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1:4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菜园三小 吴晓萍 朱妙芬(转载)

一、问题的提出

构建生态课堂,是我校改革课堂教学提出的一项新举措。生态课堂,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拥有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但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才高八斗、侃侃而谈,面对学生的回答很不耐烦,责怪连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来?”“你真笨,笨得像„„”有的教师小心“呵护”,对学生的回答不假思索,一律加以笼统表扬:“说得好”,“真好”,“非常好”,“太好了”„„语言单调,评价语贫乏。这样的课堂评价语已司空见惯,对前者我们已认识到了它的不足,而对后者我们也许缺乏一定的认识,常常持肯定的态度。但这种评价语一旦在一个班级上用久了,学生听了就会味同嚼蜡、耳根生茧,还会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机械、程序化,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此下去,创设生态课堂的“生态环境”犹如泡沫。

要改变课堂上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及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一种良好的、正确的课堂评价方式,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的评价语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如果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内也总是洋溢着勃勃生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生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运用多种评价语言,创设最佳学习氛围。2.共同合作,促进学生学会互相评价。

3.积极自主,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4.学生评老师,促进师生平等对话。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重视教师的评价语言。2.引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3.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4.加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调查法、以及实验法。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1、课题研究准备过程(2010年8月——2010年10月)

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了大量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师的评价及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加强了语文学科学习评价基本理论的研究。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

实施课题研究阶段,积累研究资料,对语文课堂进行跟踪纪实。课题组内分阶段进行研讨活动,调查设计及分析记录,教育个案研究记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语文学习评价方法及策略的个案研究。搜集学生语文课堂表现、学习状态以及教师评价方式,形成阶段性总结。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课题的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进行课题材料的整理汇总,形成研究手册、经验材料、论文等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同样,小学生也希望能在师生间平等交流。互换师生角色,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教师。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重视教师的评价语言。

1.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多一点赏识与鼓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你真是作者的知音”他们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班的高意然同学读得很深情,完全读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我深受感动,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机智风趣。

机智风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我上完《最好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很受感染。快结束时,何其臻激动地说:“吴老师,我想用四个字赞美你:“我爱你!”我和同学们当时都愣了,我连忙做出最快的反应,大声说:“何其臻,我想用两个字对你说:“你真棒!”台下的同学哈哈大笑,愉快的课堂氛围,愉快的师生关系恰然形成。这种随机引发的机智风趣的评价,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宽容和信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应该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多次通过目光暗

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

(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间相互评价。

以往的教育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的、片面的。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却是多向的、全面的。其实,在评价中,应当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让学生学习关注自我和相互关注,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以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于是,我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在小组合作中,制定了这样一种互评机制,用符号代替,促进成员积极合作。回答出色:“☆”(优);回答较正确: “√”(良);勇于回答,但回答错误: “○”(较积极);没有参与答题: “△”(不认真)每组叫组长设立一本评价表,每合作一次评价一次,每周一小结。评选本组优秀学员,由老师和同学评选优秀合作小组。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良好方法及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对每个同学在小组的表现也要进行评价,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看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

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也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互相评价,促使小组合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三)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究,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主体对自己表现的认识与批判。通过评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我,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

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自我评价模式,也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指导学生朗读时是这样倡导学生自主评价的。出示了“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一句,问:“谁能读好这段话?”有位学生读得很投入,边读边做着哆哆嗦嗦的动作。“你有评价自己朗读的优先权,先请你自己评价吧!”老师这样引导着,学生于是开始评价起来:“我在读时,我把自己想象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穿得很单薄,什么东西也没吃,很冷很饿,这样我就读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真好,你真能体会。是的,要读好文章,你必须走进文中的人物。大家用这种方式试试。”这个朗读评价过程教师始终让学生自己当自己的评委,教师仅在引导。教师在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是自己的老师,而评价的功能显然不是定性,而是成了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手段之一。语文课堂需要这样的自我评价,实施自我促进。

(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免会出现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对于学生善意的提醒与纠正,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切不可找理由为自己辩白或对学生加以训斥来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所以,评价方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现出师生间平等对话、融洽相处。

例如:我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在范读课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有的孩子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读得入情入理。”“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手点评:“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读反动派的凶横不够。”这时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读”我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朗读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阅读课文。由此可见,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学生对教师评价的价值在于能够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同时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地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

