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困惑

时间:2019-05-13 01:4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困惑》。

第一篇: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困惑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困惑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提高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故此,必须注重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探究、欣赏、体验、运用,掌握字词之用、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运用文中之法,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虽然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往往不那么令人满意。在文言文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惑。

困惑之一: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自小备受关心、呵护,甚至娇惯。他们身上存在的堕性,是我们的工作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学生,要求背诵的课文,一拖再拖,就是不能完整、熟练地背下来。三令五申,反复强调的一些重点知识,就是不好好掌握。面对学生的堕性,教师应当做好表率,即:要求背诵的课文,教师应该先流畅地背下来;要求熟读的课文,教师也应熟练自然、声情并茂地读下来。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困惑之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民族的文化道德建设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但实际上,这种意义和价值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原因给冲淡了。应大力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多一些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尊重,少一些简单粗暴或者急功近利的做法。在师生中间大力发扬特立独行、爱学习、爱思考的精神,逐渐养成敬仰伟人、尊师重道、热爱文化的浓厚风气。

困惑之三:中考对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制约性。教师、学生对所谓主科(语文、数学、外语等)特别重视,而对所谓副科(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认为有时间就学,常常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手足无措。语文知识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所谓“小科目”有着天然的联系。比如,要充分理解杜甫的作品,就得对安史叛乱前后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在政治、历史文化知识方面非常地贫乏。

困惑之四:课改精神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学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接受、消化知识的能力显然有很大不同,另外还有教学进度与考试的要求,我们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呢?另外,课改精神还要求我们不能囿于课本内容,要重视拓展,要注重课本与文化、与生活的联系,这在具体的操作中,也同样牵涉到教学进度与考试的问题,以及好学生与差学生程度不同的问题

困惑之五: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尤其重要。在网络与多媒体非常普及的今天,我们的网络与多媒体手段在我们的教学中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这些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在山区学校变得像粉笔、黑板一样普通呢?

尽管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但是我们不能坐等,只有在不断的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困惑才能不断地被解决,被消除。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对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文言文教学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创造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创新的能力。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所作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二篇: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

——南岳庙中学周晓帆

因为传承,中国成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古老的中国,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文更是其中的瑰宝。忆往世,传道授业解惑的学堂在世人眼中是一个何其神圣的地方;看今朝,放眼望去,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学校,在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古诗文的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而如何去改善这个现状,已成为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到底如何做,才能完成课标要求,才能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呢?

作为一名入行不久的农村初语教师,在备课方面从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能运用各种资源设计出一堂堂能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堂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以下,就本人一年多的初语教学成长历程,浅谈一下关于初语古诗文教学的想法。

一、教学相长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学,还要把我们学到的传承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我们在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为自己学道思业解惑。

如何“学道”?庄子虽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有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徒劳而已!但我不这么认为,庄子的“无为”思想不能理解成无作为,不积极进取!庄子这句话应该是要告诉我们,这世间万千知识,我们短短的一辈子是不可能学完的,所以,我们要“专精”!何为“专精”?在这世间万千知识里,我们找到自己最想学、最应该学的,然后专心致志的盯准这一目标,去把它学到极致,学到极致,方能教到极致!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在自己负责的领域里不断充实自己,决不能停止“学道”的脚步。

何为“思业”?思,即反思,业,即教师这一行业。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学道”,绝不能盲学!很多时候,我们学道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传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学思结合!尤其是我们这种刚刚步入教师生涯的年轻老师而言,若盲学,若不思,那后果定是极其严重的!那是对孩子们的不负责!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学道思业方能解惑,学思结合,方能教学相长!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

二、善假于物

荀子曾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激增,技术在发展。在这个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义务教育时代,很多学校已经不负神圣了,不过,这也是社会在不断发展的一个象征,毕竟,对于放在过去上不起学的家庭,接受教育不再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了。可是,因为太容易得到,所以不去珍惜这也是人之常情。而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善这种现状,那如何改善呢?那就要学会荀子提出的“善假于物”了。

