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摘要:在当前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为彻底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大面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现就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作出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字:教学困惑 教学对策 农村数学教学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1、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子女多靠爷爷奶奶隔代管教。学生直接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辅导及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课后在家对数学拓展练习不够,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辅导,作业习惯养成差,“在校紧回家松”现象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绊脚石。
2、教师因素。现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危机感和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认为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不能做到深钻教材,理会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课堂效率不高;课后不能及时反思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做好教学反馈工作;课后辅导工作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不够;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的合理运用)。
3、学生因素。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求知欲不强;学习方法落后,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知识较死板,接触社会实践的东西少,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常常是老师讲过的题才会做,遇到一些稍加变化的题就不加思索,等待老师讲解。课前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新课内容,课后更不能及时复习与反思。现在的数学教材注重学生探索、归纳、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更为缺乏,而教师几乎不会让学生多加思考,按部就班的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以上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大阻碍了数学教学进程的步伐。
4、教材因素。现在农村数学教学体系经常变化,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教材的变化,也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原华东师范版八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才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而现在华东师范版在八年级下册先学习《平行四边形》,而后紧跟着学习《矩
形、菱形、正方形》,诸多章节的变化使一些教师不能顺应教材体系的变化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时盲目的创设情境,缺少指导,有些课堂教学是低效的。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源于对教材的认识、解读、把握不够。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困惑的有效策略
1、加强家校联系,明确家长的职责,共同教育学生积极学好数学。家庭教育是第二教育课堂,教师应及时有效的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家长在家要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2、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大力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览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教学专刊及辅导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各类培训及校本研修途径,多参加或听取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三,在教学中应掌握相关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第四,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旋转》这节内容时,应倡导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在动力方面的应用,向物理老师请教有关旋转方面的其他知识等等。此外,还应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工作,善于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条件和保证。
3、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而双差生的兴趣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多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数学能力。从快乐学习的氛围中逐步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但还要注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五方面:(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2)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3)扎实加强复习,减少知识遗忘;(4)强化习题练习,1 / 3
巩固知识结构;(5)有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做好分层教学及“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遵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知识点间的纵横衔接。充分考虑中差生的吸收能力,对于课堂上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差生自觉性不够,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耐心的态度认真对待,力争不落下每一个学生。
6、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要搭设好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本在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善于整体把握教材,梳理教材的脉络与结构;精于解读教材的主题情境,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勇于重组教材,激发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乐于拓展教材,引领学生在思考中应用、发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实际,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的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总之,虽然农村初中生源基础差,教学条件相对较落后,教学资源较缺乏,但只要我们多动脑,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逐步改进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能让农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吕学江.走进名师课堂初中数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3].张海峡.掌握正确预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J﹞.沂蒙教育,2010(8):46-47.2 / 3
第二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困惑及其对策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困惑及其对策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初中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初中学生从小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重要作用。我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已有八年多时间,接触的教材历经苏教版、人教版,其内容也不断更新。然而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本人自感跟不上教材内容的更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困惑,同时也不断摸索出了一些对策。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1、教学中理论与生活实际脱节。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生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但农村的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了,每次给学生举生活实例时,课堂经常呈现出一种雅雀无声的尴尬境地,比如在讲到社交礼仪ABC这一目时,给学生举例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的礼仪要求,但许多学生竟然无从说起。也许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去找一找资料,可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毕竟农村家庭的电脑目前还不是很普及,家里没有电脑无法上网寻找,家中又没有相应的书本供他们参考,父母又忙于农活,更何况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较低,于是只能靠老师在课堂上为他们介绍了。
