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
浅谈我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
摘要: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其编写方便、贴近学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导学案;探究;实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以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根据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课程教学中,我们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师生共用的“导学案”,把“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疑难点拨――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用到课堂教学中。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的特点是:倡导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经验来编写。导学案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做到让学生通过练习、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导学案”放开了教师的手脚,以前的教案教师总是先看教参、教辅用书然后照搬,是以讲为主。而导学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导学案不要求统一格式,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这样教师就免去了格式化的烦恼。
2.“导学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地听老师讲,然后练习,考试,枯燥乏味。有些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和父母的逼迫下进行的,导学案给了他们自己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3.“导学案”丰富了教学实践。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虽然灵活但却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做基础,需要学生充分的预习。这都需要师生认真研究、琢磨。在这过程中教师提高了业务能力,学生丰富了知识,而这些都是在师生自愿的前提下完成的。也因此达到了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准备不充分会被学生问倒,学生不预习会被别人比下去,是导学案给我们师生提供了丰富自己的机会。
任何的教学模式都不一定适合每一名学生。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这才是导学案的主要优势所在。
二、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设计要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自学。学生的自学包括自己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思考问题、总结规律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有的学年某一学科是由几名教师共同教学,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就要求同学科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做到了解同年级所有学生的学情,否则导学案就会产生只关注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忽视其他班级的学生。集体备课或者同年级教师共同备课就尤为重要了。我校为资源优势最大化,要求导学案要循环使用。每个设计教师备有电子稿,转给下一学年教师根据不同学情进行修改、补充。使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更加成熟。编写导学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设计人性化。目标的制订要明确,要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数量以2~3个为宜,语言精练易懂,可根据学情分层设置,设置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可在目标中将重、难知识点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完成更高的目标。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节课不能完成的,教师根据实际课时安排,分课时设计目标,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设计灵活化。学生通过预习学会了一些知识。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学的还不到位,哪些问题想偏了。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生使用导学案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什么,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检查等。让学生有目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
3.教学问题设计层次化。导学案的问题的设计要层次化,可根据学情分为必答题,选答题。中等学生知道选答题难度大,就会激发斗志用心思考。问题设计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问题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问题的设计还要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问题不要太多、太杂,问题的设计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叙述应简洁明了。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认真看书,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去学习,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最终达到自学的目的。
4.学习小结设计经常化。每节课后的小结非常重要,小结要归纳出知识的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留出空间由学生自主探究来完成。与其他章节知识衔接紧密,在归纳出本节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自我归纳与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
上课前一天我们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解答预习题,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授课教师也要在课前再次阅读导学案,补充导学案,使导学案能更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2.课堂:
(1)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什么,哪些问题学起来有困难。
(2)检查提问。检查学生问题完成情况,可采取巡视、抽查、提问等方式。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后,要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哪些问题可以点拨,哪些问题须详解,做到心中有数。
(3)课堂探究。
独立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然后教师将导学案上设计的课堂研讨问题与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使小组任务明确化。学生要结合学习指导在导学案上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完成教师分配任务。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后,推选同学进行展示讲解,这个环节要求中等生和学困生都要参与。这个环节最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教师的调控就尤为重要了。
分析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分析问题、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允许多种形式出现。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一道思考、分析。展示讲解完后,其他组同学要及时质疑和补充,这个环节要让全体同学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允许他们说的不好,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巩固提高:巩固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答题信息,提升训练应主要针对优秀生。在导学案使用各个环节中教师都不能放手不管。要点拨精准,既要解决学生的困惑又不能打断学生的思路。
四、导学案的总结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等内容。这一环节不要求字数,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同学间可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教师课后也要填写教后记,使经验得以积累,对于教学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加以推广和改进,涉及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得以解决。学生要把用过的导学案装订成册以备今后的复习和巩固使用。
总之,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要求导学案的整个过程。要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使用,教师要有足够课堂驾驭能力,这样才能让这种教学方式达到优势最大化。以上环节不要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不断收集最新的资源充实导学案,不能一次准备,终身使用。
参考文献:
[1]覃伟合.关于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1,(10).[2]林芳.学案的特征及编写原则[J].教育评论,2003,(2).[3]徐惠仁.案设计应把握的四个“关注点”[J].江西教育,2009,(11).编辑?M岳凤
第二篇:浅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2010.10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推行了以来,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学案导学。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学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每张学案都备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习题讲解时注重了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二、“学案”流程的设计
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但每个学案都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环节。
1、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
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训练的设计。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三、“学案导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学案的定稿经过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已经“集思广益”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使不是使用自己负责编写的学案时也不再认真单独备课,而是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学案。但是各个班级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完全以学案为唯一抓手,搞“一刀切”,把一张学案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使用,怎么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隐患。所以我们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因此教师在集体教研前的草备和课堂中或后的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学生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他们不敢存在着突发奇想,用不着去发散思维,因为有老师们为自己准备好的标准答案,但学案导学提倡的是学生自学,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使用学案导学时就要鼓励学生发言,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市二十八中学学案导学实施方案“导学案”,使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一、“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设计、编制和使用要求
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
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
