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指导 写好细节
《细节描写》作文指导课 教案
[教学设计理念]
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我们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丝毫不见任何感染力。所以感到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学会运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依据方法进行具体、生动的扩写
2.难点:扩写过程中学生的快速思维及快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2.例文引导,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3.写作训练,将细节描写融入学生作文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有心而重情地感悟人生,做一个生活的有情有心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情境法、范例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同学们,人们都说:“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实,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今天,我们来一起用双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我们作文中的人与事如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微处见妙。(板书课题)
二、细节描写:概要
三、习作修改,归纳方法
1、出示习作片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片断一: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归纳: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可以去写作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
片断二: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小精灵儿童网站归纳: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设计意图:“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到好处、灵活多样、富有创意。从训练层次的把握和驾驭语境的能力、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入手,使“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服务于思想内容的表达,使学生的作文语言逐渐变得简练、得体、连贯,形象、生动、具体,言近而旨远,词简而意蕴深厚。]
片断三: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象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副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归纳:方法三: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己所用,填补老师可能预设不到的问题。所以,发展思维的最佳就是变换角度]
片断四: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归纳:方法四: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设计意图:有了上几个环节对母亲形象的具体认识,再这一环节中教者做适当点拨,让学生透过母亲具体形象挖掘其背后蕴涵的母亲性格代给作者的“生命的教育”,体验这种情感,突破重点可谓是水到渠成。我认为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读”这一特定形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灵活性。]
小结。
四、自主训练,巩固运用
下面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在恰当位置增加或修改一处细节描写,使你的人物更鲜明,故事更生动,更能唤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这天雷雨交加,我在校门口耐心地等妈妈,一辆辆车过去了,一个个人走过了,可是还不见妈妈的身影。眼看着人越来越少,天越来越黑,我还是坚定地站在那里,焦急地等啊,等啊„„”
[设计意图:设置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由前面自此而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情感有一个自然宣泄的突破口,这个环节不直接从上面片段写作入手,而是要学生先写写人物的特点,要写的这个具体事例,让学生在作文前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再从片段着手写,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完整性。]
五、细节的选材
写作亲情片断
要求:
1.描写一个亲情场景片断,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细节选材和细节描写)。
2.感动自己,更要感动别人。
学以致用
选择以上方法:
1、以“情”为话题作文,要求用“细节选材”和“细节描写”进行两个板块的书写,字数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
2、学生当堂修改作文,为作文增加细节。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交流互评。
六、教师结语:
于微处见妙,于细处见情,细节的力量就是“润物细无声”。生命因为有了细节,才成就美丽。文章因为描写细节,才创造精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细节之花在生命中绽放,在笔尖永驻芳华!
七、板书设计
细 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节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描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写 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于是我设计了“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细节描写中可以达到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使文章具体生动。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既然是观察,学生之间肯定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己所用,填补老师可能预设不到的问题。所以,发展思维的最佳就是变换角度,基于此我增加了“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发展个性,激活文章的个性宽度。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所以巧妙运用修辞可以达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因而在环节中我总结了“运用修辞,画其神韵”的方法。使学生的作文语言逐渐变得简练、得体、连贯,形象、生动、具体,言近而旨远,词简而意蕴深厚。
我想:细节描写将同学们身边不经意的事和人写活了,让他们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也让他们找到了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在细节描写的训练中,肯定可以让他们尝到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细节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细节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明确的主题外,还需要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就是在创作中,把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这种描写或描写人物的心理微澜,或描摹情态的微妙嬗变,或展示生活的细枝末节,都有其独到的魅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细节:
首先,要立足课内外经典篇目,引导学生感悟细节的魅力。
1、表现人物性格。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在“愤愤地回“絮絮地说”之后,“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一细节把杨二嫂这个恣睢的小市民的尖酸,刻薄而贪小利的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中也有一个动作细节:“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个老虎扑上一个熟睡的婴儿”。寥寥几笔,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葛朗台这个老箍捅匠爱金如命的性格特征。
2、揭示人物心理。
《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初到酒店喝酒时,“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一个“排”的细小动作,揭示出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的得意、炫耀、爱面子的心理。在《荷花淀》中。当水生女人听到水生已报名参军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手指放在嘴
里吮了一下”女人酸甜苦辣的复杂情感,对丈夫似嗔似怒的微妙心理,全在这个不经意的动作里暗暗透出,作家匠心独运,辞约而意半,耐人品味。
3、充实作品的情节
彭荆风在《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是这样描写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清凉可口,屋后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盐巴,有辣子”。这一细节地描写,把文中瑶族老人补米,“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哈尼族小姑娘替姐姐照料小茅屋等情节接成一个整体,小茅屋成为连接全文的纽带,其它的《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七根火柴》中的七根火柴等,都是组合作品情节的例子。
4、深化作品主题
成功的细节描写,一定于纤细中深厚,成为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故乡》在写“我”与闰土二十年后重逢时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作声。他的态度却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一细节的描写将人物的精神的坍塌,思想的沦陷表现无奈,这就有力地表现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5、表达作者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人的细节描写无不灌注着作者的深挚的感情。读过《藤野先生》的人,都不会忘记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辫子这一细节的出色描写。这一细节表达了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的鲁迅先生,对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不满和失望的思想感情。《老杨同志》中老杨同志的那双“至少也有半斤重的硬鞋“,表明老杨同志是贫苦农民的真正的自己人。作者对老杨同志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1、创设情境,激趣表演。
例如:上课了,我走进教室,走向角落,轻轻地拿起扫把无声地打扫讲台周围和教室中学生桌椅边上的纸屑来。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的同学都惊奇地看着我,有一个同学出来抢我的扫把,想帮助我扫地。随后我们展开讨论,将自己刚才看到的说给老师和同学听,看谁说的最详细。经过讨论发现学生关注了我的一举一动,说得特别详细。也许是兴趣的调动和情境的创设效果吧。
2、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其实,我们教师只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文本,就会发现:课文中有神态细节,动作细节,有对话细节„„但字里行间往往留有“空白”,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细节描写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细节加工训练,做到读写结合。例如在《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处“空白”: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补白”:此时此刻伯诺德夫人会想些什么呢?她的心中会有什么期盼呢?„„通过这种心理细节描写,既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感悟出习作方法。长此以往这样训练,学生在习作中,就会有意识做到细节描写,从而使习作更生动、有趣!
3、妙用修饰语,细化动作。
片段(1):
妈妈推进来,看见我又在看电视,骂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走过来关了电视,还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拎进了房间。
这个片段显得单调、平淡,怎样才能让这个片段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呢?别忘了加上修饰语,和细化动作来写。请看修改后的片段:
片段(2): 妈妈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
剧,竟没有发觉。妈妈见我又在看电视,而且看得如此投入,真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用她那高而尖的嗓子声色俱厉地吼道:“整.
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在我额头狠狠地指了下,“啪”的一声关了电视,又迅速地转过身来,..准确无误地揪住了我的耳朵,用她有力的大手把我拎进了房间。..
第二个片段因为加上了“轻轻、蹑手蹑脚、津津有味、声色俱厉、”等修饰词语和细化了的动词,所以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多了。
其实动作细节描写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色人等,无不以各自特有的动作细节展示着自己的个性特征,比如:老师讲课,同学回答,老友相逢,吃饭走路等等情境中人们的动作细节,只要我们留意观察、细心揣摩、练笔积累,就会逐渐掌握这种描写方法。
最后,评改侧重“细节”
习作评改是语文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将细节纳入评改教学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在习作评改课上,教师不但要讲全班习作的“共性问题”,更应该抓住其中的代表,从一篇篇具体的习作中,让学生感悟到细节描写的魅力。比如,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习作中最得意的一处细节描写,读出来,全班评议。在这种及时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关注。
细节,是文章的眼睛,很能传情达意。一篇文章,尤其是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有出色的细节描写,读起来就生动有趣,就觉得真实可信;反之,文章情节再曲折,思想主题再深刻,也只能是干巴巴的,让读者觉得味同嚼蜡,缺乏感染力。
在此,愿每一位学生,在漫步书山、徜徉文海时,能感悟细节描写,领会其非凡魅力;能运用细节描写,使自己的习作熠熠生辉!