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本文中谈及的一些评价方法尚处在实验中,具体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问题与困惑阻止不了向前迈进的脚步,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定会上下求索,使课堂评价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具体。

第二篇: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沁阳市王曲乡路村小学

2010年5月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通过一定的措施,经过深入的学习,做到“两个到位”“三个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原由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2、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即“自主探究”,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利用各种信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以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虽然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还是“问答式”,在热闹的问答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接受多于发现,被动优于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的火花更是无法迸发,教师仍旧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授者。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是:在学习、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总目标,结合本校特点,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语文“自主探究” 教学课题实验操作体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 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能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水平,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在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等理念虽有些认识,但没有发生根本的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行为特征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首先,转变师生角色,师生地位平等,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动式教与学;其次,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第三,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第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第五,拓展自主探究空间,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六,树立大教学观,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扩展他们的视野。

2、课题研究的关键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应突破传统教育框架,构建新型灵活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新路 ;二是作为“自主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探究时空,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发展自己,去提高语文素养。

3、课题研究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教学必须民主,必须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怀疑和猜度,要把学生当成教与学的伙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如一位教师在《坐井观天》教学时,由于教学的民主,学生不但能从“青蛙跳出井底”进行探究性学习,还能从小鸟飞进井里进行探究学习,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比较全面的启迪。

(2)实践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主旨是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让学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之后》,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写警告词,写倡议书。

(3)激励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2 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我能学习”、“我会学习”。①竞赛激励。在竞赛中,大脑皮层受到强烈刺激,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②成功激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③审美激励。学会欣赏佳句,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同时注重各学科间的融合,去发现美,去创造美。④荣誉激励。表扬和鼓励在激发成就动机中比惩罚和遣责更有效,通过产生各种“学习之星”,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向上力量。

(4)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尊重相信学生,使学习活动富有成效。从时间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改变单调乏味的“独白式”教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倡导多元的学习见解,教师不以主观意愿强行牵引学生。引导学生对“书本”和“生活”两个世界的沟通,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5)综合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摒弃先前的单纯的口头说教,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养成使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创新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让学生敢于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的观点挑战。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表现,教师不吝于表扬,同时要巧妙因势利导,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是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树立三种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自主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如果理念迷失或犹疑不定或模棱两可,操作就会不能到位或误入歧途。在研究“自主探究”教学之前,首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应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学本”、变“教学”为“学教”。

2、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

3、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在自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4、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

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一是生生合作探究。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已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全班集体探究。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5、注意归纳概括,加强实践探究。

我们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

6、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

在课堂上,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由教育局教研室审批立项。

3、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探究”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5、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09年6月-2010年6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交流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我们成立了课题实验课题组。参加实验的人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素质的课题实验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2、深入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要改革教学方法,需要教育者首先转变原有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等问题展开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让教师在学习讨论中懂得:一味循守固定不变的以教代学的方法只会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从而使参加实验的教师进一步明确“自主探究”的实验意义,并自觉地创造性地参加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3、健全制度,加强教学研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在加强教研制度建设的同时,还遵循“功在课前,利在课堂”的原则,狠抓课前准备,力求以高质量的备课赢得高质量的教学。因此,要求实验教师集体攻关,认真备课,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手中有法”,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体现“四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会学为宗旨)。

4、注意交流,及时总结提高。

实施课题实验,需要不断以全新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作指导,这就决定了课题实验不能孤立、封闭地进行,需要对外交流、相互学习、博采众长,用予充实自我,推动实验的进展。因此我们定期举办课题研究研讨课、汇报课,邀请县进修学校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参与评课交流,从中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总结“自主探究”的实验经验,同时根据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归纳形成教学策略和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做法

1、“两个到位”

(1)、认识到位:我们先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学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学习《河南教育》、《小学青年教师》等教育刊物。崭新的教育观极大触动了教师的心扉,使教师转变了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2)、经费到位:派出课题实验教师到永威、一小等校学习观摩,并订阅大量的教育教学刊物,购买急需的教学录像带和教学仪器,保证了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

2、“三个保证”

(1)、机构保证。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在上级领导的指导 下,加强了对课题实验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课题实验提供了组织保证。