如何“善假于物”呢?古诗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是创造意境!毕竟我们传道的对象生活在不愁吃穿、和谐平等的现代社会,很多时候,他们很难将自己带入到古诗文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中去!就简单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晚唐诗人杜甫是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作品《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中,烽火三月是何景?国破是何景?为何杜甫会如此感时,如此恨别,如此烦恼呢?怎么把这景象传递给学生?单凭一张嘴巴?放在过去见识过烽火之残酷,国破之绝望的人身上,我们的确能用一张嘴巴就让他们感同身受!可是,对于这群涉事未深的孩子们,你们确定单凭我们的讲述就能让他们体会到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么?以我的教学经验告诉你,不能!绝对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要和时代一起前进,必须要学会“善假于物”!

孩子们不能自己进入到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意境,那我们就借助其他东西帮他们进入!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技术——信息技术!

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信息技术下的各种科技产物也在不断地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领域中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接受新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把它们实践到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怎么用?其实这也是个问题,很多教师选择不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其实是因为不会用或者用不好!因为不会用,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对于信息技术,我们语文教师并不需要精通此业,只需略知皮毛即可!但这“皮毛”也是有一定学问的!要让信息技术帮助我们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古诗文所契合的意境,我们一定要学会做最简单的两件事,第一是检索资源,第二是学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学会了这两点“皮毛”,我们就能将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用在我们的古诗文教学里,那么我们就能初步解决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很难进入诗人给我们营造的意境中了。

又回到讲解杜甫《春望》的例子里,我们就可以不仅仅只用讲述这一个方法去传道了,我们可以用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直观的告诉学生“烽火之残酷,国破之绝望”的情景,带他们穿越时空,感同身受的去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因此,要想教学效果“善”,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善假于物”。

三、知行合一

司马光曾说,“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古诗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大部分学生根本是不知道该怎么用,少部分会把我们学到的一些经典名句用在作文里,论证他们的某些观点!所以,在他们的想法里,因为“没用”,所以没兴趣去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问,学生连学的兴趣都没有,又如何能好好学,又如何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可,这是学生的问题么?是,但不全是!准确的来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我们老师其实责任更大!试问,我们的孩子们,在没人引导他们如何去使用我们传授给他们的知识的情况下,他们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去学这些东西么?

因此,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一定要是让孩子们达到知行合一的地步才算是成功的!在这之前,我们利用各种资源让孩子们有兴趣学,设置足够的情境让他们学了之后有地方用。

古诗文能用在什么地方?最常见的是作文,其次就是设置各种比赛,优秀作品展示栏、古诗文交流课等等,营造一个学习古诗文的氛围,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知道学好了是可以派上用场的,慢慢的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他们养成知行合一的习惯!这是我们教师能够做的,也是应该去做的。

以上,是我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一点浅显认知,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并不是很全面,但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还是会不断的反思,继续完善我今后的教学工作。

2017.12.17

第三篇:初中古诗文教学反思

初 中 古 诗 文 教 学 反 思

西洞中学

马海琴

古诗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课文篇目多,且文中一字多义,容易混淆。然而每次考试中,文言文的比重较大,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曾经有过困惑:只注重灌输,不重视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上课时老师一字一句地讲解翻译,学生充当的是记录员。如此这些,导致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认为文言文枯燥干瘪,读起来乏味。这种现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素质极为不利。

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初中语文同课异构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使我获益匪浅,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供很好的借鉴,现将一些心得交流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参与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文言文与现代文一脉相承。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重视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小。

如由“卧薪尝胆”的故事和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内鹿与狼共存的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应“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于是,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很值的一提。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语﹙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义活用﹚、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学常识等三个方面,特别是字词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做到因文施教。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可直述规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贯穿到具体语境之中,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词性的变化,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如何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使之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再次。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读书,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为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话用等卡片,摘抄一些词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以读促悟,重视语感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应在于朗读背诵,词语积累,疏通文段。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初中的文言文大多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较易上口,读之有味。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的一些语言规律,体味文言特有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自主学习课文,从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到最后读出意境,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解读课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诵读的方法多种多样:跟着录音读、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分角色朗读、多人交替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自选读、摇头晃脑的读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出情、读出趣、读出理、读出思,在读中领悟文言文。激励学生反复诵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说话能力,读出“文言之味”,读出感情,激发学生情感,以加强效果。诵读的过程是由口入心的过程,也是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

