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情景教学

时间:2019-05-13 01: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情景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情景教学》。

第一篇:初中化学情景教学

初中化学情景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市场逐渐一体化,世界正迈入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都已深刻认识到: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其外在表现为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其中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要在某个方面有专长就行,而是要求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又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即是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但是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突出的问题一是大部分教师有只重视化学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忽略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倾向。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生存是人类社会必须首先正视的问题,人类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人对自然的控制力或操纵力是整个教育核心所在。相应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认知(过程)”成为高于一切的“主宰”,这种无情感的、“目中无人”的纯认知活动的教育倾向造成的后果就是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灵性,使得学生内在精神世界残缺不全。造成学生学习的逆反心理,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不少学生因而厌学、弃学、逃学等。虽然还有些人也注意到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但他们错误地认为通过情绪感染只是为 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具有各种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正是教学过程所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在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必须充分利用化学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的情绪调控作用,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另外在当前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化学概念与规律的教育脱离化学情境与化学现象,思维和感知脱离的倾向。概念教学一味强调概念的含义、关键词,结果学生学到的化学概念如若空中的楼阁很容易忘记弄错;分析题时只重视结果分析、过程分析,不能形成全面清晰的化学情境,结果在规律选择上常会出错,于是出现了化学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定量与定性分离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化学情境与化学现象的展示,有些教师甚至连演示实验都不做。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化学情境的创设。

但是通过查阅近几年的中学化学教辅刊物,如《化学教学》、《化学通报》、《中学化学》、((化学教师》、《化学教学与探讨》等,发现其中涉及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丰富和情境创设相结合的文章很少,一般都是把它们割裂开来进行研究。至于将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的情绪调控具体应用在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几乎没有。而从情绪心理学、教育学与化学学结合的角度对包含情感丰富、情绪调控、情境创设真正意义的情境教学进行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的文章就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对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研究,尝试做到既重视利用情境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对学生课堂情绪的调控、情感的培养;既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和谐全面发展。这对于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研究和推动当代中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情境教学研究的概况(一)我国的情境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古代教育家在他们论著中论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墨子就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选》)。在重视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时,我国古代教育家还从中提炼出情境(情景)教学的范例,以鉴后学。古代《列女传·母仪传》中就记载了孟子的母亲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佳话。这两则故事是我国古代情境(情景)教学的典型范例.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就有如此成熟的情境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瑰宝,也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孔子强调“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惜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悱”之机就是一种教学情境,当学生心里想弄通而未弄通的时候—愤,口里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悱,在这种情境中,去启发学生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孔子的“相机教学”、“启发教学”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宝贵财富,对我国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世界教育至今还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有不少学者、专家、教师都对情境教学做过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其中江苏省

南通市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探讨语文情境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她的《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是我国进行情境教学理论研究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开创了我国情境教学的新局面。她的情境教学讲究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提倡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而且情境教学还注重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陶冶,以“美”去激发“爱”,促进儿童整体的和谐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在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有中国特色,而且用于解决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是行之有效的。之后,情境教学迅速在音乐、美术、体育、政治等学科尤其是在小学取得了实效。但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质上还是情感教育,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感能力方面还是有局限性的。(二)国外的情境教学

国外也有不少的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获得问题解决。他说:“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做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他借创设问题环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

法国教育学卢梭(J·J “ Rousseau)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就记载了情境教育的实例。他主张利用大自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J ” Dewey)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首先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试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他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

在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心理学家乔治,洛扎洛夫首创了暗示教学法,把情境教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暗示教学法也被译为“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旧,它突出的特点是:·将逻辑思维与感情倾向密切结合起来,使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交织着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在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造成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以达到高效率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实践证明,暗示教学法在外语教学法中特别有效。暗示教学法的根由就是情境教学。洛扎洛夫说: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校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这时的情境教学首次把情境创设与情感影响结合在一起,使情境教学取得了重大发展。

