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新高考”学习考察报告
上海“新高考”学习考察报告
江汉中学 吕黎华
2018年湖北将实行新高考改革,根据潜江市教育局陈局长的指示和要求,带着考试招生制度、学校管理变革、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评价、教育技术装备等问题,于2017年12月6日至11日,潜江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室领导、电教馆、潜江电大及各高中学校领导和老师共计51人,对上海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了考察。实地参观了合肥市第八中学,上海陆行中学,上海进才中学,上海市格致中学,上海上南中学五所学校,听取了七个专题报告。通过考察学习,很好的解决了我们的一些困惑,打开了我们应对新高考的思路,普遍感到收获颇多,深受启发。
(一)上海陆行中学林主任作了《上海高考新政策下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在实践中将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三者结合起来。具体方案合格考+等级考+高考。
合格考:市统考十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
校考三门:艺术、体育、劳动技术。
上海将地理或生物作为学生高考+3其中一门合格考为等级考作准备的,等级考成绩记录这科的高考总分。这是上海的特点,以减轻学生高考压力。
合格考不合格的影响,高二学生到高一学生合格考时再补考,但高二上的是等级考的科目,不涉及合格考知识。只有七门(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合格,才有资格参加春秋考。所以高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合格考合格。
分班工作安排,高一以地理或生物分为行政班,高二选科分班,高三走班。
(二)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吴金瑜校长作了《核心素养和新高考的挑战以及高中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报告。
首先从2017年上海高校招生方式变化看高中教育评价的改变。
综合评价批次:高考分数+日常学业成绩+综合素养,其中录取分数=高考分数*0.7+综合评价*0.3 本科批次:改革为院校专业组志愿形式,两依据一参考(高考和学业水平考+综合素养)
在此情况下上海高中应对措施---上海落实学生综合素养评价:
1、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学校班主任,校长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作出评价。实行责任倒查。
2、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各任课老师把关,实事求是。
3、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
4、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行一个星期的学军,一个星期的学农,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每项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的写综合素质纪实报告,还可以进行课题研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高校招生的依据之一。
其次,新高考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变,与前面林主任大致相同,学生由原来的吃“套餐”改为现在的吃“自助餐”。考试内容由原来的一考定终生变为现在的全面发展。
其三,高考改革让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高中教育从批量培育人才到菜单式培育人。
把目光从教学转向学生的发展。老师必须要思考,自己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把目光从原来的只关注学科教学,向关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上转移。
提高个人魅力,提升课堂吸引力。“走班了,我们不仅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推行走班制之后,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得到了激发。
转变教学策略。过去的行政班,全班的学生等着老师来上课,老师讲得好坏与否,学生并不能选择。走班制则是学科老师等着学生来上课。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实行分层和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师。走班制教学学生的选择权大了,老师的压力也更大了。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才愿意选择你的课程。
其四、学校的课程与组织形式改革
1、课程的基本思想:学校的课程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
2、教育的组织形式:A走班制与固定班相结合:分类,分层,分项目
B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
C个性化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三)进才中学听取了《关于新高考基本认识》的报告,我的收获主要两点:
1、学生规划:生涯规划,职业规划 学生规划非常有必要,要对学生以后发展给予指导,成为学生以后学习生活工作的引路人,对学生负责;另外对于学校课程设置,老师人事安排提前做准备。否则将造成学校一片混乱。
2、学校的创新成为特色,进才中学以体育为特色,格致中学以立体打印机作为学生创新的舞台,上南中学以天文和心理健康为特色等等。在潜江各个学校也可以办出自己特色出来。
上海考察的主要启示:
1.选课走班的智慧方略。课程建设与选课走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选课走班而已,更不应想办法逃避、变通,更不能被动应付,或者干脆以“不变应万变”。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非常重要,选课走班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规划。我们应对的正确策略应是深入研究,科学设计,审慎实施;应是强化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将当下学习与未来人生规划结合起来,将选课走班与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起来,需要丰富的智慧,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学生学会选择是重点。新高考依然是“高考”,是“同类选择中更高层次上的竞争”。无论是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还是多元化录取的方式,无论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是各学校丰富课程开设和丰富活动的开展,无不立足于让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无不立足于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提升和成长,无不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未来。上海市紧紧依托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新形势、新背景下,对课程、教学、管理、评价的信息化管理,解决了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呈现和终结性评价的复杂问题,反过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等活动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要选择中把握自己的未来。
