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总结
刘明芳
本学期,我担任五三班科技活动课的教学,我将科技教学主要分为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技前沿、创新技法4个大的方面,其中,有“热水变凉实验”、“冷水和热水”、“尺子向哪头掉、”奇妙的平衡“、”单向水阀门“等5个科学实验,学生们通过观察、动手制作,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有”报信信箱“、”翻桨船模“、”萝卜马德堡半球“、”橡皮筋动力赛车、“转圈的小马”等5项科技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介绍了科技前沿,如“电话”、“到太空去”,让学生对科技产生无限兴趣和遐想;了解了“变一变”、“合理组合”两类创新技法。每一课都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引导学生探索科学道理。第二,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分析与讨论,提高创造能力与精益求精的品质习惯。虽然科技活动目的、内容非常明确,但如何来上好科技活动课呢?现根据我平时的教学实践将科技活动教学归纳为五个环节。
一、实验演示,激发兴趣。
在科技活动课中,实验、操作、演示、制作,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演示形象、生动、直观,只要学生凭着自己的一双眼睛,就能发现有关理论和现象,不需要教师去做任何解释,它比任何解释的说服力都强。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中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动手操作的欲望,都跃跃欲试,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在实验演示的基础上,学生的兴趣正浓,脑中正不断地呈现着刚才实验演示的整个过程,对于实验中所产生的种种疑问,他们都会去竭力地寻找着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趁这个热度,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分析现象所产生的原因,讨论操作过程中的要点,甚至是制作上的原理。凭着教师正确地引导和学生自己想象和探索的结果,然后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说出其中的奥秘。这些往往就是本课知识的重点所在。这时,这些知识就在分析讨论中悄悄地进入了学生记忆的深处,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愉快的教学中学到了知识。
三、小组合作,巩固提高。
小组合作,巩固提高,这是小学科技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实践性是科技教学的一大特点,实践常常在科技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科技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制作和实验,这往往是学生在课中梦寐以求的,学生对此更感兴趣。他们不光想亲手实践一下,而且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出和老师一样的结果,充分地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这样,既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又使学生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在愉快的实践中得以加深和巩固。
四、运用知识,尝试创造。
学习知识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学,更重要的是去运用知识,而且要创造性地运用。因此,在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做好正确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去运用自己所学到理论知识,展开思维进行创造发明。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普及活动,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广泛开展活动,开展以科技为主题的班队活动、科普知识抢答、鼓励学生参加模型运动会等,让科普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在潜能生转化方面,我将关注那些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动手能力差的孩子,除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外,更加着重指导他们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学生的科技教育工作意义深远,我热爱这项工作,并将继续探索与努力。
第二篇:五年级科技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2011年上学期刘晓明
一学期的科技活动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同学们对科技活动的喜爱。科技活动不仅因为它具有趣味性,而且还是劳技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了解了许多材料的性能,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完成成品的工艺过程,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爱科学,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和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品质,科技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才能和想象力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好机会。也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在科技活动中,学生确实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制作,增长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这项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智力开发,科技成材的舞台。同学们体验了科技与体育相结合的快乐。也学会了仔细辨别材料,熟练使用工具,在实践中增长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然而,由于对科技活动的理论研究的缺乏,实际教学中呈现出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的特点,比如,科技活动的方式和组织形式,科技活动材料的选用、制作工具的选择等问题上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讨、系统的研究。因此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性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也缺乏一套可借鉴的操作体系。另外由于教学时没有走出去,闭门造车,信息过于缺乏等,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我们对科技活动的认识与深入展开,这些也将成为我今后活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也将在活动中逐渐的去摸索,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我相信,既然希望的种子已经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那么她的茁壮成长,她的枝繁叶茂,她的硕果累累就指日可待了。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总结
三年级科技活动上学期教学总结
“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
2、注意做好课前准备:
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课标,深钻教材,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样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课堂教学中:(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枯糙了。如在科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科技活动是一门动手的课程,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了,才能体现“活动”二字的精髓。
第四篇:科技活动教学总结
二年级科技活动工作总结
(2013年春期)
本学期二年级科技活动选择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走进科学研究的方法,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了解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努力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教学中,我把科技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了读书乐,组织故事会。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科学实践活动。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进行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科技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3、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科技活动的精髓在于“实验、制作、探索、创新”八个字。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 1
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科技实践能力。
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分析
冷水和热水
活动目标:
1、能用手指感觉冷和热。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3、能体会到凭手指感觉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程度。重点、难点:测量水温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同学们我今天有一件事让我很烦恼,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今天中午我有一个邻居带着孩子到我家去了,我看到有孩子来了,于是就急忙拿出了冰激凌和雪糕让孩子吃,孩子还没说什么,大人很不高兴,有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为什么大从不高兴了?(因为现在的天气本来就很冷了,再吃这些东西,就更冷了。)那么有谁能说说在什么时候请同学们吃这些东西,大人和孩子都会很高兴呢?对了,当然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一学怎样科学地描述冷与热。(板书课题:冷水和热水)
二、我看今天来的同学们都很讲卫生,你们每天早上用什么洗脸呀?用冷水还是用热水?(热水)你所说的热水是刚刚烧开的水吗?(不是)你的洗脸水是自己准备的吗?你是怎么准备洗脸水的呢?(先放上冷水,后一点一点的添加热水,直到手的感觉合适为止。)刚才有同学说到:手的感觉,手指的感觉一定是准确的吗?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观点:选择:1手的感觉是准确的。2手的感觉不是准确的。
三、我们现在以实验的方式来验证我们所选择的观点:
(一)实验材料:冷水一杯、热水一杯(温度不至于烫手)、温水一杯。
(二)实验过程:将自己的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说出自己的的感觉(左凉右热)。一分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并说出两个手指的感觉(左热右凉)。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并试着解释为什么同一杯水左右手的感觉不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细心观察物体的冷热程度。
2、能按要求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观测记录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
教学过程
我们所说的冷和热不是绝对的,只是相互比较的结果,当只有一杯水时我们不能确定它是热的还是冷的,当有两杯水时,我们才能说这杯比那杯热,哪杯比这杯冷。我们的左手感觉到热也只是说现在的水比原来的热;右手的感觉则是比原来的冷。也就是说我们的手指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程度。
(一)要想准确掌握水的冷热程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就像我们要知道一条线段的长度要用尺子一样,那么水的冷热程度用什么来表示呢?是温度。测量水的冷热程度的工具是什么呢?其实同学们一定都用过——温度计。
(二)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的种类以及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三)你还见过那些温度计,你知道他们是怎样使用的吗?如果你不
知道他们怎样使用的话,你可能先通过你自己的渠道弄清它的使用方法(如上网查资料,向家长请教等)但要注意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损坏温度计的。
(四)介绍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测量水温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两个容器中的水温会有什么变化?
