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区的海岛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岛建,小岛迁”的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许 多海岛、农村的居民向城市搬迁现象的增加以及城市与农村教师待遇的显著差异,优秀教师 和优秀生源的流失,这对我区的渔农村初中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此,我对我校近几年 的学生流向、教学质量、教学策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以找到行之有效的问题对策。二.渔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严重性
1、学校优质师资流失严重 学校优质师资流失严重 优质师资
由于近几年我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差异显著,又遇高中规模迅速扩大,城 市初中学校大量扩招,导致师资大量紧缺,农村很多优秀教师大量流向高中或城市学校。08 学年我校 85 名教师中仅有中学高级职称两名,区农村学科带头人一名。还有的部分海岛学 校根据学校实际强行教师改教数学,如有物理教师改教数学的,有化学教师改教数学的等等,这样数学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多数教师不适应新课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按新课标要求 把握好教材,用好教材。由于优质师资的缺失,多数农村学校的教研组建设滞后,教研活动 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2、生源结构状况令人担忧 生源结构状况令人担忧
06??08 年我校所在学区小学升初中转学人数统计表 年份 06 年 07 年 08 年 学区学生毕业人数 147 202 163 学区学生转学人数 33 52 43 转出率
22.45%
25.74%
26.38% 以我校的所在学区小学升初中转学人数为例,每年的学生转出率趋于上升趋势,尤其是 学校的优秀学生,想方设法进入到城市读书,造成每届七年级新生中只有几名曾担任过小队 长,但难觅中队长和大队长。原因是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渔农村学校学生流失 严重。另外,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入住渔农村,部分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招收了部分新 居民子弟,但由于政策规定不能享受与本地学生的同等录取条件,造成成绩较好有希望考入 重点高中的学生,提前回老家参加中考,只剩下一些成绩较差升学(省重点普通高中)无望 的学生参加中考,由于数学是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优质学生的缺失严重挫伤农村数学教师 的工作积极性。
3、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容忽视
由于以上的各种原因,许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够高涨,缺乏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导致 对新课程的研究不多,研究学生、教材的力度不足,许多教师抱着只求无过,得过且过的心 态进行教学。具体表现为:民主平等意识淡薄,忽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备课不充分,少有 对习题的变式和拓展;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生 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注重了双基,忽视了能力培养,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还有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简单机械应用,而忽视知 识的探究过程。
4、教学质量下降,差距进一步拉大 教学质量下
据我区近两年初中学业考试数学成绩(以 120 分)统计,对城区组与农村组的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作如下比较: 2007 年 组别 城区组 农村组平均分
91.34
76.47 优秀率
42.8
17.25 合格率 后 30?
82.97
62.79
17.4
38.15平均分
82.41
71.65 2008 年 优秀率 6
2.41 合格率 后 30?
82.30 18.57
62.11
39.04 城区组与农村组的平均分差距 10 多分,合格率、后 30?分别差 20、21 多个百分点,差异显著。近几年占考生人数约为 45?的城市学校学生考入省一级重点高中的人数占了 70 ?的名额,又由于城市学校为吸引更优质生源进行地毯式宣传,进一步引起农村学校教学质 量的恶性循环。三.渔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大对渔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加大对渔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城乡
学校的师资队伍决定一个学校的成败。留住、吸引优秀教师,让他们安心在渔农村工作,是目前我区教育局正在实施的一项工程。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往往被大多数个人和家庭当 作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那些相对低层的群体和个人。因此,教育事业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减少贫富差距、促进平等的“最伟大的工程”。城乡教育的巨大 差距,除学校本身的办学行为的差异等因素外,关键还是各级政府对城乡教育的投入的差距。现在各级政府也在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普陀区政府、当地街道、乡政府拿出一定财 政资金对农村及海岛教师进行适当补贴,区教育局出台政策选派城市学校教师对农村学校进 行支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农村 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2、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消除渔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消除渔 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
我区农村初中均为公办学校,校内缺乏竞争机制,进取性强的数学教师不多,教师缺乏 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方式更新缓慢,借助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贫乏,很多老 师(有的是青年教师)仍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等传统教学模式,学校现代化教学 设备被闲置,大量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数学
农村在校学生普遍家庭对其期望值较小,学习很少有压力,学习目标性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兴趣,少与教师同学在学习上进行沟通交流,毅力欠缺,畏难感较强;学习易受外界 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落较大,态度消极,敷衍应付,成 绩下落; 参与意识不强,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 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能引起重视,不 愿参与探讨过程,无系统知识系统结构和牢固知识概念,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 层”现象。
四.渔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对策略