(三)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的现状和思考

对于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研究,从本人查阅的资料看还没有完整的论述,存在着把情与境分离的问题:一是把情境当成一般的自然环境或教学环境(情景),重点论述在知识传授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如《浅谈化学情境教学》、《走出“化学情境”的教学误区》、《谈化学情境的教学》,而且没有深入探讨化学情境创设时要注意的策略;二 是研究者从理论上探讨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效应,侧重论述情感的作用和情感教育的方法,如《略论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中已提到通过情境创设的一些方法来进行情感教育,可惜没有深入探讨情感教育必须涉及到的课堂情绪调控问题。不论哪方面的研究,都是停留在表面措施的论述而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支撑。两者把情境教学中“情”与“境”理论上割裂开来,把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和特征—情境交融丢弃。它们都接近情境教学但又不是真正的情境教学。

从上面的研究来看,对于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很早就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而重视情感与情境结合的教学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从实际应用和研究看,情境教学在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理科尤其是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充分。我认为这可能与各学科教材内容差异较大有关。语文类(包括外语类)、艺术类等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能通过语言文字情境、直观形象情境等直接反映人类实践活动以及人类在活动中的思想感情,即是有丰富的情感素材。而理科类的教材教学内容多是中性化的,情境教学开展相对来说就更困难些。这也是造成对化学情境教学全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一个原因。

初中化学教学有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能不能开展情境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心理学的知识,这些内容都属于情感的理智感、道德感范畴。而且化学教材中还有一些内容具有情感的美的因素,如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教师认真挖掘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中美感的培养。而且根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所建立的教育目标体系来说,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不仅有认知领域还有情感领域。足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是必须的。而且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看,学生的素质整体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显得就非常必要,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化学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刁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化学情境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科特点肯定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我们认为结合情境进行情感教育的情境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应该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一)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的基础

1、对相关概念的界定(1)对情境的界定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IE}它不同于情景。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现代汉语词典》),具体可感性就是情景的特质。情境与情景的区别在于情境更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反映人遭遇到的情况和所处的地域。(2)对“情—境”的界定

为了分别突出“境”的创设和“情”的培养的重要性,我提出了“情—境”的表述。“情”包含情感、情绪。是区别于认识活动,有特定主观体验和外在表情,同人的特定需要(自然或社会的)相联系的感性反映。情绪和情感是同一感性活动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感受和体验,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过程。情绪是与人的生物性需要及低级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带有一定的情境性,由一定情境所引起、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是不太稳定的。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与人的意识紧密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与情绪相比,强度要弱些但更稳定、深刻。人的情感是多 种多样的。情感分为高级、低级和中间层次。培养人的情感主要是对人类高级社会情感的 培养。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由于高级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缓慢渐进白、在一堂课上能体现的多为情绪的影响和变化,所以本文在论述情境教学时也提出了认调控问题。课堂情绪调控这里是指教师管理和调节学生情绪的过程。教师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引起学生的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行为表现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境”,我认为不仅包含具体的客观环境,还包含思维环境(语境等)。通过提问、介绍等给学生思维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条件即思维场,虽然不是直观的,但也可叫做情境。(3)对化学“情—境”的界定

化学情境除了主要指具体的化学客观环境外,还包括经过理性思考后的化学状态、物理过程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思维情境。后者有两层含义:一是低层次,即各种简单的化学现象在人脑中的形象;二是较高层次,化学状态、化学过程经抽象思维处理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化学状态、化学过程的类比属于模型化的形象。它与直观化学现象不同。

化学“情—境”就是在激发人的某种情绪、丰富人的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的化学客观环境或思维情境。(4)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界定

从初中化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化学教师依据化学教材创设相应的具体客观情景或思维情境。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好奇、兴趣、愉快、焦虑等)对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帮助初中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化学素质教育目标。

2、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情—境”教学最高层次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川: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统一,其中社会属性在这个统一中居主导地位。而人的本质的形成、体现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在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所说的“自觉”包含的就是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本质的实现、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的本质是随着人的自觉的能动性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承认人的价值与个性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情—境”教 学在其本质上是与马克思主义肯定人的主体地位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有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才会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②系统科学基础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或成分)为达到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有机体”。a、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b、有序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走向有序。