(2)、人员保证。学校选择富有探索精神、年轻有为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促使其成为学校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做到既有“点”的示范引导,又有“面”的铺开实践。

(3)、制度保证。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了解当前教改情况,报道当前课题研究动态,要求实验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实验研究课,并及时评课研讨。规定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重点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推进实验研究进程。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强化,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助燃,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关注,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思维的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加强。一年多来,我校共参加乡赛课活动6人次,观摩课12节。

2、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人人有课题,“科研兴校”的观念与氛围已逐步在学校形成。参加课题研究的魏家鑫老师的论文《换一种方法,收获一份惊喜》参加焦作市论文评选获二等奖;史会军老师辅导的学生司佳获得“河南省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张爱琴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一课在赛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魏家鑫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在赛课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魏家鑫被评为“焦作市骨干教师”,郭娜老师被评为“沁阳市优秀教师”。

3、拉近了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有“主--客”的单向活动,把学生看成是“鸭子”、“容器”,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学法受到大家的鼓励,不全面有效的学法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种外因性动机的诱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上举手的多了,争着发言的场面出现了,发表不同见解的有了。

4、掌握了学习方法

使学生善于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主要的成效有:(1)知道了根据学案来理解单元学习重点并进行运用;(2)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3)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对课题的质疑、对重点字词的质疑、对课文的空白点质疑等),训练了思维。(4)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相互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敢说、愿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几个实验班,不论是公开课展示,还是学习质量抽测,都在学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九、课题研究的启示

1、“教”的重点在于为“学”服务,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上。所以,“教案”应该成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案,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教师在何时何地帮一把等构成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名顾问、交流意见的参与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正因如此,教师才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将表现为高效的“引导”功能。

3、为保证学生活动的充畅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延缓评价、宽待错误、创造机会、热情鼓励。

十、存在问题及设想

课题研究一年多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自主探究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以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有序和有效。同时,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恰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也需在教学中仔细斟酌,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有关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于关注和指导。

第三篇:小学语文生活化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生活化探究》结题报告

佳芦镇申家湾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只要研究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改进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乐学、善学,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是指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文中解脱出来,给学生一个认识周围环境的机会,通过接触现实世界,产生对世界、生活的爱,从而获取知识。

它包括: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 验相结合。

(二)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 参与的生活过程。

二、研究的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研究。在课题实践中,我们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促使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 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们适当增加相关生活化课外阅读内容,并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学生充分感知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生活化教学 对学生个性化以及社会化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终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2、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体验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目 前单调的语文学习活动变得生动。

三、研究的目标:

1、旨在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此研究,达到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的目的,并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 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精品阅读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 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以达到活学乐学语文的目 的。

2、通过课题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的会读、会说、会写,让 语文这一工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从生活中取材,结合思品学科进行学科间教材的整合。运用课堂这一载体进行操作,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针对现有课堂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课题研究读书内容的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积累积极思考、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开设语文生活化教学研讨课。该课题研究其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充分运用新课程标准的 理念,借鉴同行和专家的观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和主阵地,对所任教年级全面实施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

3、效果对比法:将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

1、读书学习:在研究过程中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陶行知文集》、《名师魅力课堂经典解读》、《给教师的建议》等书,并结合自己教学运用。

2、研讨活动:2014年 4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课,撰写阶段性报告。撰写结题报告。

3、经验总结: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即在生活中进行 教育,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新课程强调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古今中外大教育家关于“生活即教育”的论述,使我更加了解了“语文 教学必须植根于生活”这一理论论断。因此,我申报并研究了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读教育论著,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使我深刻明确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应该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相连接,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我们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围绕着“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我开展了一 系列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活动。

(1)、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生活化。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的。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一旦与 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让孩子走入生活,触摸生活。学生才会形成正确的认识看法。[场景 1]

一年级下册《村居》一诗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像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草长莺飞的春景图以及孩子们在 田野里放飞风筝的情景,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从学生沉醉的 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早已飞到春的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 朗读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加深理解、积累背诵的任务也就很容 易完成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如教《鸟的天堂》一文,由于大榕树生长在南方,我们这里的孩子大都没有见过,也就很难想像“独木成林”的奇观,于是可以利用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大榕树的近景、远景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在惊叹的同时,体会“‘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