目前,市、区政府看到了渔农村的教学现状,正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和提高渔农 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渔农村的教学的春天很快来到。如:明确政府职责、、改革中考的招生 制度(保送生人数的改革)、优化教师队伍(优秀教师的支教)等等。这些措施从宏观层面 保证了渔农村初中教育走出“洼地”的可能性,但要真正形成渔农村初中教育高地还得依靠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打拼”,作为一名从事渔农村数学教学的教师,面对现状,不要消沉 和逃避,只有分析面临的困难,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自己做起,研究学生学情、课程理念、教学的策略,相信能改变或提高目前的教学质量。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渔农村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建设,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加强渔农村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建设,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数学教研组建设 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
1、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开发与建设
俗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对于渔农村学校来说,优秀的数学教师 相对教少,一个人的能力又比较薄弱,我们只有集大家的力量,群策群力,来提高我们的教 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搞好教研组的工作,集体组织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教材的钻研,交流 对教材的看法,对学生的研究,从教师的备课、新课导入、讲解和小结环节,以及辅导测试 的研究,正在作到集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加强数学教研组共同体的建设,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校本教研是基础,而 教研组共同体建设更是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深层发展,以强带弱、以强促弱,在强校弱校所构 成的教研、学习共同体中,让开放型的校本使区域之间、校际间形成和达到教育资源互动共 享,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教育共同体定期的互动合力,开展校本培训、教学专题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综合能力,能更有效地 促进共同体双方教师的专业成长。
2、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任何的事情都有内因和外因之分。我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虽说学校的教研组建设、校 际共同体的互动,能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真正能从中受益的肯定是真正发自内心 学习提高的数学教师。因为内因起到关键的作用。(1)精心设计课程,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关键在课堂。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安排有是课堂教学最 关键的两个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并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精心设计课程和对课堂教学进行周密安排,才能使教学形式艺术化,从而达到理 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数学教师要领会“课程标准”其精神实质,钻研教材,掌握新教材的特点。在 此基础上,从“教”方和“学”方这两个角度出发合理地设计课程,把握对象,由易到难,循序 渐进,使课程设计在内容、形式上体现出逻辑性、艺术性。而艺术化安排课堂教学的关键在 于:把握“学”方,寻找出各种可有效地沟通师生间信息传递的双向途径,以避免形式的单一 性(如一言堂),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反馈化。这样往往可活跃课堂气氛,增添趣昧 性,加速双向信息传递,使教学的形式艺术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2)锤炼课堂语言,增强课堂语言艺术 一位高水平的数学教师,必定有高水平的课堂语言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性一般体现于 以下五个方面:准确、简洁、生动、幽默、节奏感强。这也就是说,如果数学教师能简练、准确、生动括泼、妙趣横生和神采奕奕地表达教材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案),那么就会像 那些注重语言表达艺术的说书家那样成功地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在一种近似艺术享受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地掌握教材内容,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这样就使教学的形式艺术与语言艺术达 到和谐统一。
3、探索和创新适合渔农村形式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 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情是渔农村教师在教学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了解了教学对 象的基本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所收获。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 创设的情境不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适应农 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能学好数学。我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了“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渔农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内在的巨大潜能 培养渔农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内在的巨大潜 他们
由于受地理环境、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的制约,渔农村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 能力相对较弱。然而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自己学习活动的发动者和维持者。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自己的学习,这种活动才能不断地维持进行下去,教师的强 加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及学生的年龄特 点向学生提出巧妙、新颖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造成悬念,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 生兴趣,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学习活动中去,能较好地将数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现象的增加以及城市与农村教师待遇的显著差异,优秀教师 和优秀生源的流失,这对我区的渔农村初中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此,我对我校近几年 的学生流向、教学质量、教学策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以找到行之有效的问题对策。二.渔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严重性