没有开放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即不可能从较低级的结构转化为较高级的结构。耗散结构只可能出现在与外界有负墒流的开放系统。c、整体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没有结构的孤立部分要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系统科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不仅要确保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要组成一个系统,要注意系统各部分功能的发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功能。在这个系统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周期跃迁,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增强教与学的兴趣.而且师生必须重视掌握学科结构发展多种能力,要遵照整体优化、多样统一地进行教学。我们要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要重视情感与认知功能的统一,使教育目标完整化、综合化,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③脑科学基础

1981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著名心理生理学家斯佩里(R.Sperry)和奥恩斯丁(R..Ornstein)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他们的研究表明〔23]: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右脑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形象记忆、想象、模仿、音乐、舞蹈、美术和情感,具有非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功能。而左脑则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推理,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功能。可见,人类的认知活动通常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情感活动是右半球的功能。长期以来学校的 教学是培养以语言为主和以逻辑为主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训练人的左脑为出发点,在物理教学中,思维的逻辑性更是教学训练和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果教学中一味地强调逻辑思维和单一地训练左脑,而没有艺术的和空间的右脑功能的训练,那就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审美的和情感的表现能力,而且会导致右脑的不断退化和萎缩。所以人脑左右半球只有协同活动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脑的效率,开发出人脑的潜能。

科学家关于人类左、右脑不同功能的重要发现给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极大的启示,使我们能站在科学的高度来反省传统的以认知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内在缺陷与弊病。因此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是能协调学生左右大脑的活动,提高其整体功能、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智慧潜力的必由之路。

④心理学基础 a、情绪心理学理论

情绪心理学的理论〔241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情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认知过程即是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过程。而人的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人的认知过程。因为情绪、情感体验所构成的稳定的心理背景和一时的心理状态,都对正在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认识过程所表现出来特征是: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郁闷消极时,则思维凝阻、操作迟缓,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鲍维尔(Bower)在心境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愉快情绪下去学习单词比在悲伤情绪下回忆量要大,同时孟昭兰等人发现愉快情绪强度同认知操 作水平之间呈U形相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水平不及能够导致较好操作效应的适中的唤醒水平,也就是说在中等愉快水平进行学习效率最好。霍夫(Hoffman)提出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表现为:发动、结束、干挠信息加工;进行选择性加工;组织回忆;促进充予情绪的分类和图式的形式;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

情绪与人格也有密切关系,伊扎德(工zard)在动机—分化理论中提出在整个人格结构和动机系统中,情绪是核心的动机和组织力量。情绪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根据人格特征能更有效地调节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情绪有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z5}。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一般认为好奇是认知冲突的结果,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当人的认知预期与现实相反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不平衡,导致为恢复认知平衡的探究行为。莱伯恩(Berlyne.D)认为引起好奇的三个变量是变化、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兴趣是主要的正情绪之一,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学生个体兴趣是其自身带入课堂的兴趣;情境兴趣是其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中,参加一种特殊活动时体验到的兴趣。兴趣是当个体的需求、能力、技能与某种活动提供的机遇和要求匹配时产生的,影响个体兴趣的因素有个体归属(文化价值、认同感、社会支持)、情绪经验、胜任力、目标关联和背景知识等,影响情境兴趣的因素有动手、认知失调、新异性、交化性、社会交互作用、榜样、游戏、幻想、幽默等。

