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

时间:2019-05-13 01:4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

第一篇:《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

《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

张志勇

大家上午好,我和大家一起在思考,我们的教育要怎样发展?教育让我们要到哪里去? 每次到创新教育研究院的会议上,我都要给大家汇报。他们光给我出题目,不给我写稿子,我昨晚是12点半休息,早晨6点起床后继续做。好在我们是好朋友。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是《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什么?

深刻把握中国教育发展阶段的新特征: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教育正在从生存型教育向着发展型教育转变;从发展形态看,我国教育正从农村教育翔城市教育为主转型;从发展内涵看,我国教育正从同质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从发展特征看,我国教育正从手工教育向现代智能教育转型——2015年《中国青年报》

这些转型靠的是什么?靠学校的特色,我们正在呼唤教育的智能化时代,为什么之前没有做到呢?因为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没有到来。实质上,我们现在的教育悄然发生着变化。

汇报一下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智能教育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普适计算之父马克•韦泽说:最高深的技术是哪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

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正在加速向教育领域转移。

2010年11月,德国联邦政府启动“数字德国2015”战略,推动互联网服务、云计算、物联网、3D技术以及电动汽车信息通信。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其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新技术的形式。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教育形态。比如青岛市第二十四中学,语文课上用PAD开展主题拓展阅读。

青岛嘉峪关学校班会课上学生运用PAD搜集资料。什么是智能教育?

有人说,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给机器装上大脑,那么,智能教育也绝不是给教师的大脑给装上机器,更不是要用教学机器人取代教师,二是将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教育技术嵌入教育教学过程,借助人类教育技术的革命,最大限度地解放教育的生产力。

第四次信息革命——数字革命 第五次信息革命——生物计算

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信息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石头、木头、竹简、纸张、电话、电视、电脑、手机等与人越来越近。信息设备真正成了人体器官。

智能教育是智慧校园为基础,以智慧课程为支撑,以智能教学和智能评价为核心,以智能管理为保障的一种智能化教育形态。

(一)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不是传统的校园网和城域网和改造升级,而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基于现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智能化校园。

智慧校园的构成:互联网+依赖的新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三部分。“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为用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涉及到强大的服务能力。“网”:物联网就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各种真实物体上。智能校园——智能教育的技术环境

今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21周年,以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超过86%。——“互联网+重新定义信息化”《光明日报》

OECD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报告:特别强调技术和教育的内容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先进的技术只能放大优质的教育,而不可能取代平庸的教育。”

如果用21世纪的技术装进去的是20世纪甚至以前的陈旧的内容,那只会稀释教学的效果。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2015世界教育轮摊上发表的主题演讲所言,215年后15年教育关注重点已从机会专项质量。“教育2030”

教育需要培养的是电脑、机器人无法取代的人的能力和素养。四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物就是用机器人取代人,是“能思考会干活,能感知会筛选,能适应会实践的新时代机器。”不可避免的是,这样的机器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取代数以百万的工作岗位。

未来社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

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例子,麦肯锡是世界最大的企业,他们最喜欢用具有艺术类素养的人。这些孩子交往能力强、表达能力强,且具有创造性,我们很多行业用的是这些能力。

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职业生涯。中国和美国的GDP,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

我们现在八千美金是经济学上一个公认的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著的正相关。

(三)智能教学

教室环境从传统的“师生互动学习场所”到当前的“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演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从单一的文本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

金乡县AEO课堂,我最关注的是电子交互式课程,其开放性非常重要。十大信息技术支持的创新教学模式:

1.远程专递课堂—为帮助偏远地区和落后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师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远程专递课堂为薄弱学校因缺师少教而无法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2.网络空间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补;

3.异地同步教学—以网络直播为主,在教学条件相当而教学优势互补的两个班级之间开展同步教学活动,实现校际之间、班级之间“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

4.双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双主教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从而使培养大批创新人材的素质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5.翻转教学—对课内课外时间如何运用进行重新安排,从而把学习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6.校园在线课程—学校通过开发或选用符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在线课程,并将这些在线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体验; 7.基于设计的学习—作为创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体验和优化STEAM教育的教学过程;

8.引导式移动探究学习—不仅支持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在课堂上开展内容探究,也支持学生在非正式学习情境(如博物馆、科技馆、生态园等)中开展探究学习;

