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自清《春》3
七年级(上)朱自清《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2).反复朗读,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3).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状物抓住特征,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四、教具:录音机、电脑白板、课件
五、教学过程:(两课时)<一>、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春光景象中:唐代的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吧。(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及教学目标)。<二>、解题(课件出示).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朱自清
(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三>、整体感知:
1、盼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录音机播放)
2、寻春:
(3)、问:春天在哪里呢?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寻找春天吧。(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这诗句写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是小草”。
(5)、问:“写草怎么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3、绘春:
(6)、(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那美丽的春景)(放课文录音朗诵),领会作者感情基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7)、分小组诵读课文后,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分层次写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课件出示).春草图——草报春 3 春花图——花争春 4 春风图——风唱春 5 春雨图——雨润春 6 迎春图——人迎春 7
4、游春:.大家齐诵读课文,再遨游美好的春天吧!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学生不懂词句举例:(课件出示)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根据上面的归纳,我们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四>、研习课文(课件出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 巢(cháo)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五>、课外延伸: 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六>、课堂小结
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八>、[ 板书设计](课件出示).春
(散文)朱自清
思路: 中心:
↓ ↓
一.盼春 春天终于来了(总领全文)
二、绘春
↓春草: 软、青 春天 ↓春花: 多、艳 充满 ↓春风: 轻、柔 活力 ↓春雨: 密、轻盈 希望
三、游春: 快乐、信心 力量。
六.教后反思:
我在朱自清《春》教学中任务完成好,但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读处理过于粗糙,如能做细化些更好: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
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压制了学生积极的情感。
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所以一定要细心。
第二篇:春朱自清
将教学重点定为以下两点:1.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写景手法的妙处。2.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将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用多种修辞方式和写景方法对景物恰到好处地进行描绘的能力。下面说一下我的具体教学思路和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欣赏。
2、师: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花红柳绿,万象更新,春天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学生自由描述)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大好的春天描写下来的。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阅读文章前,老师设疑:文章围绕春天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2、学生齐声朗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3、师生合作,理清文章层次:盼春、绘春、迎春、赞春。
三、教师设疑,学习“盼春”。
1、教师设疑: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发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1)采用了“盼望着,盼望着”重叠的句式;“春天的脚步近了”用了拟人的手法;“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采用了排比的手法;运用了“欣欣然,朗润”等丰富的词语这样写的好处:让读者仿佛听到了春天由远而近的脚步声,把春天写活了。
3、指导朗读,读出盼春的焦急以及春天脚步将近的欣喜。四.合作学习,感悟“绘春”
1、教师设疑:①自由朗读,思考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2、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展示,教师总结:作者绘春主要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3、教师再次设疑:本文写景多用修辞且多种写景方法相结合,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别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几幅图景进行语句赏析,讨论完毕小组展示。
春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展示春草的生机和可爱
春花: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及多感官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春花的缤纷色彩和争相盛开的热闹场面。
春风:风是无形、无味、无色,难以捉摸的,作者却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描写上突出了春风的柔和、芳香、和悦的特点。
春雨:作者按照近及远,由个体到整体的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抓住了春雨亮、细、密的特点。
迎春:写了人们在春天的外出活动和抖擞精神,表现了春天里人们的欢乐和喜悦。五.自主学习,感悟“赞春” 文末连用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是对春的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献给春天的一首赞歌,凸显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六、思想提升
春回大地,生机勃发,我们也应珍惜大好春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
七、布置作业
运用多种修辞和写景方法,描绘校园一角。
第三篇:《春》朱自清
《春》朱自清
一、教学目标