愉快是一种正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愉快具有情境性和被动性。愉快主要来源于需要的满足或个体实现的体验;特定的、可辨别的活动结构为个体体验愉快提供背景。克希克兹米海利(Csikzentmihalyi)提出令人快乐的任务中有四个核心要素:能够完成的;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及时得到反馈;可以挑战和扩展作者的技能和能力。愉快在体验上有强弱程度之分。过分或强烈的愉快情绪会减缓思维,过低或过弱的愉快情绪会抑制思维。只有在挑战和技能相匹配时,个体感到任务既能胜任又不是轻而易举的,经过探索而获得的成功,使个体体验到自我能力的肯定和自信心的增加。愉快在层次上也有高低之分。感官上的愉快是低层次的。从探索、创造、孜孜不倦的学习中获得的,与求知欲、创造欲等高级需要相联系的愉快,是高层次的,这种好学、乐学的情感是镶嵌在人的个性结构之中,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以情绪形式表现于外。低层次的 愉快可以转化为高层次的好学情感,高层次的情感形成后又制约一个人在具体情境中的情绪体验。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是对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或担忧。学习焦虑产生于学生不能应付成就情境的自我知觉,即当学生感觉到不能胜任任务,同时又体验到成绩的要求和压力时就产生焦虑。焦虑主要相伴以紧张和恐怖情绪,并有明显的生理表现(如失眠、出汗),还会出现一些行为表现(如逃避、自责、自卑等)。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即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过低的焦虑水平使个体不能排除情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挠,过高的焦虑使个体注意变得狭窄,注意的转移力降低。

课堂上出现的情绪不是单一的,是由好奇、兴趣、愉快、焦虑等情绪组成的复杂的课堂结构,必须合理整合这些情绪才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心理调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及其相互联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运作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是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动力特征的调节(如强度、范围和持续性)。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人们发挥正情绪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我们尝试通过对学生情绪调节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是有情绪心理学为依据的。这也是我们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的基础。b、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A.Feistinger)}2'’于1957年提出,它是一种用认知来阐释态度改变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在学生的学习中,当学生遇到知与不知的矛盾,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的矛盾,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的冲突,熟悉的事与不熟悉的事之间的差距,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的矛盾等,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解除认识失调所导致的不快感、紧张感,学生会产生认知动机,迫切希望掌握它,一旦学生的问题得到解答,认知失调所引起的不快感、紧张感就得以解除,进而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认知欲。这是我们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的理论所在。⑤情绪生理学基础: 情绪生理学的研究认为【28]:人的丘脑和下丘脑以及边缘系统是调节情绪反应的重要器官。当大脑皮层下部位输入的神经冲动经过边缘系统的整合,并同大脑皮质活动联系起来时,才是情绪产生的完整机制。即是说,大脑皮层整合并完成情绪体验,下丘脑促成情绪表现,当人的情绪体验是积极的、愉快的时候,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肾上腺加速分泌,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增强。由此人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反应灵活,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高。如果人长期从事反复单调的工作和学习,就会对学习和工作本身感到厌恶,激发不起兴趣和强烈的动机。如果时间用量不当,就会使人产生对学习和工作的焦虑和负担,因而失去对学习和工作的情绪控制能力,会大大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可见,“情一境”教学重视情绪调节、实施情感教学有利于师生以愉快的心理投入到教与学,改变教师教学的惰性和学生单调枯燥的学习活动状况,消除心理产生的负情绪,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和效率。

⑥教育学基础

a、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前者主要按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体力的增强;后者主要指受教育者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展。化学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必然要涉及许多哲学的基本范畴,而化学学的发展历史又大大深化了这种认识。化学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具有丰富的教育性。(5)初中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化学学与生活、生产、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渗透到社会深化了人们对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4、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1)初中生的一般年龄特征

我国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一般在12-15岁大致属于儿童发展序列中的少年期,这是儿童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一个阶段。“特别重要的是少年期开始形成个性的一般倾向,少年期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经历巨大变化的转变期。初中生的一般年龄特征可概括为:“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发展的错综复杂性,才造成了初中生心理的不平衡和不稳定,其动摇性和可塑性都极大,给初中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带来了搞好初中生教育工作的良好机会。

(2)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水平: ①对化学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初中生很容易为客观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寻常的化学现象,这种兴趣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

②对化学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

③对化学知识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

④对化学知识具有概括性的认识兴趣。(3)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

①有利的心理因素: a、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巨大内在力量。

b、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不断提高,他们能够对化学问题进行主动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c、初中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有较强烈的动手实验的意向,在实验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处理数据等工作,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②不利的心理因素 a、逻辑思维需要具体化学事例的支持

初中生还不习惯于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推理,在形成概念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推理。这种思维往往首先是从生活现象、实验现象出发,形成表象,通过表象建立概念。但初中生有时要犯不注意分析化学条件,想当然看问题的毛病,根据现象和日常观念作判断,缺乏依据,从而易出现片面性和表面性。b、化学概念、规律的抽象性对思维的影响

