示了课文内容,还蕴含着教材内涵。以此为突破口出击课堂,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变局部解读为整体研读,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二、相机诱导,读中悟情

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课文则应“披文入情”,然而,入情并非易事,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并在教师的诱导中逐渐感悟字、词、句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心之诚,情之真。当剖析小珊迪的“贫穷”时,有学生会说:小珊迪为了卖掉火柴,填饱肚子,分别是“请”“请求”“乞求”着别人买他的火柴,这是因为穷的缘故啊!如若能将朗读入境、到位,则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小珊迪的贫穷,有利于激起学生深深的同情,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可以这样设计:投影出示小珊迪说的三句话:(1)“先生,请买盒火柴吧!”(2)“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3)“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抽生朗读,要求他们将感悟到的通过 朗读表达出来。之后,由学生点评:哪里读得深刻,哪里读得还不十分到位;同时鼓励点评者试一试。接着可按排学生分角色试读,表演读,引读,同时以悲哀、凄凉的音乐为背景衬托。教师用低沉而悲哀的语调、感人肺腑的语言喧染气氛,撩拨学生内在的情感,让作者的文情、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情有机地统一起来,产生共鸣。使学生的读发自内心,在读中真正体验到小珊迪当时急切而又诚恳的心情。读是否能悟到情,学生的语感是基础,教师的相机诱导是关键,这一环节教师抓住小珊迪的言行,运用多种方法,步步深入,读出了小珊迪的哀苦,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三、巧设训练,说中激情

读能悟情。然而,辅以精巧的训练,能使学生体悟之情更真切,更深入。在关节处设计训练,充分展示学生心灵自由的空间,让课堂教学闪烁着一个个生命的亮点。教学〈〈小珊迪〉〉,当有人说他很“富有”时,必然会谈到小珊迪在身受重伤时,还念念不忘欠人家的钱,8

并派小利比送去的事,为了让学生真情感受小珊迪那诚实、守信的品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自由默读小利比说的那段话,并出示拓展题:“我仿佛看到

听到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由发挥。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我”(那位先生)拿到小利比给的四个便士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这种说的训练,再加上教师的语言点拔,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小珊迪虽然在生活上是贫穷的,然而他诚实、守信,在精神上是富有。达到在训练中深入体验、激发情感的目的。

如果说诚实、守信使小珊迪变得富有,那么,善良使小珊迪变得更富有。此处的教学可以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分设训练项目。正面可让学生配乐读他临死前说的一段话,感受他的善良之心。侧面可问:“我”听了小珊迪的话会怎么说?同时出示句子比较: l 我会照顾小利比。l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l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让学生通过比较、揣摩,体会到:“我”虽然与小珊迪素不相识,然而之所以答应小珊迪会永远照顾小利比,是因为被他的诚实和善良打动,又一次让学生在训练中体悟到小珊迪真正的富有。

为了让学生的情感更真切、更深入,教师抓住训练点巧设训练,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更深入地激起了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小珊迪鸣不平,同时被小珊迪的诚实和善良深深打动,敬佩之心不由言表。

四、真心倾语,写中升情

在教学结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给小珊迪写心里话并进行交流,在心里话中融教材内容和自我感受于一体,进一步内化、升华情感,使学生的体验刻骨铭心。

写心里话,是学生心灵自由独白,融教材思想与自我感受于一炉,深化、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契机,将教学向纵深发展并推向高潮。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五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 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 11

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手段的运用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李 娜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童话《小松鼠找花生》、《小稻秧脱险记》《谁的本领大》、《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等,故事《吃墨水》、《大禹治水》、《公仪休拒收礼物》等;还有一些小说、神话、诗歌等。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因此阅读课堂表演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一、抓住课堂表演特点,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课文。

1、主体感受性:一般的表演活动是为客体对象服务的,演出是让观众欣赏、感受。但课堂表演不一样,它主要目的不是为“观众”(教师、学生)而演出,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以求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力的培养和审美情操。因此,我们在表演过程中,应提倡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欣赏和评议,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受到感受。

2、动态生成性:课堂表演不同其他表演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它的表演过程同时也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利用课堂表演的这种特点,我们把它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

例:《小稻秧脱险记》 ……

师:哪些同学愿意来演小稻秧?把这部分内容来表演一下?