2、教学中活动课因条件限制无法实施。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教材的教学提供的范例、方案等课堂教学中却很难具体操作,调查、采访、观摩等布置给学生了,可他们根本不去做。学生基本不主动完成课后作业,让学生按教材内容调查、实践,又觉得学生太小做不到,或者出于安全等因素而不敢安排。
3、教学中常规课与公开课背道而驰。由于农村初中现有的教学设施不完善,因而大多教师上课时还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来上课,有时偶尔也用些小黑板。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时,教师平时太多采用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常规的教学法,有时又不知不觉陷入“满堂灌”的怪圈,这些常规课表面上看内容多而且全面,但学生听课效果却很差。至于与之相反的公开课,许多教师把它当成了表演课,老师、学生一起“作秀”,老师灵活地运用各种
教学方法,同时又设计好课件,设计好小黑板内容,设计好小品表演、辨论会等教学活动,学生也“知趣”地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参与活动,看来似乎效果不错,可是公开课之后的常规课一切又原形毕露了。
4、教学中的许多环节受制于多媒体设备的不完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思想品德课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有产生新的观念,也想以学生为主体,也想把课文图文并茂的展现给学生,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设备不足,全校20多个班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因此许多老师往往设计好了课件,设计好了教学过程,可是一到多媒体教室,又被其他科任、其他班级抢先一步了。
5、学生成绩与学生的道德水平不成正比。经过学生的努力,老师的指导,学生的成绩或许有所提高,但有的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得却不合道德。究其原因,我们的德育评价方式出现了问题。我们平时上课也好,考试也好,只是单纯地以成绩衡量学生的道德水平。上课时过多注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价值,于是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卷面成绩与平时为人处世的态度形成反差。
二、解决困惑的对策。
1、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体现理论向生活回归。教师要有向学生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回归的理念,以符合新课改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下一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了解农村学生的生活现状、知识认知水平。给学生进行理论联系生活时教师要作必要的提示、举例,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要把常规课当成公开课来上,要把公开课当成常规课来上。这个对策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把常规课当成公开课来上,就是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像对待公开课那样精心
备课,精心设计,力争达到上公开课的效果。至于把公开课当成常规课来上,意思是说教师上公开课时少一些“表演”、“作秀”,多一些“实践”、“实用”,不必担心课后评课的“挑剔”,该讲清楚的还是要讲,该随堂训练的还是要训练。
3、教师必须及时充实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多媒体教室的配置不可能短期完善,教师可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个人电脑、办公电脑收集各种教学资源,这是解决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享受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拓宽见识面、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教师博学多才的魅力。
4、转变德育评价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的德育参透。仔细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体系后,我们不难发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不仅涉及认识领域还涉及情感、行为品质、思想意识等非认识领域,其教学过程也应包括德育渗透。作为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不要为了上课而上课,而要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从生活中不断地去体验这些道理,力争成绩、道德水平都同步提高。
在当前的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受到了一些挑战。有时我们刚摸索到一些解决困惑的对策,但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就像我们刚找到成功的钥匙,却被别人换了锁头一样。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教法、观念要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课改形势,做一个合格以致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
第三篇: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范文模版)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一、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农村初中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恐怕相当普遍,在农村则尤其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作文与农村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许多阅历丰富的作家创作时都要去体验生活的。如著名散文家魏巍如果没有朝鲜战场的生活经历,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可是,当今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即使偶尔进城,多半也是买了东西就回家,都市生活很少插足。所以只是除了田野还是农田。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在这种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学习模式下,很少有学生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觉得除了分数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作文与农村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语文书,选篇都是精品,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教材的单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学性。然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农村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是散文中的精品。然而,现在的中学生没几个为它感动,父亲“买橘子”能把朱自清感动得潸然泪下,但却不能感动了当今时代的中学生,在当今的农村中学生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至于扬州的风俗买橘意味着走局的说法,那就更不可能去探究了。自然,父亲殷殷关切之情也就领会不到了。他们作文时也就根本不会去学朱自清细腻的描绘了。再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祥子拉车情景能够体会到的又能多少学生,即使用了多媒体,他们也难以体验那种旧社会的都市生活。那中间的多层次写景手法也会被学生的浮躁置于一边。即便是学习富有现代气息的美文《都市精灵》,学生也只是读读而已,不会为都市的精灵去呐喊。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尽管写得好,我可是不愿学。俗话说学习贵在“举一反三”,可从实际看,语文课本的“例子”作用是得不到体现的,这又是使人深深感到遗憾和困惑的。、作文与农村学生教育不公平抵触
目前,农村初中,尤其是我们初中虽然得到政府的支持,搞了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教学条件改观不小。但是有的学校却置其于一边用不起来。有的农村初中师资不配套,小科没专职老师,史、地、生、音、体、美等学科总是拉郎配,学生不能接受全部学科系统教育。因此,学生生活难免单调乏味,知识结构不健全,到作文时候也就没话说。
4、作文与农村教师工作复杂性矛盾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学生大大地不走运,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一个语文教师,正常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人数假设为35人其工作量就够大的了。这一项大大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使教师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我们农村教师单位没宿舍,天天回家,根本不可能每天晚上坐在灯下批改作文至深夜。更重要的是,我们农村由于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够,不少同志跨文理、跨多学科,语文老师往往也是兼教几门,如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甚至包括生物。这样,教师的精力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也就必然带来写作与批阅的矛盾了。
二、走出作文教学困境的设想与对策
