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情景教学论文

时间:2019-05-12 20:2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情景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情景教学论文》。

第一篇:物理情景教学论文

初探物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朱丽丽

陕西咸阳礼泉一中710032

摘 要:情景这个概念特指教育者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心理全面发展而创设的一种最佳场合[4]。情景教学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物理教师要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创设最佳的情景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情景中观察、想象、思维,在对物理的学习和探索中掌握知识与技能、锻炼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景

新课改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1]。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物理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物理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这种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景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出现心理的激荡状态,能顺利的将学生及时的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物理教学向物理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物理情景的创设[10]。过去有人曾提出,创设情景是为引入新课而服务的,其实,创设情景不仅仅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为课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服务的。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对物理课程的教学形式的设置必须是多种形式的,而且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情景创设,巧妙的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这种教学形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11]。

情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体验、思维、想象、实践操作,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的方法

1.实验创设。查有梁先生提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六大功能[2]:“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像,认识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科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者设计一个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为后面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实验的目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7]: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实验:羽毛与小球在牛顿管中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情景。学生观察实验后,师生共同讨论。

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同时释放将同时落地的特点除了这一特点外你还能猜想出有其它的什么特点吗?大家想想。

生:自由落体运动时匀速还是加速?即速度变化的情况。生: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即轨迹的变化情况。生:我想知道他有没有加速度?即加速度的变化情况。生:我想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师总结:大家实际上想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教师通过引入“铁球和羽毛同时落地的”演示实验,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并积极鼓励他们思考、发现问题,使学生们对实验现象中冲突时的情景产生很多质疑,在经过对现象的讨论后,教师给与学生开放的讨论空间和提问机会,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问题创设。物理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就是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物理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例如:蒸发

在学习了一些蒸发的基本知识以后,教师鼓励学生丢掉生活中一些必戒的现象进行提问。

师:我们关于蒸发已经学了这么多知识了,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与蒸发有关但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生:(1)洗完澡还没有擦干的时候为什么会感到冷

(2)水蒸发以后为什么会干?

(3)教室里很热的时候,为什么地上洒一些水就会变得凉一点? 此案例的成功之处是教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发了学生发问的意识。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9]问题,使学生将已学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其实质是在知识的构建上更进了一步。可见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掌握。

3.故事创设。布鲁纳在《论意义行为》中告诉我们:“逻辑假设在置于正在进行的故事之中时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 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物理的恐惧感,增强物理的趣味性。

例如[4]: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对惯性概念较难理解,就可以从生活出发编一个小故事,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老者和一位时髦的少女,该车突然刹车,致使老者不小心踩到了少女的脚,少女大怒,瞪着老者说“瞧你那德性”这时车里气氛很紧张,全车人都看着他俩,老者涨红了脸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于是全车的人都笑了,少女的脸红了。通过这则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惯性的概念。4.生活创设。教育理论指出

[11]

:“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用生活实际创设的物理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即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还包括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9]:讲日光灯的电路原理时,最好让学生观察日光灯的实际组成,然后用符号代替实物画出简明的电路图,使学生一看到原理图就跟实物对上,在他大脑中反映出的是日光灯的实际具体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讲日光灯电路的原理,这对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有意义。

5.多媒体创设[5]。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音乐,颜色,图片等多种因素构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物理情景,更能激起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拓展了教学空间,给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演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将受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专题时,播放“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环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回收等过程,使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等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又能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6.应用物理图示创设。美国数学家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的把握了问题,并能创造性的思索问题的解法”在物理教学中图形用于创造物理情景,具有相同的作用,经常应用的有示意图、矢量图、模型图。可以用图示表示物理的情景,如果所研究的问题只与

[5][5]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时,画出物体某一状态或某几个状态的示意图即可表现问题的物理情景。

例如:甲乙两人各坐一辆冰车在冰面上游戏,设人连同冰车的总质量为60Kg,如图4所示,开始时假设质量为10Kg的箱子和甲一起以大小为2.0m/s的速度运动,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而来。为避免相撞,甲将箱子推给乙。

(1)甲至少以多大的速度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撞?(2)甲在推出时对箱子做了多少功?