第三篇:如何写好细节
如何写好细节——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成功的细节描写作用巨大,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震人心魄,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真实性。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一个瞬间的念头,一个凝固的姿势仍旧是细节,空中的一只飞鸟,地上的一片落叶还是细节,甚至是那指甲里未洗干净的污垢也是细节……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1原句: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改:……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2当我正想听她的回应时,电话的另一头却也传来了啜泣声,那一刻我震惊了。我终于明白了,妈妈把我扔在外婆家,都是迫不得已的。她孩子多,全家人却只能靠老爸来维持
改:当我正想听她的 回应时,低沉的暗哑又无奈的啜泣声从电话的那一头清晰的传来那声音像把锤子敲打着我那原本对她冷硬的心:是呵,世上有哪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如果不是世俗的偏见和现实的无奈,妈妈怎会把我扔在外婆家呀?这些都是迫不得已的呀!她孩子多,全家人却只能靠老爸来维持
3原句:第二天,我的病有好转了,头也不疼了,烧也退了。可是妈妈却因没有休息好,眼睛多了两个黑眼圈,脸色枯黄,好像整个人都老了很多。“妈妈真对不起!”
改:当清晨的第一缕晨曦把我唤醒时,我张开眼就看见了妈妈那双由于整夜为我的病操心的黑眼圈,但那双眼睛那样温柔的注视着我。妈妈看见 我醒了,高兴地对我说:“烧退了,我去为你准备早餐了。”看着妈妈脸色枯黄,好像在一夜之间她变老了许多,我的眼睛在瞬间被酸酸涩涩的液体充盈着,我低低地说:“妈妈,真的对不起!” 4
原句:“前阵子我孩子满四个月,能加
辅食了,我妈从老家坐了四个多小时车给我儿子送土鸡蛋,过了几天一定要回去。我送妈去赶车,车来了,妈拎着布包跑过去,望着妈瘦弱的背影我双眼模糊了。”
改:前阵子我孩子满四个月,能加辅食了,我妈从老家坐了四个多小时车给我儿子送土鸡蛋,过了几天一定要回去。我送妈去赶车,记得那几天很热,我去给她买瓶水喝,回来时,远远地隐约看到妈正急急地往嘴里送什么东西,正好车来了,妈拎着布包跑过去,阳光下,我看到了地下留有一个药口袋------晕车丸,望着妈瘦弱的背影我双眼模糊了。5原文(放幻灯片)……(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奔去……我突然看见妈妈正站在楼上的窗口看我,好像很着急地样子。我被妈妈感动了,不禁加快了脚步。
改文:(放幻灯片)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去……我透过树枝与树叶间的缝隙向家里的窗口望去,啊,一个人影!那是妈妈!她伸长了脖子,正向我回家的路上眺望着,随即又向我平时不常走的小巷子张望了几眼。我不禁心头一热,加快了脚步……
6原文: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这种害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害怕了。改文:(用幻灯片打出)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闪过的黑影,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心想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塞住我的嘴,我喊不声来,他就去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一想到这我心里就打起鼓来,便使劲碰上门锁,冲进卧室,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躲在被窝里,双手合一,不停地祈祷:爸、妈,赶快回来吧!