9.协同知识建构—作为小组协作学习的一种典型形态,师生或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对话而产生新知识,能够促进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

10.能力导向式学习—该种模式采用全自主、能力导向的方式,不进行分科教学,围绕学生所需能力图谱开展系列活动。

(四)智能评价 发布课时和试题 历下区智能教室

(五)智能管理

建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现代教育管理智能体系。

威海的校车智能化管理,家长可以知道几点发车,车速等信息。第二个问题:智能教育:用互联网技术重构教育 比尔盖茨的语言

现代学校的模式诞生于英国:

(一)课程供给主线

供给者——教师、学生、教学共同体、专业教育机构 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枪匹马的问题。“分享经济”也叫“协同消费”,是指资源所有者 互联网+——教育的协作与分工

信息技术革命为分工协同提供了必要、链接、高效的信息工具。昨天,东平卜庆振和四川韩静的跨界协作不就是教育创造智慧的合成,没有技术怎么能够实现呢?现在可以实现了,打造了流行歌曲学习语文的好课程。

他们现在在组织了长歌行同频创作组,扩展了协同范围。他现在又在做东平文化行旅的研究。

当我们形成了很多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教育会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课程呈现方式电子化:从教师的电子教案到学生的在线学习资源,中小学课程资源呈现的电子化时代已经开启。

交互式电子课程资源

共享式课程:区域电子课程资源建设

优秀的在线教育资源按理确实应该让更多的师生分享,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二)活动反馈线

例如青岛市实验小学的运动手环。建立数据采集系统,这个方向,我个人认为不会很遥远。

这个有什么好处?这是教育个性化、差异化供给的基础。

(三)教育流程再造

青岛市南区生物学科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四)学习流程的再造

世界经济论坛20日发布的报告称,数字时代人们的上网时间已经超过睡眠时间。老师的权威受到动摇了。

“学习的范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体验,强调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实现,推崇学生自学习、自组织、自培养。

着力构建五个学习课堂——传统和显性的教室内课堂、校内课外社团、公益、兴趣小组等活动。

(五)考试评价线

智能考试系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传统的阅卷负担很重。

我们一直强调,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高考录取,要从冷冰冰的分数之外,看到活生生的人。

现在,我们把综合素质评价放到里面,就是因为纸笔考试主要是知识。中国人对付考试是很有办法的。我们的考试评价用技术嵌入后,互联网使得信息数据成为教育生产力解放的最佳催化剂。

现在的很多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学生,有些地方老师以排名来给家长,刺激家长与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到底哪些知识不会,我们应该建立学习效果的矫正体系。

(六)教育管理再造

数字化技术使学校知礼层级更加扁平,应借助大数据,建立学生从入学、学习、生活的一系列的管理举措。

我们昨天看到了汶阳镇《指尖上的网络移动化管理》,用手机来做管理的做法很好。教育还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用技术来实现。

(七)教育跨界与协同 清平小学的家长QQ群

第三个问题:教育现代化的信息化战略选择平台建设:区域集成化

我反对校校搞平台,反对县域搞平台,我赞成区域搞平台。否则就是浪费资金,就是反技术的。

平台使用:区域用户集约化

功能开发:基于学校真实需求的任务驱动

技术应用:最成熟、最普及、最便捷的现实技术。我建议大家不要太赶潮流,我建议用好最简便的工具,我们支持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和白庄矿小手机的用法。

存在的问题:

现在边远地方的教育信息化差距很大。城乡学校“数字教育”鸿沟日益扩大。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成本高、浪费大。

技术越发达,越呼唤教育的人文精神

顾明远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三个字:第一个字叫做“器” 陶西平先生 谢侃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锋亮曾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有助于信息化浪潮中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

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学习的碎片化让学生

虚拟世界越发达,现实世界越可贵。虚拟现实将每一个人“带回现场”,我们得以通过随意操控身体与环境来改变人的认知。

必须把实践类、探索类课程大大加强,体验教育是未来教育最大的价值取向。走出教育信息化的陷阱 有着十余年在线教育创业经历的爱乐奇创始人潘鹏凯一针见血地说:“我们目前很多的在线教育企业,说到底,还只是在用互联网技术把应试教育做的更极致。”

我今天给大家讲这些,供大家思考,谢谢各位。

第二篇:互联网 时代高职教育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的变革

【摘要】“互联网+”便是将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促进行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加高职教育必然将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教与学活动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变革

