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读书心得范文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韦兰坚
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涤荡了我的心灵,引起我长久地思考。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记得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相伴。而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和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制应对的综合能力。
如此可见,教育呼唤教育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
一、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二、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我觉得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教育在线、中国知网、特级教师家园的网页等,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经常阅读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三、智慧来自对教育行为的不断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四、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常言道:两人智慧胜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育呼唤智慧,智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拥有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就能不断提高教育艺术,逐渐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第二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1.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公平厚爱。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2.做一名阳光的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是阳光教师?那些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具有良好形象气质;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积极向上、光明磊落;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就是阳光教师。做一名阳光教师,用理想教书,用心智育人。
3.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
每个人都很看重自己的名字,学生也不例外。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作为班级成员的肯定和认可。教师能熟记并且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而然就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会更佳。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育习惯的反映;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育公平的体现;记住学生的名字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记住学生的名字可以平添学生对老师信任感、亲切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学其理”。一个能记住学生名字的老师,学生也一定会永远记住他。
4.教师,要有耐心:
“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有耐心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教师,每天都在面对着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如实反映出了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耐心是一名教师的一个重要素质,是师德修养的一个方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特别需要有耐心。要处惊不变,处烦不怒,处忙不躁,方能随遇而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因势利导。切忌简单粗暴,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5.要善于换位思考: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学生角度,将心比心。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当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6.控制好你的情绪: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左传》)。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因为情绪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商(EQ)关乎成败,要认识好、调控好、激励好自己情绪,切忌感情用事,喜怒无常。当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时,第一步是找出原因,如果是身体方面的原因,那就要遵循生理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要把事情闷在心里,和同事诉说一下,和朋友交流一下,你就会变得非常轻松。在想发火之前,先数十下,或者深呼吸,你也许就会放松下来。要保持豁达的心态。教师的豁达开朗更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学生,而不是让恐惧、焦虑、急躁、恼怒、消极、颓废等不良情绪影响自己,打败自己。
7.谈心是一门艺术:
谈心,是一门艺术,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推心置腹的方式触动学生情感,通过语言媒介,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领悟其中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获得心理平衡。这样,才能在师生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谈心的艺术性还在于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教师要以师爱为基础,除注意时机、方式、对象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小事着眼,由此及彼,以点带面,透过最本质的一点,触类旁通,力争把每一次谈话都向谈心升华,以发挥师生谈话的最大教育效能。“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幽默良药不苦口,含蓄忠言不逆耳。
8.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有一种很简单的教育方式,它能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境和状态,并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使其满怀信心和希望!那就是—赞美!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赞美学生,还可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赞美是一种魔力,赞美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唯有赞美,才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
9.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激励是激发能量的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找到做人的自信和奋斗的航标。对学生的激励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换个思路,多个方式,让激励在具体和细微中升华。总之,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一些常规的激励法,如名人名言激励、物质激励、为了赞美而赞美的激励等等,也不分对象,不分时机,不分场合,那么最终取得的效果将会越来越薄弱,越来越没有影响力和说服力。换个思路激励学生,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0.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
“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爱优秀学生容易,爱特殊学生难。关爱特殊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欣赏。“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作为一名教师,将心比心,宽容、谅解,才能为特殊学生赶走心灵的乌云,带来阳光。学会欣赏,才能为特殊学生消除自卑,给他们带来希望。要让每个生命都拥有阳光,把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会有特别的回报。是泥土,可把它烧成砖瓦;是铁石,就将它百炼成钢;是黄金,要让它放出光彩!