1.将课后“字词积累”和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找出来,使用工具书注音、解释。2. 能正确分段并概括段意。说出课文中描写了几幅春天的图画,并为这几幅图拟小标题。
3. 揣摩词语:勾画、标注精妙词句并简单加以赏析。(重点)
4.写作练习:练习观察身边的事物,仿照课文,描绘家乡的风景。
5.情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并产生对自然热爱之情。二.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带 三.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让看看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片,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1.向同学们演示四季图片(如果条件允许,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演示)。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和上边图片描写的是同一个季节的课文。二. 朗读训练(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现美文美读的愉悦。)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图片以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信大家对春天已经了解不少。那么,现在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所创作的散文《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对春天抒发一种怎样的感情。1.作者生平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著有《朱自清全集》,《春》这篇散文就出自此作品集。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借助工具书)注意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⑴、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⑵、朗润:明亮润泽。
⑶、酝酿: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⑷、卖弄:有意显示、炫耀。⑸、烘托:衬托,陪衬。
⑹、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其他字词同学们各自结合注释进行理解。3.听配乐朗诵,仿读课文。
尽量做到:用普通话,吐字清晰;重音明确突出;停顿适中并且有长短变化;节奏上要显示快慢强弱的变化;感情充沛,恰当表现欢乐欣喜之情;表情自然。4.学生试读,教师点拨。5.课文朗诵比赛。(1)学生自选出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评委。(2)选择大家喜欢的几个段落,编号。(3)每个小组抽签,推举代表参加比赛。三. 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1.学法指导
(1)你了解或学过哪些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如:①按时间推移、地点的转换为标志;②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③抓关键性线索语
/ 4 句等等。)
(2)你认为从哪里入手能帮助我们快速分析本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线索?请大胆说出你的见解。(允许学生仁智自见,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从关键性线索语句、作者感情发展等方面入手。)2.研读课文
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全文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以作者对春天的感情为线索,写了三部分的内容:① ②~⑦ ⑧~⑩(2)请为各部分拟一个含有“春”的小标题。即:盼春 绘(描)春 赞(颂)春 四. 课堂练习
工整、准确、规范地练习书写课后“字词积累”中提供的词语,并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其含义。(酝酿 宛转 应和:内心里或表面上去赞同别人的观点、看法、号召,并伴随一定的肢体、表情、语言反应。嘹亮:声音清脆响亮。烘托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作声。欣欣然 呼朋引伴)五. 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表现春天的诗文、图画、音乐等作品。
第二课时
一. 导课
1.请将你学过、看过、听过的有关表现春天的诗文、图画、音乐等作品,朗诵、展示、播放给同学们。
如:诗歌、文章:《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音乐:《春节序曲》、《春天在哪里》等
2.你欣赏朱自清的《春》吗?你觉得文章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二. 研读课文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春》这是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是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请将你认为最精妙的词句标出来。
1.将你勾画、标注的精妙的词句与同学们分享。2.词句赏析。小组讨论:(1)课文第1段内容是写春天尚未来临,作者对她充满了热切的盼望。你认为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出对春天的渴望的? 明确:“盼望”一词非常普遍,但“盼望着”的正在进行时态和反复,将渴望之情表白无疑。
(3)课文第2~7段,作者浓墨重彩描绘春的美景。
① 第2段,写山、水、日三种宏大的事物粗笔勾勒春回大地、生机勃勃,描绘这三种事物状态所使用的词语很独特,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请尝试分析其独特妙处。明确:“朗润”写出了草木返青春水滋润下春山的明朗润泽;“涨”写出了雪融冰
/ 4 消后春水的动态变化;“脸红”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春日的温暖和人们的视觉感受。② 课文在这一部分中,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为我们画出了五福美景,你能给它们分别命一个贴切的标题吗?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③ 作者写草、花、风、雨,都抓住了最突出的特征加以表现,写法灵活多变,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明确:草:“嫩嫩的”质地;“绿绿的”色泽;“满”的旺盛长势。
花: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写出了春花竞放的情形;很自然的联想扩展了文字所表现得空间。
风: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描写春风的和暖和清新。
a.“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抚摸”——触觉,写春风的和煦、轻柔。b.“湿润的空气”、“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各种花的香”——嗅觉,写春风的清新。c.“鸟儿唱出婉转的曲子”、“牧童吹着的短笛”——听觉、视觉,写春风带给人的愉悦。
通过这种写法,把较抽象的风写得有声有色充满温情。
雨:选择富有地域色彩的江南春雨,写雨的细密轻柔润物无声和雨中即景,渲染和平静谧的气氛。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连用比喻,表现春雨雨丝纤细、光亮、连绵。b.“绿得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表现雨润万物,不由人夸赞“好雨”!c.远景“黄昏的光”、近处披蓑戴笠的农民和撑伞漫步的人——多么安详静谧的烟雨江南美景图。
④.请选择五个动词来表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与春天的和谐关系。
明确:草报春、花闹春、风吹春、雨润春、人迎春。
⑤.文章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各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比喻春天?
