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突出主线
重点抓好学生写作训练 ——“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作指导课教学反思
凤山县中学
罗秋月
以事写人,是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与写作中似乎没有谁不熟悉。可真正教了,才发现它好似一项工程,繁琐而巨大,想把它教好让学生写好是这般艰难!诸多问题自己根本没搞明白,又怎能让学生明明白白。反思这节作文指导课,我在以下几个环节中需要反思,让今后的教学环节更能主次分明,主线突出,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准备过程之初,我所设定的目标诸如“抓住人物特征,突出个性特点”、“抓住特征写外貌”等,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人物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以具体事例等人物描写方法具体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但是在展开教学时发现学生的人物刻画的几种描写手法仍然粗浅、寡淡,为了描写方法缺乏感染力。我们学校教科处龙超革主任说为什么苛求一节课教会学生所有知识?我数度陷入迷茫,翻阅好多诸如此类的指导课范例资料,请教同行专家,可是浮现的难题越来越多,令我无所适从。课堂,是谁的课堂?学习,是谁的学习?目标,如何达成?高效,怎样实现?
后来,在我们语文备课组老师们的提议下,我终于摆正心态,不能仅以自己的认知来备课,应真正从学情出发,有序、有效展开教学。因而最终,我将选点再细化,将课堂目标定为从最基础的观察着手,课堂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让学生写出传神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还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环节,用时过多。为了让学生较快的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能,我采用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从回忆第二单元《小巷深处》等课文让学生说出对文章描写人物方法的感受,说说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及效果,让学生明确:通过母亲的外貌,体现了母亲为我吃尽苦头,饱受酷暑,对我爱得执着、深刻;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了母亲为了“我”不怕艰辛地买冰棍;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了盲母的收养女儿善良以及喜悦心情;心理活动描写,表现“我”的虚荣心,烘托养母的爱的深刻、无私。从而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会使人物具体形象,有特点。
通过课堂活动,我发现这样方法固然好,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够主动,把作文课变成了阅读课,比较的过程中是让学生掌握方法,是为第二个环节服务。由于切入点不很新颖,调动学生情感不够积极。老师为了尽快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没有让学生更好的把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没有完全体现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二、实战演练环节,时间仓促,学生写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课堂作文训练环节这样设计:经历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开始了忙碌的中学生活。在这期间,有父母的艰辛、斥责、殷切期望与呵护,有老师的关怀、培育、严厉和幽默,有同学的天真、陪伴、搞笑、支持和帮助„„请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短短二十分钟时间,学生不可能写出600个字文章,老师应该采用片段写作作文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本节课的写作内容。可以分组让学生从不同的写作角度表现人物。比如,分组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可以安排有专门写语言描写小组的,有专门写动作描写的,有专门写心理描写的等等,通过从不同角度写作,再学生进行比较,这样设计,学生目标明确,任务就能教好完成,更能够激发更多的同学参与写作活动,让学生较快的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作文点评没有完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组织学生评议班级作文“最佳小老师”。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但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找出缺点,提升能力。
修改之前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方法:
1、阅读作文,判断是否使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 人物的特点。
2、是否以事写人,所选的事例真实、典型,是否能突出表现人物的形象。
这一环节我认为老师设计合理,但学生在评点过程中没有主动,老师引导点评没有能够做到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对精彩的表现作精彩的点评,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有艺可展的效果。作文教学就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写作、评点、修改,反复进行,通过对学生思想意识与写作行为中目标的不断强化,通过对学生不同的描写方法的写作训练,尽可能地锻炼、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更好地引领他们写好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更能准确的刻画人物。
一节课尚且需要如此研究,何况所有课堂。如能把平时每一节家常课都当做公开课上,也把每一节公开课当做家常课上,静下心来思考,是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下一步下下步要做什么„„教与学、师与生,收获的会大不同吧!
通过本节课反思,我觉得只有反思才能有进步。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课堂,这样,教师的终身学习,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附:教学课堂设计
以事写人,具体刻画
----------“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作指导
凤山县中学
罗秋月
写作目标:
(1)通过读写联系,初步掌握利用人物描写方法和以事写人具体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2)培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难点:
通过读写联系,初步掌握利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以具体事例等人物描写方法具体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
一曲《同桌的你》,曲调悠扬,旋律清新,展现了一个把心事写进日记、爱哭、天真无邪的同桌女孩形象。欣赏这首歌,我有一种感受:写好一个熟悉的人,是一种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写作文“我熟悉的一个人”。说起写作文,我们好多同学就头疼,不知如何下笔,其实我们学过的文章会给一些启示。
二、整体感知:
(一)回忆第二单元《小巷深处》等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再说说说说对写人方法的感受。
1.说说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及效果:(1)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不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补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
明确:母亲的外貌,体现了母亲为我吃尽苦头,饱受酷暑,对我爱得执着、深刻。(2)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 明确:语言描写,突出了母亲为了“我”不怕艰辛地买冰棍。
(3)于是,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
明确:动作描写,体现了盲母的收养女儿善良以及喜悦心情。
(4)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明确:心理活动描写,表现“我”的虚荣心,烘托养母的爱的深刻、无私。小结点拨:
(1)在第二单元其他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两弹”元勋邓稼先》中能找到类似的人物描写方法吗?
(2)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会使人物具体形象,有特点。
2.《小巷深处》文中的养母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她为女儿做了那些事,从而表现盲母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巷深处》文中的养母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所做的事有: ①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的收入收养了“我”。②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③为了“我”,她改变了泼辣的性格。④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
⑤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⑥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的很平静。
⑦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
⑧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的回家。这些琐细的事表现了深沉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本文通过写这些生活琐事,展现了母亲吃苦耐劳、坚强执著、深沉无私爱养女的性格特点。
(2)养母令人崇敬,有这样的母亲是养女的幸运。课文这样写养母,是否给我们写人作文一些启示方法呢?