1、学校优...1)、联系实际需要,激发兴趣。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凡生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 如,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以用问题: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 掘,在我国的考古界算得上惊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位考 古学家在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一圆形瓷器碎片,你能帮助这位考古学家将这个破损的圆 形瓷器复原,以便于进行深入的研究吗?引入课题。又如在教学“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这 一内容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要在河边修建一个自来水 厂,分别向张村、李村送水(如图)。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 使到张村、李村距离相等?问题提出后,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便因势利导: “只要学生垂 直平分线这一内容,就可圆满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唤起了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以上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 重要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合理利用教科书的 引言和引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运用趣味问题,故事趣题,激发兴趣。如在讲方程组时,可先引入民间流传的趣味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 程组,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欲望。(3)、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教师应分析教材,从问题入手,设置悬念,引起惊讶,诱导学生从疑到思,由思到知。如在讲“乘方运算”时,教师由一张厚度仅 0、01 毫米的薄纸把它进行对折,教师提问: “如 果对折三十二次后,将有多厚?”学生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估计,有的说: “有讲台那么高”,有的说: “有教学楼那么高”,„„当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 88
44.43 米还要 多时,学生无不惊讶,并不相信,此时,教师顺势导入,指出在学了乘方运算之后,就可以 很快算出结果。如此独特、优美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 林斯基所说: “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
2、因材施教,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感兴趣的原动力,而有了成就感就必定有自信心,然 而在农村初中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要用一刀切的要求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显 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大多数学生 的数学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的坡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采取分层教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易度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 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学到一 定的数学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第二,教师要真正 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因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学生真正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就是我自己的时候,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会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第 三,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出现的问题,当发现成绩进步时,要及时进行适当的 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初中学业考试命题要适当降低难度,增 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自信心。
3、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从近几年的统计我们知道,25%左右的成绩优秀的渔农村学生都到城镇学校就读,留下 的学生相对而言,在成绩、能力、学习习惯等相对薄弱,从数学的学科特点来看,学生的理 解力和接受能力就不够理想。所以,我采取的“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 方法比较适合这些学生的特点,因为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 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注重知识的迁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多归纳、总 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同时,要知道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多次反复,温习,不要急于赶进度。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难中的问题,采用集体、个别 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由于及时反复与 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稳定和提高。这种方法比较符合渔农村学生的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 感受到自己也是学数学的料,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4、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陶醉在“表扬”中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量化为特征。数学试卷总是以明确的分数出现在学生面前,考试 “排队”仍大量存在,持续不断地用分数和排队来甄别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使那些原本充 满学习热情的学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如果评价把学生心理搞得过 于脆弱,造成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一点点丢失,那么这样的评价就非改不可。我认为,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 潜能,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评价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每个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给每一个学生确定一个目标值,基础成绩高的目标值 就定得高,基础成绩差的目标值就定得低一点,不少渔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虽然目标值 不高,但超过自身的目标值较多,都应受到表彰和鼓励,使农村初中的教师和学生看到自己 的进步和希望。这样有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参考文献: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问题
一、关于计算器的使用
困惑:数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算能力的培养。但在七年级上册就开始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很多同学对有理数的运算和后面的实数的运算就都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这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有的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使用计算器,但是实数的很多运算不使用计算器,又得不出答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器,什么情况下不准使用计算器呢?这一点老师很难把握。计算器的使用给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在初一上学期就使用计算器,是不是学生手头的运算能力有小学的水平就可以了?