尽管作文难教难写,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写作教学也还是要坚持下去的。它毕竟能反映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全面素质,据说有地方试验过中考就写一篇作文,可见作文何等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是无益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闯出一条血路,走向写好文章的彼岸。在此,笔者就自己十几年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摸索,以及在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并以此与同行们一道探讨。
1、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镜
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加之农村生活较之丰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这恰恰又是写作的一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生活。那么我们有怎么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图文结合创设情境。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们先让学生看课文想象写景,再看视频理解文字,然后在悠扬音乐中诵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组织学生读课文想画面,再听音乐回忆课文。下课时还布置学生将其改写成写景散文。二故弄玄虚求异创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习惯性思维,认为上课就那程序,对连续教他们几个学期的教师的细节,就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据说有个老师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他常在上课(尤其是写作课)时故意作些一反常态的举动,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写作的冲动。他向来比较注重板书,特别爱把字写得比较大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可是有一天,他却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很小,许多学生直吵着说看不到,但他并不予以理采,依然故我地写着小字,直到最后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学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学生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具体,而且很是深刻。三是就地取材拓宽视野。我们远离市镇,只好因地制宜常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烈士陵园、车站等场所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生活范围,增加情感体验。当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积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规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随机观察训练,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曾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随机观察训练的: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铃声响过,他推开门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候之后,学生坐好,他准备上课。这时,他看到学生精神集中,等待老师讲课。但他却没有讲课,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是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学生便认真的回忆,有的还互相看看,好象要从对方的目光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们便一个个高高的把手举起。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马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回转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手拿蓝色备课夹,面带微笑,健步走上讲台。我们全体起立,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向我们鞠躬,亲切地答礼:„同学们好!‟这时,他扫视了我们一眼……”这位教师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还必须做到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例如,多数老师教学《愚公移山》时都会让学生去评论愚公到底“愚不愚”。学生自然会从环保、工效等多角度展开论述,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再如,初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上有篇作文题目叫《良药未必都苦口》,我们农村的学生拿到题目很快就从大山渣治病不苦口开题了。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意又不都是单一的,思想大于形象,因此观点相左的文章是可以写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这样的作文,变换角度,确定多个重点,思维开阔多了,坚持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日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努力加强美文赏析指导
坚持做到读写结合训练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我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在每周周清训练中总要精选几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初三学生欣赏完《林中小溪》之后,大部分都被小溪那坚忍的品格、团结力量和永不停步奔向大洋精神所折服。而这折服,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感悟自然的文章相继出现了。另外,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多的知识积累就少,想写出好文章,那近似于痴人说梦,因此,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言而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做出读书卡片,写出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在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和不断练笔的基础上,就不愁学生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了。这样读写结合,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
悉心指导学生作法技巧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课内作文自不必说了,我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到我们农村的乡间田头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许多文章虽短但却相当精美。妈妈的手、春雨、门前的鱼塘、听风等等都进作文天地。体裁也变得形式多样如我的学生杨步云、赵宏宝等同学还学着写诗歌、戏剧。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我还帮学生订购了《写作艺术示例》,经常就写作技巧和他们探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技能。
5、切实改进作文批阅方案
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效益
改进作文批阅方案,培养学生自己批阅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又一有效措施,也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写道:“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能平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鉴于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基础,我认为作文批改可从以下几方面试着做:
首先,要他们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其次,安排学生同桌互改要求:一是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二是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是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最后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再次,批语有共同要求: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
第四篇:浅谈山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浅谈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摘 要]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针对新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当前山区中学生的写作实际,现就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作点探讨。
[关键词] 山区 初中 作文 教学 困惑 对策