明确:以事写人,体现性格特点。
(二)小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对写一个人有一些什么收获?(出示小结)写人可以通过人物描写方法,以典型事例写人,刻画人物形象。
三、巩固训练:
1.为了巩固成果,接下来进行一个 “我说某某二三事”的活动,比比看哪个小组方法得当、贴切、精彩,能让其他的同学感觉特征突出,能感受人物性格。
要求:①使用本节课所学写人方法;②男女同学们各推举一个代表参与;③某某,是我们熟悉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亲戚。
2.教师巡回关注、指导、点拨 3.评选优秀发言组。
四、实战演练:
经历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开始了忙碌的中学生活。在这期间,有父母的艰辛、斥责、殷切期望与呵护,有老师的关怀、培育、严厉和幽默,有同学的天真、陪伴、搞笑、支持和帮助„„
请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五、作文评改:组织学生评议班级作文“最佳小老师”。
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但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找出缺点,提升能力。
(一)评改建议:
1、阅读作文,判断是否使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 人物的特点。
2、是否以事写人,所选的事例真实、典型,是否能突出表现人物的形象。
(二)展示典型作文,并现场评价。(展示典型作文)
(三)评议班级评改作文“最佳小老师”
六、课堂总结:
写人的作文,应用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选取具体典型事例,以此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第二篇: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作文难写,这也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指导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到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教师只在学生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释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审题的规律、确立中心、选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如写作。再次,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把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真实记录下来,哪怕是错的也要如实记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围绕话题“钱”,可以自问“谁在赚钱”、“他是怎样赚钱”;“谁在用钱”、“他又是怎样用钱”;“钱的作用有多大”、“钱是不是万能”;“学生在花钱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未来的世界里钱还会不会存在”等等。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抽取出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中心,这对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读与写相结合。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
“读”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内容,在选取内容时,通常是为了解决作文中的某一问题,而选取一个片断,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领会。
四、作文与做人相结合。作文指导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造成一些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问题。
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结合具体的类型作文,同时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选取先进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启发学生写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教学目的:能写出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一件事,按要求能写出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
教学重难点:能确定中心,并能围绕中心按顺序把事情写具体 教学用具:小黑板,白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
写一件你听到的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先确定中心,然后按顺序写,注意写具体些。(板书)
二、审清课题:
1、我们已经学过记人写事,写景状物的作文那么这次作文是写什么的?(写事)
2、写什么事呢?(写能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并且是写听到的或看到的)
3、小结:这次作文要写事是要写你听到的或看到的,能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好事)必须注意是写你听到的或看到的。
三、弄清中心选材:
1、应该怎样来写好这次作文,首先弄清这次作文的中心是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所以,按照这个要求选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
2、应该怎样选材。(1)同学们想一想,该选哪些具体材料?(2)出示小黑板:*写一家营业面积不过十平方米的小店干净整洁,小主人——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笑容可掬,有条不紊地打点着顾客,人们都称赞这小店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写生日那天,妈妈给“我“煮了两鸡蛋,”我“吃了一个,留给妈妈一个,写一次“我”给妈妈送伞„„*写爸爸有病在家休息,听说离他家有二百多米的一个房屋失火,爸爸毅然奔向失火的房屋,带病灭火。(3)请同学说出这三个材料哪个最能符合这次作文?(第三个)为什么?(因为写出了爸爸舍己为人冒着生命危险带病去灭火,写出了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前面两个材料?(不符合,因为不较典型,第二个又是写“我”的。(4)小结:选材时,还要注意选择别人做的事。
3、请同学们说出要选的材料。(写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同学互相帮助的吞,农民自动积资办学校的事,工人爱厂如家的事等等。)
4、强调选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出示小黑板:*写居里夫人在华沙镭研究所开幕典礼上,如何尊敬自己中学时代老师的事。*写自己第一次摄影的趣事。*写姐弟俩看电视时争吵的事。(2)第一个材料是否符合这次作文要求(不符合)写的事不是社会主义的新风尚)(3)第二三个呢?(不较典型,第二个是写“我”的)。
5、请同学们选择材料,写出来,提问一个同学所选的材料(一个自
习课,“我”在做一道题,怎么也做不出来,后来小明同学认真地给“我”辅导帮助“我”解决了困难)。
四、按顺序写
1、怎样写好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呢?(要按顺序来写,板书)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也就是写清事情的什么?(起因、经过、结果)板书
3、在这一单元中哪篇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一夜的工作》)起因:写总理叫“我(作者)去他(周总理)的办公室,经过:写出看到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结果:写作者看了以后的感受。
4、怎样写清起因,经过,结果?请位同学按所选的材料说出怎样写清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写出(1)写起因:我在学习碰到困难(2)经过写小明怎样帮助“我”解决困难。(3)写结果:写出“我”的感受想法。)
五、范文评析
1、出示例文《邻居》
2、请位同学朗读例文,同学们思考;例文的中心是什么?(紧紧围绕邻居对“我”的热心帮助,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3、这中心能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不是写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写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符合,不是,是)
4、例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起因、经过、结果)
5、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起因:妈爸不在家,没人照顾我,经过:邻居来帮助“我”。结果:“我”的想法。板书)
6、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写得具体,)板书
7、从哪几个方面写具体?(睡在床上的心理活动,叔叔、阿姨的语言、行动、神态,都写得具体,)板书
8、找出例文中描写“我”睡在床上的心理活动、叔叔阿姨的语言、行动、神态的句子?
