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文及课堂感想

时间:2019-05-13 01:4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论文及课堂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论文及课堂感想》。

第一篇:马克思论文及课堂感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A12财务2 姓名:王云飞 学号:120806229 指导老师:杨菊平

2013年12月1日

论人生在世空手而来空手而归的意义

摘要:人生意义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并且思考的带有哲理性的问题。究竟有何意义,每个人都在追问也在追寻,有些人最终找到了,有些人最终茫然无果。有的时候我们会困顿,我们走进马克思列宁牛顿勃朗克的世界,回首发现,我们的世界一片空白。其实他们与我们并生不悖,我们存在的意义在于我们是有个性的独立个体,辩证否定他们,为我们所用。现在我们可以感受生命,起码我们是温暖的。当若干年以后,我们化为乌有,于我们而言,才会结束。

关键词: 人生 得失 意义

一、什么是人生

关于什么是人生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没有标准答案。科学家定义,人生就是人从出生到死去所经历的时间。哲学家说,人如万物,真正的人生,是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自发性阶段、自觉性阶段、自然性阶段。艺术家眼中的人生或许是一幅名叫星空的油画,或者无边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小孩眼中的人生可能是妈妈的拥抱或者房间里那堆每天陪伴自己玩耍的玩具,过尽千帆的老人的人生是那杯被泡了又泡最后倒掉的茶。在这么多的定义和理解之后,又回到原点,再来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生?只能给一个目前所形成的人生观认为较科学的定义——在人活着的时间中,人理性和感性地对生命的思考与体会,是一个过程。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比如,对于卧床的植物人来说,他有没有人生?首先要探讨植物人有没有思维,从某种角度,这是一个医学问题。若植物人拥有与常人相同的思维能力,只是无法表达,那么在本文中认为对于他来说是拥有人生的,反之。若无思维能力,那么更多的只是一个复杂运作的系统,对于个体而言,无人生可言。退一步讲,非得与人生二字扯上点关系,也是其他有思维眼中的他的人生。本文将从这个定义来展开讨论。

二、空手而来空手而归

不妨做这样一个比喻,在一维空间的轴上有一线段,不取两个端点,线段从-1到+1,这段长为2的线段是现实存在的,然而-1和1的这两个点是无意义的。那么究竟从何处开始何处结束?就像我们所说的空手而来空手而归,生命有开始有结束,但是以何开始以何结束?从唯物角度来说,人的思维从无到有,最后从有到无,不可逆转不可重复。通俗讲,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具有不可复制的思想,最后思想随生命的消逝而泯灭。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还会有无数人出生或者死亡,但没有一个人会是这个人。当每个人呱呱落地时,都是不着一丝,无所谓思想,甚至行为多半是人类的本能。伴随着第一声啼哭开始了探索这个世界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也会失去。在数十年中,一个人可以收获财富、名誉、地位家庭、幸福,也可能失去健康、自由、尊严。然而,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逃避或者拒绝死亡,都要站在同一水平上,最后尘归尘土归土。如果说生不足够公平,因为每个人出生时父母家庭所给予的不同,那么死亡就是真正的公平。

三、人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人生的开始与结束都不在人类本身可控范围内,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使人避免生死。既然如此,对于人为何生为何死的问题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那么迎接我们的就是怎么活问题了。生之前和死之后的空白是两处茫茫皆不见,那么人生在世,承受痛苦,反复挣扎是为了什么?怎么活还有意义吗?从你人类出生开始有思想开始,就会接受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加之自身的思考会逐渐形成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感。一个人的存在也会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而当下,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多指一个人能为整个社会创造的价值。撇开生死,人可以充分运用其主观能动性,而非随波逐流,无所事事,尽其所能改善自身和社会的条件。换个悲观的角度,这也只是撇除生死大事之后,时间空间下,人靠自身意志所能控制的有限范围。在此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人只能决定怎么活。

