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教师与学生交流情况
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学年
教 师 与 学 生 交 流 情 况
昌吉学院中文系 二〇一一年六月
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学年教师与学生
交流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我系老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传统沟通方式。
传统沟通方式是相对于现在的新型沟通方式而言的,包括个别谈话、班会等等。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对我系的学生来讲最明显。在这之前要搞明白几个问题,和谁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什么,如何才能让他接受你的建议,如果他不接受你会怎么做。做到这样你就会事半功倍。同时也要注意沟通的地点和场合,最好在宿舍、教室等学生心理状态较放松的地方进行,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新型沟通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沟通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例如QQ、MSN、博客、短信、飞信、论坛、贴吧、人人网等等。辅导教师的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自然而然的就要与学生同步,他们喜欢用什么进行沟通,教师就选择什么。就目前的工作来看QQ、博客、短信、飞信、人人网应该是大家最常去关注和应用的方式。这些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甚至时效性更快了。教师会主动的去占领这块思想教育的阵地,主动运用这些工具与学生沟通。
现在我系各项工作中,QQ群是针对学生干部的沟通工具,发通知、信息都很方便,尤其是针对大家平时所用通讯工具,其他网络工具不能及时传达。针对个别学生工作采取短信的方式,随时随地进行沟通。飞信、博客、人人网是与大范围内同学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现在运用它们发布就业信息、系里通知通告、分享心得体会,很受学生的欢迎。其中利用短信平台所发布的就业信息大大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不仅给教师很大的鼓励,同时也明白一点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才会去看,所以要利用好新型的沟通方式。
三、两种方式结合。
针对一些学生上网不方便的因素老师会在宿舍楼的大厅处摆放展板,及时把通知通告和学生分享的内容张贴在上面,建立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让大家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让同学们了解级队的活动动态。
除了交流方式之外,我系教师还注重与学生精神情感上的沟通,有以下几方面:
1、充分倾注爱心
作为引导者和实施者的教师来说,与学生心灵沟通的首要条件就是给学生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也才能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学生的忧虑当自己的忧虑。一旦当学生感悟到老师真诚地热爱他时,就会激起他们心灵的火花,把教师当做最可信赖的人,并毫无保留地将心灵的大门向老师敞开,告诉你在他幼小的内心深处的秘密。
首先,教师热爱学生,关心是起点,也是沟通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当学生正待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的及时的微笑;当他们置身迷途的时候,你能够及时给予指点;当他们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关心,送区一份温暖;当学生犯了错误,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给以语重心长、慈母般的劝慰。如果抓住了这些有利的教学时机,只要几句话,几分钟就能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心又灵犀一点通”的艺术效果。
微笑的教育往往比批评效果更好。微笑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常微笑,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和赞美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师会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其中,关键的工作是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睁大眼睛发现学生的每一处优点,缤纷给予及时而恰当的鼓励,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每一处错误,决不能“上纲上线”,态度生硬,而更应注意批评的技巧,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对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 2
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礼貌地对待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充分体现出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较之慈祥、和蔼可亲、关心更为深刻的爱,它将为我们合格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如果缺乏严格要求,学生就会像一株树苗生出杈枝,不会成材。当然一味的“严”,往往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我们应根据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及特殊的环境特点宽严并进,宽容待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创造条件与他们达到心理相容。
2、学会耐心的倾听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法。倾听能够让对方倾诉自己的心声,能够把心里的郁闷、压力等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抖擞。在的工作中,每当有学生向老师倾诉,老师都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难调教的学生,在老师耐心的倾听后,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可见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积极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和冲动的学生在自由地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的问题已经被老师重视和理解,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励。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这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作具体的分析,掌握学生思想“疙瘩”的来龙去脉,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所谓的心灵感化就是真心实意在进行生活上、学习上去关心学生,让他们觉得老师可敬、可信、可亲,愿意把心里话掏出来。同他们交谈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不仅是我教,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有老师会听,有老师会理解。这样,在良好的心态下,在心灵的感化下,学生的成绩会平稳的走上去。
3、真正做到理解学生
真正做到理解学生,要注重调查研究,找到学生问题地症结以后,通过与之谈心,让他们放下包袱,迎头赶上。除理解外,师生之间还要注重平等。构筑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地关系,既有教师地责任,也有学生地责任。单有教师方面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在师生关系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教师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3
起着决定矛盾性质及其变化的关键作用。一般来说,教师的平等意识,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理解还要注重心理换位。由于年龄的不同,认识能力的差异,师生之间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容易一致,这是正常的。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要把学生的看法摸清楚。有些老师的做法是学生遇到问题,先不要急于去教训学生,而是首先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这个问题如何处理。”这就是心理换位。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学生那些平淡无奇地兴趣,更不是迁就学生地错误观点,而是为了创设更好地教育前提,即理解学生,以便确定用什么方式,从多层次上去对学生进行教育。
4、充分展现民主
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宜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应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必须克服以下心里障碍:首先由所处位置的差异产生的心里障碍。教师的自尊自爱不要“惟我独尊”,为人师表也不要“师道尊严”。在课堂上要注重敢于讲真话,敢于提意见,谈笑风生。
5、心灵的感化
所谓的心灵感化就是真心实意在进行生活上、学习上去关心学生,让他们觉得老师可敬、可信、可亲,愿意把心里话掏出来。同他们交谈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不仅是我教,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有老师会听,有老师会理解。这样,在良好的心态下,在心灵的感化下,学生的成绩会平稳的走上去。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要俯下身看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交流的方法很多,我们只有使用合理的沟通方法,与学生的沟通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昌吉学院中文系 2011年6月
第二篇: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调动学生积极性效果
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学年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效果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形成良好院风、校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只要我们充分认识、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此刻做起、从自身做起,同齐心、共携手,一定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促进中文系的学风建设。以下是我系今年取得的成绩:
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所提高,特别是近一个学期以来,无论是早操出勤、上课纪律还是考试成绩,都有较大改变。
二、汉本专业和新闻专业同学HSK考试过级率及CET-
4、CET-6有所提高。2010年上半年,汉本专业学生CET-4考试累计通过率8.4%,CET-6考试累计通过率5.9%;新闻专业学生CET-4考试累计通过率7.7%,CET-6考试累计通过率为7%。
三、今年汉本班和新闻班考研都有了较好成绩。汉本班考研上线率为5%,录取率为5%。新闻班考研上线率为3.3%,录取率为3.3%。
四、在新生入学时,学院分团委、学生分会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
每年在新生入学时,邀请我院的研究生,高年级学习优秀、各方面特长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使新生能够及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开端,学习经验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深受广大新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和质量为出发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院分团委、学生分会积极组织了各项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第一届学生学术论文交流会”,师生“学术沙龙”,时事焦点问题评说,辩论赛等集学术性、理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并且和所学专业文化知识紧密相关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学风建设是学院和中文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以管理促学风,以抓“学”求发展的工作模式已经形成,中文系加大力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帮助,贯彻“三个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致力加强学院的学风建设,通过多种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成才服务。
总之,加强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要按照《昌吉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意见》和中文系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措施,大力加强学风建设,通过集中整治,严格检查,使我系的教风和学风有明显的转变,使我系的学风建设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结合专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是中文系追求的目标。一方面在第一课堂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把课堂内外更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大力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打造中文系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是中文系学术学习氛围的一个缩影,在探索发展的基础上力求上层次、上水平,努力给全系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每年都会推出“博雅学术论坛”、“走近语文教学,牵手美好明天”系列讲座、“读书文化节”、“红烛杯”教师基本功系列大赛、中文系社团汇报演出、中文系迎新表彰晚会、欢送毕业生晚会等特色品牌活动,另外还通过文明宿舍创建、校园歌手大赛、学生干部素质拓展、大学生论文习作大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新闻专业学生实习经验交流会、实习成果汇报展、“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粉笔字比赛及文娱体育活动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学术上来,从而达到了转变学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目的。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文系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学好外语、计算机、应用写作等相关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在外系、外校充电,绝大多数同学拿到了国家等级计算机证书,普通话二甲证书,教师资格证等证书,有些还拿到了秘书资格证、导游证等证书。
3、中文系一直积极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倡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接触社会,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巩固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利用寒假、暑假、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在勤工助学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有计划、有领导地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在为社会服务中锻炼、成长,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近几年组织学生定期去“聋哑学校”和“儿童福利院”开展社区服务,受到了好评。
4、积极支持学生社团的建设。目前中文系成立的学生社团有十五个,其中立足专业发展而创立的鹤鸣文学社、新闻社、摄影协会、DV协会已发展为具有全校影响的社团。鹤鸣文学社创办的《鹤鸣》杂志和新闻社创办的报纸《昌吉学院报副刊中文时讯报》已经成为培养专业技能和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讲座,参加学校的心理普测,对测试结果进行个别讲解。我们还利用讲评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平时注意关心学生,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谈心和咨询活动,为学生们营造了宽松和谐、团结友爱的氛围,减少了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发生。
昌吉学院中文系
2011年6月
第三篇:昌吉学院中文系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昌吉学院中文系2011届毕业生
就业工作
总
结
昌吉学院中文系
二〇一一年九月
昌吉学院中文系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1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
一、我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基本就业情况:2007级汉语言文学本科90人,2007级新闻学专业67人和2008级语文教育班48人,共计三个专业205人,其中本科157人,专科生48人。截止2011年12月14日年终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本科有148人,签约率94.26%,专科46人,签约率95.83%。
二、我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二)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中文系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
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系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系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化学系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三)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 “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四)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2011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
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2011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11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五)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700多家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如向历届校友寄发《致校友一封信》,积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864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7972个。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182家,总共提供了5431个岗位;校外招聘的单位有682家,提供了22541个岗位。
三、工作展望
(一)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二)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
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四)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学校要在目前粗线条的市场开发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另外,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也是我校就业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要利用各种方式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要做到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五)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
招聘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移动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亟待解决,以为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幸福湛师”添砖加瓦。
2011
昌吉学院中文系 年9月2日
第四篇:昌吉学院2010-2011学年中文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民族团结精神的典型事迹材料
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学年学
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民族团结精神
典
型
事
迹
材
料
昌吉学院中文系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学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