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不完善,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还很欠缺。因此,在理解抽象性很强的化学概念和规律时就遇到了较大困难,形成化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有利因素,帮助学生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为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4)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受教学影响较大。

许多初中生之所以要学化学是因为化学实验有趣,教师讲课生动等。表现为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仍起作用。而且初中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尚不够强,“他们对评价以及对成攻和失败十分敏感„力求从那些其评价和态度对他具有巨大意义的人们方面受到赞许。”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恰当的话,那么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第二篇:情景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情景素材,然后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科技、历史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不论选取什么素材,都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情景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2、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才会形成自己真实的体会,才会发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会形成情感、价值观。

3、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既指设置的教学情景在时间上要合理,不能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指一堂课教学情景的数量,做多适可而止,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教学情景过多,就会使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景背后知识的关注。

4、教学情景的设置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更愿意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选择情景素材时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还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5、教学情景的设置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行为和良好的个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积极的情感氛围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引导、定向的作用。教师要选择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素材,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对学习素材的正确认知。

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进行情景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景教学不是演戏,而是生活。教者本人要首先进入角色,用真心去感染他人。如果教者在演戏,学生必然要当观众;教者认认真真地生活,学生便会与你共享。(2)不囿于教材的设计,要驾驭教材。唯此才可使学生不做印刷符号的奴隶,教者也才可取得主动。(3)不为设计而设计,要使设计服务于教学法。离开了设计的这一目的,任你的设计有多精彩也没有实用价值。教学是严肃的,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虚假。(4)不要失去自我,要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一位教师的绝妙设计对另一位教师来说可能会糟糕透顶。认真回顾实验的过程,总结实验经验,觉得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力争使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读“李吉林情景教学法”有感

济水东园学校 欧爱军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基本特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情趣

现在许多教师在压抑中教学,学生在压抑中学习,使学生厌学情绪愈演愈烈。所谓情趣是指情感和兴趣。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情景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就是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性、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重参与

所谓参与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说转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策略就是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有足够的参与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重感悟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远远高于理解和记忆。因为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这种学习收获更

大,所以它是一种认识活动的飞跃。情景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画、语言等。重实践

能力和智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情景教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认为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形成习惯的过程。由于平时怕麻烦,或是条件不允许,往往忽略情景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学生不但容易遗忘,而在实际交际中难以运用。而在情景教学法中,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教师能给全体学生创造讲英语而暂时忘却母语的空间。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或是组织者。周围的气氛感染着每个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驱使每个学生开口讲英语。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部分学生必然由消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变到积极的态度上来。依据李吉林情景教学法理论,结合平时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活动课中有以下几个作用 导演的作用

英语教师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地分析所教课程便指定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使英语活动课成为自由活动课。每次活动课应有活动课的目的,要有活动形式,要有参加活动课的对象等。如学生学完了“参观公园”这篇课文后,教师可组织相应的活动课,考查学生对所学过的有关公园、动物园的词汇,以及有关公园、动物园景物的词汇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编剧的作用

英语活动课的形式应多样化,英语老师有必要编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材料,供学生在教室里上活动课使用。

3演员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英语活动中不但是导演、编剧,还应是一位好演员,一个受学生欢迎、尊敬的好老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要靠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亲切、和蔼的工作态度,赢得学生的爱戴。在活动中应和学生打成一片,扮演段剧中的角色。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更高,更浓。观众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充当着观众的作用。(1)要仔细观察活动课是否人人参加。(2)全体学生参加的态度是否积极。(3)准备工作是否充分。(4)学生各组的搭配是否合理。(5)整个活动课是不是活跃,部分学生是否有创意。(6)活动课是否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5评委的作用

每节活动课结束前,教师应作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总结。这就是教师作为评委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首先应表扬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全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篇:浅谈情景教学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申梦园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利用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重要的方法是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情境教学法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并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这个角度来微谈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情境的创设和情境创设中的启示。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让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着眼点在于“境”,以“境”来牵动“情”。而这个“境”就是基于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提炼和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能激发学生情感认知的教学情境,“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特定的情境来激发的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建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激活教材、课堂和学生。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更好地进行。