9、小结:写具体,主要把经过(发展)写具体。写好人好事重点放在发展这部分。(板书线条)
六、列提纲,写具体
1、根据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列出提纲。(一般分为三部分,即事情的起因;点明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内物。经过:写具体些。结果:写出想法感受。)
2、请位同学说一说怎样把自己的材料的经过部分写具体些(主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动、神态这一些。)
七、布臵作业、总结
按照你们所选的材料,所列的提纲,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地写出一件你听(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题目自定。
作文指导课案例分析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一、教师课前谈话,激发情趣。
同学们,上周星期五下午,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到我们县著名的酒壶山春游。大家脚踏巍巍酒壶山之巅,饱览了那壮丽的山光水色。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笔把游览中看到的景物描绘出来,让读者看后,能和我们共享春游水壶山的欢乐。
二、命题立意,理清线索。1.写作文要有题目,今天我们要写的这篇作文怎样给它命一《春游酒壶山》)2.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祖国大好河山。)3.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春游酒壶山》这篇作文时,哪个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呢?(根据学生讨们这次到酒壶山春游的游览线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铁路边——河岸——山脚——山腰—山顶。)
三、围绕中心,讨论选材。1.教师谈话,提出选材中的问题和要求。我们写过不少参观游览记一类的作文,有些同学总是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小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结果写出的文章像一笔流水帐。这次作 2.按照游览顺序,具体讨论看到的景物,根据学生讨论,老师简要板书:铁路边:奔驰的列车,望不到边的田野。河岸:清澈透明的河水,雄伟的大桥。山脚:如画的田野,鱼塘中欢奔跳跃的红鳞鲤鱼。山腰:盛开的鲜花,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像——“酒壶”带的小溪流,一排排新建的楼房。
四、突出重点,研究“静”“动”。1.教师谈话,指出训练重点。这次作文除了很好运用过去所象地描绘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能感动读者。
2.复习《鸟的天堂》一课的写法和本组“读写例话”中关于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识。随着复习讨论,教师板书:静态——形状、大孝位臵、颜色等。动态——活动、变化等。3.具体讨论这次春游能看到的景物中哪些属静态,哪些属动态,应该如何进行描绘。
五、编拟提纲,开始习作。1.文章开头应交待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天气、心情等)(略写)2.文章重点部分可以分几层写?(铁路、河岸、山脚、山腰、山顶五层)(详写,但也要分主次)
3.文章可以怎样结尾?(自然结尾,抒情结尾,议论结尾等)4.学生编写提纲起草作文,教师巡回个别辅导
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有条理地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事
情,或者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的感想。能认真倾听
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 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构思的能力。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
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相处,知道如何在社会中立
足,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谁来
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意? 学生说
师:是啊,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呢? 生: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安全----防御
孤独------救助“星期五”
师: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 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生说
师:是啊!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
存,学会自我保护。板书:(自我保护)现代社会,信息的高速运转,使我们目不暇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会使我们手足无措,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呢?我们该学些什么?联系我们的实际想想我们该怎么生活、怎么生存。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学生交流)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
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
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
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
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
里要经常通风换气。
防盗: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臵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
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
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
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
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师:现在,你能说一件自己经历的或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吗?(先
闭眼想然后小组内再说说)。
注意:说的同学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努力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还要说一说从中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学习别人的长处,说得不好的地方给他指出来,帮助他修改。
指名说 互评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
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生存,学会保护自己,而不是让环境适应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
的事情。也可以写我们刚刚学完的16课《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好,我们来看看我们这次习作的要求
三、出示写作要求:本次作文是二选一
1、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用事实说话,叙述要完整,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写《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重在有感,重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
实际,语言真实自然,避免表决心式的感想。
指名读
四、写前交流
请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你选择了什么习作内容?你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表达你所获得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五、回顾写作方法,指导写读后感
1、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
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
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
如镇上的人们略显
的步伐,浩浩荡
亲又吻,使劲握着
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师: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 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师: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鲁滨孙把“好处”和“坏处”进行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让我们把他列出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2、指导写读后感
师:同学们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你能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段话。(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师:鲁滨孙的经历给了你很多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你应该怎样做?你要学习他的哪种精神?(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
师:出示下水文
指导学生评老师的作文,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进一步的指导学生读后感的写法.六、写作10—15分钟
七、互相评改
小组相互评改,教师巡回相机指导
小组推选优秀的习作在全班展示,相互学习,共享习作的喜悦。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改,重点评价事情是否具体有条理,读后感是否能联想自然、感情真实。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有效地促成小组交流评价。在交流评价之后,鼓励学生进行修改。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教学风格:我觉得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例文,文章中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所以在平时的课中,如果遇到课文中有好的表达方法,我都让学生记下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在批作文时把学生作文中运用到的这些表过方法重点给他们标出来,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完成习作内容。
<学会生存 学会自我保护>这次习作的内容:一是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一是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虽然体裁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讲“学会生存”,我想尝试着在一节课内让学生自选内容来写。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情,课上我引导学生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努力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还要说一说从中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学生说的面比较广有的说的是自身经历的事,有的说的是在报纸或是其他地方看到的,有的学生说的是人为造成的灾难,有的说的是自然灾难,但就是时间用的稍长了些。这节作文课指导的另一个重点是写读后感,先让学生用“从《鲁滨孙漂流记》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个„„人”来说一段话,他的哪种精神让你感动,进而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如何生存,如何保护自己。有的学生只说出了课文让他感动的部分内容,但是没有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能联系生活方面来学习鲁滨孙勇敢、坚强等,有的学生能联系学习方面来说学习鲁滨孙在因难面前不退缩等。于是我又出示下水文,让学生在帮我评下水文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读后感的写法,我尽量引导学生从整体去评价,然后再过渡到细节问题,由于前面学生说的内容有点多,所以后面就显得很紧,有些细节指导的不是很到位。这也许是我的能力有限吧,我是想学习名师的教学风格,在一堂课内试着指导学生写二选一的文章。以前在课本上遇到二选一或是三选一的文章,我都是每一选项指导学生一节课来写,因为是平时的课,所以时间就由自己来掌握,指导的很细。这次我想在公开课上尝试一下,这样的作文应如何指导学生来写。因为在考试时,学生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作文,那么我们在平时做练时应如何指导学生快速的选材,快速立意呢?
