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周莹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参与式教学便成为了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新颖有趣且具有较强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深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我也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这种方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自主 合作 一 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参与式学习是目前普遍倡导的的一类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形式。它的涵义是对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化。开展参与式教学,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思想、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身处民主环境的幸福,发现成功的途径和自我的价值。
以往的语文教学缺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基本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从头讲到尾,长久以来学生就懒于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了,教学效果就不尽如人意。那么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被满足,真正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
二 丰富多彩的参与式教学活动课堂讨论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所以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平常教学中,我往往是根据课文具体内容,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四人分为一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默默无蚊(闻)的奉献一类改动成语的现象的利弊”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弊大于利,这种刻意改动成语的谋取利益的广告是对传统文化的歪解,甚至是侮辱。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单元作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语文用字的规范性上,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2 课堂竞赛
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知识竞赛或其他内容的竞赛能使学生忘记学习内容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例如我在教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时,如果单纯由教师向学生讲清月球的奥秘,往往会很枯燥。为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由同学们选出几位学生代表不同的小组,举行“比比谁的本领大——月球知识大奖赛。”表演者借助歌曲、神话传说、古诗词、小品等将月球的各种知识来了个大比拼,同学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全面地了解了月球的有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 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参与能力,是一种“双赢”。又如复习古诗词和古文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先让学生课前去预习,上课时再给他们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古诗、古文知多少”背诵比赛,将课本中涉及到的有关内容转化为1分钟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使学生在既有竞争又有娱乐的气氛下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3 课堂即兴短文交流
在学习完《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后,我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启发学生将它用自己的话改编成现代文,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短文展示给大家,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融洽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们读完自己的文章后,我进行了及时的点评,侧重鼓励,同时也把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相关内容的短文拿出来讲解。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更深层的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语言,也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三 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参与式教学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就会去思考,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参与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参与式教学能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想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 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必须做好精心准备,教学中不宜滥用,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而且一堂课使用的形式也不宜过多,无论哪种形式,都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可偏离文本。其次,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第三,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提高。第四,设计的参与活动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课堂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教师应注意及时总结,使学习者参与活动后能有所收获。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各种活动作为整体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在学生的发展变化中得以综合实现的。因此,作为学生的发展变化正是新课程中语文教学应当关注的核心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参与式教学的氛围,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上是我结合语文教学论的相关知识和工作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经验获得的一点思考,这对我今后工作有很大的启示。我将继续在教学活动中探索和运用参与式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 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篇:关于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参与式教学便成为了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新颖有趣且具有较强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深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我也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这种方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自主 合作 一 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参与式学习是目前普遍倡导的的一类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形式。它的涵义是对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化。开展参与式教学,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思想、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身处民主环境的幸福,发现成功的途径和自我的价值。
以往的语文教学缺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基本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从头讲到尾,长久以来学生就懒于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了,教学效果就不尽如人意。那么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被满足,真正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二 丰富多彩的参与式教学活动 1 课堂讨论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所以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平常教学中,我往往是根据课文具体内容,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四人分为一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默默无蚊(闻)的奉献一类改动成语的现象的利弊”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弊大于利,这种刻意改动成语的谋取利益的广告是对传统文化的歪解,甚至是侮辱。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单元作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语文用字的规范性上,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2 课堂竞赛
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知识竞赛或其他内容的竞赛能使学生忘记学习内容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例如我在教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时,如果单纯由教师向学生讲清月球的奥秘,往往会很枯燥。为此,我在课前布臵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由同学们选出几位学生代表不同的小组,举行“比比谁的本领大——月球知识大奖赛。”表演者借助歌曲、神话传说、古诗词、小品等将月球的各种知识来了个大比拼,同学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全面地了解了月球的有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 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参与能力,是一种“双赢”。又如复习古诗词和古文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先让学生课前去预习,上课时再给他们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古诗、古文知多少”背诵比赛,将课本中涉及到的有关内容转化为1分钟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使学生在既有竞争又有娱乐的气氛下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3 课堂即兴短文交流