(2)、学科间内容整合的生活化。学科间内容整合的生活化。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改精神,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的改革。“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工具性外还有人文性,还担负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务。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 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既相互独立,又有交叉融合,它们可以说是两门有着“近亲”关系的学科。因此我 采用生活丰富语文教学,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学科整合的方式 方法,在听读说写的实践活动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 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健康的个性,完善学生求真、求 善、求美的品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使其逐步形成良 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能创造并享受文明生活的新 生代。

[场景 2]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识字1》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练习一的读读背背要求读 背 4 个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和一首短诗《秋天到》,课文《秋游》描写的是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 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练习二中的做做说说要求观察秋天大自 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秋景画下来或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二单元《走进秋天》,前三课有这样几个板块的内容:我眼中的秋色、小小气象员、栽种与收获、瓜 果大聚会;叶片、种子的收集、种子拼画、秋游盘点;剪秋叶小 制作,做小橘灯、秋色博览会。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正好是秋季,我认为把语文和品德与生活课设计成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单元组织教学,既能避免由于内容的重复造成的浪费,统一整合教学时间,使两科知识相互融合,内容有机渗透,互为补充,互为学习资源,使两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互为借鉴,从而扩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我设计了这样 三个大的教学板块:走进生活,丰富体验;感悟文本,内化语言; 实践运用,创意表达。布置学生课余时间继续在生活中寻找秋天、收集秋天;搜集与秋天有关的成语、诗歌等。有兴趣做“小小气象员”的学生,组建一个“气象发布站”,从各种途径了解天气 变化情况,填写观察记录表,每天定时在班级发布气象信息,提醒同学注意防寒保暖,随时增减衣服。在学习课文《秋天》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边读边交流,边读边回味,体会秋景的美丽,秋游的快乐。学生学习这篇 课文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他们感觉就像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生活,读自己的内心感受,读自己的切身体验,一个个全身心投入,谈得动情,读得有味。我让学生分小组展示收集的瓜果、蔬菜、粮食等。介绍从家长处了解到的某一种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在生活中要节约,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进入秋季,孩子们就在开心地寻找着,惊奇地发现着,快乐地阅读着,幸福地生活着。学科整合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欢乐、无穷的创造。此外我还在课堂上采用歌唱、朗诵、小记者在行动、小老师登场等学习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开放课堂教学,让阅读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大大增强,对知识的建构更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中,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与欲望,热爱语文学科;使学生乐于阅读与表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中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及一定的独立见解;培养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实践意识,能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以期让学 生形成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并享受生活的积极的学习态度,逐步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 教学资源,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 花、结果。

六、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这一课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 了学生构建有自我特色的知识体系,培养了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1、但在今后 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努力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除了在课堂 上去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外,更要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经历 去学习语文。克服困难带领学生深入学校、社区,加强开展语文 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开拓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 机会上下功夫。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把研究工作继续做下去,切实让语文教 学扎根在生活这片沃土中。探索还需努力,研究还需在专家学者 中的引领下向更深一步发展。

2、这一课题的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收到了成效,但是,由于生活化这个概念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实验教师在执行上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因此,觉得比较茫然。

第四篇: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张方武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3、2014.2——2014.2实验、明确要求。4、2014.2——2014.4初步总结。5、2014.5——2014.12 归纳模式。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一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二 三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四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五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六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3、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4、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语文课内外教材内容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五篇:语文课题结题报告(推荐)

一、课题的提出.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1、2001.8——2001.10 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 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 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 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 归纳模式。

6、2004.1——2004.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3、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4、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语文课内外教材内容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

下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王东子 一、课题的提出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重视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形成学生的......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改革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改革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

    语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层次、读出味道”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良中心学校鲁古完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层次、读出味道》......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方法 襄阳市南漳县肖堰中学 都正善 一、课题概要 (一)课题立项背景 2004年9月起,我市初中英语教材已全部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以初一......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

    结 题 报 告 课题:《以文本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的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研究进度的加快,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更多的政策和支持投入......

    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改条件下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河南店镇中学 李少军 摘 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

    课题结题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属单位:研究报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焦元坦 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

    课题结题报告 文档

    扬州市“十五”规划教学研究课题 《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 研 究 报 告 ———————— ———————— 主持人:杨嘉培 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二00七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