不足:这节课有些前松后紧,前面学生说的太多了,所以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进完,没有学生的写和互评的时间。预设的和生成的没有达成一致。
再改进:由于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对自我保护的事已经说的很多了,所以在这节课上不要让学生说的太多,让学生回忆一下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把自我保护的事说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努力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再指导学生说一说从中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这样时间缩一下,后面的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就能充分一些。
作文指导课说课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一、写作分析
中年级习作教案,首先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有关写自己的文章,以启发思路。教师要鼓励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课学生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然后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将它们写下来。教材里列举的三方面的内容,提示了习作的不用角度,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可以是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如《爱笑的女孩》;也可以是多角度介绍自己,如《这就是我》等。
二、教学要求:
1、通过介绍“我自己”,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和 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住特点说真话;围绕中心细表达。
3、明要求、定内容、教方法、拟初稿
重难点:在习作中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指导方法:先说后写、示范引路、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例文两则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节侧重指导写作,第二节侧重修改纠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二)、指导观察,诱导写作
(三)、开阔思路抓特点
(四)、范文引路教方法
(五)、模拟写作
(六)、修改习作
(七)、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继续完成习作,指导评改
三、设计意图
1、让学生懂得行动。学生对于平时的自己也许很熟悉,交谈中也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别人,可一旦让他们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就不一定能写得清楚。所以第三单元的作文正好体现了这个主题。有机会让学生练练手笔,把自己的特点展示给同学或老师。我觉得指导时重在激发学生产生“心动不如行动”的习作激情。先是安排激趣的环节,让学生猜猜短文中是谁,带点神秘感引入课题。在激趣的同时初步让学生知道写一个人外貌的基本顺序,有利于
下面教学埋下伏笔。这么一来,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在实践中进行习作。我想这次习作训练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2、在指导观察,诱导写作环节上,我用小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在汇报过程中,教师总结方法。先让学生头脑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知道要怎么来叙述自己的外貌,怎样来写自己。
3、开阔思路抓特点,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怎样让学生把自己最有特色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在介绍时又怎样让别人听得明白,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有难度,但也应该让他们学会讲,只要能讲他们就能写出来。于是我设计老师的引来牵动学生的说。教师先引出学生存在的一些优缺点,比如:爱唱、爱笑、爱哭等。在延伸的内容中,又可以说出性格、爱好等方面。我的意图是想先扶,然后再放,做到扶放结合;然后指导抓住其中一两个方面来写自己的特点。
4、范文引路。三年级学生写作常常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得写作方法,怎样来解决这个难题呢?我采用了先写自己的优缺点当范文,引导学生学会模拟这种写作方法,教给他们懂得抓住中心句来写,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的写作,使他们知道怎样下笔。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写得风趣些。
5、修改习作。这个环节在这节课是一个新的尝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修改能力,检查学生好词佳句的积累情况。努力创设一个平台,把自己写的读给同学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在修改的过程培养学生如何运用好词佳句,及一些修辞手法。在评价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希望学生能在轻松中获得成功感觉到习作不累,习作很好玩,习作很简单。
教后反思:
上完课,老师们的评价总体很高,可自我感觉不满意。课堂中我没能及时把学生的闪光点迅速挖掘出,让好的课堂信息白白地浪费,从中反省自己不善于利用课堂有效资源。其次,在导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够,好几处应该发挥老师的作用,可偏偏被学生精彩的表现所吸引,导致没好好地导。再次,教学任务没完成。由于停电的原因,教学环节打乱了,作文修改部分没能体现出来,一节完整作文指导课好像只上了一半,感觉有点遗憾。虽然一节课的优点比缺点多,但对于严格要求自己来说,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提高,跟老师平时指导的关系甚大,所以我不敢泻慢。只希望自己以后经常跟有经验的老师探讨,虚心请教如何上好每一堂作文课,把课堂中存在的缺点尽量改掉。
作文指导课论文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教材分析:
“一件难忘的事情”是第十一册第三组基础训练的作文。通过对本单元讲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阅读课文《胡萝卜》两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叶圣陶和朱德熙两位先生修改作文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并从他们的改文中学到怎样修改作文的方法。围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作文教学第二课时以指导学生归纳修改作文基本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这次作文训练用二课时。第一课时,根据题目“一件难忘的事情”的中心词“难忘”,提示写作的范围和中心。激发学生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难忘的往事,选取自己最难以忘却而且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鼓励部分学生简略口述事情的的主要经过和难忘的原因。通过示范,要求全体学生先列好写作提纲后依据其顺序进行作文,力求在教师巡回指导下当堂完成初稿。第二课时,为达到学生初步学会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目标,指导学生以所学课文为范例,从叶圣陶、朱德熙两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归纳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程序。以“仔细阅读、推敲词语、理顺语句、删改重复、增添完善、纠错别字、断句标点”为分步修改的步骤,使学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教法选用:
为切实指导学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选用“范例方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是以范例化的知识结构理论加以取材。通过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从叶圣陶、朱德熙老前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修改文章的范例中,引导学生重温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方法,以达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是将范例理论具体化。指导学生依据范例,创造性地归纳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统一认识后,集体编写成修改作文的程序。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具体运用自编的修改作文的程序,在修改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运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使实质训练同形式训练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修改能力。学生指导:
归纳式。归纳式是指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用归纳式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学习方法,将这一学法运用于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第一步,让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老前辈修改文章的方法。第二步,指导学生编列修改作文的程序,归纳为学习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第三步,将归纳的学法直接应用于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出示目标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热情地将上一课时学生完成的初稿情况作简要介绍。用“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激发学生修改作文“文章不是写好,而是改好”的名言,引出本节课的作文教学目标:归纳修改作文的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读写结合,范例提示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胡萝卜》两篇课文,从叶圣陶、朱德熙两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体会修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通过学生口述,从改词语、改句子、删去重复的词句、增添不完善的句子、改正错别字和标点、将长句断成短句等方面逐一修改、明确要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应该像老前辈这样对作文进行比较全面的修改。
三、探索规律,概括方法