3.联动性、系统化思考“教、考、招”的关系。校长应重视顶层设计,要对教学、考试、招生联动思考,校长抓观念思想的引领,抓课程教学的保障和措施落实。要认真学习研究新高考方案。研究高一后的选课走班,管理更加精细化,对学生生涯规划、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研究课题要跟进,留下资料。重视与社会、家长的沟通。要建设互联网思维,学会分享,打通学校、区域实现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4.大数据分析方法应成为新的思维方式。教研、管理的基本方法是“循证”。从几位专家的报告中,都体现了用数据说话,他们的问题发现和结论提出,都是基于调研、调查、数据整理分析,这给我们教研部门提供了很好的例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下一步我们的教学研究,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我们的教学与管理各方面进行诊断,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施制的策略和方法,以提升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的指导性,提高教研工作质量。
高考综合改革,我们的任务是及时关注动向,认真深度学习和研究方案,在新高一初期结合各校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落实方案和应对措施。要保持前瞻性,综合考虑学校教师数量与质量、教室数量与规模、学生需要与学校实际,统筹教师选聘、大班额治理、校舍改造、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等,以尽快缩小改革对教学与管理带来的冲击,尽快适应新形势、新高考、新背景下的新要求。
第二篇: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第八期教育干部提升素质高级研修班
赴上海考察学习报告
2012年4月,满载着对教学知识的渴望与希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七天的培训。现在想想,去的时候貌似是轻松的,但如今归来,心里却觉得沉甸甸的,“任重而道远”原来是这种滋味„„通过几天的培训、考察,我的思想受到很大的触动,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教学方向。就像漫步海边捡贝壳的小孩,挑挑拣拣,现在我把自己最喜欢的那颗“贝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在报告中,专家们从教育思想,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等方面为我们做了详尽的介绍,使我们惊叹上海的教育不愧为中国教育的前沿阵地,正如璀璨的东方明珠震撼人心,令人钦佩,令人神往。这次考察,对我的影响和启示是无法估量的,我强烈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将自己的感受付诸笔端,报告如下:
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
在倾听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顾正卿的报告中,“好学力行,立德树人”的观念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深知,一个学校的崛起,理念先导是至关重要的。上海市市西中学始终坚持“办学育人为本,发展以校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好学力行”的文化传统引领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始终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创建之路,以“三格引领”、“三课联动”、“三名并举”的实践探索,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和教学的特色发展,促进学校优质教育跃上新的台阶。尤其是具体的分年级目标,更是让我眼前一 1
亮:高一的四J——静、净、敬、竞;高二的四Z——自理、自律、自信、自强;高三的四X——信仰、信念、信任、信心,无一不令人感叹,教育管理从细处入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育教学质量焉有不提高之说?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打造 杨敏毅老师的讲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令我感慨良多,一直以来,传承文化、培育人才,教师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至于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杨敏毅老师首创“杨敏毅工作室”,在对待教师的职业倦怠上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途径。
据调查:学生有心事、苦闷苦恼时,在倾诉对象选择上,父母强于老师,同学多于老师,愿意向父母倾诉的占45.3%,向同学倾诉的占37.3%,愿意向老师的仅占4%,并且大多数是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老师,不能成为学生能讲真心话的“朋友”,这是教师的悲哀。而学生能否向老师敞开心扉,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为,学生不讲心里话,教育工作就无法展开,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找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是老师成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杨敏毅老师本着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地投入与奉献,以最大的热情、接纳和服务于学生,以“接纳每个人”的胸怀,追求“教育无痕”的境界和“互赖、双赢”的实效,将心理教育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
听完杨教授的报告,我掩卷深思。作为教师,我们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能使
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课堂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激情与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欢乐,就会少了许多焦虑和烦恼。学会“有教无类”地接纳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对孩子多一份宽容,让学生学会做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我们作为教师,就会从学生幸福成长中获得幸福!