【1】 1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二、情景教学法的创设方法

1.运用艺术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的魅力是惊人的,那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

【2】高中地理教材上的内容几乎都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尤其是区域地理,有形亦有情。教育和艺术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育应该探索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像艺术那样吸引学生,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多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去创设情境。

图画是形象直观的,尤其是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师可以运用三板技能,在课堂中边讲边画,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大规模海水运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倒置的三角形来代表各大洲,粗略地画出个大洲的轮廓和位置示意图。然后再用红色粉笔画暖流,蓝色的粉笔画寒流。这样我们可以很形象的把复杂的地理知识,通过简介的图画展示给学生。

音乐是一种不同于文学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虽然不如文学作品那样一目了然,但是通过由精炼的歌词和跳动的音符组成的音乐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独特的,甚至是震撼人心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音乐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性,从中发掘地理音乐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地理情感的培养。比如在讲《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根据这一音乐情境,让学生参照课前收集的西北地区景观图,从中找出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荒漠化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带领学生去思考歌词中造成作者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怎样才能帮助他恢复原有家乡的碧水、蓝天、草原面貌。通过听音乐,看歌词不仅能抒发学生的音乐情怀,还能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去领悟地理情感。

表演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体会角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个人才艺的展现,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产业转移知识中我们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富士康企业经历了从台湾→深圳→郑州的转移过程,有人说,接下来富士康将要来到兰州,今天是兰州招商引资的大会,把大家分成企业代表、市政府工作人员、普通群众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去扮演角色,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参与思考。

【4】【3】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2.运用活动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地理活动情景的创设像观测、实验、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而支撑自己的结论,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课时,热力环流现象是一个相对宏观、抽象的知识,我们很难去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原理。这样可以通过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现象。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放在一个玻璃缸的两端,用塑料膜封严然后在冰块盆的上端戳个小孔,点燃一支香放入孔内让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烟雾的运动。进而得出,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能有效的培养其观察和操作能力。

【5】3.结合生活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比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富士康迁址到郑州的原因,这就要考虑郑州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

4.通过问题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抓住时机巧设问题,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去创设情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规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讲《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节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思考古代人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当今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如果可以选择,你喜欢古代的交通方式还是现代的交通方式,理由是什么?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这些问题循序善诱,进而总结出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5.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创设情境,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辅助工具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对地理学科的运用更为有用。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抽象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会给学生创设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其声形并举、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收到形声结合和情景结合的综合效果。比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课时,结合多媒体运用自然灾害这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可以播放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相关视频材料,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再结合课本上的文字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灾害知识并增强防灾抗灾意识。还有在讲必修一第一章节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球运动的动态立体图,这是传统板图板画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7】

三、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建议

1.加强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情境教学法给地理教学法的改革带来了一沐春风,老师们都纷纷效仿创设情境想借机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对情境教学认识不够深,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作为课堂导入。还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过多过量创设情境,使各种情境活动充斥着整个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只是投入到情境环节中,却偏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最后情境创设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理论的认知,使其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地理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首先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熟悉的场景,来激发他们内在的认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带着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这样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地理知识,还提高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尤其是问题情境,还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8】 4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认知心理。只有这样,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由过去“遵”师重道转变成“亲”师信道。“遵”师的意思是遵从、盲从,而“亲”师则不同,它是旨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型师生观。这种新型师生观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

四、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遵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地理知识有效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岳飞.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3(07):150.[2]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7(3):10~14.[3]周雍萍.如何发挥音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23~24.[4]周河昌.“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5(11):25~26.[5]陶力越.基于主题情景式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2015(04):48~50.[6]夏菁.《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热力环流[J].新课程(中学),2013(09):150~151.[7]蔡庆丽.高校地理情景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地理,2005(3):51~54.[8]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02):45.