分析:这是一个动量守恒问题,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通过初、末状态列表达式。对于三个物体运动的问题,因为涉及中间物体的速度,必须划分两个系统来处理。原题只给出了甲图,但是在划分两个系统以后,学生对于初、末状态所选系统的物理情景容易混淆,如果画上状态乙图和丙图,并用虚线框隔离,原题的系统和情景就一目了然了。

可以用图表示物理过程情景,有一些物理问题需要研究物理过程,一是可以划出轨迹图,而是通过一个或多个状态反映物理过程。并在图上标上反映物理过程的物理量,如位移等,物理中的运动及做功等都属于此类问题。

总之,物理情景教学是物理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物理情景可以展示物理过程,可以降低理解物理的难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以学会物理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的物理情景,使学生学好物理的必要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我们要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让情景教学形式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我们就可以使每一位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机敏的头脑、独特的个性和广博的知识[8]。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查有梁等,中学物理教学[M].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2003(4)。[3] 陈大伟,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4] 张涛光,物理学习法论[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 景东山,论物理教学情景的创设[J].内江科技2006年(7)。[6] 边良,物理课应重视物理情景教学[J].中华民族教育2007.(1)。

[7] 郑卫平,我的地盘,谁做主(谈新科标下的自主式学习)[J].中学物理2007.[8] 叶澜 ,新基础教育-案例集[M].。

[9] 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

[10]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5)。

[11]舒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4)

第二篇:情景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它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

关键词: 创设情境 乐趣 策略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从教和学需要出发,师生利用、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以生活展现的情境、以实物演示的情境、以图画再现的情境、以音乐渲染的情境、以表演体会的情境、以语言描绘的情境,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来创设出课堂教学情境,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情境教学体现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已经被老师们作为激发学生、深化教学、活跃课堂、创造思维等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

一、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学习动机

创设某种情境,造成一种悬念、一种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直观的,对于新奇、直观的事物比对常见、抽象的事物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所以,如能创设合适的情境,便很容易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步。而兴趣、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创造性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如讲解古诗《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在布置学生集体朗诵时,配上课前选择的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不但体会到了音乐的美,还体会到了古诗中美的境界,如身临其境,二者合一,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对诗的理解更加全面。这样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又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学习动机。

二、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的教学方式。如我教学一年级语文课《小小的船》。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前两句写“我”在地上看天上的月亮“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只“小船”,后两句写“我”已经坐上月亮,在月亮上看见蓝天和星星。作者把月亮比作“小船”,就是作者想象作用下及其生动的比喻,巧妙地流露出“我”想飞上天,坐上月亮的奇想。在课堂上教师创设的“看月亮”、“坐上月亮”的情境是诗中情境的再现,教师启发儿童展开思维进入情境,是完全顺应了诗人的思路和情感的起伏。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情境具有客观性,真实性、虚拟性、典型性、情意性等特点。在对情境的作用达到共识的今天,创设有效的情境便成了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1.从教材出发;

2.运用直观的手段,让情境的强度逐步加深;

3.让教师的语言描绘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使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在情境中始终注意教材语言文字的落实,即对教材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5.创设真实性的、客观的教学情境,使语文学习融进学生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创设真实、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6.创设导语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7.创设问题性的教学情境,开发学生思维。

8.教学情境必须以教材、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蓝本,必须为教学服务。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真实性、客观性、问题性。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教学环境,运用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兴趣。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经历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突出教学实质,不能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

四.注重情境教学规律,循序渐进

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2、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3、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采用情景教学,注重情境教学规律,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情境更直观

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更接近真实。但虚拟的情境,有时也会产生虚幻。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费尽心机创设情境,声、光、电、形一齐上阵,表面看热热闹闹,效果却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情景创设中走入了误区。在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的今天,我们不能不对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进行认真思考,还情境教学以本来面目,使情境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环境,使教学情境更直观、实效。