三、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创造
在聆听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研究所所长,“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科带头人谢利民教授的报告——《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师能力的发展》时,我更是感到自身学习的紧迫感。
课堂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是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特有规律,科学地运用各类教学手段、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综合创造性活动。课堂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独特的教学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工作个性化进入稳定状态的标志。课堂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明显标志是出现一大批形成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教师。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当务之急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提高认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使课堂教学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因此,时代呼唤课堂教学艺术,呼唤形成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教师尽快地成批地涌现。课堂教学艺术既具有一般艺术的共性特点,又具有教学艺术的个性特点,它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体。就共性而言,一是形象性。艺术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课堂教学以它丰富、灵活的形象表现手段和方法,给学生以可听、可视、可感的生动明快的美感。优秀教师的形象演讲,本身就是独具教学魅力的教学艺术家的表演。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掌握现代课堂教学艺术,从教学艺术到课堂教学设计艺术、导入与结束艺术、讲授艺术、举例和提示艺术、提问艺术等等,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乡之水,可借清源。如何将我在考察中领悟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看到的崭新的校本教研方法应用到我的学校管理之中;如何将所听到的崭新教育理论演变为我的教学行为,是我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这次考察活动所带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但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思路,激活了我的理念,同时也提醒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奋斗和进取是永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不断充实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第三篇: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在学习反思,在反思提高
————“领雁工程”县级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考察报告
南雁镇中心小学 林来金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领雁工程”县小学校长培训班,并于12月8日至13日进行了为期一周上海考察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是能够近距离聆听那么多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和名师大家们解读校园文化内涵,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剖析学校管理真谛,共同体验成功校长的成功之路,并且参观了四所学校,实地领略了名校风采,感悟了名校的办学思想及其特色,感受了名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收获很多,感受颇深,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
参加这次培训是对我办学理念的一次洗礼,是对我教育及管理行为的一次鞭策、规范。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欣喜、激动、充实之余,更多的是切实的感受和深深的思考,从而对这次学习和今后的学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之一:思想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成功的学校管理,不是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而是校长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的一种引领。在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中,不管是聆听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还是到名校去实地考察,我们都可以真切感觉到每一位成功的校长,都对教育工作有着深深情结和执着追求,把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我们一次次惊叹于清晰明朗的办学理念,又一次一次折服于高深前端的教育思想。如七宝中学校长仇中海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人文见长”是学校教育的特色,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学校风格,构成了独特的学校管理文化。学校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树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建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师生关系.学校业已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感恩教育为核心,以学校课程开发、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志愿者行动、社会实践、科技艺术教育为途径的整体联动教育模式。基于文化立校的理念,把学校八大主题文化节——感恩节、读书节、爱生节、班主任节、狂欢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纳入人文教育的体系,使校园文化的“人文”特色更加鲜明,成效更为显著。我也切实体会到在办学实践中,校长须通过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领导集体,影响师生员工,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引导全体成员共同进取的意向行为,就会创建出富有特色的名校。
关键词之二:课改
现在各地各校都在轰轰烈烈地搞课改,有些人在课改尝到了些许甜头,但大多数学校在课改中不是被搞了没底气(双基都不能保证),就是照旧(举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而到了上海静安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特别是接触到张人利校长办学理念以后,你可能才会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课改。“减负校长”张人利的做法总是看上去有些“怪”,附校提出的一系列教改新举措,一次次地颠覆传统,令人“瞠目”。一怪:一年级不上数学课。