通过范例,知道修改文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应有一定的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老前辈修改文章的规律,概括归纳编写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以“仔细阅读、推敲词语、理顺语句、删改重复、增添完善、纠正错别字、断句标点”为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用简略的文字板书修改程序为:读——词、句、字、点——改。
四、方法实践、自我修改
按照归纳自己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是让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初稿,文题对照,看作文是否突出了写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想想哪些地方讲得不清楚,哪些语句读起来有毛病,把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先作上记号,然后用修改符号按照下列顺序逐一加以修改:
(一)推敲词语。就是把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改准确。依据常常应用的规范的句式,判别作文中某句话里的词语运用是否恰当、词语搭配是否合适。词语更换主要是使学生懂得词语的意思、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学生在文中词不达意的典型例子词语的误用,指导时教师在不违背学生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换词法进行比较,由学生自行对比,识别某一词语正确的使用方法。也可将学生作文中使用错误的词语,用其例句作简析,让学生通过修改,逐步做到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理顺语句。就是要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修改时要逐句逐句的读,寻找不通顺的句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或是语法上的毛病。还要看句子是否按逻辑顺序排列,有无前后颠倒,句与句是否衔接连贯,合乎事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应遵循其规律。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句和前后不连贯的句子,教师可选择其典型由学生识别并加以修改,在共性问题上形成共识,明确句子要通顺连贯,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必然联系,句意要符合客观事实,并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
(三)删改重复。就是删去重复??嗦的词句。这是由于小学生
所接触的词汇不丰富,书面语言还达不到能恰当地运用词语和句子表情达意,所以作文中常常出现近义词重复使用。加之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不能对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描述,仅从某方面去反复叙说。作文修改中指导学生删去重复??嗦的词句,适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词语或近义词,视为重复,删去多余,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两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视为??嗦,应删去一句,保留自己认为已经表达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简洁明白。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完整。由于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即使是已经学过的词语尚不能恰当运用,作文时常常出现句子的主干成分残缺或者是平铺直叙。对于主干成分不完整的句子,应指定学生仔细查阅,发现缺漏,宜补则补;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该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写上。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描写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机的联想,使学生增添完善的书面语言,尽量能够做到传情达意。
(五)纠错别字。错字别字,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同音字、形近字易混;多笔少画的字易错。加之作文时,学生对尚未学过或未记熟的字词,暂用同音字替代。修改时一是学生自学运用字典查找;二是教师解答。将学生需求的字词板书明示,对形近、同音和多笔少画的字在写法和用法上再加指点;三是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从而训练学生掌握纠正错别字和识记运用汉字的方法。
(六)断句标点。
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关的句子组成。作文时,小学生一般只偏重文字书写而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的一点到底或者都是句号,长句也比较多。断句,这里指的是将学生作文中的长句用逗号断开,把长句改成短句。对特殊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标点符号错的要加以修改,无标点的逐一加上标点,达到学生作文修改的最后阶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七)总结升华。鼓励学生学习老前辈修改文章的精神,增强修改意识,在小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原则上教师不作大而全的批发和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原意,立足于学生的原文,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初稿中发现问题和自己修改,激发学生修改意识和兴趣,修改时要学习叶圣陶、朱德熙先生修改文章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修改即使到了学生誊写作文时,也要激发学生要有边誊边改的修改意识。誊好后还要边读边审。从而养成反复阅读、仔细推敲、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逐步学会能够修改自己的作文。
作文指导课说课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一、说教材
作文,是小学生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在不断地研究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也用过一些具有创意的特色教法,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称得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重写法指导、轻内容选择仍然是常犯的毛病,小学生怕作文仍是当前小学作文中的一大突出问题。
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自主交际和习作,为学生留下更大的创作空间,我选择了此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它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四。这是在学习了第四组以“他们感动我”为主题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一则公益广告,和一件感动的故事片段,引出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说说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感人的事。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更好地体现三维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感动的材料,并用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叙述具体,表达清楚,感情真实。
情感目标:突出感动的地方,并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我以学生学会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详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写一件事,如何把事情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二、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要求和新理念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教师则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继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写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激趣导入法。先通过导入谈话、联系身边的事交流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②分组合作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③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写好记事作文的方法,而不是将写作方法强加给学生。
2、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习作任务,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我采用下列四种学习方法:
① 讨论法。仔细阅读习作要求,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感人的事。
② 归纳式。归纳式是指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
③ 修改法。学生个人修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后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④ 评定法。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四、说流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我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从旧知中去总结,去发现,给空间让他们运用新知去判断,去说话、去写作。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三)、开拓思路,精选题材
(四)、读读例文,学习写法
(五)、独立作文,妙笔生花
(六)、评议习作,悟得方法
第一环节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这个环节是基础点)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内驱力,习作指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开门见山谈“感动”。师三言两语引出“感动”一词,然后播放身边耳熟能详的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搜寻,寻找生活中的“感动”。这样习作就有了源头,学生才能产生动笔的欲望。
第二环节 :审清题意,明确要求(这个环节是指导学生如何审题)
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后,我便引导学生读作文要求,把握写作的中心,掌握作文的重点。从而学生能正确地把握题意,明确写作范围,确定作文的写法。
1、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告诉同学什么?