在学习完《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后,我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启发学生将它用自己的话改编成现代文,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短文展示给大家,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融洽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们读完自己的文章后,我进行了及时的点评,侧重鼓励,同时也把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相关内容的短文拿出来讲解。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更深层的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语言,也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三 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参与式教学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就会去思考,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参与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参与式教学能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想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 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必须做好精心准备,教学中不宜滥用,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而且一堂课使用的形式也不宜过多,无论哪种形式,都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可偏离文本。其次,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第三,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提高。第四,设计的参与活动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课堂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教师应注意及时总结,使学习者参与活动后能有所收获。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各种活动作为整体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在学生的发展变化中得以综合实现的。因此,作为学生的发展变化正是新课程中语文教学应当关注的核心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参与式教学的氛围,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上是我结合语文教学论的相关知识和工作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经验获得的一点思考,这对我今后工作有很大的启示。我将继续在教学活动中探索和运用参与式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语文参与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社会发展加速、社会竞争加剧的世纪里,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长、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也都责无旁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然而,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学科的性质之一——人文性,决定了这一学科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真正完成自己的任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回顾我们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基本上是以语文学科为主体的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应对、颂诗、作文的能力,同时又培养学生成为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有文化教养的人。从历史上看,传统的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赋予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意义,作到“古为今用”。
从现实中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已成为世界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在母语教学中都把培养学生的人格放在重要位臵。2001年我们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
所谓人格,就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格有遗传因素,但是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什么是健全人格呢?心理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健全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人格教育,实质上是对人的综合素质与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学生的人格要素应该是健全的、整体的、和谐的、可塑造的。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生的人格要素必须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
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合作宽容的平等意识。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重视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不能只教文不育人。长期以来,在升学的压力面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却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唯考试第一的应试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最大障碍。它使教育的完整性受到了损害,学生的全面发展系列受到不同程度的分解,其后果令人担忧。面对这一现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针对新课改要求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这一要求,我们找到了适合时代教育理念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参与式教学。我们也可以把参与式教学称为参与式学习活动,因为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西北师范大学的靳健教授是这样解释参与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特征的:
参与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理念是:学习者以发展为中心,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以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自由的学习行为,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体验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发现成功的途径与自我价值。
参与式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有:(1)主体性。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是参与式活动的灵魂。(2)情境性。参与式学习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展开的,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考虑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以及参与者自身的能力条件与兴趣倾向。(3)公平性。要弥补因身体、智力、学习基础、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造成的差距,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弱势群体。(4)合作性。参与式活动提倡分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为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组织者、小组与小组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5)多元性。参与式学习鼓励多元性思维,提倡创造性探究。(6)反思性。参与式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反思,在于通过群体交流不断发现自身之外的知识世界来构建新的经验体系。由此可见,参与式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我们借助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特点,作了以下尝试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和多样化的社会,社会给予人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的自由,这样的社会要求个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决策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然而,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在传统的民族教育文化心理上,就产生了教师的绝对权威性,师生之间没有平等的对话,学生的独立自主的个性得不到张扬。
针对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现象,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倡导的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克服了以往语文教学中的不足,顺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在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针对同一问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教师虽然设计了活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但问题的“答案”却是开放的。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发现了自身价值,培养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
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创造性而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得以自强、自立和稳固发展的保障;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学生个人良好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指出,影响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因素有:(1)过分重视成绩,养成学生不敢有超常或越轨行为的习惯。个人不得不放弃自我的独立特点,去遵从大众,迎合别人;标新立异者被人视为异端。(2)教师不鼓励甚至阻止学生发问书本之外的问题,因而常常阻滞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3)把游戏与学习、工作截然分开,使学习情境过分严肃、紧张,因而不能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在参与式学习活动中,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去设计大量的游戏、角色表演、艺术小品、学习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同时,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为了鼓励学生创造,采用了“脑激励法”(又译思潮冲击法或大脑风暴法),其核心思想就是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区分开来。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用这种做法,一种想法可以启迪另一种想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会因怕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收回可能的创造性解答。