解决办法及效果:有理数的运算其实不需要使用计算器,而对于实数的运算有的题目才要借助计算器,把实数这一章内容放在初二的下个学期再开始学习。平时强调能不用计算器的尽量不用。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分析:计算器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回顾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先进的计算工具(筹算、珠算)所起的作用不容抹杀。在中学提倡使用计算器,其好处是:①习惯于电子器具的使用,输入、输出、近似数、运算规则的熟悉,这是信息社会中最起码的常识,②有助于应用题的求解,使有些因计算复杂而不能做的应用数学题借助计算器获得顺利解决,③解除数学用表的教学负担,④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时会正确使用,减少差错。
老师们的担心:过多地依赖计算器,将会导致学生的惰性,久而久之,学生连简单的四则运算也不会。有人说,使用计算器会阻碍智力发展,培养隋性,这是值得商讨的一种观点。难道使用计算器真的只需按键而不象珠算那样伴随着智力活动吗?—— 如何在复杂的计算中设计正确的按键顺序(算法)以提高精确度?如何防止按键错误?如何检验输出结果的准确性?等等。伴随着使用计算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难道不是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吗?
当然老师们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比较优越,偷懒的毛病是一个比一个严重。有了计算器在手,往往连2-3也用计算器的大有人在。因此我们做好引导是很重要的。
1.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器的作用和特点。如计算器对无限小数只能作近似计算;对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计算器的速度与准确率不如口算;等等。
2.进行合理使用计算器的指导,因为合理使用计算器将成为获取考试高分的必要条件。
3.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处理繁杂计算的能力,这给实际应用题的命题带来方便。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许多老师也都有了自己的经验,像把初一的内容移到初二上,初一先不让学生带计算器考试,或初一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平时不让学生将计算器带到学校等等,我觉得这些方法都可以。另外,我们如果在合理使用计算器的方面重视指导,能让学生自己控制用的适度那是最好了,有时我们也不要苛求太完美,有一部分学生没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也是很正常的。
问题二:关于合作学习
困惑: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因此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引入课堂。但是,有些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也能回答,书本也把它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那么合作学习还有必要吗?还有合作学习跟小组讨论有什么区别呢?另外,在“小组学习”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就是不配合,合作讨论时乘机讲话,提不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形式上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讨论很热闹,但实际上课堂中缺乏有效的交往和互动。教师该如何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呢?教师对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引导呢?在汇报讨论结果时,优秀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往往代替了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而那些性格内向、胆子较小或学习落后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少,这样会造成两极分化。还有在合作的时间上也很难把握,有的问题展开讨论需要很长时间,草草收场,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时间过长又怕影响上课内容与任务完不成,那么该怎样来控制合作讨论的时间呢?
解决方法及效果:有些不需要合作的就不合作与讨论,小组发言简单的问题尽量要求那些性格内向、胆子较小或学习落后的学生发言,这样能提高他们合作的能力与自信心,难的问题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这样做能提高性格内向、胆子较小或学习落后的学生的胆量与自信心,但是很难避免有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又爱捣蛋的学生乘机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分析: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这是我们在上课、听课中的最大感受,但透过表面的热闹,究竟有多少有效的成分呢?
关于合作学习,不少教师写过优秀的论文,也做过课题的研究,但将经验进行推广的很少,所以大部分教师还没做过深入的研究。根据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班级中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而且班级人数又比较多,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还不是容易的事。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加强培训。首先,老师们要知道什么是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其中应有小组讨论的成分,但又高于小组讨论。再次,教师们要明确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合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题时;在遇到问题有多种结论时等等。
2、要精心准备。一是准备学生在小组的分工,如能先告之合作的内容,那就可以根据内容让学生自己分工,如不能告之内容的,也可让学生在小组中有个大致的分工。二是要想好可能需要指导的方面(合作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完成,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教师都应该进行指导)。三是要有效评价,在课堂上时间有限,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价,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评和小组互评可以放在课后,把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教师最好能看一下学生的评价情况,做一些批语。
3、要重视反思。合作学习后的反思很重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反思成果与不足,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具体的指导,以确保每个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形成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当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很显然,要真正搞好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所花的精力和时间不少,课堂老感觉时间舍不得,所以许多老师都觉得很麻烦,能不合作就不合作了。我有时也会这么想的。但从负责任的角度看,这样自然是不行的,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觉得该搞的还是要搞,只是我们可以把许多事情交给学生去想办法,能在课前解决掉一部分,让课堂上的合作更加有效一些。还存在的困惑:分组的合理性很难把握,即使把握了,班里的位置也不是我们数学老师说了算的,每次合作换位置不现实,每次合作固定人员也不是很好。
问题三:课本例题怎么用?