① 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② 题目中的“感动”,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
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事。
3、引导小结,明确范围:
生活中有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到。第三环节 :开拓思路,精选题材(这是整节课最重要的环节)
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我开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① 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接着问:
② 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
③ 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④ 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⑤ 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行为或者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
这些问题的设计,从易到难,能够激起学生的回忆与乐于叙说,符合循序渐进学习的原则。
2、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第四环节 :读读例文,学习写法
习作主要是鼓励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事,激发他们学会感恩,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我通过先出示相关问题,再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抽学生说说感动自己的事,以此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第五环节 :独立作文,妙笔生花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第六环节 :评议习作,悟得方法
① 选取一两个学生的习作,让他们自己读,幻灯展示,大家评议,指出好的成功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意见。
② 课后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
作文指导课论文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教师怕教作文,感觉难以驾御,效果甚微;学生怕写作文,总是不知写些什么;家长怕辅导作文,只知道买来各类辅导书,而走入误区。只闻“妙笔生花”、“出口成章”、“思如泉涌”,为何在现实中,学生却是面对写作“愁眉苦脸”呢?传统语文教学局限于要求学生根据命题,立意、表达,而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此显得被动而低效。由此可见,作为教师,转变观念,立志作文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如何走出困境,使我们的学生变“要我写”为“要我写”,“文思如泉涌”呢?叶圣陶先生提出:“生活如泉源,文章为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生活积累,“泉源丰富不枯竭。”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是活泼而富有生命力的,可以说:“生活无处不飞花。”处处可以发现写作素材。可为什么一写“一件好事”,就是“拾到钱包交还失主”或“扶盲人过马路”呢?一写“老师”,就是“带病坚持上课”或“下班给差生补课”呢?这千篇一律的选材,原因就是学生有生活,但少积累,有许多美妙的事物因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和孩子们擦肩而过。因此,作为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用心体味生活,还要教给学生积累生活的有效方法,切实地为学生习作开启一个个“泉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观察自然。
首先,大自然以其博大的胸怀,万变的姿态,向孩子们展现其无尽的魅力。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有其独具的风姿;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又有其无穷的奥秘;花木果实点缀着大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周围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总是那么新奇,那么有吸引力。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为作文积累素材。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赏菊、冬季赏雪,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也激发其表达美的愿望。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多角度、有顺序、分主次等观察方法,还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一颗童心”,我们不应以成人的理解和期望去限制甚至扼杀孩子们的天性、个性,而应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这样,胸中才会蓄积起他们自己的“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童趣。
如每年春游,老师总免不了要布臵作文,要求往往是:“仔细观察,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殊不知孩子不像成人,他们一般不会在河岸柳堤上漫步,驻足观赏春之美景。他们更喜欢的是在草坡上打几个滚,在花丛中追几回蝶,但这不正是他们以一颗童心在感受着春天吗?作为教师,应尊重孩子的发现,哪怕在文中,只写到一棵小草的绿,或“一只蝴蝶停在我的手心。”那也是一个春的讯息,一种独特的感受,教师应“会意”,甚至“满意”,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那效果会更佳。
2、关注生活。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许多可以成为题材的人和事,虽从学生的眼前闪过,但由于他们他们心不在焉,熟视无睹,使机会一次一次从眼皮下溜走。因此,我感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做个有心人很有必要。
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在各种各样的事物面前,常常被无意性和情绪性所左右,观察时东看西望,顾此失彼,抓不住事物的特点和事情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认识各种事物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外,教师应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认识能力,辨别是非,正确认识事件,人物,培养鉴赏美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教师做有心人,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捕捉周围事物的能力,并逐步使学生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序。”能敏锐地从繁杂的事件中找到有价值的素材,从万变的状态中抓住事情的关键。第二,要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敏感的心。学生的生活圈子较小,接触到的人和事看似有些重复和雷同,很多学生的感觉显得迟钝和麻木。他们很少去咀嚼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也很少去关心他们。要他们写写文章,表达感情常常是无病呻吟。如写《我的老师》一题,除了多加几个“啊!”,就是加几个诸如“红烛”、“春蚕”之类的比喻,没有什么真情实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我总是反复例证,告诉学生,从日出到日落,在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并留住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我建议学生建立一本小册子,专门记录生活中让自己产生“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的生活片段,取名为“心动一瞬”。慢慢的,在这小本子里,我看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片段: “今天,我一进屋,闻见一股香气,跑到阳台上。呀!那盆兰花悄然盛开了!那花瓣紫中透粉,嫩生生的。一闻,一股香味沁入心脾,真舒服啊!”
“没想到,同桌竟真的动手撕了我的本子,看着一地的碎纸片,我气
得浑身发抖,攥紧了拳头„„”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感情细腻了,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容易从更多的身边小事中产生诸多感动,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别人。有了丰富的观察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学生再也不用担心写作时感到“无米下锅”了。
二、精心指导,“小溪活泼永不停歇。”
有了丰富的泉源,如何让这“源”中之水汩汩地涌,让小溪欢快地流动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探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习作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对写作这项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来说,兴趣更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没一点兴趣,写出来的文章如嚼白蜡,又有什么意义?因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妨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自己命题,“是我要写”
教材或教师命题,有时往往会因为命题不当,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是老师“要我写”。“没什么好写”又要“硬写”,有的学生只好动搬西抄,敷衍凑数。如一次“接力赛跑“,教师如命题为“愉快的接力赛”就有许多学生犯了愁。有的因为“棒子掉了”而“自责”,有的因为人数规定而没参加,怎么个“愉快”呀?作为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把命题权还给学生。如让学生围绕这次“接力赛”自由命题,那情况就好多了。有写为赛场上一显身手而兴奋不已的,有写因失误而捶胸顿足的,也有写作为“拉拉队长”而“欢呼雀跃”的。这时,孩子们的作文才是为自己而写,是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写,“是我要写”。
2、放飞想象,“多有趣呀!”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性,童年时代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现在的孩子许多是浸泡在童话故事中成长的,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个特点,让学生放飞想象,写写童话、科幻等体裁。形式可以从教材的补写、续写开始,如学了《课桌椅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想象:几星期后,丁丁又来到教室,听到了什么?或想象教室里,还有谁和谁会对话?随着年级的增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梦幻型、编创型、科幻型想象。可以不指定题目、篇幅,要求不要过高,任学生海阔天空,浮想联翩。
就小学生而言,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也往往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语言也会越有情趣。学生写着自己的话——“童话”,读着自己写的故事,感到“多么有趣呀!”
3、交际运用,“真有用啊!”
