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学论文--农村物理教学
浅谈对农村中学生的物理教学
夏林 2008061239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具有教学知识点多,说理严密,单位和公式复杂等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实验探究、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于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学生对学习物理没有兴趣和教学设施差等问题,所以存在诸多教学困难。要解决这些难题,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弥补教具残缺带来的影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这对农村中学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物理 教学 兴趣
Discussion on the physics teach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Xia Lin 2008061239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558000 Abstract: Physics is a natural science, has the teaching points of knowledge, reasoning closely, units and formula is complex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Due to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tudents to learn physical no interest and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other problems, so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irst of al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he use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teaching aid incomplete imp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1 Key words: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Physical;Teaching;Interest
中学物理主要研究的是中学生面对着的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幼年起,每个人就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们解开。而学习物理是解开这些谜的途径,学生会由于解开长期困惑的谜而欢欣,从而对于学习物理就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成绩除了他们与自己的兴趣有关之外,还和家长有一定的关系。农村学生的家长,有这样两种典型的类型。一类是认为读书无用,只等初中混毕业,学一门技术,长大了或成年了好让孩子外出打工。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管好坏,完全放任不管,学生学得好,得不到来自父母的鼓励,学得差,也没有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消沉、厌学。另一类家长,由于外出打工等原因,吃了没文化的亏,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但在对待成绩的问题上,又过于简单粗暴,考得好,奖励钱物,考得不好,怒骂、罚跪甚至暴打。这又造成学生每次考试都如履薄冰。初中物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吃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外,还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通过情感渗透,真诚关爱他们,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老师,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取得应有的成功。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讲,如果学生对某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的去学习和钻研,但是假如是没有兴趣被迫学习的话,就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主要动力,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如今的农村,虽然早就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和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常见的就有学习资料不如城市的学生多、起步价段较城市的学生要晚、学习的时间比城市学生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本来就不浓厚,再加上农村教学设施的短缺,学习兴趣就更加淡薄。而物理又是较难学的学科之一。很多学生对于物理内容是“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所以很多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厌学心理。
基于以上问题,我将在本文中以我自己实习时的所见所闻为例,来谈谈我对提高农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弥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因教材的残缺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只要求学生要学习,更重要的是应该教会他们会自己去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物理没有了心理上的恐惧,才可能有信心学习物理。而要有信心,首先的让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究的欲望,才能克服恐惧心理。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轻松的学习,才会取得好的成绩。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好新课引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但他们的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遇到较为抽象和理性的物理知识时,他们很快就会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讲,农村学生由于环境的原因,对很多科学信息的接收相对匮乏,学习物理知识的起步阶段比城市学生晚。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物理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是完全陌生的。我们应该利用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好奇,设计好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此吸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注意力和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课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成功引入新课,不仅能让学生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及规律的掌握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而实验则是取得感性认识的最佳手段。物理实验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力”一节教学时,为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采取一个策略:叫一个学生一起来做这个实验,由于缺少实验器材的原因,我们可以用门来做实验。我叫这个同学用自己感觉一样大小的力推门的不同位置,比如用手推门的边缘和靠墙的部分,还有就是用不同大小的力推门的同一个部位,比如门的边缘,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这些做法的结果都是大家知道的,然而,为什么会有这些结果,他们却不清楚。刚开始的时候,会引起全班同学的笑声,而这样做,就是为了引起全部同学的注意,在全部同学的欢笑声中完成实验。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实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强烈的好奇心,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物理的神奇和趣味。