第四篇:情景教学

“情境”让概念教学更生动

―――――《可能性》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且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教法比较机械单一,往往就“概念教概念”,所以学习数学概念时,学生常常体验枯燥之苦,经受乏味之困!怎样才能使数学概念教学变得充满情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新增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概率方面的知识,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陌生又熟悉。“可能性”在教材上的呈现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如何把简单、静态的知识处理成生动、丰富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快乐的学习概念性知识。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概念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了所学内容的具体情境中,驱动学生以更饱满地热情投入到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随同老师与学习内容情境共欢乐。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概念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黑色棋子的盒子。

师:这个盒子里只装有黑色的棋子,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黑色的。

师:你呢?(指另一同学)

师:你们都说是黑棋。谁能说说理由?

生:这个盒子里只有黑色的棋子,不论怎么摸,都只能摸到黑色的棋子。师:当一件事件只有一种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板书:一定)师:在这个盒子里能不能摸到白棋? 生:不可能。

师:这词用得好,当事情确定不会发生时,就用“不可能”描述。(板书:不可能)

2、出示另一盒子,只装有白棋

师:这个盒子只装白棋,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你将会怎么描述? 生:我一定摸到白棋。生:我不可能摸到黑棋。3、师混合两种棋子。

师:现在我把两种棋子都倒入空盒子里,摇晃一下,现在如果你来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生:我会摸到黑棋。师:你一定会摸黑棋吗? 生:可能黑棋,可能白棋。

师:当一件事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时,不知道哪种情况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4、师小结: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种判定事情发生情况的用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创设“摸棋子”情境,通过师生的交流,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情境的设置,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概念、方法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片段

二、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概念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请同学们选择这三个词来描述。师:我这儿有一枚硬币,你猜猜会在哪只手里?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教师演示:摊开左手,手上是空的。师:现在你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生:右手。生:一定在右手。师:有没有不同的描述? 生:不可能在左手。

师: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你猜落在地上,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生: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通过猜硬币游戏,让学生游戏过程中对事件的发生进行描述,在语言的表述中慢慢体会理解概念的含义。] 片段

三、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师:元旦快到了,我们班上正筹备元旦联欢会,会上每个小组要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的类别有跳舞、唱歌、朗诵、相声、小品和其他等六类。各小组想准备哪种类型的节目呢? 指名说说。

师:看来想唱歌的小组比较多,可每种类型节目都要有,怎么办呢?我们抽签决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抽签,还有一个要求,抽签前要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

师;如果还是这六个签,要想让每个小组同学都不可能抽到小品,该怎么办? 生:把小品拿走,换成别的。师:我把“小品”换成“唱歌”。

师:要让每组同学不可能抽到朗诵,又该怎么办? 生:也换成“唱歌”。

师:现在再让各组抽签,情况会怎么样?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师:看来可能性也是有大有小。

[通过“抽签”,又把对可能性的描述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抽离概念到把概念回归到生活中的过程,形成“生活-数学-生活”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 片段四:利用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奖励同学一个故事。边听边想:这个故事里蕴涵着怎样的数学知识。

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位奴隶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奴隶处死。奴隶被关进死牢。按照当时该国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则死,你们认为奴隶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让学生回答:可能摸到“生”,可能摸到“死”)可这个昏庸的国王一心要让这个奴隶死,于是派人偷偷把盒子里的写有“生”的纸条拿掉,换成“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让学生回答:一定摸到“死”)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告诉了奴隶,这个奴隶想了一夜,终于想了好办法。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给奴隶选择时,这个奴隶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看也不看,猛得吞进肚里,在场的人全惊呆了。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生:留下的纸上是“死”,人们会推测吞进肚里的是“生”,那么奴隶就不可能死了。)

[通过本故事的讲述,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后续猜测,加强了对学生概念性知识的再次巩固。更通过本故事,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有着强大的威力,人们运用它可以拯救生命。]

案例反思:

基本概念的教学,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想概念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应始终贯彻于整堂课,让学生欢乐的气氛中,乐学、想学、勤学、有创造性地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概念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更愿意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孩子也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易往里面装。本课,我创设了“摸棋子”的情景,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概念的学习,尊重孩子的生活基础,紧密联系了数学和生活,使孩子们在未学之时对概念就已经有了一份亲切感。随着情境的展开,在师生的交流中,缓缓地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等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遥远的数学概念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生硬的数学概念并难以理解。