新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例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起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综合体现。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大有裨益。而且教师带着学生阅读课本例题,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还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但本人在实际的例题教学过程中却碰到很多问题。
课本例题一般没有思路分析过程,解题步骤也是比较精练的,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剖析,所以我会让学生自己先阅读,同时把题目抄到黑板上,再进行深入分析。但遗憾的是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并没有认真听我的思路分析并回答我的提问,而是有口无心的照搬照读课本,甚至答非所问。还有些学生因为能看懂,索性不听。所以难以达到《数学教学建议》中提到例题教学要求。(关注过程,促进内化: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体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方案或办法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经常以课本后的一个类似作业题为范例。或让学生以自学为主,自主探索课本上的解题思路,只在适当的时候作简单的点拨,然后我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分析,尤其在上几何证明课时,证明方法一般不会只有一种。解决的效果
我自己感觉比上课本例题更吸引学生,学生有新鲜感,自然也认真听了。分析:另外还有一个学校对例题是否补充也提出了看法,也认为补充的多一些好。本人的意见是,不一定要补充,课本例题好的,尽量要保留,至于学生按课本上的答案回答,不通过大脑思考的问题,这就要看我们教师的如何指导学生预习例题了: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例题,自己分析思考,自己探索总结,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有时不妨让那些调皮的学生当当小老师,让他们来讲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促进他们认真地去思考。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复习“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再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求根公式是怎样推导而来的?用了什么思想方法?求根公式应用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任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都用求根公式可以进行求解?这是探索性的思维,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自我消化与吸收,减低了教学的难度。
当然我也很赞成将一些例题进行改编:改背景,让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改题型,让它更有利于学生操作、思考,进行拓广等等。
总之,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用什么方法改革课堂教学,都要重视例题的教学,实践证明,加强例题的教学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思维、发展智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无可厚非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选好例题,“题海无边”,例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遵循思维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例题教学作好充分准备。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我们更要注重创新的例题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去挖掘学生的潜能,适应当今社会教育的形势。
第三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摘要:在当前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为彻底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大面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现就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作出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字:教学困惑 教学对策 农村数学教学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1、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子女多靠爷爷奶奶隔代管教。学生直接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辅导及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课后在家对数学拓展练习不够,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辅导,作业习惯养成差,“在校紧回家松”现象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绊脚石。
2、教师因素。现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危机感和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认为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不能做到深钻教材,理会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课堂效率不高;课后不能及时反思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做好教学反馈工作;课后辅导工作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不够;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的合理运用)。
3、学生因素。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求知欲不强;学习方法落后,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知识较死板,接触社会实践的东西少,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常常是老师讲过的题才会做,遇到一些稍加变化的题就不加思索,等待老师讲解。课前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新课内容,课后更不能及时复习与反思。现在的数学教材注重学生探索、归纳、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更为缺乏,而教师几乎不会让学生多加思考,按部就班的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以上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大阻碍了数学教学进程的步伐。
4、教材因素。现在农村数学教学体系经常变化,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教材的变化,也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原华东师范版八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才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而现在华东师范版在八年级下册先学习《平行四边形》,而后紧跟着学习《矩
形、菱形、正方形》,诸多章节的变化使一些教师不能顺应教材体系的变化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时盲目的创设情境,缺少指导,有些课堂教学是低效的。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源于对教材的认识、解读、把握不够。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困惑的有效策略