四、论意义

既然最后结局早已注定,那么过程是否就不重要了?无论过程灿烂亦或者是悲惨,人生之路繁花似锦还是枯枝败叶,最后都殊途同归,那么过程的意义在哪?创造的价值的在何处?然而,当生命还未结束前的任何一秒,没有什么词语可以拿来准确地评价一个人所经过的整个人生,所有我们可以使用的形容词不过是我们在走过所有的路后,回头眺望、审视,对过去的评价。很可惜,人并没不拥有这样一个自我评价的机会,所以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不能彩排的戏,在进行过程中不能后退,重来,或者随意退出,现在可以说,当一切结束,评戏的也不是自己。然而,生命若不是当下,那在何时?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人是有感官地活着,每一刻对他而言都是生命,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只是已发生和将发生的事实罢了。换个角度来问这个问题,问题就会转化得比较简单明了,如果你能活70年,这70年过得快乐与否,重不重要? 是不是因为最后都将归于尘土,所以可以随波逐流,不论价值?模拟这样一个场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A和B,A努力拼搏,后来结婚生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蓬勃发展的事业;B懒惰无赖,人到中年却还一事无成。后来A先于B去世了,B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那么有钱有什么用?儿子女儿成材又怎样?最后还不是比我先踏进鬼门关,我这样浑浑噩噩倒也自在。”怎么评价A和B?其实B是羡慕A的吧,那样的话多半带着自我安慰。先不论人生意义,光来谈谈A和B谁更幸福一些,我坚定的认为A更幸福,至少对A而言他所活的人生是充实而有价值的,何时离开若不可控,那么他已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成就是有意义。而B,与A同样的结局不过是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不能说B的人生无意义,而是究竟要怎么样的意义。至此,我发现现在所讲的意义已经超脱意义之外,但是并不妨碍回答之前两个比较易答得问题,人生过得快不快乐有没有价值当然重要,当能了解这一点之后,其实人生本身就有意义的了。热爱旅行的人常说,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人生与旅行有很多相似之处,最终都会到达,但我们可以选择让过程更美好。还是可以用史铁生的一段话来结尾。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只要你这样问了,答案就肯定是:有。因这疑问已经是对意义的寻找,而寻找的结果无外乎有和没有;要是没有,你当然就该知道没有的是什么。换言之,你若不知道没有的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判定它没有呢?比如吃喝拉撒,比如生死繁衍,比如诸多确有的事,为什么不是?此既不是,什么才是?这是什么,便是对意义的猜想,或描画,而这猜想或描画正是意义的诞生。

马克思课堂感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所有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可见在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核心,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认识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归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就自身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也觉得受益匪浅。第一、马克思主义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再塑造和改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之前二十多年的学习生活中,三观已经基本确立,但是仍有改正修辅的必要。第二、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只知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因为提前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我之后的党训班学习中就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第三、在今后的人生实践当中,可以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面性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全面,更加成熟。

第二篇:马克思感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心得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总是抱着那么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心里总是对之有着一种莫名其妙抵抗的情绪,冠以了无生趣的定义。也许,这是我们中国大部分大学生对待政治课的一种通病吧,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抱有成见,只是觉得它离现实中的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学着学着,没想到居然会感觉以前的我是那么的无知,它明明就犹如一名浑身泛着哲学与智慧的光芒的思想者,会慢慢的理清你人生中那些烦乱无章的思绪,带领你走进另一个全新的学习殿堂。这是现在的我对马克思的总体感觉。这是,我的——感觉。

记得以前,学习感觉便仅仅是为了考试。那些内容列在考试范围,便学;不考的,便不学。正因为这种错误的学习观念,所以才会造成我对学习政治课学的是那么的不深入,理解是那么的片面浅显。其实,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它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学习这门理论课,对于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着莫大的帮助的。