一、二年级的语文为每周10课时,英语为每周6课时,一年级没有开设数学课,只有一节用英语上课的“英数活动”课,解决幼小衔接和数形概念的前期渗透问题。二年级开始开设数学必修课,每周4课时。在缩减数学课的同时,增加英语、语文的课时,增加识字量和扩大阅读量。“这样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两个重心移位的思想。”张校长介绍,将形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重心“下移”,将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重心“上移”。二怪:不订教辅书中考拿高分。不知何时,教辅材料已像教科书一样,成为老师手中、学生书包里的必备物品。而在静教院附校,不仅小学生不用教辅书,连即将中考的初三毕业生也不用。“减负校长”张人利用事实告诉大家,没有一本教辅书,同样也能创造神话——秘诀就是请老师下题海,自己编写习题。三怪:德育课拿身边大事当教材。在附校,还有一件奇怪事,该校的德育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动态资料包。“我们倡导关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小学部的课表上,附校的德育课程叫做“新德育”,到底新在哪里?德育课程没有固定教材,基于三个理由:第一,编了教材,就无法保证时效性,比如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等内容就可以随时增补;第二,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效果最好;第三,编了教材解决不了针对性问题。简言之,就是以现有教材为资源,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自主开发德育课程。但“怪”的背后往往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是追求建立高效能学校的体现,更是对新课改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之三:育德
走进上海西南模范中学,走近汪劲松校长,我就被汪校长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对教育四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校长寄语》和《校园心语》都能体现出汪校长在学生德育方面所倾注的心血,也是他对学校德育的独特理解吧。
从2002年起汪校长就每周一篇以校长寄语的形式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和启示,亲切自然地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尽可能使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校长寄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应该反映学校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师生的精神和情操。既要符合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特色,又必须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撰写“校长寄语”总是结合时事政治、社会风尚、校园新事,选取恰当的切入口,与学生谈理想,谈情操,谈道德,谈品行;把深刻的教育理论,常见的政治术语,化为自己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激情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感染教师。“校长寄语”议论范围很广,爱国、做人、成才、竞争、榜样、人生、情感、爱好、学习方法等等都会有涉及,师生的反响也很好。但后来汪校长觉得既然是校园文化,应该让全校师生甚至各位家长共同参与,搭建师生、家校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大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环境主流意识,更能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师生出自内心认同的思想、精神、情操、价值观。所以后来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人生路上,有人登攀,也有人滑落。如果群体中的人们能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经常交流登攀中的有益启示,那么,追求升攀就会成为他们的主流意识。作为前行者,我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校长寄语’形式奉献给大家,也算抛砖引玉。可喜的是,全校师生在登攀成才高峰历程中,感悟到的许多真知灼见尤为令人感奋;及时交流,相互学习,对继续登攀前行很有帮助。所以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实践证明,“校园心语”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成为西南模人精神和追求的旗帜。
关键词之四:评价
以往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往往停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而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很少顾及,而新课程改革恰恰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现有教师队伍的进行排序,或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在反思传统评价弊端的基础上,感到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教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与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获悉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建立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制度旨在努力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多方面收集信息,以期尽可能使对教师的评价科学、公全面。从而建立了“教师工作卷宗评价模式”是以教师个人直接参与与选择、分析与自评为前提,按照评价内容要求,将自己的工作实绩记录整理的相关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不仅能全面反映教师工作的成果,还能反映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明显进步,展示一学年里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上的成绩。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评,年级组教师之间根据教师工作卷宗进行互评,学校教育委员会根据教师工作卷宗,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专业化发展进行考评。通过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价的整合,从外部主管评价转向内部客观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在不间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不间断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把评价理解为最终结果的测评,而应视之为对通往结果的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多维度的评价,是对其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师德修养等各方面全面的评价。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自评、互评、他评、考评等评价形式,对教师实行比较客观科学地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以工作量为评价的基础,注重工作实绩的评价,鼓励教师的创新举措。
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学习圆满结束,学到了不少新的理念、方法、经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去反思,更需要我们反思后去实践。
与上海地区的几所学校相比,我们的学校除办学条件有较大差距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社会影响的差距。今天我们的学习已不再是照搬别人的教育实践,与这相反我们学的是立足校情,建立谋求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我们思考的是如何立足校情求发展,如何将我们所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经验,融入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反思是学习,反思是成就的过程,反思也是一种能力,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反思,作为校长我们要善反思,重实践。
校长培训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才开始,做为校长的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以及肩负的责任,把自己的学校带向发展之路,带向成功之路,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站在现实的角度,不断地为学校寻找新的起点,我们有责任做好“教育必须做好的事”,我们有决心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去实践吧!