高等职业教育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属性于一身,旨在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1],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服务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教育形式。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高职教育的变革,其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和热议。

一、教学对象的变革

当前的高职学生多数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年代。电视机、计算机、游戏机、数码相机、录像机、手机等数字工具完全嵌入其成长过程中,是其学习、生活、娱乐的基本工具。网络技术、数字媒体环境,对他们的认知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有着巨大的影响。长期游走于网络环境与数据平台的他们,对电子设备、电子软件等工具的应用具有敏锐的接受能力,能多渠道快速搜集信息,善于多种任务同时和平处理,喜欢图片、声音、视频和影像资料,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视频剪辑、图片修饰的能力。尤其近年来移动技术飞速发展,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功能日益强大,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更是找到了个性发展的平台,微信,微博,QQ,MSN成了他们学习交流通讯的主要手段,更成就了他们在新媒体应用方面优于教师的显著才能。在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之间展开的随机抽样测试表明,相同时间内针对相同主题进行的网络信息搜集比赛,高职学生获取的数据量是教师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环境的变化促成了高职学生特征的变化,也带来了学习需求的巨大变化。他们期盼灵活生动的教学内容和自由多样的教学形式,希望教学能尊重个体需求而真正获得个性化学习机会,弹性安排学习进度,喜欢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碎片化学习形式。因此,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技术的产物越来越受学生的追捧,能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娱乐精神的“过关式”、“奖励式”游戏模式的训练更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加时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手段的发展已经进入综合化、开放式的阶段。

(一)单一式转变为综合式

虚拟课堂、网络教室、慕课、微课、APP在线学习等先进工具为使得传统单一课堂教学形式得以扩充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中心的,综合式教学网络成为新时代教学一个重要特征。

微课是当前流行的在线视频教学资源,制作技术成熟,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制作,短、精、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率,使教学双方共同受益。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它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无论地域,无论贫富,无论年龄,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来自世界名校的先进课程都可为己所用,有效改善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推动了国际化和信息化教育生态的形成。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课堂的功能开始由一揽子服务向个性化辅导转变。翻转课堂便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方法。教师课前布置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抛出主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前期调查研究,课堂上则主要用来答疑解惑,讨论交流总结,有针对性地解决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效果。

创客运动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教育文化,提倡将学生当做知识的创造者而非单纯的继承者,强调将新技术手段与创造、分享、合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客观世界各种问题的探索,用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新形式的教学媒体、平台、资源、理念,互联网加时代赋予教育更加综合性、创新性的发展体验。

(二)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固定的时长,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对象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和死板。近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升级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的工具与平台。教学变成了开放式的有机生态活动。虚拟、公开、免费、自由,这些特性使得教学脱离了传统课堂的物理限制,以网络为主的远程教育、进修教育、在线学习等活动丰富了学校教育以外的各种教育形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利用微课,慕课,实现了先进教学方式、教学经验的互相交流与探讨;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把企业实践的真实场景和操作流程等通过视频的形式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距离,增加了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三、课程内容的变革

网络课程的出现,也让信息时代的高职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海量资源的实时更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使得课程内容更新,更丰富,更有实用价值。传统课程受到纸质教材无法快速翻版更新的影响,其承载的内容和方法、技巧常常滞后于生产实践,有的甚至已经被淘汰了。课程学习不能有效指导实践,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保持知识技能流动的良性循环,势必会造成厌学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课程内容最根本的变革在于诸多前沿的学科内容和来自生产最前线的经验技能等能够及时更新扩充进入课程,不仅体例详尽多样,内容生动丰富,来自工厂车间、行业一线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会让很多难以用语言描摹清楚的流程、方法、技巧变得一目了然,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提升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另外,在互联网的支撑下,课程开发和课程创新也更加容易,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课程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创造出来。

四、学习形式的变革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不断强大,价格一降再降,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各种APP应用越来越丰富,学习的含义与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最新资讯,有最先进的学习资源,有最便捷的学习软件,网上冲浪的过程也是新知识被消化吸收的过程。一个网,一只耳机,一台手机,学习无时无刻不能发生,回家路上,运动间隙,就餐排队时等等,移动碎片化学习,让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在网络的天地间,学生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拜师世界知名教授,可以随心所欲地研究自己喜好的领域的前沿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结识到有共同目标和理想的同学,(下转第185页)