1、加强家校联系,明确家长的职责,共同教育学生积极学好数学。家庭教育是第二教育课堂,教师应及时有效的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家长在家要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2、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大力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览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教学专刊及辅导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各类培训及校本研修途径,多参加或听取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三,在教学中应掌握相关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第四,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旋转》这节内容时,应倡导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在动力方面的应用,向物理老师请教有关旋转方面的其他知识等等。此外,还应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工作,善于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条件和保证。
3、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而双差生的兴趣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多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数学能力。从快乐学习的氛围中逐步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但还要注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五方面:(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2)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3)扎实加强复习,减少知识遗忘;(4)强化习题练习,1 / 3
巩固知识结构;(5)有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做好分层教学及“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遵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知识点间的纵横衔接。充分考虑中差生的吸收能力,对于课堂上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差生自觉性不够,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耐心的态度认真对待,力争不落下每一个学生。
6、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要搭设好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本在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善于整体把握教材,梳理教材的脉络与结构;精于解读教材的主题情境,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勇于重组教材,激发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乐于拓展教材,引领学生在思考中应用、发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实际,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的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总之,虽然农村初中生源基础差,教学条件相对较落后,教学资源较缺乏,但只要我们多动脑,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逐步改进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能让农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吕学江.走进名师课堂初中数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3].张海峡.掌握正确预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J﹞.沂蒙教育,2010(8):46-47.2 / 3
第四篇: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校长面临的困惑及其管理策略
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校长面临的困境及其管理策略
黄港镇中学 邹盛生
近些年来,由于我县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取得的成效和县城区域的迅速发展,加之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使农村在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减少,我县农村出现了许多学生数少的小规模初级中学。
虽然我县这两年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动作很大,但针对农村小规模初中的发展困境还没有必要的相关政策和专门的化解措施。作为这些学校的校长,面临着很多困惑;要改变农村小规模初中发展的困境,作为校长要着力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管理策略。
一、我县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校长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看,我县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总量不足、硬件设备欠缺、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生源素质偏差、教学质量普遍较低等等。
(一)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师资力量薄弱
1、小规模初中教师数量超编,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县主要是根据师生比来确定教师编制的,编制标准是统一的,是假设学校规模普遍基于标准状态的标准。这样,对于农村小规模初中学校来说,教师数量自然超编。教师数量超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教师的老龄化。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编教职工数50岁以上者9人,占在岗教师的1/3。这些教师由于体力情况、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业务能力相对较弱。
2、小规模初中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受编制的限制,“新鲜血液”难以注入,基本呈现出“老教师居多,中年教师不少,年轻教师奇缺”的局面。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严重失衡。由于县城学校大量招考教师,使学校流失了很多骨干教师,有的甚至是某些学科中仅存的教师,造成了学科教师严重失衡。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凸显不足,像英语、音美体等科任教师只好拉条黄牛当马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将教师主要集中于开设中考要求的科目。现存的主要学科教师超负荷的工作,上班时间都用来上课了,备课、批改等工作只能用休息时间进行,至于参加业务培训和学科教研活动是有心而无力,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二)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负债严重,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1、小规模初中学校经费不足,影响学校正常运作。现行的学校经费划拨是按学校学生人头数计算生均划拨经费的,这导致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经费使用的紧张。规模小的学校作为—个单位,相当一些费用的承担是与规模大的学校同等的。许多支出项目的经费不能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而减少,如接待费、电话费、报刊费、网络通讯费、办公费、水电费、辅导费、办公用品购臵费、教学设备添臵费、校舍维修费、门卫和寝室管理员工资等等。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350多位学生,就有260位寄宿生,这大大加重了学校的运行的成本。水电费一月要两千多元;支付门卫和两个生活楼的管理员工资每月要两千多元;食堂寝室设备的添臵和维修等费用也无形增加,加上早晚辅导补助等等。农村小规模初中的经费使用效率随着学生数量减少而降低,经费总量显得严重不足。可以说,对于规模小的农村初中学校,生均经费的使用入不敷出。