六.情境教学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

情境教学在各科教学中应有各科的特色。在语文教学中,自然应遵循语文教学的有关规律。首先,情境概念应该还原为语境,使情境教学真正能成为以提高言语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流派。当情境概念还原为语境后,情境就和学生生活语言相适应,学生的言语能力的形成就能和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相一致起来。

其次,正如我们指出的那样,虚拟情境实质上是与思想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手段,和言语能力的形成没有直接的联系,也不是学生学习语言必需的环境。可以运用语境理论来改造虚拟情境,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需要。其创设的情境就必须考虑在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目标、交际对象、交际关系、交际场合等语境因素,使学生在虚拟情境中的活动成为一种现实的需求。

再次是在不同的语文知识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教学: 1.运用于识字教学。

(1)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

(2)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象字的构字特点;

(3)凭借情境丰富语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2.运用于阅读教学。

(1)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

(2)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

(3)精读课文──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3.运用于作文教学。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5)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此外,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虚拟情境也不再仅仅是执教者一人创设,而是要师生双方共同创设的了,并且在互动中促进对语言的学习和深化。由此可见,在情境教学中,情境概念有必要重新定位,而且也有可能这种重新定位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使学生从生活实际、生活情境中感知新知识,从动手实践中探究新问题,从师生互动中加深对知识及问题认同与巩固,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寓理于情,寓教于乐,将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2、《新课程标准》

3、《新课标,新教法》

第三篇: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其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新教材编排的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本教材在内容选取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内容上的繁、难、旧,加强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适当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条件。教材倡导探究学习方式。本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按照学生探究活动所用时间的多少,分为“小探究”和“大探究”。在每节内容中安排“小探究”,在每章中安排 “大探究”。这些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观察、实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获得知识后,学会运用知识联系生活和技术中的有关问题。本书中每章、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适当增加了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了教材的弹性,在教科书中设立了“科学窗”“阅读材料”等栏目。教科书在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与传统的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本套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性实验,在本教学参考书的最后,专门编写了与本教材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参考资料,供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参考使用。

三、课堂教学三原则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应当扎扎实实抓好。引导学生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得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在习题讲析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实”这一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观察法(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的建立)、理想法(光滑表面、轻绳、轻质杠杆等模型的建立)、等效法(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数学法等等。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活”这一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利于求新质疑。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其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平等地同学生讨论问题,一旦发现特长学生应及时鼓励,对敢于同教师在课堂上争论问题的学生,无论是对是错,都应于以表扬。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新”这一原则。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梳理反思,深化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揭。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

(四)应用创新,拓展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并能够较为熟炼地加以实际运用。其次,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拓展问题。第三,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

第四篇: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新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注重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科学探究,利用多媒体教学,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巩固练习,复习测试的教学

模式,有助于牢固掌握基础,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则显示出它的不足。为此在教学上我增加了阅读、讨论、提问、归纳、参观、调查实践等学习手段。阅读方面,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物理的概念和规律,提出未能理解的知识点。结合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家的生平,科学上的成就以及配合教材的科技资料如安全用电、现代通讯技术,光的世界等等,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了解科学上的成果。

李政道教授讲过“求学问、学会问、只求答、非求问”,这句话中包含了如何学习道理,所以在教学上我们注重了讨论和提问,课堂上安排学生提问的时间,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则把本节的知识结合讲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革物理实验,注重科学探索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的产生、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实验是归纳物理规律,产生物理假设的实践基础,是验证理论和假设的主要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灵魂,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学中我注重强化以下环节。

(一)加强演示实验

新教材中没有现行教学大纲那样明确提出哪些是演示实验,哪些是分组实验。为此我们的教学原则是课本上有图的实验我们都尽可能演示,令为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还增加了如声波的示波器演示,各种乐器的音色,照明电路的实物图,不同电线规格的截面积,钟摆、扬声器纸盘的震动等等。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克服观察实验的被动性。