(上接第183页)更可以轻松地、多角度地观察测试,对或认识或陌生的人群作大规模的调研,甚至进行虚拟的科学实验。当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学习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第一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工具,而不是驱赶学生向前的马鞭。

五、教师职业的变革

不经意间,教师职业就被信息化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角色的转化,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专业技能、教学技能的再升级,都需要教师清晰认识,积极应对。

(一)注重合作与经验的积累转化,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

随着主体间性在教育界的广泛应用,师生的角色被重新定位,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和主体正式回归,老师开始转变为课堂的辅助者和引导者。从演员到导演,从台前到幕后,教师应做好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对接。做助力学生个性舒张、才能发展的“背后英雄”,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教师的行业经验与阅历,学会放下权威,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跟他们一起探究学习,共同进步,这是角色转变的重要方面。

(二)注重教学设计能力,服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当今社会对高职教师的需求从数量到结构到质量都存在着一定的转变,高职教师的学历达标、实践能力过硬与行业执业经验丰富,缺一不可。在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强调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能力,即,能针对教学对象的特异性,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和手段来实现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标。面对网络这个巨大的知识海洋,教师与学生相比所具有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劣势将抵消其在知识层面的优势。老师的价值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其能将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设计出适应不同层次水平、性格特征、职业需要的学生的专属培养方案以及实践能力培训计划等。换言之,未来的教师应具备引导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综合职业能力等的技术,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水平。

(三)突出对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把控

1、学会运用微信、微博、QQ群等平台,实现实时互动,教学相长。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互联网加时代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形式。教师的教学辅导功能不能单纯地局限于课堂的四五十分钟内,更应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实时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当今较为热门的微信公众账号、微群、QQ群等的熟练应用以及相关功能的创新开发能力就十分重要。定期组织集体活动,比如深度讨论,视频学习,答疑解惑等等,把同学们和教师凝聚起来,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2、保持对网络资源的关注,形成信息深加工和再利用的能力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与学科有关的系列课程视频,并且绝大多数的优秀资源都是免费的。教师可以将这些视频下载并剪辑,根据自身授课需要进行重新组合、扩展和深加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时刻保持对网络开放性资源的热诚和关注,学会运用先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去挖掘构建所需资料,抓住一些生动的小细节,运用一些奇妙的想法、小火花来点燃学生一腔激情,用细节去打动学生,勾起学生想要认知的欲望,释放网络的巨大能量。

另外,移动应用程序越来越丰富了。好玩好用的软件随处可得。比如关于微课录制的软件,关于自拍和图像处理的软件,关于配音、练习发声等的软件等等,它们让教育和学习生活变得那么便捷而生动,充满乐趣。利用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积极学习并掌握运用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可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如果能进一步学习软件开发,随心所欲地根据课程需要利用开发已有程序,则是高职教师全面深度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只有这样,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升,信息加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协作分享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才能有所发展,并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升刚,牛金成.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探微[J],继续教育研究,2011.09

第三篇:互联网+教育

今年两会,充满互联网气息的行业热词“互联网+”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这着实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最近,总理关于“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的喊话更让人感到“互联网+”离我们越来越近。

究竟,“+”的是什么呢?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京东;互联网+传统红娘=相亲网站;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嘀嘀打车;互联网+传统新闻=新媒体;互联网+通讯=即时通信……很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与各行各业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提升关系。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巨大推力,同时也是变革教育的一大契机。互联网+教育,也是业界人士认为的“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重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逐渐与教育紧密相连,它正在用“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的形态。

那么,究竟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式?5年后、10年后、20年后,您站在怎样一个课堂里?课堂形态被打破,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课堂游戏化,玩儿着游戏就把课给上了?教育更智慧,私人定制成常态?数据化管理,教师与数据产生化学反应?

外界的急速变化需要教师能力与思想的提升,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点什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点宽容:以开放心态看待互联网+教育的时代

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与丰富性不言而喻,而这些优点最终都成为学习中强大的力量。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各科的电子作业,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一个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能力图,立即生成啦!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在平板上的答题进展,随时知道哪些问题成了学生的难点。

在线教育、MOOC、电子书包……也都会得到更广阔的开展。美国、韩国、新加坡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例如,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老师们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吧,不要拒绝,不要恐惧,大胆地让孩子去接触网络,也让自己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吧。

“+”点新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力量

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仅仅是充满未来感的教室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吗?错,更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创意!