2、小规模初中学校负债运行,影响学校的发展。由于农村小规模初中学校现有经费的紧张,加上历年来累积起来的基建债务,许多学校都处于负债运行状态,举步维艰。这一方面导致校长往往为了经费而犯愁,为资金所困,很难集中精力抓教学;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音体美劳等教学设施缺乏、落后,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教学任务无法保证完成。像我校现有审计债务37万多元,对于这样300多学生规模的学校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因此,除了急需时迫不得已才添臵或维修设备外,一般的设备能应付使用就应付着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至于基建,即使小打小闹的基建都不敢动手。还不时有人上门或来电话催要债款,作为当无钱之家的校长真是心力交瘁。
3、小规模初中办学条件的相对落后,严重影响学校管理。城镇教育的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特别是规模小的学校资源的配臵相对滞后。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可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设施仍然相对落后。以我校为例,2011年在主管部门的帮助下,理化实验室得到更新,实验器材得到补充。可是,电脑室配臵的电脑已近十年,30台电脑只有2/3可勉强使用,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开设信息课也只能说是为了执行上级规定的课程设臵而已。虽然也有图书室,可数量有限的图书都还是十多年前配臵的,学生根本没有阅读兴趣,图书室开放也只是形同虚设。教学设备急需添臵与经费紧张的矛盾,导致新课程改革陷入困境。
此外,一些硬件建设的不完备,也给学校管理带来压力。如教师宿舍陈旧紧缺,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像我校尚有300多米地段没有围墙,大大增加了学校的安全管理难度。在主管部门比教学还重视安全问题的今天,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多,校长是成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三)农村小规模初中办学规模日趋萎缩,生源质量令人堪忧
1、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小规模初中规模日趋萎缩。近年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农村中小学的健康发展。由于高校收费高,大学生毕业就业不乐观,打破了生活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的学生、家长对升学的美好期望。加上追求经济利益的“小农意识”,使得部分农民宁愿孩子中断学业外出打工而不愿他们继续求学。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流行,这是造成农村初中生大量流失的主要诱因。同时,随着发达地区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取得的成效,现在部分农村中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学校办学规模将面临严峻形势。
2、农村小规模初中生源质量较弱,教学质量陷入困境。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与县城学校存在的差距,农村学生与家长也认识到农村教育的薄弱。特别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于是,他们纷纷想方设法让孩子挤进县城学校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这样,一方面导致农村学生减少;另一方面优质生源的流失,导致农村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弱。现在,“县城学校生源越来越好,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差”的现象愈演愈烈。生源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的优质生源流失越来越严重,学校的发展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农村小规模初中学校管理僵化,管理改革难度大
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由于编制原因,教师流动少,教师校龄相对较长。这样的学校,教职工的校本位思想严重,长期形成的对学校的一些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工作呈现习惯性,学校管理体现程式化。同时,在长期的学校工作生活中,形成了一些诸如家属后勤承包之类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环境当中,要进行学校管理上的改革,阻力重重,难度非常大。
此外,教师待遇低,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班子配备较难,学生学习风气不浓等也是农村小规模初中校长面临的管理难题。
二、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校长的管理策略
1、校长以德养身,提高学校管理的凝聚力。以德服人,以身立教是做好校长工作的必要前提。小规模学校校长与教职工整天打交道,校长唯有经常自我反省,谨言慎行,秉公办事,才能赢得师生的认可。同时,校长不能是教育教学的外行,内行才能树立权威。校长要力争以丰富的学识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业绩树立自身的形象,并引领师生发展。
2、努力抓好班子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的执行力。首先,校长要打造一个勤政廉洁的学校班子。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总是喜欢议论领导又去饭店吃饭了,特别关注校建帐目和班子成员相关费用的报销。所以,班子成员能否廉洁自律,直接影响到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其次,校长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真诚地信任班子成员,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就放心大胆地让班子成员去干,去闯。对由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活动,校长要积极参与但决不干预。
3、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工作活力。作为校长首先要引导教师。定期召开教师会,多讲学校的办学思路及办学理念,加强与教职员工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确立明确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用它作为教师行动的指南。其次是尊重、理解教师。教师是一个内心极为敏感的群体。在当前教师思想物化的现状下,校长为教师服务,让教师满意。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心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三是激励教师。校长应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及时肯定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绩,以满足教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