明确: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健。(第二问允许学生仁者自见,言之有理即可。)
二、情感教育
春,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感情和生命。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
明确:从文章描绘的万物复苏、草木争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能够产生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并对未来充满憧憬。三. 学习总结
要求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对学习内容加以总结,并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补充修正。四. 作业练习
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你对自己所在的地区的某季节的感想:酝酿 卖弄 烘托 静默 欣欣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六.板书:
春
盼 春 绘 春 赞 春
/ 4
/ 4
第四篇:朱自清《春》
朱自清《春》
盼望着,盼望着,歪风来了,中国毒品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十分新鲜的样子,欣欣然摆上了货架。青菜朗润起来了,鱿鱼鲜起来了,辣椒的脸红起来了。
豆芽偷偷地从豆壳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水缸里,池子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黄的,绿的,放一点无根激素、搁一点防腐剂,再来点尿素,绿豆芽白白的,黄豆芽胖胖的。
辣椒、猪肉,腐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争着抢着赶趟儿。红的苏丹红像火,粉的瘦肉精像霞,白的吊白块像雪。馒头里带着馊味儿,闭了眼,作坊里仿佛已经满是熏肉、面包、果脯!案板上成千成百的苍蝇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蟑螂爬来爬去。昆虫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原料堆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爬呀爬的。
“中国食品很安全”,不错的,像食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的虚假报告安慰着你。电视里带来些新调查的有毒食品的气息,混着记者暗访的味儿,还有各种有关有害食品曝光的新闻在网上酝酿。不法商贩把加工点安到更偏僻的地方,正规企业也来了,在原料里填加各种有害的化学品,做出看的食品,在大型超市里卖着。换了加工后的包装,这时候卖得格外的旺。
死猪肉是最寻常的,一进就是两三吨。可别恼。看,做腊肉,做熏肉,变牛肉,加班加点地制做着。银耳、生姜上全熏着一层硫黄,熏出来黄得发亮,工业盐腌制的四川泡菜也青得逼你的眼。墨汁粉丝,有毒花椒,地沟油,制造出一碗色泽鲜艳的麻辣烫。放眼去,医院里,厕所边,有吃了有毒食品患病的人;还有喝了三氯腈胺的小孩,结着石,憋着尿。他们的头发,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超市里的有害食品渐渐多了,吃有害食品的人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吃过了。积攒积攒毒素,借点药费,各看各的一份儿病去了。“制造食品在于放药”,刚起头儿,有的是技巧,有的是原料。
草莓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毒素泡的,它生长着。
馒头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回收着,染着。
中国食品像隐秘的杀手,有层出不穷的花招和手段,引着我们安乐中死去。
第五篇:春 朱自清
原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本文大致写于1927年~1933年。《春》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上半年。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主题归纳: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绘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写作特色: 1.诗情与画意相结合,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3.语言简洁。
文章结构:盼春(1~2)(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绘春(3~7)
春草图(3):春草报春
春花图(4):春花争春
春风图(5):春风唱春
春雨图(6):春雨润春
迎春图(7):春人迎春
赞春(8~10)
娃娃(8):新
姑娘(9):美
青年(10):力
(未来:美好)
文笔特点:秀丽朴素,清新隽永,真挚质朴,语言水练
主旨大意: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用诗的笔调描绘着了一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憧憬未来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