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形象、生动地演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理解这五种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日环食”来演示说明。观看由多媒体制作的日环食全过程,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体会两个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理解这几种位置关系之间动态的联系。学生再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不等圆纸片做相对运动,画出运动过程中两圆位置关系的不同状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开始新课学习,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这种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斥责等,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笔者曾对九年级学生作过调查,其中一项是:你对原来的数学老师怎么看?结果发现大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对原来的教师充满挚爱和尊敬,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对原来的教师有厌恶、抱怨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用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氛围中去参与探索、发现、获得知识。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初中代数用字母表示数,从特殊到一般,提高了抽象性,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平面几何证明逻辑性强,难度大。作为数学教师,应用心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讲“幂的知识”时,笔者拿了一张只有0.01mm厚的白纸对学生说:“这张白纸经过对折28次之后的厚度有多少?有我们的教学楼这么高吗?” 停顿片刻后说:“要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学生惊讶,教师乘势指出“学习了幂之后,我们可算出其厚度为约26844m。” 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动”中进行学习,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例如: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剪、折、画来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启发式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立足于学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带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五、精选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同时要注意控制习题的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来难学生,让学生在平淡的练习中体会无穷的乐趣,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出题: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有32支足球队参加小组赛,每小组4支队伍,问一共要举行几场小组赛?这种题的设计趣味性强,难度不大,又符合当前中学生喜欢足球的心理,通过讨论即可解决问题。学生能从解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巩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老师应当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一但对数学发生兴趣,学生才能乐意了解、探索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谈几点做法:
一、力求以情感人,激发学习兴趣
在众多的学科当中数学这一门科目是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的课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只能和单调的阿拉伯数字打交道。不像在语文课那样有文字描写生动的形象,五彩缤纷的色彩。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一点,我尽量把数字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来讲,就连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我都给予鼓励和表扬,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以后对事情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回答问题。尽量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融入到教学中,做到教学多样,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视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是获得知识过程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易于提高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我们把知识生硬地给学生灌输,那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深刻,并且不易理解。事实上,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比眼看耳听要深刻地多。正如皮亚杰指出:“要知道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
例如,我教“分数大小的比较”中,我设计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三份、四份,哪一份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比一比。让他们自己感受到同样的事物,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小。从而使学生理解两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就小。通过他们自己亲自动手来比较,就会让他们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
三、精心设疑,引起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惑才去寻求解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就是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就有探索真理的愿望,这也是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我出示这样的题目: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店主对售货员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卖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格一样。售货员想:“不许挑,平均每元可以买两个半,每个4毛。”卖完西瓜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四、做一些有趣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的练习题一般与农村的实际生活不相符,显得形式化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我尽量联系实际生活,适当地安排一些趣味性、游戏性、使用性较强的练习题。如:对比练习,画一画练习等等。从而达到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诱发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求知欲,即人对知识的渴求。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想对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掌握,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动机。例如:教《年、月、日》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李满12岁时只过了3次生日。同学们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这样的问题只有了解有关闰年的知识才能回答。这就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以上几点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多注意思考,多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数学。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冀州市码头李镇中学 王 敬
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标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数学,才有可能成为其它科学领域的有用之才,同时,数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数学又很抽象,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共享。
一,例举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
教师在每节的教学中,都应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生活中与本节知识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就在身边,学生会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会产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认真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兴趣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把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
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靠数学方法来解决,小到家庭理财,买卖物品,大到丈量土地,设计制造以及航海航天,都要用到数学。教师应避免枯燥的数学运算和死板的公式运用,而是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是很有用的,并且学生在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之后会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
三,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避免枯燥。学习数学不应依靠在题海中的遨游,而是要掌握规律,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运用的规律,从而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通过课上得认真听讲,课下的复习巩固,查漏补缺,自习课的不懂就问,讨论研究,逐步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即使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等于给了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会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迈向成功之门,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持久保持。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呈现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投影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认腐朽为神奇,从而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现代教学手段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更使学生身临其境,感从身受,对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对本节的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动学生,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堂不应是老师讲学生听得单一的授课式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活动,双边互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学生可以开展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的责任在于时刻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能够长久的保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以致成人以后完成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只是数学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我们备课的第一环节。
第二篇: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分,也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正常条件下,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的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因素,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指导,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解决数学质量的一种首要手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融入情感,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就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比如在我所担任的班级中,有一部分同学成绩偏低,徘徊不前,究其原因,他们最初也是有上进心的,只是数学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学习毅力不强,以致成绩一时上不去,内在的要求与外在的表现始终得不到统一,结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冷淡、畏惧,甚至排斥心理,以为学习成绩差,会遭到老师的忽视、同学的歧视及家长的厌弃,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他们就丧失了自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经过对他们耐心帮助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信心百倍,刻苦学习,很快赶了上来。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二、榜样激励,增加兴趣。
利用本校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名人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人物,所以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数学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讲一些数学故事,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对本节课没有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讲一些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是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数学的,最后成为数学家。如数学家陈景润一生的梦想与事业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那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研究中发现:大于6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如6=3+3,8=3+5,10=3+7,12=5+7,……人们验证了许许多多的偶数,结论都成立。但数字是无穷无尽的,大偶数这个结论成立吗?陈景润用了一生的热情去解决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把问题的解决推倒了最边沿。遗憾的是,他也未能彻底给出证明,留给我们或我们的后辈去解决了。陈景润为攻克这个世界难题,草稿就写了好几麻袋,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这样即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激励他们。