8原文:从小学上学起,母亲就用自行车早晚来接送我,转弯时,会放慢速度,路不平时,会绕道而行,我感到旋 转 的 温 馨。偶尔也会坐上父亲的自行车,那感觉当然不一样了:耳畔呼呼生风,转眼就到,有一种疾驰的快感。改文:(放幻灯片)从上小学起,母亲就用自行车早晚来接送我。在阳光明媚的夏天,我在缓慢的前行中寻觅野花清香的气息;在黄叶飘零的秋天,我也会在转弯的瞬间聆听落叶被压碎的声音。偶尔遇上下雨日子,我就躲到母亲的雨披里,在黑暗中猜想着:自己到哪里了? 偶尔也会坐上父亲的自行车,那感觉当然不一样了:坐在车上,只感到耳畔伴着呼呼的风声,转眼之间就到了。用时之短让我感到了疾驰的快感。但与母亲相比我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一次又一次的体验中我顿悟了:原来是母亲在转弯时,会放慢速度是防止我甩出去。在道路不平时,会浪费自己的时间绕道而行,以增添我的舒适感。点点温馨从车把传向车轮,又在一次又一次的旋转中,不断的浇灌给我,流入我的心田…… 1增添细节法。变叙述为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原句”只有概括性的叙述,没有细节描写,而“改句”加进了一些描写方法,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的效果。
⒉细化分解法。扣住片段中的某个最能表现中心、突出人物个性的“点”作细化分解,放大细节,描写出过程。
⒊回忆联想法。联想回忆能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中心的事件。⒋运用准确的词语,恰当的修辞方法。
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添语言: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动作: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肖像: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场面: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的名字叫王嘉慧,她皮肤白嫩,有着一双纤细的手和一张能言善辩的巧嘴。
到了初中,住在学校,虽然离开了温暖的家的庇护所,但是却有了许多同学的帮助。住校生活也充满了乐趣,特别是认识了王嘉慧之后,寝室里常常听到我们的欢声笑语。我和王嘉慧的性格都差不多,都比较活泼开朗,加上我们住同一个寝室,所以我和她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都很喜欢说笑话、猜谜语。有一天,我问她:“王嘉(加)慧等于多少?”她说:“什么题目?”我笑得连肚子都痛了!等她明白过来,寝室里立刻变成了战场。
她人比较大胆,敢管闲事。在食堂里,常常会看到有许多初
二、初三的男生插队买饭。但是,她可并不像其他人那么胆小,不敢说话,眼睁睁地让人插队,而是径直走过去劝说,直到他们不插队为止。
她虽然性格开朗、大胆敢做,但是也有柔弱的一面。
有一次,她考试考得不好,在老师找她谈话时强忍着。等她一回到寝室就哭了,我们知道她对自己学习上要求比较高,都劝她。但无论我们怎么劝说,她都不听,责怪自己没有认真学习,才考得不好。其实我们知道那是因为那次考试的试卷实在太难,每位同学都考得不理想,可是她仍然坚持认为是自己不好。那次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她哭得那么伤心,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让我们恨不得去保护她。
我的好友王嘉慧,就是这样一个活泼开朗、敢管敢说、对自己学习要求严格的人。
我的好友
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一双山泉般清纯的眼睛,圆圆的脸上时常挂着自信的微笑。她就是我的好友——王嘉慧。
刚进初中,突然成了住校生,离开了温暖的家,我们每天都盼着周五早点到来,有的甚至在熄灯后偷偷哭鼻子呢。有一次,我故意和她开玩笑:“王嘉(加)慧等于多少?”她机灵地说:“等于聪慧的寝室长呀,我们八姐妹组成了一个新家,我就是大姐,我给大家唱首歌吧。”室友们受到感染,也都参与进来,寝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年多来,我们每天结伴去上课,中午一起打饭,熄灯前一个一个说晚安……沉浸在充满友情的欢乐中。
中餐的食堂,每个窗口队伍都排得像长龙一般,等得人心焦。有一天,我们刚排上队,就看见几个海拔一米八的男生在窗口前插队,“讨厌,这几个初三学生真不像话……唉,算了,反正也在最后了……”我无奈地安慰自己。可王嘉慧早已快步走了过去,说:“你们这几位同学,怎么可以插队呢?快到后面排队……”没等她说完,有个男生不但没有歉意的表现,还朝她狠狠地挥了挥手:“喊什么喊?关你什么事?”王嘉慧严肃起来,大声说:“你们这是故意违反学校纪律,你们不改正,我就去告诉老师。”男生们听了,大眼瞪小眼,悻悻地排到队尾去了。
她虽然性格开朗、敢想敢做,不过那一次,她却哭了……
那天晚上,因为考得不好,老师找她谈话,她站在老师面前,低垂着眼皮,耷拉着脑袋,两眼盯着脚尖,懊悔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放学回到寝室,就倒在床上哭了,我们知道她对自己学习上要求比较高,都劝她:“嘉慧,别哭了,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我们相信你。”“小慧,这次试卷实在太难了,大家都考得不理想。”……任凭我们怎么劝说,她都不听,责怪自己没有认真学习。
我们第一次看到她哭得那么伤心,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让我们顿生怜惜之心。
我的好友王嘉慧,就是这样一个活泼热情、敢管敢说、对自己学习要求严格的人。
第四篇:作文如何写好细节描写
作文如何写好细节描写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细节亮起来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选好典型细节
细节是主要人物的细节,是展示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选好细节。如《孔乙己》中肖像描写: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一段抓住“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出现在我们眼前,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麻木的特点。
二、调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时,就需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比如写花园里的花(调动各种感官),我们可以这样写:
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花蕾,会不会开呢?我端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忽然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如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三、精心锤炼词语
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如:①轻手轻脚地拉开门,眯着眼,透过门缝看我做什么。
“拉”、“眯”、“透”等词用得很好。
②一阵风扫来(不用“刮”、“吹”)。
③树上叶子飘了一地(不用“落”),一片叶子在雨中打了个漩涡落在地上。
④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经过作者的精心锤炼,字字传神。
四、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朱自清的《春》:
①(雨)像牛毛,像花针,像雨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文即生活,需要观察与思考。观察,就是要关注生活细节;思考,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只有以敏锐的感受力去观察生活,才能写出成功的细节描写。
第五篇:作文指导:如何写好结尾
作文指导: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
作文的结尾古人称它为“豹尾”,意思是说,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一篇文章的结尾自然、生动、有力,不仅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能深入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1、画蛇添足。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2、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3、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4、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首尾呼应式
包括结尾与标题呼应、结尾与开头呼应。这种结尾方式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可以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它是各类文章中极常见的一种收束方法。例1:《背影》:(首)“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例2:(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练习与指导:以“懂得放手”为题,拟写一个开头和结尾,要求首尾呼应。
(二)画龙点睛式
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在全文即将收尾时,把写作意图交待清楚,所以又称“卒章显志法”。
例1:《枣核》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强调了中华民族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例2: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更点出了文章的主旨:“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三)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1:《白杨礼赞》结尾大声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直接抒情,表达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
例2: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
《从天空想到的》
技巧点拨: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练习与指导:以“捍卫尊严”为题,运用抒情议论方式拟写一个结尾。
(四)引用佳句式
引用名言、警句、诗句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例1: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 《陶醉》
例2: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创造美好的明天》)
技巧点拨: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引用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练习与指导:以“热爱生命”为题,运用引用的方法,拟写一个结尾。
(五)景物烘托式
结尾把环境气氛加以烘托,给人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
例1:渔歌远了,小船远了。听不见,也看不见。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大海上滚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卖蟹》)
例2: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雨中品读》
例3: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在阳光下成长》
(六)呼唤号召式
例1: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把爱心带给他人》
例2: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花样年华》
技巧点拨: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佳作赏析:
动力来自心中的偶像
当历史的长河消逝在时间的大海时,有些偶像却依然清晰地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就像心中的一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仅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的美感,更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你站在那汨罗江畔观看江流涌动的时候,是否记得那天地含悲的历史画面,是否还记得那“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英勇投江的场面。屈原,你是我们智慧与情感动力的源泉。当你站在那乌江边上观看波浪翻腾的时候,是否记得那楚汉争霸的纷飞战火,是否还记得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自刎乌江的场面。项羽,你是我们英勇气概的源泉与动力。
顾城曾经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我心里,每一位偶像,都给我带来了生命的激情与动力。也许洪战辉可以扔下小不点,可他选择了坚守责任;也许李春燕可以不下乡来,前往富裕之地就医,可她心里放不下乡亲;也许陈健可以违背诺言,到大陆去发展,但他铭记着他人的恩情;也许丛飞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他心系着贫困山村的孩子。每一位不平凡的偶像,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鼓励着我、推动着我。
偶像,他是你前进的动力,当你迷茫时,读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会看清自己的目标;当你失落时,读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会看到一丝光明。即使你现在只是一只柔弱的雏鹰,但你有蓝天作为你的偶像,只要你心存高远,终可以直击蓝天,俯视大地。即使你现在只是一条涓涓细流,但你有大海作为你的偶像,只要你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即使你现在只是一株稚嫩的树苗,但你有大树作为你的偶像,只要你坚忍不拔,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偶像,我们生命动力的不竭源泉!让我们用知识为船,用行动为帆,用偶像为舵,满怀激情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写作训练:以“我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