11.期盼是更深层的爱: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著名特级教师 李元功)。每一个学生从心底里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鼓励,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品德的提高。事实上,学生非常尊敬那些期望他们做得更好的老师,教师积极的期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爱心的感召下引起积极的变化。教师期盼性的语言,期盼性的行为,期盼性的课堂评价能感染激励促进提高学生,使之获得强烈的积极的成功愿望。
12.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
苏联的教育家赞可夫“假如没有威信,师生之间不可能有正确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威信,是教师通过自身形象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形成的使学生感到敬佩和信服的一种感化。可理解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威信与威严不同,威严往往是靠冷漠、训斥、惩罚树立起来的。威信是靠言行传达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却深人人心的喜欢、敬爱或崇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种要求由有威信的教师提出,学生就容易接受;相反,由威信不高的教师提出,学生就不易接受。如何确立威信?无德则无威、无才则无威、无爱则无威、无信则无威、无严则无威、无为则无威。
13.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学生百差千别,个性有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有贫富。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有教无类”,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无亲疏好恶之分。“很难想像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心灵的了”。(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把师爱平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
14.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教师的劳动是以“灵魂”去塑造“灵魂”,要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情感影响学生,发现和引导学生的行为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鲁迅先生早就说了,对孩子的教育,“开宗第一,便是理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15.宽容是一种美德:
“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缕阳光,她照亮了一片童心;宽容是一丝春雨,她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学生的心中萌发;宽容是一个接力棒,她传递人性,传递力量。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宽容是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是它的基石;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宽容是一种美,犹如暴风骤雨后天边的彩虹;宽容是一种力量,支撑人们熬过数九寒冬,盼来阳春三月;宽容也是一种魅力,一颗宽容的心衬托出一种迷人的人格。人世间时时处处需要宽容,学会了宽容,你的视野才会变得更为广阔,更加美丽,你的生活
才会充满阳光。
16.教育需要严格: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和热爱学生是一致的。师爱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不严格就体现不出师爱,名曰爱之,实则害之。要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严”是“爱”的具体表现,“爱”是“严”的最终目标。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理、严中有方。爱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分溺爱优生,对优生的过错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对犯点小错的后进生则严而又严。这样,就会使优生弱化自控能力,品德滑坡,而后进生则因为教师处理问题的不公平而产生反感、对抗情绪,从而对学习及各种活动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牢记“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严爱相加,宽严相济。
17.引导学生相互欣赏: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欣赏别人是美德,欣赏别人绝不是逢迎与敷衍,专捡别人爱听的说。欣赏别人是一种真诚的赞美,努力地发现他人的长处,并从心里承认它。自觉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这其实是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人们也对能够欣赏他人的做法表示由衷的赞美。欣赏别人也是一种智慧。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赞美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狭隘自私和嫉妒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18.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事物。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19.主动问候学生:
学生不是不想和老师招呼,很多时候他们不能确定老师是否认识他,害怕和老师打招呼后老师没有反应或冷淡敷衍而尴尬。因此,要改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就要彻底放下师长的架子,做到其正的师生平等。主动与学生打个招呼又何妨呢?其实,教师的一声主动问候,会如一缕清风,拂去学生心中的烦忧,使其神清气爽;教师的一声主动问候,会如一泌清泉,涤荡心底的污垢,使其心田清润;教师的一声主动问候,会如一捧月光,放牧其自由心灵,顿生自信、自强的勇气。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打个招呼,常怀此心,常行此道,才能其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
20.与家长常沟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品行,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认知比较具体、深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又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两个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就是教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十分重要。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家校的交流更加自然、触洽。
21.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它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教学行为和没有深思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第三篇:《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顾群
这本书应该是李振涛老师多年随笔之精华汇编而成,分为四辑。第一辑:凝视教育,第二辑:我们时代的教育者,第三辑:探问教育的思想,第四辑:生命跃动中的思想碎影
这本书读起来不累。以前读有关于“新基础”的书,总觉得非常得深奥和抽象,常常看了几页就放下了。这本书虽然也有许多“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在内,但是不是纯粹的理论书籍,大多也是由一件事或一个故事引发,娓娓道来间平易近人了许多。泡杯茶,放点轻音乐,斜靠在椅子上,一页一页翻阅,很是惬意。
这本书启发性强。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对“新基础”又有了新的理解。
当一个学生向教师诉说“老师,他们又打我了”之时,教师可以从中听出些什么呢?
他的欲望和需求:需要教师的帮助和保护。
他的情感:焦虑、愤怒、不满和失望(上次他们就打我了,老师为什么不管呢?)