第四篇: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在学习反思,在反思提高
————“领雁工程”县级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考察报告
南雁镇中心小学林来金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领雁工程”县小学校长培训班,并于12月8日至13日进行了为期一周上海考察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是能够近距离聆听那么多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和名师大家们解读校园文化内涵,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剖析学校管理真谛,共同体验成功校长的成功之路,并且参观了四所学校,实地领略了名校风采,感悟了名校的办学思想及其特色,感受了名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收获很多,感受颇深,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
参加这次培训是对我办学理念的一次洗礼,是对我教育及管理行为的一次鞭策、规范。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欣喜、激动、充实之余,更多的是切实的感受和深深的思考,从而对这次学习和今后的学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些想法。关键词之一:思想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成功的学校管理,不是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而是校长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的一种引领。在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中,不管是聆听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还是到名校去实地考察,我们都可以真切感觉到每一位成功的校长,都对教育工作有着深深情结和执着追求,把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我们一次次惊叹于清晰明朗的办学理念,又一次一次折服于高深前端的教育思想。如七宝中学校长仇中海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人文见长”是学校教育的特色,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学校风格,构成了独特的学校管理文化。学校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树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建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师生关系.学校业已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感恩教育为核心,以学校课程开发、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学
生志愿者行动、社会实践、科技艺术教育为途径的整体联动教育模式。基于文化立校的理念,把学校八大主题文化节——感恩节、读书节、爱生节、班主任节、狂欢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纳入人文教育的体系,使校园文化的“人文”特色更加鲜明,成效更为显著。我也切实体会到在办学实践中,校长须通过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领导集体,影响师生员工,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引导全体成员共同进取的意向行为,就会创建出富有特色的名校。
关键词之二:课改
现在各地各校都在轰轰烈烈地搞课改,有些人在课改尝到了些许甜头,但大多
数学校在课改中不是被搞了没底气(双基都不能保证),就是照旧(举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而到了上海静安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特别是接触到张人利校长办学理念以后,你可能才会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课改。“减负校长”张人利的做法总是看上去有些“怪”,附校提出的一系列教改新举措,一次次地颠覆传统,令人“瞠目”。一怪:一年级不上数学课。
一、二年级的语文为每周10课时,英语为每周6课时,一年级没有开设数学课,只有一节用英语上课的“英数活动”课,解决幼小衔接和数形概念的前期渗透问题。二年级开始开设数学必修课,每周4课时。在缩减数学课的同时,增加英语、语文的课时,增加识字量和扩大阅读量。“这样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两个重心移位的思想。”张校长介绍,将形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重心“下移”,将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重心“上移”。二怪:不订教辅书中考拿高分。不知何时,教辅材料已像教科书一样,成为老师手中、学生书包里的必备物品。而在静教院附校,不仅小学生不用教辅书,连即将中考的初三毕业生也不用。“减负校长”张人利用事实告诉大家,没有一本教辅书,同样也能创造神话——秘诀就是请老师下题海,自己编写习题。三怪:德育课拿身边大事当教材。在附校,还有一件奇怪事,该校的德育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动态资料包。“我们倡导关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小学部的课表上,附校的德育课程叫做“新德育”,到底新在哪里?德育课程没有固定教材,基于三个理由:第一,编了教材,就无法保证时效性,比如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等内容就可以随时增补;第二,用身边的事
教育身边的人效果最好;第三,编了教材解决不了针对性问题。简言之,就是以现有教材为资源,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自主开发德育课程。但“怪”的背后往往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是追求建立高效能学校的体现,更是对新课改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之三:育德
走进上海西南模范中学,走近汪劲松校长,我就被汪校长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对教育四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校长寄语》和《校园心语》都能体现出汪校长在学生德育方面所倾注的心血,也是他对学校德育的独特理解吧。
从2002年起汪校长就每周一篇以校长寄语的形式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感悟