在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法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的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顺应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参与式学习活动以分组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组织者、小组与小组之间能够很好地合作。智慧经验在合作中得到分享,学习探究在互动中获得成功,情感志趣在交流中历练养成,这就是参与式学习活动最完美的形式效果。
同时,小组成员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必须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在互相交流中显示出自尊和他尊、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等优良品质。在讨论中,对别人不同的观点态度,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不懈追求,因为在未来社会机遇只光顾有团队精神的头脑。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的课堂时间也是有限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需要各科教师依据各学科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努力,以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
在推进新课程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倡导: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实践证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实现有效地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是基础,所以,进行参与式教学对培养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所谓参与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力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尊重和信任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摒弃施教者的主观意想和陈腐的“师道尊严”,必须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姿态,摒弃将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做法,改变那种真理代言人的角色,变教导为引导,想尽办法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诱发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和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倾听并适时启发引导,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充分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验证、去获得真理,建立交流、民主的合作型关系,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如:我在教学《绿色蝈蝈》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首先,我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接着,各小组派发言人在班上汇报本组提出的问题:蝈蝈是什么样子?它的生活习性怎样?学生应不应该斗蝈蝈?说说还认识哪些昆虫?……随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哪个问题值得研究。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当堂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一些比较麻烦但又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用商量的口吻,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建议学生课后去探求答案;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大力气研究解决。最后,通过梳理,让学生自己确定了学习目标。我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如此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活动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因而在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
(一)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学生如何才能发现问题?首先学生必须成为主动学习者,学生只有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才能拨开人云亦云的迷雾,发现鲜为人知的问题。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提问、善于提问,在思考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如:阅读《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学生在预习中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竺可桢在本文中给我们指明了征服沙漠的具体方法,为什么直到现在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现象等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破坏自然环境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要让学生自己去互相讨论,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然后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种教学以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为初始,以学生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为归宿,若有不明之处的教师再启发、点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培养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例如:我们可以让全班同学每四至六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许多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轮换。在进行问题的讨论前,各小组需要确定以下角色: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噪音控制员,计时员等各一名。讨论时,各个成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纪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噪音控制员要注意控制讨论时的音量;计时员要提醒讨论时间,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学习兴趣就来了,就会主动参与探讨、开动脑筋,那么一来,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参与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了自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因而教师要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新课程里所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就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合作精神。
三、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因材施教,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第四、支持和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
教师要怎样来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一)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课文是由老师带着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或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引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主动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1]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同样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主动学习就如鱼得水。
四、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求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在课堂中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2]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谈谈家乡的风俗,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想说,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语文教学中应大力倡导参与式教学,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教师要切实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三篇:对参与式教学的思考
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点滴思考
后箐完小 肖叔贵
课改不是新概念新名词,但“参与式教学” 的全面推开却是全新的。一学期过去了,大家都在摸索都在实践,也都在思考,我也不例外。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想法。
一.矫枉要过正 1. 形式的变化
本学期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座位由原来的面向前面讲台秧田式整齐排列到4至6人一组按“非”字型排列,进行分组学习。而教办也下大决心:不换思想就换人。用行政的手段,强制推行“参与式教学”课堂改革。
先是走出去请进来,开眼界,洗脑筋,更新观念。上学期在饶主任亲自率领下,10几名教师到凤庆取经,回校后,后箐片区11个班不分毕业班非毕业班、不管班级大班级小,顷刻之间变成了今天的小组围坐“非型小组”。动作大,带来的震撼也很大。
2.形变的困惑
学生根据层次、性别、性格差异分成4至6人一组围坐学习,优点显然,那就是方便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符合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可是它的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①学生不习惯:看黑板时要转过身子;记笔记不方便;小组讨论容易变成小组讲话;