在大学里边,对于我们这些刚刚从高中过度而来的青年学生来是,充斥着的诱惑实在是不算小的,这些惑人心智的东西足以让我们锈成一根废铁。然而,在这么个风华正茂的华年,我们其实应该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应该为了人生的目标锐意进取着。固然我们会有挫败感、孤独感、会带着些许莫名的崇拜感,不过我们绝不应缺少激情。人无志不可以立,大学生的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志向。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努力的学习,而生活不至于庸庸碌碌。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我们明辨是非,为人形事的座右铭。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引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贡作为行动指南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这样我们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在大学,我们在经济上是不独立的,我们靠着我们的父母和亲友来支撑着我们的日常开支,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

提倡艰苦奋斗,坚决抵制奢侈浪费。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点有非常经典的论述,那就是质变和量变的关系。任何事物发展都采取质变和量变的形式。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和界限,全体事物的发展都是量与质的统一,量和质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量是相互渗透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概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学里边,一旦养成骄奢淫逸的不良习惯,以后就会很难改掉了。现实中许多的“富二代”形象就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应该在平时就养成艰苦奋斗,不奢侈不浪费的好习惯,养成一种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

当今社会竟争日趋激烈,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当自自觉的培养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的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有所新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具体到大学就是要改变我们旧的观念比如就业,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要盲目的崇拜,要有自己的新观点;在人生价值观上有些创新的思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思维做事情,这是我们能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里边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觉得,认识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就是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匀所看不见的光线时,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的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的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是以我们眼睛所造成的直觉基础,这就证明人眼睛的特殊结构并不是我们认识的绝对界线”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去“动手动脚”。对于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有实现知识的价值,才能重新和更深层次的经验和认识,从而将自己的知识掌握和更牢,以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名大学生。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我们应该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在遇到挫折后可能就会马上返回来。在大学,对待我们的学习,更应该善于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一个答案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去解,关键的是要找到最合适的,最快的,最全面的。

还有两点点我觉得是比较深刻的道理: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的。比如,在电脑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第二个: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我对这点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比如我一直觉得英语很难学,总觉得越学越难,甚至一段时间都对它产生了抵制心理,一看到就会觉得头疼,后来我发现了问题。学习英语得慢慢的积累,不能太急于求成,踏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去做,量变才会产生质变,之后情况才会慢慢好转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只要好好去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浅入深的去思考,一定会对我们有很大帮助的,不止是知识上,而且会在思想上,思维上,甚至以后的为人处世和工作生活上。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三篇:马克思感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建设有重要作用。一个社会的文化有助于 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还有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其作为核心问题也可见其重要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全国文化改革发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专题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意义十分重大。

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加强,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之后,我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而这一切都与我国的文化制度密不可分。

十七届全会通过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政策举措。全会《决定》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学习好、把握好《决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和部署上来,是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有幸在第二学术报告厅听到来自武汉理工大学魏纪林教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与建设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的专题讲座,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具体内容,也为我们对于文化改革体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此次专题讲座上,魏纪林教授主要是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内容进行讲解。魏纪林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充分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会议内容,一是充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取得的显著文化成就,二是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三是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从思想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产品创作与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明显变化,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逐步确立;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破解,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文化发展的思路日益清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完善,“两手抓、两加强”的文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坚持马克思李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把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作为中心环节,着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平台越来越宽阔,影视企业塑造市场主体积极上市融资,这都是我国从十六大以来的显著成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正极大改变着文化领域的面貌,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有力地证明: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知道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都需要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取得进一步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总动员令”。进一步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充分肯定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是面临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带来的挑战。二是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挑战。三是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知识化带来的挑战。四是面临着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保证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从思想上保证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建设现代化事业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在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方面,文化具有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如何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我更加了解中国的现状,及怎样改善学习中的现实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应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多关

注时事政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自身人文素养,提高和加强自身的读、讲、写能力和处理具体事物的能力、从而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第四篇:马克思 感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的感想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的更高、更远。