(二)探索性与分组实验

以往的物理实验有实验手册,各种要求表述的详细而又清晰。而新教材则改变了思路,目的在于探究。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等方面进行。新旧教材最大的区别是让学生做实验,不是让学生仅知道实验。为了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我尽量多安排分组实验,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观察。如“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我们研究了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注重观察熔化过程温度是否有变化,然后对“海波”进行凝固。又让学生观察析出的晶体。这样学生对熔华、凝固的物理概念就更加清晰了。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也可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使学生学的活。

(三)学生自制实验 学生自制实验,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还能通过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既可掌握知识又可以培养能力,一年多来我们引导学生自制实验有光的直线传播、万花筒、电动机、照相机等。学生有的小制作还参加市的展评。

三、实行多媒体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如鲁教版的八年级(上册),单单图片就有近300幅,其内容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物理现象,同时引入新科学技术,如上海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分解离子加速器、哈勃望远镜等等。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实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对声、光的物理教学可以选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的光盘辅助教学。实践证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必不可少。

四、教师不断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源泉

新课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同时程序性知识要明确提出,它与物理的概念、规律的学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课程的内容很多知识是新的科学技术,有的甚至是科学的前沿,需要教师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的教学是教育改革中的新事物。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对探究式教学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探究、研讨。只有不断地总结提高,才能找到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第五篇:物理教学论文

试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特征

三穗县瓦寨中学 滕建军

概念是科学大厦的基石,学习科学、探索科学都是从最基础的概念建构开始的,学习物理也不例外。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时常发现许多学生对物理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且这一现象还较为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以为,教师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特点认识不到位应该是其主要原因。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正确地认识并把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帮助处于学习物理起步阶段的初中生突破概念建构的瓶颈,有效地提升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反之,则易带来负面影响。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特点

1.感性特点

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效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的,所以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是抽象的。但是概念并非凭空产生的,离开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有效积累,人们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建构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是感性的。

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科学还比较陌生,甚至还有点畏惧。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趣味的物理实验,观察独特的物理现象,不断地丰富感性积累,不仅有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高效建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愿望,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合理地认识并把握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笔者认为以下3个方面应予以重点关注。

(1)观察和实验[本文转自: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会给学习者带来许多生活经验以外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科学地建构概念积累宝贵素材,所以强调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很早就提出过“瓶瓶罐罐做实验”的物理教学思想,虽然现在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了,也许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瓶瓶罐罐了,但是这种思想决不能丢。而在当前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忽视、轻视、甚至漠视观察和实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原本属于学生实验的,改成了演示实验的,原本是演示实验,变成了“口头”实验,原本是“做”的实验变成了“写”的实验,全然不顾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师用自己的经验想当然地替代了学生经验,用自己空泛的说教简单地替代了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物理课失去了“物理味”,这也就难怪学生为什么听了许多遍,却依然会概念不清。

(2)媒体与软件

考虑到某些物理对象和实验对条件、成本、可看性、可重复性等的具体要求,物理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图片、动画、音视频和仿真实验室(如国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美国的鳄鱼夹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加以辅助教学。例如在探究“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时,不妨调用一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模拟动画(如图1所示);再如在讨论“声音的三要素”时,可以调用一下示波器仿真软件,对各种声源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又如在进行有关“电路”方面的习题教学时,不妨运用仿真物理电学实验室加以动态演示„„科学、合理地应用媒体和软件可以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感性特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科学建构。

(3)问题与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有其现实根源的。合理地设置物理问题与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维。例如在讨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特点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站立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冰冻的湖面上,如何才能顺利地返回岸边?(参考答案:脱去鞋子向前扔出去,你会沿相反的方向退回岸边)我们在教学中,每每会激发出许多学生的奇思妙想。当然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关键是要注意如何积极、及时地加以运用,努力避免机械地就事论事,了然无趣的概念教学。

2.渐进性特点

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1968年再版)的扉页上,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反映学生原有知识状况重要性的话:“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些“先验经验”,这些先验经验是概念教学的起点,它们也常被称作“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零散的、肤浅的、片面的、甚至还是错误的,有的是学习物理前形成的,有的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待于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甄别、矫正、完善和巩固、强化,逐步地趋近于科学的物理概念。