2、重视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做好物理实验,特别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实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尤其是那些有趣或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实验具有典型性、重复性和趣味性,同时还具有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全面性,不但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有效掌握知识的环境中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训练动手、动脑和观察、总结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在“电路”教学中,教师先用一些电路元件,分别接成串联和并联两种 电路,打开开关后,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自己探究实验,经过学生自己去探查电路,他们就会发现,两电路中两只灯泡的连接是不相同的。再者还会发现串联电路如果有一只灯坏了,另一只灯也不会发光,而并联电路就不一样,两只灯泡互不影响。这样,教师再给学生提出两种电路的区别和实质在什么地方?找到后,又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种电路各自的特点。最后,教师作介绍性的总结谈话,通过教师总结谈话后,再让学生去研究,这样就能很容易的提起学生的兴趣。
但是在农村,教学设施不完善,很多的实验器材都没有,因此就有很多的实验无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完成。比如说“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个实验,我实习所在的学校因为时间的太久,实验器材损坏严重,游标卡尺等器材很少,这个实验就只能是在实验室拿一把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给学生传看,让他们认识,再由老师来演示使用方法。虽然没有按教学大纲完成试验,但是新奇的实验器材也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老师的讲解。趣味教学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的方法,实验和实验过程不仅能使学生自觉地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兴趣小组和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观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做好实验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初中生刚接触物理,给学生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是整个初中教学中关键的关键。
3、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中学生正处于爱玩、爱摆弄的年龄特点与物理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适当地与学生做一些和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小型游戏,这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现行物理教材中大部分实验都是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思考,让学习在兴趣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在讲“声音的产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拿出直尺来做这个实验,在他们感觉实验有趣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有趣的现象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有用的知识也可以产生学习的兴趣,但要使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还必须靠有效的激励手段,经常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更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兴趣的稳定、乃至难忘。
学生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并达到规定的标准时,心理上会有一种满足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他们会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想继续下一个学习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增强学 生学习能力的信心,进而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4、加强学科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与时俱进,确定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认识本质。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感觉也比较亲切。教师在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完理论后,又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在我上课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同学犯错误了我会先问他做错的事情里面包含有我们学习过的哪些物理知识,能答上来的从轻处罚,答不上来的适当加重处罚,促进他们把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5、从生活上关心学生,学习上鼓励学生,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农村中学生一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刚离开父母到校学习,还不习惯学校的生活,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适时鼓励和肯定学生。
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产”。廉姆杰尔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得到肯定之后,他们在学习上才会更有信心,在课堂上才会和老师配合的更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农村,无论是从物资、信息方面还是从社会环境、人员交往常识方面都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和学生谈教育、谈学习兴趣必需合乎农村的实际。农村中学生,多半较“害羞”,不擅于向他人表白,学习也不太主动、大胆,因此,更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怀和鼓励。当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之后,把这种关系带到学习的当中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学生才会主动提问,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生活上得到了老师的关心,学习上得到了肯定,学生自然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自然就会轻松了。
二、选择教学方法,弥补教具不足