(二)猜想和预测小组讨论猜想。你想用试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布置实验:
1、教师讲解实验仪器的组装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热水和冷水的量和初始温度。
2、学生分组组装实验仪器教师提示注意安全。
3、引导学生观察水温的的变化。(每分钟记录一次)
(三)整理信息:
1、教师讲解并演示绘制曲线图的方法。
2、学生根据记录绘制曲线图。
3、根据曲线图描述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结果怎样。
(四)小组讨论:热在热水和冷水是怎样传递的?
(五)交流与评价。组织学生班内交流实验的结果.奇妙的平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衡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两把同样大小的餐叉、一块橡皮泥球、一根牙签、一个啤酒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一课中,米尺在两手指滑动的情况下不掉下来,是因为米尺在手指上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见过吗?比如跷跷板?? 今天,我们来做个奇妙的平衡实验——一根细细的牙签能使两把餐叉悬空。
二、新授 实验一
1、将橡皮泥搓成乒乓球大小,将餐叉均匀地斜插在橡皮泥球的两边,使餐叉成对称形状。
2、用手指尖顶住橡皮泥球的中心,将橡皮泥球顶起来,调整两边餐叉的角度,使它能立在手指上。
3、把牙签竖直插入橡皮泥球底部刚才手指尖顶着的位置,这个平衡装置就做成了。
4、把平衡装置竖立在啤酒瓶盖上,松开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会惊奇的发现,橡皮泥球和餐叉稳稳的立在了瓶子上。
三、总结
通常在某物体的重心处支撑或吊起该物体,就能使该物体达到平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衡现象。
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准备
两把同样大小的餐叉、一块橡皮泥球、一根牙签、一个茶杯(稍重一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衡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见过吗?比如跷跷板?? 今天,我们继续来做奇妙的平衡实验——一根细细的牙签能使两把餐叉悬空。
二、新授 实验二
1、将橡皮泥搓成乒乓球大小,将餐叉均匀地斜插在橡皮泥球的两边,使餐叉成对称形状。
2、用手指尖顶住橡皮泥球的中心,将橡皮泥球顶起来,调整两边餐叉的角度,使它能立在手指上。
3、把牙签竖直插入橡皮泥球底部刚才手指尖顶着的位置,这个平衡装置就做成了。
4、找一个重一点的茶杯,把牙签的另一端放在茶杯的杯口上,前后调整牙签的位置,松开手。
接下来你又会惊奇的发现,橡皮泥球和餐叉居然能稳稳地横卧在杯口上。
三、总结
重心是想象中的一个点。一个物体的重心有的在物体上,有的在物体外。当牙签横着时,茶杯口的支撑点与平衡装置的重心相吻合,所以它们就能稳稳地横卧在茶杯杯口边。
单向水阀门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单向阀门的作用。
2:空气压力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水被堵在瓶子里流不出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禽畜的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饮料瓶或矿泉水瓶1个,纱布1块,线1根,烧杯或水杯1个。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的用具、机械中,很多地方用到单向阀门。单向阀门是指只允许气体或液体朝一个方向流动的阀门。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奇特的单向水阀门。
二、新授(1)实验步骤
1、把纱布紧蒙在饮料瓶口上,用线把纱布扎牢。
2、用烧杯往饮料瓶里灌水。你会看到,水渗过纱布流进瓶子里。继续灌水,直至把瓶子灌满。
3、把装满水的饮料瓶倒过来。
奇迹发生了!瓶子里的水居然被纱布“挡”住了,一点也流不出来。(2)讨论: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3)总结:把装满水的饮料瓶倒过来,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被纱布“挡”住了,一点也流不出来?
其中的奥妙不在纱布上,而是在空气和水。
在空气压力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水被堵在瓶子里流不出来了。
三、思考: 日常用具和机械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单向阀门,这些单向阀们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