一封封信,一张张贺卡,一段段表情达意的广告词,看到这些,学生就会感到兴趣盎然。其实,这都是“交际作文”课上的作品。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丰富多彩,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结合班队活动,兴趣活动,引导学生竞选演说辞、土特产介绍广告词、导游词等,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能在交际生活中派上用场,多么自豪啊!他们会从中认识到作文的“有用”,认识到作文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这类作文的特点是清楚简洁、语言生动、特征鲜明,为今后学生生活中与人交际表达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还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学生喜欢的习作形式,如“情境作文”、“音像作文”等。
(二)、呵护无瑕童心。
亚里士多德曾说:“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性中的真、善、美。童心、童话、童真则是真、善、美的源泉。但可惜的是,在许多孩子的作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内容,成人化的语言,矫揉造作的情感。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曾说:“写作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呢?在作文教学中,呵护无瑕的童心已是迫在眉睫。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走近学生,童趣回归。儿童与成人的个性、兴趣、认识规律及心理特征有着天壤之别,教师应自觉学习儿童心理学,多留心观察学生,以平等的态度,甚至“蹲下来和他们说话,”了解他们的喜恶,尊重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需求,甚至投入自己的全部感情,急他们所急,乐他们所乐,忧他们所忧,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才会渐渐敞开心扉,变得敢说、乐说。
如有一次,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玩具》。原以为,现今的孩子,玩具堆成山,一定有内容可写。只要教会学生从外形、用途两个方面去写就行了。结果,我失望地发现,学生作文枯燥、干巴,特别是写到“用途”部分,学生大同小异地写着:“每当我作用做不出时,它(指那玩具)就像在鼓励我。每当我心情不好时,它就会逗我开心。”等空话套话。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二天,我让学生把玩具带到学校,和他们一起玩了大半节课。小猫叫了,小狗跳了,遥控车开了,洋娃娃说话了,学生的作文也写活了。如:
“只要我轻轻地一拍熊宝宝的小屁股,它就会呼噜、呼噜地打起鼾来。我仿佛看到他的腹部一起一伏,涎水都快流出来了。每晚,我都和他一同进入梦乡。”
“那一串串风铃,平时就挂在我的床头,风一吹,叮呤、叮呤,好象在唱歌!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我最爱听风铃给我唱歌。”
“那套军事玩具,就像把我带到了深山丛林,我也似乎变成了一个战士,在山沟里埋伏、歼灭一个个敌人。”
赞可夫说:“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而只有理解儿童,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童心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才能形成这样的氛围,我们的作文指导才更有实效。
2、激活语言,释放童真。
正所谓“童言无忌”,儿童语言淳朴、大胆、率真、不顾情面、少有忌讳,这是十分宝贵的。叶圣陶先生早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作为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表达,让童真释放出来。
如有一次,学校组织打针,学生你推我挡,都害怕打针。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事后,我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感受。有一个学生写到:“从教室走到劳技室(打针地方)平时只要几十秒钟,可今天,我们几个却推推搡搡,走了足足五分钟。平时,健步如飞的体育委员也走得慢极了,没一个人想走在最前面„„”
多么真实的内心独白啊!我想如果批评教育一番,恐怕这一点点童真就失之不保了。在征求他们同意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打针感受”,他们一边念,一边自省,事后也能认识到要“勇敢”,这不很好吗?
又如,一个学生写玩具时写到;“那个汉堡包音乐盒,真像是真的!每次看见它,我总想凑上前去闻闻那香味,有时还忍不住伸出舌头去舔一舔。”他觉得难为情,问我这样写行吗?我肯定地说:“这就是你的真实感受,写真话,老师欣赏你!”
在作文课上,我总是强调,只要是真话,心底里的话,都可以说,老师都爱听。一次次,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给那些冒着傻气、灵气、正气、虎气的话语下,打上红圈,看见他们拿到作文本时的喜悦,我觉得童真正被释放。
童心、童趣、童话、童真永远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语文教师应珍惜它们,让它们永远闪烁光芒。
综上所说,只要适时引导学生注意生活积累,在指导习作时精心设计,呵护童真,那学生定会做到“乐写”、“会写”,“文思如泉涌”!
作文指导课教学随笔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有人曾经问过:“作文指导、批改、讲评,哪一部分重要?哪一个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人说:“作文指导重要!”
有人说:“作文批改指导重要!”
有人说:“作文评讲指导重要!”
而我的看法是: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小学作文训练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然而在作文训练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重视了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却忽视了作文的讲评,结果是劳而坎功,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导、成文批等都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程序,但是实践告诉我,更重要的环节还是批后的讲评,因为作文的讲评是作文指导的升华,是作文批改的综合、继续,是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又为学生今后作文指明了方向,提高学生作文欣赏与鉴赏的能力。如:今天下午,我利用了以下三篇习作进行作文讲评,通过评讲三篇作文,让学生再次熟悉、巩固写读后感的方法;并且懂得欣赏和评价别人文章的优劣,进行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对作文评讲那浓厚的兴趣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与评析别人习作的语言,是老师意想不到,是我上好作文评讲课的动力。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一直比较重视作文讲评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李岩
3作能力。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 .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
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
什么关系呢? 跟圆形有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预设: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
五、图
六、图七)。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十二)。并且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预设: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第三篇:10月教学反思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课《生活的启示》教学反思
藜山小学:王凤宣
昨天,在上习作之前,我上了一节相关主题的口语交际课,让学生交流一件小事、一句格言获得的启示。学生在这节课中就说得很好!而且还让他们分组跳绳比赛,希望他们通过听、说,亲身体验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为了动员学生,我提出:将评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朗诵,给予加分和物质奖励,学生兴致很高。
结合本次习作指导课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选取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利用在家的时间,写出400字左右的文章。
在选材上,我担心部分学生难以打开思路,特作如下安排:
1.从教材的四篇课文出发,联系阅读教学,做到温故知新。
2.通过书中漫画,及部分生活事例的呈现以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自我评价这节课,觉得自己虽然用力不少,但是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在我巡视学生写作的时候,发现部分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如何将事情写具体这一点上,暂时还不得其门而入,需要老师付出长期的努力!这也说明,作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就像盖大楼,我还处在选址打地基的阶段。要想教学生写好作文好难。
2012-10-26
第四篇:作文指导课反思
一颦一笑皆有情——神态描写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湖塘明德小学 刘电英
摘要:以一节作文指导课为例,我分别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写作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点滴,通过本次备课、赛课进行深刻的反思,旨在提升了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过程反思,方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遵循这一思想,我这节课的基本思路是:感受神态描写魅力——教师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自己修改——比较修改前后的不同效果——再次感受神态描写的魅力,体会神态描写方法的具体运用。
下面我就详细分析这节课的得失:
一、课前反思 在上作文课之前,我查了很多的资料,却发现很多的资料不符合我们小学生的的现状,突出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学生知道写什么,可是具体怎样写、怎样写好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参看学生们的作文我觉得将一篇记叙文写得夺人眼球,细节描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堂作文指导课,我就将教学内容落实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好细节上,尤其是在人物的神态上要将人物写活。在精心准备好课件以后,我分别在两个班级上了这节课,但是每上一遍之后,总会觉得教学内容不尽人意,再根据课堂效果和同事的建议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修改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认知水平似乎也在进步。很多专家说好的老师是在不断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一堂好课也是在反复试上的过程中磨炼出来的,对此,我觉得特别赞同!