俗话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地位更为凸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同样显得格外重要。“阅读课要培养学生‘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能力,写作课就要培养学生‘一千个作者便有一千个莎士比亚’的能力”然而,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在山区其难度就更大了,由于山区学生生活涉历面窄、山区学生语文层次低、山区学生与城市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公平、山区教师工作复杂性等特点,山区作文就更难。而新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又相当高。面对这个矛盾,我们苦苦探索多年,略有收获。现笔者把自己对作文教学的意义要求的理解、当前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做的探讨汇报如下。一 作文教学的意义与<<新课改>>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一见解,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实用在今天的意义一方面是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最大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写好应试作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七到九年级作文教学也做了明确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600字的习作。”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 当前山区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山区初中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恐怕相当普遍,在山区则尤其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1、作文与山区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许多阅历丰富的作家创作时都要去体验生活的。如著名散文家魏巍如果没有朝鲜战场的生活经历,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可是,当今山区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每周在校五天,很少接触社会。即使偶尔进城,多半也是买了东西就回家,城市生活很少插足。所以只是除了大山 还是大山,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在这种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学习模式下,很少有学生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觉得除了分数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作文与山区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使用的 语文版初中语文书,选篇都是精品,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教材的单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学性。然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山区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是散文中的精品。然而,现在的中学生没几个为它感动,父亲“买橘子”能把朱自清感动得潸然泪下,但却不能感动了当今时代的中学生,在当今的农村中学生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至于扬州的风俗买橘意味着走局的说法,那就更不可能去探究了。自然,父亲殷殷关切之情也就领会不到了。他们作文时也就根本不会去学朱自清细腻的描绘了。再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祥子拉车情景能够体会到的又有多少学生,即使用了多媒体,他们也难以体验那种旧社会的都市生活。那中间的多层次写景手法也会被学生的浮躁置于一边。即便是学习富有现代气息的美文《都市精灵》,学生也只是读读而已,不会为都市的精灵去呐喊。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尽管写得好,我可是不愿学。俗话说学习贵在“举一反三”,可从实际看,语文课本的“例子”作用是得不到体现的,这又是使人深深感到遗憾和困惑的。3、作文与山区学生教育不公平抵触
目前,山区初中,尤其是我们 中西部农村初中虽然得到政府的支持,搞了两免一补,教学条件改观不小。但山区初中师资不配套,小科没专职老师,史、地、生、音、体、美等学科总是拉郎配,学生不能接受全部学科系统教育。因此,学生生活难免单调乏味,知识结构不健全,到作文时候也就没有话说,教育的不公平又给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带来障碍。
4、作文与山区教师工作复杂性矛盾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学生大大地不走运,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山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个语文教师,正常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人数假设为50,这一项大大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使教师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更重要的是,我们山区农村由于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够,不少同志跨文理、跨多学科,上学期我们单位一同志就教初二地理,初三化学和初一生物共三门学科,语文老师往往也是兼教几门,如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甚至包括生物。这样,教师的精力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也就必然带来写作与批阅的矛盾了。三 走出作文教学困境的设想与对策
尽管作文难教难写,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写作教学也还是要坚持下去的。它毕竟能反映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全面素质,据说有地方试验过中考就写一篇作文,可见作文何等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是无益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闯出一条血路,走向写好文章的彼岸。在此,笔者就自己 二十六年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摸索,以及在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并以此与同行们一道探讨。
1、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镜 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加之山区生活较之丰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这恰恰又是写作的一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生活。那么我们有怎么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图文结合创设情境。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们先让学生看课文想象写景,再看视频理解文字,然后在悠扬音乐中诵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组织学生读课文想画面,再听音乐回忆课文。下课时还布置学生将其改写成写景散文。二故弄玄虚求异创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习惯性思维,认为上课就那程序,对连续教他们几个学期的教师的细节,就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据说有个老师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他常在上课(尤其是写作课)时故意作些一反常态的举动,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写作的冲动。他向来比较注重板书,特别爱把字写得比较大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可是有一天,他却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很小,许多学生直吵着说看不到,但他并不予以理采,依然故我地写着小字,直到最后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学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学生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具体,而且很是深刻。三是就地取材拓宽视野。我们远离市镇,只好因地制宜常组织学生街道、车站等场所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生活范围,增加情感体验。当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2、积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规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随机观察训练,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曾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随机观察训练的: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铃声响过,他推开门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候之后,学生坐好,他准备上课。这时,他看到学生精神集中,等待老师讲课。但他却没有讲课,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是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学生便认真的回忆,有的还互相看看,好象要从对方的目光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们便一个个高高的把手举起。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马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回转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手拿蓝色备课夹,面带微笑,健步走上讲台。我们全体起立,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向我们鞠躬,亲切地答礼:‘同学们好!’这时,他扫视了我们一眼„„”这位教师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还必须做到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例如,多数老师教学《愚公移山》时都会让学生去评论愚公到底“愚不愚”。