和启示,亲切自然地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尽可能使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校长寄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应该反映学校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师生的精神和情操。既要符合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特色,又必须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撰写“校长寄语”总是结合时事政治、社会风尚、校园新事,选取恰当的切入口,与学生谈理想,谈情操,谈道德,谈品行;把深刻的教育理论,常见的政治术语,化为自己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激情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感染教师。“校长寄语”议论范围很广,爱国、做人、成才、竞争、榜样、人生、情感、爱好、学习方法等等都会有涉及,师生的反响也很好。但后来汪校长觉得既然是校园文化,应该让全校师生甚至各位家长共同参与,搭建师生、家校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大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环境主流意识,更能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师生出自内心认同的思想、精神、情操、价值观。所以后来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人生路上,有人登攀,也有人滑落。如果群体中的人们能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经常交流登攀中的有益启示,那么,追求升攀就会成为他们的主流意识。作为前行者,我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校长寄语’形式奉献给大家,也算抛砖引玉。可喜的是,全校师生在登攀成才高峰历程中,感悟到的许多真知灼见
尤为令人感奋;及时交流,相互学习,对继续登攀前行很有帮助。所以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实践证明,“校园心语”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成为西南模人精神和追求的旗帜。
关键词之四:评价
以往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往往停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而对教师自身的专业
化发展,很少顾及,而新课程改革恰恰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现有教师队伍的进行排序,或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在反思传统评价弊端的基础上,感到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教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与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获悉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建立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制度旨在努力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多方面收集信息,以期尽可能使对教师的评价科学、公全面。从而建立了“教师工作卷宗评价模式”是以教师个人直接参与与选择、分析与自评为前提,按照评价内容要求,将自己的工作实绩记录整理的相关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不仅能全面反映教师工作的成果,还能反映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明显进步,展示一学年里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上的成绩。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评,年级组教师之间根据教师工作卷宗进行互评,学校教育委员会根据教师工作卷宗,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专业化发展进行考评。通过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价的整合,从外部主管评价转向内部客观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在不间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不间断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把评价理解为最终结果的测评,而应视之为对通往结果的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多维度的评价,是对其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师德修养等各方面全面的评价。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自评、互评、他评、考评等评价形式,对教师实行比较客观科学地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以工作量为评价的基础,注重工作实绩的评价,鼓励教师的创新举措。
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学习圆满结束,学到了不少新的理念、方法、经验,同时
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去反思,更需要我们反思后去实践。
与上海地区的几所学校相比,我们的学校除办学条件有较大差距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社会影响的差距。今天我们的学习已不再是照搬别人的教育实践,与这相反我们学的是立足校情,建立谋求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我们思考的是如何立足校情求发展,如何将我们所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经验,融入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反思是学习,反思是成就的过程,反思也是一种能力,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反思,作为校长我们要善反思,重实践。
校长培训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才开始,做为校长的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角
色以及肩负的责任,把自己的学校带向发展之路,带向成功之路,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站在现实的角度,不断地为学校寻找新的起点,我们有责任做好“教育必须做好的事”,我们有决心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去实践吧!