四、以疑质疑,努力探究

常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的课堂如一潭死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此,要着力瞄准以下几点:一是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即那些对学生思维具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设疑。如文中“第一段列举的任务有哪些相似之处”来设疑、激疑,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二是要在无疑处,即学生“见不到处”、“容易忽略处”设疑激疑。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的第二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吞”改为“接”好不好?在这样的地方设疑激疑,不仅能使学生在思考中顿悟,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更重要的是用教师的“设疑”来激起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提出疑问,在同学的帮助和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读文本。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文,以至进入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真正做学习的主体。总之,文言文教学应多读、读懂文本上下工夫,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吸取精华,剔去糟粕,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才能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的困惑

初中物理教学的困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偶尔出现一些与教学内容不一致的 实验,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该怎样解释?如: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断开时测得的电源电压和开关闭合时不同;在同一节课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小组与小组间测得的水的沸点差异较大······遇到此种情形,不知该怎办?

第五篇:初中古诗文教学反思

初中古诗文教学反思

古诗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课文长不说,又不好理解,篇目也多,且文中一字多义,容易混淆。然而每次考试中,文言文的比重较大,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曾经有过困惑: 只注重灌输,不重视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上课时老师一字一句地讲解翻译,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学生充当的是记录员。如此这些,导致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认为文言文枯燥干瘪,读起来乏味。这种现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素质极为不利。

为此,我开动脑筋,也曾试着采取多种做法,做了很多尝试,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先将一点心得交流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文言文与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组、词义是相通相连的,其中有些词语一直沿用至今,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重视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小。

1.以故事传说导入课文。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2.以成语、名句导入课文。如“三人行,必有我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及出处,增强学习《论语十则》、《醉翁亭记》、《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因势利导等,正是这些有生命的词语能有效地鼓舞学生求知的热情。

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的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于是,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很值的一提。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语﹙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义活用﹚、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学常识等三个方面,特别是字词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做到因文施教。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可直述规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贯穿到具体语境之中,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词性的变化,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如何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使之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再次。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读书,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为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话用等卡片,摘抄一些词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反复诵读,读出美感 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读多了读熟了,就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古诗文的语言规律、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都应采取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反复诵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说话能力,读出“文言之味”,读出感情,激发学生情感,以加强效果。诵读的过程是由口入心的过程,就是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使人谓”、“寡人”等词语,足见秦王对安陵君态度的轻傲,要读得稍重些:“安陵君其许寡人”,体现秦王的盛气凌人,要读得缓慢而重浊,表达出表面上是询问、祈使语气,骨子里是威逼、强迫的语气,不易不行,非易不可。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到课文的人物性格和中心意思。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多读、读懂文本上下工夫,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吸取精华,剔去糟粕,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下载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初中古诗文有效教学

    谈谈初中古诗文有效教学 中华民族是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民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但在如......

    怎样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

    怎样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 一、问题聚焦 初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中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古诗文教学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对古诗文尤其是文言文不感兴趣,许多学生......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个关注点(推荐)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个关注点 (甘肃漳县金钟中学 马海宏邮编:748304)【摘要】古诗文教学在初中比较重要,攻克的难点在于把握五个关注点,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穿插与点拨,引导......

    初中古诗文分类集锦

    初中古诗文分类集锦诗中夕阳(落日)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2、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3、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初中古诗文(含题)汇总

    1.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初中必备古诗文85首

    1.【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迎河中学朱丽 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仍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困惑

    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困惑 从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将近五年,在这五年中,我经历了从高一、高二到初中三年的各个阶段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与前辈们讨论学习还是自我的反思总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