只是学生有了兴趣还解决不了农村中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因为教具的残缺也会影响到教学。因此老师还得选择正确的方法,尽量来弥补教学设施不齐全带来的影响。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效激发探究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经常对学生的知识状况缺乏正确的估计,总认为他们是被灌输者,需要老师扶着、牵着,甚至很多方面往往是包办代替,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所以,教师首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学,要放权于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释放自己潜在的能量。然而在农村的现实中,很多教具残缺,无法按照教学大纲来给学生讲课。为此,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巧设一些开放性、趣味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时,叫一个同学现场演唱《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随后提问:“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歌词中的声音分别是由谁发出的?”学生兴趣盎然,针对歌词中的声音一一思考,解答。接着又提问: “同学们,刚才的歌声你怎么会听到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探究的气氛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
2、积极引导逆向思维,发掘科学探究
物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光靠书本上的内容不可能把这些知识都包罗万象地研究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经常运用学生的逆向思维来挖掘探究一些未知的知识,这样一来做可使学生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参与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时,先用三棱镜演示太阳光的色散现象,然后要求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向导用七种单色光通过三棱镜能不能复合成白光的问题。又如讲完“电生磁”后,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思考“根据电流能产生磁场”这个原理,你想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这个很值得我们探究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而且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再如探究完“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沸点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知识后,要求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又是如何改变它们的?”“平时哪些地方需要增大压强,哪些地方需要减小压强,又是如何实现的?”“在高山上煮鸡蛋不会熟,怎么办?”,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很容易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乐于探究物理的冲动和发掘可以探究的科学题材。
3、巧设课堂实验,开展实验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实验课题,给学生以探究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引导性问题的指引下,去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现在的农村中学,很多都存在实验器材、设备短缺,或者实验器 材陈旧、老化严重,因此很多的实验都只能由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例如,在教“电磁铁”一节时,没有那么多的实验器材,怎么办?我们就可以把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教师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进行大胆的猜想。教师仅仅充当一个配角,并将学生的猜想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与电流有关;与线圈匝数有关;与铁芯的粗细有关等等。然后动手做实验。“那么又如何用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多个因素有关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探究呢?”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掌握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验证。同时在怎样控制变量,怎样设计方案,实验需要哪些器材等方面作一些必要的提示,要求学生把实验中遇到的现象、碰到的故障等一一写在作业本上。实验完成后,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实验现象,讨论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结、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目前,农村初中实验条件有限,很多探究实验在实验室里根本找不到现成的实验器材。即使有,也只能找到一套,最多教师拿来做演示,要想让学生参与探究,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就必须多动脑思考,花费气力去寻找一些适合的实验材料,而且应该是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简单的东。例如: 在教“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叫学生每人带两只乒乓球和一根细竹管,学习“液体压强的特点”时,让他们都带一只透明的矿泉水瓶并且在离瓶底不同深度处钻上小孔„„。像这种可以因陋就简地利用农村家庭找得到的材料来进行探究的实验很多,作为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挖掘,这样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深奥的物理道理,寓教于乐,学生都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4、结合生活、社会、科技教育,进行课外探究活动
由于物理学紧密联系着生活和社会,而且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或指导他们挖掘生活中的课题进行探究,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在研讨和探究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课题时可从生态、环境、交通和居住等方面考虑,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研究电冰箱内外温差和所耗电能的关系”、“常见的噪声污染调查”等。也可根据课题进行课外阅读,收集资料,观察记录,可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进行实验,通过分析、论证,进行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例如在教“乐音和噪声“一节时,就安排学生周末在家的时候注意观察,回到学校后在分组讨论,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来源,并分析产生噪声的原因,提出减弱噪声的办法。在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相互讨论,进行各自得补充完善,再写为作业上交。由于农村初中生的阅历、智力局限,所以进行课外科学探究时,题目布置要切合实际。我想要使学生争取通过自己的探 究获得比较满意的结论,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保持比较浓厚的探究热情是至关重要的。其着眼点不在于学生能够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物理课程之中。总之,通过教师观念的转换,在课堂上多设提问,多开展些课堂实验,课后多开展些社会科学调查,这既符合新课程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