第五篇:上海高考改革考察报告(精)
上海高考改革考察报告 茶陵三中陈三云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并开始修订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2014年7月19日,教育部出台了《新高考改革方案》,并在上海和浙江两省先行试点,2019年在全国全面推开。今年3月,我省也出台了《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将引发学校课程重建、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课程如何设置、学生如何选课、如何走班教学、如何学业考试、如何综合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带着这些问题,2017年3月27日---3月311日,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由县教育局副局长谭凌鹏同志带队,教育局和高中学校相关人员一行23人,赴上海学习考察了新高考改革试点推进情况。学习考察组听取了上海奉贤区教育学院领导对上海和浙江高考方案的解读,实地考察了株洲市十三中、上海市奉贤中学、上海市长征中学、上海市南洋中学、上海复兰科技,听取了每个学校适应新高考、实施走班教学、学生生涯规划、学生选课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现就考察学习上海部分学校应对新高考的认识和感受报告如下,并对我县适应新高考提出几点建议。
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
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
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立足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着力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确保公平公正。把公平作为第一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是体现科学高效。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有序实施。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实施。
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
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规范考试加分、自主招生,改进录取方式,拓宽多种形式学习通道。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五是在少数省(市 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三、新高考改革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次新高考改革,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考试形式和录取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取消文、理分科,高考实行3+3模式,即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加上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科选3科。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之一,是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其中外语学科纳入平时的社会考试,考生可考两次,取最好的一次计入总分。依据之二,是从政、史、地、理、化、生这6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而且考试又分为合格
考和等级考,计分办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参考,即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实施综合评价,强调“ 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试行“ 三位一体” 综合评价制度。
四、新高考给学校管理和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1.高中教育资源面临空前挑战。
(1)同一门科目,一部分同学选为学业水平考试,另一部分同学选为高考 科目。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门科目关注度、要求会不一样。普通高中必然要全面推行学生选课和走班教学,而这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现有师资难以满足实际课程开设需求。
(2)每门学科的学生选择数量不同,各学科的老师需求量呈现不均衡状况,当学生的选择过于集中于某一学科时,这门学科的老师会数量短缺,而另外学科的老师则可能出现过剩现象。
(3)学生在选课时,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外,很可能会同时注重名师效应,集中选择某位老师,这样势必造成部分老师工作量过大的现象。
2.走班制教学:现在的大班额对走班制教学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实施教学的场地问题,老师数量和质量能否满足这种变革的教学需要的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3.分层分类分项教学的实施:这是新高考彰显的一个基本理念,即选择性教育理念,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4.学生选课系统的建立与指导:学生要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课程中选择三门,总共有20种选择方式,将面临如何选、学生是否会选、谁来指导的问题。
5.走班教学的推进涉及教学行为、制度与理念等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学校如何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运行机制和模式,如何指导学生从6门科目中选择出自己的3门选考科目,统筹安排三年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以及考试时间,所有这些问题将成为高中学校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6.校本课程的开发:全面开发与优化基础型课程资源,并根据各学校各学习领域的特点,实践、总结、优化和编制符合各学校在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上的校本课程资源。
五、部分学校应对新高考的措施和经验 1.各学校的走班制经验(1株洲市十三中
没有增加教学人员,没有增加教学场地,在保留行政班的情况下进行走班教学探讨,探索部分科目选科走班,努力找到最适合学生升学的方法。不仅在走班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积累了一手经验,同时在课程开发、教学班管理和学生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更建立了一系列配套制度。(2)上海各高中的做法
各高中做法不一,都是根据自身情况,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具体做法,有大走班的,也有小走班的,甚至有强制选课,把走班做成另类行政班的。
教师评价大都采用捆绑评价,一个年级中一个科目所有教师捆绑评价。2.上海市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其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启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设立实践基地,刷卡计时,出具证明,计入档案,建立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监督机制。
六、我县高中适应新高考的应对策略
面对新高考给我们带来的困难与挑战,我们不能被动坐等,必须积极应对,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顺利对接。建议我县提前开展以下工作:
1.尽快启动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通过课程开设,让学生明确:我是谁?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等,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做好前期准备;
2.对教师进行人生生涯规划的全员培训,在新高考背景下,我们的教师要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选课的辅助者;
3.学校要整体把握校舍情况,提前准备,以满足走班教学的场地条件; 4.对现有教师的数量和学科配置科学梳理,该储备的要尽早动手,也可以尽早和当地政府协商,做好师资的保障;
5.各高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在现在的高二学生中进行模拟选课,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照学校校舍及师资,进行前期规划;
6.省级示范高中和规模较大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可以在部分学科实施分类、分层、分项走班教学试点;其他学校要积极准备,尽快全面开展分类、分层、分
项走班教学试点,积累经验,为全县全面走班教学实施提供经验。
7、做好信息化支撑工作。引进先进的走班制校园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走班制模式中的排课、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课程评价、综合评价等管理难题。
201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