三、联系实际,发展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用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能更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同类项”时,准备了一袋装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第一位学生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记时3分钟。第二位学生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2个2个的拿出来……,记时2分钟。而第三位学生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记时1分30秒。然后问其他学生会怎么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问为什么呢?从而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学生明白了: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有“源头”意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真正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臵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更好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设臵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个代数式“5a+4ab+7ab-4a-11ab”,然后让学生来考考老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一组a、b的值,不管数值有多大,老师都能立即说出代数式的值。刚接触代数式的学生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震惊,认为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我将代数式化简得到a时,学生发出了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生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意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以学科知识创设情境,以情感来掌握知识,多总结生活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教 学情境,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五、注重评价,巩固兴趣。
兴趣来自儿童的好奇心,勇敢来自于希望和鼓励。没有赏识,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学习数学时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的回答问题,他多么希望老师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应及时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体贴与督促,用居里夫人的名言“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来激励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时机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学生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行列中,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逐步得到巩固。
六、体验成功,升华兴趣。学习了某种知识而不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人们对这种知识便很难产生兴趣,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会了知识后,作为老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练习,充分发挥想象,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学习。如果学生用他们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或别人解决了问题,他们将感到无比自豪,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让学生解决有关“牛饲料”、“种植计划”、“成本与产出” 等实际问题,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了升华。
培养兴趣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成果、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钻研教材,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五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第三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1、培养观察能力,产生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重视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四篇: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2
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李市中心校李祖林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在第一节课中,教师若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为以后上好这门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班时,不要急着讲新课,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师生的自我介绍,让老师和同学互相熟悉。在这一过程中,观察每位学生,对每位学生的情况有个了解,为以后的因材施教奠定基础。教师还可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观察学生时多采用环视和注视相结合的办法。环视使得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既代替了口头批评,又不伤害违纪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其他同学,一举两得。学生都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指导、帮助。在第一堂课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及时把自己关心爱护学生、乐于帮助学生的思想表露出来,取得学生的认可,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基础。完成上面步骤后,再向学生介绍本课程要学习些什么,让学生了解大概内容,知道将来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疏通学科知识体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怕数学,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体系有缺陷,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弱点,帮助他克服知识困难,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而走出学习数学困难的阴影,提高数学成绩。
三、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很多时候,学生上课能听懂,但课后做题却一错再错。究其原因,就是他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点,还只是一知半解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渗透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让其逐步学会学习。
1、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在课内和课外同时要求,课外要求他能更加自主学习,而课内则带强制性。
2、自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知道,只有明白自己必须什么,他的潜能才会充分发挥,学习效果才会显著。
3、适时进行评价,让学生时刻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做的练习、测试,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指出与矫正。
4、设置错题集,对在练习或测试中出现的新题或典型题目,让学生
记在错题集中,以便及时理解,不断的把不会的转变为已知,从而达到积累知识,丰富解题方法的目的。
5、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交流,辨析疑惑,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分解教学难点,逐个击破,树立学习信心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而言难点较多。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通过不同的途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突破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大胆的改编教材,多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最后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只要细心的钻研教材,时刻的关注学生,就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学生在能够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对的情况下,肯定是越来越喜欢数学。
五、教师要鼓励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们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个班的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总是参差不齐,教学在保证多数学生能有所收获的前提下,挖掘数学积极分子,让他们有机会展示数学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练习讲评时,这种做法就会常常用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没必要为追求教学进度而扼杀学生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我们应尽量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说出他的观点和过程,让学生自己教会学生。教师只要对每位学生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以赞许的目光给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能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的心情越愉悦,思维就越活跃,聪明才智就越能有效发挥,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六、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章节的设置,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又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七、加强数学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科目,这种“熟知”,并不仅指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一些,比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应用知识等。除熟知自己的学科外,还要尽可能懂得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获得和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充实和提高,都与他们所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他们总是用渴求知识的眼光盯着自己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素养。教师应该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涵养作为师生双方心灵交汇的载体和纽带,去联结和影响自己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滋润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探索和创造的热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第五篇: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化数学后进生就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某些问题的是非曲直有时还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遇事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教师常用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去期待后进生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常用表扬、奖励等手段鼓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这样才能使后进生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数学。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别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渴望学习进步,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更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辅导、检测等方面分层设计,实施差异教学,对后进生降低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缓步上升,课堂上把简单问题留给后进生回答,当后进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数学题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于肯定和鼓励,使后进生体会到成功的喜乐,从而后进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中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觉得难,没有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导,这些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就完全被生活化了。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课后复习时,要求后进生作业前对每天课堂学习的内容温习一遍,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不要将问题积累。后进生请教时,教师更应以饱满的热情耐心讲解,直至后进生完全明白为止。还要求后进生每周末将本周学习的内容总结一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后进生自觉学习。人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初中数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后进生多半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靠别人,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善于探讨、善于观察、善于小结等方面的好习惯。如在解答问题时,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只是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在布置作业时,给后进生设计较简单的题目,使后进生经过思考能独立完成,养成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