——题记

对于《马克思注意基本概论》的知识,高中时期就已经接触了一点,但是学的不够深入,因为高中一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都只是学了表面的东西。终于大学了,我又再次走上了学习《马克思》之路。不同的是,老师讲的很深入。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老师讲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现在我们就来谈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在马克思之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就已经认识到了商品的二因素,其中包活商品价值、价值。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它就是付出再多的劳动也是无用之物,同理一个有用之物,如果不耗费人类劳动就不可能形成价值。商品生产者是为了获取价值,而商品购买者是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他们各取所需。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它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又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它是撇开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那么,劳动价值论在当代是否还有用?有用。是否需要发展?需要。但是,讨论归讨论,发展归发展,我们还是要沿着它本来的轨迹讨论和发展。劳动价值论指向的是剥削问题,研究的是公平标准,目标是人性的解放,那么在当代,在改革开放突飞猛进的今天,需要研究的事情还少吗?就像服务业是否创造价值的命题,实在没有什么意义,需要我们研究的倒是服务业所得到的价值是否合理,有多少合理。像私营企业是否存在剥削的问题也是早有定论的,需要我们研究的倒是剥削了多少的问题。而且,我们需要的是像马克思那样的量化的研究。但推展也要沿着原来的方向推展,研究在当代人性是如何受压迫的,为什么经济这么发达,人们仍然感到不自由?隐藏在那些丑恶和荒谬的社会政治现象背后的是什么样的经济根源?经济的不断增长为什么会带来新的异化现象?所以,我们要继承的是马克思在过去做过的工作。

社会需要各方面的理论,反对不平,关注人性是我们的任务。在我国,西方经济学可以用来指导经济,当然还需一边研究和创新,而政治经济学是我们用来把握整个国家方向的理论,因为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国民的幸福和未来的发展当然是比经济的增长更远大的任务。

第五篇: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国6

[摘要]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所走过一个半世纪多的历程。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败下去,反而更加兴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是具有实践性的。它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正确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 与时俱进实践实事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正文] 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几乎还处于童年时代:他才刚刚发展。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

—萨特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这就是它的实践性、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要使自己能够承担和履行并且始终能够承担和履行这一职能、使命,就必须能够随着历史条件和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而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马克思主义能够发展,首先在于它是科学,是真理,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发展的基本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还在于它的开放性。其实,一切科学、真理都是开放的。它能够吸收来自现实实践、来自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材料。

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1845年以前,马克思研究的主题主要是作为“类”的人的解放和自由问题,也就是理想人性的实现问题。

1845年以后,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标志,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主题和理论前提发生了转换,那就是着重研究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也就是研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及其生活世界,研究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的社会历史条件。换言之,1845年以后,马克思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主要就是以现实的人、历史的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历史唯物主义,其理论前提主要是现实的人、处在现实生活过程和实际发展过程中的人,其关注的主要是现实的人性和历史变化了的人性。这种研究主题和重点的转移,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形式。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恰逢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转折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再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二次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资本主义积聚和集中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向以垄断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过渡。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1}。

列宁勇敢地迎接了挑战,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深刻地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已经内在地决定,它总是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在与历史和时代变化的新特征的结合中、在与各国的具体国情的结合中,对时代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列宁主义就是这一时代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针对当时标榜为“新思潮”的各种唯心主义理论,以及针对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攻击和歪曲,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重要著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针对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谬误,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发展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列宁还周详地阐明了辩证法要素,揭示了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列宁主义哲学极大地丰富了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试想一下,如果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没有与时俱进,那么马克思主义一定就被当时面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变化,新的挑战,所冲击,而陨落。如果马克思主义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苏联,也就没有新中国。