二、课堂反思
1.导入环节——精心导入 激活课堂
我原来的设计是直接用作家巴尔扎克的话点出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但是在磨课的时候发现这样的导入效果很不理想,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反复地琢磨、讨论之后,我将导入做了如下修改:
导入新课:
我采用的是视频导入新课,意在上课之前,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观看憨豆先生的视频,让孩子们抓住憨豆先生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中,感受人物的魅力。为了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刻意选择了一段非常滑稽可笑的一个截取片断,将孩子们直接引入到这一节课的主题中来,果然带来学生一阵会意的笑声,这堂课就开始活了起来。
我觉得一堂好课就像一篇好作文一样,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开端,本堂课的导入我觉得较为成功。
2.教法指导——精讲细品 把握方法 虽然感受到了神态描写的魅力,也有了想用神态写活人物的愿望,但是如何去写就需要教师的详尽指导,因此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点拨教学,具体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是具体的方法指导:我秉持“课堂指导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的原则,进行了如下的方法指导:
我教给学生的第一个神态描写的具体方法是:精选动词、形容词,细致地描摹。在教授这一方法时,我选取的是一个小女孩伤心哭泣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两句话不同的效果,学生立刻可以感受到:适当添加一些动词和形容词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更形象,还将人物的神态描摹得更为清晰。
我还特意选取了现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的的一篇短篇小说《班主任》,让学生感受词语的魅力,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较好,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基本能掌握这种方法。
我教给学生的第二个神态描写的具体方法是:
合理想象、巧用修辞(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果说,第一个方法是仅仅对词语进行细化,而这个方法是建立在前一个方法的基础上的,从句子入手,采用多种修辞的手法,将人物不同的神态加以细致的描写,在这个环节中,我例举了几个具体例文,其中有课内的例句,也有课外的例句,同时还分别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让孩子们充分感知神态描写对于人物特性的刻画,同时还能使句子更富有诗情画意,增加了文章的亮点。其实在这一环中,我应该出示一些句子,让孩子们去修改,这样才能真正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但由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却忽视了。
我教给学生的第三个神态描写的具体方法是:多种描写,配合运用。这一方法是建立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的,因为人物的神态是和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是紧密相连的,达到让人物活起来,打动人心的效果,就必须把多种描写相结合起来,我给学生的例子是,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去观察,去揣摩人物的表情,俗话说:面由心生,也就是说,如果能在描写人物神态的同时,适当的插入一些内心独特的感受,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语言富有表现力,也就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同时我注重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达到这样效果的原因:即作者抓住了神态描写,并且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生动的比喻对人物的神态进行了修饰,为了能学以致用,三种方法讲解完毕,再做一个方法总结,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我还特意请一个同学上台做了一个游戏——捏鸡蛋,让学生观察台上同学的面部表情,来写一段话,本想一边拍摄,一边让孩子们观看,让孩子们从观察的过程中为写作提供素材,但在多媒体的操作过程中,没有把视频及时放出来,从而耽误了一些时间,我觉得很遗憾。
接下来就是习作修改,我选择的是本班学生较有代表性的作文差的一篇和中等的一篇的两个片段。
„„
在课堂点拨这一板块,我觉得教师一定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适时点拨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量点拨是
教师千万不可一言堂,应该还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品味、吸收的时间和空间;适度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虽然我们每位教师都希望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但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作文教学更是一个漫长的积累和进步的过程,教师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指望一蹴而就,只能依据学生现有水平进行一步步地计划性指导。
我在本节课上没有做到这些,但是在适量点拨这一环节因为限于课堂时间,做法嫌急躁,没有还给学生充分思考、品味、吸收的时间,总体感觉学生对于这三个神态描写的方法虽有感知,但仍处于较为被动的接受状态,想改变这种情况只能依靠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中一点点的渗透。
三、课后反思 第一,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作文指导课其实是最能考验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课,因为作文现场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其实是不能匹配的,更多的时候看教师如何进行现场指导,尽管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我还是感觉现场指导不够完美,这其实是提醒我要不断进行知识补充,深入研究课堂。磨课和评课是极好的促进方式。
第二,转变观念,既要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更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本堂作文课较为成功的就是导入部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作文评改部分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知水平也就在评价中得到展现和提升。
第三,要深化方法指导,就要还课堂给学生。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不能是“鱼”,而要是“渔”。道理虽然简单,做好却不容易。就象我这课堂只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来进行,虽然尽量还课堂给学生,但是时间仍然不足,学生在这节课上并没有深入的情感体验。要想让学生课堂展示活泼有序、精彩纷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关键还在于有计划的方法指导和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寻找每节课的优缺点,尽量让每节课都能展现出更多的亮点。
第五篇: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一开始通过精心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趣味性的成语故事图片让学生猜成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阅读中。我通过各种类型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专注阅读故事书。这节阅读指导课真正调动了学生阅读这本书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读书方法的讲授引导了学生正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