他的思想:打人不好,打人者应受惩罚(最简单的公平正义的思想)。
他的疾病:孤独、恐惧,是肉体和精神的弱者。他的个性:懦弱、温和、不合群、依赖心强。他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对立。选自《倾听着的教育》 三人黄昏草原散步,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途中,只有昆虫学家听到了蟋蟀的叫声;只有商人发现了钱币的掉落;只有教师听到了儿童读书的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职业的差异只是表面,根子上,是因为三人的心思摆放的位置不一样。
有的教师的心是放在知识上,或者,聚焦在各种花样翻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上,那么他的智慧就从中生发出来;有的教师把自己的心放在学生的生命上,他的智慧就是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智慧,这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教育智慧。此时,教师的生命体验、教育体验和智慧体验达到了高度融合的无痕境界,我们已很难从中分离出哪种体验是生命体验,哪种体验是教育体验或者智慧体验了。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专家”是怎样炼成的。古代神话故事、生活遭遇琐事,他都能从中引出教育道理;雅斯贝尔斯、苏格拉底、蒋梦麟、叶澜,知道的不知道的、中国的外国的,许多教育家的理论他都烂熟于心;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甚至宗教神学,都是他涉猎的对象。书中还收录了他对某节课的课堂评价,他对某本书的读后感言,如何看课看书蕴含此中。书中更记录了他的读书生涯、他的教育人生,其中书的作用功不可没。
他说,爱自己就要学会栽培自己。那么学会栽培自己,我们就从读书开始吧。
第四篇:林格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
林格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
1、课堂是土壤,我们究竟种什么。
爱是理想课堂的道德基础。
爱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正向传递反馈的过程。而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感应,让每一个孩子都意识到“老师是在乎我的”,这是所有理想课堂的共性。
课堂作为中国教育内涵改革的土壤,背后的课程文化体系支撑自不必言,但其人性基点和课程核心内容应当是——爱的种子。在这片土壤上,种下什么,你就将收获什么,种下爱,就会收获整个教育的春天。当下推动的课改,只是“松土”的工作,关键是“松土”之后,要种下什么,这个似乎更加重要。
2、教育的智慧。
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因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很多教师,唯恐在孩子面前不能立威,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无所不知,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往往疾言厉色,仿佛全天下的真理都掌握在手。这样的教育者,无论多么辛苦,有着多么朴素或者伟大的动机,都在从事失败和错误的教育。
相反,要孩子的心灵乐于依靠,教育者应有一个美德,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弱起来。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3、教育的过程与目的。真正的教育绝不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心理学技术,依赖知识的传递,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
第五篇:做一名幸福的教育者
做一名幸福的教育者
———2017暑假学习会心得体会
张小燕
五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内心也五味陈杂,《教育能改革吗》记录了国家教育体制的现状和改革前路,让人纠心;《娄书记讲话》描绘了陕西的美好前景,让人振奋;《习主席讲话》中将教育纳入国家的重中之重,同时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令人欣喜却又倍感压力。
对照习主席的“四有”好老师要求,默默问自己:有理想信念吗?有道德情操吗?有扎实学识吗?有仁爱之心吗?对此,我答不上来,每个问题都似有非有,我无法理直气壮地回答。如此,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差生,无法答出优异的成绩。
想起一位每天奔波于学校和个人教育工作室之间的女性老师,曾告诉我:她是一位幸福指数超高的女人!当时的我满心艳羡,却又满腹狐疑。做一名教师苦不堪言,何来幸福?时至今天,我才逐渐悟出,幸福不是别人赠送的,而是存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
我们所做的是一份平凡的职业,都是琐碎的细事。有苦的,有累的体力活,常人都会抱怨理怨,理怨的同时,心更累。如果转变一下心态,就当作锻炼身体,减肥运动,是不是就快乐了?当推诿工作时,愤恨怕交集,心中诸多不畅,但当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干细致,干扎实,干漂亮时,心中一定是满满的成就感!主动帮助工作上遇到困难的同事,彼此间会心的一笑,是不是令人无比愉悦?每天完成读书学习计划时,享受自我知识的日渐积淀,思想境界的日渐提升,是不是充满了自信?
我们做的工作多得数不清,我们感受幸福的时刻便也多得数不清。过去,我们也曾抓住,也曾失去,新的学期,我的目标就是享受工作的快乐,用微笑面对,用细心保驾,用爱心护航,用耐心坚守,做一名幸福的教育者。
幸福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我们平凡,但我们也可以幸福。当我们哪天也告诉别人自己的幸福指数超高时,那么也一定是一名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也有仁爱之心!
以上是我的个人体会,虽然无有章法,却发自肺腑,不情之处,请海涵。