前概念中有许多积极的元素,值得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加以发现和利用。例如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对水流、水压的认识,逐步建立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将小车在不同路面的分界线上发生偏转的原因类比光的折射原因„„

前概念中也不乏错误的元素,值得教师予以关注和警惕。例如许多学生常认为“白雾”是水蒸气、物体远离平面镜成像变小、没有力就不运动„„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头脑中与科学认识相异的这些前概念,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该物理概念的理解很容易会退回到原有的水平,以至于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连连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简单地求全责备,要更多地反思和改进教学的不足,要让他们知道科学家在探索物理世界时,也经常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干扰,例如他们曾把对宏观现象的理解简单地映射到微观领域,以至于对光本性的认识、黑体辐射的认识出现过错误。

科学的概念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前概念发展到科学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例如对力的认识,从起初的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逐步发展到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再到F=ma,F=Δp/Δt„„,人们对力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因此,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概念形成的渐进性,不可急于求成,一下子拔得太高、太快。3.严谨性特点

许多初中物理概念虽谈不上严密,但都很严谨。例如在力臂和功的概念表述上,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这一严谨性特点同样地体现 在对许多物理规律的表述上。如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可以说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再如在描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说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不可以说成是质量与重力成正比。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练习和及时的诊断反馈。

4.系统性特点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并与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认知结构。可见,任何概念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和其他概念发生联系,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就形成了命题,而命题是知识意义的最小单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概念教学还应该体现系统性特点。为了更好地呈现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知识和能力上的意义建构,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提出了概念图这一图示化的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笔者学生绘制的一张关于初中物理“内能”这一主题的概念图。它以图示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了与内能这一主概念相关的各级子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使原本孤立的概念联成了一个整体,从抽象到具体层层展开,简洁而明快,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加以立体化的拓展和完善。

概念图模拟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层次性,并以层级结构组织知识,有利于学习者把握新知识的“同化点”,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同时,概念图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增强了信息的回忆和识别,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从而加速了学习者思维的发生。为此,笔者一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尝试着基于概念图的物理概念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并运用概念图建立、梳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可以突出概念教学的系统性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概念教学过于孤立化、线性化的倾向,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概念图已被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并被许多国家列为国家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值得我们广大师生积极地实践、探索和推广。

二、关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

鉴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上述特点,笔者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给出3条建议,即感性入手、理性辨析和系统建构。在物理教改实践中,相对而言,教师对理性辨析过于倚重,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偏多。例如有些学生刚刚学完初中物理第1章,就已经基本做完了包括初三中考题在内的相关习题;而对于感性入手和系统建构的落实则又显得不够“给力”,重“纸”工,轻“手”工;重演绎,轻归纳;重灌输,轻启发;重局部,轻整体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理性辨析的有效性不佳,也影响了初中学生对物理深入、高效的学习。

感性入手、理性辨析、系统建构,这3条建议应该是一个分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其中感性入手是基础,理性辨析是保障,系统建构是关键。三者互为支撑,环环相扣,不可偏废,有待于广大物理教师在教改实践中智慧地加以运用.

下载物理情景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情景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教学论文

    谈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教学反思发布者: 卜福祥(发布时间: 2013-5-30 13:05:47)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从自然、......

    物理教学中如何再现物理情景(精选5篇)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存在着物理难学的观点,一方面物理知识本身较抽象,另一方面物理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而现在的学生往往缺少社会生产劳动,通俗讲由于缺少实践,因此对物理......

    情景教学法论文

    《情景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勉县五中 杨军明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情景创设为物理教学推波助澜 苏科版

    情景创设为物理教学推波助澜 很多教师认为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概念的抽象化和复杂化使得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精心创设物理情景,则可以为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的教学方法通常起始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从那些超出了学生接......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大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受学科性质的影响,广大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偏见,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这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论文物理(精选21篇)

    篇1:物理教学论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有关物理教学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摘要: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广大初中教师。针对这一现状,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根据新课标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