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使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
市二十八中学学案导学制度
一、学案的设计要求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导学案“使用要求
1。在使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
第三篇: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一.导学案设计
设计好“导学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做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复习与回顾”、“新知导学”、“新知探究”、“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等,根据每单元谈论话题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导学案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
(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 向 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像理化生学科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计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依据以上方法和要求,“导学案”就可以编制成功了。“学案”提前下发,可以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依靠自己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5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第四篇: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我们市里教师们开始流行利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研,那什么是“学案”呢?“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对学生来讲,它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学案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维、探究和讨论,对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有了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这就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时空余地。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采用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启迪创新;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挥。
与过去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在课堂上阐述自已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时还要自己动手实践,课堂变成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编写
(一)学案的编写。
学案教学中,学案的设计是关键,学案设计是实施学案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学案是成功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根据“学案”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和课堂教学原则,在充分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理解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及实施要求和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编写成“学案”。其内容及模式
1、三维目标 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地写在教学案中,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2、重点难点 指出本课时中的教学要求,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
3、预习模块 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复习梳理学习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采用填充、图表、练习等各种形式。
4、教学模块 落实以教导学之精神,进行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体现,要精讲精评,短时高效,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贴近学情并符合认知规律,重在解疑释难、导学启思、解决问题。
4、精练反馈 设置部分习题,难度较低,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落实基础。这也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果的所在。
5、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要点、重要的方法及教学思想等
6、拓展延伸 此环节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习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分层设置,分层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拓展运用。
7、课后作业 把握层次性、针对性和适量三个原则,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这些习题要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以确保作业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后记 教师教的心得及其修改、补充;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或错误订正等。
(二)学案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
2.探索性原则。
设计的学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创新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案设计也要强调内容创新,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4.灵活性原则。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发展性原则。
学案不应是教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专利,而是无条件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这样,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相互碰撞,融会贯通,不断发展。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依案预习,指导检查。
教师首先将编写打印好的“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案”为依据,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在预习中获取基本知识,体验成功,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部分知识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组织讨论、精讲点拔。
上课时,教师应检查学生完成“学案”预习的学习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就“阅读思考部分”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点拔、答疑,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回 3 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搜集、整理信息,进一步调整确定精讲的内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学生一时半会很难弄清的问题,或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学生一时还不能有效掌握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重点讲解,抓住要害,理清思路,以问题为突破口,使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反思领悟、能力训练。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学习、讨论、讲解,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把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训练”进一步使知识、能力得到深化,使知识得到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完成能力训练的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程度,反馈下一步教学的要求。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学案导学”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任何方法都不能简单地搬用,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学案的使用也是如此,教师应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学案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条。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期望学生按预定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是课堂教学悲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死的”学案变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的”教师学生。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现在学生的特点,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这是教学领域一种新的创新,也是向高一层次进军的开始。
第五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王圣东荐更新时间:2005-11-8 16:08:0
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由师生共同完善。好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的网络构成体系,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
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
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
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像与创造的时间。
2.创新性原则。
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
3.指导性原则
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梯度导学包括基础知识导学、基本技能导学和思维创新导学;梯度导练包括基础知识导练、基本技能导练和思维创新导练。因此,“导学学案”在研究学情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
5.探究性原则
“导学学案”编写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学案的“问题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
6.开放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的视野,不断更新、完善。
7.民主性原则
8.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二、“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学案导学”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
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学习的有力保证。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景,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
学案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学案的设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学案导学编辑“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目录1学案导学含义
2学案导学过程
▪ 教师提出要求
▪ 学生自学
▪ 讨论交流
▪ 精讲释疑
▪ 练习巩固
3几点思考
1学案导学含义编辑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过程编辑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自学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几点思考编辑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