5、多方互动,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对于前面提到的第一类家长,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邀请他们到课堂上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们的成功与进步,这样会对他们有所触动,从而改变以前的看法。对待第二类家长,考试后,可以邀请他来共同分析试卷,找出学生不足,并布置家庭查漏补缺方法,让他们既和学生相处愉快,又能管好学生。针对物理课的特点,还可以安排这些内容。物理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将部分学生实验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并要求家长督促。对于上课要用的实验器材,有部分也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准备,家长协助。每次布置家庭任务后,都将学生的完成情况及表现反馈给家长,要求对学生给以鼓励。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关心学生,掌握情况,做到教师、家长、学生的三方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怀,增加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物理成绩。
本文结合了农村中学资源缺乏和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以及自己实习时候的亲身经历,谈论了怎样来进行农村中学生的物理教学,给在农村中学进行物理教学的老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因为实习时间短暂,了解到的只有一小部分,这对于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教学质量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的了解不足之处并逐步完善,为广大的农村中学生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母小勇,李代志.物理学教学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 郭英,戴艳,游永恒.学校心理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钭方健,物理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探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4).[4]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必修[Ⅰ].人教出版社,2006, 6.[5] 周忠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6]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指导老师:赵华(讲师)
第二篇:物理学论文
重庆理工大学
改变生活的物理学(结课小论文)
作品名称:物理学与管理学
题
目 物理学与管理学
学
院 会计学院
学 号 112060201
学生姓名 杨雪珂
日 期 2013.11.23 摘 要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既然是交叉性的学科就与生活中的物理学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本文简略的介绍管理学利用物理现象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一些管理学离不开的物理知识。
关键词:管理与物理 人工降雨 汽车上的物理
其实在管理学中利用物理想象来达到理想的管理目的的例子很多,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介绍管理学与物理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工降雨。
“„„傍晚可能有雷阵雨。”8月8日的北京,潮湿闷热,像是憋着一场暴雨,让人无法不相信这样的天气预报。
“这雨怎么还不下?先下了晚上就不会有影响了!”对于晚上将要上演的奥运会开幕大戏,天气这个角色将如何上场,所有人都揪着心,盼望着天公作美。
直到8月9日凌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国家主体育场“鸟巢”滴雨未下。有人认为是气象台预报错了,有人说是老天爷开眼了。其实,所有功劳都应该记在气象人身上———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成功实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也是奥运史上在开幕式阶段首次实现人工消雨。【1】
这也是人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物理现象而达到的一个重要而且完美的管理与物理结合的例子。
下面就介绍一下人工降雨所利用的物理学知识和好处。
一、人工降雨的方式
呼风唤雨曾经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这一梦想已变成了现实,人工降雨便是其中一种实用的方式。炎热的夏天,一场大雨滂沱而至,温度下降,空气湿润又凉爽,该是如何的惬意!同理,冬季里人工降雪即可以水土保墒,又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细菌的产生,还可以给人们带来雪中的情趣。目前,我国的人工降雨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利用飞机把冷却剂(干冰、液氮等化学药剂)播洒到云中,使云层温度下降,同时细小水滴冰晶迅速增多加大,最后形成降雨;另一种是在云中播洒吸湿性强的凝结核(如食盐、氯化钙、碘化银、硫化铜等无机盐),使云滴增大为雨滴降落下来;还有就是利用高射炮、火箭等向云层轰击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云与云发生碰撞,合并增大成雨滴降落下来。【2】
我国的人工增雨始于1958年,当时吉林省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旱,国家和吉林省的有关科学家们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第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试验。辽宁省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高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全省潜在春旱发生面积达到2200多万亩,1991年正式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每年发射炮弹2万多发,平均为辽宁增加降水12亿立方。从原先负责朝阳和沈阳增雨作业的第一架飞机正式进驻阜新进场开始。发展到现在的火箭增雨系统3架飞机将和360门高炮、56套火箭发射系统。2005年厂家提供608发火箭弹,1万发“37”高炮人工降雨弹,增雨催化剂准备充足,已经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3】
但人造雨水是不是像自来水龙头那样拧开就来呢?目前我国还办不到,只有俄罗斯、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无云降雨技术。所以我们的方式是把云留住,只要有云彩才能够降雨。干旱时,如果天空飘来一片云,就是人工降雨的好条件。早期的人工降雨对自然气候的要求较高,必须有足够厚实的云层,合适的温度和风向等条件。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实施人工降雨。针对不同的气象条件,有不同的降雨方法,但惟一不可缺少的前提是大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蒸气。也就是说,天空中的云层是水蒸气最好的载体,只要干旱地区上空有充足的云层,便可进行人工降雨。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人工降雨,有利的气象状况都是必要条件。如果届时天空万里无云或云层不多、不厚,气象部门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望天而生叹。另外,人工降雨的成本相对较高,其中包括租用飞机和机场的资金,因此只能是应需而为之。
二、人工降雨的好处: 好处之一、一场人工降雨可降温5℃以上!
实践表明,火箭降雨降温的效果极其明显,在夏季采取人工降雨过后,气温一般要下降5℃—1O℃。南京曾为缓解干旱采取了人工降雨的方法。降雨前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8.1℃,火箭降雨后,南京的最高气温降至29.5℃,一场人工降雨竟让气温降了8.6℃。
好处之
二、采用人工降雨手段,缓解夏天的用电压力!