上海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三百字团”栏目,发表学生的作品。出乎他的意料,学生都很爱读同伴的作品。不仅如此,校长、其他教师、家长都能看到这些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慢慢的,孩子们以能在微信上发文章为荣。一个老师,结合新技术,创新了他的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熟悉新技术、应用新技术,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是否能使创意与技术“真结合”!“+”点真实:让教师回归真实本性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代言人。在学生眼中,老师们被贴上了“数学”、“语文”、“英语”的标签,因为老师们往往只见“知识”不见“人”,学生看不到教师最真实的那一面,师生之间的所有交往都发生在“知识”的传送带上。

然而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当教师与学生以相同的“学习者”身份出现时,教师必然需要回归真实本性。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这要求,教师呈现成多的真性情、呈现更多的鲜明态度,才能让教育更生动,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点个性:教师本身才是最好的课程

“我喜欢讲政治的宋树岐老师和流行病的董兆举老师,可以集中精力从头听到尾。”“喜欢安娜老师,喜欢学近代史了呢!”“高中的时候就是因为喜欢美术老师所以喜欢美术课。”这就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因为老师,爱上这门课,相信这是不少人都有过的体会经历。

现在,学校课程正在努力走向具有“这一所”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去选择想学习的课程内容。也许不久的未来,学校的每一门课程内容都会与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更紧密融合”,成为这一位教师的“个性课程”,并赋予着具有这一位教师鲜明个性风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教育与教学的“合体”,而学生不仅仅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更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认同。

“+”点用户思维:理解学生的需求

最近很火的“翻转课堂”,就是用户思维的一种体现。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作为学校,必须要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要理解学生的需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学生的认同,单向的教育是不完美的。同时,教师要有根据学生用户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本事。

“+”点数据思维:从数据中认识学生

以前我们也有很多数据,比如平均分、优秀率等,而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挖掘,教师很有可能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如:他在什么时候翻开书,在听到什么话的时候微笑点头,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等。

据了解,北京十一学校的一位老师,就在研发弹幕教学,课堂联网,学生手持平板,随时通过网络发表感想和疑问,同步显示在课件上。课上,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课后,老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对课堂难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精确分析,让人大开眼界。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学生,学校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教育将变得更加科学。所以老师们不妨也多点数据思维,让自己能够通过量化的手段,通过数据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吧!

第四篇:2016互联网时代的物理教学展望(二稿)

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学展望

黄爱国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互联网+技术构建连接一切的应用,将给学校教育带来彻底的变革。本文从物理课堂、物理实验、反馈评价和物理教师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对未来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学作出了构思。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中学、物理 正文: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计算等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构建连接一切的应用过程。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这些新名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法,改变了各行各业。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展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各名校开设的网校,近十年来各种教育机构建立的在线教育等,都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形态。但是这些互联网教育形式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应用体系,仅仅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未有彻底的变革,不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内,学校教育将从传统模式慢慢过渡到学校教育与互联网+教育共存的新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将转变为由学生主导、自主学习、互动游戏等新的教育模式。学校里更少的课堂与更多的实验室,更少的讲授与更多的交往,更少的灌输与更多的互动,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将使未来学校在互联网+教育里得到新生。

一.互联网+物理课堂 传统课堂上,学生们置身于盒子一样的课室。大多数时间里都是老师在讲台上站着讲、学生在下面坐着听。学生思维上的不同和天赋上的差距被忽略了,他们被要求做同样的事、保持同样的课程进度。现在学校正在开展的走班制教学改革,也只是让学生在课程上有了一些选择,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要致力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的物理课堂应该是放弃标准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用主动学习代替被动学习,通过自行掌控学习进度并借助老师辅导和亲身实验,学生可以学得跟更深入和更高效。

互联网+时代的物理课堂,将教学与信息通信技术结合,创造可持续、可复制、可管理的学习环境。课堂里各种异步活动在进行,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在进行着不同的活动。我们的学生都在忙着自己的学习。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有些学生在他们的个人设备上观看教学视频,有些学生组成小组学习课程目标,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有些学生在学校的电脑或自己的设备上做同步习题,还有些学生在与老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或小组交流。互联网+时代的物理课堂除了原有的传统学习方式外,还将有下面几种学习方式。