学生自然会从环保、工效等多角度展开论述,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再如,原苏教版初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上有篇作文题目叫《良药未必都苦口》,我们农村的学生拿到题目很快就从大山渣治病不苦口开题了。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意又不都是单一的,思想大于形象,因此观点相左的文章是可以写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这样的作文,变换角度,确定多个重点,思维开阔多了,坚持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日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努力加强美文赏析指导 坚持做到读写结合训练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我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在每周周记训练中总要精选几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初三学生欣赏完《林中小溪》之后,大部分都被小溪那坚忍的品格、团结力量和永不停步奔向大洋精神所折服。而这折服,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感悟自然的文章相继出现了。另外,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多的知识积累就少,想写出好文章,那近似于痴人说梦,因此,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言而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做出读书卡片,写出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在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和不断练笔的基础上,就不愁学生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了。这样读写结合,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 悉心指导学生作法技巧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课内作文自不必说了,我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到我们农村的乡间田头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许多文章虽短但却相当精美。
5、切实改进作文批阅方案 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效益
改进作文批阅方案,培养学生自己批阅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又一有效措施,也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写道:“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能平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四 结束语
“文有法而无定法贵在没法。”文章怎样写,没有固定的法则,可贵之处在于不效法别人的老路走,有自己的创新。作文教学也一样,只要能切实提高我们山区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减轻山区中学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负担,就是可取的。上述拙见旨在抛砖引玉,敬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困惑及解决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移风中学
数学组
一、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1、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子女多靠爷爷奶奶隔代管教。学生直接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辅导及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课后在家对数学拓展练习不够,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辅导,作业习惯养成差,“在校紧回家松”现象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绊脚石。
2、教师因素。现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危机感和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认为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不能做到深钻教材,理会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课堂效率不高;课后不能及时反思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做好教学反馈工作;课后辅导工作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不够;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的合理运用)。
3、学生因素。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求知欲不强;学习方法落后,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知识较死板,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常常是老师讲过的题才会做,遇到一些稍加变化的题就不加思索,等待老师讲解。课前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新课内容,课后更不能及时复习与反思。以上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大阻碍了数学教学进程的步伐。
4、教材因素。现在农村数学教学体系经常变化,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教材的变化,也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原华东师范版是八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才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而现华东师范版在八年级下册先学习《平行四边形》,而后紧跟着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诸多章节的变化使一些教师不能顺应教材体系的变化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现在的数学教材注重学生探索、归纳、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更为缺乏,而教师几乎不会让学生多加思考,按部就班的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解决数学教学困惑的有效策略。
1、加强家校联系,明确家长的职责,共同教育学生积极学好数学。家庭教育是第二教育课堂,教师应及时有效的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家长在家要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2、丰富教师的教学教学理论知识,大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览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教学专刊及辅导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各类培训及校本研修途径,让教师多参加或听取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三,有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辅助教学条件的学校,数学教师应尽快的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充分发挥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此外,还应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工作,善于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条件和保证。
3、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而双差生的兴趣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那怕是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多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数学能力。从快乐学习的氛围中逐步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但还要注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五方面:(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2)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3)扎实加强复习,减少知识遗忘;(4)强化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结构;(5)有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做好分层教学及“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遵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知识点间的纵横衔接。充分考虑中差生的吸收能力,对于课堂上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差生自觉性不够,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耐心的态度认真对待,力争不落下每一个学生。
总之,虽然农村初中生源基础差,教学条件相对较落后,教学资源较缺乏,但只要我们多动脑,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逐步改进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能让农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