②任课老师的课堂驾驭艺术是班级管理小组建设的重要保证。本学期有幸听了19位教师,共21节课,整体感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都不错,很少见有说话的开小差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学生紧张起来了,有事干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快乐的学习,他学习快乐,他还有心说闲话有时间做小动作吗?因此,作为科任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多花点时间多动点脑筋,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要我学”“逼我学”为“我要学” “我爱学”“我会学”,真正把学生的课堂变成“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③同学的自我管理、自强自律、严格要求是班级管理小组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这需要纪律的约束,思想的内化,过程的细化等等。
二. 过程和结果
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变革思想观念,革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改革如果只是注重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成绩,没质量,那改革岂不是无源之水,用某些老师的话“一场闹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不是我们所追求所想要的结果。我们要的是形式和内容,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统一。
我们注重形式,在乎过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老师:主演→导演 经验→科研 现成→生成 师长→朋友;学生:接收知识的容器→主动探究知识的人;对考试的追求→对人生的思考;内向
第四篇:教学心得——参与式教学如何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教学心得——参与式教学如何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兰州市第六十三中
周莹
参与式教学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形式。它是对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化。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老师的“一言堂”,一节课总是老师滔滔不绝地“演讲”,学生只能聆听,很少能参与进来,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慢慢被消磨了,即使一些自己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也懒于动脑,依赖老师的讲解了。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效率的下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降低,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但是,随着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提出,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的改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或是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或是踊跃地参与朗读竞赛,或是敢于把课堂练笔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就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气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老师的教学有效起来了。当然,在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在选择这种方式教学时注意相应的一些原则。
一、充分考虑学生及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恰当选用参与式教学。
对于参与式教学方式这个新鲜事物,老师们似乎非常欢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老师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其实有的课堂并不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往往在不必用的时候使用这种方式,就成了一种作秀,一种表演。在运用这种方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要让活动开展在自己的掌控下。学生在参与时,有些是真正在探讨问题,有些则是以此为幌子闲聊。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有游离于教学内容的讨论要及时制止,以保证课堂效率。同时,有些问题较简单,学生从文中能很快找出答案,就没必要在再分组讨论了。而且,有的内容不是仅仅提问、讨论、回答就能解决的。比如学习诗歌、优美散文,我们就更注重朗读,那分组的目的就应侧重每位学生去品读课文,在小组每位成员朗读后,别的成员可以帮助分析朗读的好坏,提出建议,再进行全班范围的小组代表竞赛,让学生体会到朗读之美,文章之美,这也是加深对文本理解的一种有益的方式。所以参与式教学方式选用要视具体学生、文本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二、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问题要有层次。
每一个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智力、能力水平有差异,如果对他们提出相同的问题,肯定有些学生能思考出来,有些学生就找不到思路。那么欠缺思考能力的学生就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了,势必影响整个教学效率。如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里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多元化,有层次性。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问题应该有难有易,不同层次的问题都有,那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就能回答深入的回答难的问题,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可以回答简单的问题。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对文本有阅读的兴趣,有思考的兴趣,都能觉得这个课堂和他们每个人有都关系,而不是少数人的课堂。提问应以照顾大多数普通学生,兼顾少数较出色的学生为原则,努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课堂真正变为学生的课堂。例如,我在上《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了难度不一的问题。对于这篇文章,首先应从感性认识入手,因此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感受?我想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易回答的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来。有自己的感受回到文本中,第二个问题是:文中的小弗朗士在上课前后的心情态度的变化?这个问题在
文中有相关的句子词语作为提示,只要细致一些,学生都能找到准确的答案。这也属于较简单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造成小弗朗士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个答案是基于前一个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能找出小弗朗士心情变化文字的学生,不一定能准确概括原因。那么,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许能深刻解答这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有梯度地提出的,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话可说”,能参与进来。
三、参与式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独特思考,求同存异。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实际上都有预设的答案。我们的传统教学就是利用教师的权威把学生或引导或生拉硬拽地引向正确答案。而参与式教学,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充分地给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不应只注重预设答案,而忽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个性。作为读者,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样的理解结合了我们个人不同的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岂能是千篇一律的呢?有时候觉得,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总是把所谓的“正确”强加给学生,总是要把他们的思想高度地统一在一起,这全是为了应试,而不为了人的发展。而我们的“正确理解”就是作者的本意吗?也许不见得。所以当学生有不同于正确答案的理解时,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倾听,然后判断学生是否言之有理,最后给予评价。不要盲目否定他们的想法,不论对错,都可以肯定他们,毕竟这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果,都是他们独特的见解。老师可以提出预设的答案,和学生商榷,既可以允许学生接受,也可以允许保留他们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一种平等,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一种尊重,也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参与精神,让他们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快乐地享受课堂。
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原则,让参与式教学活动更好地为课堂服务,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第五篇: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模版)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
误区及对策研究
双城镇双城小学:唐雪梅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
误区及对策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式教学的不断推进,参与式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又出现了新的误区,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扭曲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来面目。我们要深入学习新课改理论并用于实践,把握好参与式教学的主阵地,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发挥创造性,创设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课堂参与还给学生,使参与式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随着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一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着自己的课堂实践。综观全局,全面发展的参与式教学局势令人欣喜,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式教学的不断推进,参与式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又出现了新的误区,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扭曲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来面目。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教研组活动的实际情况和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认识上的误区 1.部分教师认为将课桌一块摆一摆,学生围坐四周,而教师则按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就是参与式教学。在我校语文教研组活动或优质课教师评选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形式是参与式课堂教学,而授课方式却丝毫没有改变。如果教师误认为“摆桌子”就是参与式,而不去挖掘和利用这种课堂形式的潜力,“摆桌子”就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将只是摆桌子而已,其不但对小学语文教学丝毫没有积极作用,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2.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学习小组长、发言人、噪音控制员等组织机构,教学时教师将问题卡发给学生,学生自由的进行讨论,然后由发言人将其讨论结果报告给老师,这种教学就是参与式教学。其实,这是由于教师没能安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受制于现存教育评价机制而很被动、很保守,参与式教学仅停留在表面的、局部的、单项环节的修修补补上,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如果简单地认为分组进行自由活动就是参与式教学,而不注重小组合作的实质、学生的真正参与,将会是语文教学活动走向混乱不堪、难于驾驭的情景之中,与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组织活动上的误区