不管是是从马克思哲学的起源,还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来看,在对待前人的理论成果时,一定要批判的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马克思主义最初的产生来看,马克思正是批判的去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并没有盲目相信,而是从中汲取精华,并加以发展,才形成了最初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的学习也是需要如此,不能教条主义式的照搬书本内容,不要盲目的相信权威,要认真的分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立场,没有主见的人是可悲的。只有带有批判性质的学习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的发展。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来看,与时俱进的品格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与时俱进也是必不可少的品格。当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被社会淘汰,比如电脑手机等产品日新月异,IPHONE5还没出多久IPHNE6都出了,当你还在用office2003时,能熟用PS和视频制作的人早就先你一步升职了,正所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所以作为一个当代大学应该像马克思主义一样,拥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但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批判的继承,不能一味地排斥旧的,要有选择的,就像最初的马克思主义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实践、实事求是与马克思的中国化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经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曾出现过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它主张放弃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由资产阶级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地割裂开来,结果葬送了大革命的成果。后来,中国共产党内又发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它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照搬俄国革命的现成经验,反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它也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线,致使中国革命再次遭到严重的挫折。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些“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也就是通过在中国的实践,为新中国的解放打下了基础。

年轻的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有过理论上的迷误和实践上的挫折。这种迷误和挫折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了极端,出现了全局性的错误,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种指导思想上的根本性的错误,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违背了我们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科学的方法和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和原则。当我们在理论上背离了这一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在实践中就难以避免挫折和失败的厄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拨乱反正,坚决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了毛泽东思想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新时期的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进程。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在1941年,毛泽东就明确的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中的话,原意是做学问应有的严谨态度。经毛泽东这么一改造,就具有了全新的意义,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构成了我们党正确的思想路线。

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球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以后的列宁,毛泽东亦或是邓小平等人,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工人运动的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才有了最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列宁也是从俄国当时战后的实际出发,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才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在中国,毛泽东更是把中国的实际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才能提出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想法。至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是在新时期的中国,把握住了中国的特殊国情,结合国内外形势,适时提出了走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改革。所以,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应用于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当中,更是要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来。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三、与时俱进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是由于它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恩格斯说:“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具体问题、所使用的思想材料,甚至所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都有可能受制于他们那个时代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但是这些局限性却因马克思、恩格斯所独具的反思批判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传统,而得到了消解和超越。即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自我超越,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质,后人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上看是顺乎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其实质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反过来,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与时俱进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方法论,又是一个实践的范畴。人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实事求是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时俱进贯彻到理论创新上将结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则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实践价值。因此,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又是一种互为条件和目的的关系。

综上,从马克思主义独具的品质看,它的实践品质、科学品质和时代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理绝不会在某一时空中停滞不前,而必然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具体说,它的实践性决定了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理论生命;它的时代性决定了能够不断促进理论的新陈代谢;它的科学性决定了能够不断吸取新的营养。

所以通过马克思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实践。

{1}首先,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特别是由于辛迪加、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的出现,产生了资本主义似乎已经演变成“有组织的”经济制度的假象,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似乎已经“消失”,从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时代历史趋势的理论,如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理论,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过时的假说”。

{2}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主题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下,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系列正确的理论原理和构成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下载马克思论文及课堂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论文及课堂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论文

    游红岩 铸信念 关于游重庆红岩村的社会实践考察分析报告商务策划学院市场营销三班 2010041302 申强内容摘要 红岩魂是一种精神,一种坚贞不屈、追求自由的斗争精神;他也是一种......

    马克思论文

    位神说「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神到底是单数还是复数?我们不是说上帝是独一的真神吗?怎么这里又是复数呢?有人说这里的我们指的是神和天使,其实不是,这是神对祂自......

    马克思论文

    用马克思解释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 摘要:从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今年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此起披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民以食为天,......

    马克思论文

    超越自我,理想的灯在远方长明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对我的启示论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应汲取哪些有益的启示, 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人如何坚持理想和信念。人......

    马克思论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 从这句话中,我......

    马克思论文

    浅谈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而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就无法顺利 进行。一个国家的兴盛不但需要发展强大的经济、军事硬实力,更需要发展文化......

    马克思论文

    关于中国梦的哲学思考摘要: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人民的梦,是民族的梦。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为人民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

    马克思学习感想大全

    学习感想 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通篇阅读了讲话内容,深受鼓舞,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现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