1.个性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凑结合课程目标和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例如,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习新高中课程必修2《静电场及其应用》,若学有余力并对新高中课程选修1-2《电势能与电势差》感兴趣,可以/ 5

自主选择学习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学生在高二阶段就不需再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可按课程结构学习,分两个年级完成静电场的内容。

2.广度学习: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习许多与课程目标相关的知识,做到博览群书,追求宽广的知识面。例如,学完电势概念再学习均匀带电球壳、带电圆环等带电体的电势分布等。

3.深度学习:通过查看阅读多种版本的参考资料,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钻研,透彻的了解物理规律的本质的学习;对某个知识点所引申的问题,刨根问底,并通过各种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深度学习。例如,通过大学电磁学等参考书,学习高斯定理,并通过高斯定理学会计算各种带电体的电场强度的分布,并利用这些结论推导出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然后学习各种类型的电容器,学会在实验室利用多种方法测量电容量等。

4.小组学习:是在前面三种学习方式中,有相同的学习进度或需要解决同一类问题时由学生自愿组合成一个小团体的合作学习方式。有时教师也会主动参加进来,在合作性的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二.互联网+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人们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定量测量物理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和证实。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物理实验对于掌握自然科学、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之一是实验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互联网+时代,由于技术的进步,实验内容和方式都得到极大的扩展。传统的物理实验与信息信息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将使学生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1.传统实验 传统实验,就是学生或教师在实验室现场按照仪器操作规范完成一定目的操作过程。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随堂小实验、设计性实/ 5

验,将随着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物理实验室将变成一个各取所需不需付费的“超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或者课程目标的要求向实验教师提出申请,实验教师提供实验需要的器材,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任课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提前在“超市”里取出相关的实验器材,在辅导学生或参与小组讨论时,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相关的知识。

2.远程实验

远程实验是通过网络信息通信技术将实体科学实验室中的设备连接起来。让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计算机屏幕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实验室仪器设备,通过数据传输或视频传输实时将实验结果反馈回来。

荷兰的PavolBauer教授2008年研究电力教学的远程趋势,他将从电力发电到照明的几十种分布在不同大学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学习,完成了虚拟和实体相结合的整体系统的课程学习。2010年,欧洲科学家通过远程实验完成11个欧洲国家的学生的实体机电一体化实验。学校的实验设备在物联网和云技术的支撑下,进一步发挥协作共享的作用。

3.虚拟实验

早期的虚拟实验室是仿真实验,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仿真实验开辟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新天地。但由于仿真实验毕竟是虚拟的假的,在学生的怀疑面前仿真实验的说服力是先前不足的。

互联+时代的虚拟实验,是一种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通过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就是把学生的意识代入一个虚拟+现实的世界,带给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实实验室”做实验的感觉。

目前,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和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这两个技术还处于体验阶段,且都是在眼镜上得以实现的(如图所示)。但是,VR和AR绝不会止步于此,未来VR和AR将在物理实验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互联网+反馈评价

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还对学习的过程有明显的反馈作用,导向学习过程的不断修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通过反馈作用,评价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交互在一起,成为学生发展的必由途径。

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要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致力于创建一个主体队员、方法多样、既重视结果亦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提倡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提升物理核心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评价,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融合是新课标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基于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真实性评价做得不够全面不够彻底。大部分还是传统意义的终结性评价。在普遍运用大数据的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的反馈和评价将会更加及时有效。

1.反馈 / 5

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电子教科书、数字化讲座、各种远程实验和虚拟实验、各种线上线下测试、参与各种学校活动等,都将成为获取数据的平台。例如,学生在线学习时,可以通过大数据记录和追踪每名学生答对或答错了多少题、用了多长时间。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困难的内容可增加各种学习辅导资料或教师增加辅导时间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每个阶段都及时向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状态,指导学生适时调整学习的速度和方向。

2.评价

我们现在实行的高考改革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之一与美国宾州的做法有点相似。在美国宾州,有一个叫做EDLINE的网站,将学生的每次作业、每次考试记录在网上,完成学生的日常GPA积累,坚持下来的数据积累,对于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非常重要,依靠这个GPA 再加上学生的SAT和ACT所提供的分析报告以及志愿者活动资料,就决定了学生的大学去向。