(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自告奋勇,要当小稻秧。教师请他们走上讲台)师:大家说说这时候的小稻秧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生:可怜的小稻秧被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坏了,一时竟不知所措。生:小稻秧应该蜷缩成一团,哆哆嗦嗦地讲话。生:他们会讲:“这可怎么办呢?这可怎么办呢?”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在表演过程中要体现课文中这些词句的描写。

……

当然,除了表演前适当的点拨,我们还可以利用表演后的点评来突出课文内容的理解。

但是,我们不提倡一些教师执行公开课教学时,过分看重课堂表演的效果,而不惜在课前给几位学生认定表演角色,进行预排加工。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失去了表演的动态生成过程的教学作用,课堂表演成了追求形式主义的“作假”,实在有违课堂表演的根本目的。

3、灵活简约性:课堂表演是一种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真正舞台演出。所以主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意的感受。这就决定了它的灵活简约。如表演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片断、一篇课文;可以是个体表演、小组表演、全员表演;可以不化妆、不设布景、不穿角色服装;可以不背熟台词,边拿着课本边表演。

4、反复中提高: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表演可不是这样,它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中不断感悟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学生们可以演了评,评了再演,边评边演,适时恰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能以评促演,使表演在提高中趋于完善。

二、丰富课堂表演形式,让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演为“读”服务,我力求丰富课堂表演的形式,以让学生在不断的表演中,领悟其神,体悟其情,培养创新能力:

(一)单项表演。这种形式的表演没有情节,也没有多个角色,只是对课文某个词语意思的动作作诠释。如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时,其中有一段:“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学生在表演中抓住一“弯”、“贴”、“蹲”、“划”等动词,学生做了这些词语的动作,不仅区别了这些动作,而且对词义加深了理解,也大大增加了阅读课文的情趣。

(二)综合表演。这类形式的表演的部分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化的对话,大多是课文的一个片断或整篇课文。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心理、感官上的快活和满足。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我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进行课堂表演,在表演中体会骆驼的脚掌、14

眼毛、驼峰在沙漠中的用处。在多次的教学实践中得出,这种综合表演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健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这样的表演,能让学生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合作表演更能使学生准确体悟人物特点,展示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促进自我表现力的提高。每次完成创编之后,学生们按小组合作表演的兴致都很高,而且表演效果也很不错。

(四)群体表演。为了扩大表演的参与面,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设计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表演的教学环节。如教《笋牙儿》一文时,在朗读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一齐表演笋牙儿是怎样“向上,向上,再向上”的,学生从座位上根据课文字意慢慢站起,演出许多笋牙儿陆陆续续从地面冒出来的景象。这种群体表演,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热烈情绪,对调控课堂气氛起重要作用。

(五)模拟表演。有些课堂表演,不是直接表演课文情节,而是改变课文内容,模拟生活情境,再作间接的表演,如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教师模拟旅游活动,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教师给“导游”戴上一顶旅游帽,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导游”把课文改变成导游辞,指着投影屏幕上依次出现的景色,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还可以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问题,由“导游”解答。如果“导游”答不出,也可以请老师或能回答的同学作答。这样的课堂表演,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在内化课文语言的同时,根据表演的需要,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我们还可以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再组织演出的活动或课本剧比赛,它可以说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升华,以此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全身心地在阅读天地中遨游。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近段时间,从我校几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以教材为切入点,将课外文学作品欣赏引入课堂的做法,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的崭新面貌和蓬勃生机。鉴于小学生年龄的问题,虽然这种做法较为大胆且有所争议,但从培养学

生语感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还是值得推崇的。举例如下:

一年级下册《长歌行》一课的教学,教师在与学生谈到如何珍惜时间时结合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欣赏,让学生从平白浅显的语言文字里感悟到时间的脚步是何等的匆匆,欣赏到语言

文字对一去不复返的时间的描写之贴切,从而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我想》一课的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诗歌这种体裁的文学特性,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想象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浓缩,结合欣赏了本诗的原作及俞平伯、顾城两位诗人所写的《我想》,让学生明白诗歌中想象的事物与作者不同的心境、情绪、背景、经历