夏天人工降雨以降低气温应对缺电,减少开空调耗电的压力。上海今年夏天有约500家企业面临避峰让电的境况,并前后有7批企业进行轮休。杭州市政府甚至号召各企业到北方度假旅游避暑。夏天,我就曾经接待过两批浙江的网友,因为当地高温酷暑,单位集体放假到沈阳度假。后来因为实施人工降雨,江浙一带解决了这个问题。
好处之
三、实施人工降雨向天借水。
由于科技的发展,由过去的旱季作业扩展到雨季作业,从单纯农业抗旱转向水库蓄水、用以改善水资源生态。专家介绍: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后回波强度会增大5dBZ左右(什么东东我也不清楚),会出现小到中雨,对于增加地表蓄水,改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据测算,一片约30立方千米的云块,若按每立方米含水量为1.74克计算,这片云大约有5.2万吨降水量,对干旱地区而言,可谓是“液体黄金”。每年我国都有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特别是云南、广东、台湾等省纷纷遭遇严重旱情。面对干旱形势,人工降雨几乎成了具有立竿见影之效的最后一道法宝。为了解决农田干旱灌溉问题,北京市就利用飞机在密云和官厅水库上游羊河、桑乾河、潮河、白河流域5万平方公里进行了22次液氮人工增雨作业,创造了1.7962亿元的产值。工作人员乘安—26专用飞机飞赴北京西部和河北怀来、宣化等地进行增雨作业。三小时内,在北京上风方向4000米高空处共播洒液氮400升。北京喜降入夏以来头一场通透的大雨。人工降雨缓解了旱情,庄稼“喝”得过瘾。目前,北京市已在海淀、延庆、平谷、昌平等区县设立19个作业点,拥有高炮37门、火箭发射器6部,地面作业人员150余人。今年,北京市还将积极实施人工消雾、消雨的影响天气作业。各省气象部门陆续成立了人工降雨办公室,浙江省今年又借助热带风暴,实施了两次增雨。浙江省气象局消息说,人工增雨的效果明显,对缓解浙江全省性的干旱和高温天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飞机从杭州笕桥机场升空,飞往绍兴、台州、温州、丽水东部、金华、杭州南部等。据气象部门监测,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浙江的温州、台州地区下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绍兴及丽水东部、宁波南部的部分地区下了小到中雨,金华局部地区下了阵雨。
好处之
四、防止冰雹、大雾、霜冻
在冰雹形成期间人工降雨,会使冰雹变成雨水,当天空大雾弥漫,实施人工降雨,会使雾气结成雨滴,很快消散。当霜冻来临,人工降雨会迅速化解霜冻。好处之
五、人工降雨还可以救火
大兴安岭根河地区曾发生火灾,由于在火场上空实施了人工降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火灾得到全面控制。以前森林发生火灾,完全靠人力去扑救,效果甚微,还容易发生伤亡,而且一烧就是很多天,救火其实主要靠开辟防火通道。如今,人工降雨,帮了大忙。发生森林大火的天空云量较多,水气含量较高,实施人工降雨,出动增雨飞机,在云层上面投洒碘化银,促使云层中的水滴增大,形成降雨。【4】
汽车上的物理。
汽车生产者、司机还是交警对于汽车来说都是不同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通过掌握和利用不同的物理只是来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下面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物理知识与其应用。【5】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论述了物理知识与管理学结合的成功例子,根据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让读者通过本文能够更好的了解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本文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一个管理与物理结合的完美的例子,用来说明管理学的实施和物理学的密切关系。然后介绍了人工降雨的物理原因与其好处,再介绍了一些物理知识在汽车上的应用。
论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但我还是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物理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只是,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注意,了解,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和现象。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北京奥运会开幕专题.2008.08.09 [2] :董国华,孟宪起,等, 物理百科(中学生百科丛书),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6-1.[3] 《环境标准》-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年 [4]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气候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12-23 [5] 唐杰.杨沿平.钟志华.童一帆, 汽车先进技术论坛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1-1
致谢
学了八周的改变生活的物理学,我坚持每节课必上,不迟到不早退,在老师寓教于乐的教学中,我在物理方面的收获确实不少。在初高中的我是对物理学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其中的一个志愿就是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可惜,很遗憾的事与愿违。不过庆幸的是在大学的选修课中能够有幸上到周密老师的课,有幸在大学生活中得窥物理学冰山一角实属荣幸。
心得
我认为要掌握好这门知识要做到
一、善于观察,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且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二、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
第三篇: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其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新教材编排的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本教材在内容选取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内容上的繁、难、旧,加强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适当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条件。教材倡导探究学习方式。本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按照学生探究活动所用时间的多少,分为“小探究”和“大探究”。在每节内容中安排“小探究”,在每章中安排 “大探究”。这些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观察、实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获得知识后,学会运用知识联系生活和技术中的有关问题。本书中每章、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适当增加了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了教材的弹性,在教科书中设立了“科学窗”“阅读材料”等栏目。教科书在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与传统的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本套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性实验,在本教学参考书的最后,专门编写了与本教材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参考资料,供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参考使用。
三、课堂教学三原则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应当扎扎实实抓好。引导学生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得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在习题讲析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实”这一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观察法(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的建立)、理想法(光滑表面、轻绳、轻质杠杆等模型的建立)、等效法(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数学法等等。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活”这一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利于求新质疑。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其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平等地同学生讨论问题,一旦发现特长学生应及时鼓励,对敢于同教师在课堂上争论问题的学生,无论是对是错,都应于以表扬。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新”这一原则。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梳理反思,深化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揭。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