未来互联网+时代的评价应该是以综合报告的形式在网络中呈现。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学生评价综合报告应该包括:(1)学生共性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各学科学习进度和成绩、作业完成情况、代表性的作业或实验报告、获奖情况、学生阶段性总结、任课教师的阶段性建议和评价、家长评价等。(2)学生个性化部分:参加各种文艺、体育、社团或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3)横向比较部分:以匿名的形式展示同龄中在某一方面或整体表现突出的评价报告,以及整体学生表现的平均水平,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努力的方向。学生综合评价报告应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动态的更新。

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教育将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四.互联网+物理教师

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师“帮助学生从物理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会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做有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互联网+物理教师不再是按照教科书给学生传授物理知识,而是具有多重的身份,未来的教师更像一个导师,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导为主。

1.学生课程内容的规划者

教师个体、教研组或区域教研机构形成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架构。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结合课程标准规划课程内容。采取网络收集、合作制作等方式建立以微课程视频、远程实验、虚拟实验、文本资料、过关小测试等形式的课程内容,将这些内容形成树状结构,并具有清晰的指引。由于互联网+环境下资源共享十分便利,大多时候教师本人并不需要制作具体的微课程,而是如何将网上现成的课程资源筛选,规划在自己的课程内容上。

2.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者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小的问题例如:这个知识点如何理解,这道题不太会做等;大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学习方向,是广度学习还是深度学习等。这时教师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者,给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按照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建议学生学习方向,提供清/ 5

晰的学习边界给学生。

3.学生思维建构的帮助者

教师要善于分析并抓住课程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搭建思维发展的链条,同时设计问题、作业和小测试建立学生思维训练的空间,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构建。物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利用各种实验手段来观察、动手,建立活动链帮助学生进行实验与理论的思维建构。

4.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获取知识与技能,与传统学校教育的“教”的功能是一致的。但是学生的成长只有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是远远不够的。“育”的内容是一般学习活动中不可能具有的。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教师通过各种活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学校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5.学生学业生涯的引路人 学业生涯是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成长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轨迹。教师作为学生学业生涯的引路人,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提升选课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个性特点与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升学与就业目标。

结束语

教学模式的多元并存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互联网+技术从外围给教师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围绕着“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进行。互联网+教育将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变革这一趋势将势不可挡,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应对,将是学校教育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

2.马化腾、张晓峰、杜军.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信出版社 2015年7月 3.何克抗.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技术杂志 2016年3月 4.【美】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1月

5.【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 6.【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 5

第五篇:“互联网+教育”工作方案

“互联网+教育”工作方案

高密市姚哥庄小学 电教中心

(2016-2017学)

为深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的现代化,特制定“互联网+教育”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到2017年7月,基本实现《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18年)》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校园网改造升级,大力提升教师、学生ICT能力,基本建成学校教育资源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简称“一网两标准三中心”),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使云教学平台应用达到常态化,完成承担的学乐云“智慧教室”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形成成果汇报交流推广。

二、工作原则

坚持深度融合。充分把握“互联网+”的时代机遇,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融合发展,为实现“泛在学习”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引领教育变革。以常态化、深层次、创新性应用为驱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在变革教学方式、优化管理流程、创新育人模式等方面深度融合,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效益,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着力协同推进。抓住核心任务,推进重点工作,注重示范引领,形成全员参与、全校共享、全面应用的良好局面,形成上下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进程。

服务共同成长。支持校长、教师、学生主动融入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面向未来,大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重点工作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提升计划

1.推进校园网改造升级。2017年,实现学校1000兆接入、建成覆盖全校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加强校园天网建设,推进网络视频会议、远程培训与教研、突发事件处置等多元应用。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网络运行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2.切实保障“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工作需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评价、社会评价、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新常态。2017年7月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3.深入推进STEAM教育实验。2016年12,在学校开展“STEAM教育”改革试点,以智慧教室建设为重点,推进“智慧班级”常态化教学。2017年,总结、推广智慧校园先进经验。STEAM教育正常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ICT能力提升计划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从2016年起,三年内选拔、推荐10名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成绩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到2017年,全校教师完成40学时的信息化提升培训,全员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引导教师常态化开展电子备课、网络教学、协作学习、在线评估等活动。