等等有关,而非胡思乱想;并学会怎样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是其思想的精髓。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认为,敏锐的语感总是和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指出:要“经常留心自己的语 言,经常观摩人家口头说的笔下写的语言,哪是好的对的,哪是不好的不对的,都仔细辨别,这样可以提高对 语言的敏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养成非常留心别人的用词造句的习惯。在张孝纯先生提及的三个课堂里,课堂上和课本里的语文学习的这“第一课堂”处于轴心地位,另外两个则是它的拓展和延伸。可见,教师要能够以课堂为轴心,把课堂变成一个思想交汇,思维活泼,师生共同探讨语言文学规律的天地,使学生通过对课本里的语言文学的感受体验进而回归到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语言文字的广泛运用,这种大语文教育观的树立无疑在培养学生语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师抓住文本的关键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是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那么,教师如果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则会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引发读者感悟的因素。而教材的感悟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辐射到与之相关的文学领域,学生的感悟便会如约而至。

二、有助于学生臣服于语文的魅力,构建更具广泛空间的教学流程

我们主张教师在拓展课堂,开放教学上下功夫,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积累认知经验,为课堂参与缩短认知差距;也有利于学生展示“埋藏在内心深处最富足的才华”,因为课堂外陌生的领域能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蕴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感等等都挖掘出来。那么在开放型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渠道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课本内的文学作品固然是精华,但如果仅把学生的眼光锁定在此同样会令学生感到贫匮而乏味,如果能将课内外的文学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会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领略到语言文学的无穷魅力,迈向更为广阔的感悟空间。这样,就为课堂教学构建了更具广泛空间的教学流程,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提高语感教学的效率。

三、有助于教师营造感悟的空间,学生形成浑厚的积淀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如果教师基于大语文教育观的出发点,敢于尝试将语文课内外的文学作品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那么学生首先在认知层面上所接受的信息要丰富得多,自然而然,感悟的空间也就要大得多。教师的敢于尝试实质上也就是在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学生从教师的引领中得到感悟,在文本阅读中寻找感悟,在交流与沟通中体验感悟,在反复训练中学习感悟,学会用语言表达感悟。由于教师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课堂上传递语言文字信息的渠道多了,体验语文学习的天地广阔了,语言文学功底浑厚了,学生更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这样,过去那种较为单调的纯语文课堂也变得丰富

多彩起来。

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感分析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语感分析,就是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或隐含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而不是作语言表面特征 的分析,如这是什么词性、什么句式,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等。”那么这个概念正好符合小学生语感培养的目的。教师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指导下,通常会更多地采取以下几种途径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

练。

1、抓住关键词。不作任何语 言表面特征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自然而然地感悟

出文字所描写的画面。

2、细细吟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细 细吟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把握了文章的 开头,就能感悟出全文的基调。同样,领悟了结尾的点睛之笔,则能把握全文的中心。

3、揣摩、了解作者的心境。让学生通过留意文本的不同 语言形式来领悟到话语的语

境意义,了解作者隐含的心理感受。

4、把握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来明白作者是要

启发我们去想些什么呢?

此外,还有诸如辩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揣摩语序的变异和超常搭配的;分析语言的空白处(包括 休止、省略、残缺等)的隐含意义的等等语感分析训练,教师长期坚持通过这些途径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自然会养成非常留心别人用词造句的习惯,对提高语感分析

能力大有裨益。

五、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独特语感的形成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里有一种期待,他们在等待惊喜,他们期待着老师带给他们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新发现、新体验的世界。这就使得语文教学必须要有个性,也只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才打开学生的心灵,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才能促进学生独特语感的形成。那么有着大语文教育观的教师比较容易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风格,因为他必须在自己的语感、文学素质、教学素质、思想境界、教学境界等方面胜人一筹,形成自己语文方面的特长,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使他的教学个性得到保证,才能使学生与语文之间发生的这种内在的交流更为深刻,更为流畅,更为完整。教师根底越深,上起课来才能如数家珍,轻松自如,把原本相对单纯的语文课堂演绎得更为丰腴生动。他们往往把语文课上得很简单,无须过多的环节,过多的招式,就是直接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魅,语文之妙,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语文之魅之妙的通道,实现教师语

感向学生的转移。

总之,只要能坚持不懈地贯彻“大语文教育”观于语感教学各环节之中,扩大学生视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积累,效果定会像韩愈所说的“根之茂者

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那样。基础一广,根底一深,无论是读书或是写作都能旁征博引,八面来风,何愁语感能力上不去!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改变学习方式 构建道德课堂

单位:新密市来集镇裴沟小学

姓名:魏秋凤

邮箱:peigouxiaoxue@126.com

电话:6315898

5改变学习方式 构建道德课堂

【内容摘要】如何改变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使语文课堂多一些动感、生气与活力,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呢?