4、学校管理制度化,制度执行人性化,促使学校管理的最优化。对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要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方向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在制度的执行中要体现人性化。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结合实际情况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一些常规性工作的完成,力戒形式主义倾向,从而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只有以人性化的管理让教师在轻松愉快、和谐宽松的心境下工作,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搭建家长与学校沟通平台,促使学校管理效能最大化。作为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要更好的发展,就要消除社会对学校的一些偏见或误解,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学校面对的是学生家长,只有让家长理解学校的做法,方能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通过强化家长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防止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侵害,促使学校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6、争取支持,明白理财,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性。农村小规模初中经费少、困难多,家不好当,因此做好学校财务的全盘统筹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多争取办学经费是校长的责任和义务,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校长要用自己的能力尽量多为学校这方面出力。另一方面,校长要带头严格履行财务审批制度,控制节省各项支出,把钱花到刀刃上,花到师生身上,花到教育教学软硬件建设上。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花钱向教师说明白,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这样,学校的许多工作就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工作中的阻力和难题也会小很多,学校管理的实效也就大大提高。
三、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发展的建议
1、合理调整教学布局,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在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下,对教学网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学生严重不足的乡镇,可采取中小学合并办学;扩大生源较好、地理位臵较好的学校的办学规模,尝试实行片区初中集中办学。
2、多维度考虑教师编制核定问题,建立灵活的学校编制配臵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师编制配备方式。对小规模学校,编制既要考虑教职工与学生比,也要考虑任课门数与教职工比、年级数与教职工比、周课时与教职工比等因素。可按班数、教师工作量和课程门数、课时数上限等配臵教师。
3、设计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经费划拨制度。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多层面核算和拨付小规模学校教育经费。既要从学校层面计算小规模学校作为—个单位与其他学校同等承担的如接待费、电话费等费用;又要从班级层面计算课堂教学产生的如教具等教辅设备费用;还要以学生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产生的如灯光照明费、寝室的水电费和食堂柴火费等费用。
4、严格学校财经管理,化解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债务。一方面要加大力度解决农村学校负债问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学校硬件建设,特别是盲目基建和重复基建。
5、出台有利于优秀教师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保证小规模初级中学的师资力量。政府要出台合理的政策促进城乡教师的流动。一方面对在农村符合规定服务期限的优秀教师可优惠政策选调进城;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吸引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工作;同时,可尝试制定鼓励县城教师到农村学校的特殊政策。另外,可以在农村小规模中学尝试退养一批年龄较大的老教师,补充新鲜血液,让农村教师队伍保持战斗力。
6、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的办学评价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开展对农村小规模中学办学特点和办学模式的调查研究,探索新的农村小规模中学的办学方法和路径,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小规模中学的办学评价机制,为发展其提供健康的导向性目标。
2011年11月
第五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方法很多,有时可以在教学中信手拈来。比如学习《陋室铭》一文讲到“往来无白丁”一句时,这个“白丁”到底是指“没有学问的人”,还是指“平民百姓”呢?学生争论起来。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讲了“目不识丁”,原来古人常用“白”“丁”等字表示最简单的字。连最简单的字也不认识,当然就不可能是有学问的人。这样一讲,学生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就会印象深刻,而且非常有趣。当然这需要教师广泛阅读,有广博的积累,要能自己善于体会知识的趣味性,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乐趣。
二、着力于诵读积累以悟“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着力于记诵积累以悟“文”。但未解其义未悟其文就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怎样引导学生诵读悟“文”呢?
1.反复诵读以悟文意:一读读准字音,解决文字障碍。明确通假字要读本字字音。二读出句读。正确地进行朗读停顿,三读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2.通读全文以悟文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通过对文本的初读、再读和品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感悟历代迁客骚人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以及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
3.疏通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以悟文意。
三、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都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而前者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学文言文要“三要三不要”:一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不要越俎代庖把很多该由学生自己动手的事,都由老师和一些辅导资料给帮忙代劳了。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一字一句讲解,面面俱到满堂灌输,惟恐漏掉一处。三是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要题海战术,答案再现。
四、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如“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其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的”,如“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有的时候无实在意义,可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还有作动词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这种情况不大多见。教学或复习这些知识时,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例句,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五、注重拓展,丰富想象
我经常让学生把文言文改编成记叙文,告诉学生改写文言文要把握原文的主题、感情基调、背景,对人物生活的环境、心理活动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可以作合理的补充,或进行细致的刻画,通过联想想象,使情节充分展开,对原文提供的信息非但不能缺失,而且要充分利用。如教学完《与朱元思书》,引导学生抓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句进行想象。这句话既写景“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又把读者带入无尽的空间,船还在前行,前面还有无数的美景等着你去欣赏,真是言尽而意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