(四)应用创新,拓展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并能够较为熟炼地加以实际运用。其次,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拓展问题。第三,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
第四篇: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新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注重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科学探究,利用多媒体教学,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巩固练习,复习测试的教学
模式,有助于牢固掌握基础,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则显示出它的不足。为此在教学上我增加了阅读、讨论、提问、归纳、参观、调查实践等学习手段。阅读方面,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物理的概念和规律,提出未能理解的知识点。结合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家的生平,科学上的成就以及配合教材的科技资料如安全用电、现代通讯技术,光的世界等等,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了解科学上的成果。
李政道教授讲过“求学问、学会问、只求答、非求问”,这句话中包含了如何学习道理,所以在教学上我们注重了讨论和提问,课堂上安排学生提问的时间,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则把本节的知识结合讲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革物理实验,注重科学探索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的产生、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实验是归纳物理规律,产生物理假设的实践基础,是验证理论和假设的主要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灵魂,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学中我注重强化以下环节。
(一)加强演示实验
新教材中没有现行教学大纲那样明确提出哪些是演示实验,哪些是分组实验。为此我们的教学原则是课本上有图的实验我们都尽可能演示,令为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还增加了如声波的示波器演示,各种乐器的音色,照明电路的实物图,不同电线规格的截面积,钟摆、扬声器纸盘的震动等等。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克服观察实验的被动性。
(二)探索性与分组实验
以往的物理实验有实验手册,各种要求表述的详细而又清晰。而新教材则改变了思路,目的在于探究。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等方面进行。新旧教材最大的区别是让学生做实验,不是让学生仅知道实验。为了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我尽量多安排分组实验,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观察。如“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我们研究了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注重观察熔化过程温度是否有变化,然后对“海波”进行凝固。又让学生观察析出的晶体。这样学生对熔华、凝固的物理概念就更加清晰了。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也可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使学生学的活。
(三)学生自制实验 学生自制实验,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还能通过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既可掌握知识又可以培养能力,一年多来我们引导学生自制实验有光的直线传播、万花筒、电动机、照相机等。学生有的小制作还参加市的展评。
三、实行多媒体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如鲁教版的八年级(上册),单单图片就有近300幅,其内容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物理现象,同时引入新科学技术,如上海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分解离子加速器、哈勃望远镜等等。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实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对声、光的物理教学可以选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的光盘辅助教学。实践证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必不可少。
四、教师不断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源泉
新课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同时程序性知识要明确提出,它与物理的概念、规律的学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课程的内容很多知识是新的科学技术,有的甚至是科学的前沿,需要教师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的教学是教育改革中的新事物。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对探究式教学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探究、研讨。只有不断地总结提高,才能找到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第五篇:物理教学论文
试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特征
三穗县瓦寨中学 滕建军
概念是科学大厦的基石,学习科学、探索科学都是从最基础的概念建构开始的,学习物理也不例外。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时常发现许多学生对物理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且这一现象还较为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以为,教师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特点认识不到位应该是其主要原因。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正确地认识并把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帮助处于学习物理起步阶段的初中生突破概念建构的瓶颈,有效地提升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反之,则易带来负面影响。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特点
1.感性特点
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效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的,所以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是抽象的。但是概念并非凭空产生的,离开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有效积累,人们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建构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是感性的。
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科学还比较陌生,甚至还有点畏惧。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趣味的物理实验,观察独特的物理现象,不断地丰富感性积累,不仅有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高效建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愿望,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合理地认识并把握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笔者认为以下3个方面应予以重点关注。
(1)观察和实验[本文转自: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会给学习者带来许多生活经验以外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科学地建构概念积累宝贵素材,所以强调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很早就提出过“瓶瓶罐罐做实验”的物理教学思想,虽然现在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了,也许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瓶瓶罐罐了,但是这种思想决不能丢。而在当前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忽视、轻视、甚至漠视观察和实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原本属于学生实验的,改成了演示实验的,原本是演示实验,变成了“口头”实验,原本是“做”的实验变成了“写”的实验,全然不顾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师用自己的经验想当然地替代了学生经验,用自己空泛的说教简单地替代了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物理课失去了“物理味”,这也就难怪学生为什么听了许多遍,却依然会概念不清。