民族团结精神典型事迹材料
赵春圆,中文系10级汉语言文学本科一班学生。现任昌吉学院团委纪检部干事、中文系分团委书记助理、班级劳动委员等职务。赵春圆在思想方面积极要求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他平时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他思想健康、活跃,常常能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自身思想和知识的不断进步。入校后该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大学期间,他通过党课的学习,学院开设的德育课程等方式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认识,并利用这些政治理论严格要求自己,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及自省,已修正自己的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陈泉,昌吉学院中文系09级汉语言文学本科(1)班学生,现担任昌吉学院社联中文系分会主席、学联社会实践部副部长、大学生活动中心主任等社会职务。他的工作得到了学院及系里老师的肯定。该生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努力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在学习上,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加强英语、维语、哈语口语锻炼的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积极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与学习相关的疑难问题。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好系院老师联系人的工作,切实做好联系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积极协助班干部做好班级工作,做到切实服务集体,服务同学;在生活上,不奢侈、不浪费、不攀比;团结同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广大同学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寝室里,关心寝室同学,力所能及帮助周边寝室同学解决问题。
苏东亮,男,回族,入党积极分子,昌吉学院中文系10级汉语言文学本科二班学生。现担任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助理。苏东亮同学自2010年9月入学以来在各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积极参加院系活动,乐于助人团结同学,与班级同学、工作伙伴相处融洽。他性格活泼
开朗,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在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工作伙伴相处融洽。在宿舍里,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固定的作息时间,能自觉清扫、维护宿舍卫生,和宿舍同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其他方面,苏东亮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期间他还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前往敬老院等地,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寒暑假期间,他积极参与校外社会实践和各种勤工俭学活动,把握每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锁丽,昌吉学院中文系10级文秘班的一名少数民族学生,锁丽之所以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是因为她了解少数名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可以更好地帮助班级开展工作,为班集体的民族团结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还有中文以及她周围发生的一些事。生活上,在她周围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锁丽同学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以便更好的交流,不会造成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触犯到他人,和睦相处。在今年十一放大假的时候,锁丽和同宿舍的两个好朋友去昌吉周边摘棉花,住到农户家里了,去的时候就看见还有五个少数民族,锁丽总是关心别人,觉得出来挣钱都不容易,互相有个照应,回到学校我们见了面还会打招呼,真的很亲切,也很友好。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只要人人都坦诚相待,真心付出,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只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未来就会是美好的。最大的努力促进民族团结和新疆发展!
昌吉学院中文系
2011年6月30日
第五篇: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课外体育、团体活动总结
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学年
第二学期课外体育、团体
活
动
总
结
昌吉学院中文系
二〇一一年六月
昌吉学院中文系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课外体育、团体活动总结
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课外体育活动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在同一时期的认识也有不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我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课外体育、团体活动。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上好体育课外,还应开展好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的体育课外活动,来训练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技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课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文化知识课(例如:语、数等)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采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各种知识能力外,还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外活动来加强知识的补充,增强知识面的扩展和提高。如:说话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等。这样可以牢牢的记住学过的知识。然而,体育教学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教学。而在体育教学中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体能和技能,选拔好体育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习惯。所以我们要认真的,有目的的多开展一些有效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达到对学生体能和技能训练的目的,特别要重视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
开展好形式多样有趣的体育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又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能为学生学习好文化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课
外活动的开展,能够发展一些学生的技能特长。便于发现各方面的特长,选拔各方面的人才,对发现的人才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特长生进行训练。
1、篮球方面;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传球、运球、投蓝比赛和开展一些班级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术、技能,还可以从中选拔出篮球方面的人才。然后对他们进行重点的指导,使他们在这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2、田径方面;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接力跑、跳绳、拔河、立定跳远等活动,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灵敏性及反应能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遵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
3、乒乓球方面;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单打、双打、团体等比赛看哪位的反应快,动作灵活,动作规范,然后再加以训练指导。从而选拔出人才。
从以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技能,还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同学加以训练参加比赛培养人才有目标,也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有内容,有目的,有始有终,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天真活泼,学习时不感到枯燥无味,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体育课外活动不能采取放羊式,要重视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不能轻视体育课外活动。
二、我系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1、以健康快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
课外体育锻炼是有鲜明的群众性,其目的在于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
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课余性,它不采用课程、大纲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3、因人制宜,区别对待
课外体育锻炼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
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例如: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及体质强弱编成锻炼小组,按不同的内容和负荷量。总之要使每个人都要得到适宜的锻炼。
虽然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争取使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意义。
2011
昌吉学院中文系 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