二、设置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我设计了“猜硬币”活动,让学生结合概念来说说每次的猜测结果,把概念蕴涵于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更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能力。

三、还原于生活情境,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数学是客观的。因为数学里没有优美的故事,少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色彩。数学惟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融合,才能绽放生命的活力。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才能提升数学的真实魅力。本课授课时,正是班级准备元旦节目期间,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入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准备什么表演节目。通过边抽签边描述,让学生学会用刚学到的概念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在表达口述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应用掌握的概念。

四、蕴育于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本节课末,通过“生”与“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胜者,一个奴隶用数学知识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数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呀!学生心中感慨。也就在此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五篇: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一些新的教学问题出现在我们眼前。就课堂教学这一块,我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了优化教学情境对于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感受用心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带来了我们对“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乐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这一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乐学

创设情境

质疑

价值

心理学认为情境对人体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中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的矛盾。

因此,我们一起探究了“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乐学情境”这一问题。“乐学”亦就是乐于学习,从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情境则是兴趣产生的基本因素,兴趣只能在一定情境中产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问题突显,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中就有情境创设不恰当。

关于“创设情境”,有些课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有些课虽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可以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有些干脆就是把课本情境图片做成课件,费力、费时而效果不大。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既要有趣又要有数学价值,并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还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从中提出本节课要探索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探索这个问题,从而进入探究过程。

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学习。此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在研究中,我们没有特别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而是提出创造的乐学情境能适用于3-6年级的学生,使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感受。

实验开始,首先,运用某一位教师的单独的智慧,备课,做课件。这堂课是抽取了五年级的学生上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所以整堂课下来,效果不错,学生也挺配合。但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在乐学上似乎 还是不到位。

实验表明创造情境不难,但如何创造出有价值,又带乐趣的情境,还是需要费工夫的。我们究其原因发现:

1.创设情境要恰到好处,不能整堂课贯穿到底。如若随意创设情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然而,情境提出适时,则会引起学生注意,顿时产生思考,讨论与联想,进而产生质疑,这也就达到了情境的作用。

2.要带有生活性,与生活相关,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去了解,探究的价值。世界万物无疑不是相联系的,一旦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了自然界的问题,他们会有些许的成就感,会感叹知识的神秘与奥妙,他们也就会更加投入与学习当中。这也就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自然会感觉学习轻松了许多。

3.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这样的情境才能说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其内涵。一味的讲究创设情境,却忽视了教学内容,这样创设情境既失去了他原本的效果,又达不到让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

4.能有效的引发学生思考,创造的情境要具有目的性,新颖性。在情境的创设中,我们一定要带着目的性去找寻,只有明确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围绕这一目的去思考,去创设;当然创设需要探究,不能随意,但凡新颖的事物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5.形象的情境更适合学生。试想想,情境是可见的,实际的,那样学生能直观的感受,由此帮助他们联想,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6.乐学以至于质疑,所以我们提供的情境必须具备问题性,能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这样以学生为主,我们为辅的带领学生去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的讨论,我们重新出发,再以此课题备课。抓住之前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改造,结果出乎意料。整堂课重点突出,学生积极参与,真正达到了学生乐于其中,学于其中。

总之,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具备新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也使我们的课堂氛围充满新时代的气息。

下载初中化学情景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情景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

    情景教学 教学设计

    浅谈情景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姓名:费云华 指导老师:安玫专业:语文教育班级:0907班 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

    情景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它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

    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在语文中的应用 苏明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课标就是对传......

    什么是情景教学

    什么是情景教学,什么是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因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生动的教学情景,成为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和......

    情景教学3篇

    第一篇: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摘要: 情景模拟是指通过假定一定的场景,模仿场景中的人物或生效的一种模拟方式,是一种较为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情景课堂的教......

    精心设计教学情景

    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提高思品课堂效率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但由于教材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实际与教......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1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