1.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活动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已经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为了体现“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在一堂课中设
计了若干个新颖别致的活动。从表象来看精伦无比,但教学目标却没有达到。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余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这种注重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忽视活动主人情感体验与活动内涵注入的做法,给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感觉。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每设计一项活动都要为达到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服务,将教学任务巧妙地融入该项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一节课的活动应精而又精,不能泛泛而谈。活动性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理念,参与式教学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亲自体验,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2.注重强势,忽略弱势。在上述罗列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参与式教学的表象来看,往往是学习基础好、思维敏捷、胆量大的学生占主导地位,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小组的发言人或学习小组长,而那些胆小或反应迟钝、不爱发言的学生的表现机会往往被上述学生所替代,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代而过。所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理解上的误区
1.参与式教学特别注重平等,个别教师认为平等是学生之间的平等、学习过程中的平等,而与教师之间难以平等,特别是在“师道尊严”下难以平等。而参与式教学强调的这种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也不是绝对的相等,而是在相互合作、交流学习效果和探究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时机会与权力上的平等,是让教师把学生视作有待发展与完善的人来看待的平等。如果教师摆脱不了这种“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的“师道尊严”,则学生的参与水平也不会很高,所谓的“平等”将难以实现,参与式教学也就不过是形式罢了。在优质课评选和教研组活动中,尤其是公开课当中,我们长可以看到这种情形,教师以“师”自居,当小组或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的将学生的观点引导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上,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不闻不问,直接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殊不知这种做法肢解抹杀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传统教学追求“统一性”,而参与式教学追求开放性。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场地仅限教室内(体育课除外),而参与式教学不仅需要教育思想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更需要教学场地上的开放。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河边、农田、工厂等地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和体验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在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探究新的知识。有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影子》一文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影子》一文描写的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是被动的,没有别人的提醒和引导更多的时候是视而不见。于是在激趣导入之后,把孩子们带出课堂,到操场上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影子做游戏。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玩“影子》游戏,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最多。孩子们有的低头观察,有的两三个互相追逐踩影子,他们尽
情的玩耍着,细细的观察着,高声的惊呼着,急切的转告着他们的”重大“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验证光、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新的知识的同时,其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做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念则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的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中的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并善于把他们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领域,使其弱势领域的智能得到开发,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都有一席之位,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个性能得到充分张扬的人,使教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有教师。在学生和教师的人格之间画上等号,教师又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品质,用宽广的知识面、卓越的教学艺术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学会对学生的错误能启发学生自我反省、自觉纠正。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不用一把尺子评价学生,还学生创新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的同时,也受到激励、鞭策、感化、召唤和指导,以便他们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把握好“参与”的度,切勿让参与变成“表演”。参与式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双方形成积极互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关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教师要给予及时引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忌动辄在课堂上搞师生表演,甚至搞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表演。这种现象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而且误以为不这样做似乎就不能和参与式教学理念合拍。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一些必要的课堂表演是应该的,但表演过火,过频,为表演而表演,盲目追求课堂热闹,搞轰动效应,热闹之后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不去思考,就适得其反了。这样的教学不但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课堂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要注意体现启发性、生动性、自主性和应材施教的原则。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应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的不多,同时,单一的运用某一种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
现时代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效率。
(三)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发挥师生互动效应。如果参与式教学任然是单一的、仅是表演的,那就势必走向表面化、形式化的死路。所以因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发挥师生互动效应。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堂有活力、高效化的参与式课堂结构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联系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能否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其次,在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的使用教材,提出开放化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大活动的空间,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参与式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没有一劳永逸的教学方法,只有根据课型永不停息的创造,才能让参与式教学焕发活力,我们要深入学习参与式课堂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把握好参与式教学的主阵地,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地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发挥创造性,创设求知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小学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走上科学化、自主化、多元化、生活化的道路。所以应把课堂参与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因学生的参与而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如果我们在认识上、组织设计上、理解上逐步走出误区,将新颖别致的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其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推进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