【关键词】 表演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现在需要是具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人才。“新课程”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新理念。

那么,如何改变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使语文课堂多一些动感、生气与活力,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呢?

首先,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够为学生解疑、答疑,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料。其次,教师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凌驾于教材、课堂、学生。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几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

一、让学生当老师进课堂

很多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像我们班老师那

样的老师。老师这份工作对许多小学生来说是很崇高的、令人向往的,能够走上讲台上当小老师对许多学生有吸引力。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时可让小老师课前自己制作生字词卡片,课堂上由小老师来组织字词教学。小老师教的还有模有样,由读音、结构、识记方法到组词、造句等,小老师教得认真,其他同学也学得兴致盎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课堂既活跃了气氛,也锻炼了小学生的胆量。

二、“演员”进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课堂表演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课堂表演的形式有很多,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

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教师出示植物头饰,说:“同学们,大家上一节课学课文表现得可出色了,植物妈妈看到你们这么爱学习,都悄悄地来到了咱们的教室,瞧它们就在这里!等一会儿我们要来演一演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送孩子们去旅行的情景,现在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为了一个细节的至善至美,“导演们”争得面红耳赤,“演员们”不厌其烦地多次排练。在成果展示中,我又惊喜地看到学生卓越的才华。学生们自行布置了合理的场景,制作了精美的道具,准确地表达了人物的形象。还看到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表演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知识,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同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小画家进课堂

教材中某些文章写得很美,通过对文字的感悟,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就更美了。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引导:作者概括地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后,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去看岩石了。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岩石真奇呀!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画一画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取些有趣的名字吧。这样,学生学起来兴致盎然,既深化了课文的学习,又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四、小作家进课堂

写话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谈话:“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说天无边无际,大极了。青蛙不信,还说小鸟弄错了。那么,当青蛙跳出井口一看,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接着往下写„„

对教材内容可以续写、改写、缩写„„这样,课堂上学生不是收音机,而是创作者,说不定以后还有人会成为作家。

五、小记者进课堂

语文学科应从小对学生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文时,细读完课文,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就可以举行现场采访活动:一部分同学扮演课文描写的某个场所的人物,其余同学扮演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被采访的同学可自由说说自己的心情。还可

以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挑选采访对象,选择采访内容,如: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奥运会比赛项目?到若干年后,你觉得北京会有哪些变化?同学们又有哪些变化?均以采访报道的形式叙述了自己的体验,在认识人和事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交际能力。

六、环形座位

环形座位的好处很多,如很多课文中需要小组合作。这样很容易沟通,例如:在讲《老人与海鸥》一课,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情景和老人去世,海鸥送老人的情景,这两个场景都需要小组合作讨论,来找出有关的句子和相关的情景。环形座位给这样的情形带来了方便。

七:评价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受表扬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课堂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机构,每每在课堂上对小组或者个人课堂评价,兴趣很高,如:在每堂课,每个问题对小组或者个人评价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评价时,学生一般兴趣很高,对小组或者个人的得分很是重视并且很在意。特别是在评价后有礼物的,兴趣盎然,小孩的特点是幼稚,得高分那种高兴劲更能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个人素养。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展示、精彩表现、课堂检测、智慧值。在每一项评价时,学生兴趣很高。

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的开展,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激起了同学们对于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热爱,使他们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爱学”、“乐学”,同时,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也

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学生们很喜欢上这样的课,这也是我们以后继续探索、努力的方向。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返朴归简-也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返朴归简-也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7篇【篇一】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阅读为语文学习插上翅膀 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人类社会的灿烂文明,就是一个在学习,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不断进取......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激发兴趣,学习语文√湘教在线来源:时间:[2008-12-20 23:25:55] 进入论坛上面只是举了一些导入激趣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爱上写作 华阳九年制学校 韩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得不到激励,对事......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范文模版]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来源:互联网要点: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收藏 3 , !小学 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探 本学期, 我 担任了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二年级的学生好动,爱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李梓小学 : 黄 莎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现身为课改教师,深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