2.全面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组织优秀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录制微课程并上线发布,教师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提升,构建“解读、示范、实践、点评”微课程教师培训新模式。

3.开展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及管理员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全校骨干团队技术理论水平,充分带动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深入开展工作。

(三)学生ICT能力提升计划

1.提高学生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能力。对ICT能力低的学生群体实施培训强化,为学生创造公平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条件。

2.推进“智能终端进校园”。2016年,推进“智能终端进校园”、“智能终端进课堂”试点工作,支持师生合理使用PAD、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学校在教室和校园公共区域设置网络终端设备,鼓励学生开放移动网络,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在“智慧校园”环境下自主积极合理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建设完善学校“智慧校园”运行模式。

3.组织实施在线五育活动。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探索开展网络在线五育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遴选一批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开展在线教育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我最喜欢的班主任”“美丽校园”“我喜爱的老师”等主题活动。支持开展学生网络社区建设活动,开展虚拟班级建设试点。

4.推进“全市伙伴计划”。围绕教育信息化主题举办 “校际智慧校园论坛”、“中国教育论坛”。指导老师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区际交流活动,组织学生与市内处友好学校学生结成成长伙伴。

(四)学校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计划

1.制定成都市教育资源中心方案。健全学校教育资源中心体系。准确把握好学校教育资源中心的定位,实现上下有机衔接,小学阶段教育资源的整体覆盖。2016年,组织电教部门和一线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学校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方案。2017年末,启动建设工作,基本完成资源中心建设任务。

2.健全教育资源中心资源归集机制。活动征集资源,2016年,深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通过教师网上晒课、优课推荐,归集展示100节优质课例。2016-2018年,连续3年开展云教学平台应用赛课活动。举办全校教师微课及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校企合作开发资源,联合行业企业与学校、一线教师合作开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一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大力推进资源交换与共享,着力畅通不同层级资源中心的资源共享渠道。通过区域合作方式,与国内发达地区之间开展资源交换、共享工作。

3.完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完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促进“智慧学校”健康发展,完善运营机制。探索开设“优质学校资源专区”,到2017年,学校上传150节以上微课等优质资源。实现音乐、体育、美术优质教育资源双向共享,在帮助区内薄弱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将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音乐、美术、体育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市级资源中心,丰富课程资源。

4.探索社会培训与社区教育O2O项目。支持社区自主创业应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健全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建立经验推广工作机制。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建立处室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沟通协调。

(二)加强专业引领。组织管理员及骨干老师对教育信息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与教科院及名校组成教育信息化学科联组,在管理信息化和学科教学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开展监测评估。研制《姚哥庄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标准》,开展教育信息化监测工作。健全教育信息化考核工作机制。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定期开展专项督导。

(四)推进机制创新。设立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全校教育信息化资金从“建设优先”向“应用优先”转变。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等情况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及评优树先范围,在评优评先中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的学科教师倾斜,完善激励机制。健全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机制。

高密市姚哥庄小学

2016年2月

下载《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教育心得范文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

    “互联网+教育”学习心得范文合集

    “未来课堂”暨“互联网+教育”学习心得 叶小平此次成都之行,真是令自己眼界大开,脑洞顿开,因为此行让我了解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也让我真正意识到“互联网+课堂教学”......

    互联网+教育心得体会

    “互联网+教育”学习心得 如果要评选2016年度热点话题,“互联网+”无疑会成为有竞争力的候选。随着“互联网+”在年初的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

    教育e时代

    开展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旨在探索信息技术及“教育e时代”信息资源在教育各领域中有效应用的新模式、新方法、新体系,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促进区域......

    浅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教育的现状及措施

    浅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教育的现状及措施 摘要: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铺天盖地般渗透到了社会和校园的每个角落,行走坐卧、课堂内外每个人都在注视着各自的手机屏幕,保......

    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展望

    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展望摘 要: 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数学,作为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又是发展人的思维和提高人的智力的有力手段,还是培养与提高......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MBA2111班韦莉莉这两天连续观看了《互联网时代》“时代“,”浪潮“,”能量“三个篇章: “时代“,”浪潮“篇章从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带领我们回顾了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互联网时代十集解说词 导读:互联网时代解说词(全十集),第一集时代,照亮了人类生活的一个新时代,在全球殖民地时代称霸两百年,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新技术,这项可能创生新时代的事物,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