(2)媒体与软件
考虑到某些物理对象和实验对条件、成本、可看性、可重复性等的具体要求,物理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图片、动画、音视频和仿真实验室(如国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美国的鳄鱼夹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加以辅助教学。例如在探究“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时,不妨调用一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模拟动画(如图1所示);再如在讨论“声音的三要素”时,可以调用一下示波器仿真软件,对各种声源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又如在进行有关“电路”方面的习题教学时,不妨运用仿真物理电学实验室加以动态演示„„科学、合理地应用媒体和软件可以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感性特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科学建构。
(3)问题与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有其现实根源的。合理地设置物理问题与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维。例如在讨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特点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站立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冰冻的湖面上,如何才能顺利地返回岸边?(参考答案:脱去鞋子向前扔出去,你会沿相反的方向退回岸边)我们在教学中,每每会激发出许多学生的奇思妙想。当然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关键是要注意如何积极、及时地加以运用,努力避免机械地就事论事,了然无趣的概念教学。
2.渐进性特点
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1968年再版)的扉页上,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反映学生原有知识状况重要性的话:“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些“先验经验”,这些先验经验是概念教学的起点,它们也常被称作“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零散的、肤浅的、片面的、甚至还是错误的,有的是学习物理前形成的,有的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待于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甄别、矫正、完善和巩固、强化,逐步地趋近于科学的物理概念。
前概念中有许多积极的元素,值得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加以发现和利用。例如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对水流、水压的认识,逐步建立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将小车在不同路面的分界线上发生偏转的原因类比光的折射原因„„
前概念中也不乏错误的元素,值得教师予以关注和警惕。例如许多学生常认为“白雾”是水蒸气、物体远离平面镜成像变小、没有力就不运动„„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头脑中与科学认识相异的这些前概念,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该物理概念的理解很容易会退回到原有的水平,以至于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连连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简单地求全责备,要更多地反思和改进教学的不足,要让他们知道科学家在探索物理世界时,也经常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干扰,例如他们曾把对宏观现象的理解简单地映射到微观领域,以至于对光本性的认识、黑体辐射的认识出现过错误。
科学的概念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前概念发展到科学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例如对力的认识,从起初的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逐步发展到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再到F=ma,F=Δp/Δt„„,人们对力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因此,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概念形成的渐进性,不可急于求成,一下子拔得太高、太快。3.严谨性特点
许多初中物理概念虽谈不上严密,但都很严谨。例如在力臂和功的概念表述上,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这一严谨性特点同样地体现 在对许多物理规律的表述上。如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可以说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再如在描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说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不可以说成是质量与重力成正比。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练习和及时的诊断反馈。
4.系统性特点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并与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认知结构。可见,任何概念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和其他概念发生联系,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就形成了命题,而命题是知识意义的最小单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概念教学还应该体现系统性特点。为了更好地呈现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知识和能力上的意义建构,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提出了概念图这一图示化的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笔者学生绘制的一张关于初中物理“内能”这一主题的概念图。它以图示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了与内能这一主概念相关的各级子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使原本孤立的概念联成了一个整体,从抽象到具体层层展开,简洁而明快,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加以立体化的拓展和完善。
概念图模拟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层次性,并以层级结构组织知识,有利于学习者把握新知识的“同化点”,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同时,概念图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增强了信息的回忆和识别,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从而加速了学习者思维的发生。为此,笔者一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尝试着基于概念图的物理概念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并运用概念图建立、梳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可以突出概念教学的系统性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概念教学过于孤立化、线性化的倾向,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概念图已被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并被许多国家列为国家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值得我们广大师生积极地实践、探索和推广。
二、关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
鉴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上述特点,笔者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给出3条建议,即感性入手、理性辨析和系统建构。在物理教改实践中,相对而言,教师对理性辨析过于倚重,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偏多。例如有些学生刚刚学完初中物理第1章,就已经基本做完了包括初三中考题在内的相关习题;而对于感性入手和系统建构的落实则又显得不够“给力”,重“纸”工,轻“手”工;重演绎,轻归纳;重灌输,轻启发;重局部,轻整体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理性辨析的有效性不佳,也影响了初中学生对物理深入、高效的学习。
感性入手、理性辨析、系统建构,这3条建议应该是一个分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其中感性入手是基础,理性辨析是保障,系统建构是关键。三者互为支撑,环环相扣,不可偏废,有待于广大物理教师在教改实践中智慧地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